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女买房又闹了一出悲剧,15万定金被没收

z
zavanna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家住密西沙加的王女士做梦都想搬进自己私人定制的新家,但是历经几年的折磨她心灰意冷了,新家没了,15万多的定金打水漂了。打官司才知道,《消费者保护法》根本就不保护新房购买合同,为此她发起请愿,希望改变《消费者保护法》的不合理条款,保护更多购买新房的消费者。 据王女士介绍,2017年,她和丈夫与一家私人住宅建筑商M公司签署了一份合同,购买一套位于Oakville的定制房产。这也是王女士梦寐以求的一套独立屋。
但是,2018年,M公司在未经她同意也没有获得有效建筑许可的情况下单方面更改了拟建房屋的平面图和基础设施。 王女士在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不爽,马上与M公司联系,但得不到任何答复。为此她专门写了信表明自己的态度,指出对方违反合同,希望就此得到答复,如果没有得到满意答复她不会如期完成交割。
但是M公司拒绝做任何解释,也拒绝退还王女士已付的154,010元的押金。
既然对方拒绝沟通,王女士无奈于2018年12月向法院提交了索赔声明,但是法院的态度更加让王女士心寒。M公司在规定期限4个月内未能对此作出任何回应,因此被视为违约。然而,在听证会上,多伦多高等法院取消了M公司的违约记录,并禁止王女士采取任何法律行动。

随后,安省的所有上诉法院都驳回了王女士诉诸司法的权利。
王女士写信给司法部长和最高法院投诉,也没有任何改变。
而M公司坚持拒绝退还押金,而王女士在自己律师的误导之下签署了文件,导致M公司在王女士提起法律诉讼前就合法地将这套房子出售给他人。
王女士说,直到打官司她才知道,虽然购物超过50元都会受到2002年《消费者保护法》( the Consumer Protection Act,“CPA”)的保护,但唯独新房购买及其合同却不受CPA保护。
王女士认为这是加拿大立法体系的一个根本缺陷,新购房者应该受到保护,不能让房屋建筑商拥有不受限制的权力。
为此王女士在change.org发起请愿,希望为加拿大建立一个公平和透明的司法系统发出自己的声音,她认为加拿大的司法系统应尊重个人的宪法权利,并解决个人诉讼当事人与身家数十亿公司之间的权力不平衡问题。加拿大人应该有一个立法体系,为新购房者及其针对公司房屋建筑商的合同提供法律保护。
 同时她要求法院重审此案,让她最终从M公司拿回属于她的押金。
王女士说,我们需要正义!
51网致函M公司了解相关情况,但截至发稿止未收到对方回复。
据51网报道,安省政府10月20日公布,为了进一步保障住宅买家,将对那些不公平地取消新住房项目,或者终止购买协议的不道德的建筑商和供应商,处以更高额的罚款,金额增加一倍。新规将追溯至今年4月14日以来的违规案例。
安省《新住宅建筑许可法案》(New Home Construction Licensing Act, NHCLA)一旦获得通过,每一宗违规的最高罚款额从2.5万元增至5万元,额外金钱利益处罚则不设上限。
对于屡次违法的个人最高罚款额,从5万元增至10万元,企业最高罚款额从25万元增至50万元。被定罪的个人,有可能被判监最多两年。
新法案也提出,允许住宅建造规管部门(Home Construction Regulatory Authority,HCRA),将所得的罚款直接支付给受影响的买家。法案通过后,安省将成为加拿大首个有这种赔偿安排的省份。
据悉新例生效后,住宅建造规管部门有权追溯至今年4月14日或之后出现的违规个案。
k
kazama
有点惨
h
hualihu
人家认识人 故意搞他。。。
l
littlestern
写得不清不楚的。
A
Anne258
每年那么多建新房的,很少听到被建筑商骗的,而且官司也打不赢。还有没有被骗的,也来说说让建新房的长见识,别被骗。
y
yolandos
It might be hindsight but why not lawyering up and fought at the beginning? It seemed like there were 4 month official appealing time.
s
sweetme
到底怎么回事啊?建商要信用才有人买他们的房子,怎么也不该赖皮的呀。。真是难以想象
s
star1991
怎么会这样?其他购买者也是这种遭遇?
f
flyingforce
写得不清不楚的。
littlestern 发表于 2022-10-24 22:49

