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很多烦恼的根源,就是价值取向单一化同质化,对任何人和事的评价体系都是一维的

小城往事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如果我标题里说的太抽象,那么通俗的说,就是在这样一个单一化同质化的一维价值体系里,所有的人和事情都是可以拿来简单比较的,任何两个人或东西,哪怕毫不相关的两个人或东西,也都是可以简单粗暴的来放在一起比较。不仅一个大苹果和一个小苹果可以放在一起比较出哪个更好(当然是大的好了),就连一个苹果和一个桔子,也可以拿来比一比,而且一定能比出哪个更好。你可能要问,不同的水果,这怎么比呢?嗯,这难不倒我们华人,我们华人一定有一种标准能把这两样东西比出个好坏的,而且这个标准在我们看来是不容置疑的,嗯。
如果理解了这种文化特性,你就容易理解为啥经常有人很严肃的做一些别人看来可能很莫名其妙的比较。比如把美国大厂的马工,和中国政府部门的公务员拿来比,讨论大厂码工的哪个级别对应公务员的那个级别。
在这个一维的比较体系里,既然任何两个东西都可以比较出好坏,那么自然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按好坏排序,通俗的说就是鄙视链。所有职业都可以排序,大厂马工第一,非大厂马工第二,其他都是第三,都是loser。美国所有的地方也都可以排序,湾区第一,南加州第二,西雅图好像是第三?其他地方好像都是第四,都一样,不是人住的,住那些地方是浪费生命。
我记得以前在国内上中学的时候,数学题有这样的体型,一种是,表达式A (空格) 表达式B,要求在空格处填写 >, <, 或 =。另一种是这种的升级版,表达式1, 表达式2,表达式3,表达式4,等等,按从小到大排序,标准答案是2314这样。
从前上学的时候,感觉这样的题型也不常见,在每张数学试卷上,顶多也就有一两道。但后来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才发现这种题型其实在社会上远远比在考卷上更常见。在很多华人的认知里,到处都充满着这种题型,所有的人和事物,在一些人看来,好像都相当于是我们小时候做过的那种数学题里的需要被比较的表达式。而且在这些人的认知里,所有的这些比较和排序,都像我们小时候做过的那些题一样,一定要有一个标准答案,一个不容置疑的标准答案。

猪舌头
同意。一不敢试错,二不敢倾听自己的心声。但是年龄大了试错成本真心高。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我反正让孩子随便作。在我能负担她试错成本的前提下,随便作。我们俩相处的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是一起为她胡作非为承担后果。这就是言传身教的全部内容,自己做决定,然后自己负责任。所有的规则都在所得和代价之间自己权衡,我尽量不给她传授任何经验。因为我有自知之明,也没什么好经验。
l
lspringa
对的 完全同意
m
mrr666
英雄所见略同 而且看到别人有勇气试错的时候还会假装语重心长的说说风凉话…
W
Wulaquan
怎么知道这些“华人的烦恼”,或者“华人的问题”,仅存在于华人,其他种族国家的人就没有类似烦恼问题?是走访了多个种族国家的人群得出的结论吗?
i
iheartnyc
想起好多年前看到一篇雄文,说华人竞争的本质就是杀价,我觉得太贴切了。
i
iheartnyc
找到了
woyeye (我爷爷) 于 (Sat Apr 11 14:16:08 2015, 美东) 提到:
很多家长估计看到题目就血压高了,恨不得进来骂。其实这是事实。大家说起来上藤校 ,感觉好像藤校就是一块金锭,拿到手里,再也不会变质,也不会贬值。但是他们忘了 ,所谓藤校,不是永远都牛,学生靠上藤校得到进入社会的敲门金砖,但是藤校也要靠 学生维系他们在社会的影响力。那么什么样的学生藤校最喜欢,有社会影响力的学生。 奥巴马也好,扎克伯格也好,都是在不同的领域发挥了巨大影响力的人。藤校并不在乎 出了多少医生,多少年收入上了贫困线的工程师,因为他们对藤校的名声没啥帮助。

