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上有没有学物理的姐妹,给我们讲讲这次核聚变的突破到底是什么意义?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有没有学物理的啦?还是都转码搞金融了?

 

🔥 最新回帖

g
glashow
106 楼
我是个民科, 跟我预料的差不多, 离世纪应用都没什么突破, 早着呢。
倒是很吃惊美帝不看好 ITER, 不懂, 我感觉 iTER 似乎更靠谱一些。
gokgs 发表于 2022-12-16 20:27

我不太清楚你怎么得出“美帝不看好ITER”这个结论的,美帝是ITER主要的建设伙伴,承担了很多关键设计建设任务。 https://www.usiter.org/project/us-hardware-contributions-iter
而厉害国在ITER里还只是打酱油式的存在,你如果读下这篇paper就大概知道厉害国的EAST是个什么情况, 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8/2058-6272/ac1165 前面有id提到EAST成功将电子温度(electron temperature)提升到10KeV (大约一亿摄氏度)稳定运行100秒,电子温度7000万摄氏度稳定运行1000秒,这些都是中文宣传,展现厉害国文宣特定目的(包子的政绩嘛),然而英文paper还是很诚实的,EAST稳定运行的离子温度(ion temperature)远低于电子温度,而三重积里的温度是离子温度。
最后为我前面的科普补篇nif就去年结果发的prl,大部分细节都在paper里,有能力 and 有兴趣的可以读一读。 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9.075001

a
alloccupied
105 楼
哈哈,看看隔壁猝死纪录片的那个高楼你就知道这里的平均学历了。。。一大帮人声泪俱下的讨论比尔盖茨的人类清除计划,讨论怎么检测打完疫苗后体内的蓝牙芯片,吃什么才能detox把打的疫苗排出体内,呼啦啦盖了好几百楼
我就眼看着好几个ID,讨论新冠的时候是民间免疫学家,俄罗斯乌克兰打仗了变成民间国际关系专家,NIF有了成果马上就变成了民间高能物理学家
little_racoon 发表于 2022-12-14 17:17

不能太同意你。
而且这类人群中某些人的发言,不管是发表对哪方面的意见,都是极度走极端,言辞激烈,只要跟他们的意见有不同的地方,就特别失控,爱用脏词甚至是跟下半身有关的词人身攻击对方。
哦对了,还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特别反科学,甚至是一些科学常识性的东西。
n
niuheliang
104 楼
回复 87楼niuheliang的帖子
30亿不需要个响交差?F-22起码有实际的军事用途。这个完全就是个“花瓶”项目。 托马不行?现在世界上大部分的核聚变研究都用的这套装置。你这个就是典型的键盘侠。
Ziggyy 发表于 2022-12-16 07:23

您太小看美国了
g
gokgs
103 楼
看到这楼里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id能正确解读nif的突破。。。
虽然我的领域是理物方向,但我还是可以来浅谈下的,
严格意义上nif是应物范畴,不属于传统物理系。
首先fusion的大方向并不只有两个,确切的说是三个,icf(惯性约束),mcf(磁约束),mif(两者结合)。
这次的nif突破实际上是第三个大方向,用的是magnetized target + in direct laser drive产生的maglif聚变模式,注意这里的in direct drive,楼里很多id都以为是激光直接轰击核燃料,这次的nif不是这种方式,激光轰击是nif以前的(2015前)的实验方式,当然目前LLE的OMEGA也是使用这种方式,这种方式的缺点就是激光高阶模会引起很强的等离子体流体不稳定性,所以nif后来改进了方法,用的是激光轰击高质子数材料而产生x ray,由x-ray来加热灼烧反应层,减少流体不稳定性,这次的突破来自于magnetized target,在hohlraum四周围上电磁线圈,用磁力来稳定等离子流体,实现聚变。 这就回到了q值计算问题,tokamak的q值是p_fusion = p_heat 才是q=1,而到nif这里,起初使用的direct drive,就是p_fusion = p_laser 为q=1,现在采用in direct drive改为p_fusion = p_absorb为q=1。乍一看会感觉耍赖,但从科学上来说,用in direct的方式,输入能量的多少自然就会考虑到底多少x-ray的能量被核燃料吸收,然后聚变后产生多少能量。而不是考虑激光的能量或者所有能量。
那么回到nif突破的意义,确切来说 对民用没有任何意义,对国家安全意义重大。这里就要讲到美帝研究核聚变的历史了,楼里谈到tokamak,都言称更靠谱,更有id说厉害国tokamak的技术领先之类的话语,原因就在于厉害国宣传了自己的east。然而就核聚变而言,美帝的板凳深度在目前无人能及,美帝从二战后就开始研究磁约束的原始模型-仿星器,到后来7,8,9十年代的tokamak,美帝都有深厚的研究基础,pppl的tftr创造过磁约束五亿度等离子温度。
谈到核聚变,第一点是点火是否成功,那就是lawson criterion,判别原则是稳定状态的核聚变存在恒温条件,即等离子流失的能量需要小于等于fusion产生的能量,所以这里就存在一个fusion triple product的问题,在特定温度T下,核聚变产生能量的速率需要大于等于(数密度*等离子温度*约束时间),所以在T = 14 KeV,三重积需要达到 3e21 KeV s m^-3才能点火成功。
第二点是核聚变反应效率,这就是前面提到的q值,即投入产生要break even。
tokamak目前的进度是 第一,二点 模糊实现了。(为什么说 模糊实现了呢,JT60 模糊实现了第一点,原因在于JT60用的是DD聚变(JT60无法使用tritium),在T = 14 KeV时是1.53e21 keV s m^-3,但是如果extrapolate到DT反应,模糊实现了第一第二点),那么换成DT聚变,情况到底如何不好说,原因在于JET去年创造过59MJ的核心能量,但q值才0.33。
nif这次的突破是 第一点,第二点都实现了。(nif在去年8月实现了第一点,这次两点都实现了。)
就mcf而言,目前所有tokamak都是在三重积里撕扯,需要每一项都够大才行,nTtau,数密度 n = N/V,需要更强磁场才能提高单位体积等离子密度,T,需要更多heating能量输入,tau 磁约束时间,需要长时间/更长pulse维持能量输入。
那么回到nif本身,美帝当初在tftr上发现就mcf而言在当时技术里三重积里撕扯没可能性成功,且当时核聚变反应堆在发展的scope里far beyond现实,投入更多资本没有意义,所以索性拉着欧洲搞ITER,反正大家一起出钱,有枣没枣打一杆。后来美帝装x签nuclear test ban,不再搞核试验就催生了icf,原因在于inertial confinement是热核武器的点火原理,由于不搞核试验,很多以前核试验留下的临界参数随着时间推移变得没有意义,威胁美帝的stockpile stewardship及美帝国家安全,所以后面搞了icf,催生出了llnl的nif及sandia的z machine。这次突破简单而言就是美帝首次掌握了不通过核试验来取得核临界参数的能力。


glashow 发表于 2022-12-16 13:25

我是个民科, 跟我预料的差不多, 离世纪应用都没什么突破, 早着呢。
倒是很吃惊美帝不看好 ITER, 不懂, 我感觉 iTER 似乎更靠谱一些。
a
aiyamayayongle
102 楼
输入400多mj能量,输出不到3mj的电?这离成功还很远吧?

