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澳大利亚墨尔本三年的感受

s
sighaaaa
谢谢分享,写得很有意思。
w
whatever.
说啥呢 当年出国时候是一流学生拿全奖去美国 三流学生高中就出去澳洲买个学位 去了大学还没读就学会抽烟喝酒 然后发现去澳洲的都过的很爽 美国是个坑
fadeintoyou 发表于 2023-01-17 13:11

你再仔细想想,过得开心的更主要原因,是不是跟他们本身家庭有能力直接花钱买学位相关?

f
fnln5292
回复 1楼明心定慧的帖子
感谢分享! 澳洲的教授生活水平怎样。工资相对于物价会比美国更好吗?
W
Writingpad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Kwfuo8ESa5E?showinfo=0 来配上几首歌: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pL_JvhfQjms?showinfo=0


d
dapingguo1234
我听说澳洲的漂亮类似于PNW,但是雨水少点。。。但是没有雪山。
花的懒人料理 发表于 2023-01-17 17:15

PNW是哪里啊
c
childefox
楼主分享的很有意思 角度也很特别 继续等看
g
gigglestar123
马克 等更新
l
lazycat12345
我澳洲的朋友告诉我,悉尼火车司机和悉尼的Google程序员挣得差不多
公用mj1001号 发表于 2023-01-17 05:46

lol 我家亲戚在悉尼当程序员
y
yjs_qz
谢谢分享,写得很好!
a
applebunny
我听说澳洲的漂亮类似于PNW,但是雨水少点。。。但是没有雪山。
花的懒人料理 发表于 2023-01-17 17:15


高大的雪山隔壁新西兰有。悉尼往南几个小时车程就有滑雪场。
j
jeso1
墨尔本是 combination of PNW and Colorado, 有雪山,有温带雨林,树林子跟 Olympic 很像,植被也很像,树上都挂着那种淡绿色的絮絮,. 满眼绿色,也有那种看上去比较 arid 的内陆山
Slou9900 发表于 2023-01-17 17:33

你要么没有去过科罗拉多PNW 要么没有去过墨尔本。
d
dinglingling
写的很实在,等更新.楼主加油
l
leaves0202
写的好有意思。别的不说,现在只要是禁枪的国家都让我挺羡慕的
f
frogette
回复 1楼明心定慧的帖子
Thanks for sharing
南边的
特地来指出一下哈,当年被流放到澳大利亚的英国人都是重刑犯,哪里是偷了一只鸡🐔,看了眼小姑娘的街头混混。还是不要混淆视听的好。
美洲大陆资源丰富,离欧洲本土的距离也近,殖民者从拿着英王许可证的大贵族到反抗宗教压迫的宗教难民,还有无数怀揣发财梦的自由平民。
作者单单从移民来源上说两国的文化基因的形成,论点论据都不合理,也不充分,是个非常失败的结论。应该把那一段删除,反而会使文章看上去更合理。
xyzgw 发表于 2023-01-17 07:16

搞了半天那些西部片拍的是澳洲啊
z
z.y
喜欢楼主的叙事风格,等更新。。。
c
clorisss
受歧视的根本原因是和白人长得不一样。
chatchat 发表于 2023-01-17 15:58

Bingo!
S
Stradivarius
谢谢!等更新
e
erieri
看看
P
Perseus2000
PNW是哪里啊
dapingguo1234 发表于 2023-01-17 19:27

Pacific Northwest (Washington state etc)
m
marytng
认识好几个从澳洲移民来美国的人,还没听说有从美国移民澳洲的
j
jeso1
认识好几个从澳洲移民来美国的人,还没听说有从美国移民澳洲的
marytng 发表于 2023-01-17 21:17

中国人从澳洲到美国,白人很多从美国去澳洲
公用mj1001号
中国人从澳洲到美国,白人很多从美国去澳洲
jeso1 发表于 2023-01-17 21:23

白人移民澳洲的也不多,除非是想从事体力劳动的,不然收入要打个折
南边的
其实澳洲对一些老美的吸引力也是很大的, 根据澳洲移民部的数据:
The department says 10,000 Malaysians overstayed their visas between 2016 and 2017. Those from China (6,500) and the US (just over 5,000) followed.
E
E99435aaa
写的挺好看的,就是看到说学校都是大比例华人孩子,一查人口,算上所有有华人血统的才5.5%,5.5%的人口有楼主说的那些影响力,有点懵
e
ethercc
澳洲,加拿大这种税高收入少的地方,完全没必要考虑,跑到美国就是为了赚钱,赚够了就走人。这些白人domiate的国家,说呆的舒服,没有歧视,绝对自欺欺人。更何况大环境都这样了。
z
zerokirk
感觉是我师姐的文笔
y
yayayo
澳洲是我呆过10年的地方,1997-2008. 当年的昆士兰华人很少,与华人相关的各项生活真的很不便。 2008年来了加州湾区,虽然听到“I still call Australia home”会流泪思乡,但是觉得美国生活太方便了。 最近,就是刚刚过去的圣诞假期又回了趟Brisbane,很惊讶于这些年澳洲经济的腾飞,生活方便不说,社会还安全,尤其看不到黑天使,让人神经非常放松。 SAT1000就可以进好大学了, 准备送小女儿回去读Arts。
j
jeso1
澳洲,加拿大这种税高收入少的地方,完全没必要考虑,跑到美国就是为了赚钱,赚够了就走人。这些白人domiate的国家,说呆的舒服,没有歧视,绝对自欺欺人。更何况大环境都这样了。
ethercc 发表于 2023-01-17 22:12

