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妃子脖子上为什么佩戴白布条?除了美观,主要是为了方便皇上

A
Adalalala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清朝妃子的脖子上都会挂着一块“白布条”,很多人调侃说这是口水巾。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块“白布条”并不仅仅只是装饰用,其实真实的作用竟是为了方便皇上。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清朝后宫女子的穿着花花绿绿,很多人一定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地位越高的妃子穿得越花哨,而宫女们却穿得非常朴素。
清朝后宫的等级严明在整个历史上都是数一数二的, 这种等级阶层首先就显示在衣服上。


清朝的衣服设计是在前朝的基础上进行的,它融合了前朝的特点,同时又添加了自己的规则制度,最终形成了清朝独有的服饰特色。


清朝民间的穿着并不是那么严格,甚至还有很多汉人都还穿着前朝的服饰,不过宫廷里却有了明确的要求。


他们的服装款式有四个类型,分别是:礼服、吉服、常服、行服。


不同的服饰在不同的场合穿着,不管男子女子,都有这些具体的类别,而我们在电视剧找那个常常看到的就是“常服”。


满清女子一般穿的都是直身长袍,上半部分的氅衣有开衩,一直延伸到腋下,顶端会根据妃子位份的不同绣上花纹。

这种长袍就是最具代表性的清朝穿着,通常她们的脖子上还有一个配饰,就是“白布条”,不论是冬装还是春装,这个“白布条”都不能取下。


《清末贵族生活》一书中有记载:“(氅衣、衬衣)不用卷领,以围脖手绢代之”。
这种“白布条”最早出现在顺治年间,而在顺治之前,后宫女子们都是露着脖子的,最开始这种装饰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遮挡脖子。


满族虽然是游牧民族,但是他们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认为女子将脖子裸露在外面有伤风化,这才发明了一个遮挡的装饰。


它还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龙华。

这种服饰既然带着“龙”字,那么也就不难想象,它发明出来的本质其实还是为皇帝服务的。


龙华的底色都是纯白色,一般是用绸缎编织而成的,有些龙华上会用花草的样式点缀,有的就什么都没有。


到了乾隆年间,服饰上有了一些改变,龙华的底色不再局限于纯白,也会有其他的颜色,不过款式没有什么变化,都是纯色的打底,上面用图案点缀。



龙华是后宫女子身份的象征,不同的地位有不同的要求,电视剧中妃子们佩戴的龙华都有花饰,而宫女们则是使用纯白的。

其实这是错误的,真实的历史与影视剧还是有差异的。


能佩戴龙华的都是妃子,最起码也是刚入宫的答应,宫女们是没有资格佩戴的。


清朝妃子的每一件衣饰都有存在的意义,“龙华”中既然有个“龙”字,那么说明它也是为了方便皇帝的。

龙华发明的第一个作用就是“身份的象征”,龙华能够区分妃子的地位。

刚入选还未被宠幸的女子叫做答应,因为地位低下,所以佩戴的龙华就只是一根白布条,上面是不允许出现任何图案的。


随着位份的升高,龙华的选择样式就会逐渐增多,升为贵人以后,就可以在上面绣一些简单的兰草之类的图案,但是花朵是绝对不能绣的。


只有位分高、或者受宠的女子才能在上面绣花朵,但是花朵也是有讲究的。


普通的妃嫔可以绣一些“四君子”等花草来彰显自己的品味,但是牡丹花是只有皇后才有资格使用的。



如果是皇后的话,就没有太严格的要求了,她可以根据喜好去选择雍容还是素雅的图案,而皇太后就大多会绣一些“福”字之类的图案,来求一个吉利。


到了晚清时代,很多女子使用的龙华图案非常复杂,已经不再局限于中规中矩了。


更重要的是,龙华还是对一个妃子的约束,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实清朝女子“旗头”的装饰原本就是为了检查女子是否端庄,妃子头饰两边的挂饰是不能够随便摇动的。


