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读哈佛、弟弟被6大藤校争抢!餐馆打工的华裔父母太会培养孩子了(图)

d
djmax
楼主 (北美华人网)
2009年,一则新闻刷屏全网——
“辽宁丹东女孩张宏杰被美国四大藤校争相录取”

13年后,张宏杰的弟弟张嘉华更是直接引爆了网络——
“华裔少年被6所常春藤名校录取”。

要知道,常春藤名校总共也就8家,其中就有6家都向张嘉华抛出橄榄枝。
或许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会理所应当地想,他们家肯定很有钱吧,不然怎么可能教出如此优秀的两个孩子呢?
恰恰相反,媒体用“贫寒”来形容张家的经济状况。

父亲张志宏因为不爱读书仅拿到高中文凭,靠在餐厅打工为生,而母亲沙树杰则为了更好地照顾家庭,选择了成为一名家庭主妇。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一个如此普通的家庭接连培养出两名如此优秀的孩子,而且还是在没有报任何补习班,没有砸钱读私立牛校的情况下?
近10年前张嘉华在哈佛校园出席姐姐的毕业典礼


1996年,在丹铁大厦当高级厨师的张志宏做了一个足以改变自己人生的决定——去美国。
张志宏从小就不爱读书,读完高中便草草了事,但工作后他越来越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到了美国之后。
受语言不通的限制,张志宏在美国只能在餐厅打工,生活经常捉襟见肘。但他始终心存着一个信念:将家人接过来,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四年后,张志宏如愿拿到了美国绿卡,喝着鸭绿江水长大的丹东女儿张宏杰,也跟随着母亲沙树杰来到了美国。

左起依次是:母亲沙树杰、弟弟张嘉华、父亲张志宏
那一年,张宏杰才刚满10岁,一句英语都不会说。
但通过两年的自学,张宏杰就完全掌握英文。与此同时,母语中文也荒废不得,因此张宏杰也从来没有松懈过对中文的学习,除此之外,张宏杰的西班牙语成绩也是高中时的全校第一,甚至比擅说西班牙语的拉美裔学生还厉害。
“女儿的学习能力,都得益于中国的基础教育”张志宏这样说道。
张宏杰的学习之路,没有捷径。
她曾在八年级写过一篇谈如何利用时间的作文,文里写道:“一个人只有求学的12年来准备真正的生活,在这短短的12年里,一个人必须要用他的时间去学足够多的知识。”文末,她还引用名言说——
“我是利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来学习的。”
张宏杰出版的书《哈佛主义》
自七年级开始到十二年级,张宏杰在校考核成绩全部都是A或A+,2008年,这位丹东女孩参加了升学联考,SAT的考核成绩为2370分(满分为2400分),要知道当时像哈佛等超一流名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2200分。
好成绩确实是个好的开始,可时运不济的是,那年哈佛大学的申请人数创史上最高,直逼30000人,造成录取率一路降至7%,而且有高达3700名申请人是来自全美各高中的第一名。
按理说,申请的美国大学数量越多,被录取的概率就越高,换言之,SAT 2370分的张宏杰只要申请更多的大学,或者是保守点申请非藤校,几乎是可以躺进的。
但张宏杰却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没有广撒网,只报考了4所最顶级的的学校——
哈佛、耶鲁、麻省理工、普林斯顿。
最后,这4所世界上最难进的大学全部都向张宏杰抛来了橄榄枝,且全部都愿意为她提供全额奖学金。
在张宏杰“连中四元”后,从维吉尼亚当地报纸到耶鲁大学的日报都在追着问:你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在校成绩GPA与入学考试SAT双双近满分的张宏杰,不愿意公开分数。她不希望误导人们,“毕竟人生不只是追求分数的”。
“学习不能只追求分数,追求的是真正学懂、投入和喜欢。”这也是父亲张志宏常对孩子们说的一句话。

张志宏还说,“要因材施教,多鼓励,少打压、讥讽。”
张宏杰被4所名校争相录取时,弟弟张嘉华刚上小学,媒体的报道铺天盖地,而弟弟则被压在姐姐的光环下透不过气。
但是父母却经常对张嘉华说:“不管学习好不好,你都是我们最棒的儿子,不用跟姐姐或任何人比。”
也正是这种无条件的支持和不攀比的鼓励,让张嘉华并没有将对姐姐的情绪转化为嫉妒,反而将上了哈佛的张宏杰视为自己努力的目标。
童年的张嘉华与小朋友一起踢球
在这个普通家庭里成长出来的张嘉华最后SAT考了1580分(满分1600分),斩获了8所藤校中的6个offer,分别是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布朗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
还有西北大学、阿默斯特学院和弗吉尼亚大学也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按照大多数人的惯性思维,能培养出两个名校生的家庭,私底下一定没少花功夫补课,各种鸡娃给孩子报兴趣班。
这种猜测只对了一半。
张志宏从来没有给孩子提供过昂贵的补习和辅导课程,贯穿他和妻子教育始终的,就是一路陪伴和鼓励。


张嘉华出生在美国,除了学习英语外,张志宏格外要求孩子一定要学习中文,“毕竟我们是中国人,让儿子学习中文天经地义。”
但与姐姐强大的自驱力不同的是,张嘉华这个小男孩从小就顽皮活泼,让他老老实实坐下来学习,并不容易。
父亲张志宏忙起来,经常个把月都回不了家,沙树杰自然就承担起了教育和陪伴孩子的重任。
沙树杰(右)从小就很注重孩子教育,在张嘉华学习过程中一路陪伴
为了让孩子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沙树杰下了不少功夫——玩乐学习、恩威并施、赏罚分明...一套下来儿子被哄得团团转。但所有方法都可以总结成两个字,「耐心」。
「耐心」二字听上去很简单,但恰恰是很多家长所欠缺的。
在孩子的教育上,张氏夫妇还有一个小心机。在张嘉华上学前班时,爸妈总会给他的小书包里装上各种玩具,这样儿子到了学校就会有朋友一块儿,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喜欢上他所处的环境,有了喜欢的环境,自然也会开始喜欢读书、上学。



