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北美华人网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城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万历朝小事儿5件,劲爆!
查看北美华人网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2年8月11日 0点32分 PT
共 (1)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n
neweggone
2 年多
楼主 (北美华人网)
万历画像
01
万历五年(1577年),张居正的二儿子张嗣修参加科举考试。 按制,有自家亲属参考,官员就要回避,不能在科考中担任任何职务。 但张居正没有回避,担任了读卷官。 读卷官是可以决定最后名次的。 前十名的卷子都是读卷官进呈给皇帝,皇帝再挑出名次。 张嗣修是当年的榜眼,很明显,张居正发挥了作用。 如果张居正注意影响,也可以利用自己读卷官的身份,让亲儿子的名次不这么靠前。 可他没有。 到了万历八年(1580年),张居正依旧如法炮制,最终三儿子张懋修成了状元。 吃相很是难看!
有明一代,不靠亲爹,父亲在内阁,儿子在科场取得如此高名次的,只有杨廷和、杨慎父子。 杨慎考试时,杨廷和是回避了的。
十七日甲辰,上御文华殿。 读卷官大学士张居正等先拟定贡士对策优者十二卷,以次进读毕,上亲览定,以第三人为第一人,第四为第二,第五为第三。 十八日乙巳,上御皇极殿传胪,赐贡士沈懋学、张嗣修、曾朝节等及第、出身有差,百官致词称贺。 二十四日辛亥,上御文华殿讲读。 辅臣张居正致词云: “臣男嗣修,钦蒙圣恩赐进士及第,臣不胜感戴。” 叩头谢。 上答曰: “先生大功,朕说不尽,只看先生的子孙。” 居正谢曰: “皇上恩同天地,非臣一身所能仰酬,惟当子孙世世效犬马以图报耳。”
02
万历六年(1578年)七月,高拱去世。 十二月,高拱的老婆上疏请求朝廷发放丧葬费,以及解决老高去世之后,他们一家的生计问题。 接到奏疏后,万历还记着当年高拱的种种“不忠”行为,就让人传话给内阁,不许批准。 关于这件事情,张居正回奏的很有艺术性: 一方面,他说高拱没有人臣之礼,死了是死有余辜,皇帝陛下你怎么处理都没问题。 一方面,他又说看在高拱侍奉你爹隆庆皇帝十几年的份上,这点丧葬费还是要给的,不然大家都会认为您小肚鸡肠。
《辑校万历起居注》载: 二十日丙申,上御文华殿讲读。 原任大学士高拱妻张氏上疏,陈乞恤典,上命文书官田义持疏至内阁,口传圣谕: “高拱不忠,欺侮朕躬。今已死了,他妻还来乞恩,不准他。” 辅臣张居正等特为疏言: “看得高拱,赋性愚戆,举动周章,事每任情,果于自用,虽不敢蹈欺主之大恶,然实未有事君之小心,以此误犯天威,死有余戮。 但伊昔侍先帝于潜邸,九年有余,犬马微劳,似足以少赎罪戾之万。 皇上永言孝思,簪履之遗,犹蒙收录,况系先帝旧臣,必垂轸念。 且当其生前,既已宽斧钺之诛,今值殁后,岂复念宿昔之恶? 其妻冒昧陈乞,实亦知皇仁天复,圣度海涵,故敢以匹夫不获之微情,仰干鸿造也。” 得旨: “高拱负先帝委托,藐朕冲年,罪在不宥。 卿等既说他曾侍先帝潜邸讲读,朕推念旧恩,姑准复原职,给与祭葬。 礼部知道。”
而到了万历十二年(1584年)八月,张居正说高拱的那些专权的话又报应到了自己身上。 他自己成了死有余辜,差点还被开棺戮尸。
