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有多少人会读历史课本以外的历史书

n
nanno
楼主 (北美华人网)
从小到大都觉得,这么热爱中国历史的我真是个异类。我高中时候已经把二十四史读完,虽然不能做到过目不忘,基本囫囵吞枣,含混而过。我一直都挺认同钱穆的历史观的,一种重新审视中国历史的政治经济体系,我也挺惊讶的,长这么大,接触这么多人,没见过几个读史书的。明明是那么好的文化遗产,中国历史上的史官,基本上感觉就相当于美国的第四权了,而且是早了几千年的第四权慷慨激昂赌上家族性命的那种,左传里写: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持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就是这么一个又一个的史官被杀掉,但是下一个史官还坚持写崔杼弑其君。再比如司马迁写下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长大的环境里会说什么朴素的唯物论和阶级反抗精神,可我觉得司马迁已经想的很明白了,一点都不朴素,他就是认为这种与生俱来的不平等是不公平,虽然司马迁也是出身官宦世家。这个比西方的喊出人生而平等又早了几千年。

 

🔥 最新回帖

共同度过
106 楼
喜欢历史,高中的时候读过史记,以后退休了准备把历史书一本一本翻下来。
w
waterL
105 楼
在农耕时代,中华文明迅速成为一个大文明这件事,我觉得用Jared Diamond的地理决定论很容易理解。中国的两条大河都是东西走向的,在同纬度上,相同的种植技术可以迅速传播,从而在大河流域带来同质的文化。而且中国的两河流域离得不远,之间也没有天险,非常有利于产生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在农耕时代,中央集权对河流文明是自然优化的政治体系。
欧洲就很不同,有很多条流向不同的河流,然后降水充足,并不特别依赖灌溉体系,有利于进化出城邦和贵族领地为主体的农业文明。
xlx 发表于 2023-04-04 17:31

人家两千多年前就有了民主和共和。后来欧洲被专权把持,尤其是教会一统欧洲的dark ages,文明倒退(在罗马教廷看来,当时一统欧洲,真是“兴”啊) 。幸好我们的founding fathers 生于enlightenment 时期,有些人本身就是学者,于是一起决定在这里建一个山寨的罗马共和国, 连名字都是直接照搬的: capitol hill是人家罗马共和国的山,tiber也会人家罗马共和国的河,我们DC的那条河本来叫“鹅溪”。
w
waterL
104 楼
说的不错啊。
出国后要重读历史,不仅仅是看到不一样的史实,还要看到不同的史观。我们在国内学的史,是兴亡史,是站在统治阶级角度的历史,其实是很局限的。比如用兴亡史的历史观来看美国400年的历史,往往就不得要领。
xlx 发表于 2023-04-04 17:16

正是。独裁者的历史,警示他们的后代怎样巩固特权,千秋万代,开疆扩土。 像我在那个帖子里举的例子, Julius Caesar 因为开疆扩土,大权独揽,被后代的国王皇帝们崇拜。对于我们的founding fathers 来说却是前车之鉴。因为他是了结了roman republic 的人。roman republic 时期,他们有四通八达的公路(“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话的来源), roman empire 时期他们修了宏伟壮观的宫殿,每次出现昏庸的皇帝都是民不聊生。 宏伟华丽的宫殿,广大的疆土,不过是王家和皇家眼中的“兴”而已。
罗马共和国的官员们,见到Cleopatra 的宫殿和她的大都市,简直是土包子进城了,眼花缭乱。实际上当时埃及老百姓的日子,怎么能跟罗马老百姓的日子比? 人家罗马中产有自来水,穷人有免费谷物定时分发。
b
beihun
103 楼
发现很多我们这一代华人喜欢用集权思维看美国,我们的孩子们就不会犯这种错误,因为他们会学republic 和democracy 的历史。
waterL 发表于 2023-04-04 11:14

临时工
102 楼
一本15万字的小说,我闺女(8岁)3个小时可以读完,但她不可能这样读10个小时,也不会让她这样读,会毁了眼睛的。
hiv2 发表于 2023-04-04 22:31

大约每分钟八九百字,小朋友相当厉害了。

 

🛋️ 沙发板凳

水心洁
赞读完二十四史
在读史记
E
EbbieV
我从小就喜欢历史,所以我爸就一直提醒我,看历史书就好了,但是历史课本上一个字都不能信~~好在我都没在中国上过历史课。
上大学时出于兴趣修了一些历史课,然后赫然发现,再多读几门课,就能拿历史的double major了。。。所以我觉得我是最水的历史专业毕业生~~
N
Namama
历史结合现实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m
mago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是陈胜说的吗?司马迁只是记录而已
e
estellemn
看英文的历史书和人物传记。
J
Jaelynleaf
从小到大都觉得,这么热爱中国历史的我真是个异类。我高中时候已经把二十四史读完,虽然不能做到过目不忘。我一直都挺认同钱穆的历史观的,一种重新审视中国历史的政治经济体系,我也挺惊讶的,长这么大,接触这么多人,没见过几个读史书的。明明是那么好的文化遗产,中国历史上的史官,基本上感觉就相当于美国的第四权了,而且是早了几千年的第四权慷慨激昂赌上家族性命的那种,左传里写: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持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就是这么一个又一个的史官被杀掉,但是下一个史官还坚持写崔杼弑其君。再比如司马迁写下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长大的环境里会说什么朴素的唯物论和阶级反抗精神,可我觉得司马迁已经想的很明白了,一点都不朴素,他就是认为这种与生俱来的不平等是不公平,虽然司马迁也是出身官宦世家。这个比西方的喊出人生而平等又早了几千年。


nanno 发表于 2023-04-03 21:03

沒有讀過二十四史 厲害的,樓主古文 當時之所以沒有讀 是歷史老師說 二十四史是正史 不讀也罷 現在看來 還是應該讀一讀 但是 又沒有了時間

h
hellojena
我从小就喜欢历史,所以我爸就一直提醒我,看历史书就好了,但是历史课本上一个字都不能信~~好在我都没在中国上过历史课。
上大学时出于兴趣修了一些历史课,然后赫然发现,再多读几门课,就能拿历史的double major了。。。所以我觉得我是最水的历史专业毕业生~~
EbbieV 发表于 2023-04-03 21:16

