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完之后好几倍大小啊明朗少女 发表于 2023-04-04 21:35
没看明白,43平米只呆在18平米里,其他25平米本来都不能用? yimiyangguang 发表于 2023-04-04 22:04
43平米两个人应该够用了啊。我15岁以前一家三口住的是24平米的筒子楼,公用厕所和厨房。家里4平米隔出一个厨房,其实就是一个水池和一个小冰箱。冰箱上面放电饭锅。余下的20平米用衣柜一分为二,外面是一张桌子和我的小床。全家吃饭和我写作业都在那张桌子上。里面的一半是爸妈的大床。现在想来我家一直被迫实践了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我连书柜都没有,看书都是泡在新华书店。 那个天花板上晾衣很亲切。我家当时屋顶也是一根钢筋穿过,危房加固用的。我最喜欢拿着晾衣杆去叉衣服。 lilyzoo 发表于 2023-04-04 22:01
所以承重墙到底能不能打? strawberrykiwi 发表于 2023-04-04 21:55
为了节目效果放着主卧不用,非要挤在中间18平米的房间里。 这房型很规整,哪里奇葩了? 水母 发表于 2023-04-04 22:45
是不是写错了,8小时的马拉松?这个不是爱好者的水平吧? 我知道我的注意点跑偏了。 Confuse 发表于 2023-04-04 22:54
日本有一样的节目,人家那个感人多了,有个家庭是三个娃其中一个是脑瘫的,设计师改造成了方便护理又温馨的家,我都看哭了。上好佳无袖Tank 发表于 2023-04-05 00:38
回复 17楼abmm的帖子 他们肯定不是清华本科毕业的。 千里马369 发表于 2023-04-04 23:27
我上大学前 家里只有16平米。18平米大好多呀 grace722 发表于 2023-04-05 01:06
这清华土著蜜汁优越感😂 direwolf 发表于 2023-04-05 02:14
有啥不能秀优越感,帅哥靓女可以凭借老天赏赐的身材脸蛋秀优越感,靠自己努力进入好学校,积极上进的人反而不能有优越感 facet 发表于 2023-04-05 03:30
有些马拉松关门时间是8小时 就是6小时关门的马拉松,也会有志愿者,在官方撤了之后,守在终点等待最后一位坚持者 有记录有奖牌 poppyjasper 发表于 2023-04-05 01:05
感觉主要区别是关灯和开灯的区别 doublemint 发表于 2023-04-05 07:54
同意。这也太把读者当白痴了。凡是before都黑灯瞎火,凡是after都各种打光。 pillowmm 发表于 2023-04-05 08:48
回复 54楼TOR123的帖子 清华本科毕业,肯定说清华本科毕业,绝对不会说清华毕业的。这是常识。 千里马369 发表于 2023-04-05 09:19
我想起之前网上争执往日复旦的几个老师的一些事情,谈话中我提到我也是那个时间复旦毕业的,对那个方向的老师都很有印象,没听过这个老师,结果后来就被对方挖苦了,说肯定是野鸡本科,研究生才上的复旦,我才反应过来我只说了复旦毕业,没强调是复旦本科毕业, 被人鄙视了。原来这种强调都成常识了,呵呵。 lynnhu 发表于 2023-04-05 12:52
两个清华学霸,来美国,430平都随便买了,何苦挤43平。 abmm 发表于 2023-04-04 22:54
我就好奇这个装修需要多少钱 聚 发表于 2023-04-04 22:41
求节目链接 我爱天空 发表于 2023-04-05 00:50
在北京拥有一套房,是许多北漂的梦想。
舒然和静芝,这对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学霸夫妇,已经早早地成功“上车”,买房扎根北京。
身处房价高企的海淀区,隔壁是中关村,附近遍布优秀教育资源......能住在这里,按理说,舒然和静芝是许多人羡慕的对象。
然而,当大家看到他们房子的内部时,都给了如出一辙的评价:窒息、压抑、寸步难移。
舒然和静芝刚结婚不久,他们在海淀区的老小区里,买了一套43m²的一居室。
正常来说,43m²的房子虽然小,但容下两个人生活也不勉强。
可问题就出在房子奇葩的格局上。
夫妇俩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改造方案,所以只好暂时挤在18m²的开间里生活。
这一眼能看到底的蜗居,到底有多窄呢?
