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授的反思:国人的人生追求,除了钱还剩下什么?(转)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刚看到微信上的这篇文章,一时不知贴哪儿好。特别喜欢“心情万花筒”这个名字,因为小时候最爱做的事之一是沉醉在万花筒的奇妙世界里,不知时间是什么。那就放在这吧,想想也挺合适的。 *** *** “一位教授的反思:国人的人生追求,除了钱还剩下什么?”  https://www.sohu.com/a/586495479_120090229
一 看了一集电视访谈节目《亲情》,说的是一个湖南成绩优良的高中生,性格内向,喜欢哲学而不愿听从家长的意旨去考大学建筑系,他放弃了考到一半的高考。回家后,家长、老师、同学,甚至心理医生都说他有精神病,七年前离家出走,至今未归。母亲在电视上述说着自己对儿子的思念,希望这位失踪的儿子能与她联系,并保证再也不会干预儿子以后的生活选择。
这一事件确实发人深思,喜欢哲学而不愿考大学,我不知道这件事如果发生在前面提到的西方国家,会不会有人认为这个孩子是精神不正常。而在中国,文化价值是如此的一元化,凡是与这种占统治地位的人生价值态度不吻合的,人们就会把这种价值态度视为异类。人们无法理解:这个学生成绩那么好,放掉大学不考,不是精神病是什么?这种一元价值观,在“十年浩劫”那样的极端时期是如此,在世俗化的今天同样是如此。不同的只是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前后时代有所不同而己。
这种情况似乎自古就是如此。记得多年以前读研究生时,我读到过一部明代县志,其中记载,在元代中期,由于多年不行科举取士,以至当地儒家的礼仪皆已失传,而当地却有一个乡村绅士,事事处处依古礼行事,在当地传为笑谈。由于可见,在中国古代,也是一元的价值态度占统治地位。 一个不能宽容特立独行人生的态度的民族,是很难产生天才的。天才就是那些具有常人所没有的思想与行事方式的人们。他们对于社会的意义在于,他们以全部的心思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去,并经由这种超越来达到常人难以达到的境界。只有在那种境界中,才有可能发现常人难以发现的事物的本质。 可以说当下读哲学系的人中,很少有人像这位高中生那样具有真正的哲学家的禀赋。这一件事令人深思,它也许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为什么我们这个民族创造力不发达,为什么我们社会缺乏人文科学的人才,为什么我们的生活没有丰富的色彩。 这一件事令人深思,它也许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为什么我们这个民族为什么创造力不发达,为什么我们的生活没有丰富的色彩。
二 不久以前,我们去看一位从美国回上海探亲的朋友。这位和我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二十年前赴美国留学,他谈到多年以来在美国生活,感触最深的是,在美中国人的生活追求,与西方人相比,有一个相当大的区别,那就是旅美中国人无论事业成功与否,无论属于哪一个阶层,似乎都非常重视物质生活方面的追求,只要中国人在一起,无论是台湾人、香港人、大陆人还是多年旅居美国的华侨,都非常实际,讲求生活的享受与安乐,中国人平时谈话的内容不外乎是房子、汽车,在世俗生活的享受方面似乎有很强的从众心理,不像西方人在人生追求方面那么多元化。
在西方,确实有不少人只关心自己的物质生活,但也确实有为数不少的人在追求其他东西,例如有的人喜欢冒险,而在日常物质享受方面则相当随便,有的人成了事业上的亿万富佬,但生活却十分朴素,始终开一部普通的车子。他们对于别人以何种方式生活,追求什么,物质生活得如何好,可以完全不在乎。每个人都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自己觉得值得追求的价值。
