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晓波的三篇短文 毕汝谐(作家 纽约)

b
biruxie
楼主 (北美华人网)

一,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意义 (2010年10月18日 发表于世界日报)        > 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在海内外掀起轩然大波。这一出乎世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 的事件,道破了一个人所共见却又缄口不言的简单事实:中国已是物质繁荣的经济大国,    > 却依然是人权侏儒!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当局对于异    > 议人士的残酷镇压,却未见任何松动!所不同者,仅仅是刑法上的“反革命罪”被“颠覆国家罪”取代,换汤不换药。    > 众所周知,诺贝尔和平奖具有明确的政治倾向。1964年,萨特拒绝接受诺贝尔奖,    > 其理由便是“这是发给西方人和东方叛徒的奖项。”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中国政府    > 乃是第一助力;这只巨掌托撑刘晓波,把坐困寒居的一介书生,变成光耀史册的人权斗士!    > 近年来,中国与世界接轨是最时髦的话题。然而,在人权问题上,中国与国际社会尚有    > 云泥之别!同一个刘晓波,于中国是”在押罪犯”,却被国际社会目为“人权斗士”,中国    > 领导人理应反思。    > 当今中国问题的症结是先进的生产力与落后的政治制度的尖锐矛盾;中国经济的持续    > 增长、奥运会世博会的成功,掩盖了表面繁荣下的种种潜流;诺贝尔和平奖鞭辟入里的颁奖    > 词,揭开了薄薄的面纱,使真相彰显于天下!    > 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还标志大陆民运进入新阶段。早期民运人士魏京生等是兰领    > 工人,然既不能如波兰瓦文萨那样组织独立工会,又不能对民运理论有所贡献,难孚众望;    > 流亡海外的六四群英去国日久,脱离了中国大陆的政治土壤;充其量只能隔洋隔海评点神州,    > 不成气候。而刘晓波博士学养深厚且埋头苦干,完全可以如苏俄萨哈罗夫博士那样,成为    > 大陆民运的代名词。    >

  二, 习近平破除先皇旧例 (2017年7月20日 发表于世界日报)
          毛泽东有句名言:我们只杀小蒋介石,不杀大蒋介石。也就是说,毛泽东把敌人分为三六九等,高级人士从宽,扫边角色从严。建国初期,毛泽东兴镇压反革命运动,滥杀无算;却将末代皇帝溥仪、特务头子康泽等等置于统战橱窗,安享政协委员、文史专员的优渥待遇。           毛泽东规,邓小平随;邓小平于六四大肆抓捕莘莘学子,却网开一面,纵放方励之夫妇飘然赴美。           刘晓波系第一个中国籍诺奖得主,其重要性自非方励之可比;理应享受高人一等的特殊待遇。叵料习近平破除先皇旧例 ,致使刘晓波临终境况堪怜,令天下人跌破眼镜!


  三, 刘晓波之死将引发寒蝉效应 (2017年7月23日 发表于世界日报)
       当局如此苛待刘晓波,事前铁定进行周密的沙盘推演:宁可留下千载骂名,也要制造杀猴儆鸡的恐怖效应!        当局深知中国文化人嘴巴硬骨头软,慷慨陈词易,从容赴难云乎哉!刘晓波是中国大陆的天字第一号政治犯,有诺贝尔奖护身,广受国际关注;拿刘晓波开刀,定能阻吓效尤者。           象以牙亡身,刘晓波因诺贝尔奖被难;这是刘晓波的命定的悲剧。           刘晓波之死将引发寒蝉效应;一个类乎文革的无声的中国即将出现,当局则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