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有点这山望着那山高了。 如果有能力,你可以选择过你想要的生活,不然,你只能过你能负担的生活。 举个例子,回国养老看病,你有实力去私立大医院,门诊上千的挂号费能接受,就可以不用排队,预约看医生。 有实力住市区二千万以上起价的次新房,虽然多半是高层楼房,房屋质量和小区环境,还是比较优美的,交通也方便,不用几小时进城。 算算账,够实力,回国能躺平,完全可以回国享福,不需要在美国打工吃苦 就要美美的 发表于 2023-02-19 00:54
现在国内我待过的三线以上城市,医院看病都是预约的了。有微信有用大象APP,医院同一科室周一到周日,哪些专家出诊,被约了几个号还剩几个号,全都一目了然,每个专家擅长什么,哪个大学什么专业毕业,哪里研究进修过,临床经验多少年。。。全都展示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反正这几年我回国不管看病还是体检从来没有过排长队才看病的,都是预约好了去的。另外不知道为么要去私立医院,谁不知道公立医院才是医疗资源最好医术最高价格透明公道的医院。贪图像美国那样,医院里没几个人,医生水平不好说,对病人极尽温柔体贴忽悠的才适合去私立。 爱游泳的猫 发表于 2023-02-19 01:08
华人是不是都是年轻的,20-30的为主?我今年奔5了,前半生一直很顺利也没有多想。当年想着出国留学可以接受先进的教育就出来了,和老公一起读书,毕业后都找到了工作就自然的留了下来。生娃养娃日子平平淡淡安安稳稳。期间因为父亲突然去世,我入籍办母亲,母亲来住了两年却始终不喜欢这里还是回国住养老院去了,我只能每年回去陪伴几个星期。老公因为工作也入籍了。现在孩子上大学了,我们的日子闲了下来。忽然很空虚。回首这半生,美国的生活是适应,也交了一些很好的朋友,有中国人其他亚裔也有几个老美。但最好的朋友们还都是华人,也还是最喜欢中国和亚洲的饮食和文化,国内还有家人和亲戚们。最近一直在想这样的漂泊异乡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一个温饱无忧的生活?是孩子的未来?是自己的阅历和体验?可是一个温饱无忧的生活在中国也可以,我不是个物欲强的人,普通的生活那里都能挣到。孩子的未来其实我们只能提供幼时的教育,然后他就和我们渐行渐远了。自己的阅历和体验到了老年都是一场空。没有任何用。那么我们第一代移民背井离乡 漂泊半生的意义何在?忽然很想退休回国养老。可是最近几天回去探亲的拿着外籍的朋友们在国内很是麻烦,买电话卡绑银行卡买机票,外籍都办不了,还是国内的家人朋友给办的。所以以后回国长住也不太可能了吧?忽然有了无处安放的感觉 很慌很无助。如果人生重启,还会出国吗?还会入籍吗? CongYouBing 发表于 2023-02-18 15:11
说明楼主一直在浑浑噩噩地过,没有对自己的人生有过真正的思考😆。天底下没有乐土,中国也好美国也好,都有各自利弊,无论在哪边都有或主动或被动的道理。如果回到过去,你真的有选择吗?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呀。你不能替过去你在过去的情景下做选择,但你可以替当下的你自己做选择。选择本身就是取舍、也是三观的体现。你取的是什么?你能够而且愿意舍什么?真的仔细想过吗?真的想好了吗?20年后的你看你今天思考权衡利弊后的选择,会再次后悔和迷茫吗?无论如何,记住今天的生活都是过去的最佳选择。 wenaa 发表于 2023-02-18 23:58
