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变清了,沙漠积水了,骆驼在游泳逃命

p
pandacool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在中国有一个流传千年的说法,叫黄河清,圣人出。 明初,《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就写过诗词:“普天有道圣人生,大地山川尽效灵。尘浊想应淘汰尽,黄河万里一时清”,这首诗和黄河清圣人出就是一个意思。 清朝雍正四年,黄河水突然变清,持续了好几年时间,被举国上下视为祥瑞,雍正还亲笔写下了2000多字的《河清颂》。 古代异常重视黄河变清,是因为黄河变清代表那几年黄河上游降雨量增大,全国上下的农业产量也必然增大,在农业社会这就代表着人民的生活变好,所以当然是祥瑞。 至于黄河清圣人出这句话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郑锡在《日中有王子赋》中所写的传世名句“河清海晏,时和岁丰”。 黄河变清了,大海平静了,就会天下太平,五谷丰登。 唐朝郑锡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句子? 因为唐朝之后黄河一直是黄的,特别浑浊,而以前不是这样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以前并不黄,也不叫黄河。 中国最古老的字书《说文解字》中,对黄河的称谓是“河”。 《山海经》中对黄河的的称谓是“河水”。 《水经注》中对黄河的的称谓是“上河”。 《汉书·西域传》对黄河的的称谓是“中国河”。 《尚书》对黄河的的称谓是“九河”。 《史记》对黄河的的称谓是“大河”。 反正,没有一个叫黄河的,以前的黄河水也异常清澈,否则不可能孕育中华民族。 但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黄河水开始慢慢变得浑浊。 《左传·襄公八年》中写过这样的句子,“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意思是人的寿命很短,等黄河变清是不可能了。 这句话说明在战国时期,黄河就已经不再清澈了。 但也没被称为黄河,因为那时候的黄河并不是很黄。 汉朝初年,史书中首次出现了“浊河”这样的字眼,这是“河”、“上河”、“九河”、“中国河”彻底变浑浊的标志。 东汉时期,班固写的《汉书·地理志》中详细描述了当时黄河的浑浊,书中也首次出现了黄河二字。 唐之后,黄河成为了黄河的固定称谓,流传至今。 但习惯了数千年清澈黄河的人们,依然在盼望突然变黄的黄河能在某一天突然变清。 于是,唐朝的郑锡留下了“河清海晏,时和岁丰”这样的名句,而黄河清圣人出这样的谚语也在民众中口口相传。 但是黄河,这一黄就是1000多年,始终一碗水半碗沙,中间只有极少时间能变清,几乎所有时间河水都是黄色的。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 很简单,中国大陆的气温变低了,降雨减少了,黄河流域的植被无法生存,导致水土流失急剧增加,中间气温反弹的时间寥寥无几。
但如今,黄河再次变清了,而且是极其清澈那种,甚至连沙漠都开始积水了。 如今你再去黄河旅游,已经看不到黄色的河水了,黄河的清澈度已经和长江差不多了。
为什么黄河会突然变清? 最大的原因是黄土高原变绿了。 整座黄土高原全部坐落在黄河流域,其面积占到了黄河流域的85%,可以说黄土高原的状态直接决定了黄河的状态。 建国前,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是0.9%,几乎寸草不生,到处都是黄土,毛主席当年在延安住的窑洞照片很多人都看过。 别说建国前,就算是30多年前,黄土高原也是下面这个样子。
这种地方到处都是黄黄的土,放眼望去一点绿色都没有,人类怎么种的庄稼?是怎么活下去的? 当时黄土高原的农民通过“淤地坝”的方式来保留水土,大概意思就是在山丘的沟道中修建大坝,强行拦截所有冲刷下来的水土,沙土流到这里后会堆积在一起,形成一片平原,然后利用这点水土种庄稼。 很明显,这种办法不是每个地方都可以用,只有特殊的地形才能产粮食,而且居民用水也严重不足,顶多养活一点庄稼。 但没办法,有得吃就不错了,所以黄土高原的农民穷了上千年。 一直到三四十年前,黄土高原的中国农民,还在通过“淤地坝”的方式换那一点点可怜的粮食。 但如今,黄土高原已经大变样了。 曾经只有0.9%森林覆盖率的黄土高原,实现了全面绿化,如今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离谱的70%,比很多南方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还高。
同样的黄土高原窑洞,如今已经变成了这个样子,满眼的绿色。
整个黄土高原都变绿了,水土流失自然大幅减少。 以前,每年黄河带走的泥沙高达12亿吨,2021年仅有2.68亿吨,水土流失只剩下了一个零头。 所以黄河变清了。 除了黄土高原变绿,名列中国四大沙地之一的毛乌素沙漠,也彻底消失了。 毛乌素沙漠位于曾经鼎鼎大名的河套平原,远古时期曾是牛羊肥硕、水甜草美的土地。 但是在唐朝初年,毛乌素沙漠开始形成,慢慢侵吞了大量的肥美草地。 嗯,又是唐朝,中国汉唐盛世的尾巴。 整整一千多年,毛乌素沙漠都是北方一霸,风沙漫天,几乎寸草不生。 但如今,毛乌素沙漠已经被中国彻底消灭,一点沙都没剩的那种彻底消灭。
放一个毛乌素沙漠的前后对比图,就看得更为清晰。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最大的原因是气温在升高,气候活动在增强,降雨在增大。 农牧分界线是降雨400毫米,南方的降雨量动不动就是800~1600毫米,增大个几十毫米不起眼。 但北方干旱地区要是增大个几十毫米,那效果简直就是逆天。 再加上我们的人工干预,大幅度的植树造林,大大加速了黄土高原变绿和毛乌素沙漠消失的进程。 北方地区多个几十毫米降雨,效果有多逆天? 沙漠都能发洪水。 今年10月份,新疆的中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发了洪水,沙丘中出现了大量的湖泊,场景极其震撼,颠覆人类三观。
这个洪水,有多大? 照片上的所谓湖泊,会不会只是脸盆深的积水? 淹出来的湖泊确实不是什么大湖,但已经足够倒逼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骆驼学游泳。 如果有骆驼偷懒不肯学游泳,那就只能淹死在沙漠里。


来源:一棵青木 海中青木
w
winniega
森林覆盖率从0.9% 到70% 确实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