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19字小故事,压缩了中国帝王权术,但大部分人读不出来…

c
comeforya
楼主 (北美华人网)
01
史书无闲话,可不是随便说的,可惜大部分人,读不出来… 选最短一篇(119字)初中教材文言文举例:
《孙权劝学》 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写了什么? 无非就是孙权劝吕蒙要学习,吕蒙果然听话学习了,让鲁肃刮目相看。 这也是教材里让学生领悟的中心思想。 满满的正能量有没有!

02
但是,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你再仔细一想,不对劲啊,吕蒙可不傻,十五六岁就说过:
“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他岂是泛泛之辈? 打仗不会用脑子的早战死沙场了,他会不学无术不思进取? 回顾吕蒙生平,他从大头兵做起,第一次靠山没了,第二次站错队伍,居然做了封疆大臣,封了侯。 这人要是傻,天下就没明白人了。 所以,多半是吕蒙怕表露的太过于精干,让孙权猜忌,所以才装傻充愣,还说对自己的现状很满意,让主公别多想?
那孙权为什么要劝他学习,他对吕蒙不满意吗? 不,吕蒙战功累累,心疼还来不及呢。 朋友们,这里有个知识点要记一下: 如果领导对你很满意,突然又让你学什么新东西,那就是在明示你:我要准备给你加担子,升你的职了! 史书记载,孙权当政期间,吕蒙渐受重用,从别部司马,做到中郎将,再到庐江太守,再到南郡太守,至封侯。 当吕蒙脱下了伪装的时候,连鲁肃惊讶到了,原来吕蒙这么厉害? 世上哪有什么速成班,不过是鲁肃以前也被吕蒙骗了而已。 谁还没点小心机嘛?

03
但是,事情真这么简单吗? 远远不止, 既然这篇出自帝王教科书《资治通鉴》,那么让我再以权术的角度来解读吧。 这里要引入另一位关键人物:张昭。 他在吴国位极人臣,是孙策临终的“托孤大臣”,托到什么程度:

“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
这与后来刘备托孤诸葛亮说的“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是同一个意思。 可见张昭的能量。 但是这位张昭,却没有诸葛亮那般良好的政治风骨,也没摆正自己的位置。 史书记载,他耿言直谏,常常指责孙权,说穿了就是跋扈,没把皇帝放眼里。 甚至有次孙权准备和朋友去KTV唱歌,都被张昭赶来一顿臭骂。 (看看诸葛亮的出师表,那才是当臣子的典范) 所以,那句遗言把孙权害惨了:
“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
回到这段课文,为什么要提到张昭, 因为文中这段小故事,发生在刚打完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胜曹操之后, 要知道,战前张昭是极力反战,主张求和的投降派。 可是孙权竟然在重重阻挠之下打赢了! 这是乘胜而归的孙权打压张昭势力的绝好时机! 怎么打压,当然是提拔嫡系人马,把张昭的人顶下去咯, 所以才有了这篇提拔部将的文章, 他是在暗示吕蒙,如今我们大胜而归,打了他张昭的脸,你我都不用装傻充愣,装孙子了。 史书记载,赤壁之战后,张昭失势。 “今后后江东就是我孙权说了算,你们跟我是跟对了人。” 再说鲁肃,一直饱受张昭诋毁,比孙权还孙子。 吕蒙这番表现,鲁肃当然明白原由。 当时鲁肃的军职可比吕蒙高,政治嗅觉比吕蒙敏锐多了。 他当然明白孙权的用意。 他假装惊讶,作为长辈恭维勉励吕蒙一番, 其实是搞好关系,抱团取暖,共同对抗张昭的意思。

04
这简短的一段课文,隐晦地描述了孙权的赤壁计划成功之后,在政治利益上的收割。 从招揽部下这个角度,刻画了江东风向的转变。 同时也呼应了孙权在赤壁之战前,江东内政的动荡。 就像他说的:
“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如果不是周瑜数次力保,他当不上皇帝, 那么,江东还有谁想换,又有能力换皇帝?——还记得张昭手里的遗诏吗? 这些一个个细节,表现了孙权如何苦心经营外交内乱; 如何在曹操大军压境的危机中发现绝地翻盘的机遇; 中间还有力排众议保住鲁肃, 借刘备的势力给自己当炮灰, 等等。
最关键的一点,他如何做到打赢赤壁之战的? 搞清楚这些,就明白了:为什么孙权要冒险打赤壁之战挣这份军功? 他得到的好处,比刘备多太多了。 一仗就破了外敌,平了内乱。 他要准备多久,做多少工作,才能保证这些棋子都按他的套路去走? 任何一步出点差池,都是满盘皆输。 这才是皇帝要学习的帝王权谋。 烧不烧脑? 换做是我,就算把三国志提前给我看了,我都不敢接这活。

05
其实,这件小事还有更为复杂的一面! 前面说,吕蒙怕孙权猜忌,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因为吕蒙在孙权上位之前,是张昭提拔的将领, 他历史不干净,不清白! 他知道张昭的嚣张,也见识了孙权的手腕,这两人都不是好惹的大人物。 他一个军分区司令,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赤壁之战大胜,政治平衡被打破的时候,孙权来找他谈话,这是什么?是试探! 朋友们,这里还有个知识点要记一下: 如果高层变动之际,领导找你谈话,那就是你表忠心的时候。 (劝退那种不算哈) 吕蒙当然听得出是升职加薪的意思,也听出了试探他的意味! 可是他之前跟张昭又不清不楚。 如果答应太快,绝对有问题。 说明这人不老实,还心向着张昭那边。 那么吕蒙仕途也就到此为止了。 保不齐还要被拉清单。
可以想象,吕蒙当时心情有多紧张,有多惶恐! 蒙辞以军中多务。 他只能推辞,表示他知道自己成分不干净,没什么指望,往后也不想跟张昭混了。 以退为进,是他的唯一的选择。 孙权其实不在乎那点历史旧账, 要的就是他现在这种诚惶诚恐的态度。 下属对上司谦卑畏惧,是每个领导都想看到的。 这代表臣服。 那就可以放心提拔栽培了。 卿言多务,孰若孤? 朋友们,这里又有一个知识点需要记一下: 如果领导在教导你的时候,拿自己做例子,那就是没把你当外人了。 这里开始,孙权就彻底完成了对吕蒙的收编。 既然如此,鲁肃作为孙权根正苗红的嫡系,当然明白主公的意思咯,于是对吕蒙一番恭维示好。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06
这里还有个知识点需要记一下: 如果上级领导去看望慰问你的家人,那就是把你当小兄弟了,以后大家就是一条船上的人了。 这是鲁肃以老员工姿态主动接纳新同事之举,从此两人搭上了班子。 不过,也没那么简单,也可以说鲁肃是以组织名义去他家考察的。 这种考察还带有威慑性质,是一种恩威并施的手段。 让吕蒙感恩戴德之余,也心存畏惧,自己家庭情况上面都了如指掌,还敢有异心? 当年李陵战败被俘,他的妻儿老小不就被杀光了么。 历史上皇帝封赏提拔官员,都会派人去家里宣旨,家庭成员必须全部到场跪谢,这其实就是一种委婉的考察方式。

07
这种掌握下属的组织行为,仍然广泛存在。 档案也要反复调查核实。 不然,他就跟高育良一个下场。
l
l6q
兄台不在厉害国当官,屈才了
S
Shirley9812
谢谢楼主,真好看!
s
semiotics
是转载还是原创啊?
将太行
是转载还是原创啊?
semiotics 发表于 2023-03-16 16:26

同问。 短短几句话,被楼主解读出这么多故事,还都挺有道理。不服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