张居正诬蔑亲藩,钳制言官,蔽塞朕聪,专权乱政,罔上负恩,谋国不忠,本当剖棺戮尸,念效劳有年,姑免尽法,伊属居易、嗣修、顺、书,都永戍烟瘴。都察院其榜居正罪状于省直。
这次帮张居正说情的人是内阁首辅申时行。 申时行的说辞和张居正给高拱求情,有异曲同工之妙。 申时行的意思是: 虽然张居正自绝于皇上您,但张居正的老妈已经80岁了,如果我们虐待人家,少不得有人会在背后戳你脊梁骨。 万历好面子,就给了一所房子和十顷田,算是给了一个交待。 (或许因为万历,高拱和张居正这两位既是朋友又是政敌的“好基友”,最终会和好的。)
大学士申时行等题: “窃见故臣居正,虽以苛刻擅专,自干宪典,然天威有赫,籍没其家,则国法已正,众愤已泄矣,若其八旬老母,举目无亲,衣食之供给不周,子孙之死亡相继,奄奄待毙,种种可怜,行道之人皆为陨涕。” 奉圣旨: “览卿等奏,朕知道了。张居正大负恩眷,遣祸及亲。既伊母垂毙失所,委为可悯,着拨与空宅一所,田地十顷,以资养瞻。”
03
万历五年(1577年),因反对张居正夺情,吴中行和赵用贤等人被万历按在午门打了60廷杖,并下旨“永不录用”;
二十二日乙己,翰林院编修吴中行、检讨赵用贤、刑部员外艾穆、主事沈思孝,各上疏论辅臣张居正守制事,上览之震怒。 是日降旨,命锦衣卫逮至午门前,中行、用贤各杖六十,发回原籍为民,永不录用,穆、思孝各杖八十,发极边卫充军,遇赦不宥。
但万历十一年(1583年),这几个人又被申时行拎回了北京。 理由是,翰林院里原先纂修《大明会典》的官员们都有别的差事,走不开。 就让他们继续去翰林院上班修书吧。 而万历似乎也忘了那份“永不录用”的旨意,同意让他们复职了。
(张居正:你们就是欺负我死了。)
十七日戊戌,大学士申时行等題: “照得翰林院侍读李长春、编修吴中行、检讨赵用贤,原系《会典》纂修官,先因丁忧等项各去任。 今各起复除补原职,相应题补仍充纂修官。 及照《会典》编辑多年,已有次第,但事例错难,文籍浩繁,参订讨论,尚须详审。 合无于纂修官内另委数員,兼管参对校正? 除别有差占不开外,臣等推得翰林院侍读徐显卿、侍讲张一桂,并李长春、吴中行、赵用贤,俱堪兼管参理对校正事务。 合候命下,令各官钦遵赴馆供事。” 得旨: “是。该衙门知道。”
04
在大家印象中,万历的长子朱常洛是不受宠的。 因为朱常洛的母亲恭妃王氏是李太后身边的宫女。 是某天万历早上洗手的时候看上的“工具人”。 万历和她并没什么感情,上完就忘了。 但是,事实证明,万历并不是拔X无情的渣男一个。 朱常洛出生两年之后,王氏又生了个女儿。
万历十二年七月,六日庚辰,以皇第四女生,传谕礼部。系恭妃王氏出也。
并且,后来大名鼎鼎的郑贵妃,此时已经进宫。 所以,说万历专宠偏房?不存在的。 万历能看上王氏,就是因为她长得确实不错。 在这方面,朱家是有传统的。 远一点说,比如明孝宗朱佑樘的生母是宫女; 近的,万历的亲妈李太后就是因为好看,被穆宗朱载坖看上,生下朱翊钧,成为太后的。
郑贵妃能有之后的待遇,也是拼过老命的。 万历十一年(1583)十一月,郑贵妃生皇二女朱轩姝,六岁上夭折; 万历十二年(1584)十二月,生皇二子朱常溆,刚出生就死了; 万历十四年(1586)正月,生皇三子朱常洵,也就是后来的福王; 万历十五年(1587)五月,生皇四子朱常治,早夭; 万历十六年(1588)八月,生皇六女朱轩姚,又早夭; 万历二十年(1592)三月,生皇七女朱轩媁,下嫁冉兴让。 仔细看,小女儿朱轩媁之前的那些年,郑贵妃基本是一年生一次。 除了朱常洵,全部夭折。 惨!
