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大科学家怎么做出致命选择了?

g
greverbal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怎么有人说中国知识精英留大陆就做出致命选择了? 耳熟能详的郭沫若,梁思成,马寅初,华罗庚,苏步青,李四光,竺可桢不都活的好好的么?
这不都是院士么?文革也受到迫害了?不可能吧?了解的出来说说?

m
mysrrx
这些人的孩子都过得很惨,最好的也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去农村修理地球。你举的这些例子里,我相信郭沫若不在乎儿女死活,但大部分人都还是在乎的吧。 比如梁思成之子梁从诫 1969年,因“文化大革命”被下放江西某“ 五七干校 ”劳动。 梁从诫在修理地球的时候,他在美国的表妹林璎设计的越南战争纪念碑在华盛顿落成。 梁从诫全家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祖父 梁启超 ,父亲 梁思成 ,母亲 林徽因,岳父周培源,全是进历史书的人物,都护不住他。 再比如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在周恩来庇护下幸免了修地球的命运,1969年入伍,曾任技师、技术助理员。文革结束后考上大学(钱学森的地位他都没捞到一个工农兵大学生啊),1982年毕业于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获学士学位,其时已经34岁。 而他在美国的表弟钱永健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梁从诫钱永刚以他们在文革结束后的作为来看,都是很聪明能力很强的人,虽然被耽误了宝贵的青春岁月,也还是做出了一定的成绩。这就更让人唏嘘不已,当然不是说如果他们留在美国,也能拿诺贝尔奖,但也不会象现在,跟他们的表弟表妹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人。 钱永刚1988年从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计算机科学系毕业,获硕士学位。他说我父亲在我这个年纪已经是加州理工的系主任了,而我才刚刚拿到硕士学位。 其实在当年回国或留在国内的科学家文学家们的孩子当中,钱永刚已经是最幸运的一个,因为钱学森主持两弹工作,他一家一直被周恩来庇护,不算真正受过罪,其他的都惨得不得了。
距离拥抱被
我之前的 那个时代归国的高级知识分子和他们孩子们的人生 帖子被删了 我随便贴一下
据中国科学院估算,当时散居海外的中国科学家大约有5000余人,到1956年底有2000余名科学家陆续返回大陆,但后来的遭遇大概是他们没有预料到的 (关于留学生人数,我们是根据中美两个官方文件估计的。美国的文件中提到,截止到1954年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共5400人。 美国的文件是1954年日内瓦谈判第204号文件(1954,5,31,华盛顿),这是华盛顿和日内瓦美国代表团之间关于美国政府是否释放被扣留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一事的电函,这个文件中提到:“……现在在我们看来目前在美国的5400名中国学生中想回到中国大陆去的不会超过一打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1999. p72]。 中国的文件中提到,1949年以后从美国回到中国的留学生人数有1000人。这个文件是1956年中共中央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一系列文件之一,名字是《关于从资本主义国家回国留学生工作分配情况的报告》。这个报告中说“从一九四九年八月到一九五五年十一月,由西方国家归来的高级知识分子多达一千五百三十六人,其中从美国回来的就有一千零四十一人) 命运走向:活着就很难得,子女的命运以及受教育状况,实在是顾不上了,比如: 萧光琰,化学家。建国后最早从事石油化学研究的科学家。他1920年就移居美国,读了博士并工作。1949年,他花几千美元购买翻印器材,花一年时间蒐 集、翻印和整理他认为祖国需要的资料,然后几经波折回到国内,在文革中被关押,遭遇日以即夜的残酷殴打和侮辱,后自杀身亡。三天后,其妻子和15岁的女儿 自杀。
董铁宝,力学家、计算数学家,中国计算机研制和断裂力学研究的先驱之一。抗日时曾冒着日军轰炸参加抢修滇 缅公路桥梁,1945年赴美获博士学位,后参与第一代电子计算机eniac的设计编程。1956年放弃一切,绕道欧洲,花费三个月辗转回国,任教北大,在 1968年清阶运动中被指控为特务,隔离审查,上吊身亡。
周寿宪,1951年26岁时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并留美从事研究工作,1955年冲破阻挠回国,任职于清华,参与筹建计算机专业,是中国计算机科学的创建人 之一。文革中被送到江西鲤鱼洲清华五七干校,被长期摧残后患上精神病,但军宣队员说他是装的,常拳打脚踢谩骂侮辱,后因病情严重送回北京,1976年跳楼 自杀。
虞光裕,中国航空科学元勋,曾在美国和英国飞机工厂从事设计工作。1949年拒绝赴台,辗转香港和南朝鲜,历时三个月艰难回国。1956年成功主持研制中 国第一台喷气发动机,并主持建设中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试验基地。文革遭迫害,在车间劳改,拆卸旧锅炉时被跌落的通风管道砸死。 董坚毅,哈佛大学博士,52年回国,55年支援大西北。57年被定为右派送夹边沟劳教。60年饥荒袭来,董亦不能幸免。其妻顾晓颖(也为留美生)来探视, 待寻得其遗体时,周身皮肉已被割食一空,仅剩头颅挂在骨架之上。夹边沟劳教人员2800多人,饿死2100多人,死难者掩埋草率,累累白骨外露绵延两公里。
距离拥抱被

