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礼貌,害苦了华人孩子?!

w
wecansee
楼主 (北美华人网)
论“有礼貌”咱们华人家庭肯定首当其冲,随着年轻妈妈们累计的带娃经验,不少情况已有所改观
但是仍然会有部分妈妈,还是会偶尔犯“礼貌性”的错误
以下这些以礼貌为名义的伤害,是不是也曾经发生在身边人的身上呢?

让大的让小的
NO.01

家里有二宝的妈妈一定要好好看看这个新闻,看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也中招了!
国内一档节目里曾经有这么个女孩子,站在天台上向自己的父亲“控诉”不公平!
原来她有一个小自己六岁的妹妹,总是喜欢“招惹”她,当她每次都想去“教训”这个妹妹的时候,妹妹总是会向爸爸告状。
而爸爸每次都不分青红皂白地偏袒妹妹,并不相信这个女孩子的话,就算相信了也只是淡淡的一句:
这么大个人了,要学会让着妹妹!

当这个女孩哽咽地问她的爸爸“你就不能相信我一次?”的时候,爸爸更是表示:你的书都白读了吗?孔融让梨的事儿你不知道?
说实在话,中华传统美德“谦让”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在孩子争吵时,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借用这种传统礼貌规则来“批评大的,保护小的”,那对本来就是孩子的老大而言是极其之不公平的!
长此以往,大宝贝不免认为妈妈偏心弟弟妹妹或者不爱自己了,而渐渐变得叛逆或者不自信,甚至会将“仇恨”转移到二宝身上。

不过,也不是说大宝就一定不要让着二宝,毕竟块头、体能的差距摆在那里。所以在孩子们发生纠纷时,为了避免较大的伤害,要求大让小,是对的。
其实在孩子发生争吵时,我们最好做个中立的仲裁者,了解清楚事情的始末,再选择处理办法,做到不偏袒,不护小。不能不问是非,一味要求大让小!

咱们打个比方,如果是二宝抢了本是大宝的东西,那么你可以跟他说:“嗯,自己的玩具自己有支配权,不过,你如果和弟弟妹妹一起玩的话,大家可能都会玩的更开心。”
如果大宝还是坚持,也无需勉强,另外找一件其他的玩具给小一点的孩子玩,并且简单地告诉他:“这是哥哥的玩具,这个是你的玩具。”
如果是公共的游乐设施,妈妈就可以这么和孩子们说:“这个滑梯是我们大家的,每个人都可以玩,要不,我们排队轮流玩吧?”
逼孩子打招呼
NO.02

从你好到G‘day mate,见面问声好,尤其是见了长辈要问好,放在中澳哪里都是一件极其之平常的事情。这本身也是基础的社交礼仪,是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
但若为了培养孩子的基础礼仪,而采取逼孩子打招呼的方式,就往往会事与愿违,尤其是对于叛逆期的孩子,越逼迫越叛逆。

前段时间,很多妈妈都和辣妈吐槽:现在的娃实在是太难教了!而且有一个通病:孩子什么都好,就是有一个坏毛病,就不爱叫人,平时跟他出去,见到一些熟人,让他叫人死活不肯叫,更别说让他主动打招呼了。
还有不少妈妈见孩子不肯打招呼之后,为了给自己一个礼貌的理由,给对方一个合理的台阶,就说孩子有点内向。
实际上,孩子不愿意打招呼,如果你家孩子是3岁以下的话,家长不要着急,这个时期也许是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敏感期。
所以妈妈们最好不要随意给娃贴上“内向”的标签。于是一个笃定不爱打招呼的孩子,就可能这样被妈妈强化出来了。