05
万历十八年(1590年)元旦。 这天,万历心情不错。 破天荒的传召了全体内阁成员。 群臣都很惊讶:太阳咋从西边出来了? (因为万历已经渐渐不上朝,不见人了) 对于自己不上朝的原因,万历解释说自己头晕、走不了路。 (此时万历28岁。) 说辞和神情都很像现在逃课不上学的小学生。 最后信誓旦旦地跟内阁首辅申时行保证:等我康复了,就还像以前一样上班。 还表示要再到太庙和天坛去拉练一把。
以正日令节,赐辅臣上尊珍馔。 上御毓德宫,召辅臣申时行、许国、王锡爵、王家屏入见于西室,御榻东向,时行等西向跪,至词贺元旦新春。 又以不瞻睹天颜,叩头候起居。 上曰: “朕之疾已痼矣。” 时行等对曰: “皇上春秋鼎盛,神气充盈,但能加意调摄,自然勿药有喜,不必过虑。” 上曰: “朕昨年为心肝二经之火时常举发,头目眩晕,胸膈胀满。近调理稍可。” 时行复进曰: “皇上近来进药否?” 上曰: “朕日每进药二次。” 时行等云: “皇上须慎重拣选良药。” 上曰: “医书朕也常看,脉理朕都知道。” 时行等云: “皇上宜以保养圣躬为重,清心寡欲,戒怒平情,圣体自然康豫矣。” 时行等又云: “臣等久不瞻睹天颜,今日幸蒙宣召,刍荛之见,敢不一一倾吐? 近来皇上朝讲稀疏,外廷日切悬望。 今圣体常欲静摄,臣等亦不敢数数烦劳起居。 但一月之间,或三四次,间一临朝,亦足以慰群情之仰。” 上曰: “朕疾愈,岂不欲出? 即如祖宗庙祀大典,也要亲行。 圣母生身大恩,也要时常定省。 只是腰痛脚软,行走不便。”
事出反常必有妖。 这天,申时行等人见到了“争国本”的两大主角:皇长子朱常洛和皇三子朱常洵。 这俩小家伙,不是申时行要见的,是万历自己让太监领着他们出来的。 见面之后,申时行问了群臣都想知道的问题: “朱常洛读书了没?” 为了朱常洛能够早日读书,万历和群臣曾经拉锯了几年的时间。 万历正式答复: “已经让太监们开始教他们读了。” (宫里的司礼监有一大批的有文化太监,他们读的书一点都不比文官们少多少。) 当天的气氛,很融洽。 可惜后来这种场景我们再也看不着了......
仍命各赐酒饭。 时行等叩头谢,遂出。 去宫门数十步,上复命司礼监内臣追止之,云: “且少俟,皇上已令人宣长哥来,著先生每一见。” 时行等复还至宫门内,立待良久,上令内臣觇视,申阁老等闻召长哥亦喜否? 时行等语内臣云: “我等得见睿容,便如睹景星庆云,真是不胜之喜。” 久之,司礼监大监传言: “皇长子至矣。” 皇三子亦至,但不能离乳保,遂复引入西室,至御榻前,则皇长子在榻右,上手携之,皇三子旁立,一乳母拥其后。 时行等既见,因贺上云: “皇长子龙姿凤目,岐嶷非凡,仰见皇上昌后之仁,齐天之福。” 上欣然曰: “此祖宗德泽、圣母恩庇,朕何敢当?” 时行等奏: “皇长子春秋渐长,正当读书进学。” 上曰: “已令内侍授书诵读矣。” 时行云: “皇上正位东宫,时年方九龄,即已读书。皇长子读书已晚矣。” 上曰: “朕五岁即能诵读。” 复指皇三子: ”是儿亦五岁,尚不能离乳母,且数病。” 时行等稍前,熟视皇长子,上手引皇长子,向明正立,时行等注视良久,因奏云: “皇上有此美玉,何不蚤加琢磨,使之成器? 愿皇上蚤定大计,宗社幸甚。” 乃叩头出,随具疏谢。 是日,时行等以传免朝贺,特诣会极门行礼。 忽闻宣召,急趋而入,历禁门数重乃至毓德宫。 从来阁臣召见,未有至此者。 且天语谆复,圣容和晬,蔼然如家人父子,累朝以来所未有也。 小彩蛋: 万历十三年(1585年)六月二十九,万历上朝了,却发现下面的朝臣稀稀拉拉的。 少到什么程度呢? 万历当即让鸿胪寺去查有多少人没来签到。 内阁诸臣却也和万历磨洋工,表示:现在都散场了,没地方查去,你老人家等下次吧。
二十九日戊辰,上视朝。 文书官宋坤口传圣旨: “今日朝班十分人少。着鸿胪寺查。钦此。” 该内阁回奏: “朝官各已散出,难以查点。合传与鸿胪寺申饬百官,今后如朝班人少,即请旨点名,合行本寺遵照施行。”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01
万历五年(1577年),张居正的二儿子张嗣修参加科举考试。 按制,有自家亲属参考,官员就要回避,不能在科考中担任任何职务。 但张居正没有回避,担任了读卷官。 读卷官是可以决定最后名次的。 前十名的卷子都是读卷官进呈给皇帝,皇帝再挑出名次。 张嗣修是当年的榜眼,很明显,张居正发挥了作用。 如果张居正注意影响,也可以利用自己读卷官的身份,让亲儿子的名次不这么靠前。 可他没有。 到了万历八年(1580年),张居正依旧如法炮制,最终三儿子张懋修成了状元。 吃相很是难看!