“总之,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这是华罗庚1950年2月在归国途中写下的文字。不如归去--打动当时不少海外华人科学家的心。 1956年8月,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郭永怀和夫人李佩也加入到回国的时代大潮中。他们带着5岁的女儿郭芹,离开了绮色佳,全家开车横跨美国,沿途与朋友们告别,到旧金山侯船西渡回国。这是郭永怀出国16年后第一次回祖国。 郭芹1951年8月出生在美国纽约州绮色小镇,父亲是康奈尔大学副教授郭永怀,母亲是康奈尔大学的研究生。 那时,他们的家是一幢位于绮色佳市中心的三层楼带地下室的独幢别墅,距离康奈尔大学只有3个街区的距离。 作为这个知识分子家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孩子,郭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亲在镜头里留下她“洋娃娃”般可爱的幸福童年。
在回国近一年之际,1957年6月7日,郭永怀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我为什么回到祖国--写给还留在美国的同学和朋友们》: “凡在美国居住又有入学年龄儿女的父母,都难免不感到遭受别人歧视的痛苦,小孩是天真的,社会有这样的病,他们当然就很真实地反映出来。欺凌、侮辱必然在小孩子们心灵上留下一个创伤的烙印……我是一个有儿女的中年人,离开美国也是为了这个原因,不但如此,只有在一个合理的社会里,青年们才能自由发展,才有自由择业的机会。”

。。。。。更多内容可以搜索一下文章标题《那些被精英父母带回国的孩子意外的人生结局--作者:王丹红》

简要说一下这家的结局和孩子的人生: 1956年8月,5岁的郭芹随父母从纽约回到北京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她成为“狗崽子” 两年后,初中尚未毕业即从北京赴内蒙古农区,成为一名“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 “文革”十年,从15岁到25岁,在生命中最重要的成长岁月里,父亲郭永怀因飞机失事牺牲、母亲以“特务”名义被隔离审查。 文革后,不少劫后余生的这一代归国留学人员子女,因为出生在美国,选择了回美国生活。然而,学业上被耽搁的他们在美国生活并不容易。王丹红曾问李佩(妈妈):“1980年,郭芹回美国后做什么?” 李佩说:“她一个初中生,在美国能做什么!” 郭芹仅活了45岁。
t
tinasun
这些人的孩子都过得很惨,最好的也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去农村修理地球。你举的这些例子里,我相信郭沫若不在乎儿女死活,但大部分人都还是在乎的吧。 比如梁思成之子梁从诫 1969年,因“文化大革命”被下放江西某“ 五七干校 ”劳动。 梁从诫在修理地球的时候,他在美国的表妹林璎设计的越南战争纪念碑在华盛顿落成。 梁从诫全家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祖父 梁启超 ,父亲 梁思成 ,母亲 林徽因,岳父周培源,全是进历史书的人物,都护不住他。 再比如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在周恩来庇护下幸免了修地球的命运,1969年入伍,曾任技师、技术助理员。文革结束后考上大学(钱学森的地位他都没捞到一个工农兵大学生啊),1982年毕业于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获学士学位,其时已经34岁。 而他在美国的表弟钱永健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mysrrx 发表于 2022-11-01 17:16

