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orldpopulationreview.com/country-rankings/icu-beds-per-capita-by-country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hospital_beds 美国30+/十万人,日韩10-15/十万人。这个数据可能不是最新的。中国之前数据记录的是3-4左右。如果现在是接近十的话,应该是最近增加了很多。 因为家里老人有基础病,所以之前一直在关注国内的医疗的准备情况。如果现在是十的话,应该是为新冠准备了不少。 forestfox 发表于 2022-12-09 10:53
层主坏人,楼主开这个楼本来是要骂中国没有准备icu就放开的。 ca563 发表于 2022-12-09 10:55
难不成真准备了?退烧药都能卖断货能叫准备了? edge2.0 发表于 2022-12-09 11:18
中国人均病床数高于美国,日韩大概是美国3倍,美国的特点是ICU病床占病床的比例远高于中日韩,抢救式医疗才能有最大的利润。 caribou 发表于 2022-12-09 11:22
国人打个吊针也要住院 确实不够用 国内的病床和美国病床条件 也不是一个标准 媲 发表于 2022-12-09 11:46
回复 5楼ca563的帖子 两年不到是怎么做到ICU床位翻倍的?恐怕翻倍的是床位,而不是ICU医护和设备吧。 alessa 发表于 2022-12-09 11:52
符合土共风格,做事情踏实,稳。不打无准备的仗。 前一阵我就说过,各地建方舱就是在为医院扩容,做开放准备。现在其他具体措施也都发布了。 http://www.nhc.gov.cn/cms-search/xxgk/getManuscriptXxgk.htm?id=d9f06b80eaaf4e37bf1023e9bb89d711 谢谢您的提问。做好医疗资源的准备,可以说是我们做好下一阶段医疗服务工作的“先手棋”和“关键棋”。目前,全国的重症医学床位总数是13.81万张,其中三级医疗机构重症医学床位是10.65万张。重症医学床位接近10张/10万人的水平。重症医学的医师总数是8.05万人,“可转换ICU”储备医师10.6万人,重症专业的护士是22万人,另有“可转换ICU”护士是17.77万人。 为了更好地满足和适应下一阶段医疗服务的需求,我们也印发了相关文件,指导各地加强医疗资源的准备和建设。这里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做好发热门诊的建设。最近这几天,大家通过发布会也了解到相关的信息,我们强调,二级以上医院都要开设发热门诊,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另外,具备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要开设发热门诊或者发热诊室,并且要配备充足的力量,尽最大可能来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 二是指导各地加强定点医院医疗资源的准备。定点医院医疗资源准备,一方面是重症床位的准备,对于省会城市,以及发挥区域医疗中心作用的中心城市的定点医院,我们对其要求更高一些,除了要准备好重症床位资源以外,还要提高其综合诊疗能力,包括要设置血液透析中心、分娩室、儿科等,另外,要组建多学科诊疗团队,以提升定点医院的综合医疗服务能力。 三是要以地市为单位,按照城市的人口规模,把方舱医院升级改造成亚定点医院。所谓亚定点医院,就是在方舱医院的基础上,使其具备一定的治疗功能,要按照其床位10%的比例来改造监护床位。 四是二级医院重症资源的准备。我们要求各地要把二级医院重症监护科和重症监护病房按照标准进行改造,作为三级医院重症资源的重要补充。 五是三级医疗机构重症资源的扩容和改造。我们要求三级医院综合ICU要达到床位总数4%的比例。此外,对于各个专科ICU,要按照综合ICU的标准来进行扩容改造和建设。再按照床位总数4%的比例改造可转换ICU床位,需要的时候,可以在24小时内迅速转换成重症ICU的资源,保证综合ICU和可转换ICU能够达到医院床位总数的8%。另外,还有一部分专科ICU床位作为重要补充。有了床位准备后,还需要医生和护士医务力量的准备。除了综合ICU的医护力量以外,我们要求对其他专科ICU的医务人员,重点是内科、急诊科、儿科等相关专业医务人员,都要进行综合ICU知识技能方面的训练和培训,确保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快速补充到重症医学专业队伍当中。按照我们现在床医比和床护比,再额外扩充20%到30%的医疗力量作为重症力量的补充。所有这些扩容和改造工作,我们要求各地务必在12月底之前完成。谢谢。 平明寻白羽 发表于 2022-12-09 12:12
