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方面女人天天嚷着男人更从婚姻中获利,一方面如果你做个调查,七八成女性如果人生重来还是要再次选择婚姻。所以这种“我结婚,我损耗,男人结婚,男人受益”的论调,本身就是对男性的pua. tingtingtintin 发表于 2023-03-03 20:24
昨天那位三娃妈女超人还自述经常对老公说“除了我是没有女人会要你这样的男人”的,我看了真是惊呆了。现在男人太不容易了。换成个女人早就离婚了。 大衣被禁 发表于 2023-03-03 20:27
还有多少人不知道,人际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往往是它—— Original 月食APP KnowYourself 2023-03-03 07:40 Posted on 上海
策划、撰文 / fufu、Alex 插图 / Always 编辑 / KY主创们
最近我发现一件事:许多朋友以为ta们遇到的职场问题、家庭问题、人际问题,本质并非职场、家庭或人际。
实际上,ta们遇到的问题只有一个,就是「边界感」的问题。
一个朋友刚新婚不久,婆婆经常不打招呼就自己上门,儿子的存款也被要求放在她那里。
另外有人觉得自己明明为朋友做了很多,也经常表达关心,结果发现朋友刻意疏远自己,找借口不和自己见面,却被自己发现在和其他人玩。
还有在人际关系中总是觉得不舒服的朋友,因为自己不愿意为他人做任何自我的妥协。谈恋爱更是困难——完全不和人接触又还是会觉得孤单。
这就是一些人际中「边界混乱」的现象——即关系中双方对于边界在哪里没有共识。在边界混乱的关系中,双方都会积累负面情绪,最终导致关系破裂。
边界其实没有绝对的对错,只要关系中的两个人自己觉得舒服就可以。每个人总体上会有一个边界更清晰强硬还是更柔软灵活的倾向,但在和不同的人的关系中,我们呈现出来的边界还是不一样的。
在关系中,双方对“边界在哪”达成共识至关重要,是所有关系能够发展的基础。
尽管「边界感」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了,但在很多人的日常生活中,它依然是模糊且抽象的。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边界感」,以及如何在关系中达成关于边界的共识。
边界的本质, 是我们在关系中设立的一种规则
提到边界时,很多人有一个常见的误区,即认为边界是确定的。
但其实,和不同的人相处,我们的边界感会不同。比如同样是冒犯式的玩笑,关系好的朋友可以因此笑到打滚,从别人口中听到脑子里却会直接冒出:“您有事吗?”
另外有些人的边界感则很大程度取决于ta们当下的情绪。开心的时候可以化身社牛和谁都自来熟,心情低落的时候则是熟人都请“勿近”。
其实,健康的边界只是「守护我们内心领地」的一种规则,我们可以自由地邀请他人进入和离开自己的领地。只要对方不是不打招呼的入侵,就不会让我们感到不适。而如果我们从不让任何人进入我们的领地,就会始终觉得孤独。
在领地中,越靠中间是我们认为越个人、越私密的内容,比如我们心里的秘密、身体的隐私部位……而越往外则是我们认为相对不那么私密的部分。每个人自身的偏好和需求不同,领地的划分和规则都会有所差异。
比如,有些人会将私事放在格外圆心的部分,对于被他人知道或谈论自己的私事格外敏感,而有些则把私事放在远离圆心的部分,可以大大方方地与他人分享这些私事。
再比如,有些人愿意邀请最亲近的人进入圆心的位置,但有些人即便在亲密关系中,依然希望自己的圆心区域无人打扰。
所以当我们说一个人缺乏边界意识时,有可能是说ta们不懂得保护自己的领地,让其他人随意入侵;也有可能是说ta们不懂得尊重别人的领地,总是大摇大摆地“不请自来”。
边界混乱的情况则更加复杂。由于每个人在安排自己的领地时,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安排外圈、内圈的。有些对ta来说是很表面的事,在你的理解中可能很私密。这就容易导致你觉得你们关系中还不能做的行为,对方觉得早就可以发生了。前文提到的婆婆随意进儿子儿媳的家门,无需知会,就是因为这种混乱的存在。
(其实个人边界大致分为柔软型、刚硬型、灵活型和海绵型,后台回复“边界类型”,了解四种风格的常见表现。)
拥有健康的边界 是种什么样的感觉?