湾区牛小学初中高中亚裔学生比例很大,结果是什么,从小就承受比别人高的多的竞争 压力,人家科罗拉多好学校的学生学习时间不到你湾区学生的一半,课余可以进行自己 真正的爱好。湾区学生又是高中课,又是AP,还要参加各种活动以证明自己不是书呆子 ,有领袖力。最后,一个湾区好高中排10%的学生,和一个科罗拉多好高中排10%的学生 ,在人生的成就上有差别吗,没有。那么为啥湾区学生活的这么累呢,就是因为亚裔太 多。

有的爹妈不干了,难道勤奋也有错?从某种意义上说,没错,勤奋也是错。大家看到中 餐馆没有?如果只有一家还好,如果中餐馆扎堆的地方,那么就开业时间越来越长,价 格越来越低。长久以来,中餐竞争的唯一手段就是杀价,因为他们没有别的办法 differentiate 自己。湾区家长会说,我知道,跟我们有啥关系?很有关系,所谓的勤 奋,其实本质上也是一种杀价竞争。你没有办法让自己standout,只好用时间和血汗去 堆。这样堆出来的成就在数字上是惊人的,无数门的A,无数的AP,数不清的课外活动 。比如前阵子热议的被名校全据的ABC娃,十几个课外俱乐部的主席,横跨无数领域, 有意思吗?我要是录取委员会看到也会觉得这人走火入魔了。你参加课外活动,总需要 genuine的兴趣吧,难道你所有的领域都感兴趣?但是也没看到哪个领域搞出什么成就 啊?除了堆数字上名校,还有啥别的解释呢?

在一个社会里,人的分类有两种。一种是领袖,高瞻远瞩,创造财富。一种是工程师, 把领袖指引的方向做到最好。前者是把饼做大的,后者是吃饼的。不幸的是,迄今为止 ,亚裔(或者亚洲国家)一直在扮演后者。是西方的文化和创造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蒸汽机,到电,到互联网,世界的财富几十万倍地增加。现在的人,坐在空调房里 敲敲键盘,就比200年前冒着生命危险挖一天煤还能创造多的多的财富,都是拜创新所 赐。亚洲国家,在这个过程没起到什么领袖作用。中国也好,日本也好,都是走的一条 路,就是尽可能地压榨成本,无论是丰田的高大上的JIT,还是中国的血汗工厂,本质 上都一样。美国的亚裔,就是亚洲国家的缩影,无论是新移民每天工作16个小时供孩子 上大学,还是ABC上20门课,10门AP,参加20个俱乐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幸运的是 ,现在美国的亚裔占少数,所以这个策略在跟其他种族比起来,很容易把他们的饼抢过 来。设想一下,如果美国是50%的亚裔呢,或者80%呢?那么美国就成了中国,小孩从小 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到后半夜,初中择校就要血淋淋的厮杀?问题是,这样的血汗付出 对整个社会有用吗?答案是没有。因为你只是要竞争过你的同伴,不上AP,可以轻松结 束高中,上10门AP,生不如死。但是对一个人将来对社会的贡献没有任何差别。

现在的美国,是个幸运的社会。既有天才的创新,也有相对自由的制度和对创新的保护 。但是这个状态也是脆弱的。就像在自由市场里,如果一个商家降价,很容易引起连锁 反应,最后人人降价。而弯曲的高中,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本来大家都好好的 ,突然来了一群人,每天学习到半夜,上5门AP。那你要想竞争过他,就得学习到1点, 上六门AP。如此的恶性循环没有止境,直到所有的人都精疲力竭为止。幸运的是,现在 这种情况还只局限在弯曲,连纽约波士顿的情况都好的多。但是随着亚裔的越来越多, 谁也难说将来会如何。

大家最爱说的就是,藤校必须公平,必须merit based.其实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什么是 merit? SAT 2400? GAP 4.0? 10门AP全5分?这样的孩子是什么人?是只要睁着眼就得 学习的人。这样的人将来成为领袖和创新性人才的几率跟前面这一堆数字恐怕没有一毛 钱关系。设想一下,假如藤校全按分数,招进80%的亚裔娃。这些娃有几个能成为领袖 ?我不敢说,但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恐怕大部分毕业都去了医生,律师,投行,过自己 的小日子了。小日子过好了,既懒得回报社区,也没兴趣给母校捐款,更不要说参选总 统了。这样下去,不要20年,藤校也就变成了中国的重点高中,分高的上呗。当然,父 母们肯定说,重点高中就重点高中,能有好工作就行。但是人家藤校不乐意啊。人家建 校几百年,好容易成了有社会影响力的机构,被你变成书呆子集中营,凭啥啊?

