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点评。我特别喜欢你点评的点。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我觉得生气“是结果(effect),但是,我不想要这个结果,我也没有办法改变原因(cause)(丈夫不立刻洗碗)的发生, 那我就刻意寻找了,从原因到结果的隐藏的 Assumption。否定了Assumption之后,effect就没有了。或者说,我就刻意寻找了其他cause ,与“他不洗碗”同时并存的、并且我可以掌控的cause,改变了我能改变的cause,结果也就不存在了。 我觉得,这里的关键是:我想要改变结果,所以,需要刻意分析这个cause effect 之间的链接并且打断它。 如果我想要一个cause effect的结果, 那我就不必如此了。例如:公司老板今天告诉我,给我涨1万工资,(cause),我很高兴(effect)。我就不去分析或改变什么了,我就直接乐颠颠地安排假期游玩了 (下一步的effect)。 还有一点,我想要改变结果 "我生气了“,是想要'我不生气”以后的下一个结果,我不生气,就乐颠颠地安排假期游玩,享受生活的美好了。 我看到有的读者问“凭什么你不可以生气”。放在这里就是,我可以生气,我有生气的自由,以前有,现在也有。但是,我以前没有不生气的自由,因为我被 “cause effect " 这个条件反射束缚住了;现在,我有了不生气的自由,因为我改变“cause effect ",改变了条件反射。 另外,当我探索自己生气的其他cause,可能的Assumption时,对自己是用一种温柔的、询问的态度,不是指责。就好像孩子告诉我,手扎了一根看不见的刺,疼。我会先安慰她,然后,用不同的方向轻触疼的地方,好辨别刺的大小与方向。我也是这样充满爱地、温柔地,与那个生气的自己对话,发现那个自己想要的就是被爱和被看重,我就告诉她 ”你足够好了,你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你,你不需要与任何人比较,因为你足够好了“。 扯得有点远了。下一篇文章再仔细谈论这个话题吧。 zhouan54 发表于 2022-10-21 11:53
而且,楼主,我可以很轻松地推翻你的逻辑 1 新东方老师说逻辑,是一个典型的三段式的逻辑。 所谓Assumption. 2 你和你先生的逻辑,不是一个Assumption的三段 式, 而是 cause and effect 因为你先生是这个cause, 所以导致effect你生气 如果不生气?改变cause 不要再歪曲逻辑啊。 Jaelynleaf 发表于 2022-10-21 10:29
那么,在人的进化中,把生气这个情绪进化掉(就是一代一代不生气,最后人就进化成不会生气的人),就好了? wetwild 发表于 2022-10-19 15:59
你老公PUA你就算了,你还自我PUA啊。看起来你老公又懒,又凶恶,他是不是很有钱?不然你和他在一起做牛做马忍气吞声究竟图什么? SnowAngel2018 发表于 2022-10-19 15:42
“我的婚姻到了持续的争吵和极度的不和谐。朋友说我们两个都是好人,但我们两个没有办法好好相处。三年前,我出于为了孩子们最后再努力尝试一次,挽救婚姻的心态,我开始了我一个人的婚姻咨询。从这一次特殊的婚姻咨询中,我终于开始掌握有效地转换角度,很快,我的家庭气氛就改善了。我的方法是这样的:我接受了这样的一种理论,“我所有的不愉快都是我自己不接受自己所造成的“” 好大一瓢鸡汤。。。 说白了,就是楼主跟老公吵架(为了老公不做家务),要离婚了。 结果为了不离婚为了孩子(其实我觉得是家里蹲大妈为了一张长期饭票),硬生生的给自己洗脑 “吵架都是自己的错” 然后强按着自己的头,认了所有的错,吃了所有的屎,然后就皆大欢喜了。。 家里蹲大妈,真能忍,活得真憋屈,还得不断学习先进系统理论,继续憋屈继续忍。。。 zhangxx818 发表于 2022-10-19 16:07
二十五年以前,我在新东方学GRE。逻辑老师是这样让我明白逻辑题怎样做的:问”人都会死的,所以我也会死的。这句话要想成立,assumption(前提,假设) 是什么?“ 答案是:”我是人“。我喜欢并且记住了这个逻辑(Critical Reasoning)——任何结论都有假设或前提,有些假设是明显的,有些假设是暗含的,甚至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在我们解受结论之前,先要看一看假设是否正确。如果我们证明了假设是错的(尤其是那些习以为常的,但是错误的假设),那么结论就可以轻松地被推翻了。在我的婚姻中,我发现并改变了让自己不高兴的假设(或前提),于是我就高高兴兴了,关系就美满了。 昨天,在微信的直播中,我听到了樊登和金韵蓉讨论后者写得关于婚姻关系的书,《你要的是幸福还是对错》(不是新书,但我第一次听到)。访谈中,他们两个提到很多关于情绪管理的细节,让我很有感触。情绪管理的方法就是:停下来,不按照自己原来的思路想下去,然后要转换;其中的一个转换的位置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考虑,还有一个转换的角度就是转换成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为什么要换角度呢?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平常人,如果没有训练的话只会从自己的角度看这个世界。但是,当你看电视剧的时候,你的角度会随着镜头发生改变。例如,当你看《中国式离婚》时,当镜头转换到妻子身上的时候,你看到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看到她的动作和言语,就觉得她很苦,她很有道理;然而当镜头聚集在丈夫身上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他很有道理。这是转换角度的一个简单的例子。 我可能从结婚开始,就开始情绪管理,让自己的情绪好一些,但是,又不知道什么样的方法;虽然我看这方面的书,所在的教会也有经常举办关于夫妻和教养子女的讲座,但是似乎在自己的生活中并没有运用起来。换句话说,我一直都没有开窍(至少没有像做GRE逻辑题那样开窍)。我的婚姻到了持续的争吵和极度的不和谐。朋友说我们两个都是好人,但我们两个没有办法好好相处。三年前,我出于为了孩子们最后再努力尝试一次,挽救婚姻的心态,我开始了我一个人的婚姻咨询。从这一次特殊的婚姻咨询中,我终于开始掌握有效地转换角度,很快,我的家庭气氛就改善了。 我的方法是这样的:我接受了这样的一种理论,“我所有的不愉快都是我自己不接受自己所造成的“。这个理论,就像是一个抓手,当我的情绪和思路向洪水一样有力时,我抓住这个抓手,就让原有的思绪停下来,再抓住这个抓手,转换角度。 以前,我认为(假设,前提),我的不愉快,都是别人造成的。比如说我的先生不洗碗,我告诉他,“嗨,别看电视了,早点把碗洗了”。他不洗,那我就开始生气了。因为他不洗碗,我才开始生气的,所以是他造成了我的不高兴。 现在,我就要完全换一个角度(抛弃原来的假设,接受新的前提):我不高兴是因为我不接受自己引起的,跟我的先生无关。这样,我的不高兴就会停止。然后,我就仔细想想我是哪里不接受自己,从而在先生不洗碗的时候变得不高兴的。首先我会看到并且承认,没有人在吃完饭以后立刻想要洗碗,我也不想洗。我不想洗碗,因为洗碗不好玩,如果是件好玩的事情,那我可能就想做了。第二,就是洗碗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我不想洗碗,但是我想要洗碗后的结果,那就是厨房干干净净。