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神一般存在的人物,大多活的伟大,死的窝囊!比如这位...

c
comeforya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晋 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局部)
崔浩不仅貌美如妇人,且自比张良,多谋善断,算无遗策。 曾仕道武、明元、太武三帝。 屡建功勋,为太武帝最重要谋臣之一,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他也死得很惨…

01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的盛夏,赤日当空,酷热难耐。 而比烈日更狂热更亢奋的,是人。 在通往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道武帝拓跋圭于天兴元年迁都至此)的官道上,数十皇家禁军严阵以待,押解一辆木笼囚车走向菜市口。 几乎历朝历代,刑决罪囚,都会选在熙熙攘攘的热闹之地,让更多的人嗅到,看到,以威慑服。 这次,也不例外。 囚车之内,蜷缩着一位年近七旬的老者。 形容委顿,白发苍苍。 车行缓缓。 突然,数十兵卒如中邪般蜂拥而上,对着囚犯啐痰,撒尿,极尽羞辱之能事。 “为何要羞我辱我?杀我绝我?老天,你能否告知,伯渊究竟错在了哪里?!” 对此癫狂惨烈场景,《魏书》载:
及浩幽执,置之槛内,送于城南,使卫士数十人溲其上,呼声嗷嗷,闻于行路。 这个备受欺凌羞辱的囚犯,便是貌若潘安、智比张良的北魏军事奇才崔浩。 姿容胜美妇,却遭便溺欺,对崔浩来说,实乃奇耻大辱。

02
崔浩(381年~450年),字伯渊,小字桃简。 清河郡东武城(今河北故城县)人,出身北方高门士族。 其父崔宏,人称“冀州神童”,累官至吏部尚书、天部大人,赐爵白马公。
唐 陈闳 《八公图》之崔宏
其母乃后赵文学家卢谌之孙女,与范阳高门卢玄是表兄弟。 崔浩本人及其弟崔恬之妻,均为太原高门郭逸之女,故其族连姻,皆为高门士族。 而崔浩自幼广览经史,精通阴阳玄象,人皆言才华更胜其父。 事实也是,在进入北魏体制后,崔浩先后辅佐道武、明元、太武三帝,屡排众议,灭北凉,破柔然,降高车,吞胡夏。 干净彻底地解决掉了来自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军事威胁,打通了西域商道。 因功勋加身,拜太常卿,迁司徒,封东郡公。 既居功至伟,那崔浩又为何会遭斩决,且株连姻亲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均遭灭族,史称“国史之狱”? 个中缘由,说来话长——

03
泰常八年(公元423年)十一月,明元帝拓跋嗣驾崩归西。 同年十一月初,拓跋焘继位,正式成为北魏集团的第三任老板,史称北魏太武帝。
拓跋焘
拓跋焘初接掌门,便遇上一桩大事:是先干掉胡夏,还是痛殴柔然? 朝中将领们的意见出奇一致:当然是揍柔然。 柔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有的是钱粮牛羊。 而且,柔然女子个个姿色出众,美艳可人,必须得抢来当老婆。 就在大伙议论纷纷之际,崔浩斜眼瞥着众人,向拓跋焘进谏道: “柔然来时,呼啦啦,鸟一般瞬间集结;去时,又似野兽般转眼即散。怎么追?怎么打?又怎抓人家的女人?反观胡夏,土地不过千里,用刑残忍,搞得怨声载道。要揍,也该揍他。” 就在崔浩嘚啵完这番道理没多久,好消息便一阵风似的传了来: 胡夏的赫连勃勃挂了,他的几个儿子又反目成仇,为抢王位打得不亦乐乎。 趁机,崔浩立马亮出绝活:以星象为佐证,力劝拓跋焘出兵。 崔浩以灵验异常的占巫著称。 拓跋焘叹为观止,遂亲率大军,一举干掉了胡夏的大部主力。