还有的父母说,你放屁。现在藤校学生不也都冲着医生律师投行去的吗?一点没错,大 部分学生也是这样的。但是至少出了奥巴马小布什比尔盖茨扎克伯格。领袖本来就是人 群中的极少数。按照现在的招生,至少还能有点出来的概率。如果招进80% SAT2400每 天学习到后半夜的亚裔娃,恐怕一个都没有。不信?你们这些爹妈每天炫耀贫困线的时 候,谁给自己的母校捐过款,有几个人在社区里面热心公益事务,绝大多人还不是过着 自己的小日子,闲下来就死命推娃上藤。

咱们湾区最牛逼最成功的一次亚裔的政治活动是啥?是反对SCA5,说白了,还是让娃上 好学校。人家奥巴马T14法学院毕业,放着金光闪闪的大所和年入几百万的partner前途 不要(以他的能力,partner只是早晚的事),去干挣不了几个小钱的civil rights 律 师。克林顿,Yale法学院毕业,跑回鸟不拉屎的阿肯色竞选议员。几个亚裔能做到?还 不都乖乖去挣大钱了。有人说,他们这是野心,是为了将来上位。你说的太对了,亚裔 缺的就是野心。亚裔娃的野心就是将来做年入百万的neurosurgen, 这样的野心,除了 自己爽,能有啥社会影响?换位想想,你要是藤校,凭啥要你的娃不要奥巴马?

i
iheartnyc
lesabre (lesabre) 于 (Sat Apr 11 17:36:02 2015, 美东) 提到:
楼主说的非常有道理。其实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东亚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异同。假如 把社会比喻成一个公司的话,那么他的年终报表有所谓的Top line和bottom line。Top line就是revenue, bottom line就是净利润。一个公司要增加净利润,归根结底就两 个途径,增加revenue, 或者削减支出。西方文化,更接近增加revenue,开拓市场,增 长top line。东亚文化,更倾向于削减支出,就是在top line 不变的情况下,削减开 支增加bottom line。
那么哪个好呢?我就不想说陈词滥调,“各有各的好”。事实上是,西方的好。西方的 开拓创新,让人在不必榨干自己的情况下增加收入。而且支出的削减是有限的,新领域 的拓展是无限的。为什么同样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赚同样的钱,欧美的劳动者就相对轻 松,日本香港就苦逼的要死,同样的原因。
回到楼主说的,同样的道理也可以用到孩子的努力,压榨自己好,还是开拓别人好。压 榨自己,就是用尽人力的极限去修课,去选AP,去搞课外活动。开拓别人,就是锻炼自 己的领袖力,回馈社区,回馈学校,建立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社会氛围。前者显然比较简 单快捷,但是不长久。
小城往事
回复 7楼iheartnyc的帖子
哇,这个帖子是2015年的啊。我都记不清楚了,华人圈那个时候就已经有贫困线这一说了?
P
Perseus2000
回复 1楼小城往事的帖子
传统中国社会就是个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等级分明的阶级社会 几千年下来对价值观念的影响之一就是,要做人上人,自己过得好还不算好,要比别人好才真爽 数学上就是社会上存在全序关系(任两人之间皆可比大小)
f
fuzzycat
深有同感
l
laohua001
回复 1楼小城往事的帖子
美华绝大多数是经济移民 就是奔钱来的 一切都是为了钱。
要是walmart能挣钱,华人也会让孩子去的
m
moonandsixpence
我倒是非典型亚裔妈妈,一点儿不虎,坚信一颗丁香长不成玫瑰。美国活人容易,没必要逼娃。。。她爱干啥感受,能养活自己就好。
但是,娃随了爹,极度risk averse,简直了。。。外加各种懒惰不靠谱坏脾气惹人烦。。。就喜欢打animal crossing 游戏
V
VMC
想起好多年前看到一篇雄文,说华人竞争的本质就是杀价,我觉得太贴切了。
iheartnyc 发表于 2022-08-18 22:47