别不信,通常妈妈就是可以这样轻而易举地摧毁着孩子的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让孩子缺乏力量去自我成长、自我构建。
孩子已经适应了一套跟亲人相处的模式,如果突然让他见到很多陌生人,他会措手不及,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怎么相处,甚至可能会对他们有些“敌意”,这个时候想要孩子跟他们打招呼,让他给对方做出示好的表现,孩子会好难为情,一时之间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所以啊,如果带孩子去朋友闺蜜聚会,或者大家庭聚会,可以先告诉孩子会遇到哪些人,这样便可以先给自家的娃打个预防针。有些孩子不喜欢很多人的场合,这样预热可以让孩子先有个心理准备。到场后就会表现得好很多。
就算不在正式的场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可以多跟别人热情打招呼,这样孩子看多了,不用强迫他做,他自己就会养成见面问好的好习惯了。
否定别人的夸奖
NO.03

如果说到“假客气”咱们华人妈妈一定是做到了极致,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自己的朋友一看到宝贝就是:“哇小宝贝好可爱啊”
然后咱们这里再习惯性地回复“哪里!哪里!”

这也是常见的中国父母的谦虚和礼仪方式,然而,对孩子而言,很多时候却是一味毒药,甚至会瞬间杀死孩子那点脆弱的自信心。
就像这位妈妈,她的过分“谦虚”完全没注意到孩子内心的活动,也没有顾及孩子的“面子”,更别提保护孩子的自信。

当孩子尝试跟别人打招呼的时候,别人可能都会称赞孩子说:真有礼貌,是个好孩子。但这时家长可能会说:“哪里哪里”或者“他就会打招呼,平时可调皮了”等等等等。
这些说法会让孩子觉得家长并不认同自己,也会让娃真的觉得自己能力不行,久而久之,他就觉得这并不是一个优点或者值得被赞扬的地方,打击了他的自信心,之后便不会再坚持了。

有的爸妈,在习惯性谦虚礼貌回复的时候,还有另一种担心:
害怕孩子因得到太多夸奖而变得骄傲
这种“打压式教育”就是为了来培养孩子谦虚的性格
在孩子最难过、最需要安慰的时候揪着问题不放,一味挖苦数落,没有半句好话。 老一辈以为“打压式教育”是为孩子好,却不知道这种教育方式,往往只有伤害!

其实,只要能教给孩子正确归因的方式,爸妈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孩子会骄傲。
总之,面对别人对孩子的夸奖,慎用“哪里哪里”的谦辞,也许妈妈们真正需要做的,就是笑纳别人的夸奖,同时鼓励孩子做得更好。
l
lumia
有礼貌挺好的
c
comee
赞楼主!
我小时候,当教师的妈妈一直向外人这样介绍我:"我家丑丫头,我家笨丫头"。
我女儿中学在社区图书馆教大陆刚过来的小孩。一位奶奶陪在旁边。我女儿吃惊地复述,整个过程,奶奶一直解释,"我孙子笨,我孙子笨"。
C
Cinderella_smile
谢谢分享,但有不同观点
“大的让小的” 我觉得是一种陋习,本质上是一种不平等和歧视,相当于说 men are created UNEQUAL. 早一点出生让你一辈子在家庭里处于劣势,而这个劣势既不是你自己造成的,也无法通过努力推翻。
我特别厌恶这种大让小的说法,我俩小孩都 subject to same set of rules. 就算有excuse,年龄排序也绝不能是理由之一,多大年纪都要有担当。
替小孩谦虚,背后的心理是把小孩看成了自己的财产。
h
habibi
“大的让小的” 我觉得是一种陋习,本质上是一种不平等和歧视,相当于说 men are created UNEQUAL. 早一点出生让你一辈子在家庭里处于劣势,而这个劣势既不是你自己造成的,也无法通过努力推翻。
我特别厌恶这种大让小的说法,我俩小孩都 subject to same set of rules. 就算有excuse,年龄排序也绝不能是理由之一,多大年纪都要有担当。
聚 发表于 2022-11-20 09:07