换言之,中国人的人生追求相对而言则十分单一,而且很在乎别人如何看自己,既然社会上以物质生活为中心,在从众心理的支配下,人们也就自然会去摆阔,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成功。西方人的生活追求则比较多元化。甚至连日本人也比中国人生活价值的多元化追求方面要丰富得多。
这位朋友提出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文化问题,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在人生目标追求上中西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反差,我过去也隐约感觉到了。就拿我所接触到的文科研究生与大学生来说,就我多年教学所知而言,其中相当强烈地出于对本专业由衷的热爱而选择这一专业的学生实在并不多。
三 前不久我见到的一位来上海开会的美国女教授。很多年以前,我在南京大学读研究生时,就与这位研究中国历史的留学生成为好朋友。她现在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一所不太有名的大学任教,她说,她希望的是提早退休,这样,她就可以有足够多的时间来自由地研究中国文化与历史,因为她现在上课太忙了,最缺少的是自由支配的时间。她还说,她生活很简朴,只要再积一些钱,提前退休以后的生活不会有问题。
这种把学术视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价值追求的生活态度,在美国并非少见。在美国大学里,人文学科的助理教职的收入并不那么有吸引力,然而往往会有数十个博士或博士后宁愿不要去公司赚大钱,而要前来应聘,大学教职竞争非常激烈。
我曾向一位美国朋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获得一个大学文科教职是如此困难,为什么在美国还是会有那么多人选择去读文科学位呢?这位朋友告诉我,这是因为他们确实有志于哲学、历史、文学与艺术专业,确实以此种学科当作为自己由衷的爱好,他们才会做出这种选择。
而当下中国人的价值追求的单一化、同质化,我在日常生活中就有深切的体会。记得有一天晚上,我的自行车坏了,正在车摊修车时,放在车架上的一本《西方哲学史》的书名给一位路旁休息的中年人看到了,他好像是突然发现外星人似的惊讶地看着我,并自言自语地说:“哈!哲学!现在是什么时代了,居然还有人在读哲学!”
这件事至少可以说明两点,一是这位市民周围确实长期以来没有人对于纯粹属于人文领域的事物有兴趣,否则他不会把我看成异类,并如此真切地感到惊讶。其次,他非常自然地认为,所有的人都理应追求与他所追求的同样的价值。他无法理解别人追求一种与他不同的价值是合理的、自然的。
他的表现正是他的人生态度的一种最自然的反应。我用这个例子只想以此来说明,中国人在人生价值方面,确实相当普遍地存在着一元化、板块化、同质化现象,中国人的价值观分化程度很低。用这个例子可以从反面来说明,什么是“特立独行”的生活态度。
再有一个例子是,去年七月我在旧金山硅谷参加了一个中国新侨民举办的家庭聚会。我满以为这些旅居海外的朋友会由于我这位刚从国内的老乡的到来,而问及有关中国的一些话题。然而在整个聚会中,人们谈的只是各自如何赚钱,刚买不久的房子又涨价了,附近什么地方的托儿所最便宜,等等。人们几乎完全没有注意到一位中国大陆来客的存在。也根本没有想到问问自己的故乡有什么新鲜有趣的事情,中国有什么变化,中国有什么问题,未来会怎么样。 回来的路上,我对此十分感叹,询问带我来参加这次聚会的朋友,这是为什么,我的朋友一时也回答不上来,只是说,“这里大多数中国人圈子谈的都是这些。不谈这些他们还有什么可谈的?”
四 为什么会这样?是由于中国人的国民性中缺乏超越性的价值追求?是由于中国文化中有问题?还是是一时的、过渡性的现象?