史书上能信的也不多。
S
SheldonCooper
人文素养不足二十四史啃不下来,会读一些畅销或者曾经的畅销书 光荣与梦想 之类。
a
amelialily1
握手,我中学的时候就看完了通史,写过历代史评,然后特别感兴趣战国诸子。
m
mago
沒有讀過二十四史 厲害的,樓主古文 當時之所以沒有讀 是歷史老師說 二十四史是正史 不讀也罷 現在看來 還是應該讀一讀 但是 又沒有了時間


Jaelynleaf 发表于 2023-04-03 21:35

读懂古文的门槛不低。
古代文人四书五经是必修课,文言文的简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假定读者具有必修课基础,可以通过简略提到四书五经里的事例或者人物来极简洁的表达。没有这些必修课知识的现代人,读起古文常常只能囫囵吞枣。
p
praxis
小时候非常讨厌死记硬背的历史课,直到近年开始听书翻史记,不得不感叹真是太狗血太精彩了,电视剧小说立马都不香了
n
nanno
握手,我中学的时候就看完了通史,写过历代史评,然后特别感兴趣战国诸子。
amelialily1 发表于 2023-04-03 21:40

我觉得秦汉之间是一道巨大的文明失落的沟壑,去博物馆看看秦代的文物和汉代的文物就知道,简直像是经历了原子核弹打击一样,文化科技倒退几百年。秦始皇搞不许民间存书,弄个中央 single source of truth,结果被项羽一把火烧了,搞成single point of failure。先秦诸子百家的书都是汉代后来不知道从民间慢慢整理出来。 我高考前古文功力最高,现在已经很不行了。
其实现在想想,钱穆的国史大纲也是专门给现在的台湾人写的啊。
F
Fhu
从小到大都觉得,这么热爱中国历史的我真是个异类。我高中时候已经把二十四史读完,虽然不能做到过目不忘。我一直都挺认同钱穆的历史观的,一种重新审视中国历史的政治经济体系,我也挺惊讶的,长这么大,接触这么多人,没见过几个读史书的。明明是那么好的文化遗产,中国历史上的史官,基本上感觉就相当于美国的第四权了,而且是早了几千年的第四权慷慨激昂赌上家族性命的那种,左传里写: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持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就是这么一个又一个的史官被杀掉,但是下一个史官还坚持写崔杼弑其君。再比如司马迁写下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长大的环境里会说什么朴素的唯物论和阶级反抗精神,可我觉得司马迁已经想的很明白了,一点都不朴素,他就是认为这种与生俱来的不平等是不公平,虽然司马迁也是出身官宦世家。这个比西方的喊出人生而平等又早了几千年。


nanno 发表于 2023-04-03 21:03

二十四史你知道是什么概念吗?
比如说,多少格书柜(拿中华书局的经典版本来说)
F
Fhu

赞能高中毕业前把这些都啃完的高中生
F
Fhu
在《吕著史学与史籍》中,吕思勉屡次提到、建议的旧史阅读速度是一日一卷,而二十四史共3259卷(据《辞海》,因为统计方法不一,有其他说法),那么按照这个速度要读3259 / 365 = 8.9年。
阅读速度加快,每天读5卷或者10卷,对于一个古文功底不深厚的人来说,你也许就不知道书里在说啥了;古文阅读最高可以达到什么速度呢,在《读古指南》这本书里(P479),作者讲到全祖望为了看极为难得的《永乐大典》,强迫自己每日读二十卷。
自有二十四史以来最有资格说读过的现代人或许就是吕思勉,他旧学出身,历史学家,而且著述累累,就这样,他第一遍不甚了了的阅读也花了八九年时间(15-23岁)。读书狂人钱锺书,据我考证,也没通读二十四史,大部头的宋史明史引述极少,中文笔记目录里也未曾见涉猎。
n
nanno
二十四史你知道是什么概念吗?
比如说,多少格书柜(拿中华书局的经典版本来说)
Fhu 发表于 2023-04-03 22:10

我真记不清楚了,我们家三堵墙的书架,然后外加三四个大书架,二十四史好像也就是半墙的书架的两层。 不过我出国的时候就已经下定决心把这些文史的东西都放弃了。
霍伯森的选择
哪里读的完,我现在手机里都有,空了就翻一番
n
nanno
我就一普通人,读了也就是个读个热闹,接受一切批评质疑
b
beihun
史书上能信的也不多。
hellojena 发表于 2023-04-03 21:36

历史都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l
lilyzoo
我喜欢看历史学研究者写的书。不是通史那种。
临时工
厉害,膜拜。
我连史记都没读完,光一篇报任少卿书连精读带听讲就花了将近一个月。
还买了钱穆的晚学盲言,七年了,一共没读完十页...
正史我读不进去。我对八卦野史小黄文,还有历代食货志感兴趣津津有味。:)
C
CK
我读历史是离开中国以后才读的。 在中国历史是胜利者写的,不能全信。 美国至少不会把其他书给禁止了,想读哪个国家作者的都行,所以对历史事件可以找到各种说法。 我想读的就是各种不同利益关系的人写的“不同”历史。
y
yemao
为什么是二十四史? 清史稿没有读吗?
不过能把二十四史读下来也真的很厉害了 。
i
isukie
真心羡慕你们愿意读史书的 我的所谓历史都是看电视剧学的野史再经改编 我lg的所谓历史是游戏里学的
m
msbaby
去国二十年,对故国历史的兴趣有增无减,天天读,百读不厌
e
equus
疫情期间读了《资治通鉴》,也顺便又翻了翻《史记》,很好 看汉书就完全看不下去了,二十四史大多是帝王将相的传记,比史记差远了。
最近读Thucydides的Peloponnesian War,大开眼界

s
shanggj
疫情期间读了《资治通鉴》,也顺便又翻了翻《史记》,很好 看汉书就完全看不下去了,二十四史大多是帝王将相的传记,比史记差远了。
最近读Thucydides的Peloponnesian War,大开眼界


equus 发表于 2023-04-03 23:05

过年的时候从图书馆借了 柏杨的 白话资治通鉴 前四卷。 现在还没看完呢。
临时工
真心羡慕你们愿意读史书的 我的所谓历史都是看电视剧学的野史再经改编 我lg的所谓历史是游戏里学的
isukie 发表于 2023-04-03 22:49

