他们来自香格里拉

驫龘麤靐
楼主 (北美华人网)
1942年的春天,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黑暗的时刻,日本帝国海军扫荡了印度洋后,开始制定MO攻略,杀向澳大利亚的大门口。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大败,滇缅公路被掐断,最后的外援通道消失。纳粹的装甲洪流也在顶住苏军绝地反击后,再次厉兵秣马,准备杀向南俄草原。隆美尔的非洲军即将攻克北非重镇托布鲁克,兵峰直指苏伊士运河。大西洋上,第三帝国的狼群在肆无忌惮地攻击着商船,每月都有几十上百万吨沉入波涛。美国太平洋舰队在珍珠港后已经几乎全灭,西太平洋已成日本内湖。简单的说,在各条战线上,轴心国都势不可挡高歌猛进,即便是再乐观的人,也会怀疑,是不是春天不会再到来了?料峭春寒中真的会有春花绽放吗?
就在一片凄风苦雨中,4月18日一早,花真的开了。美国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都用最醒目的字体报告一个好消息:东京遭到美军轰炸。一时间洛阳纸贵,来回奔跑的报童,在街边读报的路人,如久旱逢甘露般饥渴地读了一遍又一遍。这不仅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而且是一个根本让人觉得难以置信的消息,因为日本远在太平洋的另一边,美国轰炸机根本没有能力飞跃重洋完成这一壮举。


4月2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罗斯福总统被问及,飞机到底是从哪里起飞的,老罗嘿嘿一笑:从我们在香格里拉新修的秘密基地。


香格里拉Shangri-La是33年出版的一本奇幻小说《消失的地平线》里描述的一个虚幻的世外桃源,所以显然老罗不想说真话,在打太极拳。那么这个奇迹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呢?这就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胆的军事行动之一:杜立特突袭。
a
ajimm
跟我的家乡有关,等更新
驫龘麤靐
时间还要回到几个月前的珍珠港,就那么一上午的功夫,美国太平洋舰队就遭到了灭顶之灾,作为舰队绝对主力的8艘战列舰,4沉4伤,完全丧失了舰队决战的能力。而日军在西太平洋可谓是高歌猛进,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转眼就把东南亚收入囊中。美国人恨的牙齿痒痒,但是却丝毫没有任何办法,罗斯福经常找军方的人碎碎念,怎么能报复日本人一下,让大家高兴高兴啊。但是日本的地理位置,再加上如日中天的海军力量,这实在是太艰难了。开战以来日本本土受到的唯一攻击是中国空军在1938年5月对日本九州进行的纸片轰炸,因为实力差别过于悬殊,中国空军只能派出2架轰炸机,而且扔炸弹实际效果微乎其微,反而会招致日军的疯狂报复,所以只能无奈选择投撒了200万张传单。
大神宫崎骏当年以这个故事为题材创作的漫画。
驫龘麤靐
地球另一边的美国人更是头大,唯一离日本近点的地方是菲律宾,但是驻菲律宾美军被日本人团团包围在巴丹半岛,投降只是个时间问题。海军航母倒是阴差阳错躲过了珍珠港的屠杀,但是海军飞机只有300英里的作战半径,日本人不是傻子更不是瞎子,舰队开到距离日本300英里的地方与自杀无异。这可如何是好啊。
日本在1942年巨大的势力范围

天无绝人之路,话说有个叫Francis Low的海军上校,他本来是管反潜战的参谋军官,和日本基本没大关系。42年1月10号这天,他去弗吉尼亚的Norfolk船厂验收刚服役的大黄蜂号航母。完事以后,他的飞机就要起飞回华盛顿,他没事看着舷窗外,外面的机场跑道被画出一大块,用来模拟航母甲板,供海军飞行员练习起降。这时候两架陆军航空兵的轰炸机掠地飞过,在练习低空投弹。当时美国没有独立的空军,海军和陆军各有自己的航空兵,担负不同的作战任务。这个陆航飞机加海航甲板的杂交场景突然就给了Low上校灵感,如果能让这俩货凑一起,长航程陆航轰炸机从航母起飞,扬长避短,不就可以给小日本点color to see see?
驫龘麤靐
Low上校回去就和他的老板海军上将Ernest King谈了这个想法,老王(King)觉得这主意不错,一拍大腿:硬是要的!然后俩人又跑去找了陆军航空兵老大阿诺德中将,这个阿诺,可是航空先驱,当年是莱特兄弟亲自教的他开飞机。而且你一看他那名字,就知道必然是全身挂满长枪短炮大杀四方的鹰派,阿诺德中将也觉得这点子值得一试。当然了,我们都明白,领导只负责拍板,实操还是要底下的能人。阿诺因此找来杜立特Doolittle中校。这个杜立特自然是故事的主角,要好好八一八,他出生在加州,但是童年是在阿拉斯加的Nome度过的,那地方后来发生了惊心动魄的千里雪橇大接力Nome Serum Run,就是电影Togo背后的故事,有功夫一定要八一八这段激动人心的传奇。