有明一代,不靠亲爹,父亲在内阁,儿子在科场取得如此高名次的,只有杨廷和、杨慎父子。 杨慎考试时,杨廷和是回避了的。
十七日甲辰,上御文华殿。 读卷官大学士张居正等先拟定贡士对策优者十二卷,以次进读毕,上亲览定,以第三人为第一人,第四为第二,第五为第三。 十八日乙巳,上御皇极殿传胪,赐贡士沈懋学、张嗣修、曾朝节等及第、出身有差,百官致词称贺。 二十四日辛亥,上御文华殿讲读。 辅臣张居正致词云: “臣男嗣修,钦蒙圣恩赐进士及第,臣不胜感戴。” 叩头谢。 上答曰: “先生大功,朕说不尽,只看先生的子孙。” 居正谢曰: “皇上恩同天地,非臣一身所能仰酬,惟当子孙世世效犬马以图报耳。”
02
万历六年(1578年)七月,高拱去世。 十二月,高拱的老婆上疏请求朝廷发放丧葬费,以及解决老高去世之后,他们一家的生计问题。 接到奏疏后,万历还记着当年高拱的种种“不忠”行为,就让人传话给内阁,不许批准。 关于这件事情,张居正回奏的很有艺术性: 一方面,他说高拱没有人臣之礼,死了是死有余辜,皇帝陛下你怎么处理都没问题。 一方面,他又说看在高拱侍奉你爹隆庆皇帝十几年的份上,这点丧葬费还是要给的,不然大家都会认为您小肚鸡肠。
《辑校万历起居注》载: 二十日丙申,上御文华殿讲读。 原任大学士高拱妻张氏上疏,陈乞恤典,上命文书官田义持疏至内阁,口传圣谕: “高拱不忠,欺侮朕躬。今已死了,他妻还来乞恩,不准他。” 辅臣张居正等特为疏言: “看得高拱,赋性愚戆,举动周章,事每任情,果于自用,虽不敢蹈欺主之大恶,然实未有事君之小心,以此误犯天威,死有余戮。 但伊昔侍先帝于潜邸,九年有余,犬马微劳,似足以少赎罪戾之万。 皇上永言孝思,簪履之遗,犹蒙收录,况系先帝旧臣,必垂轸念。 且当其生前,既已宽斧钺之诛,今值殁后,岂复念宿昔之恶? 其妻冒昧陈乞,实亦知皇仁天复,圣度海涵,故敢以匹夫不获之微情,仰干鸿造也。” 得旨: “高拱负先帝委托,藐朕冲年,罪在不宥。 卿等既说他曾侍先帝潜邸讲读,朕推念旧恩,姑准复原职,给与祭葬。 礼部知道。”
而到了万历十二年(1584年)八月,张居正说高拱的那些专权的话又报应到了自己身上。 他自己成了死有余辜,差点还被开棺戮尸。
张居正诬蔑亲藩,钳制言官,蔽塞朕聪,专权乱政,罔上负恩,谋国不忠,本当剖棺戮尸,念效劳有年,姑免尽法,伊属居易、嗣修、顺、书,都永戍烟瘴。都察院其榜居正罪状于省直。
这次帮张居正说情的人是内阁首辅申时行。 申时行的说辞和张居正给高拱求情,有异曲同工之妙。 申时行的意思是: 虽然张居正自绝于皇上您,但张居正的老妈已经80岁了,如果我们虐待人家,少不得有人会在背后戳你脊梁骨。 万历好面子,就给了一所房子和十顷田,算是给了一个交待。 (或许因为万历,高拱和张居正这两位既是朋友又是政敌的“好基友”,最终会和好的。)