走人,走哪里去? 多少钱是赚够? 现在就像农民工打工,几个人挤地下室吗?
B
Baitubaobei
马克,等更新。
u
unknown20
Mark
h
huaren015
re
毛毛葡萄柚
马克 等更新
s
subzero
楼主真能写,赞!
R
Rinoa_Squall
谢谢分享 认识同学在加拿大澳洲欧洲其实也都生活的挺好的 但是至少我认识的这些的确都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法留在美国才退而求的其次 所以说再多也至少已经说明问题了
d
daoming
记号
l
lianiu
楼主写的真好!等着楼主更新
r
rubysiam
新人发贴,轻拍。
最近看到板上很多姐妹关注移民澳大利亚的情况,我们刚好在2019年年底从生活了十年的美国移民到了澳大利亚墨尔本,迄今为止已经在墨尔本待了三年的时间了。经历了世界上最长的封城时间,因此在澳洲去的地方也不多,但是也深度经历了办身份,买房,找工作,孩子读书等一系列的事情,也结交了一些朋友,对于登录澳洲的新移民生活大概有一点点发言权。
我们夫妇是08年到美国读书的,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度过了读研究生,找工作,办绿卡,去教会,生娃养娃等一系列人生中最重要的经历,也结识了很多至交。我们都不是视野特别开阔的人,典型的小镇做题家,但凡有一条路就能一条路走到黑的那种人,所以我们的世界地图上只有中国和美国,澳大利亚是在我们的视野之外的。原以为可以在美国待一辈子,看着孩子们长大结婚生子,但是命运的安排阴错阳差,先生毕业的时候所处的行业在美国的就业形势已经不太好了,为了寻求更好的机会,就全世界投简历,香港新加坡加拿大中国和澳大利亚都投了简历,最后居然拿到了澳大利亚的工作机会,就来到了墨尔本。
来之前对澳大利亚一无所知,所有对澳大利亚的认识都是美国的朋友们听说我们要去澳大利亚而告诉我们的,包括澳大利亚有臭名卓著的白澳政策,所以排华严重。澳大利亚蜘蛛蛇等野生动物很多,所以特别危险。但是我们也没办法,offer都接了,也没有更好的机会和选择,考虑到孩子将来的教育和成长,总比回中国好一点点,只能硬着头皮来了。接了offer之后,突然感觉中美关系急转直下了,学术界很多华人教授都被迫回国或者被调查,我的一个要好的师兄还调侃我们识时务,“是不是战略大转移啊”?我苦笑着说,就算是转移,也不是我们的战略,是神的带领,因为这个转移真的是超过我们的预期之外。以前一个教会的姐妹为我们祷告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说“神为爱他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搬到澳洲这件事情,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真是真实不虚。不是说搬到澳洲比在美国好,而是突然发现人生还可以失控到这种程度。经历了这件事情以后,心态就不再象年轻的时候目的性这么强了,谁知道以后会怎样呢?果然,来了之后迅速经历了澳洲山火,COVID,封城,俄乌战争等一系列让人目瞪口呆的历史事件。现在就更加是躺平的心态了,物来顺应吧。
我想,想要了解澳洲的话,可以从它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来了解。地理环境上讲,澳洲人少,大家都贴着海岸线住,那还住不满,中部地区荒无人烟。加上整个大陆距离赤道比较近,最冷的地方也不怎么下雪。可以想象一下,要是美国人口变成十分之一,大家都贴着西海岸住,有的城市热一些,有的城市冷一些,有的城市华人多一些,有的城市华人少一些,但都是有山有海,海水蔚蓝,山林青翠那种感觉就是了。即使再大的城市,CBD再高楼林立,开车四十多分钟基本上就进入优赛美地哪种荒郊野外的林子里了。所以比起美国的很多小镇来说,澳洲的各个城市更接近大自然一些,露营冲浪潜海户外的活动也更丰富一些。澳洲有很大比例的环保主义者,不买带塑料袋的包装的小零食,吃素食,彼此交换东西,甚至不用干衣机,太阳下晒衣服,冬天烧木材,开小排量的车等避免过度消费等勤俭节约的行为比较受尊崇。有很多澳洲人不喜欢COSTCO,觉得太浪费了,而且小包装的东西太多,不环保。比起美国人来说,澳洲高收入的人还是少,但是低收入的人也不多,大家收入比较平均,加上几大城市房价比较高,限制了大家的消费。如果说美国大部分家庭是大家富户,中国大部分家庭是低收入家庭,澳洲给我的感觉就是小康之家,关起门来过小日子的那种家庭最多。
澳洲的白人和美国的白人性格是不一样的。美国白人的主流是早期的清教徒,不满教宗不准教徒读圣经的愚民政策,坚持要自己亲自读圣经,所以主动逃离了自己的母国,建立了一个自由的国度,最后还和自己的母国打起来了,可见早期的美国白人是很aggressive的一个群体,但是他们被宗教信仰所束缚,人性中善的成分还是很多的。这些人虽然不是贵族,也可以被称作知识精英阶层了,和现在的美国不断吸收知识精英新移民是一脉相承的。精英阶层聪明,勤奋,各种的优秀有能力,可以参见以前我们读书时候班上的尖子生,但是一定也是比较傲骄,至少在心理上是不愿意别人比自己强的,所以才会各种的自推,以保持自己的精英本色。澳洲白人的祖先则是在自己的母国脑子不太够用,生活比较艰辛,被迫偷了一只鸡,或是多看了几眼路上的小妹妹的单身汉,被当时严苛的英国法律给制裁发配过去的。他们懵懵懂懂的不情愿的被扔到这片土地上,但是生活还得继续啊,所以也就混混沌沌的生活下去,其实是没有什么人生理想和政治诉求的,自己的母国维多利亚老妈妈多看自己一眼就乐得颠颠的,这就是澳洲躺平的基因起源吧。这种人更像是以前我们读书的时候,班上会有一些留在本地的性格很好,成绩很差,与世无争的同学,胖胖的,傻乐呵型的。不过也是因为这样的性格,可能上天会给他们一些小幸运,反而日子过的挺乐呵的。因为这样的人口构成,澳洲整体来说比较照顾那些体力工作者,盖房子搬砖的,砍树修花园的,清洁打扫的,水电暖气工, 路上举牌子的,挣的钱比刚毕业的白领还多,客观上让澳洲人不是特别重视上大学这件事情。再加上澳洲科技和制造产业吸收人口不多,很多人都给政府工作,平时打打杂什么的也能混下去,澳洲人口的移动也没有美国这么频繁,即使是大城市,很多人在一个地方一呆就是三代人。如果说在移民国家里面,美国像北上广,澳洲就像三四线的小省会城市,人情关系还是挺浓厚的,找工作也挺看重人情的。我们刚来的时候以为澳洲跟美国应该是差不多的,其实是很无知的。
后来澳洲发现了金矿,全世界找不到工作机会又想发财的男人们就都来了,美国人中国人意大利人希腊人都来了,他们聚族而居,为淘金抢地盘。淘金本质上是一种赌博的行为,投机性比较大,这些人大大的改变了澳洲人口的构成和澳洲人的性格特点。一个小池塘突然进来了一群小丑鱼,和一片大海进来了一群小丑鱼,那种对人文环境改变的力量是不一样的。现在美国基础人口有三个亿,每年进来五十万的中国移民不算什么。现在澳洲只有三千万,进来五十万的中国移民,对人文的环境的影响改变可大多了。中国人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又聪明能干的特性在傻乐呵的澳洲白人里面显得特别突兀。更重要的是,中国人的乡土情结特别严重,淘到金子,发了财就跑回老家了,富贵还乡嘛。可是澳洲人的认知就是金子从这个地方淘出来的就应该用来建设这个地方,你们人既然来了就要好好稳定下来盖房子帮助这个地方建设。后来就产生了矛盾,然后一群美国白人袭击抢夺了一群因为聪明能干特别会淘金的中国人(跟现在是不是很像,人性都是跨越历史的)。诡异的是,中国人虽然是受害者,但是澳州政府为了平息争端,制定了限制中国人入境的臭名卓著的白澳政策。我是在参观一个金矿的时候听到的这个段子,老实说这样的认知对我也是一种冲击。到底是哪里有赚钱机会就去哪里呢,还是哪里有情感链接就留在哪里呢?我从小到大很少考虑这样一个问题。
对于这个认知,再讲一个有趣的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就经常有白人朋友问我,“你学成以后打算回中国吗?” 或者问我,“你什么时候回中国呢?”我这人比较木讷,典型的理工思维,也听不出来他们的话外音,就想他们是对我比较好奇,了解一下我对未来的打算,所以我会随口答道,看情况吧,我也不确定将来会怎么样。来到了澳洲,跟本地老头老太太聊天,他们则会问,“你们会留下来吗?” 布里斯班申奥成功以后,又有老太太问,”你的孩子如果参加奥运会的话,会为澳洲比赛吗?” 真的是非常认真的问我,那种语气是什么样的一种语气呢,类似于我是一个冰球运动员,本来想加入一个强队,结果被拒了,然后一个弱队的运动员过来,小心翼翼的问我,“你愿意加入我们吗?”当然,那也是一种仿佛深入我灵魂的考问。这件事情是在谷爱凌夺冠之前很久,所以我深信和谷没有半毛钱关系。这种对话里有一种微妙的人心的考量。我也恍然大悟,原来以前美国朋友问我这句话是在赶我走呢。可能美国人多,很多人觉得让我们呆在那里学知识就已经是一种恩惠了,建设美国多我们一个不多,少我们一个不少。澳洲人少,基本上过去的都是奔着移民去的,开拓荒地筚路蓝缕,需要很多的劳动力,所以大家都心理上希望能拉更多的人入伙吧。
为什么我会觉得澳洲人是希望我留下来而不是在赶我走呢?我想再佐证一个证据,就是两个国家国歌的对比。一个国家的国歌其实是一个国家集体潜意识的体现。即使不是集体潜意识,一个群体的人在各种场合唱了这么多年,我想也会或多或少印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吧。我们知道美国和澳洲学校其实也都有爱国主义教育。美国的小学小朋友们每天早上会The Pledge of Allegiance to the Flag, 把手放在胸前,念叨这样一句, "I pledge allegiance to the Flag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o the Republic for which it stands, one Nation under God, indivisible, with liberty and justice for all," 。这里面体现的是敬神爱人,正直和公义,和美国群众的整体性格特点很像。澳洲小朋友则是每周一开一个例会,类似我们的升旗仪式,大家以唱国歌起,以校长训话终。所以我家小朋友迅速学会了澳洲国歌,天天在家哼唱,我也听了一耳朵,然后突然发现还有这样的国歌,一下子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在里面。国歌很长,有兴趣的姐妹可以自行搜索。我所感动的是其中的一句:For those who‘ve come across the seas,We’ve boundless plains to share; 这里面就不再冷冰冰的,而是有一种愿意与你分享的温情在了。然后我又迅速找出来美国国歌,看到的是一副为了自己的正直公义的国度的梦想英勇斗争的斗士的形象。从这以后我开始对各个国家的国歌感兴趣,陆续的听了一些,感觉最澄澈的是新西兰的国歌,一副仙风道骨人间天堂的味道。最符合咱们中华民族政治理想的是中华民国的国歌,听起来也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很多国歌确实和这个国家人民的性格很像,大家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听一听,感受一下。后面有朋友分享了一首歌曲,关于澳大利亚的,非常感谢,但是并不是澳大利亚国歌。现在把澳洲国歌的链接附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欣赏,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l8eKxI-zeU。
