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顿就是个骗子!为了骗投资人的钱,谎话连篇!
米尔顿的可恶之处还在于他是连环诈骗犯,为了糊弄投资人,谎称自己可以生产出低成本的氢燃料电池卡车。
米尔顿是个骗子,他为了圈钱所以向投资人撒谎,就这么简单。
我们尊重判决,但我们将继续维权。
我们已经与Swift签订了价值2.5亿美元的合同。
你能从(现场)大屏幕上看到车内中控屏——屏幕功能齐全,真的不可思议。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将在座位上安装链条,以防止人们进来,因为我不希望有人将这辆卡车从舞台上开下去……但它完全可以正常工作,真的很不可思议。
你说这不是真的?这怎么可能?我们已经做到了。我很高兴让你们享受这个夜晚,你们看到了卡车,知道这是真的,触摸它,感受它的坚固。你会看到这是一辆真正的卡车,这不是推车。
Nikola公司就是个大骗子(massive fraud),建立在几十个谎言之上。
3项欺诈罪统统都指向:Nikola这场造车骗局。 其中证券欺诈,又被称为股票欺诈或投资欺诈,是股票或商品市场上的一种欺骗行为,目的是诱使投资者根据虚假信息做出买卖决定,结果给投资者造成损失。 此外,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中作出虚假陈述,以及对公司的审计员撒谎,有时也被认定为属于证券欺诈。
而电汇欺诈,其实就是利用现代通讯手段,为达目的故意欺诈他人或其他组织。 在美国,这是重罪。电汇欺诈最高可判20年监禁;如果欺骗的对象是金融机构,最高将处以100万美元罚款,并判处不超过30年的监禁。 针对这起案件,美国检察官还补充: 检察官还指控米尔顿,说他利用社交媒体、电视采访、广播等方式,对Nikola公司做出虚假、带有误导性的声明。 用造车的幌子和概念把公司搞上市,然后不断通过虚假消息刺激投资者,影响股价上涨,然后再增发和套现,然后因为说过的进展无法兑现,股价暴跌,韭菜成炮灰——这,是不是似曾相识? 法庭判决中称,米尔顿曾经发表过的虚假声明,包括成功造出电动卡车Nikola One、从头开始造了一台氢燃料皮卡Badger、自主研发电池技术……然而米尔顿自己心知肚明,这些要么半途而废泡汤了,要么就是从别人那里买来的。
美国检察官助理甚至直白总结: 对此结果,米尔顿和他的律师还不打算完全认罪。 律师替米尔顿辩白说,米尔顿其实无意骗股民,他说出的话也与Nikola股价暴跌致数十亿美元蒸发没什么干系。 律师还辩解,米尔顿确实有时候会用现在时,形容Nikola希望未来能够实现的目标——其实就是没做到的对外放话已经做到了。 但律师的辩解是,因为——他很热爱Nikola,米尔顿其实就像父母一样,整天跟大家夸赞自己的孩子。
然而这些说辞已经无法改变判决。 米尔顿的罪行和判决已定,唯一有变数的是, 明年1月正式判刑之前,允许米尔顿以1亿美元的保释金进行保释。 尼古拉造车骗局 特雷弗·米尔顿,1982年4月6日出生,40岁,连续失败创业者。 本科就读于美国犹他谷大学,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工程培训。
大学中途辍学后,米尔顿创办了一家报警器销售公司,名为St. George Security and Alarm,后来退出了这家公司,并到手30万美元。紧接着又推出了一个二手车销售网站,域名为uPillar.com,但最终失败。 后来,米尔顿与技术工程师迈克·斯劳特(Mike Shrout)合作开发了一项天然气转换技术,专门用于柴油发动机。 2009年11月,两个人也顺理成章开了一家名为dhybrid Systems的公司。在这期间,米尔顿负责商业方面,迈克·斯劳特则负责技术。 事实上,从dhybrid这家公司就能看出米尔顿本人的“一贯作风”。
发布会现场,米尔顿在演讲全程中,拼命强调:这是真的!这是真的!这是真的! 比如: 再比如: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台卡车后来被扒,破绽百出。 比如距离发布会召开仅剩3个月,Nikola One还停留在这一步——车架和轮子固定在美驰(美国汽车零部件公司)的悬架上。
又比如,卡车并不完整,还缺少零部件,其中就包括电动车轴、涡轮机、天然气燃料系统和车身,工人们要特意跑到五金店采购,工厂也没有建立生产流水线。 距离发布会还剩几天,他们才紧急安装好定制车身。
仔细一想,连卡车都无法自行供电,更不用说驱动了。 而米尔顿竟然可以在发布会上脸不红,心不跳地说“功能齐全”…… 堪比为梦想窒息的发布会现场。 而且啊,确实唬住了不少人。比如凭借这么一台样车,后来与鼎鼎大名的博世在氢燃料电池方面签订了合作关系。 但自从发布会结束后,Nikola One一直没传出什么新进展。 直到2017年10月,Nikola官方发布了一则短视频,宣布新进展:上路。
看起来非常振奋人心。
同样是2019年4月,Nikola对外官宣,他们在公司总部大楼楼顶上,安装了3.5兆瓦的太阳能电池板。 然而从Google地球专业版拍摄到的卫星照片来看,压根就不存在。
2017年,B轮融资达到4400万美元,公司估值达到9亿美元;
2018年,C轮融资达到2.14亿美元,公司估值达到11亿美元;
2019年,D轮融资达到2.5亿美元,公司估值达到30亿美元。 更没想到的是,2020年6月,Nikola还借壳上市了,融资7.4亿美元,公司最后估值33亿美元…… 直到3个月后,美国做空机构Hindenburg Research发表了一份报告,这场骗局才得以昭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