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头号女毒枭:三任丈夫死于她手,巅峰时掌控半个地下美国

A
Adalalala
楼主 (北美华人网)
1963年11月22日中午,美国时任总统肯尼迪遇刺身亡。
消息传出,震惊美国。 约翰·肯尼迪 同一天,一个矮胖的哥伦比亚姑娘布兰科,眼前一片愁云惨雾:
20岁生日才刚过几个月,三个孩子嗷嗷待哺,家里穷酸得捉襟见肘,以做假证为生的丈夫又在不停地发脾气抱怨。
近乎文盲的布兰科彼时还不知道,那个被枪杀的美国总统,会成为她命运转折的伏笔。
她长在暗黑阴沟里的人生过得实在太烂了,总是在差钱的边缘里悬空着,仿佛一松手就会掉下深渊。
但命运给的机遇就这么神奇,两发子弹,一个倒地的美国总统,炸开了布兰科头顶的乌云。
那一天之后,不仅她的人生有了劲爆非凡的内容,她还成为后来近20年美国人床头的噩梦。 格里赛达·布兰科 01
布兰科的全名格里赛达·布兰科(Griselda Blanco),1943年出生于哥伦比亚北部沿海的一个贫困小镇,母亲从事色情行业,父亲不详。
她出生时,正值哥伦比亚国内党派斗争最激烈的时期。
政府被保守党和自由党分裂成两大阵营,为了争权夺利,党派间的对立催生出民不聊生的内战。
只有3%人口的财团寡头,迅速抢占了97%的土地和财富资源,整个国家的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均,百姓极贫极困。
暴力和饥饿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日常,也成为百姓必须面对的现实。
出生前,母亲因常常接不到生意,生活在困顿的边缘徘徊。
布兰科出生后,母女俩的日子直接坠入贫困的深渊,食不果腹成了她们的日常。
为此,母亲对布兰科有着极深的怨恨。
为讨生活,母亲带着3岁的布兰科一路逃难,最后来到世界闻名的罪恶之都——麦德林。
在麦德林一个阴暗的贫民窟勉强安家后,没有任何生活技能的母亲重操旧业。
四年后,因年老色衰总接不到生意,脾气暴戾的母亲将所有痛苦和怨恨,悉数发泄在年仅7岁的布兰科身上。
将其殴打虐待得体无完肤后,逼迫她接替自己去找生意。
布兰科因此走上接客卖淫之路,也因此有了三样终身痛恨的逆鳞:
饥饿,欠钱,被骂是妓女。 电影《教母》中的童年布兰科 14岁时,已是色情行业职场老手的布兰科,在贫民窟周边的一群小混混们那里学会了三样东西:
抢劫、杀人、散货。
后来,她还学会了做骡子运毒和虐待母亲。
16岁时,布兰科在麦德林街头的抢劫生涯中学会了如何快速地搞钱和犯罪。
17岁时,她更是自己做主,在贫民窟选中了男朋友,后来的丈夫。
1963年11月,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遇刺身亡时,布兰科刚刚过完20岁生日不久,已经是三个男孩的母亲。
约翰·肯尼迪遇刺后,美国很快迎来一场席卷全球、以反战、反主流文化为主调的反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滋生出对可卡因的疯涨式需求。 美国媒体报道肯尼迪遇刺事件 与阿方索一起,以制作假证为生的布兰科,在给客户送假证的过程中,意外得知了这个信息。
并顺带结识了一位在哥伦比亚常居,在美国贩运可卡因的小混混阿尔·贝托。
阿尔·贝托好色又贪婪,为躲避美国警方的追查,每次运货回来都会去布兰科夫妇那里制作新的假证。
一来二去,布兰科不仅摸清了他的运货生意,还与他有了眉来眼去的情事。
可丈夫阿方索胆小,至死不愿涉足可卡因生意,这使布兰科非常窝火。
1972年,美国电影《教父》上映,通过地下渠道看过盗版后,布兰科像发疯了一样,痴迷上了这部电影。
“有些事必须干,你干就是了,绝不高谈阔论。不要去判断要做的这些事是否合理,它们没法判断。”
电影里的教父科里昂说的每一句台词,布兰科都喜欢到无以复加,这几句更是被她奉为行事准则。
