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为钱,应该学奶茶妹,拿着名校学历做网红嫁富豪 foreverf 发表于 2022-08-14 22:35
转发自:视角学社 前几天,一位名叫“小琛日记”的90后女生,发文讲述了自己「藤校毕业后高开低走,到30岁一事无成」的现状,瞬间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这个女生,目前在北京从事建筑师。16岁被父母送去美国读高中,3年后成功考上了美国前30的本科,每年都获奖学金。之后研究生考入藤校,继续学习建筑。 留美多年,拿奖学金,藤校学历,在很多人眼里,这算得上是“别人家的孩子”、“前途一片光明”了。 但是。 她从藤校毕业后,回国到现在快30岁了,工资还与刚毕业时一样,只有1万2人民币。 一步一步走进自己梦想的人,为何会面对这样的高开低走的境遇和局面,不免让人好奇。 而“小琛日记”,也在网上分享了自己心路历程。 #01 藤校毕业后高开低走,到30岁一事无成 “小琛日记”在文中吐露: 2009年,我16岁父母把我送到美国读高中,当时住在寄宿家庭,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语言不通就白天把课上的内容录下来,下课了一边听录音一边查字典,一点点的啃课本。所以高中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也没浪费时间。 后来本科进入了美国前30的一所大学,从城市规划专业,后转到了在当时周围人看着还不错的建筑专业。暑假的每年暑假都没闲着,每年都拿课修学分,4年的本科学业,我只用了3年就提前毕业了。后来考上了藤校的建筑研究生,又读了3年。 25岁从藤校毕业后,回国第一个offer拿到每个月12k人民币。当时自我感觉还不错,虽然没法跟互联网行业比,但坚信自己以后升职加薪是理所应当的。 工作了一年多后怀孕了,休息了一年。这个时候我27了,再找工作的时候正好是疫情爆发后,当时能拿到最好的offer依然是月薪12K。但当时依然很乐观,只觉得是因为疫情,工资低是暂时的。 就这么到现在我29,虚岁30,在这家公司快2年了,工资没变。期间经历了地产行业暴雷,感受就是公司活越来越少。今年目前为止只有一个正在进行中的小体量项目,往年至少会有5-6个大体量项目。 HR前阵子找我聊天,说公司能不降薪不裁员,我们在业内已经算过的不那么惨的了……年后公司很多中层都走了,现在不断的还有人走,大家都对建筑这行失望了。 想想我出国留学前前后后8年时间,没少吃苦,也没乱花钱,学费生活费至少花了268万,现在年薪15万且行业看不到未来,心里真是焦虑。现在不断的告诉自己不能摆烂,最近一直尝试投简历+面试,但不是很顺利。下周开始准备试试摆车摊,我会把这段经历记录下来,如果有跟我一样迷茫的朋友,希望能为你带来一丝慰藉。 “小琛日记”列的留学账单: 高中三年学校和寄宿家庭都不算是很好的,学费2万刀,寄宿1万刀,3年共约9万刀(寒暑假不用交住宿费); 大学三年(修完学分提前毕业)学费4.5万刀-奖学金1.5万刀,+住宿1万,所以每年4万刀,3年共12万刀; 研究生没有奖学金,住宿1万,学费4.6万,每年5.6万刀。三年共16.8万刀 所以这八年共约37.8万刀。再加上生活费+毕业旅行,往少了算,40万刀肯定有了。 近几年美元汇率一直起起伏伏,就按现在的汇率6.7,这些年留学花了共约268万人民币。 #02 藤校毕业生就会走向人生巅峰吗? 她的经历分享瞬间被上万人围观,收到破千条的评论。 长久以来,很多家庭都普遍有着根深蒂固的 “学习好=好大学=好出路”的思路。爬藤的热度也在与日俱增。 而“小琛日记”的经历,却让我们看到了,即便是藤校毕业,也不一定就能拿高薪。 这也让人不禁思考“留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上不上名牌大学真能决定人的一生吗?” 在评论区中,我们能看到许多有类似经历的人: 对于她的困境,网友们大致将原因聚焦在了“疫情影响”、“国家政策”、“行业问题”、“不该回国”以及“结婚生子”上: 最后,还有很多暖心网友送出了自己的鼓励,认为藤校的经历是宝贵的,不能拿钱来衡量她赴美留学的独特经历: maryljb 发表于 2022-08-14 22:27