觉得只要跟小的也说明白不能抢哥哥姐姐东西就好了 大的让小的不是说什么好东西都让给小的啊,年龄小肯定力气不如大的,大的不要因此欺负小的,不过只要家长不是特别偏心,天生亲情大的也会照顾小的
心跳的希望
成天的自我反省,还非要宣传才是最大的陋习, 才是真正的害人,让人养成除了事情一定是自己有问题
时常自我检视是个好习惯,有助于保持头脑清醒,避免伤害别人而不自知
觉得只要跟小的也说明白不能抢哥哥姐姐东西就好了 大的让小的不是说什么好东西都让给小的啊,年龄小肯定力气不如大的,大的不要因此欺负小的,不过只要家长不是特别偏心,天生亲情大的也会照顾小的
habibi 发表于 2022-11-20 09:13

需要纠正的是“抢”,大家都喜欢的玩具轮流玩好了
s
stud
第二条没问题。跟老中就应该这样。跟其他人用其他人的方式。这点事情孩子应该能掌握。第一条和第三条是爸妈的问题。不应该。
h
hiv2
懂礼貌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最高境界
S
Sweetbitter
很多中年人最缺的是谦虚呀,难见到那么多谦虚的人。
h
huaren015
你顺境时说你坏话“以防止你骄傲”;你逆境时说你坏话“以激励你”。你成功了就是ta不停说你坏话的功劳;你失败了就是ta神预测神头脑说你坏话说得准极了。
中国式家长的“成功”和捞功劳不要太容易。
E
Eml
入乡随俗
A
Asian123
可是美国人个个不客气的啊,样样自己的最好。没有自知之明,明明人家嫌弃他到家了,还是脸皮厚的来,讨人厌
s
silvermoon
第三个真是,犹记得初中的时候遇见熟人问我爸你女儿成绩怎么样?我爸就说一般一般。我在旁边真是很受打击,好歹我也是班上数一数二吧,哪怕说句“还行”,“还可以”呢,说一般真是感觉没有得到肯定。。。我到现在也是一直缺乏自信
A
Asian123
第三个真是,犹记得初中的时候遇见熟人问我爸你女儿成绩怎么样?我爸就说一般一般。我在旁边真是很受打击,好歹我也是班上数一数二吧,哪怕说句“还行”,“还可以”呢,说一般真是感觉没有得到肯定。。。我到现在也是一直缺乏自信
silvermoon 发表于 2022-11-20 18:25

你爸爸保护你啊,学习好或者老师喜欢你,都会是别人盯着的对象,你一有点小错,他们就会打小报告给班主任的,想要把你从老师的心里往下拉啊
大人自己水平不高,怪智慧的传统教育。
大的让着小的,是培养大小孩的胸怀,和你水平不一样的没有必要斤斤计较。我大小孩在高中里当president,manage的时候经常有人越位来做他做的事,我小孩就静静看他们表演,然后赞许一下就move on。反而更加凸显他的地位。对大的让小的举动要夸奖,要赞美,还要喜欢。父母不爱惜大的是父母的事,和传统教育没关系。
见人要有礼貌打招呼这个根本不需要说,做不到的小孩说明父母从小忽略教育小孩社交的能力。
谦虚是看对谁。对于没有任何好处的就要谦虚,否则遭到不必的嫉妒和反感。对于要向对方展示的,说一下小孩以前的各种成就和accomplishment就可以了,最后还是要加一句,还有很多空间需要进步。也是事实,不能有一点成绩就自满了。以后小孩大了在公司里也一样,让上司知道自己以前的努力的事实,然而不自满,还是觉得有上升的空间,而不是自大而目空一切。这样上司才会更加欣赏你。