环境这个词,反复在张志宏的育儿经里出现。
在他看来,一个好的环境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一个清净的学习环境,则可以给孩子更集中的专注力。
当初选择携全家去美国,包括选择落脚靠近佛吉尼亚大学的小镇夏洛蒂,都是看中了这里很好的教育环境。
放眼全世界,中国人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都是数一数二的,他们可以为了孩子的学习砸重金搬进“学区房”,但常常忽视了对孩子成长路上的「陪伴」。
据张志宏的观察,很多华裔家庭由于工作太忙,父母直到孩子上了初中、高中才开始管教孩子,“如果一开始无法帮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自律,等到走歪了再指指点点,结果可能就有所不同。”
除了读书,张嘉华在课外活动表现也很活跃
大多数家长的管教方式除了希望孩子变成自己心中的理想状态外,还会让小孩参加各种补习班,不断拿孩子与其他人比较。
但跟陪伴比起来,补习班看上去确实是一个偷懒的行为。
补习班或许可以解决一部分的问题,但更多的,是它解决不了的问题。
“我听过很多家长提问题,实际上他们没有抓住重点,他们是自己给孩子制造了问题,然后才试图去解决问题。
我们是采取相反的方式,正人先正己,首先要给孩子做一个好的表率,帮助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和培养他们自己的兴趣。我们从来不打击孩子,而是尽量给他们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我自己不是天才,为什么要让自己的孩子是天才?”


陪伴在孩子身边,以身作则地影响孩子,帮孩子打好基础的每一步,剩下的路靠孩子自己摸索和选择,这或许就是张志宏和沙树杰成功培养出一对藤校儿女的“教育秘籍”。

在不少牛人视频的评论区里,一定会有这样一类评论:
“TA这么牛,一定是家里有钱啦”“TA能成功,家里背景肯定很硬,我等凡人看看就好”
真正拉开两个人教育差距的,是两个家庭经济实力的悬殊吗?
恐怕今天这个故事就是最好的答案。

经济实力固然重要,但一定不是决定性因素。比钱更重要的,是家长的耐心、教育方式,甚至是家长的眼界。
对于儿子的未来,张志宏说他的愿望很朴实,前途或挣钱多少都不重要,他希望张嘉华在大学及往后的日子里学习做人做事,“剩下的就是快乐健康,不要为了生活、家庭而烦恼就好”。
f
forest2020
名校的平权旗帜。diversity inclusion
中产阶级的孩子这个成绩,想上是做梦
o
olivia0591
这是去年的新闻了吧
P
Pinkweather
T5哪有奖学金,不就是靠低收入嘛。
p
provencebebe
看一眼标题是2009年的,就看不下去了。现在是2023年呢。这个牛娃不管多聪明多穷都不一定今天就能横扫藤校呢
s
starrynight
2009年,一则新闻刷屏全网——
“辽宁丹东女孩张宏杰被美国四大藤校争相录取”

13年后,张宏杰的弟弟张嘉华更是直接引爆了网络——
“华裔少年被6所常春藤名校录取”。

要知道,常春藤名校总共也就8家,其中就有6家都向张嘉华抛出橄榄枝。
或许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会理所应当地想,他们家肯定很有钱吧,不然怎么可能教出如此优秀的两个孩子呢?
恰恰相反,媒体用“贫寒”来形容张家的经济状况。

父亲张志宏因为不爱读书仅拿到高中文凭,靠在餐厅打工为生,而母亲沙树杰则为了更好地照顾家庭,选择了成为一名家庭主妇。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一个如此普通的家庭接连培养出两名如此优秀的孩子,而且还是在没有报任何补习班,没有砸钱读私立牛校的情况下?
近10年前张嘉华在哈佛校园出席姐姐的毕业典礼


1996年,在丹铁大厦当高级厨师的张志宏做了一个足以改变自己人生的决定——去美国。
张志宏从小就不爱读书,读完高中便草草了事,但工作后他越来越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到了美国之后。
受语言不通的限制,张志宏在美国只能在餐厅打工,生活经常捉襟见肘。但他始终心存着一个信念:将家人接过来,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四年后,张志宏如愿拿到了美国绿卡,喝着鸭绿江水长大的丹东女儿张宏杰,也跟随着母亲沙树杰来到了美国。