有人说,这是由于中国人长期以来太穷了,穷怕了。所以会以十倍的努力来追求自己从来没有真正享有过的东西。因为人毕竟是有欲求的动物。
从古北新区访友返回家后,我通过电话向我当年的一位中学老师谈及这个问题,这位老师用杰克伦敦的一部小说里的情节来说明这一点:当一个落水者在海水中被救起时,这个被救者会不自觉地把船上的水与食品偷偷藏到怀里去。因为他在海水中实在渴怕了。
正因为如此,这位老师认为,将来中国人富了以后,一切都会变的。人们的追求会多元化的。
但这种解释却不能说明,为什么那些已经相当富裕的海外中国新侨民中产阶层仍然如此强烈地追求实惠,在他们身上,似乎丝毫看不出有什么新的价值观出现的迹象。
有人说这与中国文化中缺乏宗教因素有关,这样的解释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宗教对来世,对超越性的彼岸世界的追求与信仰,往往能培育人们超越功利的价值观。中国人与其他民族相比,宗教心理确实是相对淡漠的。佛教并不是中国的国教,本土的道教与其他宗教相比其实也相当功利化,自古以来,包括历史代帝王在内的相当多人们信此教的目的,也只是追求现世的长生,对来世与彼岸世界并没有兴趣。
在中国,人们即使信佛,也往往是怀着某种相当具体的功利的目的来求神拜佛的。一个结婚几年没有生儿子的中国人去观世音象前烧几柱香,与其说是出于对超然世界的追求,不如说是一种对神灵的贿赂,体现的恰恰是最功利的态度。一个缺乏彼岸观念的国度里,讲求实惠、注重于现世的生活,务实而少幻想,便成为我们中国人的民族性品格。如今又处于一个商品世俗化成为潮流的时代,那么,走向全民性的物质财富的追求也就自然而然了。
五 有人说,中国人的价值同质化这种现象与大一统的儒家价值有关,因为儒家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例如与伊斯兰文化、东正教文化与西方基督教文化相比,由于没有宗教作为自己的形而上的存在基础,儒家缺乏强烈的宗教情怀,缺乏超越功利的价值。深受儒家影响的中国文明,因而与其他文明相比,无疑是一种世俗化程度最高的文化。
然而,当我们追溯到孔子的思想中去时,却会发现孔子恰恰是一个具有特立独行的人生态度的人。
孔子本人是有强烈的超越功利的价值追求的,例如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在儒家先贤那里,对形而上的道的信仰与追求是相当执着而且强烈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一个像颜回那样的有精神信仰的君子,会生活得相当充实并具有人格力量。
孔子从来对超功利的艺术与精神领域的追求看得远比物质上的收获更重要,他说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他还意识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他看来,贵在自得之乐,一个人的追求才具有真正的动力。他对音乐的热爱可以使他“三月不知肉味”的地步。在《论语》中,人们可以找到这方面的许多言论。
另一方面,孔子对“道”的追求又并没有使他成为禁欲主义者,他从来没有单纯地拒绝过物质上的享受。他并没有像后世的佛教徒那样,一般意义上反对“富且贵”。他只是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毋宁说,他主张在现世生活中,在追求崇高的超越性的“道”同时,仍然保持着一种有节制的世俗物质生活。这是一种相当乐观的、积极向上的、既有精神追求又有物质享受的人生图画。一个以原典意义上的儒家作为安身立命的基础的君子,他希求的是在精神与物质方面达到的平衡和谐状态。
六 这使我想到了我的祖父。直到六十代年初期过世,可以说他属于中国最后一代的受儒家影响的老式读书人。
根据家人的回忆与我小时候对他的依稀的记忆,他是一个乐天的老人,自命为“谑翁”,喜欢喝酒,喝得过量也会发酒疯,对人非常善良。读书甚勤,拥有万卷藏书,购书成为生活中最大的爱好。每次发薪水就用来购书,购书之后往往是身无半文。反过来还要向子孙辈“借钱”。吃的则基本上是粗茶淡饭。高兴时会眼泪纵橫。对子女又非常宽容,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就鼓励自己的女儿(即我的姑妈)去读易卜生的《傀儡家庭》,去追求自由恋爱,他从来不以自己的意志要求他人。朋友很多,见到别人有难总会尽力相助。
记得我小时候,哥哥笑话祖父填写表格时把“宗教信仰”一栏填写为“信仰儒教”,哥哥说,“儒家怎么能算是宗教呢!”现在想来,祖父正是在精神上最接近于孔子原本意义上的那种儒者了。他对他所理解的“道”的诚挚信仰,与对现世生活的热爱、对现世价值的享受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并达到和谐的地步。他从来没有压抑自己的个性,用“发舒”这两个字来形容这位谑翁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他的这种自由舒展的个性与他的人生意义的追求结合到一起,形成一种乐天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态度的意义就在于,对天道的尊崇,使一个人可以摆脱那种单纯的物质金钱的追求,而对现世人生的热爱与乐天的态度,又使人不至于变成“道”的殉葬者而不自知。
