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鸡娃”,到了美国继续“鸡”

r
rideoflife
楼主 (北美华人网)
转: 纽约时报 海外华人札记
新学期伊始,我女儿升入了休斯敦郊区一所专门录取资优特长生(Gifted and Talented)的初中。去开新学年家长会时,每门主课老师仿佛都在念“紧箍咒”,我于是发了个朋友圈吐槽:“竞赛数学老师说,如果学生原地踏步,第一学期结束后可能没法再留在竞赛队里。西班牙语老师说,这门课算高中学分,所以请天天打卡练习。生物老师说,学好这门课对高中时AP(大学先修课程)生物非常关键。”在中国的朋友们纷纷评论打趣“你们去的是美国还是海淀?” Continue reading the main story 不光是老师严格,许多家长提出的问题也充满了熟悉的“鸡娃”风味。有家长高高举起手,询问能否了解孩子每门课的具体排名;有家长毛遂自荐,称自己曾是奥数队成员,又在本地知名大学执教,可以帮助学生们备战数学团体竞赛;有几个家长表示,孩子中文、西班牙语甚至拉丁文已经相当流利,想要了解怎么能提前把这些课的AP给先考了,为提高高中成绩做好准备;还有家长提要求,说孩子需要频繁出州或者出国参加体育赛事,学校能否提供额外的网课;只有少数家长提问说,孩子每天做作业、赶PPT的时间太长,睡眠不够,再加上得州刚刚发生了极为惨烈的校园枪击案,学校是不是有必要更加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也许许多人会纳闷:不是说美国净搞“快乐教育”了吗?不是说红州的教育质量很差劲吗?这类高度浓缩了严师和虎爸虎妈的场景在美国大多数地区确实很少见,但在亚裔人口快速增长的教育重镇,比如纽约、旧金山和东北部的一些大学城,孩子们在校内外的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这种人口趋势也蔓延到我们所居住的这个郡,受优质公立学校吸引的亚裔人口占比已经超过两成,而且其中大量家长都属于“留学一代”,孩子受邀参加同学生日会时,我早已见识到很多家长都是本地医学中心或高校的同事同行。总之,这些区域很“海淀黄庄”。
在小学阶段,家长们主要是在中文学校、美术班和网球场这类兴趣课程上混个彼此脸熟;但在这所汇集了全学区资优特长生的中学,亚裔学生占比超过一半,周围孩子被“鸡”的强度进阶了一档。孩子们周末越来越难约到一起玩了,而在参加科学展和辩论队之类的活动时,那么多高学历印度裔家长亲历亲为,贡献时间、资源和人脉,令华人家长都自叹弗如。 想着女儿的学校仍然在持续为资优学生提供服务,她能有一群同样重视学业的朋友和师长,得到或许超过联邦平均水准的优质教育,我感到很庆幸;但看到家长会上无法掩饰的焦虑情绪,听闻好些孩子已经领先了自家娃好几步,我也难免寻思:我家这孩子是不是还有再“鸡一鸡”的空间啊?但是,孩子又已经很累了呀,除了学业不放松,我也想让她多多户外运动,在家分担些家务,没事多读点闲书或者上网跟几年没见过面的姥姥奶奶们多聊点天,或者啥事都不做,就是单纯地闲着、放空。背井离乡的不就图个自己轻松娃快乐吗?这样的初心跟自己的行为是不是矛盾了呀? Continue reading the main story 到了美国还有没有必要把“鸡娃”放在首位?我们“鸡娃”图的又是啥?进了亚裔扎堆的高中,孩子们的GPA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才能精确排名,这么苦又能有什么意义?也许你也会有类似的困惑,时报观点版面最近正好推出了一系列“学校到底是为了什么?”的评论文章,也许能给大家带来启发。有些讨论相当大胆而挑衅,其中一篇《学校是为了追求优绩》的作者是第一代印度裔移民,在全美最好的高中之一托马斯·杰弗逊科技高中于2020年宣布采用新的入学要求以增加学生群体多样性后,她组织活动,要求该校恢复凭考试择优录取。她“鸡娃”的投入程度让我联想起很多亚裔家长:在学校做各种义工,为孩子们朗读,给儿子的乐高队做教练,支持孩子参加的拼写大赛;而她的孩子也符合“自鸡娃”的理想标准——尽管想打游戏,但还是为了考高中专心学习。
而另一篇评论恰恰走在了“鸡娃”的反面,作者声称学校只是“浪费时间和金钱”,结论是成年人会迅速忘掉书本知识,美国的公立教育基本上只是在帮家长看孩子。这似乎也符合许多人对美国人“学术成绩一塌糊涂,算术能力尤其差劲”的印象。
不过,学校只是教授书本知识吗?对于如何在激烈的学术竞争中获胜并进入名校,很多家长已经有了第一手的经验。不过进了名校之后,人生的种种烦恼和问题也能迎刃而解吗?对于这一点,家长们或许也有第一手的教训。
在开家长会时,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生物老师的一句话。这位老师为学生们设计了大量协同项目,引导学生通过做各种项目培养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她说,“是什么让我在凌晨一点辗转反侧,我一直在想着如何帮助你们的孩子成为终身学习者,适应一个日新月异的未来。”而在时报的这个系列里,加州一所高中的学生们认为大人们根本不理解学生和学校,他们说,学校是“我们青少年塑造个性”的地方,是“我们成长和学习表达自我”的地方,是“与朋友共度时光”的地方,也是“犯错误并从中学习”的地方。
听到这些观点,我觉得我自己的“鸡娃”焦虑症倒是缓解了一点:多和孩子们聊一聊,了解他们想要什么,喜欢朋友的哪一点,他们在为什么高兴、又在为什么而烦恼,未来他们梦想着成为什么样的人,永远要比一次考试的排名更重要。
h
helloterran3
这种文章还以为是十几年前写的
那个时候名字上带上海外两个字,确实是自动有资格教训别人的
L
Lulily
看了开头,有点看不下去了😅 “休斯敦郊区一所专门录取资优特长生(Gifted and Talented)的初中” 好像没有这样的学校吧 GT不是公立学校的项目吗?公立按地址录取的,学生是diversity的
S
SOSHELPPLZ
我昨天也看了这篇文章。
不过作者很明显搞错了,其他种族也一样,我现在住的区没什么华人。
在k的级别,私校,很多五岁的小孩阅读水平已经是十几级了…..都是白人。