第三,虽然我可以争论说,我不洗碗是因为我必须得帮助、辅导孩子们做作业。但是,这意味着我的排序是,辅导孩子做作业要比洗碗与厨房干净这件事情重要。那么,既然我可以把某一件事情看得比洗碗这件事情重要,那么我的先生也就可以把另外一件事情看得比洗碗这件事情重要,碰巧他选择的是另外一件事情是坐在躺在沙发上看电视。 这个时候,我生气了,很有可能就是两个方面我不接受自己,一个方面是,我不能忍受我提出来的给他的洗碗的指令他不遵守,这意味着我在他的心目中,没有分量,他对我不够看重,想象一下,如果是他的老板此刻让他洗碗,他肯定不会写歪躺在沙发上,既看手机又看电视。他对我不够看重这件事情,为什么会让我难受呢?因为我自己在时时刻刻张开着一个天线在收集信号,收集所有的信号来看看他对我看重不看重,我收到了他不看重我的信号的时候,就会特别的难受。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如果不张开这个收集他对我尊重不尊重的天线,那么他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这件事情,只说明了他累了想多休息一会儿,并不是对我不尊重。换一个角度说,我不应该将他尊重不尊重这件事情看得那么重要。当我把别人,尊重不尊重我看得很重要的时候,就说明我的心里头,并不确定,我是不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我需要用他的行为来肯定我的价值。如果我对自己完全接受,完全喜欢,完全看重,那么,无论他看重不看重我,我都是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人。他的任何行为,都不会让我不高兴。 另外一个我不接受自己的可能的原因是,我不接受自己,生活在脏乱的厨房里,这种生活让我觉得自己没有力量掌控自己的生活。我的厨房,不像别人家的厨房那样的美好,干净。但是我为什么,不能接受一个不完美的自己:我只有24个小时,只有力量管管孩子做功课,孩子们和我都很享受我们一起做功课的时间。如果孩子不在乎厨房乱不乱,如果先生也不在乎厨房乱不乱,我为什么那么在乎呢,我为什么要用一个遥远的、美好的、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呢? 我不需要,用一个不切实际的,我所爱的人都不在乎的标准,定义自己的生活,让自己难受。 当你读到这里,你可以想象一下,我还有什么其他不接受自己的可能吗?其实我在过去三年漫长的自我探索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个可能,那就是,我不接受自己,没有能力,找一个既高富帅又对我百依百顺、温柔体贴的丈夫。然而,然而,这个丈夫的标准,也是,我自己定下来,评判我自己,然后发现我没有做到,再然后就不接受自己了。什么叫做爱自己?爱这个不完美的自己,爱这个不完美但是独特的自己。爱自己,就不会用不切实际的标准来苛责自己,让自己难受,惩罚自己。 就这样从三年前开始,我每次到了自己生气的时候,就会先停止生气,然后来探寻,自己到底为什么在不接受自己。我从几乎天天生气,到现在,一两个月也不生一次气。当我告诉我的朋友,无论我的先生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我都不生气了;他甚至会生气地骂我,我都会不生气,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我的朋友说:“你这样不是太苦自己了嘛,好像把别人的错误,归结于自己的身上了“。我不这样认为,他不洗碗让厨房很脏乱,这件事情确实是他的错误,但是他的错误,我不会生气。他的错误由他自己来承担后果,比如说,厨房更乱了,收拾起来实际上时间会用的更长。他生气地骂我和骂孩子,他的血压升高,他的肝脏受损,所以,他的错误,还是他自己承担了后果。所以,我一点都没有苦自己。想我以前那样,整天生气,才是真正地苦自己。我的朋友又评论道,”那你不就成圣人了吗?“,其实,我仅仅是从一个容易失望、生气、沮丧的状态,变得不那么容易失望、沮丧、伤心、难过。我只是拥有了更多的时间,享受生活的美好,离圣人还是很遥远的。我的朋友的第三个评论是,“那不就便宜他了吗,凭什么,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你就不生气呢”,我是这样认为的,我高兴,这是我生活的目的,因为我只有在高兴的情况下,才会集中精力去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这些有意义的事情当下看也许不大,比如说写这篇博文,但是长远的积累,对我会有极大的好处的。 如果你也像曾经的我一样,没有找到好的办法管理自己的情绪,听了我的描述,你愿意尝试一下这种方法吗?当你意识到自己在生气的时候,无论是因为老公的懒惰,还是因为孩子的叛逆,你能够抓住那个抓手,停下生气的思潮,然后,再抓住那个抓手,转换角度吗?我所用的抓手是:”此刻我生气的原因,是因为我不接受自己,不是老公(孩子、老板或同事)“。这个抓手(新的前提与假设),让我与自己真正和解,让我真实地接受自己,爱自己,我的家就和谐美满了。 我此刻的时候状态是:回忆过去,都是美好;设想将来,满是期盼。希望你也可以尽快到达这样的状态。 zhouan54 发表于 2022-10-19 15:29
接纳自己和希望对方分摊家务不是一码事啊。你还不如说是你接送了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FanJia 发表于 2022-10-19 16:35
工作要看老板脸色,不升职一样憋屈,一样吃屎。饭票都一样LZ修行成功了,以后回了职场也可以笑看风云。看好楼主。 CC055 发表于 2022-10-19 16:40
好奇楼主每天晚上家里有多少碗要洗? 我觉得也就是10分钟的事情。冲一下扔洗碗机。把灶台饭桌擦一下。 whatif9999 发表于 2022-10-19 17:01
是的。我在这篇文章里,只是提到了在家庭里的情绪管理。当我在家里驾轻就熟之后,确实将相同的思路用在了职场之中。我惊喜地发现,看脸色,穿小鞋,背黑锅,憋屈,吃屎,之类的挫折,都不存在了,真得如鱼得水,笑看风云了。 再回到我的主题:了解并且正确使用自己的情绪,是至关重要的啊! zhouan54 发表于 2022-10-19 16:56
“他是不是很有钱?"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同人会给出不同的看法。我的回答是:他的钱还好吧。 “不然你和他在一起做牛做马忍气吞声究竟图什么?” 人生,不是简简单单地图什么。 这个问题,如果换一个语气,换成一种哀怨的语气,“我做牛做马,忍气吞声,和你在一起,究竟图什么?” 倒是我在几年以前,不快乐的日子里,常常问自己的话。当时并没有答案。 现在,我真正地快乐起来了(不靠别人的认可,自己对自己足够认可了),我内心再也没有这样的问题了。 但是,你的问题,又让我思索起来。“因为现代生活,不再需要绑定任何人,我们单独一人,就有足够的能力养活孩子,为什么还要和配偶生活在一起?” 我的回答是:爱与亲密关系,对于不愁吃穿的现代人,也是至关重要的,好像是决定长寿的第一要素(第二要素是普遍的人际关系)。 zhouan54 发表于 2022-10-19 16:24
我觉得这里面逻辑不对啊。婚姻和生活是两个人的事,更是两个人努力共同维护的事,每个人都可能要失去一些自己的不舒服和自由,来维护共同的利益。那如果每个人都不去努力,而让自己接受不完美的现实,还给对方的不作为也找个理由,那这和摆烂有什么区别呢?其实你们的问题没有解决,只是你给自己吹了一个泡泡把自己包在里面躲避。不让自己生气是对的,但是让自己放弃努力去改变,害怕改变造成的冲突,这种妥协对任何一段关系都不是好的办法。 Fantasyland 发表于 2022-10-19 18:03
