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公众交通实在是太发达了!

E
Eminemer
楼主 (北美华人网)
This map shows how far you can travel from each station in Europe in less than 5 hours!

👉🏼 https://t.co/QLO21YSVsR
pic.twitter.com/nWqFQW2QXu — Xavi Ruiz (@xruiztru) November 3, 2022

玉骨遥
是太小了。
m
mtwash
管你怎么发达,我还是愿意开车
j
jeso1
巴黎最方便
L
Lidl
L
Lidl
p
purplestars
太浪费时间。
L
Lidl
巴黎最方便
jeso1 发表于 2022-11-03 21:48


柏林市区中心的地区 80% 的居民没有汽车 , 甚至不会开车.
估计在美国和中国 无法想象.
L
Lidl
巴黎最方便
jeso1 发表于 2022-11-03 21:48


真是希望加拿大以后能够学习学习欧洲的绿党,
大城市加密, 禁止汽车, 禁止独立房,
大家集中居住, 热闹点, 不需要汽车也能生活.
L
Lidl
L
Lidl
L
Lidl
管你怎么发达,我还是愿意开车
mtwash 发表于 2022-11-03 21:47


柏林讨论 在内环线的 市区禁止汽车.
感觉美国真应该禁止汽车了.
汽车 是一个国家城市落后的象征.
L
Lidl
管你怎么发达,我还是愿意开车
mtwash 发表于 2022-11-03 21:47


一个真正发达, 气候温和, 城市规划好的国家, 城市根本不需要空调和汽车.
到处都是汽车和空调的地方, 基本都是落后的第三世界.


L
Lidl
回复 1楼Eminemer的帖子



大巴黎快线(法语:Grand Paris Express)是法国巴黎近郊一个建设/规划中的自动化快速地铁网络项目。该路网长约200公里,总共6条路线,以环绕巴黎的环状路线15号线为骨干,加上延伸2条既有路线(号线)与新建4条路线(号线)。将连接巴黎近郊地区,包括巴黎各重要机场,并环绕市区一圈,预计每天为200万乘客提供服务,用于缓解几条辐射向地铁和大区快铁(Réseau Express Régional,RER)线路的负载,比如地铁13号线和RER A线。[1]大巴黎快线为巴黎大都会发展计划(Paris Métropole)的一部分。
L
Lidl
巴黎最方便
jeso1 发表于 2022-11-03 21:48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8jUEfb06dFI?showinfo=0

大巴黎快线还在建设中,
工程很巨大, 还有很多大型综合车站


A
Abigail9981
管你怎么发达,我还是愿意开车
mtwash 发表于 2022-11-03 21:47

我也是
L
Lidl
管你怎么发达,我还是愿意开车
mtwash 发表于 2022-11-03 21:47




London 的市区地铁很发达,
人口密度这么大的城市,
你说怎么可能人人都开汽车呢?
同学
A
Abigail9981

柏林讨论 在内环线的 市区禁止汽车.
感觉美国真应该禁止汽车了.
汽车 是一个国家城市落后的象征.

Lidl 发表于 2022-11-03 22:03

就喜欢能开车的落后国家
L
Lidl
管你怎么发达,我还是愿意开车
mtwash 发表于 2022-11-03 21:47


伦敦的大都市区 1000 到 2000 万人口,
巴黎 大都市区 1000 多万人口,
柏林大都市区 500 万人口,
难道大家都开汽车?
都按美国的生活方式??

L
Lidl
就喜欢能开车的落后国家
Abigail9981 发表于 2022-11-04 00:09


我最讨厌汽车和空调这2个东西
凡是到处都是汽车的地方, 肯定不去
W
Wugelvshi

柏林市区中心的地区 80% 的居民没有汽车 , 甚至不会开车.
估计在美国和中国 无法想象.
Lidl 发表于 2022-11-03 21:58

这个深有体会。
我今年年初被事务所指派协助代理一个德国公司的案件,德方派来的律师竟然不会开车。一个一米九几的帅哥,不会开车。刚开始他还用Uber,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公司有报销上限,后来熟悉了就天天蹭我的车,弄得我都有当他司机的感觉了。我们事务所是有工作用车的,他不会开,也没法用。我觉得在中国大城市已经不存在这样的了。
那个案件幸亏迅速和对方和解了,不然官司打一年,我估计真成他的司机了。
L
Lidl
这个深有体会。
我今年年初被事务所指派协助代理一个德国公司的案件,德方派来的律师竟然不会开车。一个一米九几的帅哥,不会开车。刚开始他还用Uber,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公司有报销上限,后来熟悉了就天天蹭我的车,弄得我都有当他司机的感觉了。我们事务所是有工作用车的,他不会开,也没法用。我觉得在中国大城市已经不存在这样的了。
那个案件幸亏迅速和对方和解了,不然官司打一年,我估计真成他的司机了。
Wugelvshi 发表于 2022-11-04 00:21