这个故事显然隐藏了很多事实,这个女人买房,房地产公司耍赖,法院一直闹到上述都没人支持她,而金额只是15万加元,即使在中国,都不能想象15万加元的事情能买通各级法院;而社会力量比如媒体啥,显然她也找过,也没人支持她。
即使到了文章里面,很多地方也是不尽不实,比如“王女士在自己律师的误导之下签署了文件”,实话说这种话蛮像耍赖的人说出来的话的。
c
clover12
回复 9楼flyingforce的帖子
应该是这样
Q
Qiqiguai
写得不清不楚的。
Y
YTD1Smore
"王女士在自己律师的误导之下签署了文件,导致M公司在王女士提起法律诉讼前就合法地将这套房子出售给他人".
这句是关键,字不能随便签。
F
FlyingCats
签字就难了
五色祥云
"王女士在自己律师的误导之下签署了文件,导致M公司在王女士提起法律诉讼前就合法地将这套房子出售给他人".
这句是关键,字不能随便签。
YTD1Smore 发表于 2022-10-25 00:10

律师误导不是应该告律师吗? 为啥告建筑商。
w
whatever.
律师误导王女士啥了?
a
abc456
买了房子不close就是违约了。如果觉得房子有什么问题,也得先交接完,以后再投诉房子问题,不能轻易不交接啊。
大概律师误导她不知道不close这么严重吧。
倾听者
确实觉得这个故事很多没写清楚
h
hhmouse
家住密西沙加的王女士做梦都想搬进自己私人定制的新家,但是历经几年的折磨她心灰意冷了,新家没了,15万多的定金打水漂了。打官司才知道,《消费者保护法》根本就不保护新房购买合同,为此她发起请愿,希望改变《消费者保护法》的不合理条款,保护更多购买新房的消费者。 据王女士介绍,2017年,她和丈夫与一家私人住宅建筑商M公司签署了一份合同,购买一套位于Oakville的定制房产。这也是王女士梦寐以求的一套独立屋。
但是,2018年,M公司在未经她同意也没有获得有效建筑许可的情况下单方面更改了拟建房屋的平面图和基础设施。 王女士在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不爽,马上与M公司联系,但得不到任何答复。为此她专门写了信表明自己的态度,指出对方违反合同,希望就此得到答复,如果没有得到满意答复她不会如期完成交割。
但是M公司拒绝做任何解释,也拒绝退还王女士已付的154,010元的押金。
既然对方拒绝沟通,王女士无奈于2018年12月向法院提交了索赔声明,但是法院的态度更加让王女士心寒。M公司在规定期限4个月内未能对此作出任何回应,因此被视为违约。然而,在听证会上,多伦多高等法院取消了M公司的违约记录,并禁止王女士采取任何法律行动。

随后,安省的所有上诉法院都驳回了王女士诉诸司法的权利。
王女士写信给司法部长和最高法院投诉,也没有任何改变。
而M公司坚持拒绝退还押金,而王女士在自己律师的误导之下签署了文件,导致M公司在王女士提起法律诉讼前就合法地将这套房子出售给他人。
王女士说,直到打官司她才知道,虽然购物超过50元都会受到2002年《消费者保护法》( the Consumer Protection Act,“CPA”)的保护,但唯独新房购买及其合同却不受CPA保护。
王女士认为这是加拿大立法体系的一个根本缺陷,新购房者应该受到保护,不能让房屋建筑商拥有不受限制的权力。
为此王女士在change.org发起请愿,希望为加拿大建立一个公平和透明的司法系统发出自己的声音,她认为加拿大的司法系统应尊重个人的宪法权利,并解决个人诉讼当事人与身家数十亿公司之间的权力不平衡问题。加拿大人应该有一个立法体系,为新购房者及其针对公司房屋建筑商的合同提供法律保护。
 同时她要求法院重审此案,让她最终从M公司拿回属于她的押金。
王女士说,我们需要正义!
51网致函M公司了解相关情况,但截至发稿止未收到对方回复。
据51网报道,安省政府10月20日公布,为了进一步保障住宅买家,将对那些不公平地取消新住房项目,或者终止购买协议的不道德的建筑商和供应商,处以更高额的罚款,金额增加一倍。新规将追溯至今年4月14日以来的违规案例。
安省《新住宅建筑许可法案》(New Home Construction Licensing Act, NHCLA)一旦获得通过,每一宗违规的最高罚款额从2.5万元增至5万元,额外金钱利益处罚则不设上限。
对于屡次违法的个人最高罚款额,从5万元增至10万元,企业最高罚款额从25万元增至50万元。被定罪的个人,有可能被判监最多两年。
新法案也提出,允许住宅建造规管部门(Home Construction Regulatory Authority,HCRA),将所得的罚款直接支付给受影响的买家。法案通过后,安省将成为加拿大首个有这种赔偿安排的省份。
据悉新例生效后,住宅建造规管部门有权追溯至今年4月14日或之后出现的违规个案。
zavanna 发表于 2022-10-24 21:31