 

🛋️ 沙发板凳

p
poppyjasper
0
g
gokgs
That changed at 1:03 a.m. on Dec. 5 when 192 giant lasers at the laboratory’s 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 blasted a small cylinder about the size of a pencil eraser that contained a frozen nubbin of hydrogen encased in diamond.
The laser beams entered at the top and bottom of the cylinder, vaporizing it. That generated an inward onslaught of X-rays that compresses a BB-size fuel pellet of deuterium and tritium, the heavier forms of hydrogen.
In a brief moment lasting less than 100 trillionths of a second, 2.05 megajoules of energy — roughly the equivalent of a pound of TNT — bombarded the hydrogen pellet. Out flowed a flood of neutron particles — the product of fusion — which carried about 3 megajoules of energy, a factor of 1.5 in energy gain.
g
gokgs
英文原文,俺不是学物理的都感觉差太多了, 就是点燃了一个小型氢弹, 看不出任何 breakthrough.
b
bluegene123
英文原文,俺不是学物理的都感觉差太多了, 就是点燃了一个小型氢弹, 看不出任何 breakthrough.
gokgs 发表于 2022-12-13 23:49

a factor of 1.5 in --------------> energy gain <----------------
g
gokgs
真假难分
估计是想压低油价


poppyjasper 发表于 2022-12-13 23:45

哈哈, 这个脑洞有点大。
g
gokgs
a factor of 1.5 in --------------> energy gain <----------------
bluegene123 发表于 2022-12-14 00:17

核聚变, 关键是可控, 你看英文, 有个屁的可控。 哈哈。
我刚搜了搜中国的,我觉得还不如中国的那个靠谱。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副所长(主持工作)钟武律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称,新一代“人造太阳”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参数能力最高的磁约束核聚变实验研究装置,它采用先进的结构与控制方式,等离子体电流能力提高到2.5兆安培以上,等离子体离子温度可达到1.5亿度,能实现高密度、高比压、高自举电流运行。
千渔千寻
回复 1楼把的帖子
有意义啊。让做可控核聚变的物理学家不至于变成昔日的张益唐,这点上很有意义。
z
zmmicloud
认识搞核物理的,据他所说我们有生之年别指望了
T
TTeeeee
不宣布突破,哪来的funding. 这年头利息高,要钱不容易。不要到头来是场骗局。
k
kinston
英文原文,俺不是学物理的都感觉差太多了, 就是点燃了一个小型氢弹, 看不出任何 breakthrough.
gokgs 发表于 2022-12-13 23:49


不懂的时候先去查下资料,别张口就来
氢弹不仅需要核聚变,还需要触发核聚变的核裂变
g
gokgs

不懂的时候先去查下资料,别张口就来
氢弹不仅需要核聚变,还需要触发核聚变的核裂变
kinston 发表于 2022-12-14 00:28

就你懂。 哈哈
k
kinston
看这种帖子发现华人大妈真是不懂又懒得去查,不爱学习就不怕脑子生锈吗? 关键不懂还张嘴就下结论,振振有词一副我无知我光荣的态度。
g
gokgs
看这种帖子发现华人大妈真是不懂又懒得去查,不爱学习就不怕脑子生锈吗? 关键不懂还张嘴就下结论,振振有词一副我无知我光荣的态度。
kinston 发表于 2022-12-14 00:32

刚刚手动把黑名单删掉几个, 然后拉黑之。 真是愚昧阿。
跟我解释氢弹怎么回事, come on, 你先搞懂 什么是爆炸, 什么事可控再说吧。智商不够真是令人着急。
d
dukenyc125
不宣布突破,哪来的funding. 这年头利息高,要钱不容易。不要到头来是场骗局。
TTeeeee 发表于 2022-12-14 00:24

无知者无畏
蔺晨
核聚变, 关键是可控, 你看英文, 有个屁的可控。 哈哈。
我刚搜了搜中国的,我觉得还不如中国的那个靠谱。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副所长(主持工作)钟武律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称,新一代“人造太阳”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参数能力最高的磁约束核聚变实验研究装置,它采用先进的结构与控制方式,等离子体电流能力提高到2.5兆安培以上,等离子体离子温度可达到1.5亿度,能实现高密度、高比压、高自举电流运行。
gokgs 发表于 2022-12-14 00:19

这个说对了,关键是可控
l
lotusinsnow
一群高学历搞物理的搞了20多年了,好不容易突破了一点(产出能量大于输入能量), 居然还不如华人上的大妈们的张嘴就来。还是大妈水平高,只要是不能立马变现的东西都值得鄙视!
l
lavinder1
一群高学历搞物理的搞了20多年了,好不容易突破了一点(产出能量大于输入能量), 居然还不如华人上的大妈们的张嘴就来。还是大妈水平高,只要是不能立马变现的东西都值得鄙视!
lotusinsnow 发表于 2022-12-14 00:47

据说输入能量是被人为压低了 真实产生激光能耗据说400多 产生了1.5能量的激光 然后聚变产生10倍能源到15
s
shanggj
回复 3楼的帖子
5 号 做成功了一次 (第一次?) 实验。一周时间就上新闻宣布? 赶上天朝当年 人民日报 头版宣布高温超导 突破了
l
life99f
我看了那个发布会。好像这个激光设备是做武器研究的,各种材料在不同条件下会有什么变化,估计没钱时候靠武器研究拿的钱也够了。他们自己也没太在意。实验凌晨一点主要技术负责人都在家睡觉呢。可能他们觉得接下来拿了钱,把设备专门搞搞会提高不少吧。
b
bud
核聚变, 关键是可控, 你看英文, 有个屁的可控。 哈哈。
我刚搜了搜中国的,我觉得还不如中国的那个靠谱。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副所长(主持工作)钟武律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称,新一代“人造太阳”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参数能力最高的磁约束核聚变实验研究装置,它采用先进的结构与控制方式,等离子体电流能力提高到2.5兆安培以上,等离子体离子温度可达到1.5亿度,能实现高密度、高比压、高自举电流运行。
gokgs 发表于 2022-12-14 00:19

这类设计源自一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上个世界50年代的设想, 磁约束聚变研究, 其他人都在抄作业。 比较靠谱是好莱坞电影, 里面的科学狂人恶魔都玩这个。 不少好莱坞电影里的科幻以成为现实。
y
yimiyangguang
完全不懂,但看各方面讨论的紧张程度,感觉肯定是有突破了 :))
y
yimiyangguang
回复 23楼Felixa的帖子
这里叫华人闲话,本来就是闲人闲时灌水的地方,家长里短的出个主意还成,其他的笑笑得啦。
d
daniaixiaotu
有没有专家科普一下?搞核物理的是不是不上华人?
p
phlin
有没有学物理的啦?还是都转码搞金融了?
把 发表于 2022-12-13 23:39

好比還沒結婚的 嫡長子
談了第五個女朋友 很有機會結婚
讓我把婚房跟婚車跟裝修還有彩禮準備好
G
Gogoma
回复 7楼gokgs的帖子
激光引发的,不是核反应引发的,激光不打不发生. 当然是可控的。
即便应用上需要时间,在实验上实现真的是很重要的突破。
p
phlin
据说输入能量是被人为压低了 真实产生激光能耗据说400多 产生了1.5能量的激光 然后聚变产生10倍能源到15

lavinder1 发表于 2022-12-14 06:20

就是說
輸出大於輸出 看的是 實驗那個真空腔 而不是實驗室的 配電箱


1.5 還是挺好的 那誰給加兩隻雞腿
V
VMC
回复 7楼gokgs的帖子
激光引发的,不是核反应引发的,激光不打不发生. 当然是可控的。
即便应用上需要时间,在实验上实现真的是很重要的突破。
Gogoma 发表于 2022-12-14 09:30

"激光不打不发生. 当然是可控的",话不能这么说啊。氢弹爆炸,也是里面那个原子弹不引爆就不炸呢。。。
咱们说的可控,那是指能量输出在我们可以正常利用的范围内 - 氢弹我们也可以控制它啥时候爆炸,不让它炸它就不炸,爆炸的时间也不长,但问题是输出太大,根本没法用啊。。。
I
Iola3234
一群高学历搞物理的搞了20多年了,好不容易突破了一点(产出能量大于输入能量), 居然还不如华人上的大妈们的张嘴就来。还是大妈水平高,只要是不能立马变现的东西都值得鄙视!
lotusinsnow 发表于 2022-12-14 00:47