扯远了,把话题拉回来。之前讲的是澳洲过去的移民,讲讲现在澳洲的新移民吧。我们到了澳洲第三个月PR就办下来了,所有身边的朋友都很诧异怎么这么快,我们也觉得奇怪。后来才知道当时澳洲刚出台了一个新的移民类别,叫澳洲全球人才计划,简称GTI。这个移民类别有点对标美国的EB1类型的意思,数量充足,申请的人很少。其实本质上是因为以前的人才是不屑去澳洲的,都跑美国了。但是现在美国不是在往外踢人嘛,澳洲看到自己机会来了,就暗戳戳的往家里拉人。申请方式也比EB1容易的多,填个申请表,推荐信只要一封就够了。因为知道的人少,据说现在主要的申请人是伊朗人,估计接下来中国美国很多找不到工作的专业人士可能也会迅速填补过来。要是你是高学历,领域内的专业人才,真对移民澳洲有兴趣的话不妨了解一下这个签证类型。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拉来了人才没地方安置,毕竟大学坑位有限,澳大利亚创业的人少,高科技企业少,制造业不发达,专业人才虽然能迅速解决身份问题,但是学有所长却不能学有所用,也确实是一件憾事,所以专业人才最好还是有了工作意向再过来。或者过来之后,就打定主意用自己的所学创业。反正政府福利高,创业失败妻子儿女的基本生活也有政府兜底。传统的澳洲高校和传统的中国高校很像,国家事业单位,工资不高,但胜在稳定,很多大学教授进去以后就混日子。然后中国高校开始引入美国海归,高薪养狼,给本土高校很多的刺激和推动。澳洲高校引入海归的时间比中国还要晚,也就这两年才开始的,也很认可美国的博士学位,觉得比本土培养的强,给的工资也比自己本土的教授高一大截,对标美国高校工资水平,美其名曰market load,但是相应的对这些教授的要求高也是真的。毕竟澳洲坑位有限,要想填坑也要趁早,这一点可以参照中国高校的情况。
到了墨尔本以后,接触到的中国人的圈子和美国有很大的不同。美国的华人圈子比较纯粹,基本都是读书出来留下工作的,中上产白领居多。也有亲属移民和餐馆黑工,但感觉都是小众。澳洲这边的华人同胞做什么的都有。清洁一下地毯,来的是同胞。做一下院子,来的是同胞。打扫一下地暖管道,来的也是同胞,还都挺健谈。感觉传统上在美国是墨西哥人干的活,在中国被同胞们占据了。去医院看病或者去牙科诊所洗牙,医院里至少有一个两个会讲普通话的医生,或者声称会讲普通话的香港台湾同胞。高校里华人教授的比例也高达一半左右。甚至滑雪场都会至少有一个会讲中文的工作人员。澳洲的经济与中国深度绑定,教育行业,服务行业,矿业,农业和畜牧业,都仰赖中国和中国的游客,即使心里再不情愿,也要做出一副我们愿意服务中国人的样子。当然也并不完全是因为经济原因。其实中国人在澳洲工作也都是好样的,人踏实肯干要价也低,拜长时间刷题所赐,做事情认真又仔细,在本地人心目中也是有口皆碑的。我也曾经请过某国家的人洗地毯,满嘴谎言,临时坐地起价,感受并不好,感觉上还是同胞更好一些。不过请这些蓝领为你家工作可是要尊敬他们的,因为澳洲福利高,人工贵,他们都是一副我也不差工作,干不干都无所谓,别想把我当奴隶使的态度。
传统上澳洲也是亚太地区人民的移民首选地。正如墨西哥巴西等南美国家的人热衷于移民美国一样,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柬埔寨越南韩国日本人民都热衷移民澳大利亚,我想主要是一种地缘优势吧。还有一些中东国家的人也喜欢这里,不知何故。所以澳大利亚的多元化是真真切切的多元化,不是喊喊口号的。美国这样的城市可能也就热门的几个,澳大利亚则是所有大城市都这样。我们在美国生活在中部白人区,周围接触的外国人基本上就是华人印度人,而且人数小众,所以心理上是倾向于认可和亲近美国白人的价值观的。到了澳大利亚发现什么国家的人都有,什么价值观都有,什么信仰都有,还有土著力量的崛起,所以政府治理的原则就有点象新加坡了,和而不同。特别是政治家们,是不太轻易敢打种族牌针对华人的,因为华人住的都很集中,很多选区都是得华人票者得天下,在有限的选区里,华人是最摇摆的选区啊。当时中美斗得最厉害的时候,莫里森在国际舞台上狂吠,我们在澳洲的同胞朋友也都愁眉苦脸的,生怕被针对了。但是看到华人人口这么众多,心想就算发展成本土武斗大概华人也能有几分的胜算啊。后来莫里森迅速被选下台,在澳洲国内也各种的被人bs,这也说明了澳洲本土的人民其实心里也跟明镜似的,知道打种族牌不得民心。
再讲讲教育吧,这也是我们华人最关心的一部分。先讲大学,再讲中学和小学。Again,我的经历极其有限,孩子们也还在小学阶段,有些理解难免管窥蠡测,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跟中国一样,澳洲最好的高校都是公办的,收费低廉,一年七八千,所以上大学没有经济压力。澳洲本土的孩子确实也有不少精英,一部分就去美国更好的学校读书了,一部分考上八大名牌大学,做了医生律师和会计工程师等工作。澳洲大学的录取到现在还都是看高考成绩,又不搞AA,所以华人考二代会比较沾光,居说大部分工程系本科里面百分之八十都是黑头发的孩子。澳州白人中的有识之士其实对此是有点忧虑的,但却无力扭转现状,毕竟家族智商在那里摆着,又不敢公然搞AA。澳洲高校的研究生课程基本上是被中国留学生垄断的,就是大家所谓的那些申请不到美国学校但是家里有钱胸无大志的快乐的学渣们,一个班里就没几个不说中国话的,所以澳洲高校里对中国教授们也比较宽容一些。有志向的年轻人当然最后还是会流向美国,毕竟学尖端知识的年轻人在澳洲没什么像样的高科技的就业机会,也没有ipo一夜暴富的机会。而胸无大志的渣们毕业以后大概率会留下来,然后做点小业主,留学中介,贷款经理人等工作,然后带着孩子和狗在澳洲继续各种的浪。
澳洲大部分本土家庭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还像我们小时候一样,父母们处于无欲无求让孩子自由生长的阶段,最多花点钱让孩子们上个私校什么的。澳洲中小学校是一年四个学期的制度,基本上上三个月就放半个月到一个月的假,孩子假期里一浪就把学的知识都还给老师了,家长们也不太在乎,有的还请了年假陪着孩子们一起浪。特别忙的双职工也是把娃放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殊不知孩子们在外婆的澎湖湾里玩的更疯。在无论中美,鸡娃内卷的浪潮各种各样汹涌的年代,澳洲似乎是少有的避风的港湾。当然澳洲的财富分配体系也保障了这种合理性。税很高,福利很好,没有哪个行业特别有钱,也没有哪个行业特别受歧视。毕了业去高职读一个木工电工电焊工宠物美容师,就能迅速出来工作养家了。澳洲的高职(TAFE)办的很好,师资力量也好,政府投入资金很多,监管力度很大,并不是小坏孩的集中营,很多中老年朋友想要转行的也都去读个半年,读出来了还给实习机会,自己的公民读的话一分钱不要,是那些死活读不下去书的孩子学一门手艺的最佳出路。
在这里特别要提一下澳洲的高职教育,TAFE。在美国高职教育似乎非常不流行,差不多的孩子至少能去一个州立大学混四年,实在不行还能去社区大学混两年。这就是精英治国的盲区所在了。常青藤出来的知识精英们对那些连两年的大专都读不出来的人的出路可能有认知的盲区,也不太会考虑到政策为他们倾斜,好稳住他们让社会不要动乱。这并不是故意的,我想人都是有认知盲区的,经历决定视野吧。而澳洲由于根植于草根阶层,所以很早就出台了最低工资制度,法定假日制度。在澳洲法定假日不休息是违法的,他们的理念是如果你不好好休息累病了,治病的时候花的是全民医保,最后还是社会买单。当然,政策是一回事,老板们会不会执行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如果说澳洲中小学教育系统与别的国家有什么不同的话,我觉得他们比较会重视推体育和mental health wellbeing。因为对一个脑子不太够用,身体又比较强壮的人来说,这两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政府会投很多钱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学校的体育设施建设,小朋友们学习某类体育的入门课程上面。前一段时间疫情维多利亚封城不是全世界最长嘛,然后州政府就大撒币让中小学生们暑假期间都有机会免费上一个野外的夏令营camp,说是到大自然里去能够有效的缓解封城带来的青少年的精神问题。平时中小学学校里搞得花样也很多,即使是公立的小学校,游泳课啊,自行车课啊,校外露营啊(包括滑雪和冲浪),学生画展啊,校际体育比赛呀,incursion,excursion啊都搞得如火如荼。当然,很多活动父母是要交钱的,但是有政府补贴,所以不贵,低收入家庭交的就更少了。
之所以有这么多的花样,我想主要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个是全国上上下下确实挺在乎娃的,当政府收税很多,但还是比较体贴的愿意把钱花在中小学和高等教育上面(别的地方也没处花啊),就是那种小康家庭最看重娃的感觉,反正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不如跟着娃一起享受生活的感觉。还有就是感觉可能老师们在这里的收入不算是低收入阶层,工作稳定,又没有升学压力,都挺欢乐的,所以带着孩子们各种玩的赶脚。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因为人少的缘故,澳洲的学校要抢孩子的。政府财政拨款主要看两点,一个是学校人数,一个是学校考试成绩。学校人数越多拨款越多,学校成绩越差拨款越多(帮助弱势学校提高成绩)。有些学校办着办着学生都走光了,学校甚至被取消了,这是每个校长的梦靥,所以他们都想着办法吸引大小朋友们,别的学校搞什么我们也要搞,学校的孩子们考不过别人,我们就换个赛道搞IB学校。还有就是澳洲是教育输出国,各个中小学,无论是公立和私立学校,都非常欢迎国外的(特别是中国的)学生们过来读小学中学,而美国的公立中小学对海外学生入学的限制就很严格。这些海外学生财神爷们给澳洲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同时也带来了澳洲各个中小学校甚至大学的明里暗里的竞争,受益的则是学生。当然,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也不能指望这边老师的学术水平很高,不过大家都挺欢乐的就是了,真要看重学术水平只能自己私下补习了。因为移民二代多,其实补课培训班也很popular,收费也高昂,仍然挡不住家长们的热情,因为有实际的利益,可以帮助孩子们考私校的奖学金。
(未完待续)




