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过哪些习以为常的“假历史”?

n
neweggone
楼主 (北美华人网)

01
齐国国势上来了,人民生活水平也变好了,齐僖公应该很欣慰。 可眼瞅着女儿们,都到年龄了,却嫁不出去,这可真是要了命了。 其实,齐僖公也不是没有看中的女婿。 早在公元前720年,齐、郑两国在石门举行会盟的时候,齐僖公就瞧上了郑庄公的大儿子太子忽,有意将小女儿文姜许配给他。 不过因为当时太子忽和文姜都是小孩儿,本来这件事也就是一说一笑的事。 但太子忽却发表了一番很老成的推辞演讲:“婚事历来讲究门当户对,齐国是个大国,而郑国在体量上是没有办法和齐国比肩的,从这个角度来看,郑国不配和齐国结亲。” 虽然被小屁孩当面拒婚,但齐僖公一点都不生气,反而更欣赏太子忽。 等到十几年之后,鲁桓公六年(为了行文方便,此处按左传纪年,即公元前706年),太子忽再次率领军队,帮助齐国打退北方蛮夷部落的时候,齐僖公再次提议,要将女儿嫁给太子忽。 可,太子忽又以同样的理由拒绝了齐僖公。
《左传·桓公六年》载: “公之未昏于齐也,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诗》云:‘自求多福。’在我而已,大国何为?”君子曰:“善自为谋。”及其败戎师也,齐侯又请妻之,固辞。人问其故,大子曰:“无事于齐,吾犹不敢。今以君命奔齐之急,而受室以归,是以师昏也。民其谓我何?”遂辞诸郑伯。”

02
历来在解读这段史料的时候,大家都认为文姜被太子忽退婚了两次。 然后文姜在伤心欲绝之下,就跟“趁虚而入”的亲哥哥诸儿(后来的齐襄公)产生了不伦之恋。 从此,文姜荡妇的帽子,这一戴就是2000多年。 其实,这种认知是错误的。 因为《左传》是纪年体史书,记事都是按年份先后顺序来的。 为题就出现了—— 太子忽救齐是在鲁桓公六年(前706年)。 而文姜嫁给鲁桓公的时间,是在三年之前,即前709年。 成婚的时候,还是齐僖公亲自给文姜送的行。 这件事在鲁国的史官看来,还被认定为非礼。
《左传·桓公三年》载: “九月,齐侯送姜氏于讙。公会齐侯于讙。夫人姜氏至自齐。 齐侯送姜氏,非礼也。凡公女嫁于敌国,姊妹则上卿送之,以礼于先君;公子则下卿送之;于大国,虽公子亦上卿送之;于天子,则诸卿皆行,公不自送;于小国,则上大夫送之。”
请问:文姜既然已经嫁过人了,齐僖公可能让她再嫁给太子忽?

03
文姜和亲哥哥诸儿通奸的事情,是怎么来的呢? 基本还是依据《左传》上,齐襄公诸儿派公子彭生将鲁桓公暗杀的事情引申出来的。 先来看原文:
《左传·桓公十八年》载: “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 齐侯通焉。公谪之,以告。 夏四月丙子,享公。 使公子彭生乘公,公薨于车。 鲁人告于齐曰: ‘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宁居,来修旧好,礼成而不反,无所归咎,恶于诸侯。 请以彭生除之。’齐人杀彭生。”
这里表明文姜和诸儿有“奸情”的主要有两处: 1、“齐侯通焉”,这个“通”,历来被解释为“通奸”; 2、如果诸儿和文姜没有奸情,为什么诸儿要把鲁桓公灌醉了,再杀了?这不是欲盖弥彰吗? 但是,如果我们提前跳出他们俩有“私情”的预设,就会发现,齐襄公杀死鲁桓公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他之所以下手,是出于争霸扩张地盘的考虑。

04
齐国从齐僖公开始,对外扩张的意图就已经很明显。 齐襄公上台之后,又一连串攻灭了纪国和莱国。

此时的山东半岛,除了一票已经榨不出多少油水又臣服于齐国的小国,就只剩下鲁国还有点肥了。 只要不是瞎子,谁都看得出来,齐国下一个动手的对象就是鲁国。 而鉴于周边复杂的国际形势,鲁桓公唯一能做的,就是带着文姜跟齐襄公进行会晤,以求齐国看在亲戚的面子上,少割鲁国一点肉。 因此,文姜去见齐襄公这个事情,鲁桓公心里是清楚的,为了两国关系,有可能还是鲁桓公要求文姜去找哥哥打关系的。 那也就用不着偷偷摸摸的“通”。 所以,“通”字在这里,不一定解释为“通奸”,用沟通、通知都是可以的。