1)知道自己面对不同的人,边界分别在哪里。同时能够维护自我的边界。
健康的边界使我们能够获得真正的掌控感。这里说的“掌控感”不来自于控制他人或要求他人做出符合自己期待的行为,而来自于掌控自己内心的领地。明白他人的行为并非我们所能控制的,也不属于我们内心领地的管辖范围,但我们能够控制自己在人际交往中被冒犯边界时的应对方式。
心理咨询师Julia Kristina曾举过一个例子,很好地诠释了这种自我内心的掌控感——她的亲戚总是不打招呼就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这个行为让她感到非常不适。她多次表示请ta在来之前打声招呼,然而这位亲戚依然我行我素。这位咨询师的处理方式非常简单:不开门。即便被亲戚质问,她也只是很轻松的回答:我之前和你说过的。你当然可以继续敲门,只是我不会开。
我们控制不了他人冒犯边界的行为,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被冒犯边界时无能为力。拥有健康的边界,在人际关系中会给我们带来一种平和的掌控感——既不因为他人冒犯边界的行为而感到无力和憋屈,也不因为自己维护边界的行为对他人产生歉疚感。
2)有能力维护边界的同时,也有能力把其他人纳入到边界内。
大多数人在讨论边界问题时,都会下意识想到自己的边界不够坚固,让别人入侵了。但其实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另外一个方向的问题:自我的边界过于坚硬、无法变得柔软,也就隔绝了所有人。
边界过于坚硬的直接表现是:不愿意为别人做妥协,哪怕是时间安排、饮食习惯这样的生活小事。它会成为人们发展出亲密关系的严重阻碍,无论是深入的友情或爱情。
心理学家Levesques曾说:“Individuals mature by developing an autonomous self within ongoing relational commitments.”粗略翻译为:个体是在持续的承诺式关系中,发展有自主权的自我,而走向成熟的。也就是说,自我和关系,是缺一不可的。
好的边界可以允许我们在亲密关系中(不只是爱情)“将他人纳入自我”。在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的同时,和对方深入连接并且逐渐发展出一个「整合式的自我概念」——“我们”——随着一段关系的深入,两个人会在某种程度上体验到视角和价值观的重叠,建立一种内在的心理联系。
3)了解并尊重他人的边界,在关系深入后通过协商达成关于边界的共识。
拥有健康边界的人,能够理解和接受他人边界的存在,并愿意推己及人地去尊重别人的边界——“如果我希望别人尊重我的边界,我就应该尊重别人的边界”。
如果对方是关系比较近、不得不相处的人,可以通过沟通,了解对方对边界的看法,同时也输出自己对于边界的需求。这是任何两个人,包括夫妻在婚后还需要长期去做的事。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每个人边界的不同,即便在两个拥有健康边界的人之间,因为边界不匹配而冒犯到对方也是常见的事。只是对于ta们而言,最终会通过沟通与磨合学会尊重彼此的边界。
如何纠正“边界混乱”的现象?
尝试建立边界的朋友都知道,有时候达成关系中的双方关于边界的共识是非常困难的。不懂分寸的熟人/同事倒还简单,想要和关系亲密的家人/恋人明确自己的边界就更难。
对于上一辈人来说,ta们在集体主义和亲属氏族的文化中长大,个体意识很淡薄。自身没有边界需求,也因此更难尊重年轻人的边界意识。Ta们的成长背景让ta们很难共情我们“被冒犯”的感受,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差异。
而因为早就习惯了不打招呼就闯进我们边界,和ta们沟通边界就相当于告诉ta们原先可以随意闯入的地方突然有了规矩,ta们自然很难理解。
对于那些故意冒犯我们边界的人,我们应当直接把ta们“打出去”。而对于因为文化差异而难以尊重我们边界的人,我们也需要去共情ta们对边界的理解。这种共情会让我们有好好和ta们表达的动机——耐心地讲述你的需求,争取对方的配合。
了解了核心的原则,再来看具体的技巧:
探索并明确自己的边界
在关系中,我们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感受,发现自己舒服的边界在哪里。
比如,我原先很不喜欢有朋友来我家,总觉得边界被冒犯了。直到我开始认真探索自己的边界,才意识到其实我不喜欢朋友来家里玩的原因,是过去有些朋友没有分寸弄乱了我精心收拾过的房间,把家里变得一片狼藉。如果朋友能够尊重并好好对待我的家,我并不介意ta们的到来。
比说“No”更好的沟通边界方式是“Yes and”
心理咨询师Julia Kristina提到,比单纯拒绝,更灵活也更好用的技巧是:Yes and……
“Yes and”的方式传递了一种信号:我愿意邀请你进入我的边界,只要你尊重边界内的规则。
你需要通过Yes的部分,允许对方进入你,从而有助于你和他人的连接;但又通过and的部分提出一些额外的条件。
继续前一个例子。在我意识到自己其实愿意邀请朋友来家里玩后,我和提出想来我家玩的朋友说,“没问题呀,只是我有点洁癖,只要你们能接受结束后和我一起收拾干净,我很愿意你们来。”
对自己的边界保持一致
关系越是亲近的人,对于我们的边界可能越难以接受。和亲近的人维护自己边界时,我们也很容易感到自己的行为给对方造成了伤害,因此产生退缩和自我怀疑。
越是在这个时候,越需要对自己的边界保持一致。在坚持边界与让渡边界之间反复横跳只会让身边的人摸不清我们的边界究竟在哪。在对方终于接受我们的边界以前,我们要做的只有不厌其烦地维护自己的边界。
积极了解对方的边界
文首第二个例子中,自己觉得付出很多却被朋友辜负的那个朋友,大概率就是自以为热心,却做了一些在对方看来过于亲密、突破了ta的边界的事。做任何事前,都可以问一句,“如果你需要的话……”,或者“我这样做会不会让你不舒服?如果不舒服的话就不要了……”
随着关系深入,我们可以开始询问对方为什么会这样设置ta的边界,并且分享自己对边界的看法。这种提问沟通,其实更能够让对方感到我们对ta的自我力量的尊重。也有利于和对方的磨合,最终形成关系中关于边界的共识。
点点「在看」,分享你对于边界感的理解~
设想一个小女孩摆弄洋娃娃,那是属于她的洋娃娃,梳什么发型穿什么衣服几点睡觉早午晚吃什么,必须都是由她这个主人母亲来安排和决定的。
昨天那位三娃妈女超人还自述经常对老公说“除了我是没有女人会要你这样的男人”的,我看了真是惊呆了。现在男人太不容易了。换成个女人早就离婚了。
其实女人各种pua男人一流,不自知或者装不知而已。
也许她们在婚姻中最大的贡献和价值就是把男人供着,为男人做牛做马做老妈子。俯首甘为孺子牛,蜡炬成灰泪始干。自己把自己感动的不要不要的,再上华人发个贴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