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难道是时代差异?还是地域差异?我学的是斯人 shuaidou 发表于 2022-10-28 13:31
我觉得或许是很多人和《岳阳楼记》的最后一句混了。 微斯人,吾谁与归? Qiqiguai 发表于 2022-10-28 14:06
人教版的全部是是人,有视频和图片为证。斯人的到现在没看到任何一本语文教科书(辅导教材不算)上这么写,全是“我记得”,“我肯定”。希望有人能贴出证据来,不要人云亦云。老实说我第一反应也是斯人,可惜找不到确切的证据。 Felixa 发表于 2022-10-27 20:40
百分百肯定人教版以前用的是“斯人”,不可能是什么曼德拉效应。大概率是人教版以前印错了,后来发现改过来,但死不承认自己版本的问题 NataliePortman 发表于 2022-10-28 20:52
This 人 。哈哈 gokgs 发表于 2022-10-28 20:57
不是的,这是两篇不同的文章,不会混。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也并没有背成如斯啊。我们以前的教材确实是斯人,不是全国都用人教版的。 iloveGelato 发表于 2022-10-28 14:16
最直接简单靠谱的解释。 人教版以前印错了,用的斯人。后来发现,改为古文 mindstorm 发表于 2022-10-28 21:09
读书时背的是“斯人”,跟发音没关系,因为这课文要求默写。以前的老教材,版本不同,加上以前经常各种教材改革,教材出错也是有可能的。古文是“是人”,但是不代表以前老版本课本没有出错的。 calculus 发表于 2022-10-28 21:31
有没有可能“斯人”是别的出版社的,不是人教的。教科书又不是只有一个人教版。网上有视频拍了“斯人”的版本,但不是人教出版的,目前还没有看到人教版的“斯人” silvermoon 发表于 2022-10-28 21:36
以前我们历史书上学的司母戊鼎现在还变成后母戊鼎了呢,承认教材变了有什么难的,非得一口咬定是这么多人记错了。 iloveGelato 发表于 2022-10-28 14:18
我觉得各地不一定都用的是人教版教材啊,人教版没有斯人,不见得其它教材就没有。斯人是人哪个其实都无所谓,非要说我们记性不好太气人。我上学时是照相机记忆,背东西连标点符号都不错的,这个不可能记错的。当年天津用的学校教材上就是斯人。 iloveGelato 发表于 2022-10-28 14:00
100%是 “是人”。说“斯人”的都没好好学吧。 我是马甲 发表于 2022-10-28 22:04
呃我想问问学的是“是人”的同学,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骑读哪个音?ji还是qi? 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读xia还是xie? Xinshan 发表于 2022-10-29 00:26
眼界也太浅了。 看你有撒谎人教做“后盾”就耀武扬威的样子,是个合格的红卫兵。 渔非凡 发表于 2022-10-28 22:06
我100%确定学的是“是人”,当初背课文还特意反复记过“是”这个字,因为当时自己容易和“世人”混淆。我猜“斯人”和“是人”都是对的,只是大家的教材不同,当初记的版本就不一样earlybirdie 发表于 2022-10-27 15:57
跟“五十六个民族”一样,我一定是穿越了 winniwang 发表于 2022-10-29 01:50
可以不可以请你说下你是哪个地区什么年代的课本吗? 华人70后和80后为主所以说用的斯人的比较多,很好奇是人版本的存在是时间段。好像95后到00后上华人的并不多但是貌似95年前课本是斯人的多。我怀疑是比较区域性li比较短的一段时间,纯好奇 majia648 发表于 2022-10-29 06:25
我北京的85-90,是人 balaja 发表于 2022-10-29 18:32
网上好些确定学的斯人,肯定有人还留着当时人教版的教材,这个把旧教材拿出来拍个视频就能推翻官方的说法了吧,官方没这么傻吧? lbff 发表于 2022-10-29 06:51
90年代江苏,用的人教版,是人。应该就是这本语文书。不知道大家还记得自己语文书的封面吗,如果记得找一找就知道了。如果连语文书封面都不记得。。。那凭什么对自己的记忆力那么自信呢 Pumpkinpie. 发表于 2022-10-29 18:50
是啊,非要说我们所有人学的都是‘’是人‘’,‘’斯人‘’都是记错了的,就太侮辱人了。 iammaja 发表于 2022-10-28 22:02
我80后上海,是斯人 pineappletin 发表于 2022-10-29 18:32
是人 ji xia lianqiao 发表于 2022-10-29 19:15
我学的是斯人,是不是平行宇宙叠加态? aug20 发表于 2022-10-29 22:13
但是有的地方的课本…..写的 feifeiduan 发表于 2022-10-26 22:15
看样子我学的是这个教材,我甚至记得这一页,这个贝多芬的画像 薛定谔的猫屎 发表于 2022-10-30 00:30
这个一看就不是语文课文正篇,要背诵的不可能是这个 ljmdtc 发表于 2022-10-30 00:32
不都一样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 现在还改成星座了呢 特么为什么是星座 destiny2008 发表于 2022-10-28 13:26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 现在还改成星座了呢 特么为什么是星座
同感啊。名角jue儿就要改成 名jiao啦,多别扭啊
哪来的56个星座啊,有这么多吗?
