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台湾给外国恐怖片起的译名,我凌乱了

b
bilibiniu
楼主 (北美华人网)
看了很多台湾片商给外国电影起的译名,我总觉得王建国和银教授混进了翻译团队。 你看到的菜不是真的菜,你以为自己看得懂的英文也不是真的英文,只有逐字逐句反复阅读,真相才能大白。 谐音梗是台湾片商在翻译片名时最爱玩的东西,按李诞的说法,这是在偷懒,要扣钱。 但抵不住它真的好笑,并且很可能在市场层面挽救一个垃圾片名,比如: 试问:在一个热到不行、百无聊赖的夏日,你偶然路过一家电影院,是“羊崽”还是“羊惧”更能吸引你掏出钱包。 我想没有片刻犹豫,你会选择看“yangju”。 直到买票看了一个半小时,中途睡着好几轮,片尾字幕缓缓升起,你才猛然想起进来的初衷:“我yangju呢?” 你被骗进来杀,留下了一句“傻叉”,但下次看到这样的片名你还是忍不住赞叹一句:“究竟是什么骚脑袋瓜子才能想出这样的屌片名?” △豆瓣译《怨鬼之家》 台湾片商幽默起来,道德基本跟他们也没什么关系。 如果你看了足够多的台湾恐怖片译名,你最终会发现自己看的其实是一部《地狱笑话总编集》。 最新篇章出现于上个月,韩国鬼片《뒤틀린 집》直译过来是《扭曲的家》,豆瓣条目老老实实照搬了这个片名。 你当时也没多在意,寻思着一部流水线烂片给个直译都算客气,直到你看到台湾译名—— 邪门也斜门,扭曲的是房子,也是看到这个片名的每个人,谁看了不说一句“邪他妈给邪开门”。 字不能太多,语义要饱满,谐音梗讲究的就是一词多义。 △豆瓣译《它在身后》 看之前没人知道为什么“It Follows”能翻译成《灵病》,往往看完全片才知晓,原来海报上每个大字就已是电影关键情节的完整注解。 当一部电影的片名实在乏善可陈,究竟如何改造才能让观众找上门? 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但台湾片商选择了出浅入深——只有敢剧透,鬼片才能上热门。 比如西片《鼩鼱的巢穴》,海峡两岸就存在巨大的译名差异。 虚假的豆瓣信达雅:拗口有余,信息不足,“鼩鼱”怎么读还要观众查字典。 真正的大俗大雅:化用诗句,巧用谐音,将影片爆点直接展现。 如果你稍加留意,还会发现“厉阴宅”三个大字在台湾鬼片海报上阴魂不散。 △越南鬼片,豆瓣译《鬼压床》,评分4.4 它是台湾鬼片海报宣传标语界的财富密码,AKA恐怖程度计量单位、2010年后鬼片起名模板。 你很可能没听过什么《厉阴宅》,但如果没看过《招魂》(豆瓣译名),你“恐怖片爱好者”的名号我看有点水分。 为什么要把《招魂》叫做《厉阴宅》? 只因最恐怖的电影就该配上最狠的片名。若要耍狠斗恶,只需随便一翻就明白,阴、厉、邪、厄、怨、咒、刑早就写入台湾恐怖片命名模板。 随机排列组合,温子仁恐怖宇宙就向你徐徐展开。 △豆瓣译《刑罚》 △豆瓣译《致命感应》 看过《招魂》,不可能不知道《安娜贝尔》,小小人偶衍生系列一拍就是三部曲。 当三部曲步入终章,小可爱安娜贝尔落叶归根,普天同庆,台湾片商难掩心中激动,大手一挥:《安娜贝尔回家啰!》 浅浅玩梗,博君一笑,路过电影院时跟朋友稍稍调侃,钱包已经从口袋取出来。 而若论译名争议,近10年争议最大的当属鼎鼎大名的韩国丧尸片《釜山行》(豆瓣直译)。 列车驶向釜山,梦安魂于九霄。 直译《釜山行》自有留白的道理,但若单看这个名字根本就看不出是什么题材,按照台湾片商的恰饭秘籍,丧尸片的名字当然要超直白。 类似的恐怖片译名逻辑早在2005年就有体现,彼时有部被烧脑恐怖片爱好者奉为神作刚刚上映——《万能钥匙》(豆瓣直译)。 但虚头巴脑的片名显然没有冲击力,稍加改动,《毒钥》就成了写入台湾影迷DNA的经典片名。 “毒”与“尸”皆是同理,若标题未能体现电影精髓,观众凭啥扫码购票? △豆瓣译名《贝尔科实验》,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办公室大狂杀》 总的来说,上述恐怖片片名与其说是翻译,很多时候更应该理解为:结合影片剧情、以市场为主导向的再创造。 所谓“大俗即大雅”才是当地译者最看重的事情,首先让你get到这是部恐怖片,偶尔玩点梗吸引眼球,剧透也被纳为手段之一,总之就是想方设法都要你走进影院。 △豆瓣译《恐怖游轮》 不管对或不对,乡民皆早已接受上述所有逻辑。 当你带着看笑话的心态看这些译名,看得多了有时还不得不承认,台湾片商给引进恐怖片起名的水准,很可能已经到了更高等级。 比如前不久有部叫做《Men》的恐怖片在豆瓣建了条目,这是一部讲述女性恐惧的科幻恐怖电影。 试问如果你给这部电影做译名,会怎么译? 初建立条目者编辑的片名是《人》,虽能避嫌但也失其本意,这也导致影片豆瓣短评区吵来吵去,最后才给换成了更符合原意的《男人》。 此时便不得不说台湾片商精明,一个《们》就解决了所有问题。 字体结构“人在门前”与海报相得益彰,读音上既跟原英文片名谐音,又把关于性别的议题藏在了这单字之间,堪称妙手。 前几年还有部热门恐怖片,豆瓣照搬了香港译名《小丑回魂》。 而台湾这边却罕见地来了个对原片名《It》的直译——《牠》 一个“牠”,悬疑感和暗示性全部拉满,比《小丑回魂》高到不知道哪里去。 可见,台湾片商想译名时其实也讲究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改编时就改编,该直译时就直译,所谓市场逻辑还真不是一句两句说得清。 把目光拉向更大的翻译环境,台湾给除恐怖片外的进口电影翻译片名,其实也一直饱受争议。 经典之作比比皆是,翻车的更是不胜枚举。什么“神鬼”、“刺激”式翻译,都被广大人民群众嘲讽了快半个世纪。 但有趣的是,如果你用一些比较科学的方式在对岸爱用的平台进行反向搜索,你会发现对岸对大陆译名的嘲笑也从没停过。 两边皆是谣言四散,杜撰出的片名要多少有多少。 其实你有你的信达雅,乡民也有他们的乡间野趣;你有你的“优雅永不过时”,乡民自有他们的“古见同学是沟通鲁蛇”。只能说一句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互相诋毁便大可不必。 若是不谈任何主义,我反而更欣赏台湾无拘束的幽默感。 △脏比双拼!僵尸炒大肠! 译名是个过于庞大的议题,涉及文化、习俗、市场等多方面考虑。但若只缩小到恐怖片这个冷门类别,吸引观众购票欲才是王道,片面追求信达雅反而不是好主意——至少做不成好生意。 当我们在探究两岸对恐怖片的译名差异时,也不难发现这其实是一种不平等对比。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咱们这边并不存在恐怖片的“官方译名”,你能看到的要么是字幕组的草根翻译,要么由豆瓣群众自发上传。 本图片截于2019年,由于“马大姐”实在太扯, 最终还是随港台改成了“恐怖大妈”。 而一个需要照顾全国观众喜好的平台,想在片名上整点花活当然没那么容易。因此所谓的简中恐怖片译名(除了早期),根本无需市场考量,几乎清一色全是直译。 草根打官方,结果无意义。 那当我们谈论台湾恐怖片译名时,究竟在谈论什么? 我觉着至少得说有些羡慕之情。但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其实概括起来就一句: 幹哦,這些屌片名真的有夠搞笑!
s
seeyouagain
我一个怕鬼的人,硬是全文都看完了
x
xy77
去看下《神奇动物在哪里》的台湾翻译,我当时是在台湾地铁里看到的。直接懵了——《怪兽与它们的产地》,光看这个名字我以为是科教片
x
xy77
棒呆了!保留了中文的寓意重重,博大精深!
a
applepenss
道理我都懂,所以为什么肖申克的救赎台译是刺激1995
w
wojiushifa
我说一个台译得电影名《我爱你妈》
蔓蔓茵茵
羊惧 , 灵病 和 阴地
是认真的么?
x
xiaoqiu123
对中西方文化的深刻理解才会有的神来之笔。相比之下,大陆明显对中西方文化都理解粗浅
s
saison
羊惧 , 灵病 和 阴地
是认真的么?
蔓蔓茵茵 发表于 2022-08-13 23:40