大学士申时行等题: “窃见故臣居正,虽以苛刻擅专,自干宪典,然天威有赫,籍没其家,则国法已正,众愤已泄矣,若其八旬老母,举目无亲,衣食之供给不周,子孙之死亡相继,奄奄待毙,种种可怜,行道之人皆为陨涕。” 奉圣旨: “览卿等奏,朕知道了。张居正大负恩眷,遣祸及亲。既伊母垂毙失所,委为可悯,着拨与空宅一所,田地十顷,以资养瞻。”
03
万历五年(1577年),因反对张居正夺情,吴中行和赵用贤等人被万历按在午门打了60廷杖,并下旨“永不录用”;
二十二日乙己,翰林院编修吴中行、检讨赵用贤、刑部员外艾穆、主事沈思孝,各上疏论辅臣张居正守制事,上览之震怒。 是日降旨,命锦衣卫逮至午门前,中行、用贤各杖六十,发回原籍为民,永不录用,穆、思孝各杖八十,发极边卫充军,遇赦不宥。
但万历十一年(1583年),这几个人又被申时行拎回了北京。 理由是,翰林院里原先纂修《大明会典》的官员们都有别的差事,走不开。 就让他们继续去翰林院上班修书吧。 而万历似乎也忘了那份“永不录用”的旨意,同意让他们复职了。
(张居正:你们就是欺负我死了。)
十七日戊戌,大学士申时行等題: “照得翰林院侍读李长春、编修吴中行、检讨赵用贤,原系《会典》纂修官,先因丁忧等项各去任。 今各起复除补原职,相应题补仍充纂修官。 及照《会典》编辑多年,已有次第,但事例错难,文籍浩繁,参订讨论,尚须详审。 合无于纂修官内另委数員,兼管参对校正? 除别有差占不开外,臣等推得翰林院侍读徐显卿、侍讲张一桂,并李长春、吴中行、赵用贤,俱堪兼管参理对校正事务。 合候命下,令各官钦遵赴馆供事。” 得旨: “是。该衙门知道。”
04
在大家印象中,万历的长子朱常洛是不受宠的。 因为朱常洛的母亲恭妃王氏是李太后身边的宫女。 是某天万历早上洗手的时候看上的“工具人”。 万历和她并没什么感情,上完就忘了。 但是,事实证明,万历并不是拔X无情的渣男一个。 朱常洛出生两年之后,王氏又生了个女儿。
万历十二年七月,六日庚辰,以皇第四女生,传谕礼部。系恭妃王氏出也。
并且,后来大名鼎鼎的郑贵妃,此时已经进宫。 所以,说万历专宠偏房?不存在的。 万历能看上王氏,就是因为她长得确实不错。 在这方面,朱家是有传统的。 远一点说,比如明孝宗朱佑樘的生母是宫女; 近的,万历的亲妈李太后就是因为好看,被穆宗朱载坖看上,生下朱翊钧,成为太后的。
郑贵妃能有之后的待遇,也是拼过老命的。 万历十一年(1583)十一月,郑贵妃生皇二女朱轩姝,六岁上夭折; 万历十二年(1584)十二月,生皇二子朱常溆,刚出生就死了; 万历十四年(1586)正月,生皇三子朱常洵,也就是后来的福王; 万历十五年(1587)五月,生皇四子朱常治,早夭; 万历十六年(1588)八月,生皇六女朱轩姚,又早夭; 万历二十年(1592)三月,生皇七女朱轩媁,下嫁冉兴让。 仔细看,小女儿朱轩媁之前的那些年,郑贵妃基本是一年生一次。 除了朱常洵,全部夭折。 惨!