h
huaren_2018
鸡出来又咋样,毕业了来我们公司被毒打?
纷纷大土豆
"鸡”是什么意思?
打鸡血的意思么?
c
chikorita
研究表明,“鸡娃”的回报,贫富差距越大的地方越高,中美的基尼系数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所以。。。
h
helloterran3
cu的现状是,印度家长报团抢占math camp的老师给自己娃上课后班,导致华人娃没有老师可选
就华人这么点鸡娃投入还老有lz这种拎不清的人出来唱反调。下一代abc还要被印度人更狠的踩在脚底
当然到时候又会有lz这种人出来说,“美国人人平等,不去好学校不找好工作也能活,这才是我来美国的意义”
自我洗脑到这种程度已经算是精神残疾了吧

远翔
看了开头,有点看不下去了😅 “休斯敦郊区一所专门录取资优特长生(Gifted and Talented)的初中” 好像没有这样的学校吧 GT不是公立学校的项目吗?公立按地址录取的,学生是diversity的
Lulily 发表于 2022-09-15 17:54

休斯顿学区的设置比较复杂,很多charter school,有双语言/三语言的,有GT的,这样的学校有的靠抽签,有的需要靠考试。学区内的中国孩子基本上不是按照划片儿上学,都是去这种有特殊设置的charter school。
牛伊万
比起周围犹太人、俄裔、大批东欧来的后裔。我娃每天还有半天休息时间。
最近几个东欧来的家长间,又流行俄罗斯数学,开车送布鲁克林,太累了。我直接放弃。

p
pwwq
可以选择不鸡 没有人逼迫
a
andolomeda
哎 看着就累
B
BubbleBee
回复 1楼rideoflife的帖子
鸡娃到底啥意思
n
niuheliang
没爹妈可拼,只能鸡娃了。
游戏人生
啥时候努力上进勤奋学习变成贬义词了?
r
rideoflife
回复 1楼rideoflife的帖子
鸡娃到底啥意思
BubbleBee 发表于 2022-09-15 18:30

“鸡娃”是网络流行词,指的是父母给孩子“ 打鸡血 ”,为了孩子能读好书、考出好成绩,不断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让孩子去拼搏的行为。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8%A1%E5%A8%83/23556378
M
MandyF
爱鸡就鸡不爱鸡就别鸡,而且很多娃不是你想鸡就鸡得起来的。
m
mojolady
cu的现状是,印度家长报团抢占math camp的老师给自己娃上课后班,导致华人娃没有老师可选
就华人这么点鸡娃投入还老有lz这种拎不清的人出来唱反调。下一代abc还要被印度人更狠的踩在脚底
当然到时候又会有lz这种人出来说,“美国人人平等,不去好学校不找好工作也能活,这才是我来美国的意义”
自我洗脑到这种程度已经算是精神残疾了吧


helloterran3 发表于 2022-09-15 18:02

美华本身精神病的就很严重。。。说到底就是不希望别人好,吃独食儿,然后还各种自慰。。。想来想去,ABC的未来都是死路一条
t
tk_2020
啥时候努力上进勤奋学习变成贬义词了?
游戏人生 发表于 2022-09-15 19:14

努力上进勤奋学习 = 父母强迫上各种课外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