不如马工。
s
smilett
现在看跟帖都不用看id的都能看出是哪个id的回帖 每个帖子里都有那个无知当自己是懂王的
b
bluemimosa
聚变分为两派,一派是惯性约束聚变,一派是磁约束聚变。 不管哪个聚变,核心都是这个反应: Deuterium + Tritium = Helium + neutron + energy
最早美国开始搞惯性约束聚变,当时美国搞出原子弹,随后氢弹,想着肯定能搞出受控核聚变,投资也不少,跟Nasa差不多。 但是搞了很多年也没搞出来。 后来苏联人开始搞tokamak,也就是磁约束聚变,当时很有突破性,由于是冷战时期,美国不甘落后也跟着花大钱搞,那时候美国搞聚变的科研人员资金充足,出差都是做头等舱,可谓风光无两。 但是后来花了很多钱搞了几个装置,有国家基金搞的也有私企的,但是也没搞出来个所以然,当然前苏联俄罗斯欧洲也没搞出啥来,所以后来美国政府就没出那么多钱了。中国是80年代才开始搞,还是人家前苏联送的一个自己不用了的装置。后来各种升级,但是跟欧美比还是差巨大。再后来中科院自己建了一个,中国终于算是可以在世界磁约束聚变领域有了发言权了。
要说现在的tokamak,最先进的还是欧盟80年代建在英国的,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实现DT放电的tokamak装置,因为聚变本质就是DT反应然后释放能量释放中子。90年代和这几年都有DT放电,虽然最高输入输出能力比不足1。然并卵,因为英国脱欧,欧盟决定关闭这个装置了。然后世界上其它装置没有一个能做DT的,都是小打小闹,没啥意思。 中国最近几年都在吹人造太阳,温度达到多少亿度,都是在玩欧美已经玩过的,因为中心温度可以很高,重要的是边缘的温度也要很高并且控制较长时间。但是这两点中国的装置都做得不好,所以只能吹最高温度。
不管是惯性约束聚变还是磁约束聚变,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保持稳定持续放电(释放能量)。这次新闻搞个瞬间放电输出输入比1.5,听着挺振奋,但是对于现实应用,没啥意义。因为一不能持续,二不能稳定性。三如何转化为可用电能还没有头绪。让外行看热闹而已。
f
fluker
聚变分为两派,一派是惯性约束聚变,一派是磁约束聚变。 不管哪个聚变,核心都是这个反应: Deuterium + Tritium = Helium + neutron + energy
最早美国开始搞惯性约束聚变,当时美国搞出原子弹,随后氢弹,想着肯定能搞出受控核聚变,投资也不少,跟Nasa差不多。 但是搞了很多年也没搞出来。 后来苏联人开始搞tokamak,也就是磁约束聚变,当时很有突破性,由于是冷战时期,美国不甘落后也跟着花大钱搞,那时候美国搞聚变的科研人员资金充足,出差都是做头等舱,可谓风光无两。 但是后来花了很多钱搞了几个装置,有国家基金搞的也有私企的,但是也没搞出来个所以然,当然前苏联俄罗斯欧洲也没搞出啥来,所以后来美国政府就没出那么多钱了。中国是80年代才开始搞,还是人家前苏联送的一个自己不用了的装置。后来各种升级,但是跟欧美比还是差巨大。再后来中科院自己建了一个,中国终于算是可以在世界磁约束聚变领域有了发言权了。
要说现在的tokamak,最先进的还是欧盟80年代建在英国的,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实现DT放电的tokamak装置,因为聚变本质就是DT反应然后释放能量释放中子。90年代和这几年都有DT放电,虽然最高输入输出能力比不足1。然并卵,因为英国脱欧,欧盟决定关闭这个装置了。然后世界上其它装置没有一个能做DT的,都是小打小闹,没啥意思。 中国最近几年都在吹人造太阳,温度达到多少亿度,都是在玩欧美已经玩过的,因为中心温度可以很高,重要的是边缘的温度也要很高并且控制较长时间。但是这两点中国的装置都做得不好,所以只能吹最高温度。
不管是惯性约束聚变还是磁约束聚变,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保持稳定持续放电(释放能量)。这次新闻搞个瞬间放电输出输入比1.5,听着挺振奋,但是对于现实应用,没啥意义。因为一不能持续,二不能稳定性。三如何转化为可用电能还没有头绪。让外行看热闹而已。
bluemimosa 发表于 2022-12-14 10:41

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s
shanggj
回复 33楼bluemimosa的帖子
想起多年前 大学实习 还参观过中科院的那个 参观前一天 带队老师还训我们: 多做点功课, 到时候问出点有水平的问题来, 别给我丢脸。
d
daniaixiaotu
聚变分为两派,一派是惯性约束聚变,一派是磁约束聚变。 不管哪个聚变,核心都是这个反应: Deuterium + Tritium = Helium + neutron + energy
最早美国开始搞惯性约束聚变,当时美国搞出原子弹,随后氢弹,想着肯定能搞出受控核聚变,投资也不少,跟Nasa差不多。 但是搞了很多年也没搞出来。 后来苏联人开始搞tokamak,也就是磁约束聚变,当时很有突破性,由于是冷战时期,美国不甘落后也跟着花大钱搞,那时候美国搞聚变的科研人员资金充足,出差都是做头等舱,可谓风光无两。 但是后来花了很多钱搞了几个装置,有国家基金搞的也有私企的,但是也没搞出来个所以然,当然前苏联俄罗斯欧洲也没搞出啥来,所以后来美国政府就没出那么多钱了。中国是80年代才开始搞,还是人家前苏联送的一个自己不用了的装置。后来各种升级,但是跟欧美比还是差巨大。再后来中科院自己建了一个,中国终于算是可以在世界磁约束聚变领域有了发言权了。
要说现在的tokamak,最先进的还是欧盟80年代建在英国的,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实现DT放电的tokamak装置,因为聚变本质就是DT反应然后释放能量释放中子。90年代和这几年都有DT放电,虽然最高输入输出能力比不足1。然并卵,因为英国脱欧,欧盟决定关闭这个装置了。然后世界上其它装置没有一个能做DT的,都是小打小闹,没啥意思。 中国最近几年都在吹人造太阳,温度达到多少亿度,都是在玩欧美已经玩过的,因为中心温度可以很高,重要的是边缘的温度也要很高并且控制较长时间。但是这两点中国的装置都做得不好,所以只能吹最高温度。
不管是惯性约束聚变还是磁约束聚变,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保持稳定持续放电(释放能量)。这次新闻搞个瞬间放电输出输入比1.5,听着挺振奋,但是对于现实应用,没啥意义。因为一不能持续,二不能稳定性。三如何转化为可用电能还没有头绪。让外行看热闹而已。
bluemimosa 发表于 2022-12-14 10:41