认真的读了每一个回帖。大家各种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很有启发,收益良多。 我想中美生活各自的优缺点大家都会有自己的衡量,也不能简单的判定中国和美国哪个好。2000年出国留学时是抱着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看的心态。那时看美国是充满了新鲜和好奇,但其实生活也没觉得特别好。留学生的生活毕竟辛苦和简单。毕业时有试着回国找工作,但那时回国找工作不容易,反倒是在这边很快的找到不错的工作,所以就安顿下来了。后来有娃了,工作家庭各种忙碌也没有在多想。国内经济高速发展,亲戚朋友的生活变好变有钱,这些我都很高兴,也从来没有羡慕过,因为我是个物欲低的人,吃穿住行都是以实用舒适为主,我认识的奢侈品名牌还全是因为回国给家人朋友买礼物时才被国内的人科普知道的。所以现在想的以后回国居住不是因为国内生活条件比这边好,而是在情感上在文化上和国内更紧密,更有归属感。而这种归属感,在年轻时不体会,因为年轻时追求新鲜的事物和更广泛更多样性的体验。可到了中年,有过了新鲜和体验,心态变的想落下来,想回到熟悉的同质的环境了。看电影nomadland时很有感触,那个主人公就是心没有归属,始终在漂泊的。都鼓励年轻时去追逐梦想,却没有人告诉我生命的意义中那份归属感到底是属于你血液中的种族还是你生活居住的地方。 CongYouBing 发表于 2023-02-19 00:47
是的,我以前对人生的思考仅局限于对事业对孩子对家庭的思考,却没有想过作为一个人,当你没有了对家庭和孩子的责任时,你自己的需求是什么?你的人生的每一天是为了什么?我还没到退休年龄,还没能财务自由的不工作,所以还有一份意义在工作上。可退休了以后呢?那时不再需要奋斗生活,中国的文化已经在骨子里,就很想回到熟悉的环境中安稳的度过人生的最后旅途。可是因为出国,这个并不容易做到。所以人生的选择有些就是很无奈,希望我们的思考和辩论能给还能做出选择的人提供一些更多更深层的角度吧。以前说父母在不远游,我想就是古人的思考吧 CongYouBing 发表于 2023-02-19 01:31
急病不好约,比如某都儿科医院,急诊一直长队,我知道的不想排队都是私立贵的门诊看。 就要美美的 发表于 2023-02-19 01:19
前几天那个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说怎么说的要落叶生根,不要落叶归根 angelina68 发表于 2023-02-18 16:34
回复 1楼CongYouBing的帖子 我觉得如果能预言以后二十年的话,肯定有好多人包括我,都不会想出国。。。 据说好多人老了,只会说母语,我估计我就会把英语都忘了。。。 人为啥爱吃comfort food? 童年的记忆一辈子忘不了。。。 zhangxx818 发表于 2023-02-18 17:15
可以恢复国籍的吧 爱游泳的猫 发表于 2023-02-18 15:24
想回去就回呗,办证件也就麻烦点,肯定能办成的,中国那么多老外常年在那里生活呢。 不过楼主这种心态,在哪儿都不见得会开心剔透玲珑 发表于 2023-02-18 15:24
你的意思,是不是说 如果一直处在同样的文化人种环境里,尤其是跟未成年期一样的人文环境里 更容易获得情感,舒适的体验,更容易产生人与人之间的链接 因为文化背景生长环境生活环境的一致性,更容易在很多事情上得到同理共情,更容易建立supporting network, 更容易得到emotional support? hrguoke 发表于 2023-02-18 18:07
可以是可以 但是退不回绿卡了 再来得申请签证 所以入籍要考虑清楚 oqo 发表于 2023-02-19 01:54
应该跟楼主差不多的情况,也空巢了,但是没有楼主的迷茫。人生是一段修行,跟宗教无关,只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从哪里开始哪里结束都没关系,在哪里生活也没关系。尝试不同的环境,学习各种文化和兴趣爱好,实现自己的一个个愿望。其实没想明白人生的意义,也许人生原本就没有意义,就是一个物种一代代的延续,除了完成DNA所赋予的使命生儿育女之外,多做一些取悦自己的事情,让自己每天过的健康和快乐,其实实现这些跟在哪里没多大关系 这个年龄多好啊,孩子基本都自食其力了,经济上压力不大,工作上也不需要太拼搏,生活中需要拿出时间精力去照顾的人也不多了,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体育项目,穿衣打扮,棋琴书画,种花种菜,或者旅行看不同的风景、不同的人和他们的文化,满世界哪里都可以去可做的事情真的很多。身体有活力,生活排满了就不会有这样的空虚感觉了 小猪棒棒糖 发表于 2023-02-18 18:07