不胜唏嘘!为了孩子留国外真是很重要很值得考量的一个因素
p
pop
说明中共一贯很会骗人。
k
kaydee204
土工再想骗人不容易了
t
tinasun
这些当年的精英带孩子回去完全改变了孩子的人生。。。回头看结果好残酷
m
mfc
感谢总结 几个文革全身而退了?
距离拥抱被
真的感兴趣的,可以找找反右运动的纪实文学
不要晚上看,真的很致郁
m
moonandsixpence
土工再想骗人不容易了
kaydee204 发表于 2022-11-01 17:24

不难吧。板上不是隔一段时间就有逆风海龟的。还有今天的生物教授颜宁。
t
trayanh
原来一直很好奇这些大家为啥没听说有后代继承衣钵之类,好歹他们的基因也要略微优秀点吧?直到后来看到一个好像搞化学的,还有邮票纪念化学之父(有毛用?),妻子女儿依偎在一起服毒自杀。。。。
p
pop
土工再想骗人不容易了
kaydee204 发表于 2022-11-01 17:24

现在再想把人骗回国,就不能像以前一样谈社会理想,谈民族振兴了,只能靠拼命砸钱了。 好在中国现在有的是钱。
弹指芳华
所以楼主的意思是必须全军覆没,才能证明土工是怎么对待知识分子的是不~ 郭沫若这种无耻跪舔的都能当模范了是哇~
m
mysrrx
梁从诫钱永刚以他们在文革结束后的作为来看,都是很聪明能力很强的人,虽然被耽误了宝贵的青春岁月,也还是做出了一定的成绩。这就更让人唏嘘不已,当然不是说如果他们留在美国,也能拿诺贝尔奖,但也不会象现在,跟他们的表弟表妹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人。 钱永刚1988年从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计算机科学系毕业,获硕士学位。他说我父亲在我这个年纪已经是加州理工的系主任了,而我才刚刚拿到硕士学位。 其实在当年回国或留在国内的科学家文学家们的孩子当中,钱永刚已经是最幸运的一个,因为钱学森主持两弹工作,他一家一直被周恩来庇护,不算真正受过罪,其他的都惨得不得了。
闲话鲜花
外人看似他们活得好好的,那是放弃了原则,放弃了尊严活得的苟且。很多人不想苟且地活着。
你知道他们内心经历了怎样的煎熬?跟地狱里的煎熬差不多吧。
m
minijing
现在再想把人骗回国,就不能像以前一样谈社会理想,谈民族振兴了,只能靠拼命砸钱了。 好在中国现在有的是钱。

pop 发表于 2022-11-01 17:30

有的是钱也是以前了吧,就快把家底败光了
h
hualihu
可以具体对比数据, 别动不动就文学, 随便搜两个, 陈省身, 俩女儿, 都干啥的不知道。 https://zh.m.wikipedia.org/zh-hans/%E9%99%88%E7%9C%81%E8%BA%AB 陈算非常成功的出国人才了。
马寅初:第一个提出“计划生育”,却娶了2个妻子,生8个孩子

马寅初中学 马寅初中学始建于1990年10月,是隶属于浙江省嵊州市的完全中学,现有初中部和高中部两个校区,初中部位于嵊州市区剡湖以南,面临剡溪,高中部位于剡溪江畔,鹿胎山下,风光秀丽,环境优美。马寅初中学以“继承马老遗志,弘扬马老精神”为宗旨,以马老倡导的“刚正、博学、强身、创新”为校训,以“勤学、精思、慎问、求真”的学风,勤奋教育,成绩卓著。先后被认定为浙江省重点中学、浙江省文明学校、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全国适合学生发展的实验学校等。

马寅初墓 马寅初之墓 马寅初于1982年北京逝世,遵其遗愿,部分骨灰送回家乡浙江嵊州,安葬于嵊州仙岩镇下王舍村母亲王太夫人墓旁。 马寅初墓碑文是他的子女写的,内容为:先父马寅初生于浙江绍兴,后迁嵊县,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为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及教育家。先母张桂君,浙江嵊县人,贤淑仁惠,勤俭持家,堪称贤内楷范。先父留美九年,先母独承家务,仰侍俯畜,克尽妇职,其后先父在国内各地供职,先母始终伴随,甘苦与共。先父去世后始南迁至沪,俩老共同生活八十余年。杭州系其久居之地,今遵遗愿,择葬于此,谨缀语,“国之贤良,家之德配,偕老百年,盛世人瑞。”