手动点赞
w
woyaoshou
不是学物理的。个人理解:可控核聚变存在两条比较有可能的技术路劲。目前被认为最有希望的是磁约束托卡马克(https://www.iter.org/) 和 惯性约束(美国这一次的技术路线)。
目前磁约束的进展更接近商用, 其输出能量早已能大于输入能量, 而且放电时间已经达到了1000秒这个级别。
无论哪条路线搞出来都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 当然可能是两条都能搞出来,但各自有其适合的领域。
要想做成发电站,有几个基本要求: Energy Gain > 1, 可控,发电时间足够长(至少要数小时级别吧)
n
nypd
聚变分为两派,一派是惯性约束聚变,一派是磁约束聚变。 不管哪个聚变,核心都是这个反应: Deuterium + Tritium = Helium + neutron + energy
最早美国开始搞惯性约束聚变,当时美国搞出原子弹,随后氢弹,想着肯定能搞出受控核聚变,投资也不少,跟Nasa差不多。 但是搞了很多年也没搞出来。 后来苏联人开始搞tokamak,也就是磁约束聚变,当时很有突破性,由于是冷战时期,美国不甘落后也跟着花大钱搞,那时候美国搞聚变的科研人员资金充足,出差都是做头等舱,可谓风光无两。 但是后来花了很多钱搞了几个装置,有国家基金搞的也有私企的,但是也没搞出来个所以然,当然前苏联俄罗斯欧洲也没搞出啥来,所以后来美国政府就没出那么多钱了。中国是80年代才开始搞,还是人家前苏联送的一个自己不用了的装置。后来各种升级,但是跟欧美比还是差巨大。再后来中科院自己建了一个,中国终于算是可以在世界磁约束聚变领域有了发言权了。
要说现在的tokamak,最先进的还是欧盟80年代建在英国的,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实现DT放电的tokamak装置,因为聚变本质就是DT反应然后释放能量释放中子。90年代和这几年都有DT放电,虽然最高输入输出能力比不足1。然并卵,因为英国脱欧,欧盟决定关闭这个装置了。然后世界上其它装置没有一个能做DT的,都是小打小闹,没啥意思。 中国最近几年都在吹人造太阳,温度达到多少亿度,都是在玩欧美已经玩过的,因为中心温度可以很高,重要的是边缘的温度也要很高并且控制较长时间。但是这两点中国的装置都做得不好,所以只能吹最高温度。
不管是惯性约束聚变还是磁约束聚变,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保持稳定持续放电(释放能量)。这次新闻搞个瞬间放电输出输入比1.5,听着挺振奋,但是对于现实应用,没啥意义。因为一不能持续,二不能稳定性。三如何转化为可用电能还没有头绪。让外行看热闹而已。
bluemimosa 发表于 2022-12-14 10:41

为什么ITER那个不是最先进的?
n
nitride
意义在于首次实现点火(ignition), 聚变反应变得可持续,虽然这次点火时间非常短,但毕竟是人类第一次实现。 托可马克(Tokamak)的技术路线虽然理论上更适合发电,但那么多年下来也没有实现点火,更高的等离子体温度,更长的约束时间,虽然是进步,但没有点火的话,只能算是自娱自乐。估计美国80年代搞Tokamak觉得遥遥无期,所以就放弃短期突破的梦想,转而拉上欧洲一起搞ITER了。
p
poppyjasper
0
w
woyaoshou
意义在于首次实现点火(ignition), 聚变反应变得可持续,虽然这次点火时间非常短,但毕竟是人类第一次实现。 托可马克(Tokamak)的技术路线虽然理论上更适合发电,但那么多年下来也没有实现点火,更高的等离子体温度,更长的约束时间,虽然是进步,但没有点火的话,只能算是自娱自乐。估计美国80年代搞Tokamak觉得遥遥无期,所以就放弃短期突破的梦想,转而拉上欧洲一起搞ITER了。
nitride 发表于 2022-12-14 11:22

ITER用的还是托卡马克。 真要是做发电厂,还是托卡马克更有希望。
n
niuheliang
ITER用的还是托卡马克。 真要是做发电厂,还是托卡马克更有希望。
woyaoshou 发表于 2022-12-14 11:30

没人知道托卡马克怎么发电。ITER最好的可能结果也就是烧水。
n
niuheliang
"激光不打不发生. 当然是可控的",话不能这么说啊。氢弹爆炸,也是里面那个原子弹不引爆就不炸呢。。。
咱们说的可控,那是指能量输出在我们可以正常利用的范围内 - 氢弹我们也可以控制它啥时候爆炸,不让它炸它就不炸,爆炸的时间也不长,但问题是输出太大,根本没法用啊。。。

VMC 发表于 2022-12-14 09:39

最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小型化。激光点火以后也不可控。
热核武器(俗称氢弹)本来就是原子弹爆炸产生X射线压缩引爆聚变反应。NIF也是X射线(激光)压缩引爆。
问题在于原子弹尺寸有最小限制。无法将聚变反应小型化到发电厂尺寸。所以改用激光。
n
niuheliang
意义在于首次实现点火(ignition), 聚变反应变得可持续,虽然这次点火时间非常短,但毕竟是人类第一次实现。 托可马克(Tokamak)的技术路线虽然理论上更适合发电,但那么多年下来也没有实现点火,更高的等离子体温度,更长的约束时间,虽然是进步,但没有点火的话,只能算是自娱自乐。估计美国80年代搞Tokamak觉得遥遥无期,所以就放弃短期突破的梦想,转而拉上欧洲一起搞ITER了。
nitride 发表于 2022-12-14 11:22

点火得以维持好像是去年的事了。
单身男
回复 1楼把的帖子
没任何意思 这个理论上完全可以完成,但是没法现实使用 最重要的是cold fusion,可以平常使用,但永远做不出来 30年前的cold fusion是个骗局
n
niuheliang
最大意义可能是(要到钱)做2023年夏天的实验。做实验要钱。设备要升级。人要发工资。每次实验大概激光能量提升8%。2021年以来实验结果暗示现在的激光能量处于临界。稍微增加激光输入能量,聚变输出被直线拉升。如果2023年实验的Q值(输入-输出比)继续直线甚至指数拉升,达到300%或以上。那么人类就更嗨了。
夕梨本梨
breakthrough 是因为产出能量比初始能量高,2兆焦产生出3兆焦能量,之前欧洲的总能量大但产出能量约等于初始能量,几乎没有net gain。
b
bluemimosa
为什么ITER那个不是最先进的?
nypd 发表于 2022-12-14 11:20

因为ITER还在建,还没建完呢。建了十几年了,目测还得另一个10年才能建好,不提也罢。 说起ITER,可以开一个帖子说它了,太多波折,太多政治因素,太多狗血。。。
b
bluemimosa
目前还没有任何装置能做到energy gain Q>=1 最大值是1997年欧盟装置做的实验Q=0.67
b
bluemimosa
没人知道托卡马克怎么发电。ITER最好的可能结果也就是烧水。
niuheliang 发表于 2022-12-14 11:33

怎么不知道啊,都是加热等离子体使之自己反应产生fusion energy. 各种装置的基本原理都一样,但是怎么稳定持续让等离子体释放聚变能都是个难题。
夕梨本梨
怎么不知道啊,都是加热等离子体使之自己反应产生fusion energy. 各种装置的基本原理都一样,但是怎么稳定持续让等离子体释放聚变能都是个难题。
bluemimosa 发表于 2022-12-14 12:11

每个反应堆够小就可以实现稳定,就像发动机每次点燃一点点gas。
N
NedvedLi
回复 37楼的帖子
这就是扯了,无论是欧洲还是天朝做的磁约束,产出/投入能量比都在0.61到0.66之间。
c
cibeijixiangruyi
回复 37楼的帖子
这就是扯了,无论是欧洲还是天朝做的磁约束,产出/投入能量比都在0.61到0.66之间。
NedvedLi 发表于 2022-12-14 12:24

欧洲ITER 和中国 用的是 tokamak 不是磁约束 tokamak 的效率还没有超过1 中国现在准备计划建新的磁约束 美国NIF 用的是磁约束inertial confinement 这次fusion energy 是美国做出的突破 不是欧洲
c
cibeijixiangruyi
没人知道托卡马克怎么发电。ITER最好的可能结果也就是烧水。
niuheliang 发表于 2022-12-14 11:33

有了高温水蒸气 可以通过小管道 发电 或者直接推动蒸汽机
c
cibeijixiangruyi
回复 33楼bluemimosa的帖子
热能加热水 水蒸气通过小管道 直接发电
c
cibeijixiangruyi
为什么ITER那个不是最先进的?
nypd 发表于 2022-12-14 11:20

美国最初一直是用的 inertial confinement 本来2012年就应该产能比超过1的 但是没有打到预期 所以欧洲ITER就开始用Tokamak装置 美国也加入了ITER的投资(因为对自己也没有信心了) 结果现在还是美国NIF 的inertial confinement 首先搞出了突破
n
niuheliang
怎么不知道啊,都是加热等离子体使之自己反应产生fusion energy. 各种装置的基本原理都一样,但是怎么稳定持续让等离子体释放聚变能都是个难题。
bluemimosa 发表于 2022-12-14 12:11