我接受了这样的一个事实:他不按照我的想法做家务活,他按照他的标准做属于他的家务活。属于我的家务活,我按照我的标准做。所以,家务活是分摊的。 但是,有一点很重要:他给自己的标准较低,不代表他不爱我不尊重我;有时,他居然抱怨我的某些家务活,没做好,这个行为也不代表他不爱我,不尊重我。 换句话说就是,家务活上两个人的不同意见与做法,不会导致我不高兴或者争吵(有时他不高兴)。 zhouan54 发表于 2022-10-19 16:46
牛, 这么一大段都能读完。 bluegene123 发表于 2022-10-19 17:45
楼主这套“接受-满足对方需求”的理论牛X了。。。 要是楼主老公出轨嫖妓,这个理论就是这样的: 楼主老公不按一般人的道德行事,他的道德水准比一般人低的多,这个事实要接受; 从满足楼主老公的需求来说,男人需要的是鲜活年轻的肉体,而楼主年老色衰,不能满足老公的需求,所以要接受老公有这个需求的事实。。。 但是,有一点很重要:他给自己定的道德标准低,“不代表他不爱楼主不尊重楼主”; 有时,他去嫖去赌,“这个行为也不代表他不爱楼主不尊重楼主”。。。 换句话说:就是楼主老公做任何事(不干家务,嫖赌,出轨,乃至杀人),这个理论都会让楼主接受现实, 承认楼主老公有这个需求,但是“不代表他不爱楼主不尊重楼主”。。。 呵呵,吃屎吃的这么心甘情愿,楼主牛X... zhangxx818 发表于 2022-10-19 18:59
看了开头,我也承认在家里管理情绪蛮重要的。然后看到楼主举得例子关于洗碗。。。 所以楼主就是给自己定了个硬目标,不能离婚。然后在这个前提下尽量想办法让自己过下去吧。 baobao557 发表于 2022-10-19 23:31
二十五年以前,我在新东方学GRE。逻辑老师是这样让我明白逻辑题怎样做的:问”人都会死的,所以我也会死的。这句话要想成立,assumption(前提,假设) 是什么?“ 答案是:”我是人“。我喜欢并且记住了这个逻辑(Critical Reasoning)——任何结论都有假设或前提,有些假设是明显的,有些假设是暗含的,甚至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在我们解受结论之前,先要看一看假设是否正确。如果我们证明了假设是错的(尤其是那些习以为常的,但是错误的假设),那么结论就可以轻松地被推翻了。在我的婚姻中,我发现并改变了让自己不高兴的假设(或前提),于是我就高高兴兴了,关系就美满了。 昨天,在微信的直播中,我听到了樊登和金韵蓉讨论后者写得关于婚姻关系的书,《你要的是幸福还是对错》(不是新书,但我第一次听到)。访谈中,他们两个提到很多关于情绪管理的细节,让我很有感触。情绪管理的方法就是:停下来,不按照自己原来的思路想下去,然后要转换;其中的一个转换的位置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考虑,还有一个转换的角度就是转换成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为什么要换角度呢?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平常人,如果没有训练的话只会从自己的角度看这个世界。但是,当你看电视剧的时候,你的角度会随着镜头发生改变。例如,当你看《中国式离婚》时,当镜头转换到妻子身上的时候,你看到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看到她的动作和言语,就觉得她很苦,她很有道理;然而当镜头聚集在丈夫身上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他很有道理。这是转换角度的一个简单的例子。 我可能从结婚开始,就开始情绪管理,让自己的情绪好一些,但是,又不知道什么样的方法;虽然我看这方面的书,所在的教会也有经常举办关于夫妻和教养子女的讲座,但是似乎在自己的生活中并没有运用起来。换句话说,我一直都没有开窍(至少没有像做GRE逻辑题那样开窍)。我的婚姻到了持续的争吵和极度的不和谐。朋友说我们两个都是好人,但我们两个没有办法好好相处。三年前,我出于为了孩子们最后再努力尝试一次,挽救婚姻的心态,我开始了我一个人的婚姻咨询。从这一次特殊的婚姻咨询中,我终于开始掌握有效地转换角度,很快,我的家庭气氛就改善了。 我的方法是这样的:我接受了这样的一种理论,“我所有的不愉快都是我自己不接受自己所造成的“。这个理论,就像是一个抓手,当我的情绪和思路向洪水一样有力时,我抓住这个抓手,就让原有的思绪停下来,再抓住这个抓手,转换角度。 以前,我认为(假设,前提),我的不愉快,都是别人造成的。比如说我的先生不洗碗,我告诉他,“嗨,别看电视了,早点把碗洗了”。他不洗,那我就开始生气了。因为他不洗碗,我才开始生气的,所以是他造成了我的不高兴。 现在,我就要完全换一个角度(抛弃原来的假设,接受新的前提):我不高兴是因为我不接受自己引起的,跟我的先生无关。这样,我的不高兴就会停止。然后,我就仔细想想我是哪里不接受自己,从而在先生不洗碗的时候变得不高兴的。首先我会看到并且承认,没有人在吃完饭以后立刻想要洗碗,我也不想洗。我不想洗碗,因为洗碗不好玩,如果是件好玩的事情,那我可能就想做了。第二,就是洗碗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我不想洗碗,但是我想要洗碗后的结果,那就是厨房干干净净。第三,虽然我可以争论说,我不洗碗是因为我必须得帮助、辅导孩子们做作业。但是,这意味着我的排序是,辅导孩子做作业要比洗碗与厨房干净这件事情重要。那么,既然我可以把某一件事情看得比洗碗这件事情重要,那么我的先生也就可以把另外一件事情看得比洗碗这件事情重要,碰巧他选择的是另外一件事情是坐在躺在沙发上看电视。 这个时候,我生气了,很有可能就是两个方面我不接受自己,一个方面是,我不能忍受我提出来的给他的洗碗的指令他不遵守,这意味着我在他的心目中,没有分量,他对我不够看重,想象一下,如果是他的老板此刻让他洗碗,他肯定不会写歪躺在沙发上,既看手机又看电视。他对我不够看重这件事情,为什么会让我难受呢?因为我自己在时时刻刻张开着一个天线在收集信号,收集所有的信号来看看他对我看重不看重,我收到了他不看重我的信号的时候,就会特别的难受。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如果不张开这个收集他对我尊重不尊重的天线,那么他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这件事情,只说明了他累了想多休息一会儿,并不是对我不尊重。换一个角度说,我不应该将他尊重不尊重这件事情看得那么重要。当我把别人,尊重不尊重我看得很重要的时候,就说明我的心里头,并不确定,我是不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我需要用他的行为来肯定我的价值。如果我对自己完全接受,完全喜欢,完全看重,那么,无论他看重不看重我,我都是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人。他的任何行为,都不会让我不高兴。 另外一个我不接受自己的可能的原因是,我不接受自己,生活在脏乱的厨房里,这种生活让我觉得自己没有力量掌控自己的生活。我的厨房,不像别人家的厨房那样的美好,干净。但是我为什么,不能接受一个不完美的自己:我只有24个小时,只有力量管管孩子做功课,孩子们和我都很享受我们一起做功课的时间。