小娇
这都是很低级的错误,当代很少家长会犯了
孔雀翎
我LG这个人,总觉得吃点小亏无所谓,所以和朋友在一起, 抢着付账, 抢着干活的事情没少干。他自己做也就算了, 我娃从小, 到表弟家做客, 俩孩子也就差一岁,但我LG,不管人爹妈在不在,总是抢着照顾弟弟,还跟我娃说, 这是弟弟家,他是主人,你要听弟弟的。行吧客随主便我也同意。 可是, 弟弟到我家来玩的时候,他又倒回来了,说弟弟来玩是客人,你要照顾弟弟,让着弟弟。 我就不愿意了, 说你讲道理 不能矛盾,你这样让孩子无所适从,永远都没有个做主的机会,不合理。
小娇
我LG这个人,总觉得吃点小亏无所谓,所以和朋友在一起, 抢着付账, 抢着干活的事情没少干。他自己做也就算了, 我娃从小, 到表弟家做客, 俩孩子也就差一岁,但我LG,不管人爹妈在不在,总是抢着照顾弟弟,还跟我娃说, 这是弟弟家,他是主人,你要听弟弟的。行吧客随主便我也同意。 可是, 弟弟到我家来玩的时候,他又倒回来了,说弟弟来玩是客人,你要照顾弟弟,让着弟弟。 我就不愿意了, 说你讲道理 不能矛盾,你这样让孩子无所适从,永远都没有个做主的机会,不合理。
孔雀翎 发表于 2022-11-20 21:03

你老公是讨好型人格
e
elly28
小时候觉得见到人打招呼叫人超烦
s
sunnycallen
我以前也觉得不要强迫孩子打招呼,可是看到老大的日本同学每天放学就很开心的和大家打招呼,走的时候也挨个儿说再见,真的感觉非常有礼貌,不知道人家是怎么教育的。
i
indeerp
“大的让小的” 我觉得是一种陋习,本质上是一种不平等和歧视,相当于说 men are created UNEQUAL. 早一点出生让你一辈子在家庭里处于劣势,而这个劣势既不是你自己造成的,也无法通过努力推翻。
我特别厌恶这种大让小的说法,我俩小孩都 subject to same set of rules. 就算有excuse,年龄排序也绝不能是理由之一,多大年纪都要有担当。
聚 发表于 2022-11-20 09:07

这就是各种aa的逻辑啊
鳗鱼饭
回复 1楼wecansee的帖子
糟粕很多,何止“礼貌性教育”这一条。“大的让小的”,跟“孝顺”一样,都是紧箍咒。凭什么大的让小的!我实在太讨厌这句话了。孔融让梨是个道德悖论,当家长的怎么不先问小娃要哪个梨呢?
家长制真是流毒太深。
k
kingboo
诉苦的全是女孩
k
kingboo
我LG这个人,总觉得吃点小亏无所谓,所以和朋友在一起, 抢着付账, 抢着干活的事情没少干。他自己做也就算了, 我娃从小, 到表弟家做客, 俩孩子也就差一岁,但我LG,不管人爹妈在不在,总是抢着照顾弟弟,还跟我娃说, 这是弟弟家,他是主人,你要听弟弟的。行吧客随主便我也同意。 可是, 弟弟到我家来玩的时候,他又倒回来了,说弟弟来玩是客人,你要照顾弟弟,让着弟弟。 我就不愿意了, 说你讲道理 不能矛盾,你这样让孩子无所适从,永远都没有个做主的机会,不合理。
孔雀翎 发表于 2022-11-20 21:03

我觉得你老公人挺好的呀。他说的并不矛盾,当客人的,客随主便;做主人的,尽量照顾客人。主客都得谦让,跟是弟弟还是哥哥没有关系。当然,具体事件还要具体对待。
l
login2021
论“有礼貌”咱们华人家庭肯定首当其冲,随着年轻妈妈们累计的带娃经验,不少情况已有所改观
但是仍然会有部分妈妈,还是会偶尔犯“礼貌性”的错误
以下这些以礼貌为名义的伤害,是不是也曾经发生在身边人的身上呢?