我的意思是托马设备里磁控等离子体成功聚变后,没人知道如何将这些聚变能量转化为电力。
托马设备被诟病的还不是投入产出比。不是可能永远不会成功。而是整个就是一个大号烟花,为科研而科研。即使成功,也发不出电。将来如果有可能发电的,也肯定不长这样。
激光点火则原理路径都很清楚。像内燃机火花塞点火。点一次推动一次气缸。
w
wmn
这是一个打着可控核聚变旗号的进行的热核武器内爆试验,和研究大型激光发射器的实验
I
Isotope
有没有学物理的啦?还是都转码搞金融了?
把 发表于 2022-12-13 23:39

说到核聚变,大家自然想到核裂变,现在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裂变的,为啥核裂变就可控,就能稳定发电?为啥核聚变会比核裂变还要牛逼。 简单说,核聚变能量密度高(至少高过裂变一个数量级),原料多(地球上氢元素的万分之一点五),污染小。 核裂变现在主要使用的是U235,当1个中子打到U235核上,U235核分裂成多个轻核,同时放出多个中子。然后释放出的中子继续撞击其他U235的核,从而产生链式反应。这个过程质量损失大概是中子的千分之一量级。无论是U235还是分裂的轻核,半衰期都比较短(100多天到几年),因此具有放射性污染。BTW.放射性这个东西,所有元素都有。稳定元素,半衰期长,动辄几千几万年,这样单位时间辐射很小,可以忽略不计。非常不稳定的元素,半衰期很短,虽然单位时间辐射很强,但很快就衰变没了,对环境污染也很小。基本上天以内的对大众来说就没啥可顾虑的了,大不了隔离嘛,不要说隔离几天,隔离一两年也还是做得到的,但隔离三年就该有人造反了:) 再说为啥核聚变可控很难。核裂变之所以可控,是通过控制中子数来控制链式反应速度的。因为这种链式反应能够发生,需要保证中子能撞到下一个原子核。原子核很小的,这就要引入一个中子自由程的概念。如果要在自由程内撞到下一个原子核,需要有足够多的原子核在哪里,原子核多就意味着需要更多原料,所以有个临界体积的要求。低于临界体积,链式反应就没法持续了。 而核聚变,不是靠中子撞击产生,而是靠原子核撞原子核。高温高压能产生足够多的撞击,进而发生聚变。而聚变一旦发生,就释放出大量能量,进一步增加反应速度。怎样能可控的减缓反应速度是其中的难度。

c
cibeijixiangruyi
说到核聚变,大家自然想到核裂变,现在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裂变的,为啥核裂变就可控,就能稳定发电?为啥核聚变会比核裂变还要牛逼。 简单说,核聚变能量密度高(至少高过裂变一个数量级),原料多(地球上氢元素的万分之一点五),污染小。 核裂变现在主要使用的是U235,当1个中子打到U235核上,U235核分裂成多个轻核,同时放出多个中子。然后释放出的中子继续撞击其他U235的核,从而产生链式反应。这个过程质量损失大概是中子的千分之一量级。无论是U235还是分裂的轻核,半衰期都比较短(100多天到几年),因此具有放射性污染。BTW.放射性这个东西,所有元素都有。稳定元素,半衰期长,动辄几千几万年,这样单位时间辐射很小,可以忽略不计。非常不稳定的元素,半衰期很短,虽然单位时间辐射很强,但很快就衰变没了,对环境污染也很小。基本上天以内的对大众来说就没啥可顾虑的了,大不了隔离嘛,不要说隔离几天,隔离一两年也还是做得到的,但隔离三年就该有人造反了:) 再说为啥核聚变可控很难。核裂变之所以可控,是通过控制中子数来控制链式反应速度的。因为这种链式反应能够发生,需要保证中子能撞到下一个原子核。原子核很小的,这就要引入一个中子自由程的概念。如果要在自由程内撞到下一个原子核,需要有足够多的原子核在哪里,原子核多就意味着需要更多原料,所以有个临界体积的要求。低于临界体积,链式反应就没法持续了。 而核聚变,不是靠中子撞击产生,而是靠原子核撞原子核。高温高压能产生足够多的撞击,进而发生聚变。而聚变一旦发生,就释放出大量能量,进一步增加反应速度。怎样能可控的减缓反应速度是其中的难度。


Isotope 发表于 2022-12-14 13:30

fusion 产生的能量是 fission的 四倍 不产生放射性 没有随时爆炸的危险 因此fusion 是非常理想的无限能量 实际上比fission 好控制 1950 美国就在太平洋marshall 岛上面搞了nuclear fusion bomb 非常成功 为什么美国耽搁这么久才搞 fusion 开发 主要是当时冷战 还有大石油商 觉得石油还可以用超过100多年 而且当时大部分穷国连单车都没有
n
niuheliang
说到核聚变,大家自然想到核裂变,现在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裂变的,为啥核裂变就可控,就能稳定发电?为啥核聚变会比核裂变还要牛逼。 简单说,核聚变能量密度高(至少高过裂变一个数量级),原料多(地球上氢元素的万分之一点五),污染小。 核裂变现在主要使用的是U235,当1个中子打到U235核上,U235核分裂成多个轻核,同时放出多个中子。然后释放出的中子继续撞击其他U235的核,从而产生链式反应。这个过程质量损失大概是中子的千分之一量级。无论是U235还是分裂的轻核,半衰期都比较短(100多天到几年),因此具有放射性污染。BTW.放射性这个东西,所有元素都有。稳定元素,半衰期长,动辄几千几万年,这样单位时间辐射很小,可以忽略不计。非常不稳定的元素,半衰期很短,虽然单位时间辐射很强,但很快就衰变没了,对环境污染也很小。基本上天以内的对大众来说就没啥可顾虑的了,大不了隔离嘛,不要说隔离几天,隔离一两年也还是做得到的,但隔离三年就该有人造反了:) 再说为啥核聚变可控很难。核裂变之所以可控,是通过控制中子数来控制链式反应速度的。因为这种链式反应能够发生,需要保证中子能撞到下一个原子核。原子核很小的,这就要引入一个中子自由程的概念。如果要在自由程内撞到下一个原子核,需要有足够多的原子核在哪里,原子核多就意味着需要更多原料,所以有个临界体积的要求。低于临界体积,链式反应就没法持续了。 而核聚变,不是靠中子撞击产生,而是靠原子核撞原子核。高温高压能产生足够多的撞击,进而发生聚变。而聚变一旦发生,就释放出大量能量,进一步增加反应速度。怎样能可控的减缓反应速度是其中的难度。


Isotope 发表于 2022-12-14 13:30

回答您说的聚变里的连锁反应问题。可以看出LLNL设计的高明之处。首先我major不是物理。只不过从小学开始对高能物理有兴趣。一直跟踪到现在。以下内容不少是我脑补的。涉及国家机密和商业机密,公开资料不多。
1、和托马不一样,NIF用激光点火。期待点着以后持续燃烧(聚变)。也就是说先发生的聚变持续点燃剩下的燃料。和托马相比的优点是输入能量少,不需要将所有燃料加热到1亿摄氏度。据我听到的报道,只需要加热到300万摄氏度。聚变一旦发生,产生的能量会将燃料加热到1亿5000万摄氏度。这一方案的优点是输入能量少。优点无限地多。
2、激光压缩燃料球时,研究团队应该希望聚变首先在燃料球中心发生。这样,聚变产生能量并向外膨胀,和因为惯性仍然被压缩的燃料形成一个高温高压层,持续聚变在这一个层发生。直至聚变产生向外的压力大于激光给予的动量,则高压层压力稳定。直至扩散(爆炸)向外跑到到一定空间,温度和压力下降到一定程度而聚变反应停止。
3、所以,提高Q值有两个重点,第一是尽可能地精准地设定激光让爆心处于燃料球中心。第二是安排一些激光延后一些时间到达,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外部压力(燃料继续往爆心跑)。延长聚变时间。提高每一次点火的燃料燃烧(聚变)量。