如果孩子不在乎厨房乱不乱,如果先生也不在乎厨房乱不乱,我为什么那么在乎呢,我为什么要用一个遥远的、美好的、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呢? 我不需要,用一个不切实际的,我所爱的人都不在乎的标准,定义自己的生活,让自己难受。 当你读到这里,你可以想象一下,我还有什么其他不接受自己的可能吗?其实我在过去三年漫长的自我探索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个可能,那就是,我不接受自己,没有能力,找一个既高富帅又对我百依百顺、温柔体贴的丈夫。然而,然而,这个丈夫的标准,也是,我自己定下来,评判我自己,然后发现我没有做到,再然后就不接受自己了。什么叫做爱自己?爱这个不完美的自己,爱这个不完美但是独特的自己。爱自己,就不会用不切实际的标准来苛责自己,让自己难受,惩罚自己。 就这样从三年前开始,我每次到了自己生气的时候,就会先停止生气,然后来探寻,自己到底为什么在不接受自己。我从几乎天天生气,到现在,一两个月也不生一次气。当我告诉我的朋友,无论我的先生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我都不生气了;他甚至会生气地骂我,我都会不生气,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我的朋友说:“你这样不是太苦自己了嘛,好像把别人的错误,归结于自己的身上了“。我不这样认为,他不洗碗让厨房很脏乱,这件事情确实是他的错误,但是他的错误,我不会生气。他的错误由他自己来承担后果,比如说,厨房更乱了,收拾起来实际上时间会用的更长。他生气地骂我和骂孩子,他的血压升高,他的肝脏受损,所以,他的错误,还是他自己承担了后果。所以,我一点都没有苦自己。想我以前那样,整天生气,才是真正地苦自己。我的朋友又评论道,”那你不就成圣人了吗?“,其实,我仅仅是从一个容易失望、生气、沮丧的状态,变得不那么容易失望、沮丧、伤心、难过。我只是拥有了更多的时间,享受生活的美好,离圣人还是很遥远的。我的朋友的第三个评论是,“那不就便宜他了吗,凭什么,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你就不生气呢”,我是这样认为的,我高兴,这是我生活的目的,因为我只有在高兴的情况下,才会集中精力去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这些有意义的事情当下看也许不大,比如说写这篇博文,但是长远的积累,对我会有极大的好处的。 如果你也像曾经的我一样,没有找到好的办法管理自己的情绪,听了我的描述,你愿意尝试一下这种方法吗?当你意识到自己在生气的时候,无论是因为老公的懒惰,还是因为孩子的叛逆,你能够抓住那个抓手,停下生气的思潮,然后,再抓住那个抓手,转换角度吗?我所用的抓手是:”此刻我生气的原因,是因为我不接受自己,不是老公(孩子、老板或同事)“。这个抓手(新的前提与假设),让我与自己真正和解,让我真实地接受自己,爱自己,跟自己的关系好了,跟其他所有人的关系也就好了。我此刻的时候状态是:回忆过去,都是美好;设想将来,满是期盼。希望你也可以尽快到达这样的状态。 zhouan54 发表于 2022-10-19 15:29
写的挺好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整理是越练习越好的,楼主加油。 .Cheers. 发表于 2022-10-20 00:15
哈哈。可怜的楼主的洗碗长篇大论理论好像被大伙误解的很深啊。其实不要纠结洗完这个例子,我觉得讲得有许多很好的东西。我来尝试概括讲下楼主的”理论”,或沟通的艺术。 1: 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是可掌控的。 即使外在条件拼命trigger 你发火,你还是可以选择不发火。 遇到自己无法理解,trigger自己事件时的控制情绪具体方法: 1 :换位思考 ,换个场景思考。(如: 楼主意识到在自己意识里也有比洗完跟重要的事情。终于理解到也许老公不听她的话去马上洗完,因为老公也觉得洗完不是头等大事。可以等的。那好像他不马上洗完也不是什么大罪了) 2: 从表面看问题,到深入探讨自己缺失(如: 楼主很在意别人尊不尊重她。她终于意识到这其实是她自己并没有绝对自己是值得尊重造成的。从而正向意思到她需要先尊重自己,意识到自己的无价不需别人认可是很好的) 1+2 操作下来的确是可以很有效的帮助我们控制即将失控的情绪。 然后就可以在不情绪化,并有一定对对方的理解和包容下展开沟通和讨论。 不情绪化,带着理解和包容,这两点的确是有效沟通的法宝。 如此才能,innocent until proven guilty 的心态下谈话。对方也不会被trigger self defense 把谈判越聊越僵。成为一个power struggle . 这很好呀 半个马和甲 发表于 2022-10-20 02:49
层主这个,在对方是 OCD 的时候有用,但 OCPD 的时候未必有用。 但层主说的这个,可以 generalize。也就是说,the justified response to the stimulus 。 所以对于如果对方是 OCD 的情况,keep attached and seek for solution 。 但如果对方是 OCPD 的情况,那就是 managed detachment, 但努力创建或保持一个 productive / functional 的环境,给 OCPD 一个良好的环境。但是不是改变,是看 OCPD 自身。因为目前没有 known practical way to influence OCPD 等各型人格障碍,因为不自知。 或者说,对于 OCD 的对方是理解,attached 。对于 OCPD 的对方是包容,justified detachment 。 tidewater 发表于 2022-10-20 02:58
谢谢你的评论和鼓励。我很喜欢你的诸多观点,尤其是哲学方面的。 今天早上,我把博文的倒数第二段的一点点措辞改了: “无论我的先生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我都不生气了” 后面加了两个例子,洗碗和生气,加了表示频率的副词偶尔。 “他想做生气就生气,想偷懒就偷懒" 原来是 "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希望,在我这样的描述之下,读者不再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引申(generalize) 成极其违背道德甚至是违法的事, 然后生气我发的这篇文章。我这样解释,也希望后来的读者能够明白此处起初引起争执的原因。 我的家庭中,只有洗碗,说话的方式不恰当等,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许读者会说,“鸡毛蒜皮,你还跑来写什么,回家去凉快去”。 曾经的我,不以这些为鸡毛蒜皮,我那时以为,我面临的是原则问题,我必须要战斗,要争取。也就是说,那时的我是举轻若重. 此刻的我,家务事上,确实是可以“举轻若轻”了。我正在通过练习,希望以后自己在职场和自媒体创业方面,做到“举重若轻”。 zhouan54 发表于 2022-10-20 08:34
