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临聘教师生存实录:“我和结婚只差一个编制”

A
Athen2015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原是为了解决公立学校在编老师临时缺岗的问题,才出现民办教师以外的代课教师。随着教育系统改革,民办教师早已消失,代课教师却不但没有完成转岗转正或补偿清退,反而在近10来年,人数不断壮大。 因同工不同酬、差别管理等种种原因,不少临聘教师自认处在“教师链的最底端”,寄望于早日上岸,或干脆离开。但围墙以外,对临聘教师岗位的竞争同样激烈。今年在云南昆明参加临聘教师选拔的陈薇看到,“比如有的学校招1位道德与法治教师,报名人数达到74人”。 3287,这个数字陈薇记得特别清楚,这是她拿了3年零7个月的工资数目。拿这份工资时,陈薇在云南省昆明市中心城区一所公立小学工作,岗位是临聘英语教师。每月3287元还是上涨后的工资,之前她在另一所学校里当临聘教师,每月2500元,拿了半年,没有任何保险。因为工资实在太低,才去了第二所学校。 在第二所学校的将近4年里,她和她的同事有时被称为代课教师,有时被称为临聘教师,即公立学校里非在编的专任教师。一些专门研究过临聘教师现象的学者,将在一所学校执教一年以内的编外教师称为临聘教师,一年以上的则称为代课教师。不过在陈薇看来,两者没什么区别,“都是教师链的最底端”
除了与在编老师薪资福利差异显著,一些学校对临聘教师的管理也不同。吴小丽说,刚在惠州的学校入职时,她甚至连办公椅都没有。而在陈薇就职的上一所学校,这两年,在编老师已经可以免费申请笔记本电脑用来办公了,临聘老师则只能使用在编老师淘汰下来的台式电脑。学校的家校软件中,临聘老师的名字后面也注明了“代课”二字,如“英语代课老师”。陈薇说,有家长在软件上看到她是代课老师后,就不大配合她的工作。 甚至有时候,听到学校广播里喊“请全体代课老师到XX处集合”,陈薇就知道,杂活来了。她经常被叫去统计分数、出试卷、搬运书本,活一点没少干,但到了期末,连评奖评优的资格也没有。因此在陈薇眼里,正式的编制教师虽然也不属于高薪人群,但起码“穷得体面”,而自己作为临聘老师,则不光穷,还不体面。
像陈薇这样当了多年临聘教师的人并不在少数。比如小鹿,她和小清在昆明市同一所公立幼儿园当临聘教师四年了。 入职时,小鹿和小清都不清楚临聘与编制的区别,面试官告诉她们同工同酬。直到入职半年多过后,小鹿帮一位老教师操作手机时,不经意看到弹出来的短信通知,恰逢那天发工资,小鹿愣了几秒钟,突然反应过来,自己的薪水连正式员工的一半都不到。再后来她得知,前年她的年终奖是在编教师的零头。
更大的打击是入职两年后,在一次相亲中,对方得知小鹿的临聘身份后,热情骤减。虽然小鹿对自己的工作感觉良好,还是备受打击,她暗下决心要考上编制,但尝试过两三次都失败了。她说自己能在200多人的实操选拔中脱颖而出,但十分不擅长笔试,所以已经决定半躺平,如果考不上编制,就做一辈子临聘教师。 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显示,2019 年临聘教师人数达到37.83万,比2011年多了将近10万人。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区域发展研究部主任安雪慧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临聘教师增加,跟人口流动造成的城镇“学生多、老师少”,“二胎”政策形成的学生数量增多,地方财政压力造成的教师编制短缺等因素有关。另外,安雪慧提到,因为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为了避免未来专任教师超编、财政压力过大,一些地方和学校也选择技术性预留少量教师编制,以临聘教师来补充专任教师短时空缺岗位。 小清说自己也不擅长考试,但她想考上编制的愿望比小鹿强得多,对薪资的差别也更加不满。四年来,与她们俩同一批入职的其他4名临聘教师都已“上岸”(通过编制考试)。唯独小鹿她们三个人,年年考,年年败。小清不甘心如此,她决定换个路子——考研。
考上编制对陈薇来说还有另一重意义。她两年前和现在的男友开始交往,当时,对方已经是昆明市一所中学的编制教师,所以除了工资可观、工作稳定外,对陈薇来说,编制也是她结婚的底气。甚至,“我现在和结婚只差一个编制了。有了编制,结婚的时候腰板都是直的。”陈薇说。 陈薇和男友盘算,等她考上编制后,就用两人的住房公积金还房贷,两人的工资则用于家庭开支和孩子教育,绰绰有余。但现在,“一个月三四千的工资,我连自己都养不活。”陈薇说,有一个大学同学,毕业后一边当临聘教师一边考编,前年生了孩子之后就放弃了。陈薇分析是因为婚后没有备考时间,失去了希望。所以她一定要先考编、再结婚。
陈薇在临聘教师岗位上,则曾将英语成绩年级倒数第二的班级,提升了到年级第一。陈薇的家里放着一排各种各样的保温杯,都是学生送的。她曾带过一名学生,现在已经上高一了,语文作文只要写人物都会写她。家长把孩子的作文拍下来发给她看,陈薇一边读一边笑,读到最后几行,学生用稚嫩的字体一笔一划地写着“陈老师拯救了我的英语,深深地感谢陈老师。”陈薇止住了笑声,郑重其事地按下了保存键。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让她觉得,“至少我还是一名老师。” 不过每当有成就感的时候,陈薇想起自己的工资,就觉得是当头一棒,被打回了赤裸裸的现实。她说自己已经一年多没买过新衣服了:“我当临聘钱也没图到,理想还被磨没了。”不过一旦遇到工作上的烦心事,陈薇还是喜欢把学生的照片翻出来看;每当学生的成绩进步时,她也特别有成就感,会自掏腰包请学生们喝奶茶、吃冰棍。她对学生们开玩笑说:“你们既是我的毒药,也是我的解药。”

全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lrE7zZQL44AAHj4aG5W-Q
A
Athen2015
看了版上发的讨论美国非正式教师岗位的待遇,正好看到今天的三联热文。搬运过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