s
sbtelf
非常重要,说是里程碑也不为过。说说我的理解。
首先,这个结果证明了惯性约束这条路是可以往下走的。在两种主流核聚变方案中,磁约束的研究倾向于将来能构建大型的发电厂,很多国家都有投入;而惯性约束尺寸很小,更倾向于将来民用化和军事化,一直以来热点不高,只有美国的NIF在推动。惯性约束虽然不容易构建大型发电厂来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但看起来更容易构建小型化聚变发电机,非常适合用来给将来人类的深空飞船,火星上的探测基地,地面上偏远地方小型的人类聚集地,大型舰船,飞机等等提供近乎无尽的清洁能源。
其次,被很多人diss的效率问题。使用422MJ的总电能,激发192 台激光器,最终输入2.1MJ的激光,产生2.5MJ的聚变能,总效率感人。然而事实上,有这个结果的NIF的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没对准效率去的,Q都没能被证明能不能大于1,想那么多干嘛。而实际上NIF可被提高效率的余地非常的大,在Reddit上看到有人提到 1.NIF is using technology from as far back as the 80s, efficiency was never its goal when it was being made. I haven’t done the math but I’ve seen commenters saying that a similar laser could be constructed by modern technology and be operated at around 10 MJ instead of 300 MJ. 2.The curve of input energy to energy produced from this reaction is exponential, and NIF is currently on the rising ramp of that curve, meaning small changes to input energy can lead to very large changes in output energy. 也就是说很可能惯性约束的发展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将进入快车道。解决了可行性问题,工程和技术上的改进速度和优化工作很可能会令人膛目结舌。
最后说说这个可控性。NIF当然是可控核聚变,在于被激光轰击的这个聚变靶可控,大小可控,成分可控,喂入的速度可控,产生的能量也能可控的导出。象氢弹那种才是非可控的聚变。
所以说,这次的结果真的非常令人鼓舞,算是全人类的一个进步吧。即使国内那些想多了的人也最好别看不见,这确实是一个该使劲追赶的方向。
c
cibeijixiangruyi
非常重要,说是里程碑也不为过。说说我的理解。
首先,这个结果证明了惯性约束这条路是可以往下走的。在两种主流核聚变方案中,磁约束的研究倾向于将来能构建大型的发电厂,很多国家都有投入;而惯性约束尺寸很小,更倾向于将来民用化和军事化,一直以来热点不高,只有美国的NIF在推动。惯性约束虽然不容易构建大型发电厂来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但看起来更容易构建小型化聚变发电机,非常适合用来给将来人类的深空飞船,火星上的探测基地,地面上偏远地方小型的人类聚集地,大型舰船,飞机等等提供近乎无尽的清洁能源。
其次,被很多人diss的效率问题。使用422MJ的总电能,激发192 台激光器,最终输入2.1MJ的激光,产生2.5MJ的聚变能,总效率感人。然而事实上,有这个结果的NIF的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没对准效率去的,Q都没能被证明能不能大于1,想那么多干嘛。而实际上NIF可被提高效率的余地非常的大,在Reddit上看到有人提到 1.NIF is using technology from as far back as the 80s, efficiency was never its goal when it was being made. I haven’t done the math but I’ve seen commenters saying that a similar laser could be constructed by modern technology and be operated at around 10 MJ instead of 300 MJ. 2.The curve of input energy to energy produced from this reaction is exponential, and NIF is currently on the rising ramp of that curve, meaning small changes to input energy can lead to very large changes in output energy. 也就是说很可能惯性约束的发展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将进入快车道。解决了可行性问题,工程和技术上的改进速度和优化工作很可能会令人膛目结舌。
最后说说这个可控性。NIF当然是可控核聚变,在于被激光轰击的这个聚变靶可控,大小可控,成分可控,喂入的速度可控,产生的能量也能可控的导出。象氢弹那种才是非可控的聚变。
所以说,这次的结果真的非常令人鼓舞,算是全人类的一个进步吧。即使国内那些想多了的人也最好别看不见,这确实是一个该使劲追赶的方向。
sbtelf 发表于 2022-12-14 14:07

同意你的分析 甚至可以说这是地球人类的一个大进步 是人类进入第五太阳文明纪元的标志 有了这种清洁安全无尽的核能量 就能理解UFO的机制 也许以后地球人类可以自己造UFO 飞船 不需要搞这种烦琐的火箭发射了 直接飞到火星等等
c
cicicecilia
欧洲ITER 和中国 用的是 tokamak 不是磁约束 tokamak 的效率还没有超过1 中国现在准备计划建新的磁约束 美国NIF 用的是磁约束inertial confinement 这次fusion energy 是美国做出的突破 不是欧洲

cibeijixiangruyi 发表于 2022-12-14 12:38

托克马克就是磁约束装置
c
cicicecilia
有没有专家科普一下?搞核物理的是不是不上华人?
daniaixiaotu 发表于 2022-12-14 09:22

搞这个的大都不是核物理专业,是等离子体专业
千渔千寻
回复 61楼niuheliang的帖子
这个算低能物理吧
千渔千寻
回复 65楼cicicecilia的帖子
学等离子的为啥不去做半导体?
千渔千寻
回复 42楼niuheliang的帖子
合肥科学岛,有所耳闻
M
Miiiii
听到可控核聚变第一想到的是三体,从此人类有了用不完的电
l
ljmdtc
非常重要,说是里程碑也不为过。说说我的理解。
首先,这个结果证明了惯性约束这条路是可以往下走的。在两种主流核聚变方案中,磁约束的研究倾向于将来能构建大型的发电厂,很多国家都有投入;而惯性约束尺寸很小,更倾向于将来民用化和军事化,一直以来热点不高,只有美国的NIF在推动。惯性约束虽然不容易构建大型发电厂来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但看起来更容易构建小型化聚变发电机,非常适合用来给将来人类的深空飞船,火星上的探测基地,地面上偏远地方小型的人类聚集地,大型舰船,飞机等等提供近乎无尽的清洁能源。
其次,被很多人diss的效率问题。使用422MJ的总电能,激发192 台激光器,最终输入2.1MJ的激光,产生2.5MJ的聚变能,总效率感人。然而事实上,有这个结果的NIF的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没对准效率去的,Q都没能被证明能不能大于1,想那么多干嘛。而实际上NIF可被提高效率的余地非常的大,在Reddit上看到有人提到 1.NIF is using technology from as far back as the 80s, efficiency was never its goal when it was being made. I haven’t done the math but I’ve seen commenters saying that a similar laser could be constructed by modern technology and be operated at around 10 MJ instead of 300 MJ. 2.The curve of input energy to energy produced from this reaction is exponential, and NIF is currently on the rising ramp of that curve, meaning small changes to input energy can lead to very large changes in output energy. 也就是说很可能惯性约束的发展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将进入快车道。解决了可行性问题,工程和技术上的改进速度和优化工作很可能会令人膛目结舌。
最后说说这个可控性。NIF当然是可控核聚变,在于被激光轰击的这个聚变靶可控,大小可控,成分可控,喂入的速度可控,产生的能量也能可控的导出。象氢弹那种才是非可控的聚变。
所以说,这次的结果真的非常令人鼓舞,算是全人类的一个进步吧。即使国内那些想多了的人也最好别看不见,这确实是一个该使劲追赶的方向。
sbtelf 发表于 2022-12-14 14:07

Q值的计算应该是输出能量/输入能量,也就是2.5/400。 这次报道的时候用2.5/2.1,完全就是在搞PR骗经费
H
High.eee
需要是学核物理的吧。我就是物理类的,但这方面完全不懂。
s
shinyfire
Q值的计算应该是输出能量/输入能量,也就是2.5/400。 这次报道的时候用2.5/2.1,完全就是在搞PR骗经费
ljmdtc 发表于 2022-12-14 16:49