左起依次是:母亲沙树杰、弟弟张嘉华、父亲张志宏
那一年,张宏杰才刚满10岁,一句英语都不会说。
但通过两年的自学,张宏杰就完全掌握英文。与此同时,母语中文也荒废不得,因此张宏杰也从来没有松懈过对中文的学习,除此之外,张宏杰的西班牙语成绩也是高中时的全校第一,甚至比擅说西班牙语的拉美裔学生还厉害。
“女儿的学习能力,都得益于中国的基础教育”张志宏这样说道。
张宏杰的学习之路,没有捷径。
她曾在八年级写过一篇谈如何利用时间的作文,文里写道:“一个人只有求学的12年来准备真正的生活,在这短短的12年里,一个人必须要用他的时间去学足够多的知识。”文末,她还引用名言说——
“我是利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来学习的。”
张宏杰出版的书《哈佛主义》
自七年级开始到十二年级,张宏杰在校考核成绩全部都是A或A+,2008年,这位丹东女孩参加了升学联考,SAT的考核成绩为2370分(满分为2400分),要知道当时像哈佛等超一流名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2200分。
好成绩确实是个好的开始,可时运不济的是,那年哈佛大学的申请人数创史上最高,直逼30000人,造成录取率一路降至7%,而且有高达3700名申请人是来自全美各高中的第一名。
按理说,申请的美国大学数量越多,被录取的概率就越高,换言之,SAT 2370分的张宏杰只要申请更多的大学,或者是保守点申请非藤校,几乎是可以躺进的。
但张宏杰却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没有广撒网,只报考了4所最顶级的的学校——
哈佛、耶鲁、麻省理工、普林斯顿。
最后,这4所世界上最难进的大学全部都向张宏杰抛来了橄榄枝,且全部都愿意为她提供全额奖学金。
在张宏杰“连中四元”后,从维吉尼亚当地报纸到耶鲁大学的日报都在追着问:你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在校成绩GPA与入学考试SAT双双近满分的张宏杰,不愿意公开分数。她不希望误导人们,“毕竟人生不只是追求分数的”。
“学习不能只追求分数,追求的是真正学懂、投入和喜欢。”这也是父亲张志宏常对孩子们说的一句话。

张志宏还说,“要因材施教,多鼓励,少打压、讥讽。”
张宏杰被4所名校争相录取时,弟弟张嘉华刚上小学,媒体的报道铺天盖地,而弟弟则被压在姐姐的光环下透不过气。
但是父母却经常对张嘉华说:“不管学习好不好,你都是我们最棒的儿子,不用跟姐姐或任何人比。”
也正是这种无条件的支持和不攀比的鼓励,让张嘉华并没有将对姐姐的情绪转化为嫉妒,反而将上了哈佛的张宏杰视为自己努力的目标。
童年的张嘉华与小朋友一起踢球
在这个普通家庭里成长出来的张嘉华最后SAT考了1580分(满分1600分),斩获了8所藤校中的6个offer,分别是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布朗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
还有西北大学、阿默斯特学院和弗吉尼亚大学也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按照大多数人的惯性思维,能培养出两个名校生的家庭,私底下一定没少花功夫补课,各种鸡娃给孩子报兴趣班。
这种猜测只对了一半。
张志宏从来没有给孩子提供过昂贵的补习和辅导课程,贯穿他和妻子教育始终的,就是一路陪伴和鼓励。


张嘉华出生在美国,除了学习英语外,张志宏格外要求孩子一定要学习中文,“毕竟我们是中国人,让儿子学习中文天经地义。”
但与姐姐强大的自驱力不同的是,张嘉华这个小男孩从小就顽皮活泼,让他老老实实坐下来学习,并不容易。
父亲张志宏忙起来,经常个把月都回不了家,沙树杰自然就承担起了教育和陪伴孩子的重任。
沙树杰(右)从小就很注重孩子教育,在张嘉华学习过程中一路陪伴
为了让孩子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沙树杰下了不少功夫——玩乐学习、恩威并施、赏罚分明...一套下来儿子被哄得团团转。但所有方法都可以总结成两个字,「耐心」。
「耐心」二字听上去很简单,但恰恰是很多家长所欠缺的。
在孩子的教育上,张氏夫妇还有一个小心机。在张嘉华上学前班时,爸妈总会给他的小书包里装上各种玩具,这样儿子到了学校就会有朋友一块儿,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喜欢上他所处的环境,有了喜欢的环境,自然也会开始喜欢读书、上学。



环境这个词,反复在张志宏的育儿经里出现。
在他看来,一个好的环境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一个清净的学习环境,则可以给孩子更集中的专注力。
当初选择携全家去美国,包括选择落脚靠近佛吉尼亚大学的小镇夏洛蒂,都是看中了这里很好的教育环境。
放眼全世界,中国人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都是数一数二的,他们可以为了孩子的学习砸重金搬进“学区房”,但常常忽视了对孩子成长路上的「陪伴」。
据张志宏的观察,很多华裔家庭由于工作太忙,父母直到孩子上了初中、高中才开始管教孩子,“如果一开始无法帮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自律,等到走歪了再指指点点,结果可能就有所不同。”
除了读书,张嘉华在课外活动表现也很活跃
大多数家长的管教方式除了希望孩子变成自己心中的理想状态外,还会让小孩参加各种补习班,不断拿孩子与其他人比较。
但跟陪伴比起来,补习班看上去确实是一个偷懒的行为。
补习班或许可以解决一部分的问题,但更多的,是它解决不了的问题。
“我听过很多家长提问题,实际上他们没有抓住重点,他们是自己给孩子制造了问题,然后才试图去解决问题。
我们是采取相反的方式,正人先正己,首先要给孩子做一个好的表率,帮助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和培养他们自己的兴趣。我们从来不打击孩子,而是尽量给他们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我自己不是天才,为什么要让自己的孩子是天才?”