北京故居 马寅初北京住所(现称“马寅初北京故居”):位于北京东城区东总布胡同32号,是朝阳门南小街路东从南往北数的第二条胡同;胡同自西向东,沟通朝阳门南小街和建国门北大街,长600多米,南侧自西向东分别与顶银胡同、贡院西街、南牌坊胡同相通,北侧自西向东分别与大羊宜宾胡同、宝珠子胡同、北总布胡同、弘通巷、北牌坊胡同相通。明代,与西总布胡同统称“总铺胡同”,因胡同内有总捕衙署而得名;清乾隆年间改称“总部胡同”,宣统年间以朝阳门南小街为界,西段称“西总布胡同”,东段称“东总布胡同”。 马寅初故居 东总布胡同32号,旧时是东总布胡同62号,在胡同中段南侧,整座建筑为西洋风格。围墙较高,西式街门,面北,有五步台阶;院内主要建筑是二层西式楼房,楼房与围墙之间树木繁茂,构成典雅、宁静、宜居的庭院风貌。 据房屋档案记载,马寅初北京故居占地1092.7平方米,有房屋43间,其中楼房30间,建筑面积为444.1平方米。1950年5月,经修葺由马寅初全家居住。1952年大学院系调整,北京大学自东城区沙滩迁至海淀区燕园,为避免远道奔波,马寅初改在燕南园63号居住。 马寅初燕南园住所:坐落在燕南园东南部的63号院,是一座别致的中西结合、中国南北方风格的‘凹’形平房建筑。正门面南,有大片开阔园地。整个建筑坐落在虎皮石台阶上,周边环绕花岗岩条石,仿木结构的钢筋混凝土半圆形柱子,两扇大门,两侧各有四扇中式窗户,相当对称;窗下坎墙是中式凹形,建筑顶层是西式钢筋屋架,呈直线三角形,上铺机制大瓦,有中国传统尊贵庑殿屋顶风格。房屋高度从台阶到檐口有4米左右,屋檐下突出仿中国传统梁头,没有彩画和雕刻,体现着传统建筑的幽雅与宁静。(摘自陈芳:《燕东园和燕南园话旧》)

纪念馆 2000年10月,经浙江省委、省政府报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同意由浙江省马寅初人口福利基金会在马寅初旧居建马寅初纪念馆。经过3个月的试开馆后,2004年9月22日,马寅初纪念馆正式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修缮后的旧居基本保持了原貌,现一楼和二楼辟为展厅,并恢复了马老的书房和卧室。馆内展出马老各个时期的照片、史料、著作及手迹,分“负笈西洋”、“民族卫士”、“共商国是”、“一代宗师”、“人口宏论”、“坚持真理”、“光耀人间”等10个专题,展示马老百年绚丽人生。展厅陈列的书桌、书柜、台灯、高凳和躺椅、轮椅及陈列的衣帽等等,均为马寅初生前使用的原物。 2005年马寅初纪念馆被命名为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理论宣传教育基地。2006年马寅初纪念馆被民政部授予“全国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的称号。

研究会 2004年6月24日,浙江省马寅初研究会在嵊州成立。
a
aiyamayayongle
这充分说明学习好和有远见是两码事。
a
aiyamayayongle
回复 11楼moonandsixpence的帖子
都是精致利己主义的结果。
c
caffeine_free
科学家们头铁,过高估计了自己的价值。以为不管谁当皇帝,都不会拿自己怎么样。
k
kaydee204
现在再想把人骗回国,就不能像以前一样谈社会理想,谈民族振兴了,只能靠拼命砸钱了。 好在中国现在有的是钱。

pop 发表于 2022-11-01 17:30

靠钱也不容易了 前几年骗这边博士回去 结果不兑现承诺 也是搞的臭名远扬 也算是教育大众了
a
aiyamayayongle
回复 17楼minijing的帖子
这话说的,老大发话了,2049年让中国鸡的屁重回世界第一!第一!第一!
m
moonandsixpence
有的是钱也是以前了吧,就快把家底败光了
minijing 发表于 2022-11-01 17:32