奶茶还是长得美吧,而且又是网红。 tidewater 发表于 2022-08-14 22:36
那有啥,我同事和我说,她哥哥卖了北京三环里一套房子,花了大几百万送孩子来读高中一直到硕士毕业,回去也是一万多一个月,房子当时还卖早了,搁现在又翻一番。 frankingcn2 发表于 2022-08-14 22:40
虽然看出来这女孩儿很努力,但,她本可以换一种努力方式。比如,本科时,不需要那么抓紧暑期修课早毕业,完全可以换一种思路,找学校教授做助手;研究生期间更不用说,暑期找intern,攒工作经验,熟悉一下行业状况,这些都比一门心思修课要有效得多。 我认识的周围的孩子,从高中开始,暑期就开始接触社会,甚至平常的课后,到了高中最后一年,都在课外找事情做,运营自己的小business,或者打工;大学生暑期基本都在做intern。这个女孩儿虽然有身份限制,本科只能在学校范围内找机会,但限制她更多的,是那种僵化的思维模式。 远翔 发表于 2022-08-14 22:59
建筑专业不行啊 Chowhound 发表于 2022-08-14 22:50
很多学建筑的孩子,家里是搞地产开发的或者父母设计院高管。 读完回国设计院呆几年,熟悉所有流程,顺便搞好各路人脉。 从设计到施工图到报规等等。然后回家继承家业搞开发。 另一条路,参赛获奖给自己扫出一条路。 建筑师,不是普通家庭玩的领域。 除非天赋异禀。背后有资金支持。 比如华人的骄傲,贝律铭。 Ann2021 发表于 2022-08-14 23:39
思想不僵化能怎样? 刷题转码吗? cannie 发表于 2022-08-14 23:25
多接触社会,开阔视野,了解行业状况,不要只埋头读书。假如这个女孩能多关注社会新闻,就知道建筑行业在中国的现状如何,女性,尤其是生育期女性在中国职场状况如何,她最起码会对未来有正确估计,对职业更好地规划,而非盲目乐观。 远翔 发表于 2022-08-15 00:03
她的根本问题就是过于理想化 能花这么多钱 起码父母很有钱吧?依靠父母关系找个工作不是爽歪歪吗? 父母没钱?在美国那么长时间 去的又是藤校 找个有钱有身份起码有才的男朋友不是问题吧? 这么多可行的方案不去尝试 装啥清高啊 tekkamanz 发表于 2022-08-15 00:18
只有我被回复惊呆了吗,有人说她老公技术上做到了行业的NO 1 Dida123 发表于 2022-08-15 00:34
时运的问题啊。所以真是不能一味的低头赶路,时不时地看看四周看看赶路的方向对不对还是很有必要的。 mooncake 发表于 2022-08-14 23:12
我一直以为搞建筑的很赚钱。拿到的都是房价的百分之几 qas168888 发表于 2022-08-15 00:50
我的理解是不要把送孩子出国读书当成投资,而是消费的一部分。就和吃高级餐馆,买名牌手袋一样。如果有这个消费能力就消费,如果指望着消费后有回报的话肯定是要失望。 qingfeng2022 发表于 2022-08-15 00:36
连个证都没有 选家庭去了。搞什么 符合 woainizenmeban 发表于 2022-08-15 00:59
这件事情的根本问题在于她专门挑差的方面说 换了谁,这么挑法,那都惨得很 家里能掏出200w+给孩子留学:这家境轻松打败绝大部分人,起点就比人家一辈子的终点还高 毕业后在未获得高薪offer的前提下选择回国工作:家里有房有钱有关系的才这么选择呢 工作一年多就选择裸辞生娃:要不是找了条件好的老公加给力的婆家,谁会这么选 你们看个热闹就得了。人家的真实情况,你们羡慕都羡慕不来。这么好的条件,啥啥都不缺,1.2w的月薪那是人家自己赚着玩的零花钱。 扛麦郎 发表于 2022-08-15 00:32
你视野开阔, 给她指条明路? 刷题转码? cannie 发表于 2022-08-15 00:15
建筑师还是在美国比较容易赚钱,我认识的几个都比码工赚的多夕梨本梨 发表于 2022-08-15 14:44
专业没选对,而且回国的时间不对。。。20-30年前,国内一般的建筑学毕业,都赚钱赚翻了。。 ocmom 发表于 2022-08-14 22:45
这个女生,目前在北京从事建筑师。16岁被父母送去美国读高中,3年后成功考上了美国前30的本科,每年都获奖学金。之后研究生考入藤校,继续学习建筑。