陪伴在孩子身边,以身作则地影响孩子,帮孩子打好基础的每一步,剩下的路靠孩子自己摸索和选择,这或许就是张志宏和沙树杰成功培养出一对藤校儿女的“教育秘籍”。

在不少牛人视频的评论区里,一定会有这样一类评论:
“TA这么牛,一定是家里有钱啦”“TA能成功,家里背景肯定很硬,我等凡人看看就好”
真正拉开两个人教育差距的,是两个家庭经济实力的悬殊吗?
恐怕今天这个故事就是最好的答案。

经济实力固然重要,但一定不是决定性因素。比钱更重要的,是家长的耐心、教育方式,甚至是家长的眼界。
对于儿子的未来,张志宏说他的愿望很朴实,前途或挣钱多少都不重要,他希望张嘉华在大学及往后的日子里学习做人做事,“剩下的就是快乐健康,不要为了生活、家庭而烦恼就好”。
djmax 发表于 2023-03-25 21:20

据说UC差不多录取的学生里面将近40%都是爹妈没有上过大学的。所以爹妈上大学导致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输了
P
Pinkweather
看一眼标题是2009年的,就看不下去了。现在是2023年呢。这个牛娃不管多聪明多穷都不一定今天就能横扫藤校呢
provencebebe 发表于 2023-03-25 21:27

姐姐是09年,弟弟是去年。
R
RedCrayon
据说UC差不多录取的学生里面将近40%都是爹妈没有上过大学的。所以爹妈上大学导致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输了
starrynight 发表于 2023-03-25 21:27

还好爹妈博士不比学士扣更多分
a
abmm
东北太多政庇了,以前很好拿绿卡,这个爸爸4年搞定。 现在。。东北人来美国签证很容易被拒了,有钱的都不一定签的出来。
青青草地
这帖子去年在华人热论过一大轮了吧:)一家牛娃!
n
noodlewo
跟我们不是一个pool的。 话说我接触的华人生意人,不管大小,开餐馆的,剪头发的,装修的,聊起来子女都是名校,不是藤校也是好私立,还都是free ride
草原小马
一代低收入入藤很容易,毋庸置疑,嘎吹就是忽悠不懂的
b
baobao557
东北太多政庇了,以前很好拿绿卡,这个爸爸4年搞定。 现在。。东北人来美国签证很容易被拒了,有钱的都不一定签的出来。
abmm 发表于 2023-03-25 21:31

洛杉矶只要上街听到有人讲普通话,前些年是60%东北口音,现在达到90%东北口音了
雨前特级
餐馆的孩子就是容易,算第一代大学生
b
baobao557
据说UC差不多录取的学生里面将近40%都是爹妈没有上过大学的。所以爹妈上大学导致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输了
starrynight 发表于 2023-03-25 21:27

之前版上不是还有妈妈上来说自己孩子用第一代大学生名义申请大学,还说自己夫妻实在中国上的大学,所以来美国就不算了,儿子就是第一代。大家告诉她这是欺诈。她还不认,分辨说反正人家批了过了,就说明是没问题的
e
ethercc
据说UC差不多录取的学生里面将近40%都是爹妈没有上过大学的。所以爹妈上大学导致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输了
starrynight 发表于 2023-03-25 21:27

然后没读过大学的爸妈做现金工,娃免费读大学。
草原小马
然后没读过大学的爸妈做现金工,娃免费读大学。
ethercc 发表于 2023-03-25 21:44

偷税漏税假冒低收入上好学校的,还被报道成各大藤校争抢,可笑
公用马甲43
跟我们不是一个pool的。 话说我接触的华人生意人,不管大小,开餐馆的,剪头发的,装修的,聊起来子女都是名校,不是藤校也是好私立,还都是free ride
noodlewo 发表于 2023-03-25 21:33

我娃幼儿园老师的子女也都是藤校
b
baobao557
然后没读过大学的爸妈做现金工,娃免费读大学。
ethercc 发表于 2023-03-25 21:44

还不一定真的没读过大学。我们这里餐馆老板夫妻在国内都读过三本之类的。。。不过人家来美没打过白领工,来了就开餐馆,觉得自己娃第一代不会露馅
c
comfit
优秀啊
j
jiushigan
6666
d
dngdnhxqs
第一次知道爹妈的学历负影响孩子的录取。
S
Summer526zj
回复 5楼provencebebe的帖子
今年开始还要外加 肤色 改姓
x
xiaocaoma
前两年就有人开玩笑的说 去哈弗 餐馆工父母是必备条件。当然 这是玩笑话 但是确实听说身边有不少做餐馆的人的孩子去藤的。感觉藤校特别喜欢招收低收入人群的优秀子女,反而中产家庭的孩子比较难。
孔雀翎
第一次知道爹妈的学历负影响孩子的录取。
dngdnhxqs 发表于 2023-03-26 06:46

爹妈如果是legacy 那娃也算是赢在起跑线上。 我娃的中学好朋友,一个 男生, 犹太裔,另外一华裔女生,三个人的中学成绩都差不多, 我娃和华裔女生都进了national merit 的final,男娃没有。几个孩子的课外情况也差不多,都没有大奖。SAT我娃1570,女娃1580,男娃1540. 大学录取我娃Washu,女娃BU,俩女娃的target school都是Brown但没录取。男娃Yale。他爸爸Yale 本科毕业, 现在父母都在Yale工作, 一个医生一个Med school。
b
bluebluerain
第一代的华人大学学生被录取也是成绩很厉害的 父母做劳力工作但是孩子很优秀比较多吸睛而已。可以换个角度想想 这些孩子可以在有限资源没有父母的加催还是可以上藤校就正好证明了这些孩子真正非常优秀了。 跟黑人墨西哥印第安人完全不一样的录取分数线上的
w
wenhaoduoduo
划重点:餐馆工作,哈佛全额奖(助)学金
c
claireliu
现在开餐馆来得及吗?
没事去逛街
跟我们不是一个pool的。 话说我接触的华人生意人,不管大小,开餐馆的,剪头发的,装修的,聊起来子女都是名校,不是藤校也是好私立,还都是free ride
noodlewo 发表于 2023-03-25 21:33