这种“故事”不可信。 买房子有很多条款保护买家,也有很多条款保护建筑商。自己不搞清楚条款。
b
baoshu
这个故事显然隐藏了很多事实,这个女人买房,房地产公司耍赖,法院一直闹到上述都没人支持她,而金额只是15万加元,即使在中国,都不能想象15万加元的事情能买通各级法院;而社会力量比如媒体啥,显然她也找过,也没人支持她。
即使到了文章里面,很多地方也是不尽不实,比如“王女士在自己律师的误导之下签署了文件”,实话说这种话蛮像耍赖的人说出来的话的。
flyingforce 发表于 2022-10-24 23:20

真傻, 利益集团之间的交易是一笔一笔地算的吗?
b
baoshu
无论细节如何,现实是原来设计的房屋结构被未经买主同意擅自修改了。
在任何其它领域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你理发,未经同意,给你理一个光头;你买包包,给你一个不同颜色;你买手机,给你一个不同型号。
f
foxxpo
无论细节如何,现实是原来设计的房屋结构被未经买主同意擅自修改了。
在任何其它领域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你理发,未经同意,给你理一个光头;你买包包,给你一个不同颜色;你买手机,给你一个不同型号。
baoshu 发表于 2022-10-25 07:03

根据现有的信息当然是买房的被坑了。
小汪小汪
我不相信这个故事, 很多事情没有讲清楚。
b
baoshu
我不相信这个故事, 很多事情没有讲清楚。

小汪小汪 发表于 2022-10-25 07:37

哪天这种故事落在你头上, 现实会让你相信。 资本主义不是慈善机构
从有限的资料来看,买方因为房子建造规划改动拒接close房子,然后卖方吞了押金把房子卖给其他人。
的确,一般流程是:卖方改动建造规划“违约”在先,这个合同应该失效,然后退回押金。
可是, 事实是,买方没有照着合同按时close房子,卖方吞了押金,然后继续出售给他人。
我的猜想是卖方改动建造规划在合同里写的权利太大,不只限矩在小的调节,所以卖方没有造成合同上的违约。买方是照着卖方蓝图的“广告”来鉴定这个新房的产品,可惜这个蓝图改造可行性在合同里是没有构成违约。
N
Nilaozi
回复 24楼睿的帖子
是否违法还不是得靠人判断
所以华人买家输了
一群傻逼还帮资本家说话 都是房托,垃圾
a
aiyamayayongle
看样子你被落过了?
回复 24楼睿的帖子
是否违法还不是得靠人判断
所以华人买家输了
一群傻逼还帮资本家说话 都是房托,垃圾
Nilaozi 发表于 2022-10-25 07:59

除非合同上有模糊不清的条文,或者没有写的情况需要法官的裁定。如果合同上写的一清二楚,官司打到最高法院也没用,因为都是按照合同为标准。
买方没有close之前应该问律师后果是什么。要不给律师忽悠了,要不自己没有问,因为觉得自己拿着卖方给的蓝图有理。
小汪小汪
哪天这种故事落在你头上, 现实会让你相信。 资本主义不是慈善机构
baoshu 发表于 2022-10-25 07:40

翻墙出来的吧, 还资本主义。 你不懂什么叫一切按合同条款来吧。 她有理的话不会连续被驳回。 我自己上过法院, 同一个很大的机构打官司, 对方请了当地有名的律师, 我自述。 一条条按合同辩。 还是我全胜, 对方赔我所有钱加利息加诉讼费。 所以, 我断定她有事情没讲清楚。 同资本主义不相干。 但是, 有一点是签字之前一定要仔细看所签的文件。 很多人对方叫签就签了。 不过, 同你讲也是鸡同鸭讲。 , 还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没有拳头吗?
b
baoshu
翻墙出来的吧, 还资本主义。 你不懂什么叫一切按合同条款来吧。 她有理的话不会连续被驳回。 我自己上过法院, 同一个很大的机构打官司, 对方请了当地有名的律师, 我自述。 一条条按合同辩。 还是我全胜, 对方赔我所有钱加利息加诉讼费。 所以, 我断定她有事情没讲清楚。
小汪小汪 发表于 2022-10-25 09:17