回复 11楼平明寻白羽的帖子 方舱能扯到icu …你这舔的 胡叼盘退了是你接吗 bbalyssa 发表于 2022-12-09 12:24
太好了!中国这个执行力太强了!难怪国内建了那么方舱,原来早就想好了可以改装成ICU,太棒了!哎!总是赢嘛了,至少赢两次!希望各地政府大量收治病人到方舱ICU! joncc 发表于 2022-12-09 12:42
其他还好,你说做事情踏实稳?高级黑吧 wwmm933 发表于 2022-12-09 12:42
你瞎么,后面全是讲ICU的。 方舱只是医院扩容的一部分。 尼玛摆点事实刺激到你了?那你只有藏到石头下面了,别天天受刺激。 平明寻白羽 发表于 2022-12-09 12:49
ICU 数据为什么不在突然放开之前报? 现在报是为了应对医疗不足的质疑吗?如果数据这么好 那为什么不更早解封?有序解封? bbalyssa 发表于 2022-12-09 13:29
所以这十张/十万人是包括了方舱啊 baobao557 发表于 2022-12-09 13:32
这…..政府工作报告都有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年报,年年有,不是只有最近才有。资金人员设施增长都有数据,这些东西有兴趣自然会去查,没兴趣或者默认没发展进步,发到手上也没人爱看啊。 昨天我回贴也贴了楼里不少类似数据,人家喷子随便喷两句没准备没床位没药没疫苗一两百赞,我列事实不到十个赞,谁爱看这些枯燥数据,更何况内心认定了喷子就是真理,列出来人家喷子也继续撒泼打滚说都是假的都是笑话。 冰糖梨 发表于 2022-12-09 15:11
国内有Paxlovid 了吗?还是说没有上市,只是有协议了。普通老百姓至少没人听说能拿到这个药吧。lucyyan 发表于 2022-12-09 14:38
疫情是这三年来全世界的第一等大事 我记得美国2020年准备共存 要flatten the curve 时 有多少人每天刷本州的医院床位和icu的实时占用率 以此来判断会不会有医疗挤兑 现在国内正在准备对抗感染高峰 如果有类似网站可以查询 哪怕只是大城市的 老百姓心里有底 也会减少恐慌 这些数据对家里有老人或者有基础病的人非常重要 怎么会没人爱看 bbalyssa 发表于 2022-12-09 17:31
回复 31楼hellohey的帖子 方舱医院,本身就有轻症转重症的部分, 所以三年相当于练级了 minqidev 发表于 2022-12-09 14:56
你一点不用担心退烧药跟不上,中国厉害得是生产潜力, 稍微动一下,产量就上来了。 minqidev 发表于 2022-12-09 12:23
我当然一点都不担心退烧药产能,我担心的是连退烧药这种很容易生产的药物都不提前准备应对可预见的需求狂潮,现在造成卖断货,可以想象其它纸面上的准备真实情况会是什么? edge2.0 发表于 2022-12-09 18:33
你家有孩子吗? 你知道全美儿童退烧药这段时间一直缺货吗? 所以你想表达啥? Namama 发表于 2022-12-09 18:38
如果每个人都要囤退烧药的话,不管多少都会断货。 而且退烧药还有过期时间。 lp005520 发表于 2022-12-09 18:41
本来还是想压到明年春天吧,不是被这个白纸运动闹的吗?要是再像上海那样封广州和北京,更被骂死了。包子索性躺平不管了 ca563 发表于 2022-12-09 19:12
回复 43楼edge2.0的帖子 美国还不是一样经历3年新冠? 儿童感染新冠发烧一样是吃退烧药吧? 而且每年秋冬季都是感冒流感高发季吧? 结果竟然现在全国范围内儿童退烧药断货? 你要不要先评论一下这个? Namama 发表于 2022-12-09 19:27
美国30+/十万人,日韩10-15/十万人。这个数据可能不是最新的。中国之前数据记录的是3-4左右。如果现在是接近十的话,应该是最近增加了很多。
因为家里老人有基础病,所以之前一直在关注国内的医疗的准备情况。如果现在是十的话,应该是为新冠准备了不少。
层主坏人,楼主开这个楼本来是要骂中国没有准备icu就放开的。
难不成真准备了?退烧药都能卖断货能叫准备了?
2楼不是说了吗?只有3~4张床每10万人,现在都10张了,more than doubled,还不算做准备了?