哈哈,帮我理发的Tony,儿子UCLA,口水的我呀
b
bighead12345
哈哈,帮我理发的Tony,儿子UCLA,口水的我呀
没事去逛街 发表于 2023-03-26 11:25

哈哈 帮我理发的Tony,儿子斯坦福,口水得我呀
c
charlize
跟我们不是一个pool的。 话说我接触的华人生意人,不管大小,开餐馆的,剪头发的,装修的,聊起来子女都是名校,不是藤校也是好私立,还都是free ride
noodlewo 发表于 2023-03-25 21:33

是的,pool不一样。认识两娃,一娃gpa4.0,20几门ap和另一娃gpa3.几刚出头,录了同一所大学,都是亚裔,后者有悲催的故事可写,前者没有只有成绩好
c
chickenrib
低收入(纸面上的), 家里第一代大学生,妥妥的根正苗红,成绩好点上藤校基本内定。写这么多鸡汤就是有病了。
c
coalpilerd
一代低收入入藤很容易,毋庸置疑,嘎吹就是忽悠不懂的
草原小马 发表于 2023-03-25 21:35

没关系,下一代就是中产出身了,也就和其他中产站在一条起跑线上了。
y
yemao
弗吉尼亚高中啊, 那学区房是贫寒家庭买得起的?
无非是中餐馆老板收入走现金, 拿助学金容易罢了。
胖果儿
一代低收入入藤很容易,毋庸置疑,嘎吹就是忽悠不懂的
草原小马 发表于 2023-03-25 21:35

是的,以前我会“哇,好厉害!好励志!” 现在, 呵呵。
a
aroll
姐姐是09年,弟弟是去年。
Pinkweather 发表于 2023-03-25 21:28

原来如此
Z
ZDI92JJ1
弗吉尼亚高中啊, 那学区房是贫寒家庭买得起的?
无非是中餐馆老板收入走现金, 拿助学金容易罢了。
yemao 发表于 2023-03-26 12:45

他们家在Charlottesville那边,房价应该没那么贵吧。
n
nj_guy
恭喜,华裔的孩子通过自己努力,改变命运,树立 role model.
h
healthbear
一看国内媒体就正常了, 成天脑子进水的报道, 央视前几天还出了报道讲年轻人摆摊日挣大钱, 地方媒体就更夸张了, 年年本地出诺奖都不奇怪
s
saynomore
UC有55%的学生不必交学费。
中产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钱包,大概在什么位置了吧?
草原小马
第一代的华人大学学生被录取也是成绩很厉害的 父母做劳力工作但是孩子很优秀比较多吸睛而已。可以换个角度想想 这些孩子可以在有限资源没有父母的加催还是可以上藤校就正好证明了这些孩子真正非常优秀了。 跟黑人墨西哥印第安人完全不一样的录取分数线上的
bluebluerain 发表于 2023-03-26 10:51


父母 低学历, 低收入,对申藤就是王炸
比捐几百万的都管用, 更别提中产这种小打小闹
f
fitwoman
很棒啊! 这些孩子成长的环境和家庭能提供的资源远远不如其他中产甚至上产家的孩子, 和其他孩子做到同样的高度需要更高的自律,自推和目标明确。 就像读书的时候碰到的黑人同学, 有几个说他们长大的环境挺差的, 好多同社区的最后都去吸毒和混社会, 他们最后能静下心学习坚持走自己的路很不容易的。
x
xiwaai
爸爸那时候是大厨,妈妈我在沃尔玛碰到过很多次,她收银
P
Pinkweather
弗吉尼亚高中啊, 那学区房是贫寒家庭买得起的?
无非是中餐馆老板收入走现金, 拿助学金容易罢了。
yemao 发表于 2023-03-26 12:45

对,现金收入而已,很多比靠工资的富裕很多,娃上各种培训班一个不少。
h
hbpersonal
现在还是这样吗?不是黑人才有机会上哈佛?
l
luoliluosuo
回复 45楼hbpersonal的帖子
黑人自己的族裔pool。 亚裔pool里面又分中产拼娃自己的,少部分legacy(比如哈佛斯坦福教授子弟),真假低收入(其中包括现金收入不交税的,父亲在国外工作或做生意隐瞒收入的,开着奔驰录取QB的),跟父母润出来的,初中高中归海的,初中高中被送回来的anchor baby。其中有国内背景的申请学校的“包装”力度,灵活性和想象力会远远超过这边ABC的申请。 蛋糕分到中产ABC这里,这几年越来越小。
y
youtubehua
姐姐是09年,弟弟是去年。
Pinkweather 发表于 2023-03-25 21:28