我想,这种和谐的生活,可以产生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的人格,一种不是刻意包裹与修饰自己,以迎合世俗生活的人生风格。一种有着丰富的精神追求的,达到“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生境界。可惜这一种类型的儒者与我们之间已经出现无法接合的断层。
巴金《家》里的那个士绅老家长的形象实际上是被高度符号化了,自五四以来,几乎就成为中国旧家长制度的象征。其实,中国士绅阶层本身在在外部文化的冲击下也处于转化过程中,分化出不同的类型。士绅中的专制家长当然不在少数,但并不是没有其他类型。
可惜的是,这种自然的转化由于种种因素而在中国没有实现。二十世纪以来,士绅文化终于彻底消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带了革命特色的农民文化。而农民不得不为稻梁谋的生活处境,使这种文化注定具有相当实用性与功利性特质。当然,这一点肯定不能解释我们提出的问题的全部,但也许可以解释部分。
七 在当今时代,一个没有被超越性的宗教终极关怀浸润的民族,一个缺乏精神自主性价值的民族,一个长期受僵化甚至异化了的制度与律则支配,而并不理解自由主体性的民族,在市场化、电视文化的影响下,从意识形态的教义中脱逸出来的思想解放的冲动消失以后,只能导致人文精神的缺乏,对超然的、超越功利的审美追求的缺乏,务实的传统品格传承下来,也只有逐利一途。
其实,我们现代中国人中并不是没有特立独行的人,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中总有一些超越性价值的因子,只是我们没有去发掘它们。
我们历史中有过屈原的浩渺无涯的想象力,有过《史记》中的豫让那种充满悲剧性格的俠义英雄,有过竹林七贤的真潇洒,有过李白的真浪漫。只是这些文化因子在宋元以后逐渐消失了,消失在金榜题名与洞房花烛的世俗追求之中了,或者说逐渐处于休眠状态了。
我们当代很多人至少在理论上对价值多元化还是肯定的,但这也许主要还是受惠于西方文化中的那些“超越性价值”的影响与启发,而不是来源于对自己文化中被我们已经遗忘了的文化基因的回归。希腊文化中的普罗米修斯,西方人的那种“无止境的追求”的浮士德精神,爱因斯坦推崇的“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以及那种“孩子般的”“对宇宙秩序超功利的好奇心”,约翰克利斯朵夫式的英雄主义,美国小说中的海鸥乔纳森利文斯顿,对“飞得尽善尽美就是天堂”的那种人生理解,都曾在不同时期给我们中国知识分子以超越功利的审美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人生启示。
中国人什么都不缺,智慧、毅力、勤勉、奋发、这些东西都有,缺少的就是一种对人生的浪漫主义态度。如果我们能从原典儒家的思想精华中汲取更多的养份,并把它与我们从西方文明中撷取的超功利的价值精华结合起来。我们也许可望获得一种更为丰富、更富有激情、更具有色彩的生活。 事实上,有没有这种多元化的生活态度与人生哲学,有没有对生活本身的富于诗情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我们生活方式的丰度与深度,决定这个民族对人类的文明是否能提供更多的具有原创性的东西。决定我们的生命有没有一种立体感,一个终日在手机和电脑旁的看“会动的图画”的两脚动物是不会有原创性的。
在中国教育史上,曾有过这样一个奇迹: 学校没有一座高楼,却大师云集,人才辈出。 明明是“最穷大学”,却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与哈佛、剑桥、耶鲁齐名而毫无愧色。 林语堂评价它:物质上,不得了!精神上,了不得! 杨振宁说:它是他中国最好的大学。 后世人赞它:“讲台上,人人是大师,讲台下,则是未来的大师”。 相信不少读者已经猜到了,它就是中国历史上“最群星闪耀”的大学—— 西南联大。
m
mianbao
谢谢分享!
n
nao
记得袁腾飞说过,中国几千年的科举制度使得中国没有真正的知识分子群体,中国人读书的目的是做官,是为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公用马甲30
看看现在华人一窝蜂地读CS,嘲笑大藤文科生就知道了。
嘲笑个啥, 巴菲特今年92岁了,还天天上班帮公司和自己赚钱。国人有钱了谁那么老还会天天工作?
