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未婚少女抚养28个上海孤儿!62年过去他们过得怎样了?

m
michellesade
楼主 (北美华人网)
你有没有听说过“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听起来像是小说里的情节,但这切切实实地发生过。那个特殊的年代有太多贫困,却依然掩不住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

图自央视专辑《母亲在草原》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发生三年自然灾害,全国各地面临物资匮乏的局面,连素来以繁华著称的上海也不例外。孤儿院、育婴房连奶粉都没有了,数千名婴儿吃不饱,严重营养不良。
该怎么办呢?当时的总理周恩来和内蒙古政府商议后,决定将孩子们送到大草原上。那里有相对充足的牛奶和肉食,失去亲人的孤儿可以在牧民家里健康长大。

图自央视专辑《母亲在草原》
于是,陆续有3000多个孤儿奔赴内蒙。在那里,他们得到了许多草原额吉(母亲)的照顾。
都贵玛就是众多额吉中的一位。当年的她才19岁,接受简单培训后担任保育员,负责照顾28个上海去的孤儿。其中辛苦可想而知,但她没有退却,一直用心爱着每个孩子。她说:“草原是最伟大的额吉。草原上的风一吹,孩子们就像草原上的小草一样,乘着风长大……”
2019年,都贵玛被主席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2021年,都贵玛入选全国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图自央视《国家的孩子》

遭遇自然灾害,三千孤儿入内蒙
1960年前后,朱德的夫人康克清去南方调查,了解到一个情况:上海、安徽、江苏等地的孤儿院,聚集着几千个饥饿的孤儿。没有奶粉、牛奶和食物,负责人不知道该给他们吃什么。更糟的是,还不断有弃婴被送去,其中很多是女孩儿。
康克清很记挂这些孩子,后来在中央遇到主政内蒙古的乌兰夫时,想到草原上的奶牛和食物,就问能不能调些奶粉。乌兰夫认为调奶粉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最好还是将孩子送到草原上,喜欢孩子的牧民会将他们抚养成人。

图自央视专辑《母亲在草原》
这件事也引起了周恩来的关注。后来,他专程打电话给乌兰夫,问内蒙古能不能接收和抚养3000多个孩子。乌兰夫尽快做了调查,认为草原上的粮食、牛奶和肉都足够照顾孩子们。

图自央视《国家的孩子》
就这样,3000多个孩子分批次去了草原。内蒙古负责人带着医生去接孩子们,他们准备了很多东西,衣服、食物、零食、药品、玩具和尿布等等。
铁路上安排了专门的火车车厢,给孩子们准备热粥,还有冲奶粉的热水等。那些孩子多在3岁以下,有几个月的小婴儿,也有少数五六岁的孩子。经过几天长途跋涉,他们到了辽阔的草原。

图自央视专辑《母亲在草原》
为了让孩子们适应草原生活,内蒙古各旗县建立了保健站。先集中抚养一段时间,给孩子们调养好身体后,再送到想要领养的家庭。
草原以博大的胸襟接纳了孩子们,想领养的人特别多。政府提出了一些条件,比如家里必须有奶牛,这样才能保障孩子有奶喝。许多家庭卖了自家的马,或者变卖祖传首饰,然后去买奶牛。

图自央视《国家的孩子》
南方孩子吃不惯果条和炒米,草原母亲将面换成米,还学着包饺子……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孩子们终于融入草原,他们被称为“国家的孩子”。在草原母亲眼中,没有孤儿,只有亲人。

19岁未婚少女,28个孩子的额吉
第一批孩子进入草原时,都贵玛才19岁。她是个孤儿,4岁父亲去世了,7岁时母亲也病逝,后来跟着舅妈长大。她读过几年书,也擅长放牧干活,是出了名的勤奋和认真,因此被选去四子王旗参加育儿保健培训。
舅妈不太愿意让她去,因为家里只有两人相依为命,都贵玛若去,牛羊就没人管了。但都贵玛想去,因为自己是孤儿,更知道孩子们有多可怜。她将羊群托付给生产队,然后去旗里保育院学育儿知识。
1961年,都贵玛开始照顾28个来自上海的孤儿,孩子最大的5岁,最小的才8个月!

图自央视《国家的孩子》
在保育院,都贵玛白天要给孩子们做饭、洗衣、煮牛奶,抽空还要教儿歌、玩游戏,处理他们的小矛盾,晚上也要和孩子们睡一起。
最小的孩子呼和才几个月,非要钻到她怀里才肯睡,离开片刻就哭闹。都贵玛还没结婚,未免害羞,后来实在太累了,也顾不了那么多,就想抱着孩子哄他好好睡……
她只有一个小助手,每天两人都忙得四脚朝天,能稍微眯一会儿就是最大的幸福,一天最多也就能睡三四个小时。

图自央视《国家的孩子》
那时,草原上医疗条件简陋,最怕孩子们生病,因此造成伤残或夭折的不计其数。因此,一旦发现有孩子生病,都贵玛会马上抱他们赶十几里路去看病,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她时刻挂心每个孩子的健康。
在综艺《故事里的中国》里,导演以戏剧形式再现了都贵玛照顾孩子的场景。有天晚上,一个女孩儿发高烧,都贵玛一边让人去通知旗里领导,一边自己抱着孩子驾车去诊所。路上,他们竟然遇到了狼!幸亏出门时带了猎枪,她颤巍巍冲在前面,开枪击退了狼。