幼稚,你没见过资本主义铁拳。 连华为这种大企业都没办法,她一个小蚂蚁能怎么样。
小汪小汪
幼稚,你没见过资本主义铁拳。 连华为这种大企业都没办法,她一个小蚂蚁能怎么样。
baoshu 发表于 2022-10-25 09:19

华为的事情你是听了国内的宣传吗? 跑这里做论据?
张小多
这个故事讲得不清不楚。但是买新房确实很多坑,合同都是builder自己拟的,条款完全偏向builder。找名声好的大builder很重要
f
fakespot
加拿大买房,change.org请愿?change.org不是美国的吗?
b
baoshu
华为的事情你是听了国内的宣传吗? 跑这里做论据?
小汪小汪 发表于 2022-10-25 09:22

你原来没有自己的脑袋,都是别人拷贝进去的,再说啥也没用了啊。
j
jeso1
买大米MattamyHomes是多伦多口碑还可以的建筑商。合同里一般写着建筑商有权改结构。 大概楼花因为争执没有close
A
AshBringer
估计被忽悠了
L
LauritaBB
应该是自己没研究明白就签了某些协议。法律肯定是按协议来的,你签完字了再怎么申诉都没有道理了,法庭只能按协议来
f
freedomme
大多新房协议都是builder提供的,买家只有签字的份。这个协议里应该写了builder有权改动房子,买方没想到会猛改,所以对方缺德却没违约
a
alex117
就是建商改了房子结构,买家不想买了,一直拖着不过户。拖过期限,算是违约,定金没收。改设计的情况很多,一般买家都是吃点亏算了。因为面积是不会改的,材料也是不会改的,有时候会用类似材料,但价格差别不大,买主就算了。这个买主硬刚,结果就这样了。
m
mymyah
"王女士在自己律师的误导之下签署了文件,导致M公司在王女士提起法律诉讼前就合法地将这套房子出售给他人".
这句是关键,字不能随便签。
YTD1Smore 发表于 2022-10-25 00:10

这么看来应该是告律师啊,房产公司操作合法啊
a
alex117
"王女士在自己律师的误导之下签署了文件,导致M公司在王女士提起法律诉讼前就合法地将这套房子出售给他人".
这句是关键,字不能随便签。
YTD1Smore 发表于 2022-10-25 00:10

不签字可能损失不止15万。一直拖着不过户,输了官司建商会追缴利息的。她肯定是签了放弃房子的协议,保留追讨定金的权利。
Y
YTD1Smore
不签字可能损失不止15万。一直拖着不过户,输了官司建商会追缴利息的。她肯定是签了放弃房子的协议,保留追讨定金的权利。
alex117 发表于 2022-10-25 13:38

听上去不像有第二份协议的样子,就一个购房合同吧。卖家的escape clause 是在的,买家的明显是不存在了,退出就是丢定金,卖家重上市。为了抢房子签合同没有了所有contingency,就没有退路了,到时再喊冤为啥不给退路有何用?冤是冤,但是自己签的字,就是自己挖的坑。怪agent,怪律师,出出气而已,除非他们强迫或伪造了文件,不然这个做决定的责任怎么也落不到他们的头上。华人上自暴这样的案例,租房的,买卖房的,看到过好几个了。签合同当然要好好研究escape clause,那是你能否退以及退的底线,能接受了才能签字。
小汪小汪
你原来没有自己的脑袋,都是别人拷贝进去的,再说啥也没用了啊。
baoshu 发表于 2022-10-25 10:28

你有自己的脑袋, 拿华为做论据来证实加拿大买房被坑? 加拿大法律机制了解一下再说吧, 不过, 你在墙内能了解到吗? 这里的买房合同确实是建商占优势, 但是, 合同上的条款是受保护的, 买家如果签字同意就没话可说的, 所以,签字前一定要仔细阅读的。
像你这种光会喊口号的去其他主题混吧…这种有点知识性的话题不是你这种拿钱发帖的人来怼人的….要不就努力提高你自己, 看看你在其他帖子的发言吧。