一张2米的大床,几乎占据了整个屋子的一半空间。女主人静芝说,这就是主要的生活区。
他们不仅在这里睡觉,平时更会趴在床上办公。
甚至是在床上健身,做一些简单的锻炼动作。
因为两人从事IT行业,每天都有很长时间对着电脑,需要时不时活动一下身体。
奈何家里的活动空间不足,只好在床上完成这些生活日常。
巴掌大小的餐桌放在床尾处,两人平时就挤在这里用餐。
地方太小,在这里坐下都得小心翼翼,不然一个不留神就会磕到膝盖。
晾衣服也是个大难题,小房子里没有晾晒的地方,他们只能挂在屋顶原有的杆子上。
连可以舒服吃饭、通风晾晒的地方都没有,就更别提足够的收纳空间了。
家里唯一的收纳空间,就是床底下的抽屉和衣柜。
床和柜子之间的距离很近,平时在这走动都特别困难,想要拿抽屉和衣柜的东西,就必须得在床上操作。
就是在这个如此逼仄的小房间里,我发现有一个角落格外显眼,那里放着几十双跑步鞋。
各式各样的鞋盒整整齐齐地码在一起,堆起来比一个成年人还要高得多。
舒然说,他清楚记得每一双鞋子的位置,平时要拿鞋子时,完全靠记忆力去判断,不愧是学霸最强大脑
你可能会好奇,房子这么小,他们为啥还要不停地买鞋子?
说起来,这跟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有关。
舒然和静芝都是马拉松爱好者,一场平常的比赛,把原本不相识的两个人从校友变成了夫妻。
因为工作很忙,每天早出晚归的两个人,平时没有太多休闲时间。
唯独跑马拉松,是他们生活中最大的享受。
只要有假期,舒然和静芝都会往外跑,去其他城市参加马拉松,顺便度个假。
就连度蜜月,都特意选有马拉松比赛的城市。
家里的奖牌现在已经有200多块,每一块都写满两个人共同的美好回忆。
对他们来说,参加马拉松,既是比赛也是旅行。
没有追求太豪华的享受,也没有规划最舒服的行程,一个双肩包加一对跑鞋,简便出行,跑到哪玩到哪。
静芝说,以前都是一个人出门参加比赛,什么都要自己准备,和舒然在一起之后,她什么都不用操心。
“跟舒然在一起之后,我再也没背过包,跟着他走就行了。”
因为马拉松,他们相识、相爱。
如今两个人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不出门跑马拉松的时候,懒洋洋地瘫在床上当肥宅,到点了便一起下楼买菜做饭。
虽然住在狭窄的小房间里,生活环境一般,舒然和静芝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每天依旧过得很开心,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出身名校,收入稳定,他们靠着自己的努力,好不容易才在北京站稳了脚跟。
为了未来的人生规划和小孩以后的生活品质,夫妻俩一直都在想办法给这个老破小重新改造。
但正如开头提到的,这个房子虽然有43m²,格局却比较别扭,两面不能打掉的承重墙,把使用面积琐死了。
也就是说,卧室和厨卫都不能移动。
而这个18m²的单间,要承载家里客厅、餐厅、健身区、工作区、洗衣区和次卧六大功能区。
看起来像是异想天开的事,到底能实现吗?
束手无策的夫妇俩,求助了改造节目《暖暖的新家》,请来同是清华毕业的设计师孙佳靓帮忙改造。
他决定挑战极限,应下这个任务艰巨的邀约。
经过大家一番努力,这个老破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夫妻俩一进门就惊呆了:“我是不是走错门了?”
原本他们认为没有利用空间的过道,又窄又昏暗。
设计师把隔断墙打通后,改造成自带收纳空间的玄关。
左手边是各种储物柜、鞋柜,右边是一面巨大的落地镜。
原本的房子放了很多黑色的桌椅和柜子,给人一种压抑、暗沉的感觉。
现在整体色调以白色为主,浅色系家具和暖黄的灯光交相辉映,整个空间变得通透明亮了起来。
再往里走,就是舒然和静芝原本居住的18m²开间,经过设计师的重新规划后,这里被分为两个部分。
靠外的是客厅和餐厅二合一的区域,夫妻俩不仅有了专门看电视的休闲区,更能在这里招待客人。
本来只能围着局促的小餐桌吃饭,现在他们拥有了一个能容纳四个人的餐桌。
后面的部分是带工作区的次卧,这是未来的儿童房,只要把推拉门关上,就能变成封闭安静的工作间。
在这里面,还有一个通风比较好的洗衣区,洗完衣服就能直接挂在这里晾晒。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里的晾衣杆还能当健身杆使用。
晾衣服之余还能锻炼身体,巧妙的设计把小居室每个空间都利用了起来。
主卧保留了宽大的双人床,靠窗的位置新增了一整排的桌柜,同时满足了化妆护肤和轻办公的需求。
原本阴暗的厨房的卫生间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以前的厨房布置简陋,杂物乱堆,
经过重新装修后,变得现代化,用着更便捷。
考虑到两人工作比较忙,设计师为了减轻他们的家务量,在厨房的台面特意选用方便保洁的岩板材料。
卫生间之前是整个家最暗的地方,
设计师巧用灯光膜的的装置后,让整个空间看起来明亮了许多,干湿分离的设计也很贴心。
看完全部改造,原本的老破小瞬间变得高大上,任谁看了都不得不佩服设计师的才华。
这对舒然和静芝这对小夫妻来说,能在有限的空间里过上想要的生活,绝对是一件无比幸运、幸福的事。
相信热爱生活的他们,往后的日子将会过得更加有声有色。
👍👍👍👍这才是应该提倡的!