05
万历十八年(1590年)元旦。 这天,万历心情不错。 破天荒的传召了全体内阁成员。 群臣都很惊讶:太阳咋从西边出来了? (因为万历已经渐渐不上朝,不见人了) 对于自己不上朝的原因,万历解释说自己头晕、走不了路。 (此时万历28岁。) 说辞和神情都很像现在逃课不上学的小学生。 最后信誓旦旦地跟内阁首辅申时行保证:等我康复了,就还像以前一样上班。 还表示要再到太庙和天坛去拉练一把。
以正日令节,赐辅臣上尊珍馔。 上御毓德宫,召辅臣申时行、许国、王锡爵、王家屏入见于西室,御榻东向,时行等西向跪,至词贺元旦新春。 又以不瞻睹天颜,叩头候起居。 上曰: “朕之疾已痼矣。” 时行等对曰: “皇上春秋鼎盛,神气充盈,但能加意调摄,自然勿药有喜,不必过虑。” 上曰: “朕昨年为心肝二经之火时常举发,头目眩晕,胸膈胀满。近调理稍可。” 时行复进曰: “皇上近来进药否?” 上曰: “朕日每进药二次。” 时行等云: “皇上须慎重拣选良药。” 上曰: “医书朕也常看,脉理朕都知道。” 时行等云: “皇上宜以保养圣躬为重,清心寡欲,戒怒平情,圣体自然康豫矣。” 时行等又云: “臣等久不瞻睹天颜,今日幸蒙宣召,刍荛之见,敢不一一倾吐? 近来皇上朝讲稀疏,外廷日切悬望。 今圣体常欲静摄,臣等亦不敢数数烦劳起居。 但一月之间,或三四次,间一临朝,亦足以慰群情之仰。” 上曰: “朕疾愈,岂不欲出? 即如祖宗庙祀大典,也要亲行。 圣母生身大恩,也要时常定省。 只是腰痛脚软,行走不便。”
事出反常必有妖。 这天,申时行等人见到了“争国本”的两大主角:皇长子朱常洛和皇三子朱常洵。 这俩小家伙,不是申时行要见的,是万历自己让太监领着他们出来的。 见面之后,申时行问了群臣都想知道的问题: “朱常洛读书了没?” 为了朱常洛能够早日读书,万历和群臣曾经拉锯了几年的时间。 万历正式答复: “已经让太监们开始教他们读了。” (宫里的司礼监有一大批的有文化太监,他们读的书一点都不比文官们少多少。) 当天的气氛,很融洽。 可惜后来这种场景我们再也看不着了......
仍命各赐酒饭。 时行等叩头谢,遂出。 去宫门数十步,上复命司礼监内臣追止之,云: “且少俟,皇上已令人宣长哥来,著先生每一见。” 时行等复还至宫门内,立待良久,上令内臣觇视,申阁老等闻召长哥亦喜否? 时行等语内臣云: “我等得见睿容,便如睹景星庆云,真是不胜之喜。” 久之,司礼监大监传言: “皇长子至矣。” 皇三子亦至,但不能离乳保,遂复引入西室,至御榻前,则皇长子在榻右,上手携之,皇三子旁立,一乳母拥其后。 时行等既见,因贺上云: “皇长子龙姿凤目,岐嶷非凡,仰见皇上昌后之仁,齐天之福。” 上欣然曰: “此祖宗德泽、圣母恩庇,朕何敢当?” 时行等奏: “皇长子春秋渐长,正当读书进学。” 上曰: “已令内侍授书诵读矣。” 时行云: “皇上正位东宫,时年方九龄,即已读书。皇长子读书已晚矣。” 上曰: “朕五岁即能诵读。” 复指皇三子: ”是儿亦五岁,尚不能离乳母,且数病。” 时行等稍前,熟视皇长子,上手引皇长子,向明正立,时行等注视良久,因奏云: “皇上有此美玉,何不蚤加琢磨,使之成器? 愿皇上蚤定大计,宗社幸甚。” 乃叩头出,随具疏谢。 是日,时行等以传免朝贺,特诣会极门行礼。 忽闻宣召,急趋而入,历禁门数重乃至毓德宫。 从来阁臣召见,未有至此者。 且天语谆复,圣容和晬,蔼然如家人父子,累朝以来所未有也。 小彩蛋: 万历十三年(1585年)六月二十九,万历上朝了,却发现下面的朝臣稀稀拉拉的。 少到什么程度呢? 万历当即让鸿胪寺去查有多少人没来签到。 内阁诸臣却也和万历磨洋工,表示:现在都散场了,没地方查去,你老人家等下次吧。
二十九日戊辰,上视朝。 文书官宋坤口传圣旨: “今日朝班十分人少。着鸿胪寺查。钦此。” 该内阁回奏: “朝官各已散出,难以查点。合传与鸿胪寺申饬百官,今后如朝班人少,即请旨点名,合行本寺遵照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