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再对比下中印政府的对外政策和对海华海印的影响还是太胖胖 发表于 2022-10-25 10:58
烙印都当上英国首相了,真是。。。烙印继攻占湾区CEO、NSF director、Vice President后,再次拓展一个纬度。这次还是在昔日主子欧罗巴。 不得不谈一下中印。 关于中印的对比,是个非常值得谈的话题。我们应该经常谈,常谈常新。今天就谈一下 华人为什么取英文名字 但印度后裔不需要。 有些人从自恨的角度出发,说烙印取的名字又臭又长,但是文化自信,爬上高层。华人就为了融入所谓的主流取一下英文名字。如此种种。 我说完全不相关。 华人取英文名字完全是因为汉字变成拼音后就没多少信息了。拼音失去了汉字背后的意义,大多时候连男女都分不清,更不用说其背后的典故出处等等。中文名字用拼音,就跟阉割了一样,没有区分度,没有信息量。并且有些时候还难以发音,有些时候还有点尴尬(在这就不举例了)。 核心实用和文化价值都消失了。用这个还有什么意思。 华人一代出于文化惯性继续使用。很多也是因为读书、发论文等,名字很重要,所以也就更继续使用了。但是就文章署名这一项来说,也没多有多大区分度。到处都是几个大姓,除了小圈子的人一看就知道是谁,其他人只能看全名或者看作者工作单位才能知道是谁。 到了华人二代,取个英文名,简直方便好用。跟中文名字比起来,有百利而无一害。再加上个中文middle name,完美。 烙印的名字还是跟英文的习惯更接近。难发音无所谓,关键是有实用价值。然后可以承载文化价值和认同。 从取名字这一点比较中印,我想生发两点联想: 1. 一个群体在接受对自己来说很不相关的文化习惯时,可以更情愿。就跟上面说的一样,用拼音已经失去了中文的核心魅力,跟取个英文名字是个差不多生疏的做法,所以华人更容易接受这个做法。 2. 烙印虽然也是少数族裔,但是文化跟西方更近。华人的文化距离西方,差别太大。尤其是政治文化。如何在西方文化中立足,做到中西合璧,基本希望在二代,大体过程在一代、二代有意识的探索。在众多中国文化的文化传统中,我觉得可以发扬“勤奋”这样的刻在文化基因中的品质。像这样的文化基因,我们可以有意识的深入探索。 另外,搞什么都需要有人气。再等等,华人越多,华人二代长大。风向都会变的。 鳗鱼饭 发表于 2022-10-25 10:48
海外华人从来都是一盘散沙,这个问题也不可能有什么一致意见,个人选择喽。反正中美未来一二十年死磕的局面不会改变,起啥名字也是一身黄皮儿。 我不能同意的就是说,给孩子起个中文名字,又不拿来用,还自欺欺人地说跟老印做法是一样的。完全两码事好吧。老印也有改西方名字的,但是是少数。华人正好相反。这个事实没必要否认吧。至于为什么是这样,那是另外一回事。 goodchange 发表于 2022-10-25 11:41
说到这个,我还记得几年前真的爆过有人把同名同姓的人所做的paper放在自己简历回国申请项目 Fhu 发表于 2022-10-25 10:52
不得不谈一下中印。
关于中印的对比,是个非常值得谈的话题。我们应该经常谈,常谈常新。今天就谈一下 华人为什么取英文名字 但印度后裔不需要。
有些人从自恨的角度出发,说烙印取的名字又臭又长,但是文化自信,爬上高层。华人就为了融入所谓的主流取一下英文名字。如此种种。
我说完全不相关。
华人取英文名字完全是因为汉字变成拼音后就没多少信息了。拼音失去了汉字背后的意义,大多时候连男女都分不清,更不用说其背后的典故出处等等。中文名字用拼音,就跟阉割了一样,没有区分度,没有信息量。并且有些时候还难以发音,有些时候还有点尴尬(在这就不举例了)。
核心实用和文化价值都消失了。用这个还有什么意思。
华人一代出于文化惯性继续使用。很多也是因为读书、发论文等,名字很重要,所以也就更继续使用了。但是就文章署名这一项来说,也没多有多大区分度。到处都是几个大姓,除了小圈子的人一看就知道是谁,其他人只能看全名或者看作者工作单位才能知道是谁。
到了华人二代,取个英文名,简直方便好用。跟中文名字比起来,有百利而无一害。再加上个中文middle name,完美。
烙印的名字还是跟英文的习惯更接近。难发音无所谓,关键是有实用价值。然后可以承载文化价值和认同。
从取名字这一点比较中印,我想生发两点联想:
1. 一个群体在接受对自己来说很不相关的文化习惯时,可以更情愿。就跟上面说的一样,用拼音已经失去了中文的核心魅力,跟取个英文名字是个差不多生疏的做法,所以华人更容易接受这个做法。 2. 烙印虽然也是少数族裔,但是文化跟西方更近。华人的文化距离西方,差别太大。尤其是政治文化。如何在西方文化中立足,做到中西合璧,基本希望在二代,大体过程在一代、二代有意识的探索。在众多中国文化的文化传统中,我觉得可以发扬“勤奋”这样的刻在文化基因中的品质。像这样的文化基因,我们可以有意识的深入探索。
另外,搞什么都需要有人气。再等等,华人越多,华人二代长大。风向都会变的。
改容易改的,不容易改的就不改。所以姓氏就这样呗。
同意:发音问题从来不是核心问题。但是,核心出了问题,边角料(如 发音)也是跟着成为诟病。这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
往政府那里赖自己舒服点是吧
所以海华想要和海印竞争,重点是学孙文搞革命推翻CCP,您是这个意思吧?
不过总体来看,中日韩二代三代取英文名的还是绝大多数。
这能扯上文化自恨,过了吧。
这提议可够无脑的 名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承,你的姓氏,你的名可能都会有一些特殊的含义,这对于你本身是很重要的
起英文名纯属为方便他人,还什么无法通过名字辨识你是男是女,除了英语以外其它族裔的名字你就能分辨男女吗?
想迎合别人或其他想法就大大方方地做,民主国家谁管你那么多,烦得就是这种说话做事处处透着一股小家子气,还时时刻刻想扯点高大上的幌子,这文化那文化,有够累
你这自恨的真是没边了。 印度被英国殖民那么多年英语也是官方语言,和英文之间的转换能和中文一样么? 中文的美在于字形,寓意和发音,缺一不可。 你认为拼音是一回事,我还觉得你这亵渎了中文的美,扭曲了中国文化,让老外搞不清楚中文本来应该是什么样的。 扣帽子谁不会啊! 你咋不把那些绝美的古诗用拼音写一遍去教孩子?
本来取名字就没必要上升到什么民族大义的高度, 爱取啥名字取啥名字, 没必要有啥优越感和罪恶感,总有你们这种人那这种有的没的来shame别人。
难道Eric zhang之类的名字在美国不是一堆人吗?
反正我遇见的印度裔教授的门上的名字,基本上都是印度裔的名字。而有些中国老师,名字其实还是中国名字,但门上的名字就是英文名了。
拜托。。拼音同名同姓的,肯定远少于英文的同名同姓。。
加州/纽约华人区喊一声Amy Li / Michael Zhang, 回头数量应该大于中国街上喊一声王强,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