回复 64楼xyzgw的帖子 我完全明白你在说什么。“你要是真爱你老公,不用绕这么大的圈子”。 我为什么明白呢?因为我的心情和思维转变以后,就很清楚,其实那些明白人(我爸,我姐,还有好几个好朋友)一开始就是这么劝我,关于我的婚姻,给我讲道理讲了将近20年。最后,我终于用最绕圈子的办法,找到了最浅显的人生道理。 乍一看,似乎是我冥顽不化。但是,我的冥顽不化,也是一种契机(opportunity),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习了人生既浅显又深奥的道理:每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决定了他/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自己的看法,是可以改变的;所以任何人只要能够随时调整对自己的看法,无论年龄和现状,都是可以几乎无限地成长的。我以后会写更多的这个方面的文章,与大家分享,用我的经历,帮助那些还没有找到与明白这个道理的朋友。 zhouan54 发表于 2022-10-20 09:09
回复 1楼zhouan54的帖子 能知道每个人的视角,必须是上帝视角呀 电视剧就是从上帝视角的角度拍摄的嘛 了解别人的视角,只能通过有效非暴力沟通吧 从自己的角度推测别人的想法和看法,只能是以己度人吧? 不是所有的人都不喜欢洗碗,我自己就喜欢边做饭边收拾干净了 我看了一下你关于走出抑郁的帖子,看到你推荐的三本书 果然时同本书不同的人理解不同呀 同意人要为自己的言行和情绪负责,而不是把自己的情绪归因归责于他人 我的理解是任何情绪都是valid, 无需压抑也无法逃避,更不应该忽视 情绪一般都是自己的一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引起的 你举的洗碗的例子 矛盾在于你要你老公在你认为”对”的时间去洗碗; 同时把你老公是否”听你的话服从你的”命令”/”建议””与他是否尊重你挂钩 最后推出我不应该看重他是否尊重我?respect radar 不要总开着? 推荐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有更好的沟通方式,表达你的观察和你的需求,同时合理非情绪化的提出你的请求。 我觉得人在接受自己之前,先要了解自己认知自己 都不知道要接受啥,谈何按受啊? lz 看上去缺乏安全感,凡事喜欢掌控在自己手里,以前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还有点追求完美 想法看法性格不一样,当然不是不尊重呀,这跟尊重扯不上边吧? 如果需要生活在一起,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就要在不少事情上communicate, give and take, meet in the middle 事情都按自己的喜好或对方的喜好办,根本不沟通根本不愿意negotiate 才是对对方和对自己的不尊重吧? 尊重是人类的基本需求 hrguoke 发表于 2022-10-20 00:41
难得一见的好文,必须手动点赞。没想到(也不奇怪)高赞的帖子大都有些嘲讽的意味,不过凭你的功力,应该也不会受到很大影响。 其实我也曾经同国内的家人有过多年难以调和的矛盾,痛苦之至后有一天痛下决心,最朴素的想法是认命了,接受对方的低情商,就好像接纳自己有个智力缺陷的孩子。心态一变,生活马上就不同了。事后最大的感触是:世上所有的矛盾和不开心,大都取决于你自己的心态。没有什么解不开的疙瘩过不去的坎儿。 接纳自己,接纳家人。不管是被别人看起来被PUA还是没地位没面子,自己得到的好处,自己获得的内心平静是实实在在的。或者说放过别人,有时候会有一个新世界的。 再次谢谢分享,给愿意改变的人理论上的指导。 insiderfollower 发表于 2022-10-20 10:19
回头找到这层。这层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接纳自己,道理上也应该尊重自己的感受(所有的情绪都是valid的),那么,这火到底该不该发呢? 从表象上,这取决于楼主把情绪控制和对配偶家庭的爱绑定有多深。我上面有举例,可以不绑定,选择其他爱的语言。楼主选择绑定,是成熟的表现。因为楼主,可能她没说清楚,已经意识到情绪控制同时是她作为成熟个体应该有的素质,可以让她不被情绪自伤,也减少对她爱的人的伤害。这样,情绪控制就内化成了自我要求。 她在一开始的论述时没有强调她老公的优点,让读者误以为她控制自己情绪的努力是对老公的无原则妥协。这点后来她也意识到了。她在这个帖子里的表现正好证明了情绪控制的好处,在被质疑甚至被攻击的情况下,没有急于反击,而是落实到让自己的原帖表述更准确,很赞! .Cheers. 发表于 2022-10-20 11:30
楼主跟那个tidewater可以坐而论道一整天。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还都认为对方傻。 saynomore 发表于 2022-10-20 13:26
嗯。,这就是很多人说的emotional boundaries. 别人做什么你无法控制。但你可以控制自己对他做的事情的情绪反应。 这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自己好。 不过成年人,两个人商量好他的那份责任他还是要做的 不做,还是要说的。就是不生气的好好request . No drama . 吵架也是可以平静的有事说事。不代入太多情感。 然后,有时候对方反而会去把事情做完了。 半个马和甲 发表于 2022-10-19 16:42
这种类似的观点是不是叫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你的情绪来源于你的需求。需求被满足、不被满足,都会带来情绪变化。 对方的言行,只是引发你的情绪的一个trigger. meeow 发表于 2022-10-20 12:43
那为啥会有 OCD vs OCPD 的差别,都是 OCD 是不是更好。 这里有个问题,从人类冰川期进化的角度,人类的进化是成功的,但不是完美的。 而不是完美的这一面,那就要上映莎朗斯通和道格拉斯演绎的大片:本能。 tidewater 发表于 2022-10-20 13:33
你说的这个也有道理。我认同前面3句的意思。 控制情绪是对的,但是更多的是无奈的接受现状。 其实说白了,lz 更多的是和自己妥协,认命,接受他人比如老公的状态,知道生气没有用, 自己还气的要S,对身体不好,情绪不好,全家也跟着感觉不好,所以呢,就选择不生气了。 这也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劝自己心宽,也是一个办法,你无法强行改变别人。 newhouse2014 发表于 2022-10-20 13:35
因为环境是变化的,单纯靠进化来的本能是不可能完美的。 .Cheers. 发表于 2022-10-20 13:43
🔥 最新回帖
另外,当我探索自己生气的其他cause,可能的Assumption时,对自己是用一种温柔的、询问的态度,不是指责。就好像孩子告诉我,手扎了一根看不见的刺,疼。我会先安慰她,然后,用不同的方向轻触疼的地方,好辨别刺的大小与方向。我也是这样充满爱地、温柔地,与那个生气的自己对话,发现那个自己想要的就是被爱和被看重,我就告诉她 ”你足够好了,你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你,你不需要与任何人比较,因为你足够好了“。
喜欢这一段。等楼主继续写文章
邏輯沒有歪不歪曲之說 只有你的 我的 他的 別人的 老公老婆也是這樣的 自己受用就好了
楼主,你又进入一个逻辑怪圈 以你设定的结果去假设甚至想象前提条件 这个情况中国古代寓言 疑邻窃斧 很有说服力
事实就是事实啊 你生气难道不是因为你先生的行为 难道是因为你自己的错误或者其他?