04
次年,即始光元年(公元424年),拓跋焘再次集结重兵,意欲抢光胡夏的地盘。
公元424年形势图
开拔之前,崔浩沉吟道: “若圣上把十几万大军,全压到统万(今陕西靖边县境内,为中国北方最早最著名的都城)城下,新上任的夏王赫连昌定会吓尿,哪还敢出战?不露头,如何揍他?” “你说咋办?”拓跋焘问。 “引蛇出洞。圣上只须派一支精骑,把辎重留下。这样的话,小昌昌就不会害怕了,一准儿会出战。等他露头,咱就一拥而上,先群殴,后捣他的老巢。” 拓跋焘依计行事。
果然,赫连昌上当,亲率战队,呼啦啦杀出城来。 焉料,就在双方摆开阵势准备死磕之时,老天不作美,顷刻风雨突降,飞沙蔽天。 北魏军队处于下风口,不利作战,拓跋焘也被赫连昌打得马失前蹄,差点被抓。 眼见越来越不利,宦官赵倪胆突突地喊:“圣上,天不助我,撤吧?” “撤你个头。” 崔浩登时急眼,厉声喝止: “刮风下雨乃自然现象,怎能认定为天不助我?眼下,敌人贪图胜利,自不会停止追击。我们埋伏一支精兵,定能打他个措手不及。” “好,就按你说的办!”拓跋焘遂重新部署,全力反攻,胡夏终抵挡不住,全军崩溃。 此战,《魏书》做了详细记录:
会有风雨从东南来,扬沙昏冥。宦者赵倪进曰…浩叱之曰:“是何言欤!千里制胜,一日之中岂得变易?贼前行不止,后已离绝,宜分军隐出,奄击不意。风道在人,岂有常也。”世祖曰:“善。”分骑奋击,昌军大溃。

05
崔浩多智善断,奇计迭出,因而备受太武帝拓跋焘的青睐与赏识。 拓跋焘也曾当着一众文武大臣的面,毫不吝惜溢美之词,抬手就是一波大赞: “日后凡军国大计,你们拿不准,做不了主的,直接找伯渊。伯渊咋说就咋办,他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 崔浩享受其中,显然有些飘,以致接连犯下致命大错。 比如: 在镇压盖吴起义中,崔浩曾见寺僧藏匿武器,便上奏请求拓跋焘灭佛。随之大肆焚烧寺院,捣毁佛像,屠戮僧众。与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并称“三武之祸”。
山东灵岩寺彩塑罗汉像 太武帝灭佛时全寺被毁,孝明帝光初重建
比如: 神麚三年(公元431年),崔浩“大整流品,明辨姓族”,要求实行门阀制度,严格区别士庶,结果开罪了众多鲜卑贵族。

06
当然,以上都不是致命的。 太延五年(公元440年),拓跋焘命崔浩以司徒监秘书事,中书侍郎高允、散骑侍郎张伟参著作事,续修国史。 当然,还再三叮嘱,就差揪耳朵了:伯渊啊,写国史一定要尊重事实。 于是,崔浩还真就来了个实事求是地写道: 太武帝昨夜嗑药,连御椒房越、舒、弗、伏四氏; 太武帝用强睡了赫连昌的小老婆; 太武帝冤杀了给事中仇尼道盛; 太武帝和长子拓跋晃闹掰了…… 将拓跋氏家族中那些狗血烂事、花边绯闻,全给写进了国史。 想想下场会怎样? 太武帝龙颜大怒: “真是反了这厮,杀!” 真杀?在拓疆辟土中,我崔伯渊可没少出谋划策立奇功啊...... 直至行刑令下,人头落地,估计崔浩也没想明白,老大咋翻脸比脱裤子还快?

07
北魏就是个企业。 拓跋焘是老板。 崔浩能耐再大,也只是个员工。 你偷窥老板的隐私,还发朋友圈,搞得人尽皆知。 不砍你脑袋? 切记,千万别扒老板底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