明心定慧 发表于 2023-01-17 05:04

谢谢分享!
楼主3年里对一个国家了解和研究得非常透彻,还能把这么长段观察娓娓道来,佩服。
澳洲墨尔本观察
a
anye
文笔流畅,取材广泛,显然做了深入研究。PhD吧!
f
fairy619
感谢分享,觉得澳大利亚是个没有太多纷争的地方。
m
magnoliaceae
楼主一口一个 澳大利亚人脑子不太好用,看着让人很不舒服 人家脑子不好用,你脑子好用,那你干嘛拖家带口搬到人家那儿去,怎么澳大利亚人没拖家带口搬到你家那儿去呢,谁脑子不好用不是明摆着的嘛
s
smilett
为啥我表姐说她们那超级卷 小学升初中卷爆了 她两年没觉得relax过了 就为了我侄子升学
m
magnoliaceae
我觉得离中国近,基本没时差这两点澳大利亚就赢了,更别提天气好,没有枪。
newbeginner 发表于 2023-01-17 10:18

Re,更别提人的心态普遍好,不像中美的人戾气那么重,更别提社会保障好贫富差别小了
m
magnoliaceae
悉尼的房子是不是很贵啊,微信上有个中介成天晒豪宅,可我感觉那里的工资也不高,怎么能承担的
芸飞扬 发表于 2023-01-17 10:35

你这是被美国的房价收入比惯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房子相对于收入像美国这么便宜的,澳大利亚还算好的,你要是去欧洲买房更难负担还更小
f
fairy619
lz思想很深刻啊
从分析移民来源开始,到国歌,还有选举。真的引导我细细思索。。期待lz更多的分享
x
xiaoling422
一口气读完,写得很实在也很深入,手动点赞!
a
ameliamia
楼主文笔相当不错且思想深刻,一点也不像你自谦的小镇做题家。
c
carrisa
我觉得美国人问你未来计划,也不是赶你走,或许只是好奇你的选择,因为对中国和中国人并不了解。美国人好像不会介意你在A地赚钱到B地花,移民文化嘛,虽然也会号召照顾本地企业。我曾经在公司团建,互相介绍时说自己带了一只中国猫来美国。有个老美白男同事转天还特地过来问我,你今后如果离开美国还会带着那只猫嘛?或许基于他对中国人对猫狗的态度有些疑问吧。
也是这类的团建上,有碰到纽约客老美同事说,我从来没有离开过纽约,不能想象背井离乡到他方工作生活。我觉得这样的交流也很有意思。
祝你们在澳洲安居乐业哈。有机会见识不同的文化很难得,是缘分。
珊璞 发表于 2023-01-17 12:48

我也觉得应该不是赶回中国吧。我同事也问过我类似的问题,以后会不会考虑回中国,他是同事里边最nice的一个人,我觉得他应该只是好奇。
b
bigsnail
澳洲孩子上大学不看啥leadership,volunteer, 不看体育,钢琴,画画啥各种特长,就看孩子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这对于华人,印度人算是如鱼得水。
聆海
谢谢分享
a
anye
楼主一口一个 澳大利亚人脑子不太好用,看着让人很不舒服 人家脑子不好用,你脑子好用,那你干嘛拖家带口搬到人家那儿去,怎么澳大利亚人没拖家带口搬到你家那儿去呢,谁脑子不好用不是明摆着的嘛
magnoliaceae 发表于 2023-01-17 23:49

你怎么这么蠢,楼主这是自嘲的说法,也包括了他们自己。
c
cloud226
我澳洲的朋友告诉我,悉尼火车司机和悉尼的Google程序员挣得差不多
公用mj1001号 发表于 2023-01-17 05:46