让大的让小的
NO.01

家里有二宝的妈妈一定要好好看看这个新闻,看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也中招了!
国内一档节目里曾经有这么个女孩子,站在天台上向自己的父亲“控诉”不公平!
原来她有一个小自己六岁的妹妹,总是喜欢“招惹”她,当她每次都想去“教训”这个妹妹的时候,妹妹总是会向爸爸告状。
而爸爸每次都不分青红皂白地偏袒妹妹,并不相信这个女孩子的话,就算相信了也只是淡淡的一句:
这么大个人了,要学会让着妹妹!

当这个女孩哽咽地问她的爸爸“你就不能相信我一次?”的时候,爸爸更是表示:你的书都白读了吗?孔融让梨的事儿你不知道?
说实在话,中华传统美德“谦让”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在孩子争吵时,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借用这种传统礼貌规则来“批评大的,保护小的”,那对本来就是孩子的老大而言是极其之不公平的!
长此以往,大宝贝不免认为妈妈偏心弟弟妹妹或者不爱自己了,而渐渐变得叛逆或者不自信,甚至会将“仇恨”转移到二宝身上。

不过,也不是说大宝就一定不要让着二宝,毕竟块头、体能的差距摆在那里。所以在孩子们发生纠纷时,为了避免较大的伤害,要求大让小,是对的。
其实在孩子发生争吵时,我们最好做个中立的仲裁者,了解清楚事情的始末,再选择处理办法,做到不偏袒,不护小。不能不问是非,一味要求大让小!

咱们打个比方,如果是二宝抢了本是大宝的东西,那么你可以跟他说:“嗯,自己的玩具自己有支配权,不过,你如果和弟弟妹妹一起玩的话,大家可能都会玩的更开心。”
如果大宝还是坚持,也无需勉强,另外找一件其他的玩具给小一点的孩子玩,并且简单地告诉他:“这是哥哥的玩具,这个是你的玩具。”
如果是公共的游乐设施,妈妈就可以这么和孩子们说:“这个滑梯是我们大家的,每个人都可以玩,要不,我们排队轮流玩吧?”
逼孩子打招呼
NO.02

从你好到G‘day mate,见面问声好,尤其是见了长辈要问好,放在中澳哪里都是一件极其之平常的事情。这本身也是基础的社交礼仪,是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
但若为了培养孩子的基础礼仪,而采取逼孩子打招呼的方式,就往往会事与愿违,尤其是对于叛逆期的孩子,越逼迫越叛逆。

前段时间,很多妈妈都和辣妈吐槽:现在的娃实在是太难教了!而且有一个通病:孩子什么都好,就是有一个坏毛病,就不爱叫人,平时跟他出去,见到一些熟人,让他叫人死活不肯叫,更别说让他主动打招呼了。
还有不少妈妈见孩子不肯打招呼之后,为了给自己一个礼貌的理由,给对方一个合理的台阶,就说孩子有点内向。
实际上,孩子不愿意打招呼,如果你家孩子是3岁以下的话,家长不要着急,这个时期也许是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敏感期。
所以妈妈们最好不要随意给娃贴上“内向”的标签。于是一个笃定不爱打招呼的孩子,就可能这样被妈妈强化出来了。

别不信,通常妈妈就是可以这样轻而易举地摧毁着孩子的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让孩子缺乏力量去自我成长、自我构建。
孩子已经适应了一套跟亲人相处的模式,如果突然让他见到很多陌生人,他会措手不及,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怎么相处,甚至可能会对他们有些“敌意”,这个时候想要孩子跟他们打招呼,让他给对方做出示好的表现,孩子会好难为情,一时之间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所以啊,如果带孩子去朋友闺蜜聚会,或者大家庭聚会,可以先告诉孩子会遇到哪些人,这样便可以先给自家的娃打个预防针。有些孩子不喜欢很多人的场合,这样预热可以让孩子先有个心理准备。到场后就会表现得好很多。
就算不在正式的场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可以多跟别人热情打招呼,这样孩子看多了,不用强迫他做,他自己就会养成见面问好的好习惯了。
否定别人的夸奖
NO.03

如果说到“假客气”咱们华人妈妈一定是做到了极致,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自己的朋友一看到宝贝就是:“哇小宝贝好可爱啊”
然后咱们这里再习惯性地回复“哪里!哪里!”