德国大城市比如柏林,
你随便找个人问问, 绝大部分人连Uber 是啥都不知道, 而且连出租车是啥都不知道.
一个真正的轨道交通发达的国家的大城市, 早就完美解决了最后1公里到家门口的问题.
所以交通真正发达的地方, 基本不需要汽车和出租车.
我看一个城市和地区, 如果到处都是汽车, 根本不想去.
j
jakon
这个深有体会。
我今年年初被事务所指派协助代理一个德国公司的案件,德方派来的律师竟然不会开车。一个一米九几的帅哥,不会开车。刚开始他还用Uber,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公司有报销上限,后来熟悉了就天天蹭我的车,弄得我都有当他司机的感觉了。我们事务所是有工作用车的,他不会开,也没法用。我觉得在中国大城市已经不存在这样的了。
那个案件幸亏迅速和对方和解了,不然官司打一年,我估计真成他的司机了。
Wugelvshi 发表于 2022-11-04 00:21

一米九几和开车的关系是?
L
Lidl
这个深有体会。
我今年年初被事务所指派协助代理一个德国公司的案件,德方派来的律师竟然不会开车。一个一米九几的帅哥,不会开车。刚开始他还用Uber,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公司有报销上限,后来熟悉了就天天蹭我的车,弄得我都有当他司机的感觉了。我们事务所是有工作用车的,他不会开,也没法用。我觉得在中国大城市已经不存在这样的了。
那个案件幸亏迅速和对方和解了,不然官司打一年,我估计真成他的司机了。
Wugelvshi 发表于 2022-11-04 00:21


我在德国住了 20 多年,
记得就坐过1-2次出租车, 而且还不是我叫的, 是朋友叫的.
UBER 到现在 都不知道是啥.
住的地方, 出门 不到 2 分钟 就是大型综合车站 , N 条城铁, N 条地铁, N 条有轨电车, N 条的公交车, 还有夜间公交车.
从来没有看见过 任何本地柏林人 去坐出租车的.
W
Wugelvshi
一米九几和开车的关系是?
jakon 发表于 2022-11-04 00:29

高个子其实坐别人的车挺辛苦的,我事务所的高个子律师一般都是买大车,打Uber都要指明Uber XL。我事务所男多女少,白人高个子也多,事务所可能也有形象问题,所以事务所的公车都是大号SUV。
我和他也一起打过Uber,那次好像是个甲壳虫类的小车,他坐进去的时候需要蜷着身体,我一米七多点,坐进去刚好。所以感觉高个子的人一定需要自己会开车,然后买个大车才能舒服。
x
xzzhu22
只适合年轻力壮又有时间的背包客。
m
mouton
管你怎么发达,我还是愿意开车
mtwash 发表于 2022-11-03 21:47

美国不开车生活很不便,层主耄耋还愿意开车,才是真爱开车。
L
Lidl
美国不开车生活很不便,层主耄耋还愿意开车,才是真爱开车。
mouton 发表于 2022-11-04 02:22

L
Lidl
美国不开车生活很不便,层主耄耋还愿意开车,才是真爱开车。
mouton 发表于 2022-11-04 02:22

L
Lidl
美国不开车生活很不便,层主耄耋还愿意开车,才是真爱开车。
mouton 发表于 2022-11-04 02:22

p
purplestars
老了不管开车还是走路都不方便了。总不能为了老了的几年放弃了年轻时候的方便。再说了,现在什么都能送到家,真不能开车了问题也不大。还可以雇人,换地方,太多 solution了。欧洲的公共交通虽然比美国好很多,但还远远不到舒服方便的程度。
L
Lidl
美国不开车生活很不便,层主耄耋还愿意开车,才是真爱开车。
mouton 发表于 2022-11-04 02:22

L
Lidl
美国不开车生活很不便,层主耄耋还愿意开车,才是真爱开车。
mouton 发表于 2022-11-04 02:22

L
Lidl
美国不开车生活很不便,层主耄耋还愿意开车,才是真爱开车。
mouton 发表于 2022-11-04 02:22







摊大饼的城市规划+ 汽车的生活方式 + 独立房 + 房屋不考虑节能 等等
可以想象一下,
一个美国人消耗的能源 是 欧洲大城市人的多少倍啊
德国这里很多人节省能源到了惊人的程度


L
Lidl
美国不开车生活很不便,层主耄耋还愿意开车,才是真爱开车。
mouton 发表于 2022-11-04 02:22

L
Lidl
美国不开车生活很不便,层主耄耋还愿意开车,才是真爱开车。
mouton 发表于 2022-11-04 02:22

美国的城市出了什么问题?