其实并不是
主要原因是因为你朋友以为google程序员和其他非科技公司的程序员挣得差不多
x
xgq32
mark 谢谢楼主分享
s
susanlora
谢谢分享!
j
jjjjjjjjjjj
回复 16楼xyzgw的帖子
你从哪里看的澳洲历史….
M
Monokeros
写得好看!
h
haowawa
新人发贴,轻拍。
最近看到板上很多姐妹关注移民澳大利亚的情况,我们刚好在2019年年底从生活了十年的美国移民到了澳大利亚墨尔本,迄今为止已经在墨尔本待了三年的时间了。经历了世界上最长的封城时间,因此在澳洲去的地方也不多,但是也深度经历了办身份,买房,找工作,孩子读书等一系列的事情,也结交了一些朋友,对于登录澳洲的新移民生活大概有一点点发言权。
我们夫妇是08年到美国读书的,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度过了读研究生,找工作,办绿卡,去教会,生娃养娃等一系列人生中最重要的经历,也结识了很多至交。我们都不是视野特别开阔的人,典型的小镇做题家,但凡有一条路就能一条路走到黑的那种人,所以我们的世界地图上只有中国和美国,澳大利亚是在我们的视野之外的。原以为可以在美国待一辈子,看着孩子们长大结婚生子,但是命运的安排阴错阳差,先生毕业的时候所处的行业在美国的就业形势已经不太好了,为了寻求更好的机会,就全世界投简历,香港新加坡加拿大中国和澳大利亚都投了简历,最后居然拿到了澳大利亚的工作机会,就来到了墨尔本。
来之前对澳大利亚一无所知,所有对澳大利亚的认识都是美国的朋友们听说我们要去澳大利亚而告诉我们的,包括澳大利亚有臭名卓著的白澳政策,所以排华严重。澳大利亚蜘蛛蛇等野生动物很多,所以特别危险。但是我们也没办法,offer都接了,也没有更好的机会和选择,考虑到孩子将来的教育和成长,总比回中国好一点点,只能硬着头皮来了。接了offer之后,突然感觉中美关系急转直下了,学术界很多华人教授都被迫回国或者被调查,我的一个要好的师兄还调侃我们识时务,“是不是战略大转移啊”?我苦笑着说,就算是转移,也不是我们的战略,是神的带领,因为这个转移真的是超过我们的预期之外。以前一个教会的姐妹为我们祷告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说“神为爱他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搬到澳洲这件事情,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真是真实不虚。不是说搬到澳洲比在美国好,而是突然发现人生还可以失控到这种程度。经历了这件事情以后,心态就不再象年轻的时候目的性这么强了,谁知道以后会怎样呢?果然,来了之后迅速经历了澳洲山火,COVID,封城,俄乌战争等一系列让人目瞪口呆的历史事件。现在就更加是躺平的心态了,物来顺应吧。
我想,想要了解澳洲的话,可以从它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来了解。地理环境上讲,澳洲人少,大家都贴着海岸线住,那还住不满,中部地区荒无人烟。加上整个大陆距离赤道比较近,最冷的地方也不怎么下雪。可以想象一下,要是美国人口变成十分之一,大家都贴着西海岸住,有的城市热一些,有的城市冷一些,有的城市华人多一些,有的城市华人少一些,但都是有山有海,海水蔚蓝,山林青翠那种感觉就是了。即使再大的城市,CBD再高楼林立,开车四十多分钟基本上就进入优赛美地哪种荒郊野外的林子里了。所以比起美国的很多小镇来说,澳洲的各个城市更接近大自然一些,露营冲浪潜海户外的活动也更丰富一些。澳洲有很大比例的环保主义者,不买带塑料袋的包装的小零食,吃素食,彼此交换东西,甚至不用干衣机,太阳下晒衣服,冬天烧木材,开小排量的车等避免过度消费等勤俭节约的行为比较受尊崇。有很多澳洲人不喜欢COSTCO,觉得太浪费了,而且小包装的东西太多,不环保。比起美国人来说,澳洲高收入的人还是少,但是低收入的人也不多,大家收入比较平均,加上几大城市房价比较高,限制了大家的消费。如果说美国大部分家庭是大家富户,中国大部分家庭是低收入家庭,澳洲给我的感觉就是小康之家,关起门来过小日子的那种家庭最多。
澳洲的白人和美国的白人性格是不一样的。美国白人的主流是早期的清教徒,不满教宗不准教徒读圣经的愚民政策,坚持要自己亲自读圣经,所以主动逃离了自己的母国,建立了一个自由的国度,最后还和自己的母国打起来了,可见早期的美国白人是很aggressive的一个群体,但是他们被宗教信仰所束缚,人性中善的成分还是很多的。这些人虽然不是贵族,也可以被称作知识精英阶层了,和现在的美国不断吸收知识精英新移民是一脉相承的。精英阶层聪明,勤奋,各种的优秀有能力,可以参见以前我们读书时候班上的尖子生,但是一定也是比较傲骄,至少在心理上是不愿意别人比自己强的,所以才会各种的自推,以保持自己的精英本色。澳洲白人的祖先则是在自己的母国脑子不太够用,生活比较艰辛,被迫偷了一只鸡,或是多看了几眼路上的小妹妹的单身汉,被当时严苛的英国法律给制裁发配过去的。他们懵懵懂懂的不情愿的被扔到这片土地上,但是生活还得继续啊,所以也就混混沌沌的生活下去,其实是没有什么人生理想和政治诉求的,自己的母国维多利亚老妈妈多看自己一眼就乐得颠颠的,这就是澳洲躺平的基因起源吧。这种人更像是以前我们读书的时候,班上会有一些留在本地的性格很好,成绩很差,与世无争的同学,胖胖的,傻乐呵型的。不过也是因为这样的性格,可能上天会给他们一些小幸运,反而日子过的挺乐呵的。这话不是空穴来风,因为即使是在白人圈子里,澳洲也是有名的The Lucky Country。具体怎么Lucky法,那就见仁见智了。因为这样的人口构成,澳洲整体来说比较照顾那些体力工作者,盖房子搬砖的,砍树修花园的,清洁打扫的,水电暖气工, 路上举牌子的,挣的钱比刚毕业的白领还多,客观上让澳洲人不是特别重视上大学这件事情。再加上澳洲科技和制造产业吸收人口不多,很多人都给政府工作,平时打打杂什么的也能混下去,澳洲人口的移动也没有美国这么频繁,即使是大城市,很多人在一个地方一呆就是三代人。如果说在移民国家里面,美国像北上广,澳洲就像三四线的小省会城市,人情关系还是挺浓厚的,找工作也挺看重人情的。我们刚来的时候以为澳洲跟美国应该是差不多的,其实是很无知的。
后来澳洲发现了金矿,全世界找不到工作机会又想发财的男人们就都来了,美国人中国人意大利人希腊人都来了,他们聚族而居,为淘金抢地盘。淘金本质上是一种赌博的行为,投机性比较大,这些人大大的改变了澳洲人口的构成和澳洲人的性格特点。一个小池塘突然进来了一群小丑鱼,和一片大海进来了一群小丑鱼,那种对人文环境改变的力量是不一样的。现在美国基础人口有三个亿,每年进来五十万的中国移民不算什么。现在澳洲只有三千万,进来五十万的中国移民,对人文的环境的影响改变可大多了。中国人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又聪明能干的特性在傻乐呵的澳洲白人里面显得特别突兀。更重要的是,中国人的乡土情结特别严重,淘到金子,发了财就跑回老家了,富贵还乡嘛。可是澳洲人的认知就是金子从这个地方淘出来的就应该用来建设这个地方,你们人既然来了就要好好稳定下来盖房子帮助这个地方建设。后来就产生了矛盾,然后一群美国白人袭击抢夺了一群因为聪明能干特别会淘金的中国人(跟现在是不是很像,人性都是跨越历史的)。诡异的是,中国人虽然是受害者,但是澳州政府为了平息争端,制定了限制中国人入境的臭名卓著的白澳政策。我是在参观一个金矿的时候听到的这个段子,老实说这样的认知对我也是一种冲击。到底是哪里有赚钱机会就去哪里呢,还是哪里有情感链接就留在哪里呢?我从小到大很少考虑这样一个问题。
对于这个认知,再讲一个有趣的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就经常有白人朋友问我,“你学成以后打算回中国吗?” 或者问我,“你什么时候回中国呢?”我这人比较木讷,典型的理工思维,也听不出来他们的话外音,就想他们是对我比较好奇,了解一下我对未来的打算,所以我会随口答道,看情况吧,我也不确定将来会怎么样。来到了澳洲,跟本地老头老太太聊天,他们则会问,“你们会留下来吗?” 布里斯班申奥成功以后,又有老太太问,”你的孩子如果参加奥运会的话,会为澳洲比赛吗?” 真的是非常认真的问我,那种语气是什么样的一种语气呢,类似于我是一个冰球运动员,本来想加入一个强队,结果被拒了,然后一个弱队的运动员过来,小心翼翼的问我,“你愿意加入我们吗?”当然,那也是一种仿佛深入我灵魂的考问。这件事情是在谷爱凌夺冠之前很久,所以我深信和谷没有半毛钱关系。这种对话里有一种微妙的人心的考量。我也恍然大悟,原来以前美国朋友问我这句话是在赶我走呢。可能美国人多,很多人觉得让我们呆在那里学知识就已经是一种恩惠了,建设美国多我们一个不多,少我们一个不少。澳洲人少,基本上过去的都是奔着移民去的,开拓荒地筚路蓝缕,需要很多的劳动力,所以大家都心理上希望能拉更多的人入伙吧。