握手,我也是全靠电视剧:)
l
lyalexmm
油管看野史~~ 这不就跟历史上的华人闲话一样的么哈哈哈
e
equus
过年的时候从图书馆借了 柏杨的 白话资治通鉴 前四卷。 现在还没看完呢。
shanggj 发表于 2023-04-03 23:11

我是在微信读书上看的,很方便
给我震撼最大的是南北朝的那段历史,尤其是侯景之乱,真是把人性拉到了极限,有点现实魔幻主义的感觉

n
nanno
我是在微信读书上看的,很方便
给我震撼最大的是南北朝的那段历史,尤其是侯景之乱,真是把人性拉到了极限,有点现实魔幻主义的感觉


equus 发表于 2023-04-03 23:19

那段混乱的历史过去我都是掠过了,这是不是第一次南京大屠杀 (东吴那次好像是比较和平的投降了),把两晋留下的仕族大家,芝兰宝树一锅端了。
其实我个人的姓氏有两个来历,一个是正统的从周朝传下来的汉姓,一个就是北魏的鲜卑人了,跟侯景这个魔头,可能也会有关系
历史多数都是胜利者写的 未必是事实
红色中留
古代目前中国版图历史其实是一部东亚几百个古国的历史,具体到每个国家:
例如唐国:
说穿了就是类似香港百多年历史,
过了千年,后人以为那就是个广东人抒写的粤语传奇。
e
equus
那段混乱的历史过去我都是掠过了,这是不是第一次南京大屠杀 (东吴那次好像是比较和平的投降了),把两晋留下的仕族大家,芝兰宝树一锅端了。
其实我个人的姓氏有两个来历,一个是正统的从周朝传下来的汉姓,一个就是北魏的鲜卑人了,跟侯景这个魔头,可能也会有关系
nanno 发表于 2023-04-04 00:10

我也是硬着头皮看完的,但后来侯景之乱那段又看了好几遍
也喜欢东汉初年,中国千年的历史,那是难得的温馨时刻
放心了,侯景的儿子们全死了,而且死得极其惨烈,你应该跟他没关系。。
i
iloveGelato
跟历史相关的书都很好看啊,史景迁系列,还有高华的中共党史系列,都爱读。以历史为背景的小说也好看,有一阵子痴迷于Philippa Gregory那些以都德王朝为背景的小说,几乎把她那个系列都看遍了。
f
fridec2
日光底下无新鲜事,有空看看,以史为鉴,挺好的
h
hiv2
从小到大都觉得,这么热爱中国历史的我真是个异类。我高中时候已经把二十四史读完,虽然不能做到过目不忘。我一直都挺认同钱穆的历史观的,一种重新审视中国历史的政治经济体系,我也挺惊讶的,长这么大,接触这么多人,没见过几个读史书的。明明是那么好的文化遗产,中国历史上的史官,基本上感觉就相当于美国的第四权了,而且是早了几千年的第四权慷慨激昂赌上家族性命的那种,左传里写: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持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就是这么一个又一个的史官被杀掉,但是下一个史官还坚持写崔杼弑其君。再比如司马迁写下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长大的环境里会说什么朴素的唯物论和阶级反抗精神,可我觉得司马迁已经想的很明白了,一点都不朴素,他就是认为这种与生俱来的不平等是不公平,虽然司马迁也是出身官宦世家。这个比西方的喊出人生而平等又早了几千年。


nanno 发表于 2023-04-03 21:03

我带着闺女(8岁起)读史记,比你还早啊。我现在还在讲史记,带着几个ABC在读。
s
shanggj
我是在微信读书上看的,很方便
给我震撼最大的是南北朝的那段历史,尤其是侯景之乱,真是把人性拉到了极限,有点现实魔幻主义的感觉


equus 发表于 2023-04-03 23:19

南北朝是第几卷?
a
abby_surf
推荐楼主读 尚秉和 左传 易象释 其实古人写的东西有很多更深层次的涵义 但时隔太久再加上五四风潮推翻一切的态度 只会对以前的历史嗤之以鼻 所以钱穆先生说他写的书 迟早一天要用上 只待春归来
i
iheartglass
我打扫卫生的时候听历史podcast 现在这个时代特别需要读历史
a
abby_surf
那段混乱的历史过去我都是掠过了,这是不是第一次南京大屠杀 (东吴那次好像是比较和平的投降了),把两晋留下的仕族大家,芝兰宝树一锅端了。
其实我个人的姓氏有两个来历,一个是正统的从周朝传下来的汉姓,一个就是北魏的鲜卑人了,跟侯景这个魔头,可能也会有关系
nanno 发表于 2023-04-04 00:10

LOL 不善之家 必有余殃 司马家活该死绝 宇宙大将军这种怎么可能至今还有后代呢? 乱世中更突出冼夫人钱镠等众人的不易 对文化的认同才是正统 何必拘泥于姓氏 PS钱穆先生是钱王钱镠的后代
a
abby_surf
疫情期间读了《资治通鉴》,也顺便又翻了翻《史记》,很好 看汉书就完全看不下去了,二十四史大多是帝王将相的传记,比史记差远了。
最近读Thucydides的Peloponnesian War,大开眼界


equus 发表于 2023-04-03 23:05

汉书能下酒,夜读尤惊人。 秦瓦今且存,封禅已残尘。 ​能弹消印智,难料子侄信。 虽读霍家传,未解到天涯。
苏舜钦自许读汉书须佐酒。汉高祖数戒秦所以亡,而秦亡赵高,汉十常侍。石勒喜听汉书,至叔孙通献策封诸侯,乃叹汉王事败矣。石勒子为石虎杀而代之。张咏讽寇准读霍光传,霍氏终以功高而族灭,寇公以功重而流雷州。
所以啊,读史要读原文,这样才不会被网文中总结的所谓观点被带偏,独立思考并能对历史发展做出精准预测。
好的学问都不是一见而晓,三分钟的快速阅读就受益匪浅,乃小资梦呓。学问的门槛是天然的,这点中西一致。
f
fly11
跟历史相关的书都很好看啊,史景迁系列,还有高华的中共党史系列,都爱读。以历史为背景的小说也好看,有一阵子痴迷于Philippa Gregory那些以都德王朝为背景的小说,几乎把她那个系列都看遍了。
iloveGelato 发表于 2023-04-04 00:44