在阿拉斯加这么个蛮荒之地,是凭实力说话的地方,杜立特长得又瘦又小,更容易被人欺负,所以锻炼出了好勇斗狠的性格。回加州后,这个小斗士得到正式的训练,16岁那年还得到西海岸高中极轻量级拳击赛的冠军。你要是以为他就是个鲁莽的愣头青可就错了,人家还是妥妥的学霸,被加州伯克利录取,在中学时,他就迷上了航空,还自己做过架小滑翔机。学上到一半,美国卷入一战,小杜应征入伍,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加入了美军的航空部队,这也同时开启了他的航空生涯。虽然去法国参加热血的空战是杜立特的梦想,但是他却因为飞行技术高超,一直留在国内做飞行教官。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能够搏击长空。

不过,那话怎么说的来着,上帝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也会打开一扇窗。两次大战之间的短暂和平也是航空业大发展的时期,在一战最后参战摘了最大的桃子的美国,一跃成为第一工业强国。在划破长空的发动机轰鸣声中,美国成为一个航空强国,小杜也开启了他的传奇人生。
j
justfadeaway.
谢谢lz 普利斯狗on
驫龘麤靐
杜立特是一个有着超人勇气与精湛技术的飞行员,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拥有令人羡慕的头脑,从UC Berkeley毕业拿到个艺术学士学位以后,他还转头进了MIT,拿到了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进名校,半工半读拿学位轻而易举。这么一个顶配飞行员,自然不会甘于平凡,1922年,他成为第一个在24小时内横穿北美大陆的飞行员。1925年,他在影响巨大的施耐德杯夺冠。施耐德杯是法国人首创的水上飞机竞速赛,宫崎骏的《红猪》里的飞机就有明显的施耐德杯的影子,甚至里面那个美国佬Curtis开的飞机就是杜立特夺冠的用的同款。

27年他成为第一个做出外筋斗特技动作的飞行员。29年他成为第一个完成仪表飞行的飞行员,也就是说从起飞到降落,在全封闭座舱内,只依靠座舱内早期的简易仪表飞行。还有一大堆竞速飞行的奖项,就不一一列举了。918事变后,中国的国防压力骤然增大,开始积极筹备空军换装,因此33年杜立特还来华表演,推销寇蒂斯霍克2型战机。

中国空军(主要是广东空军)购买了50架霍克2,当抗战全面爆发时,虽然已经老旧过时,这批飞机还是发挥了一定作用
驫龘麤靐
阿诺和杜立特讨论了具体要求,就是500英尺长75英尺宽的跑道,2000磅载弹,2000英里航程。杜立特研究了美国几种现役中型轰炸机,B18航程载弹都不达标,B23太宽,B26滑跑距离太长,只有B-25米切尔式轰炸机在有限改装的情况下,满足所有4个要求。得知在技术上可行,阿诺德中将告诉了杜立特真正的目的:轰炸东京。从童年起就是个不服输的斗士,虽然杜立特现在已经45岁,一听,兴奋异常,马上要求自己来亲自执行,我估摸着阿诺也正有此意,否则绝密计划能随便跟人说吗?俩人一拍即合,这个方案正式启动。和想象的不一样,参加人员并不是全军挑选的精锐,24个候选机组全部由第17轰炸机联队的志愿者组成,这120个棒小伙此时并不知道真正的任务是什么。他们连同24架轰炸机一起被安置在佛罗里达的艾格林基地,紧张的训练随即展开。海军航空兵派来专人教授他们短距起飞的技术,另外他们还要学习超长夜间航行,海上导航,低空轰炸等等专门技术。

每个机组有5个人组成:驾驶员,副驾驶,领航员,投弹手,工程师/自卫机枪手。飞机都经过改装,把不需要的重量都统统扔掉,空余的地方,都想方设法的用来装载更多的汽油。
杜立特的机组,左二的小个子就是杜立特中校
原本的计划是飞机轰炸日本后,再返回降落在航母上。不过后来的测试表明,从航母起飞不是啥大问题,但是降落却异常困难。所以修改计划,改用穿梭轰炸的方式,也就是说从航母起飞,轰炸日本后,飞机继续向西,一直飞到中国的衢州机场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