为什么我会觉得澳洲人是希望我留下来而不是在赶我走呢?我想再佐证一个证据,就是两个国家国歌的对比。一个国家的国歌其实是一个国家集体潜意识的体现。即使不是集体潜意识,一个群体的人在各种场合唱了这么多年,我想也会或多或少印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吧。我们知道美国和澳洲学校其实也都有爱国主义教育。美国的小学小朋友们每天早上会 Pledge of Allegiance to the Flag, 把手放在胸前,念叨这样一句, "I pledge allegiance to the Flag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o the Republic for which it stands, one Nation under God, indivisible, with liberty and justice for all," 。这里面体现的是敬神爱人,正直和公义,和美国群众的整体性格特点很像。澳洲小朋友则是每周一开个例会,类似我们的升旗仪式,大家以唱国歌起,以校长训话终。所以我家小朋友迅速学会了澳洲国歌,天天在家哼唱,我也听了一耳朵,然后突然发现还有这样的国歌,一下子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在里面。国歌很长,有兴趣的姐妹可以自行搜索。我所感动的是其中的一句:For those who‘ve come across the seas,We’ve boundless plains to share; 这里面就不再冷冰冰的,而是有一种愿意与你分享的温情在了。然后我又迅速找出来美国国歌,看到的是一副为了自己的正直公义的国度的梦想英勇斗争的斗士的形象。从这以后我开始对各个国家的国歌感兴趣,陆续的听了一些,感觉最澄澈的是新西兰的国歌,一副仙风道骨人间天堂的味道。最符合咱们中华民族政治理想的是中华民国的国歌,听起来也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很多国歌确实和这个国家人民的性格很像,大家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听一听,感受一下。后面有朋友分享了一首歌曲,关于澳大利亚的,非常感谢,但是并不是澳大利亚国歌。现在把澳洲国歌的链接附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欣赏,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l8eKxI-zeU。
扯远了,把话题拉回来。之前讲的是澳洲过去的移民,讲讲现在澳洲的新移民吧。我们到了澳洲第三个月PR就办下来了,所有身边的朋友都很诧异怎么这么快,我们也觉得奇怪。后来才知道当时澳洲刚出台了一个新的移民类别,叫澳洲全球人才计划,简称GTI。这个移民类别有点对标美国的EB1类型的意思,数量充足,申请的人很少。其实本质上是因为以前的人才是不屑去澳洲的,都跑美国了。但是现在美国不是在往外踢人嘛,澳洲看到自己机会来了,就暗戳戳的往家里拉人。申请方式也比EB1容易的多,填个申请表,推荐信只要一封就够了。因为知道的人少,据说现在主要的申请人是伊朗人,估计接下来中国美国很多找不到工作的专业人士可能也会迅速填补过来。要是你是高学历,领域内的专业人才,真对移民澳洲有兴趣的话不妨了解一下这个签证类型。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拉来了人才没地方安置,毕竟大学坑位有限,澳大利亚创业的人少,高科技企业少,制造业不发达,专业人才虽然能迅速解决身份问题,但是学有所长却不能学有所用,也确实是一件憾事,所以专业人才最好还是有了工作意向再过来。或者过来之后,就打定主意用自己的所学创业。反正政府福利高,创业失败妻子儿女的基本生活也有政府兜底。传统的澳洲高校和传统的中国高校很像,国家事业单位,工资不高,但胜在稳定,很多大学教授进去以后就混日子。然后中国高校开始引入美国海归,高薪养狼,给本土高校很多的刺激和推动。澳洲高校引入海归的时间比中国还要晚,也就这两年才开始的,也很认可美国的博士学位,觉得比本土培养的强,给的工资也比自己本土的教授高一大截,对标美国高校工资水平,美其名曰market load,但是相应的对这些教授的要求高也是真的。毕竟澳洲坑位有限,要想填坑也要趁早,这一点可以参照中国高校的情况。
到了墨尔本以后,接触到的中国人的圈子和美国有很大的不同。美国的华人圈子比较纯粹,基本都是读书出来留下工作的,中上产白领居多。也有亲属移民和餐馆黑工,但感觉都是小众。澳洲这边的华人同胞做什么的都有。清洁一下地毯,来的是同胞。做一下院子,来的是同胞。打扫一下地暖管道,来的也是同胞,还都挺健谈。感觉传统上在美国是墨西哥人干的活,在中国被同胞们占据了。去医院看病或者去牙科诊所洗牙,医院里至少有一个两个会讲普通话的医生,或者声称会讲普通话的香港台湾同胞。高校里华人教授的比例也高达一半左右。甚至滑雪场都会至少有一个会讲中文的工作人员。澳洲的经济与中国深度绑定,教育行业,服务行业,矿业,农业和畜牧业,都仰赖中国和中国的游客,即使心里再不情愿,也要做出一副我们愿意服务中国人的样子。当然也并不完全是因为经济原因。其实中国人在澳洲工作也都是好样的,人踏实肯干要价也低,拜长时间刷题所赐,做事情认真又仔细,在本地人心目中也是有口皆碑的。我也曾经请过某国家的人洗地毯,满嘴谎言,临时坐地起价,感受并不好,感觉上还是同胞更好一些。不过请这些蓝领为你家工作可是要尊敬他们的,因为澳洲福利高,人工贵,他们都是一副我也不差工作,干不干都无所谓,别想把我当奴隶使的态度。
讲讲为什么这边的华人工作这么多元化。美国二战时期进入的新移民最多,那时候建设美国需要很多劳动力,美国经济也如火如荼蒸蒸日上,所以一船一船的什么背景的人都应收尽收,就是现在跟我们同龄的美国人的爷爷那辈,他们的工作是比较多元化的,也吃了美国经济扩张的福利,所以现在美国人也算是集体富三代了。目前美国虽然挡不住的非移仍然汹涌进入,我的理解,他们国家层面的认知其实已经决定不需要这么多人了。除非这个人特别优秀,能过来读书很厉害的,他们就挑挑拣拣留下来。但是澳洲却是在1980年以后才逐渐放开移民的,他们的基本国策还是引入新移民来养老移民,而到澳洲读书的人数量不多,远远达不到他们所需要的新移民的数量,所以别的国家有专业技术的人才他们也应收尽收。特别是过去的二十年,国内只要有大学文凭的,申请技术移民基本上都能够获邀,所以移民门槛是相对于现在的美国而言比较低的。还有一些人没有学历和技术,但是可以过来做小生意创业,给澳洲经济带来就业和活力,澳洲也欢欢喜喜的接受。只不过这些人来了是要保证在这里三年期间营业额达到多少多少的,在我看来就是给澳洲做三年的奴隶,好养活吃福利的一群人,所以新移民一定要比在美国更辛苦更努力的赚钱才能留下来。专业人士们欢欢喜喜的来了,突然发现没有合适的专业工作,渡过了一段时间的蹉跎和茫然阶段,突然发现做做中介,儿童看护,清洁工作,管道工什么的也还可以,虽然身体累一点,但收入和做白领差不多,可是不费脑子,下班就可以躺平,压力也不大,连以前坐办公室时落下的颈椎腰椎病都治好了,所以就各个行当开始到处开花了。其实其他各个民族到了这边也是这样的。传统上印度人做IT的比较多,也有很多做医生的印度人,但是这边我也见过开Uber的,开叉车的,做幼教的印度人,数量还不少。
据说这些年移民一直不断收紧,要求也高了很多,很多人很难凭借技术移民过来了。但是又有消息说今年又放开了,名额比往年还要多一些,因为疫情缺人的缘故。澳洲政府就是这样,放放收收,随时根据当下的形势进行调整和管控,与美国粗放的政府管理风格不同,澳洲政府有点小家子气,管的挺宽的,到哪里,做什么,都能感觉到政府的力量,做什么事情都得随时跟着政策走。没办法,政府卖矿,收税,是澳洲最大的雇主,财大气粗。所幸的是,感觉澳洲政府还是比较体贴人民的,出台的政策也都比较人性化,想着法的照顾老百姓。比方说最近维多利亚政府出了一个 Data or Digital Program,免费给30岁以上,想要转行的澳洲公民上软件开发相关技能的培训班,还帮助实习找工作。不过澳洲老百姓躺得挺平的,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的感兴趣去学。
打个形象的比喻,种花的人都有经验,在充足的阳光和水分下,在不加人力干扰的情况下,很多品种的花都会有一两个优势枝条,这根优势枝条可着劲的往上长,三两天就能噌噌噌长很高。由于优势枝条吸收了大量的营养,导致周围所有的枝条基本上都不长了。然后这株植物长得又高又瘦,高高的光秃秃的主干上面挑着一朵大花。有经验的花农会给花打打尖,把那个优势的枝条砍掉一部分,限制它的生长,结果周围的旁支就会慢慢长起来,变成一个小灌木的样子,植物会变得更加圆润,开的花也会更多。美国之前有些优势产业野蛮生长的状态,就像是那根优势枝条,导致很多其它的枝条过的挺不爽的,现在美国联邦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也开始掐尖了,希望这花不要反应过度。澳洲政府一直有意识的掐尖,所以虽然发展的缓慢,但各行各业都比较匀称,但现在也有心扶植优势产业,就是有点扶不起来而已。