握个手,难得在华人网上找到 曾经痴迷过 Philippa Gregory 小说的人。 我记得第一本她的小说,我是在London tower 的书店里买的,从那以后 就一发不可收拾地沦陷了。 不过 这几年出坑了,开始读点“正经”历史书
F
Foreverhappy
厉害,膜拜。
我连史记都没读完,光一篇报任少卿书连精读带听讲就花了将近一个月。
还买了钱穆的晚学盲言,七年了,一共没读完十页...
正史我读不进去。我对八卦野史小黄文,还有历代食货志感兴趣津津有味。:)
临时工 发表于 2023-04-03 22:41

握手。我其实对历史里的人情冷暖挺感兴趣的,但是看到古文就头大了。 这几天在听喜马拉雅里关于春秋诸的历史,挺有意思。一直有个想不通的问题,按理说商周春秋战国时期刚从原始社会转向封建社会,我想象一般人也是刚刚脱离“野人”生活状态不久;怎么就已经有了那么先进的思想观念人情世故,诗经左传什么的一直传到现在还不过时。就是感觉两三千年我们的物质生活进化了,但是精神思想什么似乎没有。我还是太门外汉了
A
Appreciate2013
有啊,之前去了罗马突然对罗马帝国的历史着迷了
推荐这本书
SPQR: A History of Ancient Rome https://a.co/d/05DmneF


a
abmm
《明朝那些事》还挺好看的
e
ellenissia
光看书读不下去,结合博物馆的藏品来听背后的历史对我来说很有意思。喜马拉雅上有很多博物馆系列的节目。
驫龘麤靐
《明朝那些事》还挺好看的
abmm 发表于 2023-04-04 09:52

这种写的有趣的书,比那些大部头更亲民一些。不过要注意的是,这种书一般都不是太严谨,不要把里面每一句话都当真理,扯淡的东西其实不少。
f
fogger
握手。我其实对历史里的人情冷暖挺感兴趣的,但是看到古文就头大了。 这几天在听喜马拉雅里关于春秋诸的历史,挺有意思。一直有个想不通的问题,按理说商周春秋战国时期刚从原始社会转向封建社会,我想象一般人也是刚刚脱离“野人”生活状态不久;怎么就已经有了那么先进的思想观念人情世故,诗经左传什么的一直传到现在还不过时。就是感觉两三千年我们的物质生活进化了,但是精神思想什么似乎没有。我还是太门外汉了
Foreverhappy 发表于 2023-04-04 09:31


有种说法是中华文明是早熟的文明。在我看来就是中国人迅速收敛到了农业文明的局部最优解,在农耕时代领先世界,但也因此错过工业革命。
j
joanna63
我喜欢中国古代史
w
waterL
https://huaren.us/showtopic.html?topicid=2812023
读美国史和西方republic 的演变史,可以帮我们理解现代美国。
e
elly99
小时候非常讨厌死记硬背的历史课,直到近年开始听书翻史记,不得不感叹真是太狗血太精彩了,电视剧小说立马都不香了
praxis 发表于 2023-04-03 21:55

确实,小时候的应试教育真的很扼杀孩子的兴趣。长大后不用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了才发现读历史的乐趣
w
waterL
东方历史很有意思。但是都是封建集权史。想理解republic 和democracy 的运作方式,要读Athen 和roman republic 的历史。还有美国建国史。
w
waterL
发现很多我们这一代华人喜欢用集权思维看美国,我们的孩子们就不会犯这种错误,因为他们会学republic 和democracy 的历史。
m
mary的小绵羊
从小到大都觉得,这么热爱中国历史的我真是个异类。我高中时候已经把二十四史读完,虽然不能做到过目不忘。我一直都挺认同钱穆的历史观的,一种重新审视中国历史的政治经济体系,我也挺惊讶的,长这么大,接触这么多人,没见过几个读史书的。明明是那么好的文化遗产,中国历史上的史官,基本上感觉就相当于美国的第四权了,而且是早了几千年的第四权慷慨激昂赌上家族性命的那种,左传里写: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持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就是这么一个又一个的史官被杀掉,但是下一个史官还坚持写崔杼弑其君。再比如司马迁写下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长大的环境里会说什么朴素的唯物论和阶级反抗精神,可我觉得司马迁已经想的很明白了,一点都不朴素,他就是认为这种与生俱来的不平等是不公平,虽然司马迁也是出身官宦世家。这个比西方的喊出人生而平等又早了几千年。


nanno 发表于 2023-04-03 21:03

你不算异类,很多人都爱读历史书。或许是你的年龄段的人读的少?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话不是司马迁说的,是陈胜说的。而且这话不等同于人生而平等。陈胜是想当王,没想平等,只不过自己是高人一等的那个。
k
kakeru
从小到大都觉得,这么热爱中国历史的我真是个异类。我高中时候已经把二十四史读完,虽然不能做到过目不忘。我一直都挺认同钱穆的历史观的,一种重新审视中国历史的政治经济体系,我也挺惊讶的,长这么大,接触这么多人,没见过几个读史书的。明明是那么好的文化遗产,中国历史上的史官,基本上感觉就相当于美国的第四权了,而且是早了几千年的第四权慷慨激昂赌上家族性命的那种,左传里写: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持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就是这么一个又一个的史官被杀掉,但是下一个史官还坚持写崔杼弑其君。再比如司马迁写下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长大的环境里会说什么朴素的唯物论和阶级反抗精神,可我觉得司马迁已经想的很明白了,一点都不朴素,他就是认为这种与生俱来的不平等是不公平,虽然司马迁也是出身官宦世家。这个比西方的喊出人生而平等又早了几千年。