小汪小汪
就是建商改了房子结构,买家不想买了,一直拖着不过户。拖过期限,算是违约,定金没收。改设计的情况很多,一般买家都是吃点亏算了。因为面积是不会改的,材料也是不会改的,有时候会用类似材料,但价格差别不大,买主就算了。这个买主硬刚,结果就这样了。
alex117 发表于 2022-10-25 12:57

对的,现在很多建商有一个条款的, 在某些范围内是可以只通知买方, 不是必须买方同意的。 如果双方谈不拢, 买方一直不付款卖方就没法回收资金的, 所以, 我们这里有一个期限的, 双方达不成一致就退定金, 卖家再放市场上。
s
smbook
这种“故事”不可信。 买房子有很多条款保护买家,也有很多条款保护建筑商。自己不搞清楚条款。
hhmouse 发表于 2022-10-25 06:52

正解。因为在建房的过程中有很多不定性因素。买方可以改,卖方也可以改(在一定范围内)。我的第二套自住房就是期房, 经历过, 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双方商谈的。互相理解互相合作。最终达到交房过户。
p
pkducks
我是建商,我们也预售房产(就是还没建完就签订购买合同的)。
这里有一个细节让我认为是买家隐藏了合理的合同内容:
纠纷的起因原文:“但是,2018年,M公司在未经她同意也没有获得有效建筑许可的情况下单方面更改了拟建房屋的平面图和基础设施”
分析:她应该买的是 spec home (按建商的图纸造), 不是costume home(按客户的图纸和设计建造),因为costume home不存在未经业主同意擅自修改设计一说。 作为spec home建商,当没有建筑许可(Building permit)时,我绝对不会和买家签署一个保证完成的设计,因为在申请许可的过程中,市政各部门都有可能提出额外要求导致设计的修改,这样的设计修改很可能变成今后买家因为其它理由不买房产并规避违约金的合理依据。虽然我们跟买家的合同中会包括设计图,但是在图上或者合同主体内一定标注reference only,仅供参考的字样。目的就是为了规避像帖子里这种情况的风险,如果买家不同意这个条款我们是不会签合同的。这个情况估计也是各级法院都支持建商的依据。
至于买家签合同的时候是不是被律师误导不在讨论之列。
z
zs1023
我是建商,我们也预售房产(就是还没建完就签订购买合同的)。
这里有一个细节让我认为是买家隐藏了合理的合同内容:
纠纷的起因原文:“但是,2018年,M公司在未经她同意也没有获得有效建筑许可的情况下单方面更改了拟建房屋的平面图和基础设施”
分析:她应该买的是 spec home (按建商的图纸造), 不是costume home(按客户的图纸和设计建造),因为costume home不存在未经业主同意擅自修改设计一说。 作为spec home建商,当没有建筑许可(Building permit)时,我绝对不会和买家签署一个保证完成的设计,因为在申请许可的过程中,市政各部门都有可能提出额外要求导致设计的修改,这样的设计修改很可能变成今后买家因为其它理由不买房产并规避违约金的合理依据。虽然我们跟买家的合同中会包括设计图,但是在图上或者合同主体内一定标注reference only,仅供参考的字样。目的就是为了规避像帖子里这种情况的风险,如果买家不同意这个条款我们是不会签合同的。这个情况估计也是各级法院都支持建商的依据。
至于买家签合同的时候是不是被律师误导不在讨论之列。
pkducks 发表于 2022-10-25 17:45

手动支持扫盲贴!
被逼成了怨妇
美国的做事情和中国做事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估计这家不懂?就像你欠医院的钱,你要先付掉。不同意,再打官司,把付掉的拿回来。如果你不先付款,他们会给追债公司。。。。。。在中国,在所有的事情协商好之前,不用付款。这家应该先按照合同执行自己的部分,不同意的慢慢打官司扯皮。
起舞弄清影
看到所谓在自己律师误导下签了某文件,就觉得这个故事猫腻太多太多。
o
orange2
怎么会这样
小汪小汪
美国的做事情和中国做事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估计这家不懂?就像你欠医院的钱,你要先付掉。不同意,再打官司,把付掉的拿回来。如果你不先付款,他们会给追债公司。。。。。。在中国,在所有的事情协商好之前,不用付款。这家应该先按照合同执行自己的部分,不同意的慢慢打官司扯皮。
被逼成了怨妇 发表于 2022-10-25 20:03

exactly。 买家得先把自己的义务履行了, 再告别人。 如果双方都没有履行义务, 合同就作废的。 这个就是为什么她被驳回而不是败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