是啊 那么多外籍老外 白垃圾 都在中国过得风生水起的 不知道楼主这个老中对于回国还有啥好伤春悲秋的 你能比老外还不适应? 薛定谔的猫屎 发表于 2023-02-19 01:57
但是楼主家孩子是美籍,不办绿卡,探亲签证应该容易吧 爱游泳的猫 发表于 2023-02-19 01:59
楼主你回去住个半年,就会意识到所谓文化的认同感不存在,那些你觉得熟悉东西其实早就没了,拆了,别人已经从二十年前大踏步往前走了。回国只有reverse cultural shock。回一次震一次,处处不便 whatif9999 发表于 2023-02-19 01:52
回复 1楼的帖子 还是那句话, 你在一个时间点做的任何的决定,是你基于那个时间点上你 所拥有的信息的条件下, 你能做的,你认为是对你的最佳决定, 我们每天实际上都在经历这个, 毕竟没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所以, 你这种突然开始回首,在那里回头再分析,毫无任何实际意义, 是一种完全的浪费时间的行为 pwwq 发表于 2023-02-18 15:15
入籍了回去限制挺多的。Q2 签证最多半年,现在新给的最多4个月,据说可以延期一次4个月。所以最多8个月。我有在想趁着能跑的时候就4-8个月回国,回来呆几个月,再回去。可是老了后能这么折腾几年呢。 CongYouBing 发表于 2023-02-19 01:43
谢谢你的分享,我很喜欢看别人的生活感悟。 回答最后你的问题,时间倒流,我不会来美国留学,我当初无知,不知道自己会需要什么最喜欢什么。 人不可能带着今天的认知回到昨天,所以一切都是枉然,很遗憾。dngdnhxqs 发表于 2023-02-18 16:46
急病打急救电话啊,国内要是急症被医院耽误的立马上热搜了。我公公脑梗后都不知道进了多少次icu,乡下农村,还不是一个电话就拉去医院了,救回来好多遍了。说到医疗,感觉好多人觉得北上广的医疗才是医疗,都看不上其他二三线城市的,我觉得老了就看开点吧,小病小痛看看就行,那些非得北上广医院才能治的病普通人也没几个人得的,得了就听天由命,能看就看不能看小城市养着就行了。其实各个城市的人均寿命都差不多的,差距大的是城市和农村。 爱游泳的猫 发表于 2023-02-19 01:43
回复 23楼的帖子 确实有楼主一样的迷茫,和楼主同年出国的。在大学的时候,和很多朋友一样一窝蜂的考托考G的出来了,一路走来,生活无忧。但父母年纪大了,非常想回国陪陪他们。自己不是很喜欢美国的生活,但也不喜欢中国的人际关系。对物质看的很淡,大房子小公寓都可以住。女儿还有4年上大学,四年后需要决定要不要带着现在上kindergarten老二回去上国际学校。 Littlepony2020 发表于 2023-02-19 09:45
绝大多数入籍的都是为了给父母办绿卡不得不入籍,版上那些阴阳怪气的,等到你平平庸庸在美国过完大半辈子,再来说风凉话吧 03010103 发表于 2023-02-19 10:09
我觉得留学还好,但我后悔的是毕业了,没有回去,这也是当初的大环境和自己的小环境决定的, 很为下一代担心,总体的美国的不安全,还有对华人的歧视 liulaolao 发表于 2023-02-19 08:04
楼主,你有没有想过,你目前的迷茫有多少是真的和出国相关,有多少是你以为的相关?其实,大部分人到了四十多岁这个年龄段,身体机能,学习能力,各方面都有个转折,从一个高点开始慢慢减速甚至下滑。这个时候,普通人大概明白了一点,就是我人生大约就这么回事了。曾经那些吊在脑袋前面闪闪发光的指引我们不管不顾往前奔的东西,不论是理想,事业,家庭,爱情,子女,都慢慢失去光芒变得黯淡,得不到的注定要释怀了,心不甘身体也在告诉自己差不多了。这个时候,我们会想,我人生的重大决定将我置于此地,随之而来,一堆what if。打个比方,在国内的你的同龄人,可能也在迷茫,如果当初我出国了也许不一样,如果当初我进了体制内也许不一样,如果当初我嫁了李四不是王五可能不一样。人生就是会有思考审视带来的痛苦,只是有些人早一些,更多人是四五十岁才去想。 没有意义的一串数字 发表于 2023-02-19 08:28