为了表达对科里昂的致敬,布兰科第一次有了一个邪恶的梦想。 电影《教父》 02
1975年,32岁的布兰科携全家从哥伦比亚入境美国,在纽约皇后区一个叫森林小邱的地方安了家。
皇后区位于纽约市东,是纽约人口第二大区,也是全球种族最多元化的城市辖区,除白人约占一半外,亚洲裔、拉丁美洲裔、非洲裔人口所占比例,均高于美国全国平均值。
许多奔着“美国梦”非法入境的拉丁美洲裔人,为了长时间留居美国,不得不办假证,甚至不停地办假证。
布兰科夫妇借着办假证的手艺,很快在美国站住了脚跟。
同年,已经扬名哥伦比亚的大毒枭巴勃罗,把自己加工的可卡因卖遍美国迈阿密、洛杉矶、拉斯维加斯的富人派对。
随后,一个观点的大肆流行:可卡因无害,吸食一袋也就相当于喝了5杯咖啡。
纽约的银行家圈子、律师团、54俱乐部等上流社会圈因此成为可卡因的拥趸。
纽约的可卡因需求因此一夜飙涨。
按当时的计量计算,一公斤可卡因能卖到6万美元,巴勃罗种植一年古柯,挣到300多万美金。
巴勃罗的这个暴富传说,借着各种圈子的传播,最后传到了布兰科的耳朵里。
凭着女人特有的直觉,布兰科笃定地认为,自己梦想成真的机会,终于来了。 世界头号毒枭巴勃罗 为了入行巴勃罗的骡子圈,她找到了正在纽约某地散货的阿尔·贝托,并借着旧情,让其帮自己和巴勃罗的销售网搭上了线。
结果因为联系生意,和阿尔·贝托接触太频繁,丈夫阿方索醋意大发,夫妇俩恶吵一仗。
争吵中,阿方索口不择言,大骂布兰科是妓女,触怒了她的逆鳞,暴怒之下,布兰科直接开枪打死了丈夫。
事后,她带着三个孩子直接嫁给了阿尔·贝托,并举家迁往曼哈顿。
阿尔·贝托也是在麦德林长大的一个小混混,虽从事运毒的骡子生意,因为猎艳等各种癖好的消耗,也没什么家底。
成功搭上了巴勃罗销售网的高层后,阿尔·贝托成了布兰科的副手。
为了夯实一线,布兰科开始从基层做起,在曼哈顿很快发展出自己的可卡因交易网,不到一年,这对夫妇就从中积累出了100亿美金的财富。
布兰科的“可卡因教母”的名号,因此响彻美国上空。
之后不久,因美国政府的反毒品战,布兰科手下30多个骡子被抓,警方截获了150多公斤可卡因。
获知消息后,布兰科以极快的速度,携全家逃往哥伦比亚。
路上,核对卖货资金数目时,布兰科意外发现阿尔·贝托私吞了自己整整100万美金。
这又触到了布兰科的逆鳞,但久混道场的阿尔·贝托心存侥幸。
几番对质均得不到承认后,阿尔·贝托被怒火中烧的布兰科直接爆头。 布兰科与大儿子 两年后,布兰科带着新婚的第三任丈夫迈克尔·布拉沃以崭新的姿态,入境美国。
这一次,她选择的是迈阿密,而且用的是真名。
奇怪又好笑的是,当时已经在全美对布兰科发布逮捕令的美国警方,竟没有将真人布兰科和女毒枭联系起来。
警方认为,逮捕令上的布兰科是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犯罪恶魔,但出现在入境处的真人布兰科,只是个穿着华贵,笑容可掬的矮胖中年妇女,两者根本就不搭边。
而侥幸过境后的布兰科,可不那么好笑。
她以复仇女神的姿态,开始组织史上最凶残的贩毒团伙,并很快制造了几个令迈阿密警方毛骨悚然的大案。 03
1980年,为报复美国的经济制裁,古巴领导人菲尔德·卡斯特罗将大批杀人犯、盗窃犯、变态狂、妓女等,一起强行送到了马歇尔港。
之后,又将他们弄上了开往美国迈阿密的船只。
几天之后,这批人数多达12.5万人的社会残渣团,被一股脑地抛入美国。
迈阿密的暴力犯罪率因此一夜飙升,并很快翻倍。
不到一年,迈阿密被成功变成了一座暴力之城。
时运,又一次这样巧合地成了布兰科的帮手。 马歇尔港 1981年底,为了除掉一个抢可卡因生意的竞争对手,布兰科命令杀手团头目阿亚拉枪杀对方。
阿亚拉组织人手,购买了一批福特货车,并对车身做了防弹处理,同时还在车上凿了安放枪支的孔洞。
枪杀行动选在了一个叫达特蓝的繁华商超外面,杀手坐在车里面,在商超外扫射目标人物,直至其倒地身亡。
这就是当年震惊全美警方的达特蓝枪杀案。
案发后,警方经过数轮勘察,最后在瞠目结舌中确认:凶手一共进行了85轮扫射!