中国人均病床数高于美国,日韩大概是美国3倍,美国的特点是ICU病床占病床的比例远高于中日韩,抢救式医疗才能有最大的利润。
国人打个吊针也要住院 确实不够用
国内的病床和美国病床条件 也不是一个标准
两年不到是怎么做到ICU床位翻倍的?恐怕翻倍的是床位,而不是ICU医护和设备吧。
icu的软件(医护)和硬件要求都高多了,我爸去年进过一次,每天基本花费就两万,加上药物和别的费用,还蛮贵的
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加急改装中
符合土共风格,做事情踏实,稳。不打无准备的仗。
前一阵我就说过,各地建方舱就是在为医院扩容,做开放准备。现在其他具体措施也都发布了。
http://www.nhc.gov.cn/cms-search/xxgk/getManuscriptXxgk.htm?id=d9f06b80eaaf4e37bf1023e9bb89d711
谢谢您的提问。做好医疗资源的准备,可以说是我们做好下一阶段医疗服务工作的“先手棋”和“关键棋”。目前,全国的重症医学床位总数是13.81万张,其中三级医疗机构重症医学床位是10.65万张。重症医学床位接近10张/10万人的水平。重症医学的医师总数是8.05万人,“可转换ICU”储备医师10.6万人,重症专业的护士是22万人,另有“可转换ICU”护士是17.77万人。
为了更好地满足和适应下一阶段医疗服务的需求,我们也印发了相关文件,指导各地加强医疗资源的准备和建设。这里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做好发热门诊的建设。最近这几天,大家通过发布会也了解到相关的信息,我们强调,二级以上医院都要开设发热门诊,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另外,具备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要开设发热门诊或者发热诊室,并且要配备充足的力量,尽最大可能来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
二是指导各地加强定点医院医疗资源的准备。定点医院医疗资源准备,一方面是重症床位的准备,对于省会城市,以及发挥区域医疗中心作用的中心城市的定点医院,我们对其要求更高一些,除了要准备好重症床位资源以外,还要提高其综合诊疗能力,包括要设置血液透析中心、分娩室、儿科等,另外,要组建多学科诊疗团队,以提升定点医院的综合医疗服务能力。
三是要以地市为单位,按照城市的人口规模,把方舱医院升级改造成亚定点医院。所谓亚定点医院,就是在方舱医院的基础上,使其具备一定的治疗功能,要按照其床位10%的比例来改造监护床位。
四是二级医院重症资源的准备。我们要求各地要把二级医院重症监护科和重症监护病房按照标准进行改造,作为三级医院重症资源的重要补充。
五是三级医疗机构重症资源的扩容和改造。我们要求三级医院综合ICU要达到床位总数4%的比例。此外,对于各个专科ICU,要按照综合ICU的标准来进行扩容改造和建设。再按照床位总数4%的比例改造可转换ICU床位,需要的时候,可以在24小时内迅速转换成重症ICU的资源,保证综合ICU和可转换ICU能够达到医院床位总数的8%。另外,还有一部分专科ICU床位作为重要补充。有了床位准备后,还需要医生和护士医务力量的准备。除了综合ICU的医护力量以外,我们要求对其他专科ICU的医务人员,重点是内科、急诊科、儿科等相关专业医务人员,都要进行综合ICU知识技能方面的训练和培训,确保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快速补充到重症医学专业队伍当中。按照我们现在床医比和床护比,再额外扩充20%到30%的医疗力量作为重症力量的补充。所有这些扩容和改造工作,我们要求各地务必在12月底之前完成。谢谢。
你一点不用担心退烧药跟不上,中国厉害得是生产潜力, 稍微动一下,产量就上来了。
方舱能扯到icu …你这舔的 胡叼盘退了是你接吗
【这三年都干了啥?——ICU篇】12月9日,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在联防联控发布会上公布:
1、目前,全国重症医学床位总数是138100张,#全国重症床位接近每10万人10张#
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9年全国重症医学科床位数57160张,比2018年增长8%。
——这三年增加80940张,增长141.6%。
2、据2020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19年国家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安全报告》,2019年,全国ICU医生6万多人,ICU职业护士10万多人。
到目前,全国ICU医生8.05万人,增加了三分之一。另有“可转换ICU”的储备的医师10.6万人。
目前ICU护士22万多人,增加了一倍多。还有“可转换ICU”的护士17.77万人。
——建设一张ICU床位,需投入100万元左右。年运行费用约3、400万元。而相比巨大的资金投入,更难的是医护人员的培养。
目前离ICU医师人数/床位数≥0.8,护士人数/床位数≥3的要求仍有一定缺口,需要“可转换ICU”医护予以补充。
3、本月初,国家卫健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重症医疗资源数据调查。主要调查了各医院ICU床位、设备,也包括判断医院有多少或是否有潜在的能力将一些床位转化为ICU病床。