还有英国女皇,96岁死了才退位,中国历史上那么恋权的也不如她吧。
别嘲笑国人了,外国人当作看不见吗?
p
pwwq
记得袁腾飞说过,中国几千年的科举制度使得中国没有真正的知识分子群体,中国人读书的目的是做官,是为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nao 发表于 2022-09-24 13:55

中国没有不依附于权贵的独立文人,
都是御用文人,
所以整体社会的文艺思想文化活动基本上都是joke
近10来年尤为严重倒退
d
dasiduoduo123
这个估计是因为中国以前一直相对美国比较穷。我这一代人80后,小时候生活虽然比父母那一辈稍微好点,可是还是挺艰苦的。所以造就了我们这一代人都特别怕缺钱
C
CC055
国人物质基础不稳定,一个平均水平的五零后-八零后小时候过的是什么日子,焦虑地追求物质本就是理性反应。就算富了,两三代里还是这个思维模式都不奇怪。
美国的东欧,亚洲,南美移民都是出了名地勤奋,一个道理。价值多元化这个境界太遥远了,不必苛责,放过自己吧。
y
yimiyangguang
爱钱没错,可不能没了底线。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l
lp005520
难道每天我们上班都不是为了钱吗?
g
godblessyou
说这话的先把钱挣够再说吧,没饭吃靠嘴炮无用
y
yoyo2013
没错。华人上的单一价值太可怕了。
公用马甲30
说这话的先把钱挣够再说吧,嘴炮无用
godblessyou 发表于 2022-09-24 14:08

中国人里没有嫌挣钱挣够了的。
N
Nilaozi
回复 1楼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的帖子
上海的房子啊
l
laozhongtouzi
老中欲望强烈,哈哈
木瓜瓜
众人会异口同声地反问~咱百姓除了💰还能追啥?说个能让人提劲儿的东西来!
m
mannbo
人一旦钻钱眼里,道德的底线就会越来越低,最后整个社会人人为了钱不择手段,笑贫不笑娼。
没有道德底线的人,你也很难跟他讲道理讲明白。你再怎么批评他,他也只会归因到你是因为他有钱了就嫉妒他。总之,看任何事物都只会从铜钱眼里往外看了。
r
rhino
回复 17楼mannbo的帖子
聚会时还说哪里的Day care 便宜, 这教育大多数是一分价钱一分货的。
n
nicecool
嘲笑个啥, 巴菲特今年92岁了,还天天上班帮公司和自己赚钱。国人有钱了谁那么老还会天天工作?
还有英国女皇,96岁死了才退位,中国历史上那么恋权的也不如她吧。
别嘲笑国人了,外国人当作看不见吗?
睿 发表于 2022-09-24 13:58

都一样吧?古代的皇帝不是都是死了才退位的吗?有退休的吗?
千渔千寻
回复 1楼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的帖子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q
qianshui123
这都是扯淡。除了极个别的高端人士,人生还有不追求钱的吗?对于大多数人,不要追求钱就是统治阶级为了奴役你给你灌的鸡汤。
你信吗
是不是只有中国人不管说啥都往文化上拔,美国人都一天到晚反思自己的文化的吗?一说美国就觉得人家都不爱钱,但其实又有几个是真的认识美国人的?和美国教授聊一次天就总结出来人家不爱钱。说的好像中国的文石哲学专业都没有学生一样。。。自己看了本哲学书,就可以傲视别人了。。。美国有人在街上读哲学书吗?美国mall里 快餐店里又懒又馋的大胖子们都爱哲学不爱物质吗?
