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工人数估计只占湾区5%,为什么可以推高整个城市的房价?

公用马甲48
楼主 (北美华人网)
看到最近UC大罢工,想起了一个困扰自己很久的问题,码工人数(可以引申为任何高收入人口)估计只占湾区5%,为什么可以推高整个城市的房价?
湾区有800万人口,码工人数我感觉不会超过5%(40万),更不用说码工里面也就大厂high level单码或者任何level的双码才能算高收入。为什么这么低比例的人可以让整个market房价提高那么多?这应该是一个数学问题,可以引申为任何高收入人口占比多少可以让推高整个market房价?
我自己的猜测有两点:
第一个可能性是,码工比例虽然低,但年龄很集中,都属于年轻正在买房或者换房的阶段,而market上的房子并不会800万同时在卖,所以只考虑正在买房子的人群,码工比例可以远高于5%。所以只有当码工年龄分布跟其他行业一致的时候(也就是有年轻的,有中年的,也有很多老年的码工),这种影响才会消退?
第二个可能性是,实际上码工的比例比5%高很多,或者说很多其他行业的收入也不低,或许只比码工低一点点,也就是水涨船高?
各位mm怎么看?
m
mingdrew
你很闲么还是要发paper,为啥研究这种问题
L
Lamajia
因为价高者得
b
bran
n套投资房了解一下?
t
twocents88
回复 [url=https://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863553&&fid=398&postid=95266477#95266477]2楼mingdrew的帖子[/url]
我也好奇东亚图家庭收入中位数14万4,如何把房价推到中位数150万的,就是华人最集中的贝尔维尤富裕社区,家庭中位数也才25万左右。
麻辣肚丝
1%的富人投资者的购买力,其实是大于 bottom60%的人的
茉莉茉莉和茉莉
因为另外95%的本地人本来就有自己的房子啊
上海两千万人口你觉得他们的平均收入和房价成正比么。。。?
i
ihaveafriend
很简单啊,高薪马工人数在增加,好比说每年增加3000。好区房子不增加。需求增加供应不增加的结果是什么?是供求曲线平衡点的价格改变。
i
ihaveafriend
回复 [url=https://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863553&&fid=398&postid=95266477#95266477]2楼mingdrew的帖子[/url]
我也好奇东亚图家庭收入中位数14万4,如何把房价推到中位数150万的,就是华人最集中的贝尔维尤富裕社区,家庭中位数也才25万左右。
twocents88 发表于 2022-11-13 21:44

为什么要比中位数呢?每年上市的房子不足5%,难道不是应该看 top 5%收入吗?
D
David24x7
回复 [url=/showtopic.html?topicid=2863553&&fid=398&postid=95266463#95266463]1楼公用马甲48的帖子[/url]
论点就不对啊。 谁说是只有马工推动房价的 😄
a
abcd2022
回复 [url=/showtopic.html?topicid=2863553&&fid=398&postid=95266513#95266513]4楼bran的帖子[/url]
一语中的啊,我准备投资第四套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码工就在几个很少的好学区买房。你见过那个码工去老黑的downtown?
r
rambunctiousfox
For every new home permitted in the San Francisco and San Jose metro areas from 2009 to 2019, there were more than three jobs created, according to a report released Wednesday by libertarian-leaning think tank the Manhattan Institute. In San Francisco/Oakland/Hayward, home to the worst “jobs-housing mismatch” of the cities studied, there were nearly 3.5 new jobs for every new home. In San Jose/Sunnyvale/Santa Clara, it was 3.2 jobs. Outside California, each new housing permit equated to 1.7 jobs in Denver, 1.5 in Austin, Texas, and 1 in Durham, N.C.
https://www.sfchronicle.com/bayarea/article/3-jobs-1-home-Bay-Area-s-worker-housing-16299628.php
也许就像上面几层楼说的,不在于工作或房屋的绝对数量,而在于之前这段时间,高薪工作的增加速度远高于新房,特别是好区新房的增加速度。
w
woyaoshou
供求关系里有一个边际效应。微妙的平衡打破后,只要有一个推力,哪怕这个推力不是太大,也会不断的形成加速度,让房价往上走。时间久了涨幅就会很吓人。
g
gokgs
马工 占 5%? 怎么可能? 应该不止吧?湾区人口 7-8 百万吧? 10% 也就 70 万? 感觉 10% 至少。