nanno 发表于 2023-04-03 21:03

不得不登录表示一下敬仰。您知道24史加一起有多少本书占多大地方吗?
个人觉得剑桥中国史算是比较好的历史普及书籍,至少对我来说通俗易懂。

h
hiv2
陈胜当时怎么说的不知道,司马迁在史记中处处反映了自己的思想,《管晏列传》中“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道出了自己的处境。
w
wqshb
回复 54楼waterL的帖子
一样的,一通百通。
w
wqshb
和楼主握个抓,差不多同时间读完,我还尝试了一下读永乐大典,后来发现太庞杂就放弃了,其实古文很好理解,搞不懂为什么楼上有人要去买柏杨的白话版资治通鉴,因为原版资治通鉴实在太优美了。
r
renren2
八旬老人 每個月要到書店買兩本 有時補不上 得從海外寄 這習慣保持有三十多年 如果早把這習慣換成投資理財 早發了
幸运之神
文言文看不懂咋办啊
k
kakeru
陈胜当时怎么说的不知道,司马迁在史记中处处反映了自己的思想,《管晏列传》中“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道出了自己的处境。
hiv2 发表于 2023-04-04 12:13

史记里面很多战国前的记录包括言论其实是司马迁推测的,真实性难说。当时条件所限也是没办法。 没有史记的话,我们今天就更没有依据去考古了。
咸鱼红烧肉
我很崇拜懂历史的人。我自己从小看不进去历史书。只能记住一个个小片段但完全没法融会贯通。强迫看了两遍上下五千年然后啥也记不住。现在年纪大了慢慢对历史有点兴趣了。
c
castleonsands
回复 1楼nanno的帖子
高中能把二十四史读完,奇才啊,可能能把二十四史都读完的成年人,全国也没多少吧? 历史比文学精彩,我读的时候,窍门是,读到关键处,停下来,想象自己如果是当事人会怎么做,然后看历史上是怎么发展的,什么结果,和自己的想法是否一样,次数多了,真实世界里做决策的能力自会提高。 不过二十四史都是帝王将相的历史,历史是多维度的,新近出的哈佛中国史就是这样的一部多维度的历史书,很值得一读。
n
nanno
我即使是鲜卑人或者和侯景有什么关系也无所谓了,都看历史了,就不怕面对现实。我青春期的时候囫囵吞枣的很,看书看的枯燥不认识的地方多略过去了,所以人生才如此一事无成。
x
xlx
发现很多我们这一代华人喜欢用集权思维看美国,我们的孩子们就不会犯这种错误,因为他们会学republic 和democracy 的历史。
waterL 发表于 2023-04-04 11:14

说的不错啊。
出国后要重读历史,不仅仅是看到不一样的史实,还要看到不同的史观。我们在国内学的史,是兴亡史,是站在统治阶级角度的历史,其实是很局限的。比如用兴亡史的历史观来看美国400年的历史,往往就不得要领。
x
xlx

有种说法是中华文明是早熟的文明。在我看来就是中国人迅速收敛到了农业文明的局部最优解,在农耕时代领先世界,但也因此错过工业革命。
fogger 发表于 2023-04-04 10:16

在农耕时代,中华文明迅速成为一个大文明这件事,我觉得用Jared Diamond的地理决定论很容易理解。中国的两条大河都是东西走向的,在同纬度上,相同的种植技术可以迅速传播,从而在大河流域带来同质的文化。而且中国的两河流域离得不远,之间也没有天险,非常有利于产生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在农耕时代,中央集权对河流文明是自然优化的政治体系。
欧洲就很不同,有很多条流向不同的河流,然后降水充足,并不特别依赖灌溉体系,有利于进化出城邦和贵族领地为主体的农业文明。
L
Lavender9999
我打扫卫生的时候听历史podcast 现在这个时代特别需要读历史
iheartglass 发表于 2023-04-04 08:54

你听什么?在哪听? 我在听袁腾飞中国五千年,可惜只到宋朝。
s
starew_lea
喜欢历史类的人就会读呀
L
Lavender9999
回复 1楼nanno的帖子
高中能把二十四史读完,奇才啊,可能能把二十四史都读完的成年人,全国也没多少吧? 历史比文学精彩,我读的时候,窍门是,读到关键处,停下来,想象自己如果是当事人会怎么做,然后看历史上是怎么发展的,什么结果,和自己的想法是否一样,次数多了,真实世界里做决策的能力自会提高。 不过二十四史都是帝王将相的历史,历史是多维度的,新近出的哈佛中国史就是这样的一部多维度的历史书,很值得一读。
castleonsands 发表于 2023-04-04 14:59

哈佛中国史英文版吗?有买书的链接吗?
c
castleonsands
哈佛中国史英文版吗?有买书的链接吗?
Lavender9999 发表于 2023-04-04 17:36

我是微信读书上读的中文版,喜马拉雅上有声书好像是中英双语都有
Y
Ytail

赞能高中毕业前把这些都啃完的高中生
Fhu 发表于 2023-04-03 22:13

https://www.amazon.com/gp/product/7519405230/ref=ox_sc_act_image_1?smid=A2F1G98BQ699OE&psc=1
在Amazon上看到这个,怎么看起来分量那么少?
c
castleonsands
在农耕时代,中华文明迅速成为一个大文明这件事,我觉得用Jared Diamond的地理决定论很容易理解。中国的两条大河都是东西走向的,在同纬度上,相同的种植技术可以迅速传播,从而在大河流域带来同质的文化。而且中国的两河流域离得不远,之间也没有天险,非常有利于产生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在农耕时代,中央集权对河流文明是自然优化的政治体系。
欧洲就很不同,有很多条流向不同的河流,然后降水充足,并不特别依赖灌溉体系,有利于进化出城邦和贵族领地为主体的农业文明。
xlx 发表于 2023-04-04 17:31