传统上澳洲也是亚太地区人民的移民首选地。正如墨西哥巴西等南美国家的人热衷于移民美国一样,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柬埔寨越南韩国日本人民都热衷移民澳大利亚,我想主要是一种地缘优势吧。还有一些中东国家的人也喜欢这里,不知何故。所以澳大利亚的多元化是真真切切的多元化,不是喊喊口号的。美国这样的城市可能也就热门的几个,澳大利亚则是所有大城市都这样。我们在美国生活在中部白人区,周围接触的外国人基本上就是华人印度人,而且人数小众,所以心理上是倾向于认可和亲近美国白人的价值观的。到了澳大利亚发现什么国家的人都有,什么价值观都有,什么信仰都有,还有土著力量的崛起,所以政府治理的原则就有点象新加坡了,和而不同。特别是政治家们,是不太轻易敢打种族牌针对华人的,因为华人住的都很集中,很多选区都是得华人票者得天下,在有限的选区里,华人是最摇摆的选区啊。当时中美斗得最厉害的时候,莫里森在国际舞台上狂吠,我们在澳洲的同胞朋友也都愁眉苦脸的,生怕被针对了。但是看到华人人口这么众多,心想就算发展成本土武斗大概华人也能有几分的胜算啊。后来莫里森迅速被选下台,在澳洲国内也各种的被人bs,这也说明了澳洲本土的人民其实心里也跟明镜似的,知道打种族牌不得民心。华人们喜欢扎堆,悉尼墨尔本有些区的学校,华人孩子的比例甚至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甚至有刚入学的小朋友在课间互相说中文的现象。因为他们在家主要讲中文,刚上学也不知道在学校是要讲英文的。少有的几个黄头发白皮肤的小朋友,在里面反而郁郁寡欢,有的慢慢就转学了。就像美国很多学校开展的第二外语是西班牙语一样,这边很多学校开展的第二外语是中文,因为太有用了啊。中国小朋友在第二外语课上有碾压性的优势,这对一些母语不是中文的小朋友也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我没有在加州生活过,不过我想这种感觉应该有美国加州的感觉,甚至产生了一种逆向歧视。我想这样也不好,不利于民族团结,所以澳洲的学校极其强调diversity和inclusion是非常有必要的。基于以上的一些环境因素,在这边长大的华人男生相对而言会比较有民族自信。
再讲讲教育吧,这也是我们华人最关心的一部分。先讲大学,再讲中学和小学。Again,我的经历极其有限,孩子们也还在小学阶段,有些理解难免管窥蠡测,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跟中国一样,澳洲最好的高校都是公办的,收费低廉,一年七八千,所以上大学没有经济压力。澳洲本土的孩子确实也有不少精英,一部分就去美国更好的学校读书了,一部分考上八大名牌大学,做了医生律师和会计工程师等工作。澳洲大学的录取到现在还都是看高考成绩,又不搞AA,所以华人考二代会比较沾光,居说大部分工程系本科里面百分之八十都是黑头发的孩子。澳州白人中的有识之士其实对此是有点忧虑的,但却无力扭转现状,毕竟家族智商在那里摆着,又不敢公然搞AA。澳洲高校的研究生课程基本上是被中国留学生垄断的,就是大家所谓的那些申请不到美国学校但是家里有钱胸无大志的快乐的学渣们,一个班里就没几个不说中国话的,所以澳洲高校里对中国教授们也比较宽容一些。有志向的年轻人当然最后还是会流向美国,毕竟学尖端知识的年轻人在澳洲没什么像样的高科技的就业机会,也没有ipo一夜暴富的机会。而胸无大志的渣们毕业以后大概率会留下来,然后做点小业主,留学中介,贷款经理人等工作,然后带着孩子和狗在澳洲继续各种的浪。
澳洲大部分本土家庭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还像我们小时候一样,父母们处于无欲无求让孩子自由生长的阶段,最多花点钱让孩子们上个私校什么的。澳洲中小学校是一年四个学期的制度,基本上上三个月就放半个月到一个月的假,孩子假期里一浪就把学的知识都还给老师了,家长们也不太在乎,有的还请了年假陪着孩子们一起浪。特别忙的双职工也是把娃放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殊不知孩子们在外婆的澎湖湾里玩的更疯。在无论中美,鸡娃内卷的浪潮各种各样汹涌的年代,澳洲似乎是少有的避风的港湾。当然澳洲的财富分配体系也保障了这种合理性。税很高,福利很好,没有哪个行业特别有钱,也没有哪个行业特别受歧视。毕了业去高职读一个木工电工电焊工宠物美容师,就能迅速出来工作养家了。澳洲的高职(TAFE)办的很好,师资力量也好,政府投入资金很多,监管力度很大,并不是小坏孩的集中营,很多中老年朋友想要转行的也都去读个半年,读出来了还给实习机会,自己的公民读的话一分钱不要,是那些死活读不下去书的孩子学一门手艺的最佳出路。
在这里特别要提一下澳洲的高职教育,TAFE。在美国高职教育似乎非常不流行,差不多的孩子至少能去一个州立大学混四年,实在不行还能去社区大学混两年。这就是精英治国的盲区所在了。常青藤出来的知识精英们对那些连两年的大专都读不出来的人的出路可能有认知的盲区,也不太会考虑到政策为他们倾斜,好稳住他们让社会不要动乱。这并不是故意的,我想人都是有认知盲区的,经历决定视野吧。而澳洲由于根植于草根阶层,所以很早就出台了最低工资制度,法定假日制度。在澳洲法定假日不休息是违法的,他们的理念是如果你不好好休息累病了,治病的时候花的是全民医保,最后还是社会买单。当然,政策是一回事,老板们会不会执行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如果说澳洲中小学教育系统与别的国家有什么不同的话,我觉得他们比较会重视推体育和mental health wellbeing。因为对一个脑子不太够用,身体又比较强壮的人来说,这两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政府会投很多钱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学校的体育设施建设,小朋友们学习某类体育的入门课程上面。前一段时间疫情维多利亚封城不是全世界最长嘛,然后州政府就大撒币让中小学生们暑假期间都有机会免费上一个野外的夏令营camp,说是到大自然里去能够有效的缓解封城带来的青少年的精神问题。平时中小学学校里搞得花样也很多,即使是公立的小学校,游泳课啊,自行车课啊,校外露营啊(包括滑雪和冲浪),学生画展啊,校际体育比赛呀,incursion,excursion啊都搞得如火如荼。当然,很多活动父母是要交钱的,但是有政府补贴,所以不贵,低收入家庭交的就更少了。
之所以有这么多的花样,我想主要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个是全国上上下下确实挺在乎娃的,当政府收税很多,但还是比较体贴的愿意把钱花在中小学和高等教育上面(别的地方也没处花啊),就是那种小康家庭最看重娃的感觉,反正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不如跟着娃一起享受生活的感觉。还有就是感觉可能老师们在这里的收入不算是低收入阶层,工作稳定,又没有升学压力,都挺欢乐的,所以带着孩子们各种玩的赶脚。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因为人少的缘故,澳洲的学校要抢孩子的。政府财政拨款主要看两点,一个是学校人数,一个是学校考试成绩。学校人数越多拨款越多,学校成绩越差拨款越多(帮助弱势学校提高成绩)。有些学校办着办着学生都走光了,学校甚至被取消了,这是每个校长的梦靥,所以他们都想着办法吸引大小朋友们,别的学校搞什么我们也要搞,学校的孩子们考不过别人,我们就换个赛道搞IB学校。还有就是澳洲是教育输出国,各个中小学,无论是公立和私立学校,都非常欢迎国外的(特别是中国的)学生们过来读小学中学,而美国的公立中小学对海外学生入学的限制就很严格。这些海外学生财神爷们给澳洲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同时也带来了澳洲各个中小学校甚至大学的明里暗里的竞争,受益的则是学生。当然,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也不能指望这边老师的学术水平很高,不过大家都挺欢乐的就是了,真要看重学术水平只能自己私下补习了。因为移民二代多,其实补课培训班也很popular,收费也高昂,仍然挡不住家长们的热情,因为有实际的利益,可以帮助孩子们考私校的奖学金。
(未完待续)




