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北美华人网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峸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在夜店和相亲角朗读爱情诗,挺荒谬的
查看北美华人网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2年11月17日 0点29分 PT
共 (15)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n
nxdretes
2 年多
楼主 (北美华人网)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师曹再飞, 从2019年开始的每个周末和节假日, 都会去人民公园相亲角读爱情诗, 他曾被嘲讽“脑子瓦特了”(坏掉了), 甚至一度遭遇驱赶。 然而3年后,他成了相亲角的“熟人”, 大爷大妈们成为他的“读诗伙伴”, 95后、00后的学生们把这里当做文艺圣地, 上海著名的夜店和美术馆, 也接连邀请他前往。 采访了曹再飞, 他觉得相亲角是最没有爱情的地方, “我只是想用一点幽默去抵抗一些荒谬。”
▲ 曹再飞正在读诗,身上挂着扩音器
▲ 摩肩接踵的相亲角,到处是“寻有缘人”广告摊 我第一次来人民公园相亲角是在2019年初,在附近办完事后随便逛逛,谁料进去了之后大受震撼。 春节期间,好几万人,挤都挤不动,整个公园北部满满的广告摊,树上挂着,台阶上放着,伞上摊着,还有人拿在手上,挂在胸前。而且居然还分区,什么“国际区”(有海外留学背景)、“本地区”和“其它区”。 最令我惊讶的是广告内容,太直白了,列着年龄、收入、房产,甚至具体到房子在什么地段、车子是不是沪牌,以及身份证号码前几位都有要求。 可能我属于旧时代有点浪漫主义的人吧,就觉得非常受刺激,怎么相亲角完全像是个交易市场的样子?那我就有了在这里做点事情的念头。
▲ 曹再飞的行头:白色小板凳、扩音器、诗集、一杯水
▲ 周围人来人往,习惯了他的存在 我决定读诗。准备了一些行头,板凳,扩音器,几本诗集,用一个购物袋装着。 人民公园里面有一个扇形的小广场,几十平方米的空地,还有树荫,我小板凳一放,人往上面一站,捧着书就这样念起来。 第一次肯定很紧张,它跟在学校讲课完全不一样,周围人来人往,都是不认识的。我读的是艾略特的《荒原》,它的开头很符合当时的季节,“四月是最残忍的……”,很长,读了半个小时,浑身是汗,站在板凳上腿还有点抖。 后来我几乎每个周末和节假日都会来,从2019年4月到现在,总共有上百次,因为疫情暂停了一段时间。我住在嘉定,坐地铁过来需要1个小时,不过习惯了也还好。
▲ 左:路过的大爷大妈拿起诗歌翻看 右:一位阿姨正在抄写曹再飞带来的诗歌 约翰·弥尔顿《夏娃的爱情》 质疑的声音肯定是有的,各种冷嘲热讽,甚至严重一些的,还带有敌意。 我自己在上面念诗,是听不到的,后来有学生过来帮我拍摄,就有人问学生,说这个人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受刺激了?上海话叫“脑子瓦特了”。 也有人觉得你是有图谋,是不是想当网红?是不是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相亲的?我就说不是,我只是过来读诗而已。 我看他们的征婚小广告都放在地上,那我也用A4纸打印了50多首爱情诗。塑封压膜,也在小板凳前面摆了一大片,大概有七八个平方,很壮观。 路过的人就会奇怪,你怎么会拿这么多相亲广告过来?凑近了看之后发现全是爱情诗,他们自己也会拿起来看,小声读出来。
▲ 诗歌被禁止摆在地上 曹再飞仅打印了一张个人简历放着 后来市容管理的过来了,要把我的诗歌都收走,说相亲广告能摆地上,但是爱情诗不能,我觉得蛮荒诞的,但是又很无奈。在我的恳求下,他们把诗歌还给了我。 后来我就只打印了一份我的简历放小凳子前面,诗歌就摞在旁边,路过的人感兴趣,可以翻一翻。 我尽可能不去冒犯,我知道我这个行为,跟整个相亲的氛围是格格不入的。 之前是有些社会工作者来这里做调查,发生过一些不愉快。那我就有意识地和这些大爷大妈们保持距离,也不去打探什么,每次读完就走,互不干扰。 其实相亲角成功率并不高的,一般需要两三年才能匹配上比较满意的,老人们也把这里当做一个打发时间的场合,你来得多了,会经常碰到熟脸。 这样大概三四个月之后,我发现周围人开始有些接纳我了,甚至有人自己主动走上来,表示要念诗。
▲ 陈先生主动提出要读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 王女士来读了两次,这次念的是戴望舒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 将近80岁的雕塑系退休教师周嘉政 念诵的是泰戈尔的《假如我今生无缘遇到你》 “就让我永远感到恨不相逢 让我念念不忘 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有位陈先生,他的摊位就在我面前三四米的地方,我来的时候,他会偶尔冲我点点头,好像说“来了啊”这种感觉。有时候远远看见管理的人来了,他也会提醒我把东西收起来。 有天下午,他面前也没什么人,我在那儿读得慢,他就过来跟我说:“小伙子,你让我来读一首”,然后他就选了一首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大概可以猜想,他也是有文化的人,而且是受苏联文学影响的那一批。 王女士的性格很热情,她好像以前是中学语文老师,来给儿子相亲的,在这里待了2年了。来我这里读了2次,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特别深情,比我读得都好。 就还蛮感触的,他们从一开始的质疑,到容忍我的存在,如今会释放出很多善意。 后来我的一些学生和同事们知道了,也来参加。我的同事李晓峰教授,是策展人和艺术评论家,他喜欢海子的诗,另外还念了《儿歌三百首》,是周星驰《西游降魔传》里面的,“孩子孩子,为何你这么坏,欺负欺骗,为何你做出来” ,很好玩。 雕塑系退休的周嘉政老师,快80岁了,特地从家里打车来到人民公园,他站到板凳上时我特别担心,因为那个凳子太小了,怕他跌倒,读诗之前他还有个报幕,说希望大家支持这个读诗活动,蛮令我感动的。