ICU床位由2019年的十万人4.05张,增长到目前的十万人9.77张。
2019年末,执业(助理)医师386.7万人,注册护士444.5万人 2021年末,执业(助理)医师428.7万人,注册护士501.8万人。 2年增加医师40万人,增加护士50万人。。这依然还不包括2022年增加的数量。。
疫苗普及上 我们国家目前全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包括3-17岁已经达到97.5%,18-59岁已经超过了95% 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28日,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的覆盖人数为2亿3940万人,完成全程接种2亿2816.5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老年人口的90.68%和86.42%,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亿8151.1万人。 其中80岁以上老年接种的覆盖人数为2742.6万,完成全程接种2356.3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80岁以上人口的76.6%、65.8%,
其他还好,你说做事情踏实稳?高级黑吧
美国极其恶心,医疗系统为了赚钱没下限,不但没增加,还在蓄意削减床位 1975年全国还有147万张病床,2015年只剩下了不到90万张。。 而这40年里,全国人口增长了50%
你瞎么,后面全是讲ICU的。
方舱只是医院扩容的一部分。
尼玛摆点事实刺激到你了?那你只有藏到石头下面了,别天天受刺激。
只能表演睁眼瞎装疯卖傻了
哈哈哈哈
比比尸体不就明白了?
装着没发生么?
疫苗: -其实大家都知道mRNA疫苗(就算二阶)和其他疫苗都不能防感染,主要看防重症和死亡。我们都知道mRNA肯定比其他的都好。但是如果mRNA对其他疫苗如灭火对防重症和死亡没有数量级上(>10倍)区别的话,我偏向老人和小孩打灭火。我偏保守,mRNA很牛,但毕竟是新技术。网络上其实有医学专业人士对mRNA有疑虑的。但是有点被媒体压制了(参见Twitter FIles方式)。
-香港的数据显示记国产疫苗科兴对于防重症和死亡有效性两针后是69.9%三针后是97.9%。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inf/article/PIIS1473-3099(22)00345-0/fulltext。 当然也有人选择不相信。(这个是我在一亩三分地上看到的讨论,https://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951471-4-1.html)。
-最近国内还有4-5种新疫苗批准。有鼻喷有多价有重组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212/7a19ff51d0b0456c91bb85a508261fdf.shtml
-关于疫苗要国产还是进口,我觉得有需要国产。可以预计以后疫苗要不断更新,14亿人一直靠进口,不是好选择。不然为什么泰国和印尼等很多国家都要自己搞疫苗。
-老人接种率。https://www.caixin.com/2022-12-01/101972992.html 说我家的情况,父亲有基础病,一直没有打疫苗,因为怕不良反应,还有国内之前防的好。最近看到开放的趋势,准备去打了。
药品: -其实无症状和轻症,不需要药。只要退烧药就好。其他的就是吃个放心。
-对中和重症有效,就一个神药PAXLOVID。PAXLOVID中国2月紧急授权, 3月21日进医保,10月28日授权中国大陆市场生产和供应 -http://wsjkw.hebei.gov.cn/html/zwyw/20220324/387090.html -https://m.yicai.com/news/101577153.html
-我猜国内为什么4月封上海,然后12月开放跟个药品有点关系
-这个药应该只会供给有风险的人群,无症状和轻症应该拿不到(很多其他国家是这样安排的)。
病床: -方舱:全国56+万,很多方舱是一人一间(看下面第二条新闻的图片),有独立淋浴和厕所 (来源下面YouTube,方舱建设人员的分享),类似给香港建的。我之前在美国得过新冠,由于住在apartment, 我自愿去了当地政府提供的隔离设施,为了不传家人。国内人口密集,都是公寓,我觉得方舱还是有用的。特别家里有基础病的老人。其他家人阳了之后,应该自己出去隔离。 -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220704/herald/73c01a6e6cf123380c2e3057db54b273.html -http://www.21jingji.com/article/20220325/herald/03c46744a87b121dffffa73f87e14089.htm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SZo2cYXkqk&t=14s
-ICU:ICU的情况已经有讨论了,就不多说了。
这些是我了解到的情况。至于国内政府有没有准备,准备的好不好,自己评判。就我个人,我是希望国内是准备好了,因为我家里有基础病的老人。目前国内准备的情况,我家里的老人和我并没有很慌张。
ICU 数据为什么不在突然放开之前报? 现在报是为了应对医疗不足的质疑吗?如果数据这么好 那为什么不更早解封?有序解封?