当时迈阿密警方的标配武器,是口径38mm、子弹6发的左轮手枪。
而凶手使用的,则是机枪和自动手枪!
这个结果,使美国联邦政府冷汗直冒——若不抓获幕后真凶,迈阿密恐将不保矣!
由此,达特蓝案成为美国政府向可卡因宣战的分水岭。 里根总统 1982年1月,里根总统成立了一个名为“中战26”的特别行动队,由副总统带队,海关、缉毒局、FBI以及军方等26个部门联手参与,目标就是抓捕达特蓝枪杀案真凶。
令人嘘唏的是,行动队宣布10天后,布兰科又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制造了一出大案。
这令“中战26”行动队异常难受,行动队发誓,无论如何,一定要铲除布兰科这个未曾谋面的可卡因妖婆。
为表决心,“中战26”行动队将后续行动命名为“捉妖行动”。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行动开始四个月后,一名为赫苏斯的男子全家,竟在警方的眼皮底下被悉数暴力绑杀,其中还包括三个不到5岁的孩子!
特别行动队开始在愤怒中破案时,原本在迈阿密指挥可卡因交易的布兰科,却神秘地消失了。 布兰科与大儿子 04
一年多以后,布兰科在老家哥伦比亚的麦德林诞下她的第四个儿子,也就是和第三任丈夫的孩子。
她的其他三个儿子均已长大成人,并先后接管了布兰科在美国各地的可卡因交易运营。
1984年,布兰科成功建成了拥有买家网、杀手团、骡子队等严密金字塔结构的独立可卡因运营帝国。
同时还成为世界头号毒枭巴勃罗旗下的头号可卡因分销商,每周进账100万至1000万不等的美金。
在邪恶的道路上打杀半生,终于实现人生暴富后,虚荣的布兰科开始收集各国元首夫人们用过的二手珠宝。
簪子、胸针、甚至某位名人用过的价值几百万美金的煮茶壶,等等。
不仅收集,布兰科不做业务心情又好时,还穿戴着自己收集的二手货,去心仪的酒吧成千上万美元地疯狂消费,以此吸引男宠。
这一做法,刺激了她的第三任丈夫布拉沃。
为了表达不满,布拉沃警告并威胁布兰科:若再不收敛,就把她最宠爱的小儿子带走藏起来。
布兰科不信布拉沃敢那样做,便没当回事。
但几天后,小儿子真的和布拉沃一起从家中消失了,布兰科这才警觉。
逆鳞被再次戳中,布兰科气急败坏地命令杀手团高层:找回儿子,让布拉沃消失。 布兰科与小儿子 几周后,在哥伦比亚暗中参与其党派争斗的美国FBI特工,在麦德林的一处荒山附近,发现了布拉沃的尸体,并通报给了美国警方。
找回小儿子后,为发泄心中怒火,布兰科决心为这个最疼爱的小儿子打造专属的可卡因运营属地。
为此,她再次用假名假证入境美国。
这一次,她选择了加州。
为躲避搜捕,几经辗转腾挪后,布兰科在一个叫欧文的地方落了脚。
之后又命属下接来了她的老母亲,一起照顾小儿子。
她自己则负责在暗地里悄悄营建加州可卡因分销网。
为提升运货数量和营建速度,布兰科在巴勃罗的牛仔裤运毒的基础上,专门开发了运毒内衣、运毒轮椅、运毒行李箱、运毒装货箱等新模式。
同时还招募了数以万计的哥伦比亚籍贫困女性,并训练她们成为骡子。
为了提升杀手团的效率,她甚至开创了骑摩托车杀人法、割耳砍指寄运尸体法等等。
独立的运营,加上血腥暴力的管理,加州的可卡因分销很快迈阿密化,这令美联邦领导的“中战26”行动队异常恐慌。