到底有没有看整个视频啊 所以400是墙的厚度吗
s
shinyfire
需要是学核物理的吧。我就是物理类的,但这方面完全不懂。
High.eee 发表于 2022-12-14 16:51

搞激光的,应该和半导体材料有关系。激光物理学感觉还挺偏的一学科
s
shinyfire
材料学发展到现在,发射激光所需要的能量早就和70年前差太多了吧。看视频里的激光瓶子就和沙漏差不多大,应该是以数量取胜。
蔓蔓茵茵
突破在于中阿合作成为一坨废纸
l
little_racoon
看这种帖子发现华人大妈真是不懂又懒得去查,不爱学习就不怕脑子生锈吗? 关键不懂还张嘴就下结论,振振有词一副我无知我光荣的态度。
kinston 发表于 2022-12-14 00:32

哈哈,看看隔壁猝死纪录片的那个高楼你就知道这里的平均学历了。。。一大帮人声泪俱下的讨论比尔盖茨的人类清除计划,讨论怎么检测打完疫苗后体内的蓝牙芯片,吃什么才能detox把打的疫苗排出体内,呼啦啦盖了好几百楼
我就眼看着好几个ID,讨论新冠的时候是民间免疫学家,俄罗斯乌克兰打仗了变成民间国际关系专家,NIF有了成果马上就变成了民间高能物理学家
c
cibeijixiangruyi
Q值的计算应该是输出能量/输入能量,也就是2.5/400。 这次报道的时候用2.5/2.1,完全就是在搞PR骗经费
ljmdtc 发表于 2022-12-14 16:49

Q 值不可能是 2.5/400 这次最好的Q值是1.54
p
poinciana
如果想真的了解,这个讲的比较清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0KuAx1COEk&t=3221s
C
Cleveland
看这种帖子发现华人大妈真是不懂又懒得去查,不爱学习就不怕脑子生锈吗? 关键不懂还张嘴就下结论,振振有词一副我无知我光荣的态度。
kinston 发表于 2022-12-14 00:32

和华人大妈没有关系,如果是祖国宣布的你看他怎么说
N
NedvedLi
哈哈,看看隔壁猝死纪录片的那个高楼你就知道这里的平均学历了。。。一大帮人声泪俱下的讨论比尔盖茨的人类清除计划,讨论怎么检测打完疫苗后体内的蓝牙芯片,吃什么才能detox把打的疫苗排出体内,呼啦啦盖了好几百楼
我就眼看着好几个ID,讨论新冠的时候是民间免疫学家,俄罗斯乌克兰打仗了变成民间国际关系专家,NIF有了成果马上就变成了民间高能物理学家
little_racoon 发表于 2022-12-14 17:17

哈哈哈 一点没错。而且你会发现不少这类ID都是美东时间晚八九点后开始活跃。。。
y
yihead
回复 76楼little_racoon的帖子
哈哈,太形象了
l
life99f
非常重要,说是里程碑也不为过。说说我的理解。
首先,这个结果证明了惯性约束这条路是可以往下走的。在两种主流核聚变方案中,磁约束的研究倾向于将来能构建大型的发电厂,很多国家都有投入;而惯性约束尺寸很小,更倾向于将来民用化和军事化,一直以来热点不高,只有美国的NIF在推动。惯性约束虽然不容易构建大型发电厂来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但看起来更容易构建小型化聚变发电机,非常适合用来给将来人类的深空飞船,火星上的探测基地,地面上偏远地方小型的人类聚集地,大型舰船,飞机等等提供近乎无尽的清洁能源。
其次,被很多人diss的效率问题。使用422MJ的总电能,激发192 台激光器,最终输入2.1MJ的激光,产生2.5MJ的聚变能,总效率感人。然而事实上,有这个结果的NIF的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没对准效率去的,Q都没能被证明能不能大于1,想那么多干嘛。而实际上NIF可被提高效率的余地非常的大,在Reddit上看到有人提到 1.NIF is using technology from as far back as the 80s, efficiency was never its goal when it was being made. I haven’t done the math but I’ve seen commenters saying that a similar laser could be constructed by modern technology and be operated at around 10 MJ instead of 300 MJ. 2.The curve of input energy to energy produced from this reaction is exponential, and NIF is currently on the rising ramp of that curve, meaning small changes to input energy can lead to very large changes in output energy. 也就是说很可能惯性约束的发展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将进入快车道。解决了可行性问题,工程和技术上的改进速度和优化工作很可能会令人膛目结舌。
最后说说这个可控性。NIF当然是可控核聚变,在于被激光轰击的这个聚变靶可控,大小可控,成分可控,喂入的速度可控,产生的能量也能可控的导出。象氢弹那种才是非可控的聚变。
所以说,这次的结果真的非常令人鼓舞,算是全人类的一个进步吧。即使国内那些想多了的人也最好别看不见,这确实是一个该使劲追赶的方向。
sbtelf 发表于 2022-12-14 14:07

是的,他们的激光系统是用于武器研究的。并不是专门用来研究这个的。也可以理解,都不知道有没有谱的东西,如果不带着军事这个铁饭碗,是无法支撑这么几十年的。接下来拿了钱,再好好优化一下应该能提高不少。
n
niuheliang
Q值的计算应该是输出能量/输入能量,也就是2.5/400。 这次报道的时候用2.5/2.1,完全就是在搞PR骗经费
ljmdtc 发表于 2022-12-14 16:49

ITER也是这么算。制造磁场的电能估计就被华丽地忽略了。3/2=1.5的原因是2MJ是真正作用于燃料的能量。因为也许有不需要300MJ产生激光的方法。
n
niuheliang
哈哈,看看隔壁猝死纪录片的那个高楼你就知道这里的平均学历了。。。一大帮人声泪俱下的讨论比尔盖茨的人类清除计划,讨论怎么检测打完疫苗后体内的蓝牙芯片,吃什么才能detox把打的疫苗排出体内,呼啦啦盖了好几百楼
我就眼看着好几个ID,讨论新冠的时候是民间免疫学家,俄罗斯乌克兰打仗了变成民间国际关系专家,NIF有了成果马上就变成了民间高能物理学家
little_racoon 发表于 2022-12-14 17:17

新冠这么多年了。你觉得某民间免疫学家的预言怎么样?或者说俄乌冲突这么久了,某民间国际关系专家的预言怎么样?
Z
Ziggyy
关于核聚变,看土摩托老师的这篇就够了:https://mp.weixin.qq.com/s/A5R6wYUdof0R6IUGkMiPqA
n
niuheliang
关于核聚变,看土摩托老师的这篇就够了:https://mp.weixin.qq.com/s/A5R6wYUdof0R6IUGkMiPqA
Ziggyy 发表于 2022-12-14 19:52

他这篇我今天看过。美国没那么穷,1万美元1只茶杯的军工项目,30亿美元不需要个响交差。F-35要1万亿美元呢。谁有空管几十亿美元的小钱。还是核武器项目。
不过他说对了一点,NIF是美国独门邪路。仅此一家,没别的地方可以偷。和计算机科学、SpaceX等一样,是美国维持全球独霸的利器。
他没说的是,苏联的东西都不靠谱,以前有电子管,现在有托马,都是坑爹的货。所以苏联破产了。
j
janeee
因为ITER还在建,还没建完呢。建了十几年了,目测还得另一个10年才能建好,不提也罢。 说起ITER,可以开一个帖子说它了,太多波折,太多政治因素,太多狗血。。。
bluemimosa 发表于 2022-12-14 12:01