斯坦福教授Ian Morris的书Why the West Rules—For Now理论也非常好,本质上也是地理因素的理论,可以和Jared diamond的书互为补充对照着读。
f
fridec2
22岁小伙因一书封神,一年版税狂赚7000万
在石悦上初中时,他接触到了《二十四史》,而最开始阅读的理由也很简单,初中的青春懵懂让他就想看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因为《二十四史》尽是文言文,这让他觉得很特别。
单凭初中的知识积累想要完全知其然,着实不易。
所以他从《古文观止》开始,到最后熟读《二十四史》,在这个过程中,他已深深爱上了历史的浩瀚。
。。。
https://www.sohu.com/a/622351788_121628887
f
fridec2
2006年3月,一个帖子在天涯网的一个名为“煮酒论史”的小众论坛中悄然走红,短短两个月时间,该贴已经达到了100多万的点击量。
而这个爆火的帖子,正是石悦所写的《明朝那些事儿》,该帖一出,引发了一阵“明史”热议。
但令众人万万没想的是,写出如此优秀的历史小说的人,竟然不是历史专业的,而历史也只是他的个人爱好,他本人则是一个海关的小职员。
当他爆火之后,就连身边的同事也都是难以相信。领导平时总说石悦能力一般,同事也觉得他不合群不起眼,就连妻子都说没想到我老公居然有这种本事。
“真是没有想到,他就是当年明月!”
“平日里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真没想到他有这本事。”
众人不禁纷纷感叹。
而这位低调的“扫地僧”到底是如何写出万人追捧的神书呢,这一切还要从头说起。
1979年,石悦在武汉的一个普通的干部家庭中出生。
当谈及如何对历史产生兴趣,石悦哑然失笑:“现在许多报道都说我是从小就对历史感兴趣,他们有些夸大了。”
在石悦4岁时,他的父亲送给了他人生中第一本历史书籍《上下五千年》,很多媒体都在报道,自此书后,石悦对历史便无法自拔,其实这是错的。
一个四五岁的孩子,石悦其实也并不想要这本书,但是既然父亲给了,也就当闲书罢了。
石悦的父母对他很宽松,相比于其他人,他有许多独处的时间可以让他阅读。
而真正对历史感兴趣,还要从初中开始。
在石悦上初中时,他接触到了《二十四史》,而最开始阅读的理由也很简单,初中的青春懵懂让他就想看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因为《二十四史》尽是文言文,这让他觉得很特别。
单凭初中的知识积累想要完全知其然,着实不易。
所以他从《古文观止》开始,到最后熟读《二十四史》,在这个过程中,他已深深爱上了历史的浩瀚。
就当大家以为,对历史如此感兴趣的石悦一定会报考历史专业时,他却选择了法律。
许多天才都会做出一些不被人理解,甚至是离经叛道的事情,石悦也同样如此。
高考前夕,所有人都在紧锣密鼓复习的时候,石悦却偷偷跑回了家里看电视剧,早晨照常背着书包上学,可父亲一上班,他就悄悄溜回来。
就这样逃学了两个月,以至于后来许多人都认为他是辍学了。
但最后石悦还是成功考上了大学,只不过在专业和学校上,他很“佛系”。
家里人给他报了一个热门,好找工作的法律专业,他也并不介意,因为他真正在乎的,不是这些现实中的事物,而是追求内心世界的攀升。
在大学里,石悦经常一个人躲在教室读书,不单是历史,物理,经济,他涉猎的方面很广泛,这在他的书中也有体现。
。。。 (待续)
F
Fhu
https://www.amazon.com/gp/product/7519405230/ref=ox_sc_act_image_1?smid=A2F1G98BQ699OE&psc=1
在Amazon上看到这个,怎么看起来分量那么少?
Ytail 发表于 2023-04-04 18:16