华人竞争有各种方式,非要往负面去给华人扣这么个大帽子似的总体评价,只能体现出评价者的心态而已。
当然喽,您这样张嘴闭嘴就管国内的人叫韭菜,动不动说不过别人的时候,就管这里(华人网)叫大妈的裤裆的主儿,会赞成这种对华人的负面评价,那太自然不过了。

p
poppyjasper


走阴平也挺好的

P
Perseus2000
lesabre (lesabre) 于 (Sat Apr 11 17:36:02 2015, 美东) 提到:
楼主说的非常有道理。其实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东亚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异同。假如 把社会比喻成一个公司的话,那么他的年终报表有所谓的Top line和bottom line。Top line就是revenue, bottom line就是净利润。一个公司要增加净利润,归根结底就两 个途径,增加revenue, 或者削减支出。西方文化,更接近增加revenue,开拓市场,增 长top line。东亚文化,更倾向于削减支出,就是在top line 不变的情况下,削减开 支增加bottom line。
那么哪个好呢?我就不想说陈词滥调,“各有各的好”。事实上是,西方的好。西方的 开拓创新,让人在不必榨干自己的情况下增加收入。而且支出的削减是有限的,新领域 的拓展是无限的。为什么同样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赚同样的钱,欧美的劳动者就相对轻 松,日本香港就苦逼的要死,同样的原因。
回到楼主说的,同样的道理也可以用到孩子的努力,压榨自己好,还是开拓别人好。压 榨自己,就是用尽人力的极限去修课,去选AP,去搞课外活动。开拓别人,就是锻炼自 己的领袖力,回馈社区,回馈学校,建立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社会氛围。前者显然比较简 单快捷,但是不长久。
iheartnyc 发表于 2022-08-18 22:56

开创确实有很多很多好处,但开创本身,从无到有也是难度很大的,不是任何年代都有能大的突破 比如华人网友们常常感叹美国走下坡路了,很大程度就是开创空间小了 冷战刚结束的时候,中国,东欧,新兴国家,巨大的市场一下子开放出来,全球化,美国赚嗨了,中国也起飞了,大家都有钱赚矛盾就小了 开创型走高端路线拿高风险高回报,低端的就必然逐步流失到肯接受低回报的国家去,造成空心化 现在没有大的新世界给大家分,矛盾就爆发起来,逐渐走向中美对抗
x
xiaoywz
不错
t
tidewater
manipulative 性格 + 决定无能,而导致三分钟不排序,就焦虑的不行。
你信吗
怎么知道这些“华人的烦恼”,或者“华人的问题”,仅存在于华人,其他种族国家的人就没有类似烦恼问题?是走访了多个种族国家的人群得出的结论吗?
Wulaquan 发表于 2022-08-18 22:43

因为华人最喜欢一维的把什么问题都归为华人的问题,哈哈
p
poppyjasper

华人有14亿,就是一个大千世界
你看到的华人世界怎样,世界其实也就怎样
trust me

h
huhulala
好贴 作为亚裔家长确实需要反思 mark
b
bettercallsaul
你说的挺好的 我觉得很多人不容nuance 这应该挺容易生活中生气的
s
sotheory
非常同意!想起前几天看到讨论湾区s,c,b,h私校的帖子,感叹我和他们好像生活在两个世界
m
mckee
回复 7楼iheartnyc的帖子
谢谢 说的真好
纽约凤姐
b
badgerbadger
确实是很烦这种堆砌数字的人生了
n
nihainihai
楼主说的不错。其实这是网络社会的一个dilemma。价值观相似的人会聚集成网络社区,而同个网络社区的人又互相影响加强彼此相似的价值观。
m
mayce
辩证思考的人不多,考过gmat的如果能把思维带入生活中,会有很多收获。
m
mymyah
因为华人最喜欢一维的把什么问题都归为华人的问题,哈哈
你信吗 发表于 2022-08-19 00:40

我觉得把问题提出来,不是要blame谁,而是一种想法,一种提醒。因为这是中文网站,来这里的都是华人,所以才会更多的说华人的问题,大家的本意应该都是希望华人,尤其是下一代有更好的发展,我不觉得在这里只说华人多厉害,多牛有什么意义。想听这些,国内网站上多的是,宇宙第一强国,有谁敢说个不字
进出口大妈
你这个说法太fancy,无非就是老话说的:坐井观天,以几度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