其实那个电影的内容,羊惧翻译得不差的。。。但是谐音梗了。
n
nongminf
哈哈哈 太欢乐了,一般脑洞想不到
h
happy3001
可可夜总会,猜猜哪个片子。
b
baobaokitty
我只想知道是不是真的有片子叫救救菜英文
n
nxdretes
太好笑啦!
t
tata12
台湾的片名都是狗屁不通,以为写几个尸体厉鬼相关的字就能突出恐怖片的精髓。真正的好名字都是平淡直白却有隐藏的深意的,明显豆瓣的翻译更好,尤其那个釜山行。
a
angle2
台湾的翻译感觉就想要视觉冲击,真正的恐怖应该是暗涛汹涌的那种
断水流大师兄
The Walking Dead大陆翻译 行尸走肉 台湾是 阴尸路 大陆完胜
台湾玩谐音梗太低级了 Kingdom 王国 翻译成 李尸朝鲜 被韩国抗议了。

R
RCW
对中西方文化的深刻理解才会有的神来之笔。相比之下,大陆明显对中西方文化都理解粗浅
xiaoqiu123 发表于 2022-08-13 23:46

1949 年, 老蒋带了很多文化人去台湾 然后, 文革又革掉了剩下的文化人
N
Night_Cat
去看下《神奇动物在哪里》的台湾翻译,我当时是在台湾地铁里看到的。直接懵了——《怪兽与它们的产地》,光看这个名字我以为是科教片
xy77 发表于 2022-08-13 23:37

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没毛病
w
wongff
曾几何时台湾人小国内电影译名,现在真是风水轮流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