所以想回去捞一笔的抓紧,很快就没钱可捞了。
跟着颜宁走。。。
G
GABA
随便查一下, 怎么就是活得好好的了。
梁思成于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1]。 文化大革命中,他被作为“复古”的典型而被批判并抄家,其所收藏的全部图书资料都被没收。抄家者在其家中发现属于其故妻林徽因的胞弟林桓的中正式军刀上刻有“中正赠”(中正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的名讳),这也成了他的一大罪状。1972年,梁思成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中共在文革后宣布对梁思成恢复名誉。
马寅初因为新人口论被批判是大家都知道的。 不过他是文革前就被批倒的了。
m
m口罩sk
挺符合版上一些言论的,推娃不如推自己,腿啥娃啊自己先牛了给娃留足了钱躺平就是,不能为了小孩不爬梯----这些人回国的时候估计也这么想.
l
laohua001
怎么有人说中国知识精英留大陆就做出致命选择了? 耳熟能详的郭沫若,梁思成,马寅初,华罗庚,苏步青,李四光,竺可桢不都活的好好的么?
这不都是院士么?文革也受到迫害了?不可能吧?了解的出来说说?


greverbal 发表于 2022-11-01 16:49

文革确实把文科生整的很惨
理科生好多了
学会数理化走遍全天下
b
beyond2008
漏了一个惨的,搜一下郭永怀女儿,耽误了一辈子,中年来美国只能去唐人街搞按摩,现在好像又回去了
为高赞回复点赞
G
GABA
确实没被送去劳改什么的, 但是不是活得好好的就很难说,你可以说是人家自愿接受改造的。
華羅庚回國後在1950年代後期及1960年代的反右鬥爭、拔白旗插紅旗、文化大革命等政治運動中曾遭受衝擊和批判,但受到毛澤東、周恩來高層領導的特別關照,得到了特別保護[4][5][7]。 1969年6月8日,《人民日報》發表了署名華羅庚的文章,華在文中作自我批判,還提出了兩條關於教育革命的建議[8]。
華羅庚. 重新学习为教育革命贡献力量. 北京: 《人民日報》社. 1969-06-08 [2022-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6) (中文(中國大陸)). 象過去在全國搞的「數學競賽」,我是當作外國「先進」經驗來加以宣揚的。這在全國流毒很廣。只有在革命的大批判中,只有在工人階級的熱情教育下,我對此才算有了比較清醒的認識。其實,「數學競賽」那叫什麼先進經驗,完全是照搬蘇修的一套,是公開號召青少年走個人奮鬥、只專不紅的道路。現在回想起這些問題,我是痛心疾首,慚愧至極!......。宣傳隊同志經常找我談心,和革命同志一起幫助我認識舊我,啟發我改造舊思想,改造舊的世界觀,引導我站到毛主席革命路線上來。我要縱情歡呼:工人階級領導大學就是好!
l
littletiger2013
土工再想骗人不容易了
kaydee204 发表于 2022-11-01 17:24

我以前也这么想,现在发现没脑子的很多,而且很多人不会感同深受,总觉自己是特别的,那些都是倒霉蛋
焱焱
知识分子更多家国情怀,事实证明大多数中等家庭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离乡背井漂流异国,反而是底层民众更多大规模迁徙比如下南洋。
a
apple44
别的人不知道。郭沫若那么会溜须拍马的一个人,当着中科院院长,中国文联主席。文科和理科顶尖的职位。 在历次运动中,据说他都受到毛主席和周恩来的特别关照和保护。 即使这样,他还是有一个儿子自杀了,还有一个儿子被红卫兵活活打死。他妻子大受打击,后来也自杀了。 我以前也觉得郭沫若跪舔当权者,太无耻,然而他也付出一个妻子两个儿子的代价。我也不忍心再苛责什么了,是这个政权太邪恶。
所以,楼主,三条命,够不够致命呢?


h
hualihu
可以具体对比数据, 别动不动就文学, 随便搜两个, 陈省身, 俩女儿, 都干啥的不知道。 https://zh.m.wikipedia.org/zh-hans/%E9%99%88%E7%9C%81%E8%BA%AB 陈算非常成功的出国人才了。
马寅初:第一个提出“计划生育”,却娶了2个妻子,生8个孩子

马寅初中学 马寅初中学始建于1990年10月,是隶属于浙江省嵊州市的完全中学,现有初中部和高中部两个校区,初中部位于嵊州市区剡湖以南,面临剡溪,高中部位于剡溪江畔,鹿胎山下,风光秀丽,环境优美。马寅初中学以“继承马老遗志,弘扬马老精神”为宗旨,以马老倡导的“刚正、博学、强身、创新”为校训,以“勤学、精思、慎问、求真”的学风,勤奋教育,成绩卓著。先后被认定为浙江省重点中学、浙江省文明学校、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全国适合学生发展的实验学校等。