这两姐弟的年纪差得有点多啊。
W
WeIIerism
我听到过令我无语的操作是: 非宇宙中心,国内新移民,一落地200-300万现金买房,现金买车,然后不工作或低收入清洁工餐馆工(假的),申请低收入福利,同时请申学顾问包装小学生文书,申请私校,减免学费…..一系列操作从小学就开始了,目标大学藤校。我们老实拿W2的玩不转他们那套的。
P
Pipsqueak
和华人中上产家庭出身孩子比,家里条件不好的孩子出头本身就很难。达到相同的水平,家庭不好的孩子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经受更多的磨难。他们更需要机会也更有可能对其他人和社会带来更多的正面影响。
打个比方,很多中上产家庭可以雇coach来教孩子申请策略,可以参加很多的活动和社团来提高简历。家庭不好的有可能都不知道有这些服务存在,或者哪怕知道也没有钱去参加。中上产家庭可以有爸妈帮忙付学费,可以雇保姆,所以不用担心学费和家务。家庭不好的可能要一边打工一边做家务一边学习。中上产家庭可以从小用心培养孩子的各种软硬skill。家庭不好的孩子从小有口吃的能有学上就已经很不错。
也正因为这样的差距,家庭不好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努力来弥补和中产孩子之间的差距,也因此有很大的Grit。招生学校也是考虑到这一点,给这样的孩子更多的机会,也知道他们会继续努力。同时经历过困难的人多数会不忘初心,知道机会的来之不易,反过头会帮助更多人。
华人中很多人家条件很好,觉得自己家孩子不进藤校不公平。表面上看确实不公平,但是华人中上产孩子的起点就比家庭条件不好的超前很多,即使进入非藤校也会有很好的成就。有人可能会抬杠,那家庭不好的人应该多努力为孩子提供好的条件。这么说的可能是没有吃过苦的。在底层生活过的会知道生活的阶层决定了你的眼界。一个家庭要辛苦劳作好几代才可能出或者出不来一个能上大学的,即使能上大学也不一定能知道应该选什么专业怎么能付学费工作后能赚钱。
不是说上中产不值得上藤校,而是要重新看藤校重视的是什么。是目前的成就,今后的潜力,今后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带给学校的名声还是什么。这个道理同样可以应用在职场中。
不能只看到自己吃亏的地方而不看自己比别人更有优势的地方。我觉得这个图能很好的说明为什么要支持DEI。
y
yiemaosh
单亲 + 低收入 进藤校的很多
C
CK
2009年的旧闻干嘛又贴出来。。。 时代早就变了
l
luoliluosuo
和华人中上产家庭出身孩子比,家里条件不好的孩子出头本身就很难。达到相同的水平,家庭不好的孩子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经受更多的磨难。他们更需要机会也更有可能对其他人和社会带来更多的正面影响。
打个比方,很多中上产家庭可以雇coach来教孩子申请策略,可以参加很多的活动和社团来提高简历。家庭不好的有可能都不知道有这些服务存在,或者哪怕知道也没有钱去参加。中上产家庭可以有爸妈帮忙付学费,可以雇保姆,所以不用担心学费和家务。家庭不好的可能要一边打工一边做家务一边学习。中上产家庭可以从小用心培养孩子的各种软硬skill。家庭不好的孩子从小有口吃的能有学上就已经很不错。
也正因为这样的差距,家庭不好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努力来弥补和中产孩子之间的差距,也因此有很大的Grit。招生学校也是考虑到这一点,给这样的孩子更多的机会,也知道他们会继续努力。同时经历过困难的人多数会不忘初心,知道机会的来之不易,反过头会帮助更多人。
华人中很多人家条件很好,觉得自己家孩子不进藤校不公平。表面上看确实不公平,但是华人中上产孩子的起点就比家庭条件不好的超前很多,即使进入非藤校也会有很好的成就。有人可能会抬杠,那家庭不好的人应该多努力为孩子提供好的条件。这么说的可能是没有吃过苦的。在底层生活过的会知道生活的阶层决定了你的眼界。一个家庭要辛苦劳作好几代才可能出或者出不来一个能上大学的,即使能上大学也不一定能知道应该选什么专业怎么能付学费工作后能赚钱。
不是说上中产不值得上藤校,而是要重新看藤校重视的是什么。是目前的成就,今后的潜力,今后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带给学校的名声还是什么。这个道理同样可以应用在职场中。
不能只看到自己吃亏的地方而不看自己比别人更有优势的地方。我觉得这个图能很好的说明为什么要支持DEI。
Pipsqueak 发表于 2023-03-26 16:47

你这是ChatGPT写出来的吗?
m
mingrimingyue
据说UC差不多录取的学生里面将近40%都是爹妈没有上过大学的。所以爹妈上大学导致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输了
starrynight 发表于 2023-03-25 21:27

爹妈没离婚 家里没个罪犯 没有吸毒 再是个中产 娃去好大学的难度逐级增加 这个社会就是惩罚努力的人 第一代努力上去了 第二代就给你拉下来。这些孩子以后自己的孩子 可就没有这些加分项了吧
m
mingrimingyue
第一次知道爹妈的学历负影响孩子的录取。
dngdnhxqs 发表于 2023-03-26 06:46

不仅影响录取 还影响你娃自己贷款的利率。家里父母学历高 一般来说收入也高 收入高 政府提供的贷款能拿到的数目就少。然后只能自己去贷高利率的商业贷款。高学历父母真是全方位拉娃后腿
L
Linwuduck
开餐馆的现金收入,不比教授医生少,子女上私校,请家教,中国人小孩智力不差,考分不差,但明面上是低收入,去名校拿奖学金的机会较大。
p
provencebebe
跟我们不是一个pool的。 话说我接触的华人生意人,不管大小,开餐馆的,剪头发的,装修的,聊起来子女都是名校,不是藤校也是好私立,还都是free ride
noodlewo 发表于 2023-03-25 21:33

开餐馆和小生意的小富翁很容易让自己变穷from tax perspective. 。我知道一家湾区亚裔,住在那个全国最富有的zip。还能让孩子做为低收入进私校。很多write offs。
s
springwaterhot
这些藤校不看成绩看爸妈看肤色,这种藤校还真能培养栋梁,特别是工程一类的?。这篇文章一看满屏假话,号称没有补习班,简直撒谎不眨眼。大概这就是藤校的选拔标准!
b
bighead12345
你这是ChatGPT写出来的吗?
luoliluosuo 发表于 2023-03-26 18:42