回复 102楼的帖子 看到这里好有相同的感受,回忆一下打开,回到20年前。只是,我的后悔来的比你早。 我现在还清楚记得20年前,透过飞机窗户,看着飞机从浦东机场跑道上离开地面的瞬间,我想到爸妈这时肯定在机场候机室抬头正看着我乘坐的飞机腾空而去,而我离他们越来越远。我坐在座位上就很伤心后悔,恨不得从飞机上跳下去,回到爸妈身边。之前拿到名校phd offer,艰辛拿到签证的兴奋,全都从心里撕碎了,扔在地上。 落地美国后,就是一路鸡血,先是在Chicago飞机晚点,耽误了最后一班飞机转机。第一次出国,黑灯瞎火的找机场安排的酒店,那时我们的口语听力都是极差的,虽然托福gre考的高分,但基本没实用性。幸亏同飞机去Princeton还是Yale 读书的小姐姐之前出国交流过,领着我们一行人入住酒店。我们一行6人安顿好后,在房间里分享用Voucher 换的pizza和饮料晚餐,已经是凌晨,大家又累又困,小姐姐接受大家的感谢,同时也说明天早上的飞机的飞机不是同一班,吃完就此别过…现在都不记得小姐姐的相貌,名字和联系方式都随着多次搬家搞丢了。 第二天转机终于到了目的地机场,学生会接机的前一天晚上没接到我们,也不知道我们坐哪班新飞机航班号,所以下了飞机又是两眼抹黑,不知道怎么办,那时也没有手机啥的,正站在机场里发呆,碰到探亲回来的校友,带我们坐bus去学校admission office。 我是在国内就定好的sub lease,所以就让校友给我室友打电话过来接我;到了新住处,大夏天的没空调,没床,幸好是地毯,但是不干净,之前的室友搬走根本没打扫,只能铺了床单在地上睡了两个星期,直到后来有学生会+教会的人帮忙领免费的床。室友也是极品,明明可以告诉我去Ikea买家具就好,却没告诉我,直到后来我自己坐bus摸熟了城市才知道其实可以很容易解决,这是后话,不提也罢。我们学校cssa也很小,每年全校从中国也就招12phd,cssa基本不管事,也没有啥有用的信息分享。后来怎么去中国店买菜啥的,都是自己拿地图坐公交车自己摸索出来的。 记得那段时间天天打电话回家,一打就一两个小时,我在这头哭,我妈在那头哭,电话卡很快就打爆了。直到后来开学了,忙起来,才没时间去想。 之后就是和大家差不多的各种鸡血狗血:读书考试毕业找工作申绿卡结婚生娃鸡娃。 忙忙忙的风风火火的一路冲刺没时间去后悔。 直到三年前,父亲车祸,icu一段时间,康复医院一段后,终于在一年半后离我而去,一直为这事后悔,没能尽孝。这两天母亲住院手术,不让我回去,说等出院了,再让我们一家人回去,不要花时间在医院陪她,让我们回国都能开开心心。我心里哭泣,20年前的情绪瞬间击中。不管清醒时,还是夜里醒来,都一直问自己,是不是该放弃美国的一切? 回去找个工作,给老妈养老?家里有房,没啥负担,同学亲戚朋友都在身边,一定是舒适和安全的。只是要苦了娃,回去即使上国际学校也没有这边的学习轻松愉快;还有就是工资不可能有这边这么高,我家二线省会城市,大学同学们普通工资也就30万-50万吧,基本上就是直接拿这边工资除以汇率,全家收入加起来,就是狠狠的打折了。 犹豫,后悔,不知道是该鼓起勇气,回国从新开始? 还是从小家着想,每年多回去几次,就这么拖着,是不是很自私? 如果再给一次机会,我是坚决不会来美国的。我现在也是这么劝家里的亲戚孩子,出来旅游玩玩就好,父母在,不远游。 hokiegogogo 发表于 2023-02-19 03:15
昨天去机场送我家LD出差,因为最近的情绪很不好,很舍不得他出门。所以昨天我一直把他送到安检口,在安检口外还抱着他哭了一阵子。看着他到了检票口,那个老大爷和他说点什么,让他转过身来,然后就看那个大爷和L D两个一起冲我挥手。他进去后打电话给我说是那个大爷让他这么做的,还安慰了他几句。温暖的人无轮中美都是很多的。网上的负面消息多,国内的粉红,美国的歧视,都很多。但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平和的多。真心希望这两个和我们密切相关的国家都发展的好好的 CongYouBing 发表于 2023-02-19 11:14
回复 1楼CongYouBing的帖子 我五十多岁儿子大学毕业在本地工作和女朋友一起住。儿子上大学后养了一只猫。现在经常催婚催生。 我觉的楼主现在有点空窗期,娃上大学既不在身边又不独立。等娃成人了你就有了新的定位了。 来美三十年了,错过了中国高速发展的时候。但我们都是心思简单的宅男宅女,还是美国自由一些。 cloudymind 发表于 2023-02-19 10:18