对于经常到欧洲旅行的人来说,看到大西洋彼岸日益不同的城市环境,会感到沮丧。在欧洲,城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们的欣赏和喜爱,其城市环境已成为包罗万象的可持续化优质环境。哥本哈根的自行车道,以及不远处的奥斯陆(Oslo)的无车中心城区,都能够稳定引来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发表高赞博客和文章。荷兰的以步行为主和主张骑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城市设计引来无数对这样的城市环境无比憧憬的粉丝。柏林正在举行全民投票,以禁止汽车进入内城区,它的面积比曼哈顿还大。在马德里,限制车辆进入市中心的市长虽然在连任中落选,但她的继任者迫于民众的愤怒而被迫撤销了废除这些政策的指令。
米兰的目标是成为欧洲最佳骑行城市,计划2035年之前修建一条750公里(466英里)的骑行带。2020年,巴黎市长安妮·伊达尔戈(Anne Hidalgo)在对法国首都进行一系列改革以后轻松连任。比如:将塞纳河沿岸的一条大道改造为一条无车通行的河岸步道。(在减少巴黎的汽车数量方面,她一直非常果敢。)哥本哈根正在逐渐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碳中和的城市,而维也纳正在大规模扩展高质量和可持续性的住房建设,其价值也让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惊叹不已。欧洲人欣赏他们的城市,并非常支持那些促使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建设。

与此同时,在美国,情况几乎相反,尤其是在西部各州,郊区住房的需求越来越高,而人们对城市生活的渴望却在下降。这并不奇怪,因为许多城市无法提供足够的住房,部分人口成为流浪群体,城市中的交通拥堵现状愈演愈烈。更糟的是,人们仍然兴致勃勃地反对对于这些城市问题的整改行为,因为他们担心新的整治动作可能只会使情况更糟。

通常,人们对这种与可持续发展型城市截然相反的城市“特色”不屑一顾,说道:“只是不一样而已”,这是对美国城市无法变得更好的毫无意义的借口。但事实告诉我们情况可能更糟。
美国的城市非常不具备可持续发展性,它们不可调和的城市矛盾正在让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步恶化。
L
Lidl
美国不开车生活很不便,层主耄耋还愿意开车,才是真爱开车。
mouton 发表于 2022-11-04 02:22

二战后,欧洲和美国都接受了现代城市设计理念的洗礼,并在他们的老城市中为流动空间和机动车行驶腾出空间。在美国的传统城市,“城市更新”的浪潮开始涌现。在西部,基于新的设计蓝图,大量开放的公共空间使得城市发生渗透性扩展。虽然郊区拓展的策略源自纽约长岛,但加州案例研究中心推动了西部各州的大规模发展,成为战后城市更新的“先驱者”。
欧洲最初由于缺乏足够的公共空间,转而专注于公园里独栋塔楼的建设。
1957年,德国柏林举办了一场国际建筑展览,当时,许多顶尖级现代建筑师纷纷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城市发展的新形式和功能的展望。

在欧洲,机动车受欢迎程度迅速下降。人们认为城市的扩张破坏了开阔的乡村,在老城市里,独栋高楼被机动车围得水泄不通,严重的交通堵塞使得城市环境显得不那么令人愉悦。到1980年代中期,欧洲开始大规模抵制“现代”城市模式。传统城市从未包含流动空间,而是以庭院、广场、公园等形式定义了人行步道和历史保护型公共空间。在欧洲,许多古老的城区依然存在,它们的规划策略可以与新的现代城市相媲美,城市传统迅速恢复了大众吸引力。
作为回应,柏林在1987年再次举办了另一届国际建筑展,呼吁在现代技术和现代设计体系下将城市规划的思路朝传统城市模式回拉。该展览非常成功,它以永恒经典的城市设计法则为基础,为现代城市开辟了全新的指引之路。它影响深远,并引发国内外设计师对于城市设计的反思。