哈哈哈 感觉完全没有阅读本帖里面大家的讨论。
m
m口罩sk
不仅影响录取 还影响你娃自己贷款的利率。家里父母学历高 一般来说收入也高 收入高 政府提供的贷款能拿到的数目就少。然后只能自己去贷高利率的商业贷款。高学历父母真是全方位拉娃后腿
mingrimingyue 发表于 2023-03-26 18:50

咋又变风向了?版上不一直有人说高学历父母推娃不如推自己,推自己给娃留个10m娃想干啥都可以的嘛,那读不读啥牛校本就不在考虑范围之内的。
m
mingrimingyue
和华人中上产家庭出身孩子比,家里条件不好的孩子出头本身就很难。达到相同的水平,家庭不好的孩子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经受更多的磨难。他们更需要机会也更有可能对其他人和社会带来更多的正面影响。
打个比方,很多中上产家庭可以雇coach来教孩子申请策略,可以参加很多的活动和社团来提高简历。家庭不好的有可能都不知道有这些服务存在,或者哪怕知道也没有钱去参加。中上产家庭可以有爸妈帮忙付学费,可以雇保姆,所以不用担心学费和家务。家庭不好的可能要一边打工一边做家务一边学习。中上产家庭可以从小用心培养孩子的各种软硬skill。家庭不好的孩子从小有口吃的能有学上就已经很不错。
也正因为这样的差距,家庭不好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努力来弥补和中产孩子之间的差距,也因此有很大的Grit。招生学校也是考虑到这一点,给这样的孩子更多的机会,也知道他们会继续努力。同时经历过困难的人多数会不忘初心,知道机会的来之不易,反过头会帮助更多人。
华人中很多人家条件很好,觉得自己家孩子不进藤校不公平。表面上看确实不公平,但是华人中上产孩子的起点就比家庭条件不好的超前很多,即使进入非藤校也会有很好的成就。有人可能会抬杠,那家庭不好的人应该多努力为孩子提供好的条件。这么说的可能是没有吃过苦的。在底层生活过的会知道生活的阶层决定了你的眼界。一个家庭要辛苦劳作好几代才可能出或者出不来一个能上大学的,即使能上大学也不一定能知道应该选什么专业怎么能付学费工作后能赚钱。
不是说上中产不值得上藤校,而是要重新看藤校重视的是什么。是目前的成就,今后的潜力,今后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带给学校的名声还是什么。这个道理同样可以应用在职场中。
不能只看到自己吃亏的地方而不看自己比别人更有优势的地方。我觉得这个图能很好的说明为什么要支持DEI。
Pipsqueak 发表于 2023-03-26 16:47

你这张图有问题
你假设左边这张图个子矮的那个不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长高,而事实是很多人根本就不想学 k-12 已经非常倾斜于某些种族和低收入家庭了 在美国 自己想学的总是有出路的。
右边这张图, 你假设高个子脚下的凳子被拿掉了还能看到比赛 而现实是 高个子的在没有平等的权利(凳子)下 根本看不到 就跟第一张图里的矮个子一样
你们这套DEI的说辞 不过是把饭碗从高个子手里夺走给矮个子,挑动高矮之间的对立,不仅不解决问题(还是有人看不到),反而会引起更多的分裂!
f
fogger
和华人中上产家庭出身孩子比,家里条件不好的孩子出头本身就很难。达到相同的水平,家庭不好的孩子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经受更多的磨难。他们更需要机会也更有可能对其他人和社会带来更多的正面影响。
打个比方,很多中上产家庭可以雇coach来教孩子申请策略,可以参加很多的活动和社团来提高简历。家庭不好的有可能都不知道有这些服务存在,或者哪怕知道也没有钱去参加。中上产家庭可以有爸妈帮忙付学费,可以雇保姆,所以不用担心学费和家务。家庭不好的可能要一边打工一边做家务一边学习。中上产家庭可以从小用心培养孩子的各种软硬skill。家庭不好的孩子从小有口吃的能有学上就已经很不错。
也正因为这样的差距,家庭不好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努力来弥补和中产孩子之间的差距,也因此有很大的Grit。招生学校也是考虑到这一点,给这样的孩子更多的机会,也知道他们会继续努力。同时经历过困难的人多数会不忘初心,知道机会的来之不易,反过头会帮助更多人。
华人中很多人家条件很好,觉得自己家孩子不进藤校不公平。表面上看确实不公平,但是华人中上产孩子的起点就比家庭条件不好的超前很多,即使进入非藤校也会有很好的成就。有人可能会抬杠,那家庭不好的人应该多努力为孩子提供好的条件。这么说的可能是没有吃过苦的。在底层生活过的会知道生活的阶层决定了你的眼界。一个家庭要辛苦劳作好几代才可能出或者出不来一个能上大学的,即使能上大学也不一定能知道应该选什么专业怎么能付学费工作后能赚钱。
不是说上中产不值得上藤校,而是要重新看藤校重视的是什么。是目前的成就,今后的潜力,今后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带给学校的名声还是什么。这个道理同样可以应用在职场中。
不能只看到自己吃亏的地方而不看自己比别人更有优势的地方。我觉得这个图能很好的说明为什么要支持DEI。
Pipsqueak 发表于 2023-03-26 16:47