马寅初墓 马寅初之墓 马寅初于1982年北京逝世,遵其遗愿,部分骨灰送回家乡浙江嵊州,安葬于嵊州仙岩镇下王舍村母亲王太夫人墓旁。 马寅初墓碑文是他的子女写的,内容为:先父马寅初生于浙江绍兴,后迁嵊县,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为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及教育家。先母张桂君,浙江嵊县人,贤淑仁惠,勤俭持家,堪称贤内楷范。先父留美九年,先母独承家务,仰侍俯畜,克尽妇职,其后先父在国内各地供职,先母始终伴随,甘苦与共。先父去世后始南迁至沪,俩老共同生活八十余年。杭州系其久居之地,今遵遗愿,择葬于此,谨缀语,“国之贤良,家之德配,偕老百年,盛世人瑞。”

北京故居 马寅初北京住所(现称“马寅初北京故居”):位于北京东城区东总布胡同32号,是朝阳门南小街路东从南往北数的第二条胡同;胡同自西向东,沟通朝阳门南小街和建国门北大街,长600多米,南侧自西向东分别与顶银胡同、贡院西街、南牌坊胡同相通,北侧自西向东分别与大羊宜宾胡同、宝珠子胡同、北总布胡同、弘通巷、北牌坊胡同相通。明代,与西总布胡同统称“总铺胡同”,因胡同内有总捕衙署而得名;清乾隆年间改称“总部胡同”,宣统年间以朝阳门南小街为界,西段称“西总布胡同”,东段称“东总布胡同”。 马寅初故居 东总布胡同32号,旧时是东总布胡同62号,在胡同中段南侧,整座建筑为西洋风格。围墙较高,西式街门,面北,有五步台阶;院内主要建筑是二层西式楼房,楼房与围墙之间树木繁茂,构成典雅、宁静、宜居的庭院风貌。 据房屋档案记载,马寅初北京故居占地1092.7平方米,有房屋43间,其中楼房30间,建筑面积为444.1平方米。1950年5月,经修葺由马寅初全家居住。1952年大学院系调整,北京大学自东城区沙滩迁至海淀区燕园,为避免远道奔波,马寅初改在燕南园63号居住。 马寅初燕南园住所:坐落在燕南园东南部的63号院,是一座别致的中西结合、中国南北方风格的‘凹’形平房建筑。正门面南,有大片开阔园地。整个建筑坐落在虎皮石台阶上,周边环绕花岗岩条石,仿木结构的钢筋混凝土半圆形柱子,两扇大门,两侧各有四扇中式窗户,相当对称;窗下坎墙是中式凹形,建筑顶层是西式钢筋屋架,呈直线三角形,上铺机制大瓦,有中国传统尊贵庑殿屋顶风格。房屋高度从台阶到檐口有4米左右,屋檐下突出仿中国传统梁头,没有彩画和雕刻,体现着传统建筑的幽雅与宁静。(摘自陈芳:《燕东园和燕南园话旧》)

纪念馆 2000年10月,经浙江省委、省政府报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同意由浙江省马寅初人口福利基金会在马寅初旧居建马寅初纪念馆。经过3个月的试开馆后,2004年9月22日,马寅初纪念馆正式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修缮后的旧居基本保持了原貌,现一楼和二楼辟为展厅,并恢复了马老的书房和卧室。馆内展出马老各个时期的照片、史料、著作及手迹,分“负笈西洋”、“民族卫士”、“共商国是”、“一代宗师”、“人口宏论”、“坚持真理”、“光耀人间”等10个专题,展示马老百年绚丽人生。展厅陈列的书桌、书柜、台灯、高凳和躺椅、轮椅及陈列的衣帽等等,均为马寅初生前使用的原物。 2005年马寅初纪念馆被命名为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理论宣传教育基地。2006年马寅初纪念馆被民政部授予“全国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的称号。

研究会 2004年6月24日,浙江省马寅初研究会在嵊州成立。
f
feifeiblue
确实很致郁。每次随便读几段,都非常难受。本来他们可以有美好的生活,再不济,也是正常人的生活。
m
mermaidyuu
活下来的大科学家有钱学森,钱学森大跃进中干了什么大家都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