50多岁大妈抱着老公在机场哭的倒确实见的不多,一般都是二三十岁干这事 Hxt005 发表于 2023-02-19 11:30
亲 你这种想法的人我见过几个 回国后又后悔了 去医院要找背景 板啥事都要找人 家里三姑老婆人情世故 彭久舍 发表于 2023-02-19 03:38
我教你个招, 住在广东, 去一趟香港或者澳门, 自动续。 幽幽寸草心 发表于 2023-02-19 12:54
生活中有这样做的吗?不需要离境多少天再回来吗? CongYouBing 发表于 2023-02-19 13:28
出国20多年,家里的直系亲属全部都接过来了,对回国没有任何留恋了,喜欢国外安静自由的生活。 九久 发表于 2023-02-19 12:57
说的真好,学习了
现在国内我待过的三线以上城市,医院看病都是预约的了。有微信有用大象APP,医院同一科室周一到周日,哪些专家出诊,被约了几个号还剩几个号,全都一目了然,每个专家擅长什么,哪个大学什么专业毕业,哪里研究进修过,临床经验多少年。。。全都展示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反正这几年我回国不管看病还是体检从来没有过排长队才看病的,都是预约好了去的。另外不知道为么要去私立医院,谁不知道公立医院才是医疗资源最好医术最高价格透明公道的医院。贪图像美国那样,医院里没几个人,医生水平不好说,对病人极尽温柔体贴忽悠的才适合去私立。
急病不好约,比如某都儿科医院,急诊一直长队,我知道的不想排队都是私立贵的门诊看。
那就回去养老呗,也没人阻碍。想来想去有啥用呢。
是的,我以前对人生的思考仅局限于对事业对孩子对家庭的思考,却没有想过作为一个人,当你没有了对家庭和孩子的责任时,你自己的需求是什么?你的人生的每一天是为了什么?我还没到退休年龄,还没能财务自由的不工作,所以还有一份意义在工作上。可退休了以后呢?那时不再需要奋斗生活,中国的文化已经在骨子里,就很想回到熟悉的环境中安稳的度过人生的最后旅途。可是因为出国,这个并不容易做到。所以人生的选择有些就是很无奈,希望我们的思考和辩论能给还能做出选择的人提供一些更多更深层的角度吧。以前说父母在不远游,我想就是古人的思考吧
想回家就试着回去生活一段时间,体验一下呗。我觉得中国对我来说,几百个城市只要不是冷的地方都可以选择,每个城市的便利程度和物产风貌生活习惯都差不多,人都一样。不像美国,要考虑治安,考虑地税州税人种构成考虑龙卷风飓风山火(毕竟木头房子),考虑兰州还是洪州,会不会shithole。。。
单纯说一下,孔子那个我多年前查过,如下: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 游必有方。”亦是希望子女能好好侍奉、孝顺父母,不给自己留遗憾。 但需要注意的是,他并不反对出去游学、游宦。 只要安排好父母,告知自己的去处,在有事之时能联系上。
急病打急救电话啊,国内要是急症被医院耽误的立马上热搜了。我公公脑梗后都不知道进了多少次icu,乡下农村,还不是一个电话就拉去医院了,救回来好多遍了。说到医疗,感觉好多人觉得北上广的医疗才是医疗,都看不上其他二三线城市的,我觉得老了就看开点吧,小病小痛看看就行,那些非得北上广医院才能治的病普通人也没几个人得的,得了就听天由命,能看就看不能看小城市养着就行了。其实各个城市的人均寿命都差不多的,差距大的是城市和农村。
这个说的真好,我要认真往这个方向上去努力也许就不这么纠结了
年轻的都不玩bbs。华人平均年龄不低于35。
这个我太理解了。一头是父母一头是孩子,很难决定。如果还没入籍,就不入。孩子高中后就会独立很多,那时想回国是可能的
不用预言二十年。如果有身边的人讲述老了的心态,我最起码不会入籍。
可以是可以 但是退不回绿卡了 再来得申请签证 所以入籍要考虑清楚
如果二十年前两边经济发展差距像现在一样 很多人不会出来 出来的留下的比例也不会这么高吧
是啊 那么多外籍老外 白垃圾 都在中国过得风生水起的 不知道楼主这个老中对于回国还有啥好伤春悲秋的 你能比老外还不适应?