留美多年,拿奖学金,藤校学历,在很多人眼里,这算得上是“别人家的孩子”、“前途一片光明”了。
但是。
她从藤校毕业后,回国到现在快30岁了,工资还与刚毕业时一样,只有1万2人民币。
一步一步走进自己梦想的人,为何会面对这样的高开低走的境遇和局面,不免让人好奇。
而“小琛日记”,也在网上分享了自己心路历程。
#01 藤校毕业后高开低走,到30岁一事无成
“小琛日记”在文中吐露:
2009年,我16岁父母把我送到美国读高中,当时住在寄宿家庭,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语言不通就白天把课上的内容录下来,下课了一边听录音一边查字典,一点点的啃课本。所以高中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也没浪费时间。
后来本科进入了美国前30的一所大学,从城市规划专业,后转到了在当时周围人看着还不错的建筑专业。暑假的每年暑假都没闲着,每年都拿课修学分,4年的本科学业,我只用了3年就提前毕业了。后来考上了藤校的建筑研究生,又读了3年。
25岁从藤校毕业后,回国第一个offer拿到每个月12k人民币。当时自我感觉还不错,虽然没法跟互联网行业比,但坚信自己以后升职加薪是理所应当的。
工作了一年多后怀孕了,休息了一年。这个时候我27了,再找工作的时候正好是疫情爆发后,当时能拿到最好的offer依然是月薪12K。但当时依然很乐观,只觉得是因为疫情,工资低是暂时的。
就这么到现在我29,虚岁30,在这家公司快2年了,工资没变。期间经历了地产行业暴雷,感受就是公司活越来越少。今年目前为止只有一个正在进行中的小体量项目,往年至少会有5-6个大体量项目。
HR前阵子找我聊天,说公司能不降薪不裁员,我们在业内已经算过的不那么惨的了……年后公司很多中层都走了,现在不断的还有人走,大家都对建筑这行失望了。
想想我出国留学前前后后8年时间,没少吃苦,也没乱花钱,学费生活费至少花了268万,现在年薪15万且行业看不到未来,心里真是焦虑。现在不断的告诉自己不能摆烂,最近一直尝试投简历+面试,但不是很顺利。下周开始准备试试摆车摊,我会把这段经历记录下来,如果有跟我一样迷茫的朋友,希望能为你带来一丝慰藉。
“小琛日记”列的留学账单:
高中三年学校和寄宿家庭都不算是很好的,学费2万刀,寄宿1万刀,3年共约9万刀(寒暑假不用交住宿费);
大学三年(修完学分提前毕业)学费4.5万刀-奖学金1.5万刀,+住宿1万,所以每年4万刀,3年共12万刀;
研究生没有奖学金,住宿1万,学费4.6万,每年5.6万刀。三年共16.8万刀
所以这八年共约37.8万刀。再加上生活费+毕业旅行,往少了算,40万刀肯定有了。
近几年美元汇率一直起起伏伏,就按现在的汇率6.7,这些年留学花了共约268万人民币。
#02 藤校毕业生就会走向人生巅峰吗?
她的经历分享瞬间被上万人围观,收到破千条的评论。
长久以来,很多家庭都普遍有着根深蒂固的 “学习好=好大学=好出路”的思路。爬藤的热度也在与日俱增。
而“小琛日记”的经历,却让我们看到了,即便是藤校毕业,也不一定就能拿高薪。
这也让人不禁思考“留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上不上名牌大学真能决定人的一生吗?”
在评论区中,我们能看到许多有类似经历的人:
对于她的困境,网友们大致将原因聚焦在了“疫情影响”、“国家政策”、“行业问题”、“不该回国”以及“结婚生子”上:
最后,还有很多暖心网友送出了自己的鼓励,认为藤校的经历是宝贵的,不能拿钱来衡量她赴美留学的独特经历:
奶茶还是长得美吧,而且又是网红。
藤校文科,又不是白富美 海归不海归,成功的机率都很小
还有大度不计较
被割韭菜了。
我认识的周围的孩子,从高中开始,暑期就开始接触社会,甚至平常的课后,到了高中最后一年,都在课外找事情做,运营自己的小business,或者打工;大学生暑期基本都在做intern。这个女孩儿虽然有身份限制,本科只能在学校范围内找机会,但限制她更多的,是那种僵化的思维模式。
我们家里认识一个小留富2代,也是读建筑的,老家人是搞造国家坼千房的,不让回国,就在小公司混。在东部。小孩子自己很想回,估计家里想转钱出来不让
思想不僵化能怎样? 刷题转码吗?