这个看起来非常suspicious,为什么史记这么多本,汉书才两个半本?后汉书也是。汉书后汉书加起来比三国志还少篇幅怎么可能
f
fridec2
在大学里,石悦经常一个人躲在教室读书,不单是历史,物理,经济,他涉猎的方面很广泛,这在他的书中也有体现。
整个大学期间,他与同学出去吃饭的次数屈指可数,更多时候大家根本找不到这个人。
生活经验极度匮乏的他,第一次在大学洗衣服,将洗衣粉倒进盆中之后,竟然不知道该怎么洗,只能问旁边的人。
那人也是满脸不可置信,愣了半天说道:“用手搓啊。”
有一次夜晚从洗手间回来的石悦,却发现寝室的门被锁了,正常情况下肯定会敲门,但石悦没有。
他就静静地等,等到屋子里的人出来再进去,足足等了三个小时。
在我们听来,石悦似乎被众人所孤立了,但他从来不觉得孤独,他回忆道。
“夜里十一点下自习,只有我一个人走在回寝室的路上,那一刻我的心情是极度愉悦的。”
从书中,他发现了智慧,学习了知识,这让他由心地感到快乐,这种感觉是与同学觥筹交错所无法替代的。
四年的大学时间,让石悦在书本中有了丰厚的积累。
2000年,毕业后的石悦成功以面试第三的成绩考入了佛山海关驻顺德办事处,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国家公务员。
。。。(以上是大学经历,待续)
F
FourierTransform
回复 1楼nanno的帖子
佩服楼主。我出国时带了论语和史记节选,刚来的几年有时读一读,之后就束之高阁了。不过我来美三年时遇到一个很大的坎,是读史记帮我迈过去的。
好几年前,听了谢涛讲的秦汉两朝历史,还有有声书的夹边沟纪事(也算当代历史吧)。印象深刻的是,夹边沟的一位幸存者是学历史的,他当初进夹边沟是因为相信了领导的话,给党提了意见。后来,有人问他,既然是学历史的,为什么会犯这种天真的错,他回答说,以为GCD是不一样的。
f
fridec2
2000年,毕业后的石悦成功以面试第三的成绩考入了佛山海关驻顺德办事处,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国家公务员。
在2000年时,石悦的工资就可以达到6000元,这让他足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但生活的平静没有让石悦心生惰意,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历史类书籍,而随着知识的愈发深厚,终于有一天他做出了一个影响其一生的决定。
自己要写一部自己的小说。
正如他自己所说:“往瓶子里倒水,终究会有水满而溢的一天,而我就是到了这个时刻。”
他觉得脑子里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他,应该要写一部小说,将一些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于是《明朝那些事儿》由此诞生,一经推出后,便引爆了全网。
可很多人会问了,在那时,中央已经有易中天等历史学家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历史,相关的小说也非常多。
熟读历史的人不在少数,会写作的人亦如过江之鲫,但为何只有石悦可以写出经久不衰的《明朝那些事儿》?
他曾为这本书的第一卷起了个副标题——历史也可以写得很好看。
中华上下五千年,无数的王朝更迭,权谋相争,每一个繁盛的身后,积累的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黑暗。
“很多人不喜欢历史,因为历史本身并不讨人喜欢。”石悦毫不避讳地说道。
也正因如此,他才觉得用最通俗的方式去讲述,让你仿佛在看一场电影,一部小说,幽默的语言会令你忍俊不禁,可历史的神秘又会将人代入其中。
这种代入感使得每一位读过这本书的人都被它深深地吸引。
正如他在书中写道:“幽默的从来都不是历史,而是我。”
历史太厚重了,也太沉重了,那无数尸骸堆积的往事让石悦喘不过气,所以为了让更多人能轻松地了解历史,《明朝那些事儿》的风格,便横空出世。
而第二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石悦看懂了历史。
“我看《二十四史》最大的收获并不是我产生了对历史的兴趣,而是我读懂了历史,很多人其实是读不懂的。”石悦自信地说。
有的人读历史,是把他当做一个故事去读,但石悦却能读懂写历史的人,他想说却不能说的秘密,那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绪。
悲伤,挣扎,愤恨,郁郁不得志,可皇权在上,让史官只能顾左右而言他。
但石悦却能读懂,就像鲁迅先生所说:“从字里看出字来。”
。。。(歇口气,待续)
w
wqshb
回复 73楼Ytail的帖子
二十四史要买中华书局的,有浓浓的墨香,读起来才有味道。
f
fridec2
但石悦却能读懂,就像鲁迅先生所说:“从字里看出字来。”
归根结底只有四字“感同身受”,但要想做到却难如登天。
虽然历史离我们很远,但其中的所有人和我们一样,是一分一秒的度日,但在史书中,他的一生甚至落到文字上,就仅仅是简短的一句话而已。
“白起伐赵,坑杀四十万人。”短短一句你会觉得普通,但石悦却能感受到这场面的血腥与残忍。
铁血的肃杀与时代的悲凉,穿过简短的文字,直直吹进了石悦的内心深处。
通过厚重的史书,石悦看到的不是一个个权谋争斗的故事,而是回到了风雨飘摇的王朝。
他成为了那朗朗朝堂之上的群臣,见证了党羽纷争的血腥,一切的因缘际会,都被他从一个经历者的视角摆在你的眼前。
“这是历史的秘密。”石悦眼神坚定地说道。
翻开一页书,你就会看过许多人的一生,这背后的厚重感,是石悦最想通过幽默的语言所传达的。
事实证明,他的确做到了,一部《明朝那些事儿》引发了全民的历史兴趣,甚至有人将之与胡适先生的白话文运动做了比较,足可见此书的成功。
要说《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有多畅销?
当年,实体书一经发布,很短的时间内就卖到了五十万册,五十万是个什么概念石悦不懂,出版商告诉他,五年内,这种书不会超过五本。
可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这本书的销量很快会突破四百万本,当石悦再一次找到出版商,那人只说了一句:“从建国到现在,你的书可以排进前二十。”
据公开资料查证,《明朝那些事儿》累计为当年明月带来了超过7000万的版税收入。
时至今日,《明朝那些事儿》已经发行一千多万册,荣登全国十大畅销书,更被列为全国中小学生必读的十本好书,成为众多社会名流、企 业家、业界学者的枕边书、最有阅读价值的读物,还因此获封当当“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
。。。(待续)
F
Fhu
斯坦福教授Ian Morris的书Why the West Rules—For Now理论也非常好,本质上也是地理因素的理论,可以和Jared diamond的书互为补充对照着读。
castleonsands 发表于 2023-04-04 18:22