cause & effect的证据链 要推翻,要么他因,要么不存在cause, 要么不存在effect 但是你否定effect, 不等于cause的事实不存在 只是也许对你不存在
你看看你的情况属于哪种
anyway, 只要你高兴平和就好 每个人需要自我疗伤的 这样才能继续生活超越自我 我说的是认真的 只希望你是真的坦然,爱心 而不是压抑自己的情绪
谢谢点评。我特别喜欢你点评的点。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我觉得生气“是结果(effect),但是,我不想要这个结果,我也没有办法改变原因(cause)(丈夫不立刻洗碗)的发生, 那我就刻意寻找了,从原因到结果的隐藏的 Assumption。否定了Assumption之后,effect就没有了。或者说,我就刻意寻找了其他cause ,与“他不洗碗”同时并存的、并且我可以掌控的cause,改变了我能改变的cause,结果也就不存在了。
我觉得,这里的关键是:我想要改变结果,所以,需要刻意分析这个cause effect 之间的链接并且打断它。
如果我想要一个cause effect的结果, 那我就不必如此了。例如:公司老板今天告诉我,给我涨1万工资,(cause),我很高兴(effect)。我就不去分析或改变什么了,我就直接乐颠颠地安排假期游玩了 (下一步的effect)。
还有一点,我想要改变结果 "我生气了“,是想要'我不生气”以后的下一个结果,我不生气,就乐颠颠地安排假期游玩,享受生活的美好了。
我看到有的读者问“凭什么你不可以生气”。放在这里就是,我可以生气,我有生气的自由,以前有,现在也有。但是,我以前没有不生气的自由,因为我被 “cause effect " 这个条件反射束缚住了;现在,我有了不生气的自由,因为我改变“cause effect ",改变了条件反射。
另外,当我探索自己生气的其他cause,可能的Assumption时,对自己是用一种温柔的、询问的态度,不是指责。就好像孩子告诉我,手扎了一根看不见的刺,疼。我会先安慰她,然后,用不同的方向轻触疼的地方,好辨别刺的大小与方向。我也是这样充满爱地、温柔地,与那个生气的自己对话,发现那个自己想要的就是被爱和被看重,我就告诉她 ”你足够好了,你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你,你不需要与任何人比较,因为你足够好了“。
扯得有点远了。下一篇文章再仔细谈论这个话题吧。
两个人或是都懒,或者都眼不见心不烦,这就叫想开了。
再往后,就都是亲情了,随着孩子们一起健健康康地活着,就是最大的愿望
🛋️ 沙发板凳
好大一瓢鸡汤。。。
说白了,就是楼主跟老公吵架(为了老公不做家务),要离婚了。 结果为了不离婚为了孩子(其实我觉得是家里蹲大妈为了一张长期饭票),硬生生的给自己洗脑 “吵架都是自己的错” 然后强按着自己的头,认了所有的错,吃了所有的屎,然后就皆大欢喜了。。 家里蹲大妈,真能忍,活得真憋屈,还得不断学习先进系统理论,继续憋屈继续忍。。。
当然不是。情绪是一种强大的能力和能量,正确而且有效地使用自己的这种能力(其实是超能力哦),而不是被它掌控,不知所向。如果你能够结合我昨天贴出的另外一篇自我经历,你就知道当我长期被生气与沮丧控制,以至抑郁的经历,就会理解我的生气给我带来的困惑了,也就能理解,当我能够自己决定自己情绪的时候,是多么地欣喜了。 https://huaren.us/showtopic.html?topicid=2855115
“他是不是很有钱?"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同人会给出不同的看法。我的回答是:他的钱还好吧。 “不然你和他在一起做牛做马忍气吞声究竟图什么?” 人生,不是简简单单地图什么。 这个问题,如果换一个语气,换成一种哀怨的语气,“我做牛做马,忍气吞声,和你在一起,究竟图什么?” 倒是我在几年以前,不快乐的日子里,常常问自己的话。当时并没有答案。 现在,我真正地快乐起来了(不靠别人的认可,自己对自己足够认可了),我内心再也没有这样的问题了。
但是,你的问题,又让我思索起来。“因为现代生活,不再需要绑定任何人,我们单独一人,就有足够的能力养活孩子,为什么还要和配偶生活在一起?”
我的回答是:爱与亲密关系,对于不愁吃穿的现代人,也是至关重要的,好像是决定长寿的第一要素(第二要素是普遍的人际关系)。
谢谢回帖与评论。 好像你对于这个话题,非常地反感。 如果,我此刻对于你的评论生气和反感了,套用我在文章中的理论到这里,就是我不接受自己了。所以,我既不该生气,也不能反驳。希望其他读者能够从我的答复中,体会到我的真诚。
meanwhile 你老公一点不give a shit 生活得也挺好的
工作要看老板脸色,不升职一样憋屈,一样吃屎。饭票都一样LZ修行成功了,以后回了职场也可以笑看风云。看好楼主。
别人做什么你无法控制。但你可以控制自己对他做的事情的情绪反应。
这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自己好。
不过成年人,两个人商量好他的那份责任他还是要做的 不做,还是要说的。就是不生气的好好request . No drama . 吵架也是可以平静的有事说事。不代入太多情感。
然后,有时候对方反而会去把事情做完了。
我接受了这样的一个事实:他不按照我的想法做家务活,他按照他的标准做属于他的家务活。属于我的家务活,我按照我的标准做。所以,家务活是分摊的。
但是,有一点很重要:他给自己的标准较低,不代表他不爱我不尊重我;有时,他居然抱怨我的某些家务活,没做好,这个行为也不代表他不爱我,不尊重我。
换句话说就是,家务活上两个人的不同意见与做法,不会导致我不高兴或者争吵(有时他不高兴)。
是的。我在这篇文章里,只是提到了在家庭里的情绪管理。当我在家里驾轻就熟之后,确实将相同的思路用在了职场之中。我惊喜地发现,看脸色,穿小鞋,背黑锅,憋屈,吃屎,之类的挫折,都不存在了,真得如鱼得水,笑看风云了。 再回到我的主题:了解并且正确使用自己的情绪,是至关重要的啊!
给楼主点赞 改变世界改变别人从改变自己做起。
不好意思,其实也是真得没多少碗。 手脚麻利的人,还有做饭时就把做饭的炊具洗好了的人,确实不会把洗碗作为争吵的起因。
哈哈哈哈哈哈哈
你这逻辑。居然告诉我们爱与亲密的关系,要从现在这个让你几经修行才能迫使自己接受的老公那里得来?