这也是常见的中国父母的谦虚和礼仪方式,然而,对孩子而言,很多时候却是一味毒药,甚至会瞬间杀死孩子那点脆弱的自信心。
就像这位妈妈,她的过分“谦虚”完全没注意到孩子内心的活动,也没有顾及孩子的“面子”,更别提保护孩子的自信。

当孩子尝试跟别人打招呼的时候,别人可能都会称赞孩子说:真有礼貌,是个好孩子。但这时家长可能会说:“哪里哪里”或者“他就会打招呼,平时可调皮了”等等等等。
这些说法会让孩子觉得家长并不认同自己,也会让娃真的觉得自己能力不行,久而久之,他就觉得这并不是一个优点或者值得被赞扬的地方,打击了他的自信心,之后便不会再坚持了。

有的爸妈,在习惯性谦虚礼貌回复的时候,还有另一种担心:
害怕孩子因得到太多夸奖而变得骄傲
这种“打压式教育”就是为了来培养孩子谦虚的性格
在孩子最难过、最需要安慰的时候揪着问题不放,一味挖苦数落,没有半句好话。 老一辈以为“打压式教育”是为孩子好,却不知道这种教育方式,往往只有伤害!

其实,只要能教给孩子正确归因的方式,爸妈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孩子会骄傲。
总之,面对别人对孩子的夸奖,慎用“哪里哪里”的谦辞,也许妈妈们真正需要做的,就是笑纳别人的夸奖,同时鼓励孩子做得更好。
wecansee 发表于 2022-11-20 08:55

Lady first 算不算陋习?
l
lopnev
写得好
l
login2021
“大的让小的” 我觉得是一种陋习,本质上是一种不平等和歧视,相当于说 men are created UNEQUAL. 早一点出生让你一辈子在家庭里处于劣势,而这个劣势既不是你自己造成的,也无法通过努力推翻。
我特别厌恶这种大让小的说法,我俩小孩都 subject to same set of rules. 就算有excuse,年龄排序也绝不能是理由之一,多大年纪都要有担当。
聚 发表于 2022-11-20 09:07

那女士优先你怎么看?
那女士优先你怎么看?
login2021 发表于 2022-11-20 22:53

女士优先通常是男性自愿做出的姿态,跟家长要求大的让小的没有可比性,如果大孩子自愿让小孩子也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这种默认这种待遇倾斜是应该的。
c
cannie
还有一个陋习是“尊老”, 难道因为一个人老了, 就要尊重他吗?
l
login2021
女士优先通常是男性自愿做出的姿态,跟家长要求大的让小的没有可比性,如果大孩子自愿让小孩子也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这种默认这种待遇倾斜是应该的。
聚 发表于 2022-11-20 23:02

是社会在提倡,如果不这样最会被谴责。 不能占了便宜还卖乖
是社会在提倡,如果不这样最会被谴责。 不能占了便宜还卖乖
login2021 发表于 2022-11-20 23:06

你就说这里有多少的便宜吧?先上车,先进门?
何况举手之劳,很多人都不介意吧,而且并不存在 “如果不这样最会被谴责” ,这种小事谁在意啊, 很多男的不让也没问题啊。
这问题怪无聊的,不再回你了,谢谢
木牛流马
赞楼主。我有时候还是会下意识帮孩子谦虚,要改
n
nonono
我LG这个人,总觉得吃点小亏无所谓,所以和朋友在一起, 抢着付账, 抢着干活的事情没少干。他自己做也就算了, 我娃从小, 到表弟家做客, 俩孩子也就差一岁,但我LG,不管人爹妈在不在,总是抢着照顾弟弟,还跟我娃说, 这是弟弟家,他是主人,你要听弟弟的。行吧客随主便我也同意。 可是, 弟弟到我家来玩的时候,他又倒回来了,说弟弟来玩是客人,你要照顾弟弟,让着弟弟。 我就不愿意了, 说你讲道理 不能矛盾,你这样让孩子无所适从,永远都没有个做主的机会,不合理。
孔雀翎 发表于 2022-11-20 21:03