Jared diamond和ian Morris双璧很赞,但都是“大历史”范畴。其实短期历史像fernand braudel这种年鉴学派比起帝皇将相勾心斗角故事好看
w
wqshb
回复 80楼fridec2的帖子
事实是当年明月写的那本书一点都不好看,因为他把历史演义化了。历史不是娱乐,他就是铁和血铸成的。
f
fridec2
联想集团董事局前主席柳传志曾经在采访中多次提及《明朝那些事儿》,这位商海起伏多年的传奇人物也对此书备受推崇。
一个事物会研究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我认为,这只有两种可能,一就是他骗我,二就是他太笨。”
如此傲然的话语,甚至给人以李白那贵妃研墨,力士脱靴的狂放之感。
“我每天就读两个小时书,如此坚持了十三年,最后写成了《明朝那些事儿》。”
在谈及历史时,石悦总会给人一种极度的自信,而当面对生活,石悦又如同一个普通人一样简单的生活。 《明朝那些事儿》爆火后,很多人劝他放弃工作,专心于写作,可石悦却分得很清。
在他看来,生活与兴趣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东西,他甚至认为,自己与“当年明月”是两个人。
白天在单位,自己只是普通人石悦,可当夜晚回到书房,那个文采决然的“当年明月”又会再次出现。
他不想用本名写作,因为他并不享受名利,他更想成为文字背后的人,他想将书中的内容推到读者眼前,而自己则躲在背后,做一个安静的讲述者。
石悦每天的生活很规律,早起后乘坐出租车前往单位,在路上,他也会忙里偷闲地看几本漫画,用他的话说:“我是一个无法停止思考的人,漫画可以让我有一种放松。”
可能就是这样不为名动,不为利扰的性格,让他在工作上也顺风顺水。
根据上海市政府官网发布了一则通知,经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任命石悦为上海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43岁的石悦却已经是副局级的人物,有很多人调侃,看了那么多历史人物的权谋相斗,你会不会把这些都运用到工作中了。
可面对如此无礼的问题,石悦也是毫不在意。
“你还很年轻,将来你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你绝不能丢弃,一个叫良心,一个叫理想。”
这是石悦对那些质疑者最好的回答。
。。。(待续)
f
fridec2
以史为鉴,石悦学到的是肱股之臣的刚正清廉,而不是玩弄人心的蝇营狗苟。
曾有人问他如此多的版税打算怎么花时?
石悦说出了一个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答案。
“我要买两个馒头,想蘸红糖蘸红糖,想蘸白糖蘸白糖!”
看着主持人惊讶的表情,他接着说道:
“我根本不追求吃穿,你看我这身衣服,还是专门为了上你们节目买的,花了260块钱呢!”
主持人笑着说:“没想到,像你这样的富翁,还这么抠门?”
石悦却立刻变严肃:“我是个很简单的人,不是我假装简单,而是一直就这么简单。”
“我并不觉得穿几千上万的名牌衣服很光荣,拎个LV的包、穿个普拉达、阿玛尼走到别人面前,这就能说明你究竟是什么人吗?这根本说明不了什么!”
直接又完全地表露心意,这就是石悦,离开书桌后,他从来都不是那个惊艳绝伦的当年明月,他只是一个辛勤工作的普通人。
《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有人爱不释手,也有人弃若敝屣。
虽然书中也充满着主观色彩,表达着强烈的个人看法,抬举某个人或者贬低某个人,如同“一家之言”。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抛开知识的积累,你也会从书中学到许多人生道理。
身陷囹圄,我们会想到“致良知,知行合一”的王守仁。
提起文人,我们会想“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杨慎。
郁郁不得志时,我们会想到“东林六君子”的杨涟。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相同,前人的经历如今换了时代可能也沦为空谈。
但这本书对你的影响,可能只是一个小决定,也可能是人生的一个大转折,更可能只是在失败困难的时候给你的些许鼓励和安慰。
所以,从《明朝那些事儿》中,石悦没有想让众人一定要学到什么,运用什么。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尽相同,最好的方法就是,就是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然后就像书中最后一句话一样—— 按照自己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人生。
这一切的所感所悟,都是我们在读过《明朝那些事儿》后所牢记的,这些潜移默化都会影响着你的人生。
(全文完:https://www.sohu.com/a/622351788_121628887)
x
xlx
斯坦福教授Ian Morris的书Why the West Rules—For Now理论也非常好,本质上也是地理因素的理论,可以和Jared diamond的书互为补充对照着读。
castleonsands 发表于 2023-04-04 18:22

谢推荐。
f
fridec2
回复 80楼fridec2的帖子
事实是当年明月写的那本书一点都不好看,因为他把历史演义化了。历史不是娱乐,他就是铁和血铸成的。
wqshb 发表于 2023-04-04 18:35

我没看过,太长了,洋洋洒洒 9 本书
w
wqshb
我没看过,太长了,洋洋洒洒 9 本书

fridec2 发表于 2023-04-04 18:56

不值得读,因为本质上它已经是小说了。真正的历史就是又有冷酷又有温情,有杀戮,有创造,既会把血淋淋的一面展现给你,也会把豪情义气放在你的面前。真正的历史就是这样,是有温度的。而不是像这种小说幽默化了,诙谐化了。像这种小说我几天就看完了。我自己算过,纯文学类的,我一般一个礼拜能看1,000万字。
b
bh_833
回复 80楼fridec2的帖子
事实是当年明月写的那本书一点都不好看,因为他把历史演义化了。历史不是娱乐,他就是铁和血铸成的。
wqshb 发表于 2023-04-04 18:35

没看《明朝那些事儿》,听完了《万历十五年》,感觉比较严谨,比如其中有明朝、朝鲜王朝、满历对某个战役记录的对比
j
jeweljewel
回复 89楼wqshb的帖子
一千万字!!膜拜
w
wqshb
回复 89楼wqshb的帖子
一千万字!!膜拜
jeweljewel 发表于 2023-04-04 20:09

不敢不敢,这也是建立在作者的文字比较水的情况下,比如当年明月这种,如果是那种比较严谨的文学,我也是要慢慢看的。
M
Mia8
我小的时候还真读过,本末体的资治通鉴,很有意思啊。可惜现在没时间看。
Y
Ytail
这个看起来非常suspicious,为什么史记这么多本,汉书才两个半本?后汉书也是。汉书后汉书加起来比三国志还少篇幅怎么可能
Fhu 发表于 2023-04-04 18:28

又去网站仔细看了下,不是全本,都是选篇,还好没下单
Y
Ytail
回复 73楼Ytail的帖子
二十四史要买中华书局的,有浓浓的墨香,读起来才有味道。
wqshb 发表于 2023-04-04 18:32

https://www.amazon.com/Chinese-%E5%B0%B9%E5%B0%8F%E6%9E%97-ebook/dp/B09SFQYVQG/ref=sr_1_20?crid=3TJ1QG4ET5ZKO&keywords=%E4%BA%8C%E5%8D%81%E5%9B%9B%E5%8F%B2&qid=1680646138&sprefix=%E4%BA%8C%E5%8D%81%E5%9B%9B%E5%8F%B2%2Caps%2C78&sr=8-20
海外怎么买中华书局的版本呢? 只找到上面这个kindle版本似乎还靠谱
h
hiv2
先买套史记读读看吧
m
mago
陈胜当时怎么说的不知道,司马迁在史记中处处反映了自己的思想,《管晏列传》中“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道出了自己的处境。
hiv2 发表于 2023-04-04 12:13

司马迁可以在史记中使用春秋笔法,也可以在每篇文末加注太史公曰。不过要是说他把自己的思想硬塞到陈胜嘴里,那就是对他作为一个史学家的职业侮辱。司马迁不是罗贯中,他写的也不是演义。
h
hiv2
史记中也有很多无厘头的东西,司马迁认为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一直不为史学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