牛, 这么一大段都能读完。
正解。老公懒,楼主认为是自己的错。老公凶恶,楼主还是认为是自己的错。楼主坦率说自己为了饭票只能忍了大家就都理解了,还搞那么一大篇鸡汤来自欺欺人。
你的自我洗脑只不过是让自己忍的不那么痛苦,但是跟和谐完美完全不搭界。和谐完美一定是相互的,相互理解相互爱惜,绝不是一方做出让步和牺牲就能达到的。
谢谢你的问题,让我可以有机会把我没有讲清楚的地方加以补充。 当我不生气的时候,第一,跟丈夫的沟通就会变得有效,而不是发泄情绪,指责与抱怨;第二,我的好的情绪也会影响他,他也会很快地从自己的发泄情绪式地指责与抱怨中,较快地改变。所以,他也变好了。他也是在努力的。 我们之间,并没有真正的原则上冲突。所以,小妥协是好的。 当一个人成熟地掌控自己的时候,更能够分清哪些是原则上的冲突,哪些是观点上的差异,更能使用不同的策略对待不同的冲突,确实不是一味妥协。
你不懂什么是真正的happiness. 不会是一出校门就马上结婚了吧,不知道男人是有很多种的。又懒又凶的男人绝对是下下品。正常男人如果懒,通常就会嘴甜,知道哄别人开心干活。如果脾气不好,就会比较勤快,包揽很多家事,并且很有钱。你要知道,没钱的男人是没有资本脾气不好的,不然压根就没人理。
你老公又懒又凶,得跟Musk一样富裕才能弥补身边人的精神心理情绪体力伤害。不然压根没人理他。你大概是没见过真正的爱与亲密关系,是不是原生家庭不幸福?原生家庭幸福的小孩,见过父母恩爱的小孩,一看就知道你们这种关系不健康。
所以就是只能他抱怨你不能你抱怨他是吗,只能他生气不能你生气是吗。 你这不是找了个老公,你这是找了个祖宗。
其实没详细读完,跳着囫囵看过去,就已经按耐不住想骂楼主,lol
反正我作为新东方逻辑老师是不能忍逻辑错误地
楼主这套“接受-满足对方需求”的理论牛X了。。。
要是楼主老公出轨嫖妓,这个理论就是这样的: 楼主老公不按一般人的道德行事,他的道德水准比一般人低的多,这个事实要接受; 从满足楼主老公的需求来说,男人需要的是鲜活年轻的肉体,而楼主年老色衰,不能满足老公的需求,所以要接受老公有这个需求的事实。。。 但是,有一点很重要:他给自己定的道德标准低,“不代表他不爱楼主不尊重楼主”; 有时,他去嫖去赌,“这个行为也不代表他不爱楼主不尊重楼主”。。。
换句话说:就是楼主老公做任何事(不干家务,嫖赌,出轨,乃至杀人),这个理论都会让楼主接受现实, 承认楼主老公有这个需求,但是“不代表他不爱楼主不尊重楼主”。。。 呵呵,吃屎吃的这么心甘情愿,楼主牛X...
这套理论在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上用没毛病,比如一方比另一方爱干净是个常见争执导火索,因为这个就离婚,带着娃离婚一地鸡毛谈何容易。不过楼主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底线在哪里?
谢谢你的关注和点评。 我说得是: 接受我自己, 不是 “接受-满足对方需求”, 更不是接受 “任何事(不干家务,嫖赌,出轨,乃至杀人)”
看到自己的观点,被扭曲,而且是以如此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我是有些焦急的,我想要解释,想要证明;但同时,我是高兴的:因为,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展示了在人的交流过程中,怎样地不对位;也是一个提醒,说话的时候,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目的和方式,达不到目标时,要知道合适”妥协“,何时坚持。
是的,楼主就是想明白了不能离婚,老公也没法改变,既然吵架也是没用的,那就只能不吵了
不过楼主的进步确实对她自己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让自己开心。这个是没错的。就怕即离不开,又忍不下,最后抑郁成疾。
先mark
1
能知道每个人的视角,必须是上帝视角呀 电视剧就是从上帝视角的角度拍摄的嘛
了解别人的视角,只能通过有效非暴力沟通吧 从自己的角度推测别人的想法和看法,只能是以己度人吧? 不是所有的人都不喜欢洗碗,我自己就喜欢边做饭边收拾干净了
我看了一下你关于走出抑郁的帖子,看到你推荐的三本书 果然时同本书不同的人理解不同呀
同意人要为自己的言行和情绪负责,而不是把自己的情绪归因归责于他人 我的理解是任何情绪都是valid, 无需压抑也无法逃避,更不应该忽视 情绪一般都是自己的一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引起的
你举的洗碗的例子 矛盾在于你要你老公在你认为”对”的时间去洗碗; 同时把你老公是否”听你的话服从你的”命令”/”建议””与他是否尊重你挂钩 最后推出我不应该看重他是否尊重我?respect radar 不要总开着?
推荐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有更好的沟通方式,表达你的观察和你的需求,同时合理非情绪化的提出你的请求。
我觉得人在接受自己之前,先要了解自己认知自己 都不知道要接受啥,谈何按受啊? lz 看上去缺乏安全感,凡事喜欢掌控在自己手里,以前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还有点追求完美
想法看法性格不一样,当然不是不尊重呀,这跟尊重扯不上边吧? 如果需要生活在一起,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就要在不少事情上communicate, give and take, meet in the middle
事情都按自己的喜好或对方的喜好办,根本不沟通根本不愿意negotiate 才是对对方和对自己的不尊重吧?
尊重是人类的基本需求
1: 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是可掌控的。 即使外在条件拼命trigger 你发火,你还是可以选择不发火。
遇到自己无法理解,trigger自己事件时的控制情绪具体方法: 1 :换位思考 ,换个场景思考。(如: 楼主意识到在自己意识里也有比洗完跟重要的事情。终于理解到也许老公不听她的话去马上洗完,因为老公也觉得洗完不是头等大事。可以等的。那好像他不马上洗完也不是什么大罪了) 2: 从表面看问题,到深入探讨自己缺失(如: 楼主很在意别人尊不尊重她。她终于意识到这其实是她自己并没有绝对自己是值得尊重造成的。从而正向意思到她需要先尊重自己,意识到自己的无价不需别人认可是很好的)
1+2 操作下来的确是可以很有效的帮助我们控制即将失控的情绪。
然后就可以在不情绪化,并有一定对对方的理解和包容下展开沟通和讨论。
不情绪化,带着理解和包容,这两点的确是有效沟通的法宝。 如此才能,innocent until proven guilty 的心态下谈话。对方也不会被trigger self defense 把谈判越聊越僵。成为一个power struggle .