明心定慧 发表于 2023-01-17 05:04

mark 回头慢慢看
f
frogw
Mark一下,谢谢
b
baabunny
lz你是文学系的吗 写这么多 对于看短视频都嫌长的我 读了一半 就决定mark放弃了
c
champagne
楼主写的很好 悉尼房价大概是美国哪个城市或地区的水平?
c
charlize
澳洲孩子上大学不看啥leadership,volunteer, 不看体育,钢琴,画画啥各种特长,就看孩子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这对于华人,印度人算是如鱼得水。
bigsnail 发表于 2023-01-18 00:51

这点倒是挺好的,喜欢lz写的,lz请继续啊
e
ecko
赞lz认真写了这么长,我也认真看完了,写得真好,看完都觉得澳洲颇有吸引力了哈哈
w
wondermm
我司是澳大利亚咨询公司,感觉澳洲办公室人比较奇葩,每个月公布consultant 的业绩排名。
公用mj1001号
其实并不是
主要原因是因为你朋友以为google程序员和其他非科技公司的程序员挣得差不多
cloud226 发表于 2023-01-18 00:57

不是哦,悉尼Google的码农也就挣十多万澳币,悉尼货车司机也挣十多万澳币,澳洲码农挣得很少,还没有股票,能到200k的已经算稀有了,这不能和北美比
v
vivian_benben
楼主太能写了!可以考虑开个公众号了
k
kaka924924
写得很好! 感谢分享!
R
Rosaryhouse
回复 1楼明心定慧的帖子
上次看了一个世界统计 全世界所以国家里面 天主教 东正教 新教合起来的比例 澳大利亚最高
p
playplay
写得真好!看得我也想移民澳洲了
以前有学习不太好的同学去了澳洲念研究生,毕业后找份普通工作,然后买房结婚生娃 一点不耽误,生活安安稳稳,没有压力,我还挺羡慕的
M
MiuuiM
“你们什么时候回中国”, 看的太感同身受了
感动哭了😭
b
baabunny
澳洲高科技是真的不行 就说益生菌吧 那个澳洲的life space吃了屁用没有 美国的garden of life 效果立竿见影 澳洲的奶粉A2也不如德国的aptamil 澳洲的产品 真的都是二流 全靠大自然补贴的矿和草地牛羊
b
bigsnail
澳大利亚平均每一个人有一头牛,三只羊,三头袋鼠, 和500只兔子。
C
Confuse
看到从国歌感觉国情就。。。。墨尔本大概不爱听什么囚犯这种话。悉尼一开始是囚犯去的地方。墨尔本一开始就是淘金的。看城市规划就很明显。说历史还要看看具体的城市。别拿一句澳洲概括。上海跟北京差太远了。结果这个概括还扯出文化基因了,一笔糊涂账。
澳洲是地大物博人少才可以躺平。这么大的地盘两千五百万人,加州都四千万人了。澳洲现在讲inclusion了吗?十几年前都不让说这个字呢。因为majority, minority。。这种词一说出来就表示分别和歧视。现在要是说inclusion那其实在歧视上是糟了一点。
公用马甲41
想问问澳洲是不是真的很多蛇,大蜘蛛大蟑螂?这些毒物会不会进家里
a
austery
很有趣,虽然不会移民澳洲,多了很多了解。
明心定慧
回复 163楼kaka924924的帖子
谢谢!
明心定慧
回复 108楼jeso1的帖子
我觉得这个形容是很合适的,可以这样认为,澳大利亚大部分的沿海城市,就就是一种山和海的混合体。科罗拉多的山,是雄浑壮阔的山,但是山上的植被主要是松树和柏树,有点光秃秃的,不够青翠。澳洲的山,更多的是低矮的小山,茂密而青翠,山上的植被有热带雨林的风格。乱花各入人眼,各有各的好看。
J
James520
等更新,谢谢楼主!
明心定慧
回复 100楼fnln5292的帖子
我在主帖中特别回答了这一点。专业不一样,招进去的渠道不一样,待遇也不一样,基本上跟中国招海归似的。
明心定慧
回复 88楼Iced_Mocha的帖子
谢谢!
明心定慧
回复 61楼katie1433的帖子
多谢支持。
明心定慧
回复 55楼MissWW的帖子
写出了我的心境,谢谢!
明心定慧
回复 42楼wa8445的帖子
感谢数据支持!
明心定慧
回复 44楼momclub17的帖子
支持支持。
明心定慧
回复 46楼momclub17的帖子
谢谢支持!
明心定慧
回复 49楼珊璞的帖子
是这样的,可能是我后来多心了。主帖我已经改过来了,换了一个语气。
明心定慧
回复 21楼滑铁卢的春天的帖子
没有写错,就是美国去澳洲淘金的白人。我之前说过,美国人也去了,中国人也去了。
明心定慧
回复 28楼9du的帖子
谢谢!
p
page394
写的挺好看的,就是看到说学校都是大比例华人孩子,一查人口,算上所有有华人血统的才5.5%,5.5%的人口有楼主说的那些影响力,有点懵
E99435aaa 发表于 2023-01-17 21:34

5%的人口怎么会大比例在学校里。和美国比的话,是不是magnet school 啊。 这边华人集中好学区也不会80%华人。
w
woainizenmeban
挺好
k
kittyzhxia
回复 1楼明心定慧的帖子
写的真好,华人网上应该多点这种生活的正能量👍👍👍
h
huuu
给楼主点赞👍
s
shanghaimemory
澳洲是我呆过10年的地方,1997-2008. 当年的昆士兰华人很少,与华人相关的各项生活真的很不便。 2008年来了加州湾区,虽然听到“I still call Australia home”会流泪思乡,但是觉得美国生活太方便了。 最近,就是刚刚过去的圣诞假期又回了趟Brisbane,很惊讶于这些年澳洲经济的腾飞,生活方便不说,社会还安全,尤其看不到黑天使,让人神经非常放松。 SAT1000就可以进好大学了, 准备送小女儿回去读Arts。
yayayo 发表于 2023-01-17 22:59

2011年在波士顿偶遇一对澳洲来的中国小夫妻,他们是来美国旅游并考察,很向往美国的生活。他们说澳洲这些年靠中国经济发展非常快,工作机会非常多。我自己是2010年去的悉尼和堪培拉,觉得还是美国生活方便。
滑铁卢的春天
回复 21楼滑铁卢的春天的帖子
没有写错,就是美国去澳洲淘金的白人。我之前说过,美国人也去了,中国人也去了。
明心定慧 发表于 2023-01-18 07:17

谢谢回复,学习了!
f
fenglinger
Mark mark
s
shanghaimemory
美国的中小学也很重视体育和mental health
明心定慧
回复 185楼page394的帖子
笔者说的是华人区华人比较集中的一些学校,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是大比例华人孩子。
2
23urfur12
谢谢楼主分享!
l
leilei
用脚投票:美国仍是第一选择,回国是最后选择,中间选择就是哪里收就去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