因为实际是43 平米, title起的很具迷惑性。。。
我觉得这个房间里面,跑一个半马,完全没问题的
LOL
那个天花板上晾衣很亲切。我家当时屋顶也是一根钢筋穿过,危房加固用的。我最喜欢拿着晾衣杆去叉衣服。
43平米是使用面积吗?
我也没看明白为啥中间那个屋子不能用,按说完全可以作为饭厅+办公室(饭桌当办公桌)+健身房(把饭桌折叠起来)。
我知道我的注意点跑偏了。
我记事的时候,我家4口人住一间10平米的筒子楼。可惜我都不太记得日子是怎么过的了。就记得楼后面有好大一片荒地,还有一个废弃的电厂,我小时在那的草丛里残害了不少蜻蜓蚂蚱。那个楼里的一个邻居当年是梁效的笔杆子,后来还把筒子楼里的生活写进了电影剧本。
我的中文理解能力也下降了,我也没看明白
说是承重墙不能打,所以就觉得奇葩。我看了之后,觉得这种说法就很奇葩。
他们肯定不是清华本科毕业的。
同意就是节目效果,搞得太矫情了,双职工不能出去gym健身么,而且看格局,完全可以分出一个额外的书房之类的,但就非要搞成啥都只能在床上做。
我小时候住平房有一段时间家里就9平米,也没有说放不下个写字台的。
得了那么多奖牌,肯定不可能跑8小时,一般马拉松6小时就关门了,后面的人连成绩都没有
有意思。难道不能稍微远一点稍微大一点吗?
过去没有计划生育的时候,上海那种住房紧张的地方可以一大家子主十几平米的房子。两人43米装修好点空间还挺大的。绝对可以舒服生活。
求节目链接
就是6小时关门的马拉松,也会有志愿者,在官方撤了之后,守在终点等待最后一位坚持者
有记录有奖牌
这清华土著蜜汁优越感😂
我家最高纪录是5口人挤在北京9平米的筒子楼单间,进门就是一张大通铺。后来又在13平米的筒子楼单间住了3年,好歹全家不用挤一张床了。不过在我上初中后就搬到200平米的房子里了
有啥不能秀优越感,帅哥靓女可以凭借老天赏赐的身材脸蛋秀优越感,靠自己努力进入好学校,积极上进的人反而不能有优越感
这特么真是逻辑感人
人家家里200多个奖牌,每年跑好几个的。应该不需要跑8小时。 我感觉是字幕错了。
说的也是,我竟然不能反驳啊
同意。这也太把读者当白痴了。凡是before都黑灯瞎火,凡是after都各种打光。
强东不服就服你,哈哈哈
清华本科毕业,肯定说清华本科毕业,绝对不会说清华毕业的。这是常识。
多了也不行
可能跑的是超马
真是一针见血
我想起之前网上争执往日复旦的几个老师的一些事情,谈话中我提到我也是那个时间复旦毕业的,对那个方向的老师都很有印象,没听过这个老师,结果后来就被对方挖苦了,说肯定是野鸡本科,研究生才上的复旦,我才反应过来我只说了复旦毕业,没强调是复旦本科毕业, 被人鄙视了。原来这种强调都成常识了,呵呵。
前两天碰到一个东北上清华本科的,介绍自己的时候听得出打了个磕绊,就是说自己在北京上学,不提学校。我发现top2本科的很多都这样,但是研究生top2毕业的就一定会把学校提出来。
打的不是承重墙。
就是。莫名其妙的。
哪用来美国这么麻烦,国内那么多城市可选
为了节目效果一定是很便宜的,实际生活里10倍都不止。没有任何参考价值。美国这边装修节目一样的。
确实是本科清华的 至少女生是
叫全能住宅改造王 before After,已经停播了但是有很多好看的剧集,我看的是中文解说,B站和小红书上都有很多,又小又旧的房子那真的是爆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