你一说我更想听了,姐妹空了能不能扒一下......
g
gokgs
非常重要,说是里程碑也不为过。说说我的理解。
首先,这个结果证明了惯性约束这条路是可以往下走的。在两种主流核聚变方案中,磁约束的研究倾向于将来能构建大型的发电厂,很多国家都有投入;而惯性约束尺寸很小,更倾向于将来民用化和军事化,一直以来热点不高,只有美国的NIF在推动。惯性约束虽然不容易构建大型发电厂来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但看起来更容易构建小型化聚变发电机,非常适合用来给将来人类的深空飞船,火星上的探测基地,地面上偏远地方小型的人类聚集地,大型舰船,飞机等等提供近乎无尽的清洁能源。
其次,被很多人diss的效率问题。使用422MJ的总电能,激发192 台激光器,最终输入2.1MJ的激光,产生2.5MJ的聚变能,总效率感人。然而事实上,有这个结果的NIF的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没对准效率去的,Q都没能被证明能不能大于1,想那么多干嘛。而实际上NIF可被提高效率的余地非常的大,在Reddit上看到有人提到 1.NIF is using technology from as far back as the 80s, efficiency was never its goal when it was being made. I haven’t done the math but I’ve seen commenters saying that a similar laser could be constructed by modern technology and be operated at around 10 MJ instead of 300 MJ. 2.The curve of input energy to energy produced from this reaction is exponential, and NIF is currently on the rising ramp of that curve, meaning small changes to input energy can lead to very large changes in output energy. 也就是说很可能惯性约束的发展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将进入快车道。解决了可行性问题,工程和技术上的改进速度和优化工作很可能会令人膛目结舌。
最后说说这个可控性。NIF当然是可控核聚变,在于被激光轰击的这个聚变靶可控,大小可控,成分可控,喂入的速度可控,产生的能量也能可控的导出。象氢弹那种才是非可控的聚变。
所以说,这次的结果真的非常令人鼓舞,算是全人类的一个进步吧。即使国内那些想多了的人也最好别看不见,这确实是一个该使劲追赶的方向。
sbtelf 发表于 2022-12-14 14:07

真没看出有什么突破, 哈哈。 youtube 上有人也是同样的观点。
我不是学物理的, 就觉得这个太简单了, 哈哈, 纯粹是一帮要钱的人, 这么多年就出这么点东西。
激光轰击产生核聚变, 离可控核聚变还差十万八千里, 你去一个一个的轰击吗?
我真心觉得不如 托克马克装置靠谱。 当然, 拭目以待吧, 有进步总是好事。

l
ljmdtc
新冠这么多年了。你觉得某民间免疫学家的预言怎么样?或者说俄乌冲突这么久了,某民间国际关系专家的预言怎么样?
niuheliang 发表于 2022-12-14 19:44

并不是的,这种奇葩Q值算法是美国这个实验室自己发明的。同一个实验室2013也发表过“爆炸性”消息宣称Q值超过1,当时的算法更加奇葩,不仅只算激光能量,甚至只算了激光中打到了目标原子的那部分能量。
Using the traditional definition of Q, Pfus / Pheat, ICF devices have extremely low Q. This is because the laser is extremely inefficient; whereas {\displaystyle \eta _{heat}}{\displaystyle \eta _{heat}} for the heaters used in magnetic systems might be on the order of 70%, lasers are on the order of 1%.
For this reason, 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 (LLNL), the leader in ICF research, has proposed another modification of Q that defines Pheat as the energy delivered by the driver to the capsule, as opposed to the energy put into the driver by an external power source. That is, they propose removing the laser's inefficiency from the consideration of gain. This definition produces much higher Q values, and changes the definition of breakeven to be Pfus / Plaser = 1. On occasion, they referred to this definition as "scientific breakeven".[19][20] This term was not universally used; other groups adopted the redefinition of Q but continued to refer to Pfus = Plaser simply as breakeven.[21]
On 7 October 2013, LLNL announced that it had achieved scientific breakeven in the 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 (NIF) on 29 September.[22][23][24] In this experiment, Pfus was approximately 14 kJ, while the laser output was 1.8 MJ. By their previous definition, this would be a Q of 0.0077. For this press release, they re-defined Q once again, this time equating Pheat to be only the amount energy delivered to "the hottest portion of the fuel", calculating that only 10 kJ of the original laser energy reached the part of the fuel that was undergoing fusion reactions. This release has been heavily criticized in the field.[25][26]
l
ljmdtc
ITER也是这么算。制造磁场的电能估计就被华丽地忽略了。3/2=1.5的原因是2MJ是真正作用于燃料的能量。因为也许有不需要300MJ产生激光的方法。
niuheliang 发表于 2022-12-14 19:42

奇葩算法是引用的这一楼。上面那贴引用错了
g
gokgs
核聚变关键在可控性, 这个除了证明可以激光轰击产生核聚变之外, 真的看不出任何 breakthrough.
n
niuheliang
并不是的,这种奇葩Q值算法是美国这个实验室自己发明的。同一个实验室2013也发表过“爆炸性”消息宣称Q值超过1,当时的算法更加奇葩,不仅只算激光能量,甚至只算了激光中打到了目标原子的那部分能量。
Using the traditional definition of Q, Pfus / Pheat, ICF devices have extremely low Q. This is because the laser is extremely inefficient; whereas {\displaystyle \eta _{heat}}{\displaystyle \eta _{heat}} for the heaters used in magnetic systems might be on the order of 70%, lasers are on the order of 1%.
For this reason, 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 (LLNL), the leader in ICF research, has proposed another modification of Q that defines Pheat as the energy delivered by the driver to the capsule, as opposed to the energy put into the driver by an external power source. That is, they propose removing the laser's inefficiency from the consideration of gain. This definition produces much higher Q values, and changes the definition of breakeven to be Pfus / Plaser = 1. On occasion, they referred to this definition as "scientific breakeven".[19][20] This term was not universally used; other groups adopted the redefinition of Q but continued to refer to Pfus = Plaser simply as breakeven.[21]
On 7 October 2013, LLNL announced that it had achieved scientific breakeven in the 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 (NIF) on 29 September.[22][23][24] In this experiment, Pfus was approximately 14 kJ, while the laser output was 1.8 MJ. By their previous definition, this would be a Q of 0.0077. For this press release, they re-defined Q once again, this time equating Pheat to be only the amount energy delivered to "the hottest portion of the fuel", calculating that only 10 kJ of the original laser energy reached the part of the fuel that was undergoing fusion reactions. This release has been heavily criticized in the field.[25][26]
ljmdtc 发表于 2022-12-14 20:50

他们这一行都是这么算。国际标准。磁约束的托马也是这么算。不然几十吨(超导)磁铁得花多少电力。哪能在1990年代达到60%多。
E
Eml
以后再看
b
bogey
有没有学物理的啦?还是都转码搞金融了?
把 发表于 2022-12-13 23:39

基本是骗经费的
千渔千寻
回复 92楼gokgs的帖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VpHmNFd7JI&t=61m



n
niuheliang
回复 92楼gokgs的帖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VpHmNFd7JI&t=61m



千渔千寻 发表于 2022-12-16 00:57

王孟源多少有点羡慕嫉妒恨。人生被忽悠过,曾经的理想破灭。其实做人豁达一些好,功成不必在我。
美国这次当然是很牛。虽然大家都知道激光点火早晚会成功。但胜利女神对NIF微笑的时候。结果牛的简直难以相信。还炸坏了几件仪器。
无论什么严苛标准,反过来也能套在ITER上。说NIF还不实用,ITER就更是赔钱的货。
美国这次一超独霸一次打了安理会众多常任流氓的脸。几个臭皮匠花200亿欧元到2035年都放不出屁。
美国30多亿美元就把事办成了。更绝的是物理上把ITER废了,证实其设计(指标)错了。百亿欧元钱白烧了。


b
benulj
真的不懂,感觉很神秘。 估计离民用或者是武器化可能还很远很远。 可能是朝伟大目标方向往前走了一小步。
Z
Ziggyy
回复 87楼niuheliang的帖子
30亿不需要个响交差?F-22起码有实际的军事用途。这个完全就是个“花瓶”项目。 托马不行?现在世界上大部分的核聚变研究都用的这套装置。你这个就是典型的键盘侠。
h
huarenid15
回复 76楼little_racoon的帖子
只能一直拉黑。不过我听说拉黑名单是有限制的。
c
cosc
Mark 核聚变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