▲ 年轻学生们前来读诗 学生们和志愿者陆续都有,有的人连续来了十多次。一般女孩来读的时候,围观的人就比较多了,会有人频繁地问她们是不是来相亲的。 年轻人多是自己在网上挑好了喜欢的诗歌,然后来现场读,还有一位女生自己写了好几首,“即使隔着玻璃,我也想触碰到你”,属于年轻人的那种悸动。他们来这里念诗,也是一种情感宣泄,雀跃啊哀伤啊,就很纯粹。
▲ 在上海巨鹿路一家夜店读诗 后来有人会邀请我去美术馆读诗,我站在一个白色的雕塑台上,感觉自己像是一个会发出声音的艺术品。 也有朋友邀请我去夜店,在巨鹿路一个还蛮有名的酒吧,夜里11点,底下人还在蹦迪呢,我上去的时候一束光打下来,周围渐渐就安静下来。当时我读的是北岛的《白日梦》,蛮符合那个氛围的。
▲ 曹再飞书柜上的诗集
▲ 在窗台上读诗 我是在90年代上的大学,中国80年代有过一阵诗歌的黄金年代,会写诗的人就像摇滚明星一样受欢迎,等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就处在这个黄金年代的末尾。 当时我们南京艺术学院,苏童在里面做辅导员,后来写书出名了就离开了,宿舍楼里就流传着他的传说。 我们一个班里,10个人中有2个人是有文学梦的,大家没钱买书,都是去图书馆借诗集来看,所以诗歌对我来讲是意义很丰富的东西。 工作后我搬了很多次家,每次搬都要扔些书,唯有那几本诗集是我一直都带在身边的。诗歌总能勾连起我最柔软的情感,20年前我读海子的诗是一种心情,现在再读,那种心情又会立马浮现出来。
今年3月份,上海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公园读诗活动就停了。 不能出小区,也不能出楼道,内心是有点压抑的。每天上午的时候,我就在窗台边读诗,对自己也是一种安慰。
其实在相亲角读诗,也是我的一个行为艺术作品。这跟我的绘画语言是一以贯之的,简单直接,似乎就是踩在一个白色凳子上,很日常化,不过是用漫长的时间来完成这个作品,它放置在相亲角那个场景里,就有一种荒诞感。 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就是要面对很多荒谬的,同时又被合理化的事物。有时候你努力了,也改变不了它,会觉得无力,就像我去相亲角读诗,不可能改变那些人的观念的,反而别人会觉得你是不正常的那一个。 但是我觉得,起码要让自己保持敏感和警觉吧,尽量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自己不能麻痹自己。
n
nxdretes
2 年多
2 楼
社交牛逼症,,我尴尬的脚趾抠出了三室一厅!
d
djmax
2 年多
3 楼
读爱情的诗,赶婚姻的集,相亲角读爱情诗本身,是不是也是一种嘲讽……
l
lopnev
2 年多
4 楼
一件看似无意义的事坚持得久了就变得有意义了。
l
lopnev
2 年多
5 楼
如果开着法拉利在相亲角读诗,舆论又当走向何方?
c
chuinia
2 年多
6 楼
大家做过最不被人理解的事是什么?
G
G_G
2 年多
7 楼
“我只是想用一点幽默去抵抗一些荒谬。” 好浪漫啊!
y
youdai
2 年多
8 楼
应该读拉金,对着高音喇叭 They f'ed you up, your mum and dad they may not mean to. but they do
s
shanggj
2 年多
9 楼
回复
1楼nxdretes的帖子
为什么非要站在那么矮的一个凳子上?
s
softness
2 年多
10 楼
多好,多稀缺啊。。。
半
半个马和甲
2 年多
11 楼
现实功利的社会需要这样的人。 @@
f
feifeiblue
2 年多
12 楼
挺好的
s
saison
2 年多
13 楼
有点意思。
x
xy77
2 年多
14 楼
是个人才。有趣的灵魂
x
xy77
2 年多
15 楼
是个人才!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师曹再飞, 从2019年开始的每个周末和节假日, 都会去人民公园相亲角读爱情诗, 他曾被嘲讽“脑子瓦特了”(坏掉了), 甚至一度遭遇驱赶。 然而3年后,他成了相亲角的“熟人”, 大爷大妈们成为他的“读诗伙伴”, 95后、00后的学生们把这里当做文艺圣地, 上海著名的夜店和美术馆, 也接连邀请他前往。 采访了曹再飞, 他觉得相亲角是最没有爱情的地方, “我只是想用一点幽默去抵抗一些荒谬。”
今年3月份,上海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公园读诗活动就停了。 不能出小区,也不能出楼道,内心是有点压抑的。每天上午的时候,我就在窗台边读诗,对自己也是一种安慰。
其实在相亲角读诗,也是我的一个行为艺术作品。这跟我的绘画语言是一以贯之的,简单直接,似乎就是踩在一个白色凳子上,很日常化,不过是用漫长的时间来完成这个作品,它放置在相亲角那个场景里,就有一种荒诞感。 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就是要面对很多荒谬的,同时又被合理化的事物。有时候你努力了,也改变不了它,会觉得无力,就像我去相亲角读诗,不可能改变那些人的观念的,反而别人会觉得你是不正常的那一个。 但是我觉得,起码要让自己保持敏感和警觉吧,尽量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自己不能麻痹自己。
为什么非要站在那么矮的一个凳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