为抓到布兰科这个女妖婆,联邦特工精心谋划设计了一个陷阱。
05
1985年2月,联邦特工局与因贩毒被判刑10年的囚犯杰瑞达成交易:
警方释放他,他说出布兰科的藏身处。
杰瑞之前在布兰科可卡因分销网的高层混过,也接触并亲眼见过几次布兰科的真人。
特工局联合警方,按照杰瑞提供的地址,找到了布兰科的住处,但是打开门之后的情形却令他们目瞪口呆:
矮胖的小个子布兰科,画着精致的淡妆,身穿一身黑衣,胸前带着一个硕大的十字架,手上捧着一本《圣经》,脸上满是平和与安静,看起来仿佛正要去教堂,或者刚刚参加完谁的葬礼回来。
特工和警察们都懵了。
世界头号女毒贩子,不是应该是个冷血暴虐、满目凶残的飒姐儿吗?
眼前的这个布兰科就是个中年妇女呀,怎么看都不像是世界头号女毒贩子!
但再虔诚的外表,也掩盖不了布兰科的罪恶。
短暂的懵圈之后,警方逮捕了布兰科。
这一年布兰科42岁,四个儿子,除了小儿子,其他儿子都在贩毒网络中担任要职。 令人费解的是,从布兰科登陆美国开始贩毒发家被警方盯上算起,警方费尽周章用了将近10年,最后才抓捕到如此恶名远扬的世界级女毒枭后,一向高调的美国媒体,竟集体沉默了。
甚至连她发家的老巢迈阿密都没有半点新闻。
为了给布兰科把罪判到实处,警方调取了近10年的所有涉案指控。
最后布兰科身负200多宗杀人罪罪名成立,被判20年监禁。
但布兰科的入狱,并没有减少高墙外成吨的可卡因向美国各地涌入。
监狱阻止了其他帮派对布兰科的追杀,反而成了她安全指挥狱外毒品销售的好地方。
20年服刑的巅峰时期,布兰科在狱中仍掌控着近乎半个美国的可卡因分销,交易量之大,常人根本难以想象。
这些毒品交易为她带来的钱财,不仅把她成功送入最富有富豪圈,还帮她打通了监狱各管理层。
她的服刑,也变成了住单人牢房,受星级酒店般待遇的另类享受。
布兰科甚至在悠闲中学会了一道新鲜的菜式——明火烤小牛肉。 2004年,在监狱服刑19年后,61岁的布兰科被获准出狱。
之后,她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在毒品交易王国卷土重来,而是从此销声匿迹了。
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她的四个儿子,两个被仇家枪杀,一个被警方抓获并判刑,最小的儿子则因亲历各种暴力名场面精神失常。
2012年的一天,在哥伦比亚麦德林一个很不起眼的小镇,久未露面的布兰科在一个牛肉脯前,被迎面而来的两个摩托骑手枪杀,子弹正中头部。
布兰科死了,没有人为她收尸。
但有人把她的经历拍成了电影,并命名为《教母》。 电影《教母》 牛肉脯的老板后来惊叹不已地说过这样一段话:
“她经常来我的铺子里买牛肉,一直笑呵呵的,怎么看她也不像个杀人如麻的大毒枭啊。”
坏人脸上不写字,魔鬼皮下有印痕。
没有人生来就是魔鬼,把人变成魔鬼的,是环境;让魔鬼成为魔鬼的,不仅是环境,还有欲望和现实。
生在人间,什么是黑?什么是白?
来源:最华人
g
greenmay120
Good 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