同时龙华也有这个用处,最开始的龙华是单独的一条领子,很多妃子动作幅度大了以后,龙华难免会歪斜,衣冠不整自然就有失体统。


直到后来人们改进,将龙华与衣服融为一体,直接将衣服改成立领,这才不会再出现这个问题。

龙华的第二个作用,保暖。

由于满清最开始属于游牧民族,为了骑马方便,清朝的服饰最早是没有领子的,而龙华的发明除了不让脖子裸露,还有保暖的作用,简直是一举两得。


到了冬天,妃子们穿上了冬装,脖子上的龙华也会替换成毛领,根据位份的不同,毛领的材质也有区别。


比如像狐狸领这种稀少又珍贵的毛领,普通的妃子是得不到的,宫中所有制度的最高规格都在皇后那里,龙华也不例外。


不同颜色、款式的龙华能让女子增添一些风韵,想吸引皇上注意力的妃子也可以在龙华上多花一点心思。


只要不僭越,可以随便选择自己想要的颜色、材质,一般来说,只要不是选取正红色,其他的颜色都是可以用的。


另外,龙华的长度也有不同,年长的人,比如太后的龙华就格外长一些,年轻妃子的龙华就比较短。


位份高的人龙华也会长一些,作为一种身份象征,妃子们佩戴龙华需要端庄优雅,严格按照等级规则来穿戴。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龙华的要求不是那么严格了,有些爱打扮的妃子会在龙华上绣满花朵,以显得自己非常雍容华贵。



还有一个最大的原因让人想不到,那就是为了方便皇上。

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人”,纵观清朝历史,很多皇帝光是有位份的都有几十个,没有位份的“小主”更是无法计算,他能辨认得过来吗?


只要进宫的女子,不论是妃子还是宫女,理论上来说都属于皇帝的女人,如果人太多的话,皇帝肯定是认不过来的。


那么这个时候“龙华”就派上了用场。


位份低的妃子佩戴的都是宫中统一制作的龙华,但是受宠的妃子就不一定了,天下会有很有出名的工坊,如果皇帝能够赏赐一条,那么龙华存在的意义就不一样了。



清朝很多皇帝的后宫都有几十个妃子,有的妃子是选秀进入后宫的,在没被宠幸过之前顶多就是答应的位份。


有些女子的娘家后台比较硬,有联姻的意义存在,皇帝就能注意到,但是剩下的就没这么好运,有些女子终其一生都没见到过皇帝的影子。


如果皇帝看到一个不认识的女子,她的龙华上什么图案都没有,那就应该是还没被宠幸过的答应,也许皇帝心情一好,这个女子就能直接升位份了。


答应上面还有常在、贵人,有的常在只侍寝过一次,但是皇帝早就不记得了,那么皇帝看到龙华也会知道这个女子是个常在或者贵人。



同样的,不光是皇帝,宫女和太监们也会通过龙华来辨认妃子的位份,这样就不用磕错头而掉脑袋了。


后宫妃子们之间也可以通过穿着去辨认对方的位份,见面了该不该行礼、如何行礼就能一目了然。


这比一个个去记名字跟长相方便多了,每个位份的妃子都有使用龙华的规则,皇帝一见就能知道她是什么位份。


其实古代所有宫规的制定,都是为了限制女性,古代封建社会女子地位低下,并且事实远比我们想象的残酷。


这些女子们无论是吃穿住行,都有自己要遵守的规则,这也是在时时刻刻提醒她们,任何时候都要遵守制度,不要忘记自己的身份。


这种“龙华”的衣饰特点一直延续到清末,慈禧穿的衣服上还带有龙华,直到清朝灭亡以后,龙华才彻底消失。


总的来说,古代的龙华其实就是一种身份象征,也是对女子的桎梏,这其中折射的是古代女子的尊卑制度。


只能说封建社会害死人,古代“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子远比我们想象得要痛苦,简单的穿衣打扮都要遵守制度,古人活得也不容易啊!


庆幸的是,我们现在生活在了一个开放、自由的时代,无论是什么穿着我们都能随心所欲,更没有封建时代的思想来限制女子,这无疑是社会的巨大进步了。

来源:送历史个救生圈
v
ventoou
这边文章挺好看的,有史实,有图片,文字详尽清楚,必须点赞👍
m
miaomi
我小时候脖子下面也掖个白手绢,擦嘴的
f
fantasiame
“方便皇上”,我还以为是给皇上擦口水呢……
x
xyzgw
这文章写得,每次说到为了皇上就顾左右而言他。看到最后,也不过就是立领,保暖,方便皇帝识别。
车轱辘话说了一筐,对一篇说明文来说,像裹脚布。
s
[email protected]
是身份识别的标志 非弄个擦边球标题吸引点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