是的,这种共情认同的感觉似乎在非同种语言和文化中很难产生。
但是楼主家孩子是美籍,不办绿卡,探亲签证应该容易吧
说的好。我最近一直在看关于人生认知的书。以前的教育一直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有价值,有purpose. 而这个价值是对家庭对社会的贡献, 我以前觉得人生的purpose就是你对家庭和社会的价值。可是人生旅途注定是一个人的旅途,父母,丈夫,孩子,朋友,都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的陪伴。那么当他们或者是不在了,或者是不需要我的时候,我活着的purpose是什么呢?你有提到自己的爱好,可我在想如果我的爱好不能创造价值,这个爱好有什么用。所以我想我以前对人生的意义的看法是不对的。我会多想一想你说的人生其实没有意义,就是把这个旅途走完。
外籍的如果是在国内工作或者开公司可以。但如果只是拿外籍回国探亲,限制很多。最近有朋友回去了,很麻烦。有个Q1签证可以办5年居留,可是只给直系亲属,配偶父母子女那种。希望国内越来越强大,也许就能更灵活些了
孩子是这边生这边长,虽然很喜欢中国文化和吃的也会说些中文,但是美国是他的国家。这也是很纠结的原因,我自己和父母分隔两个国家,出国后相聚甚少,只有孩子小时他们过来探亲的那几年相聚的好时光。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父母了。不想孩子也和我隔着那么远。
看到这里好有相同的感受,回忆一下打开,回到20年前。只是,我的后悔来的比你早。
我现在还清楚记得20年前,透过飞机窗户,看着飞机从浦东机场跑道上离开地面的瞬间,我想到爸妈这时肯定在机场候机室抬头正看着我乘坐的飞机腾空而去,而我离他们越来越远。我坐在座位上就很伤心后悔,恨不得从飞机上跳下去,回到爸妈身边。之前拿到名校phd offer,艰辛拿到签证的兴奋,全都从心里撕碎了,扔在地上。
落地美国后,就是一路鸡血,先是在Chicago飞机晚点,耽误了最后一班飞机转机。第一次出国,黑灯瞎火的找机场安排的酒店,那时我们的口语听力都是极差的,虽然托福gre考的高分,但基本没实用性。幸亏同飞机去Princeton还是Yale 读书的小姐姐之前出国交流过,领着我们一行人入住酒店。我们一行6人安顿好后,在房间里分享用Voucher 换的pizza和饮料晚餐,已经是凌晨,大家又累又困,小姐姐接受大家的感谢,同时也说明天早上的飞机的飞机不是同一班,吃完就此别过…现在都不记得小姐姐的相貌,名字和联系方式都随着多次搬家搞丢了。
第二天转机终于到了目的地机场,学生会接机的前一天晚上没接到我们,也不知道我们坐哪班新飞机航班号,所以下了飞机又是两眼抹黑,不知道怎么办,那时也没有手机啥的,正站在机场里发呆,碰到探亲回来的校友,带我们坐bus去学校admission office。
我是在国内就定好的sub lease,所以就让校友给我室友打电话过来接我;到了新住处,大夏天的没空调,没床,幸好是地毯,但是不干净,之前的室友搬走根本没打扫,只能铺了床单在地上睡了两个星期,直到后来有学生会+教会的人帮忙领免费的床。室友也是极品,明明可以告诉我去Ikea买家具就好,却没告诉我,直到后来我自己坐bus摸熟了城市才知道其实可以很容易解决,这是后话,不提也罢。我们学校cssa也很小,每年全校从中国也就招12phd,cssa基本不管事,也没有啥有用的信息分享。后来怎么去中国店买菜啥的,都是自己拿地图坐公交车自己摸索出来的。