是行业的周期性问题,跟藤校不藤校没关系,在美国一般建筑师也挣不到什么高薪,想拿大包裹华人上整天说刷题转码,不过今年好像也不太行了,大厂都开始freeze,还抱怨闲人太多干活的人太少
很多学建筑的孩子,家里是搞地产开发的或者父母设计院高管
说得很对。我认识的国内学建筑的混的好,财务自由的,比较符合你说的情况。
多接触社会,开阔视野,了解行业状况,不要只埋头读书。假如这个女孩能多关注社会新闻,就知道建筑行业在中国的现状如何,女性,尤其是生育期女性在中国职场状况如何,她最起码会对未来有正确估计,对职业更好地规划,而非盲目乐观。
你视野开阔, 给她指条明路? 刷题转码?
去的又是藤校 找个有钱有身份起码有才的男朋友不是问题吧? 你想多了,以为去了藤校就一定能找个好男朋友?
家里能掏出200w+给孩子留学:这家境轻松打败绝大部分人,起点就比人家一辈子的终点还高
毕业后在未获得高薪offer的前提下选择回国工作:家里有房有钱有关系的才这么选择呢
工作一年多就选择裸辞生娃:要不是找了条件好的老公加给力的婆家,谁会这么选
你们看个热闹就得了。人家的真实情况,你们羡慕都羡慕不来。这么好的条件,啥啥都不缺,1.2w的月薪那是人家自己赚着玩的零花钱。
确实是可能,就是玩玩的,现在国内人有钱的很多啊。以前我住国内时的小佣人,她妹妹嫁给一个开连所超市的老板儿子,还是2005年,就很有钱了。她就给妹妹打工了
同好奇
符合
同意啊,研究生没有奖学金,就这么伸手花父母的钱?校内找个活完全可以的啊!
我們沒花父母啥錢出國拿學位的
一樣一事無成
不用太難過 不過你幹嘛回國?
高中就來美國的小小留
要留在美國太簡單了
说得对
美国的建筑师很赚钱,拿project的10-20%,一年3-4个就贫困线上了。
re abc娃私校同理
我真的好讨厌你这样的事后zhugeliang 诸葛亮
“我认识的周围的孩子,从高中开始,暑期就开始接触社会”,不是所有人都能有你身边的在美国长大的孩子的眼界。你身边的孩子从小浸泡在美国环境,他们自然知道,越早接触社会越好。 “本科时,研究生时抓紧暑期修课早毕业”也许这就是当时当事人能做出的最好的选择。当事人来了美国区区几年,怎么可能和在美国长大的孩子一样,这么熟悉美国社会,可以提前判断出合理的选择。
“但限制她更多的,是那种僵化的思维模式”。你这样说有点过分了吧。你怎么就这么自信,暑期上课是僵化的思维模式。
re既然选择了生孩子,就要chengdan承担收入降级的后果。
这孩子就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房地产大跃进尾巴毕业的,一毕业月工资12000,刚工作就裸辞生娃一年后还有工作,疫情期间还有工作,公司还不裁员,没有她美国名校的光环会有这么多好事?
快20年前,在国企工作,有个同事介绍了一个有钱的30多的男人,说5000-10000的月薪是自己挣自己花。我感觉男人的形象不能打动我,有钱没有钱真的和我没啥关系。当然蹉跎到35以后才结婚,但不经历不能甘心。
how to stay at USA if you are 小小留? Not easy too.
同情你,脑子里只有转码一条路。所以按照你的逻辑,现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大约几十/几百万的马公马婆,其他99%以上的人都根本无法生活
你是脑回路清奇。去转cs或半导体,都不会这个样子
论 Data architect 和 Building architect 的区别。Building architect 比马工赚的多的只有自己开业还生意特别好的这种!凤毛麟角
不用20,30年前,我家邻居加拿大建筑系小留,3年前在深圳也拿了50万的offer。 应该还是要看具体的人,也不排除建筑行业女的就是不好找工作。
没错啊,建筑师拿造价10%+,地产中介拿房价3%,服务生拿菜价20%,水管工每小时300现金,码农打一个字母$20。反正看别人赚钱都是躺着赚。
分析的非常好,哈哈,人家拿出来吐槽把负能量到处甩,顺便还凡尔赛了一下。 我们连房贷都没还清的,看着人家任性地工作,留学,裸辞生娃,下巴都要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