图自央视《国家的孩子》,关晓彤饰都贵玛
让人没想到的是,狼竟然不止一只!更多的狼从远处围了过来。都贵玛没有因为害怕就抛下孩子们,相反她让孩子躲到后面,自己驾车冲在前面死命抵挡。
好在旗里领导及时赶到,击退了狼群。孩子们安然无恙,都贵玛却受了伤。到诊所后,她不顾自己伤势,坚持让医生先给孩子看病。了解孩子贫血严重后,又马上让医生抽自己的血来救孩子。由于送医治疗及时,孩子最终脱离了危险。
戏剧改编自真实生活,都贵玛好几次送孩子就医时,都被饿狼追过。她抚养的28个孩子,没有一个因病致残,更没有夭折,这背后凝结着太多的心血。

图自央视《国家的孩子》
在四子王旗的保健站里,都贵玛和孩子们共同生活了一年多,还给他们取了蒙古名字。原本营业不良的孩子,在她的精心调养下,身体逐渐恢复健康。
后来,她独自带着他们回到家乡卫境公社,带孩子们熟悉真实的草原生活。又过了大半年,事先选好的养父母们陆续来接孩子了。

图自央视《国家的孩子》
达丽玛是第一个被领走的。都贵玛带她去见养父和养母。养父母很喜欢达丽玛,抱她亲她,她也喜欢新的父母,但不愿意离开都贵玛。分别时她哭得很厉害,都贵玛也忍不住哭了。60多年后,她们依然记得当时分别的场景。

图自央视专辑《母亲在草原》
那时的交通条件不好,来接孩子的牧民多是骑马,也有人骑骆驼。每次看着孩子被接走,都贵玛都心如刀割,那是她养了一年多的孩子啊!他们叫她额吉,她也把他们每个人都当成自己的孩子!
一直要她抱着睡的小呼和被领走时,她反复向养父母交代:“小呼和的肠胃不太好,吃的东西一定要软要细;他特别爱吃肉,但一次不能给他吃太多,最好剁成馅;他晚上要母亲搂着才能睡……”正说着时,小呼和走到她身边,伸手要她抱,她又哭成了泪人。
图自央视专辑《母亲在草原》
都贵玛舍不得孩子们。不过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生活,她还是忍痛和他们告别了。

孤儿被接走,她又成为产妇保护神
孩子们被领走后,都贵玛很想念他们,距离比较近的,她就时常去看望。有一次,她发现一个叫扎拉嘎木吉的孩子,处境似乎不太好。收养他的父母,时常会让他干活。都贵玛生气地说:“这样不行,不能这样对待国家的孩子。”
后来,都贵玛带走了扎拉嘎木吉,找到公社领导,坚决要求换一家来抚养。她也想自己抚养,但由于没结婚不具备领养条件。新的抚养人找到之前,扎拉嘎木吉就住在她家,放羊的时候也跟在她身边。

图自央视专辑《母亲在草原》
扎拉嘎木吉再次被领养时,一步一回头地哭。幸而新的养父母距离都贵玛家不远,他经常跑回去。都贵玛看着他慢慢长大,在他结婚时,还送给他一群牛羊,完全当亲生子女一样。
60多岁的时候,扎拉嘎木吉满含热泪地说:“养父母对我很好,但我最难忘的还是都贵玛,我从她身上感受到了深深的母爱,刻骨铭心……”

图自央视专辑《母亲在草原》
送走所有孩子后,都贵玛感觉心里空落落的,她早已习惯和孩子们在一起。后来,她了解到草原上婴儿出生时有极大风险,就去城里学了接生技巧和产科知识。周边牧民谁家有产妇分娩,都会请她去接生。
几年后,都贵玛结婚了,生了个女儿。她日常生活中还是普通牧民,但只要有产妇家属去找她,不管多忙都会抛下手边一切,骑着马赶过去。她遇到过难产的情况,家人都想放弃孩子,但她没放弃,最终母子平安。每次看到新生命降临,她心中都充满无以言说的喜悦。

图自央视专辑《母亲在草原》
都贵玛有个药箱,风风雨雨使用了几十年。她接生了40多个孩子,从没出过意外,因此被称为“草原守护神”。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草原医疗条件改善,产妇都能去医院生孩子了,都贵玛才逐渐停止下乡接生。不过遇到紧急情况,她还会出手相助,2008年时她还接生过一个孩子。

图自央视专辑《母亲在草原》
只要是与孩子有关的事儿,都贵玛遇见了都不会不管。她的表哥表嫂相继病故,留下两个年幼的男孩儿,1个10岁,1个3岁。都贵玛想也没想就将他们领回了家,供他们上学,送他们参军,帮他们成家立业,完全像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她是“人民楷模”,也是草原最美额吉
2019年9月,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授予都贵玛“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她穿上最喜爱的蒙古袍,去人民大会堂参加颁授仪式。她认为奖章不是给自己个人的,而是给成千上万个“草原母亲”的。

图自央视《国家的孩子》
都贵玛如今80岁了,她和女儿搬到了镇上生活。每年入冬前,都有年过花甲的孩子给她送去冬菜,自家种的,新鲜又营养。孩子们每次去之前,都贵玛都会提前准备好奶茶、手把肉,见面后紧握着手,一边唠叨着孩子胖了,一边又不停地投喂好吃的……

图自央视《国家的孩子》
当年进入内蒙的那些孩子们,也都六十多岁了。他们中有人成了工程师,也有医生、军官、老师、国家干部,还有人成了地道的牧民。有人回到了南方,但更多人留在了草原,那里有养他们长大的额吉,也有所有最心爱的人。

图自央视《国家的孩子》
时代的洪流推着大家朝前走,但这些老故事不该被遗忘。愿千万个像都贵玛一样的草原额吉,活得久久长长!也愿这首拯救生命的充满爱的赞歌,永远流传下去!
Q
Queen1
很伟大,很感人。 不爽的是,保障所有孩子的生存和教育本来是国家的事,但是却推给个人然后大力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