所以这十张/十万人是包括了方舱啊
我觉得这可能的长者所说的“闷声发大财吧”。难道每天说又加了多少ICU病床,弄的人心惶惶。
不包括啊.
ICU是重症监护病床,改造成亚定点医院的方舱有10%监护床位.
监护床位和ICU是不一样的
普通科室的监护病房和ICU病房并不完全一样,各个普通科室例如呼吸科,心脏科,神经科等都可能有自己的监护病房,主要是给患者进行心电监护,血氧监护等,随时观察病情变化。 而ICU病房一般是对多个脏器功能出现衰竭的患者提供抢救治疗的病房,它的生命支持力度更为强,抢救患者的成功率也相对较高,与专科病房相比,ICU病房的患者病情更为危重。
你这种人真是杠精
设备可以买,但是医护需要训练和培养。估计各地医护互相支援重症区时紧急培训了,中国人多练手机会比较多。
方舱医院,本身就有轻症转重症的部分, 所以三年相当于练级了
这…..政府工作报告都有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年报,年年有,不是只有最近才有。资金人员设施增长都有数据,这些东西有兴趣自然会去查,没兴趣或者默认没发展进步,发到手上也没人爱看啊。 昨天我回贴也贴了楼里不少类似数据,人家喷子随便喷两句没准备没床位没药没疫苗一两百赞,我列事实不到十个赞,谁爱看这些枯燥数据,更何况内心认定了喷子就是真理,列出来人家喷子也继续撒泼打滚说都是假的都是笑话。
re。从来没看见哪个说没准备的列数据,都是张口就来。我说没有就没有。
国内有用Paxlovid, 有几个地方出现疫情的时候,有用这个药的。
http://www.takungpao.com/news/232108/2022/0321/700487.html 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2-03-19/doc-imcwipih9327577.shtml
这个药不是给普通大众,只会给高风险的人用。我猜国内应该是已经买了几批药。后面应该是等国内企业的,国产Paxlovid上市。如果真的像我上个贴里的新闻写的,开始生产应该挺快的。
=== 目前,Paxlovid在我国是附条件批准上市,属于边用边研究的摸石头过河。在适应症上,也只是“治疗成人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即只是有发展为重症风险的人群才需要用。北京某三甲医院感染科专家表示,Paxlovid在60岁以下没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中几乎不需要使用。
https://jiankang.163.com/22/1209/16/HO5J1RE90038804A.html (上面的话引用自这里,虽然这个是将印度仿制药) ===
疫情是这三年来全世界的第一等大事 我记得美国2020年准备共存 要flatten the curve 时 有多少人每天刷本州的医院床位和icu的实时占用率 以此来判断会不会有医疗挤兑 现在国内正在准备对抗感染高峰 如果有类似网站可以查询 哪怕只是大城市的 老百姓心里有底 也会减少恐慌 这些数据对家里有老人或者有基础病的人非常重要 怎么会没人爱看
人家贴出来了,你看了没?
ICU设备不是一般医护会用的,方舱应该不具备那个条件那些机器。估计各地去之前还是培训了一部分ICU专门人才,外加人多,练手机会多
我当然一点都不担心退烧药产能,我担心的是连退烧药这种很容易生产的药物都不提前准备应对可预见的需求狂潮,现在造成卖断货,可以想象其它纸面上的准备真实情况会是什么?
你家有孩子吗? 你知道全美儿童退烧药这段时间一直缺货吗?
所以你想表达啥?