同意你,你老公这样的教育对孩子没好处
W
Wa3Wa3
谢谢分享,孩子还小,发现自己也会帮孩子谦虚,需要纠正自己
I
Iced_Mocha
最害人的是第三条,认真的小孩子会信以为真
z
zokiya
还有一个陋习是“尊老”, 难道因为一个人老了, 就要尊重他吗?
cannie 发表于 2022-11-20 23:04

尊老西方文化也有的,比如说在一群人面前,应该首先从最年长的那位开始介绍,但这都在平等相互尊重的前提下,中国人的倚老卖老是不行的.
z
zokiya
中国人家长常见的一场景,孩子见人,说叫人啊,叫啥啥. 我没见过老美父母这么说的,通常会相互介绍,成年人的那位会相对主动问候跟孩子聊几句,中国的大人除了逗乐,有几个说跟小孩子打招呼聊天的.
我的观察孩子见人打招呼有年龄段的,有些小孩子不怕生人见人就叫,有些不是,这时跟性格有关多余是否懂礼貌,但十岁左右的孩子大多见人不会主动叫人,等到再大些比如高中生相对开始成熟了,这时才是一个孩子真正体现礼仪家教的时候,老美很多孩子会像成年人一样跟人交流,这时应该他们成长过程就是这样被对待的.

c
comee
中国人家长常见的一场景,孩子见人,说叫人啊,叫啥啥. 我没见过老美父母这么说的,通常会相互介绍,成年人的那位会相对主动问候跟孩子聊几句,中国的大人除了逗乐,有几个说跟小孩子打招呼聊天的.
我的观察孩子见人打招呼有年龄段的,有些小孩子不怕生人见人就叫,有些不是,这时跟性格有关多余是否懂礼貌,但十岁左右的孩子大多见人不会主动叫人,等到再大些比如高中生相对开始成熟了,这时才是一个孩子真正体现礼仪家教的时候,老美很多孩子会像成年人一样跟人交流,这时应该他们成长过程就是这样被对待的.


zokiya 发表于 2022-11-21 05:59

中国人家长常见的一场景,孩子见人,说叫人啊,叫啥啥 一一一一一一 文化习惯不同不说,家长自己都不知道对方妈妈叫啥。知道的,华人孩子又不可以直呼对方名字,要叫Mrs.啥啥啥,不管不顾人家的婚姻状况。整个事情,透着一个文化尴尬大疙瘩。

拐個彎。让娃儿主动向成年人打招呼,我覺得也算是不平等,相當于晚輩給長輩请安。
傳統意识中,中國小娃没有被当做individual来对待过。旧式大家庭聚會時,小娃們被另桌、下桌、低桌單獨開桌吃飯,太年幼的被媽媽抱在懷里吃,儿童的席位沒有被平等过。不知在过去,婴儿歺椅的概念,是否存在过?这还是富裕家庭。穷人家里,有些小娃就没有被爱过。现在时代不同了,文明的进步让小娃、宠物都浸泡在爱的汪洋里……被视为祖宗。
而成人的席位,从国宴至婚宴,从五千年前就论资排辈讲究繁琐,能吓死个人。
h
hhcare
自恨鬼。
你在美国可以不让啊 还真以为美洲是中国让出来的??
c
comee
自恨鬼。
你在美国可以不让啊 还真以为美洲狮中国让出来的??
hhcare 发表于 2022-11-21 07:23

没懂。
层主想说什么?
A
Appleworm
嗯,这几条我都没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