在美国,对现代城市规划的一种回应性理论是新城市主义。它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如佛罗里达州海滨城,科罗拉多州威斯敏斯特市和德克萨斯州米勒市,都能够看到新城市主义的影子,在点式建筑林立的城市中,为了使传统的城市框架更容易被接受,传统城市设计理念最初与带有“主题公园风格”的传统建筑设计绑定在一起被引入的,即便如此,人们从未广泛接受回归传统的城市形式这一观念,然而,传统建筑设计策略的使用却风靡一时。如今,很多点状郊区布局和交通规划都有传统欧式建筑设计的影子。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开始充分发挥自己那令人羡慕的战后超级大国实力:承诺为每个人提供独立住宅(包括汽车),在远处的市中心建立壮观的城市天际线。欧洲和美国的城市自此开始走向不同的未来道路。
如今,人们可以看出两条道路所导向的结果。欧洲城市开始进入修整期,它拥有大众赞叹的城市空间。欧洲各城市在对抗气候变化的斗争中走在前列,并成为全球精致生活的典范。它们是科技和文化创新的聚集地,并在传统城市规划原则的框架下进一步升华现代城市环境。
L
Lidl
管你怎么发达,我还是愿意开车
mtwash 发表于 2022-11-03 21:47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开始充分发挥自己那令人羡慕的战后超级大国实力:
承诺为每个人提供独立住宅(包括汽车),在远处的市中心建立壮观的城市天际线。

欧洲和美国的城市自此开始走向不同的未来道路。
L
Lidl
一米九几和开车的关系是?
jakon 发表于 2022-11-04 00:29

相比之下,美国的城市, 似乎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各种问题——交通堵塞、无家可归、流离失所、住房短缺、租金上涨、建造成本上涨、人均碳足迹加重——每个问题都迫切需要解决。
与此同时,居民们发现自己身处在一个少有人爱“城市”,但他们仍然拒绝改变,邻避症候群(NIMBY fears)使得他们害怕改变会恶化城市环境。
L
Lidl
一米九几和开车的关系是?
jakon 发表于 2022-11-04 00:29

美国人对“反机动车”的普遍反应是声称欧洲人“在那里”有步行和骑行的文化基础,而美国没有,因此这些事情在美国是不可能实行的,无论如何“这里”都不是“那里”。

然而,荷兰的交通文化并不是先行存在或者固有的,而是创造出来的: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汽车文化逐渐被有意识地限制起来;街道被重新规划;人们修订了规划规范;城市空间在脱离汽车的环境下被重置。


一些美国城市已经开始学习欧洲城市的改造路线。但这很难,因为欧洲和美国的沿街建筑大相径庭。在大多数美国西部城市,要想获得成功,不仅街道空间本身需要重新设计,沿街建筑也需要调整。
L
Lidl
一米九几和开车的关系是?
jakon 发表于 2022-11-04 00:29

美国西部城市都在为当前的状况而苦苦挣扎,它们不知道系统性改善机制能够创造出紧迫但持久的正向改变。哪怕只是对一个很小的方面进行修正导致的激烈反弹都能使大部分人感到气馁。
讽刺的是,微小的改变很容易被现状的停滞惯性所压制。城市需要的是一套久经考验的成熟方法论,并开始走上变革和创新的道路,一直坚持下去。
如果人类想在一个气候适合人类繁荣发展的星球上继续生活,那就真的不能再浪费时间了。
L
Lidl
管你怎么发达,我还是愿意开车
mtwash 发表于 2022-11-03 21:47

美国人对“反机动车”的普遍反应是声称欧洲人“在那里”有步行和骑行的文化基础,而美国没有,因此这些事情在美国是不可能实行的,无论如何“这里”都不是“那里”。
a
auroraed
还好吧
d
dpdpdp
还不是因为穷?开不起车。你公交再发达,怎么解决从家到公交车站
雪雨星风
美国不开车生活很不便,层主耄耋还愿意开车,才是真爱开车。
mouton 发表于 2022-11-04 02:22

车都开不了的岁数挤公交也不是个事儿,能少出门少出门,不行打uber吧。
d
deann
还是日本的发达吧
花的懒人料理
看来还是美帝适合居住,大手大脚。人均资源丰富。欧洲还是差些。
c
causa
刚来加州的时候很喜欢毎天开车,想去哪去哪儿,很方便。但是现在越来越觉得有公共交通工具比较好,尽管是佰生人,但每天在路上,车上遇到不一样的人挺有意思的,另外走来走去会不经意间锻练了身体。加州比纽约多了太多的胖子了。
L
Lidl
刚来加州的时候很喜欢毎天开车,想去哪去哪儿,很方便。但是现在越来越觉得有公共交通工具比较好,尽管是佰生人,但每天在路上,车上遇到不一样的人挺有意思的,另外走来走去会不经意间锻练了身体。加州比纽约多了太多的胖子了。
causa 发表于 2022-11-04 14:48

多散步散步 身体好些
j
jsq
开车多好啊,夏热冬冷往车里一钻就行,到哪里都是door to do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