W
Wugelvshi
看到最近UC大罢工,想起了一个困扰自己很久的问题,码工人数(可以引申为任何高收入人口)估计只占湾区5%,为什么可以推高整个城市的房价?
湾区有800万人口,码工人数我感觉不会超过5%(40万),更不用说码工里面也就大厂high level单码或者任何level的双码才能算高收入。为什么这么低比例的人可以让整个market房价提高那么多?这应该是一个数学问题,可以引申为任何高收入人口占比多少可以让推高整个market房价?
我自己的猜测有两点:
第一个可能性是,码工比例虽然低,但年龄很集中,都属于年轻正在买房或者换房的阶段,而market上的房子并不会800万同时在卖,所以只考虑正在买房子的人群,码工比例可以远高于5%。所以只有当码工年龄分布跟其他行业一致的时候(也就是有年轻的,有中年的,也有很多老年的码工),这种影响才会消退?
第二个可能性是,实际上码工的比例比5%高很多,或者说很多其他行业的收入也不低,或许只比码工低一点点,也就是水涨船高?
各位mm怎么看?
公用马甲48 发表于 2022-11-13 21:38

不是这么计算的,湾区800万人口,其实真正工作的只有300万上下,而且很多不工作的家庭,也是由于曾经当过码工而财富自由的。这么算来,你这个40万码工,其实占了总工作人口的百分之十以上了。
另外,你的码工定义太狭窄,比如Meta的HR GM,她肯定不算码工,可是她的工资比一般码工还高,即便是一个TPM,稍微资深一点的也可以和码工看齐。版上很多人看不上的数据科学家,资深的也不比码工工资低。
如果你要把那些高科技公司的高工资人士都算上,一个Meta就有7万员工,估计至少有70%的职位要么是码工,要么和码工工资不相上下,(比如我事务所的一个前律师同事就跳去了FB),当然不是Meta所有人都在湾区,但湾区肯定占大头,一个Meta估计在湾区就有至少两万高薪员工。更别提Apple,Google,Cisco, Oracle, Salesforce, Adobe, VMware, Intel, 那些老牌公司随便一个公司都是几万人,新贵们比如Uber Lyft Airbnb 之类的也都已经奔万人去了,更何况还有微软,三星,沃尔玛,甚至字节,拼多多等在湾区的分部,高薪的人群数字比你这个40万肯定来的多。
湾区很神奇的,其实不仅仅是高科技,连那个老牌石油公司雪佛龙的总部都在湾区,Visa的总部也在,还有像Genentech这类的生物公司,都是万人以上的,而且工资也不低的,油工虽然不像码工那么高,应该也是可以藐视芸芸众生的,而且据说他们还有传说中才存在的pension制度。这些人都可以推高房价。

m
multiplelife
因为另外95%的本地人本来就有自己的房子啊
上海两千万人口你觉得他们的平均收入和房价成正比么。。。?
茉莉茉莉和茉莉 发表于 2022-11-13 21:48

这个是根本原因,你到Zillow,Redfin之类的网站看看过去一年卖出的房子就知道了,有的好学区的一个city每年也就几百个房出来,哪里够几十万马工抢的,更不要说除了马工,别的行业金字塔顶端的也有不少人在湾区抢房,还有很多国外的有钱人也抢,连司马南这种小丑都在湾区抢了个townhouse
i
ihaveafriend
For every new home permitted in the San Francisco and San Jose metro areas from 2009 to 2019, there were more than three jobs created, according to a report released Wednesday by libertarian-leaning think tank the Manhattan Institute. In San Francisco/Oakland/Hayward, home to the worst “jobs-housing mismatch” of the cities studied, there were nearly 3.5 new jobs for every new home. In San Jose/Sunnyvale/Santa Clara, it was 3.2 jobs. Outside California, each new housing permit equated to 1.7 jobs in Denver, 1.5 in Austin, Texas, and 1 in Durham, N.C.
https://www.sfchronicle.com/bayarea/article/3-jobs-1-home-Bay-Area-s-worker-housing-16299628.php
也许就像上面几层楼说的,不在于工作或房屋的绝对数量,而在于之前这段时间,高薪工作的增加速度远高于新房,特别是好区新房的增加速度。
rambunctiousfox 发表于 2022-11-13 22:20

这个 new home permit 根本就不准,很多都是把老房子拆了建新的,净增供给量为零。
l
letgogogo
回复 [url=https://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863553&&fid=398&postid=95266477#95266477]2楼mingdrew的帖子[/url]
我也好奇东亚图家庭收入中位数14万4,如何把房价推到中位数150万的,就是华人最集中的贝尔维尤富裕社区,家庭中位数也才25万左右。
twocents88 发表于 2022-11-13 21:44

二十年前十年前买的和现在不是一个价,很多人很少搬家
i
ihaveafriend
二十年前十年前买的和现在不是一个价,很多人很少搬家
letgogogo 发表于 2022-11-14 10:39