拿这个图类比大学招生完全是误导。名额就那么多,招了矮子必然要挤掉长子,怎么可能人人都能看到比赛。
用户需知
这是新闻上报道的,其实类似的还有很多。这种父母没文化没身份的上藤校容易很多。
P
Pipsqueak
回复 52楼luoliluosuo的帖子
多谢夸奖哈哈哈哈哈哈
星河锦浪
没关系,下一代就是中产出身了,也就和其他中产站在一条起跑线上了。
coalpilerd 发表于 2023-03-26 12:20

也不完全一样,人家有legacy
P
Pipsqueak
回复 60楼mingrimingyue的帖子
在你的论述里,有个假设是个子矮的不想学。这个假设成立吗?你见过多少这样家庭的孩子?你知道是他们本质上就不想学吗?他们是否知道好好学习的意义?你说的K-12倾向于低收入和少数群体,那么这个倾向达到了中上产普遍送孩子去的公立学校水平了吗?现在还有很多孩子吃不上饭的,他们哪来的精力去想学习?
这张图里所代表的意思是高个子已经有很好的先天优势,那么他们可以分出一部分优势来帮助矮个子群体。的确高个子会有损失,但是这种损失并不是致命性的或者完全跌落阶级的。给矮个子机会,矮个子也不会一下子变成高个子。娃不上藤校会变成低收入群体吗?那么优秀聪明的娃,我觉得不会。
这个图是针对美国整个社会来说的,这个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的确是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少数族裔的exploit,很多少数族裔从来到这个国家就没有过同等的机会。那么分给少数族裔和低收入人群一些机会是有道理的,这样其他少数族裔也会更加努力进步。当然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和经济学问题,不会因为这一个措施就做出大的改变。
华人里的高个子群体不高兴的是:我是移民,也没有剥削其他人。这些优势明明是我的,我辛苦给孩子创造的,凭什么给别人。这个可以理解,我也认为 不公平。如果是针对亚裔的歧视,我支持坚决抵制。就这个例子来看,并非如此。
此观点仅代表我自己:我觉得我生活在美国,享受着美国过去飞速发展而带来的先进,我愿意以我的能力去帮助少数族裔和低收入人群。我的能力可以帮到其他人,那我为什么不帮呢。我觉得人活着不能只看自己,周围的人不好,我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
P
Pipsqueak
回复 58楼bighead12345的帖子
看来看去也就是那几个观点…
P
Pipsqueak
回复 61楼fogger的帖子
如果只看个人,那么进藤校的机会的确有限,有人进有人就进不去。你说的是对的。
从宏观角度讲,照顾少数群体和低收入人群的政策有正面影响。
f
fogger
回复 61楼fogger的帖子
如果只看个人,那么进藤校的机会的确有限,有人进有人就进不去。你说的是对的。
从宏观角度讲,照顾少数群体和低收入人群的政策有正面影响。
Pipsqueak 发表于 2023-03-26 21:06

华人的入学标准比白人还严苛,这不是歧视是什么
f
fitwoman
回复 60楼mingrimingyue的帖子
在你的论述里,有个假设是个子矮的不想学。这个假设成立吗?你见过多少这样家庭的孩子?你知道是他们本质上就不想学吗?他们是否知道好好学习的意义?你说的K-12倾向于低收入和少数群体,那么这个倾向达到了中上产普遍送孩子去的公立学校水平了吗?现在还有很多孩子吃不上饭的,他们哪来的精力去想学习?
这张图里所代表的意思是高个子已经有很好的先天优势,那么他们可以分出一部分优势来帮助矮个子群体。的确高个子会有损失,但是这种损失并不是致命性的或者完全跌落阶级的。给矮个子机会,矮个子也不会一下子变成高个子。娃不上藤校会变成低收入群体吗?那么优秀聪明的娃,我觉得不会。
这个图是针对美国整个社会来说的,这个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的确是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少数族裔的exploit,很多少数族裔从来到这个国家就没有过同等的机会。那么分给少数族裔和低收入人群一些机会是有道理的,这样其他少数族裔也会更加努力进步。当然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和经济学问题,不会因为这一个措施就做出大的改变。
华人里的高个子群体不高兴的是:我是移民,也没有剥削其他人。这些优势明明是我的,我辛苦给孩子创造的,凭什么给别人。这个可以理解,我也认为 不公平。如果是针对亚裔的歧视,我支持坚决抵制。就这个例子来看,并非如此。
此观点仅代表我自己:我觉得我生活在美国,享受着美国过去飞速发展而带来的先进,我愿意以我的能力去帮助少数族裔和低收入人群。我的能力可以帮到其他人,那我为什么不帮呢。我觉得人活着不能只看自己,周围的人不好,我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

Pipsqueak 发表于 2023-03-26 21:00

我挺同意你说的。其实招生都不是一锤子买卖,并不是只看现在的高低,学校也是希望招来的人长远发展能对社会和行业产生影响力。同样的SAT满分,家庭和环境差的孩子更加证明自己的自律和改变逆境的决心和能力。根据这个假设如果藤校给于更好的资源,他们可能的上升空间更大。 这跟公司里招人也是一样的,如果只是想填补一个临时空缺或者级别比较低的,当然招当时个子最高的就好,如果是看长期对公司的贡献,那么来面试的人的工作经历和背景什么的也是要考量的。
当然这么说不是按家庭按肤色按出生一刀切式的招生是对的,只是说背景作为考量的一个因素没什么问题。
d
dinglingling
我同事普通打工人,她先生在家上班,做餐馆点餐软件的的客服, 三个孩子都是藤校,老大是芝加哥,老二哈佛,老三耶鲁 . 我同事说他们家孩子都没有怎样教育,的方法, 因为两口子那时候为了生计到处打工, 孩子是天生聪明,对学习特别容易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