如果每个人都要囤退烧药的话,不管多少都会断货。 而且退烧药还有过期时间。
中国这次放开管控硬着陆是人的吧,三年时间不够他们做个预案 之一,只需提前半个月加速马力生产退烧药,给各地铺好货再放开? 哄抢容易大量生产的退烧药折射出的是根本没有实操的预案,基本都是 PPT画饼,可以说,三年准备时间都浪费了。
然后上星期我买到的抗原是去年4月生产的,有效期只到明年4月,明显是 厂家在清之前滞销的出口库存,可以说,到上个月他们都没有开始收到指引 为国内开放生产备货。
最后,美国这一轮儿童传染病是可以一年前预见的吗?拿这个洗三年都没有预案的硬着陆太勉强了吧。
美国退烧药不缺货吗?一个流感就能给干翻了
就美国看病那效率,呵呵哒
我一点都不怀疑中国生产退烧药的能力在,我知道他们两个星期就能铺满货架,但这折射出的是这次放开就是个硬着陆,折射出他们至少两星期前都没 全面放开预案。
本来还是想压到明年春天吧,不是被这个白纸运动闹的吗?要是再像上海那样封广州和北京,更被骂死了。包子索性躺平不管了
美国还不是一样经历3年新冠? 儿童感染新冠发烧一样是吃退烧药吧? 而且每年秋冬季都是感冒流感高发季吧?
结果竟然现在全国范围内儿童退烧药断货? 你要不要先评论一下这个?
不是躺平,现在是主动促进感染,这叫快速过峰。 可以参见中国CDC冯子健在清华的演讲。
至于白纸运动,哪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太高估民众对于中国政府决策的影响力了吧?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白纸这件事,甚至没有富士康、广州海珠区民众抗议的影响力大。
暂时因为抢购断货而已,现在产能马力全开,在京东上很轻松就买到了
现在经济状况不良加白纸运动,国内放开了,各类详实数据也都在12月9日会议作了更新,这不是很好嘛。现在国内政府信息还是比较透明的,各种卫生基建信息,政府公报里每年都有具体的公布,有心人自己要找还是能找到,微博上有人贴着中国卫生健康年鉴各类表格,有历年个小项具体数字,只是大家之前不关心而已。
🔺根据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在12月9日联防联控发布会上公布的数字,目前,全国重症医学床位总数是13.81万张,其中三级医疗机构的重症医学床位是10.65万张,重症医学床位接近十万人十张的水平。重症医学的医师总数是8.05万人,还有可转换ICU的储备的医师有10.6万人。另外,重症专业的护士是22万人,可以转换ICU的护士是17.77万人。 🔺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2018年中国仅有重症医学科床位数52,568张(3.8张/10万人,图1),2019年57,160张(图2),现在是约138,100张(9.8张/10万人),相比2018-2019翻了2倍多,当然,这个数字肯定是考虑了临时扩展的床位和已经改建的亚定点医院床位数的,但是,这也彰显了守好“救重症、降死亡”最后一道防线的决心。 🔹之前发过的一些数据,根据2019和2021年两份《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从1,007,545个增加至1,030,935个,其中医院从34,354个增加至36,57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954,390个增加至977,790个。 🔹医院中,三级医院从2,749个(三甲1,516个)增加至3,275个(三甲1,651个),二级医院从9,687个增加至10,848个,一级医院从11,264个增加至12,649个。 🔹床位数从2019年的8,806,956个增加至2021年的9,448,448个,2019至2020、2020-2021年分别保持了3.3%、3.8%的床位增加率,年增加床位约20-30万张。 🔹全国卫生人员总数从2019年末的1292.8万人,增加到2021年末的1398.3万人。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从2.77人增加到3.04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从3.18人增加到3.56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从2.61人增加到3.08人,每万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从6.41人增加到6.79人。 🔹全国卫生总费用从约65195.9亿元增加到约75593.6亿元,人均卫生总费用从4656.7元增加到5348.1元,占GDP的比例为6.5%,约为当年国防开支的5倍。
中国医疗一大弊端就是公费医疗报销时,如果不住院,费用不报或少报;住了院才能最大化报销的比例。所以退休的老人有事没事都住院,严重浪费资源。我一个亲戚最近做个肠道的微创手术,在美国都不会让你住院,属于outpatient surgery。可她是在医院足足住了5个星期才出院。不愿意早出院,一出院所有的药费都要自己掏了。我一个朋友的父亲打一种比较贵的针,每次去打针都先住院,这样就能报销了。
你国擦屁股纸都能卖断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