记得那段时间天天打电话回家,一打就一两个小时,我在这头哭,我妈在那头哭,电话卡很快就打爆了。直到后来开学了,忙起来,才没时间去想。
之后就是和大家差不多的各种鸡血狗血:读书考试毕业找工作申绿卡结婚生娃鸡娃。 忙忙忙的风风火火的一路冲刺没时间去后悔。
直到三年前,父亲车祸,icu一段时间,康复医院一段后,终于在一年半后离我而去,一直为这事后悔,没能尽孝。这两天母亲住院手术,不让我回去,说等出院了,再让我们一家人回去,不要花时间在医院陪她,让我们回国都能开开心心。我心里哭泣,20年前的情绪瞬间击中。不管清醒时,还是夜里醒来,都一直问自己,是不是该放弃美国的一切? 回去找个工作,给老妈养老?家里有房,没啥负担,同学亲戚朋友都在身边,一定是舒适和安全的。只是要苦了娃,回去即使上国际学校也没有这边的学习轻松愉快;还有就是工资不可能有这边这么高,我家二线省会城市,大学同学们普通工资也就30万-50万吧,基本上就是直接拿这边工资除以汇率,全家收入加起来,就是狠狠的打折了。
犹豫,后悔,不知道是该鼓起勇气,回国从新开始? 还是从小家着想,每年多回去几次,就这么拖着,是不是很自私?
如果再给一次机会,我是坚决不会来美国的。我现在也是这么劝家里的亲戚孩子,出来旅游玩玩就好,父母在,不远游。
我两三年前跟lz的想法和感受非常非常象 现在“冷静”下来了,理智地想, 我自己是在这边文化有隔阂,回国的话也会有“隔阂”,回不去了 就像回国去吃向往很久的食物,却也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了
哈哈 对于人生的意义,我跟你的心里路程差不多 同意人生就是一个旅程,或许人生本就没有意义, 或者说意义是主观的看法和belief 做同样的事情,有的人会赋予意义,有的人会觉着that is life, 没有那么强烈或者清晰的意义感
属实
不要把自己想象得多孱弱,我身边70+的单身大姨(丧偶了)每年加拿大、泰国、法国旅游看望亲朋,一点没闲着,带着常备药(高血压、心脏药)就行
我觉得留学还好,但我后悔的是毕业了,没有回去,这也是当初的大环境和自己的小环境决定的, 很为下一代担心,总体的美国的不安全,还有对华人的歧视
快50岁了,还就这种肤浅的认知,完全看表不看里。无病呻吟。
呵呵
确实有楼主一样的迷茫,和楼主同年出国的。在大学的时候,和很多朋友一样一窝蜂的考托考G的出来了,一路走来,生活无忧。但父母年纪大了,非常想回国陪陪他们。自己不是很喜欢美国的生活,但也不喜欢中国的人际关系。对物质看的很淡,大房子小公寓都可以住。女儿还有4年上大学,四年后需要决定要不要带着现在上kindergarten老二回去上国际学校。
你这情况想多了,老实呆着吧
我五十多岁儿子大学毕业在本地工作和女朋友一起住。儿子上大学后养了一只猫。现在经常催婚催生。
我觉的楼主现在有点空窗期,娃上大学既不在身边又不独立。等娃成人了你就有了新的定位了。
来美三十年了,错过了中国高速发展的时候。但我们都是心思简单的宅男宅女,还是美国自由一些。
楼主都五十了,还在问人生的如果,无病呻吟,好像还没活明白。
是的,现在回国也不知道该带什么礼物了。这里有的国内都有,带点牌子差的根本就拿不出手。
迷茫也算是千古一问之一了吧。想起了这句话: “人生之路行至半程,惊觉身处幽冥森林,而原先笔直的通途,早已踪迹难寻。“——但丁
这迷茫得有点晚,把父母都拉过来才开始迷茫?