这很好呀
。
谢谢你的评论和鼓励。我很喜欢你的诸多观点,尤其是哲学方面的。
今天早上,我把博文的倒数第二段的一点点措辞改了: “无论我的先生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我都不生气了” 后面加了两个例子,洗碗和生气,加了表示频率的副词偶尔。 “他想做生气就生气,想偷懒就偷懒" 原来是 "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希望,在我这样的描述之下,读者不再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引申(generalize) 成极其违背道德甚至是违法的事, 然后生气我发的这篇文章。我这样解释,也希望后来的读者能够明白此处起初引起争执的原因。
我的家庭中,只有洗碗,说话的方式不恰当等,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许读者会说,“鸡毛蒜皮,你还跑来写什么,回家去凉快去”。 曾经的我,不以这些为鸡毛蒜皮,我那时以为,我面临的是原则问题,我必须要战斗,要争取。也就是说,那时的我是举轻若重. 此刻的我,家务事上,确实是可以“举轻若轻”了。我正在通过练习,希望以后自己在职场和自媒体创业方面,做到“举重若轻”。
你要是真爱你老公,不用绕这么大的圈子,直接就包容他这点小事了。我老公也有偷懒的时候,也有发脾气的时候。有爱就有包容。或者说爱就是一种包容。
当然人生的很多小事情可以引发对哲学问题的思考。但是这种小矛盾的最优解就是两人之间的爱情。没有爱情,想看两厌,才需要用到其他方式方法。比如你辛苦总结的这些。其实是绕了很大圈子的。
唯一值得高兴的是,问题解决了总比解决不了强。
我完全明白你在说什么。“你要是真爱你老公,不用绕这么大的圈子”。
我为什么明白呢?因为我的心情和思维转变以后,就很清楚,其实那些明白人(我爸,我姐,还有好几个好朋友)一开始就是这么劝我,关于我的婚姻,给我讲道理讲了将近20年。最后,我终于用最绕圈子的办法,找到了最浅显的人生道理。
乍一看,似乎是我冥顽不化。但是,我的冥顽不化,也是一种契机(opportunity),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习了人生既浅显又深奥的道理:每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决定了他/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自己的看法,是可以改变的;所以任何人只要能够随时调整对自己的看法,无论年龄和现状,都是可以几乎无限地成长的。我以后会写更多的这个方面的文章,与大家分享,用我的经历,帮助那些还没有找到与明白这个道理的朋友。
其实我也曾经同国内的家人有过多年难以调和的矛盾,痛苦之至后有一天痛下决心,最朴素的想法是认命了,接受对方的低情商,就好像接纳自己有个智力缺陷的孩子。心态一变,生活马上就不同了。事后最大的感触是:世上所有的矛盾和不开心,大都取决于你自己的心态。没有什么解不开的疙瘩过不去的坎儿。
接纳自己,接纳家人。不管是被别人看起来被PUA还是没地位没面子,自己得到的好处,自己获得的内心平静是实实在在的。或者说放过别人,有时候会有一个新世界的。
再次谢谢分享,给愿意改变的人理论上的指导。
挺被你感动的,而且也完全理解你。包容,其实本楼讲的是情绪控制,可以作为传递爱的语言。但是把控制不了情绪,就作为不爱的证据,是非常不公平的。我一个朋友,老公一直想挣大钱,在外面混,倒是从来不发脾气,一直笑嘻嘻讨好她。她带着两个孩子没办法,为了照顾好家,同时多挣点钱,去赌场值夜班做dealer,这样做了10年。人就很憔悴,脾气也不太好。选择什么样的爱的语言,其实是人家夫妻之间的事儿。
脾气不好,往往和焦虑有关,和成长环境中培养出来的思维模式都有关。其中焦虑的形成,一般来说配偶是有一定责任的。现在楼主主动不计较配偶那部分的原因,注意力集中在调整自己思维模式上,是无私和成熟的表现。
回头找到这层。这层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接纳自己,道理上也应该尊重自己的感受(所有的情绪都是valid的),那么,这火到底该不该发呢?
从表象上,这取决于楼主把情绪控制和对配偶家庭的爱绑定有多深。我上面有举例,可以不绑定,选择其他爱的语言。楼主选择绑定,是成熟的表现。因为楼主,可能她没说清楚,已经意识到情绪控制同时是她作为成熟个体应该有的素质,可以让她不被情绪自伤,也减少对她爱的人的伤害。这样,情绪控制就内化成了自我要求。
她在一开始的论述时没有强调她老公的优点,让读者误以为她控制自己情绪的努力是对老公的无原则妥协。这点后来她也意识到了。她在这个帖子里的表现正好证明了情绪控制的好处,在被质疑甚至被攻击的情况下,没有急于反击,而是落实到让自己的原帖表述更准确,很赞!
哦。谢谢补充。 学习了
這就跟小孩知道自己功課得寫 配偶有沒滿足你的要求期待 他並沒有不寫只是現在更想做更有趣 例如娛樂遊戲社交 對他來說更重要的事(人人都一樣有自己的排序) 如媽媽自己情緒自我控制不好要處罰 自虐虐人 小孩評估過恐懼害怕最後結果 會比繼續自己現在想做的更嚴重不想承受 就會暫時改變自己行為 心有不甘去配合接受 如果媽媽改採利誘的方式給甜頭(老婆對老公也是) 評估過利益超過眼前的 就會暫時配合順從改變行為 但這能長久嗎? 不管是威脅或利誘 不是也該改變挑整自己 建立正確原則 原則是讓小孩了解自知明白到這是自己的責任工作 只要在有效期限 用自己的節奏方式完成所有的事 (這是對你自己未來好 能自立不啃老甚至養老 滿足自己的期待與需求) 對小孩老公的期待是不是基本合理 自己也要有所察覺 是否自己慾望控制過多 也是不尊重自己與對方 不自尊自愛
这种类似的观点是不是叫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你的情绪来源于你的需求。需求被满足、不被满足,都会带来情绪变化。 对方的言行,只是引发你的情绪的一个trigger.
你这心态应了佛教说的“放下”/detachment. 人生七苦中的“求不得苦”。
我也经历过类似的心路历程,对上一辈的家人。也是认命了,就当这辈子命中注定没有投胎到我想要的那种父母家里吧。
其实楼主的意思就是,你要对你自己的情绪负责,你的情绪的遥控器在你自己手里。不要把你的情绪的原因,归结于你周围的人。
32
这类的小问题,是可以通过转变自身态度达到麻木不仁状态的。
但如果是比较大的原则性问题,这种有意识的阿Q态度就完全是自我洗脑了。
反正就是很迷。小问题根本不至于到过不下去的程度,大问题的话这种洗脑就完全是自己吃精神鸦片。
有疑问的,是楼主举的具体实例。就楼主本身的表达来看,引起了很多误解。不知是表述的问题,还是这件事本身就是个错误的应用。
至于楼主觉得老公懒,自己给自己洗脑找不到更好老公只能忍了,那只是楼主个人情况,周围好几个嫌弃老公的都爽快离了,从此不再为前夫生气
我不是论道,我只是把 proof 写一遍。没人看也无所谓。
你说的这个也有道理。我认同前面3句的意思。 控制情绪是对的,但是更多的是无奈的接受现状。 其实说白了,lz 更多的是和自己妥协,认命,接受他人比如老公的状态,知道生气没有用, 自己还气的要S,对身体不好,情绪不好,全家也跟着感觉不好,所以呢,就选择不生气了。 这也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劝自己心宽,也是一个办法,你无法强行改变别人。
说的好对,对方特别是老公的言行,很容易引发老婆不满的情绪的一个trigger. 这种感觉特别不好。 你又无法改变对方,所以lz 写的这些分享虽然不算完美理想的 办法,但是也是一个办法,管用就ok。至少比气的要S还没有好结果,要好。 发脾气,自己生气没用的。不得不换个思路和心态。
因为环境是变化的,单纯靠进化来的本能是不可能完美的。
哈哈哈哈,精辟! 有这时间,多少碗都刷完了。。。
这个可能需要楼主自己来澄清一下了。我感觉她是意识到她老公有自己决定什么时候洗碗的自由,她原来认为不马上洗碗就是怎样怎样,是个认知偏差。这里面不存在有些读者想象中的妥协和哑忍是完全可能的。
72
楼主的帖子让我学到很多,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