纷纷大土豆
不仅仅是为了爱钱而爱钱
而是穷怕了
看最近的一些帖子,要求彩礼,要求的房子改名字等等,真的就是穷的。现在也就大城市的土著有点钱,大部分老百姓还是穷啊。如果几百年间咱们一直都像欧洲那么富有,估计也没有这些幺蛾子了。
游戏人生
版上每隔几天就是比存款比收入的帖子就能看出来华人眼里只有钱了
永远的小飞侠
跳着看完忽然想到,我的后辈们不会真的把我描述成一位浪漫随性的怪奶奶吧👵?自由浪漫是没错,但我是不会去长篇累牍的去提倡这些。因为不想鼓动大家从一种模式又转变到令一种固有模式。爱钱也罢,不爱也罢,都是一种自由的选择。何况 爱钱也没什么不好的,就是一种追求,跟其他追求一样没有高低贵贱,取之有道就好。
k
kriswu
看看现在华人一窝蜂地读CS,嘲笑大藤文科生就知道了。
公用马甲30 发表于 2022-09-24 13:56

cs不知道,大藤文科生出来感觉都是脑残
w
whatever.
这样的文章这几年越来越多
不是好事
这是有意识地引导人们群众要接受穷日子
包括之前特别红的那个二舅
z
ziyi99
很正常啊,社会财富,社会保障不到位,只能靠钱来填不安全感。
l
lianqiao
中国人里没有嫌挣钱挣够了的。
公用马甲30 发表于 2022-09-24 14:10

赚得足够多,多到能给孩子trust fund,让孩子一出生就是trust baby,一生不用工作就能过得舒舒服服,有了第三代还可以把trust fund传下去,这基本算够了。确实是没多少人赚够了。继续努力吧
X
Xiaoxiao2001
这位“教授”, 没有追求金钱的人养着,他有可能混他的“追求”么?重商的社会才是有希望的。别玩乌托邦了。
d
dible
记得袁腾飞说过,中国几千年的科举制度使得中国没有真正的知识分子群体,中国人读书的目的是做官,是为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nao 发表于 2022-09-24 13:55

昂 读书是为了求功名啊
l
letgogogo
回复 1楼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的帖子
真是又臭又长,“读书人”装清高
C
COA
记得袁腾飞说过,中国几千年的科举制度使得中国没有真正的知识分子群体,中国人读书的目的是做官,是为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nao 发表于 2022-09-24 13:55

可能对于中国人来说真正的快乐就是黄金屋和颜如玉
X
Xiaoxiao2001
商人不容易。在中国做商人,尤其艰难。纵观中国历史,只有宋有最好的从商条件,也是宋为什么有这么多“发明家”,“艺术家”的根本原因。
进出口大妈
没有钱就没有自由,没有自由其他一切都是海市蜃楼。
N
NJ橘猫
看看现在华人一窝蜂地读CS,嘲笑大藤文科生就知道了。
公用马甲30 发表于 2022-09-24 13:56

读cs的并不仅仅是华人好吧。很多人不读是因为太难。美国这数学教育,能数清一百以内就不错了
千渔千寻
回复 33楼COA的帖子
要不为啥要转码?
推微分方程不爽么?
C
COA
回复 33楼COA的帖子
要不为啥要转码?
推微分方程不爽么?
千渔千寻 发表于 2022-09-25 11:48

推微分方程有啥爽的,写码也没啥爽的,无非钱多自由,不爽可以把老板fire了,推微分方程给人当博后,老板觉得给你个五六万就是你的衣食父母,作威作福
司芬克斯
我觉得应尊重别人的人生追求,同时不要把自己的人生依附于别人。也就是说划清边界,你是你,我是我,相互独立的个体。
这位教授不喜欢一元价值观的同时,自己也想对别人价值观进行干涉(指导)。这就有点矛盾了。有人就是喜欢拜金,喜欢追求物质享受,你让他追求不行吗?人人都这么想,也不关你的事,只要他们不强迫你也成为拜金的人就行了。
喜欢学术,喜欢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这并不比别人更优越,更正确,只是选择不同而已。
D
DiabloIV
古人云 money talks, bullshit walks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回复 1楼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的帖子
非常感谢各位网友的回复。我都一一看了,都是每个生命的展现。由于时间关系,就不一一回复了,抱歉:) 贴这篇文章是觉得有时人应该停一停向前的脚步,嗅一嗅花的清香,太阳的温暖和空气的存在,定睛那些看不见的事物。虽然做不到一日三省,但是阶段性的反思还是必要的,你说呢?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冰茶
缺啥想啥,十亿人月收入6000以下,先吃饱肚子吧,想什么呢?何不食肉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