我觉得各地不一定都用的是人教版教材啊,人教版没有斯人,不见得其它教材就没有。斯人是人哪个其实都无所谓,非要说我们记性不好太气人。我上学时是照相机记忆,背东西连标点符号都不错的,这个不可能记错的。当年天津用的学校教材上就是斯人。
微斯人,吾谁与归?
不是的,这是两篇不同的文章,不会混。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也并没有背成如斯啊。我们以前的教材确实是斯人,不是全国都用人教版的。
网络视频和图片 对比 几亿人的记忆 哪个容易被篡改?你相信网络?还是人的记忆? 多多思考吧!
我再举个例子。《论语》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语文老师是如何教我们的?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 通读论语的人的解释是通过模仿的方式获取知识之后,在适当的机会去“实践”它,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 机械地、反复地学,这不是孔老夫子的本意。模仿的“學”,仅是继承前人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实践的“習”,且不断的“時習之”,如此方能融会贯通!
加上我前面的几个举例。如此多的误导!所以我开始对网络信息有更多的疑问了 自己思考+思考+再思考!!!
最直接简单靠谱的解释。
人教版以前印错了,用的斯人。后来发现,改为古文
thish人。
我来解释一下,
微斯人:没有这样的人 微是人:没有这个人
不知道解释明白了没有
终于有人上传证据了,哈哈
有没有可能“斯人”是别的出版社的,不是人教的。教科书又不是只有一个人教版。网上有视频拍了“斯人”的版本,但不是人教出版的,目前还没有看到人教版的“斯人”
应当是教材不同。不是记忆混乱。
古代石碑上,古文献(影印本)上都是 ”是人“。”斯人“只出现在现代文中,无论是古文还是新作。。
非常有可能。当时小孩子,没人注意用的是哪家出版的,后来即使统一人教版了,可是日子久了,就混了。
哈哈哈,我也记得司母戊鼎。后母戊鼎是个什么鬼….不过估计网络多多pua几遍,我也会怀疑自己记忆出问题了。
经过两天的“是人”轰炸,我都开始出现幻觉,开始怀疑自己以前到底学的是个啥了,虽然在昨天之前我从来、完全不知道“是人”的说法。该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呢?这就是群体PUA,功效真不是盖的。
后母戊鼎,感觉解释太勉强,远不如司母戊鼎靠谱。估计又是哪个学术霸王硬改。
是啊,非要说我们所有人学的都是‘’是人‘’,‘’斯人‘’都是记错了的,就太侮辱人了。
眼界也太浅了。 看你有撒谎人教做“后盾”就耀武扬威的样子,是个合格的红卫兵。
http://cpc.people.com.cn/n1/2019/0430/c64094-31059998.html
对 很多都悄悄改了 还有 乡音无改鬓毛衰 最后一个字,现在教 shuai 了?
奇怪,为什么揪着这个不断提起争论?有什么意义、用意吗?? 不管现在教的什么,那么多人记得 斯人,包括我自己。怎么可能没有存在过?几个人说不一样也就算了,也许就是记错了。这么多人,当年用的也是人教版,不可能全都记错
什么鬼,我记得清清楚楚是“是人”。到现在还一言不合骂人红卫兵?老奶奶你暴露年龄了。
可以不可以请你说下你是哪个地区什么年代的课本吗? 华人70后和80后为主所以说用的斯人的比较多,很好奇是人版本的存在是时间段。好像95后到00后上华人的并不多但是貌似95年前课本是斯人的多。我怀疑是比较区域性li比较短的一段时间,纯好奇
用三尺三寸宽的木板做成的凳子,未庄人叫“长凳”,他也叫“长凳”,城里人却叫“条凳”,他想:这是错的,可笑!油煎大头鱼,未庄都加上半寸长的葱叶,城里却加上切细的葱丝,他想:这也是错的,可笑!
就那首歌而言,只可能是民族,不可能是星座,用星座跟上下文根本不搭。所以,只有一个可能,当时有个人唱错了,后来发现了,又改唱了一下。
我北京的85-90,是人
我80后上海,是斯人
中年人还有谁会留着初中语文课本?反正我的课本几十年前就没了。
据我的印象,90年以前的都是“斯人”,90年以后的才是“是人”
是人 ji xia
70后,以前那住房条件,哪有地方存教科书。每年一本语文,还有数学,各种教科书,学期结束就扔了。因为下一年又有新的教科书来了。哪像后来的人,地方大了,才有条件存放教科书吧。
Ji xia
我肯定不是这个版本,我当时是a4大小的书
这才过了多少年,就硬要挑战一辈人的记忆,再过几年,证据难找了,更是随便说了
🤝🤝
🤝🤝一样一样的
这也是我的第一反应
斯人
看样子我学的是这个教材,我甚至记得这一页,这个贝多芬的画像
这个一看就不是语文课文正篇,要背诵的不可能是这个
我也想说,一看就是引用的时候抄错了
没有改,我小时候唱的是“五十六个星座”
我是“是人”派,都是口腔肌肉记忆
很抱歉我有天津同学说是“是人”,我相信她
我也“是人”派,我可以肯定我省考生说“斯人”的都是记忆被覆盖了。非教科书文本里“斯人”占压倒性多数,被覆盖不是非常自然的事吗
这什么狗屁逻辑?学的时候要求背课文又没有要求记住封面。我现在中小学课本全部忘记封面啥样的,是不是学过的东西都不算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