这跟哪一年买的有一分钱关系?
C
COA
不是这么计算的,湾区800万人口,其实真正工作的只有300万上下,而且很多不工作的家庭,也是由于曾经当过码工而财富自由的。这么算来,你这个40万码工,其实占了总工作人口的百分之十以上了。
另外,你的码工定义太狭窄,比如Meta的HR GM,她肯定不算码工,可是她的工资比一般码工还高,即便是一个TPM,稍微资深一点的也可以和码工看齐。版上很多人看不上的数据科学家,资深的也不比码工工资低。
如果你要把那些高科技公司的高工资人士都算上,一个Meta就有7万员工,估计至少有70%的职位要么是码工,要么和码工工资不相上下,(比如我事务所的一个前律师同事就跳去了FB),当然不是Meta所有人都在湾区,但湾区肯定占大头,一个Meta估计在湾区就有至少两万高薪员工。更别提Apple,Google,Cisco, Oracle, Salesforce, Adobe, VMware, Intel, 那些老牌公司随便一个公司都是几万人,新贵们比如Uber Lyft Airbnb 之类的也都已经奔万人去了,更何况还有微软,三星,沃尔玛,甚至字节,拼多多等在湾区的分部,高薪的人群数字比你这个40万肯定来的多。
湾区很神奇的,其实不仅仅是高科技,连那个老牌石油公司雪佛龙的总部都在湾区,Visa的总部也在,还有像Genentech这类的生物公司,都是万人以上的,而且工资也不低的,油工虽然不像码工那么高,应该也是可以藐视芸芸众生的,而且据说他们还有传说中才存在的pension制度。这些人都可以推高房价。


Wugelvshi 发表于 2022-11-13 23:10

油工虽然不像码工那么高,应该也是可以藐视芸芸众生的。。。 Lol藐视芸芸众生,湾区马工油工是神吗?
r
ritter
看到最近UC大罢工,想起了一个困扰自己很久的问题,码工人数(可以引申为任何高收入人口)估计只占湾区5%,为什么可以推高整个城市的房价?
湾区有800万人口,码工人数我感觉不会超过5%(40万),更不用说码工里面也就大厂high level单码或者任何level的双码才能算高收入。为什么这么低比例的人可以让整个market房价提高那么多?这应该是一个数学问题,可以引申为任何高收入人口占比多少可以让推高整个market房价?
我自己的猜测有两点:
第一个可能性是,码工比例虽然低,但年龄很集中,都属于年轻正在买房或者换房的阶段,而market上的房子并不会800万同时在卖,所以只考虑正在买房子的人群,码工比例可以远高于5%。所以只有当码工年龄分布跟其他行业一致的时候(也就是有年轻的,有中年的,也有很多老年的码工),这种影响才会消退?
第二个可能性是,实际上码工的比例比5%高很多,或者说很多其他行业的收入也不低,或许只比码工低一点点,也就是水涨船高?
各位mm怎么看?
公用马甲48 发表于 2022-11-13 21:38

和股票一样 比如一个公司发行1万股 发行价1元一股 其中9999股因为各种原因 持股人长期持有不卖 只剩下流通1股 突然有一天有个暴富马工特别想买 出价100元买到了 结果剩下的9999股都升值了 公司市值也从1万暴涨到100万 差不多这个意思
l
lazycat12345
回复 [url=/showtopic.html?topicid=2863553&&fid=398&postid=95266463#95266463]1楼公用马甲48的帖子[/url]
这还用问么? 房子哪里是人人能买得起的。。 你看看inventory有多少,sfh的inventory有多少,湾区有多少household,就知道为什么了
n
nomorewaiting
码农每人手握几套房
p
paranoidghost
看到最近UC大罢工,想起了一个困扰自己很久的问题,码工人数(可以引申为任何高收入人口)估计只占湾区5%,为什么可以推高整个城市的房价?
湾区有800万人口,码工人数我感觉不会超过5%(40万),更不用说码工里面也就大厂high level单码或者任何level的双码才能算高收入。为什么这么低比例的人可以让整个market房价提高那么多?这应该是一个数学问题,可以引申为任何高收入人口占比多少可以让推高整个market房价?
我自己的猜测有两点:
第一个可能性是,码工比例虽然低,但年龄很集中,都属于年轻正在买房或者换房的阶段,而market上的房子并不会800万同时在卖,所以只考虑正在买房子的人群,码工比例可以远高于5%。所以只有当码工年龄分布跟其他行业一致的时候(也就是有年轻的,有中年的,也有很多老年的码工),这种影响才会消退?
第二个可能性是,实际上码工的比例比5%高很多,或者说很多其他行业的收入也不低,或许只比码工低一点点,也就是水涨船高?
各位mm怎么看?
公用马甲48 发表于 2022-11-13 21:38

因为码工智商高啊,人类精华,钱多推高房价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