但这个办法明显不是长久之计,虽然你是我妹夫,但是国土还是吃到自己嘴里的好。 那如何一劳永逸的解决鲁国问题呢? 齐襄公动了歪脑筋:鲁桓公和文姜的大儿子公子同(即后来的鲁庄公)此时才12岁,标准的半大娃娃,根本把控不好朝政。 不如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鲁桓公给杀了,然后大举攻伐鲁国,岂不是很轻省? 于是,就有了暗杀鲁桓公的事情。

05
如果各位认为上面陈述的事情都是推论,那就再出示一个证据: 《左传》里,在鲁桓公被暗杀之后,文姜一共见过6次齐侯(这是有记录的,没记录的不知道)。 分别是: 1、鲁庄公二年,会齐侯于禚; 2、鲁庄公四年,祝丘之享; 3、鲁庄公五年,夏,夫人姜氏如齐师; 4、鲁庄公七年春,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防; 5、鲁庄公十五年,夏,夫人姜氏如齐; 6、鲁庄公十九年,秋,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夫人姜氏如莒。 为什么老王不直接说见过6次齐襄公呢? 因为齐襄公早在鲁庄公八年(前686年),就被公孙无知等人给杀了。 但文姜却还跟齐国保持着联系。 如果文姜真跟齐襄公有奸情,那她后面两次见齐桓公干嘛? 难道是文姜换口味找上另外一个兄弟姜小白了? 显然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所以,越来越多的事例,只能加深老王的猜想: 虽然齐襄公死了,但齐国的既定国策并没有改变。 齐国人还是一有机会就会打鲁国的主意。 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长勺之战,就发生于鲁庄公十年(前684年)。

06
而在鲁桓公死后的庄公二年,也就是《左传》上第一次记载文姜和齐襄公单独相会的时候,左丘明是这么记录的:
“二年冬,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书,奸也。”
问题就出在这个“奸”字上。 实际上,这个“奸”字也不是“通奸”的意思。 史书上,如果真的要实锤某某之间有奸情,一般都不会用“奸”,而是用“姦”。 “奸”字在古籍中,通常被理解为“干涉”、“干预”。 比如《左传·襄公十四年》载:
“并帑于戚而入,见蘧伯玉曰:‘君之暴虐,子所知也。大惧社稷之倾覆,将若之何?’对曰:‘君制其国,臣敢奸之?虽奸之,庸如愈乎?’”
这里的“奸”和庄公二年的“奸”是同一意思,就是批评文姜干涉朝政。 鲁庄公本来就年幼,而此时齐国正一步步的趋于鼎盛(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快要开始了)。 在齐国的高压下过日子,这时候如果不是文姜从中斡旋,鲁国人的日子,只怕更不好过。 再说了,如果文姜只会乱搞男女关系,一点功劳都没有,鲁人会一直称其为夫人吗? 会在她死后以夫人之礼风光大葬吗? 会恭恭敬敬地在《春秋》上刻上“葬我小君文姜”吗?

07
综合来看,文姜实在是一个颇有作为的女子。 不仅保护了儿子,也护住了鲁国的基业。 鲁国在春秋时期最强盛的时代,就是鲁庄公在位的时候。
鲁庄公
只不过,毕竟没有五霸那么风光,鲁庄公的光彩还是被齐桓公压了一头。 (鲁国在鲁庄公的带领下没有变成齐国的附庸,还隐然有争衡之势,已经很难得了,这里面文姜是出了大力的。)
至于文姜是什么时候被污名化的呢? 其实在明代之前,文姜的名声都还算清白。 第一个往文姜脸上倒脏水的,是小说家冯梦龙。 问题出在他的《东周列国志》上。 这本书不属于史料,而是话本小说。 里面的故事大多脱胎于茶馆酒肆,和天桥上说书的是一个路数。 写的是文白半杂,现代人直接看也看得懂。 当然受众面要比《左传》要大得多,传播影响程度也更广。 经过冯梦龙的大力宣传,文姜这顶淫乱的帽子就彻底脱不下来了......
l
littleceleb
中共是抗日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