昨天去机场送我家LD出差,因为最近的情绪很不好,很舍不得他出门。所以昨天我一直把他送到安检口,在安检口外还抱着他哭了一阵子。看着他到了检票口,那个老大爷和他说点什么,让他转过身来,然后就看那个大爷和L D两个一起冲我挥手。他进去后打电话给我说是那个大爷让他这么做的,还安慰了他几句。温暖的人无轮中美都是很多的。网上的负面消息多,国内的粉红,美国的歧视,都很多。但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平和的多。真心希望这两个和我们密切相关的国家都发展的好好的
有道理。还要在自身找原因
和楼主年龄接近,经历也接近,但感受不太一样。我在国内工作过一年,期间人事关系的龌龊让我烦透了,当时国内工资好低,根本养活不了自己。来了美国,碰到了很多问题,但有一点好处就是自由。工作上大多数同事都没啥事,自己管好自己就行。生活里没有七大姑八大姨的烦扰,邻里关系更不用说,一年也远远的看不见几次。很自由,想怎么活就怎么活。我们这一批确实错过了国内发展的最好时间,很多国内朋友都很成功。然而作为一个野心不大的人,美国更适合我。 在美国没什么飘泊感,即便当时不出国,也是在北京,不会在自己的家乡生活。最好的朋友都是儿时的朋友,也都在全国各地。最终聚在一起还是我回国召集的。疫情过去了,回国也容易了,就是一张飞机票的事,想热闹就回国住一阵,想清净就回美国,挺好的生活。一般我回家乡一两天,就能理直气壮的像本地人一样吵架了,在异乡呆了几十年又怎么样,这仍然是我的家啊。在美国我也把自己看成是某州人,在这把孩子养大,这也一样是家,住在这片土地,我就和别人一样是这儿的人。
真的很难抉择。最现实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奔5的年纪回国还能找到工作吗?一个是孩子能适应吗?我身边两个全家海归的,孩子们上国际学校,一家孩子回来上大学。一家回来上高中。不知道毕业后是不是回国工作。他们的孩子毕竟在国内生活了很久,这边长大的回去呢?
50多岁大妈抱着老公在机场哭的倒确实见的不多,一般都是二三十岁干这事
这是落叶生根了,真好
可能家长等自己老了, 再回到美国, 离孩子近点.
这是在美国的好处了,who cares, 哈哈。是挺丢人的,我以前也没想到自己会这样,人老了容易多愁善感
等到你真得要退休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其实更适应美国生活。你会和nomadland有共鸣,就已经是美国人了。 每次我在hiking 的路上,碰到各种人,和他们随随便便说几句话,特别自然舒服,不就是自己家的感觉吗。人可以喜欢各种culture 的,不要把自己限制住了。年轻年老不是个事。
日子都是人过出来的,成年人要学会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能自己找乐子让自己过得开心。😄
随遇而安 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回去声色犬马的日子就不空虚了?
大部分中年男女在这里抱怨人到中年迷失了空虚了 因为日子平平淡淡安安稳稳 你平平淡淡安安稳稳的日子已经在很多人之上了 跟谁过到最后就是这样的日子 日子本该就是这样的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该不惑的时候看到听到别人讲两句那样的日子 你就惑了 该知天命的时候不接受现实规律 跟命对着干 这些都是给自己添堵 你要不堵就不会到这里来发牢骚
你这个堵有两个解决办法 一发展各种爱好 我看那些跑步打球游泳撸铁读书唱歌画画 不会堵得到这里发牢骚因为忙不过来 二真想回国那就行动起来 去签证去买票去安排去付诸于行动 不要坐在那里空想 能坐在那里空想给自己添堵 还是闲得闹的
我教你个招, 住在广东, 去一趟香港或者澳门, 自动续。
选择性失落。 lz那么想国内,现在开始着手回去是最好的证明你的乡愁不只是在美国日子过腻了。这边生活的平静给了你很多错觉,人往往对自己没有试过的东西报以最美好的想象。你的很多记忆都是儿时无忧无虑的记忆,从来没有过在中国打拼生错过,谈何向往? 回去试试就知道了。
国内哪里真的有那么好,热闹意味着人和人关系太近,一天到晚要被烦。
生活中有这样做的吗?不需要离境多少天再回来吗?
感觉你就是抱怨下,完全没有想过真在国内生活怎么处理事情。办sim卡银行卡大概是最简单的一类。
家人如果都过来了确实就没有留恋了。我也在想现在这么想回去,是妈妈和LD的父母兄弟都在,如果老了,他们不在了,是不是就没有那么想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