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花在手机APP上的时间是多久?我感觉我有四五个小时

G
Gaiven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根据应用市场 data.ai 公布的最新报告,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虽然基本上摆脱了疫情的封控影响,但是移动使用量仍在增长。TikTok 是全球使用量最大的应用程序,而 Instagram 是 2022 年第 2 季度下载量最大的应用程序。 报告中表示全球有 13 个市场的用户每天使用应用程序的时间超过 4 个小时。美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巴西、墨西哥、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韩国、加拿大、俄罗斯、土耳其和英国 iPhone 和 Android 用户每天使用应用程序的时间超过 4 个小时。 而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巴西这三个市场,移动用户每天在社交媒体和手机上的其他应用程序上花费的时间超过五个小时。也就是说,该报告表明“大流行可能对应用程序的使用造成了更持久的影响。尽管在 2022 年出现所谓的‘恢复正常’,但在大流行期间采用新应用程序和行为的移动消费者似乎一直在坚持”。 其他市场增长放缓,包括印度尼西亚 (+10%)、印度 (+5%)、日本 (+5%)、加拿大 (+20%)、俄罗斯 (+10%)、美国 (+5%)、英国 (+5%)、中国 (+5%) 和德国 (+10%)。一些市场没有增长或略有放缓,例如墨西哥(0%)、土耳其和阿根廷(均为-5%)——但再次,与 COVID 高峰时间框架的比较表明,趋势只是正常化到之前新冠病毒水平。 这项研究还显示了 2022 年第二季度排名靠前的应用和游戏。Instagram、Facebook、TikTok 和 WhatsApp 是下载次数最多的应用。 TikTok、YouTube、Tinder 和 Disney+ 是消费最多的。最后,Facebook 的月活跃用户仍然位居榜首,其次是 WhatsApp、Instagram 和 Facebook Messenger。
G
Gaiven
放下手机吧:实验表明花20分钟思考和上网一样快乐
点进这篇文章的你,此刻是否正在刷着手机?智能手机和电脑确实对现代人吸引力巨大,大家普遍觉得玩电子设备比起动脑子学习工作更快乐。不过事实似乎并不是很多人想的那样——据美国心理学会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实验表明,用20分钟来独自思考和上网冲浪同样快乐。
研究者开展系列实验发现,参与者实际在独立思考过程中收获的享受感,明显多于他们自己的预测值。 该实验结果已登上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专业期刊:《实验心理学杂志》的“总论”分册。 对此现象,论文一作、日本京都大学的Aya Hatano教授表示:个人往往会低估独立思考的吸引力;因此,人们往往更喜欢用电子设备让自己分心,而不太愿意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世界中。 也就是说,人们避免思考并不是因其本身无聊,而是由于大家对思考的预期感受不太好。 引起众多网友共鸣
这个结论引起了众多网友前来围观,大家纷纷表示:确实! 有位“网瘾少年”表示: 徒步旅行对戒网瘾很灵验。有时自己在开始前很不情愿,但在徒步结束后发现,边走边思索能让大脑思路清晰、感觉真不戳!
有人分享了自己独立思考的小故事:ta在修剪草坪时想出了解决编码问题的办法。
有网友提出:自己在洗澡时可能会突然想出一个好点子,可惜过会儿就忘了。 一位机灵鬼给ta支了个招儿——可以在浴室门口放个音响来随时准备记录,这样就不会忘了。
还有网友称自己已发现了“思考之美”,去年ta每天花一个小时来想事情,感觉非常好,就是不知道以后是否还有足够的时间来干这件事。(怎么有点凡尔赛的味道?)
可见,本实验的结论确实引起了多人共鸣。那么具体实验过程如何?请接着往下看—— 259人参与5个系列实验 为了得到比较有说服力的数据,研究团队总共请来了259名志愿者参加了5个系列的实验,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 独立思考的感觉比预期好 实验一要求被试们到一个空旷的会议室里静坐20分钟,这期间他们不能玩手机等设备, 也不能说话、吃饭、睡觉等,只能独自思考,然后实验者将调查被试的感受。
具体而言,实验一共设置了4个评价方向:享受、参与度、兴趣和厌烦;每个方向又分为3个子项目(如:“享受”包括:“我非常喜欢等待”等),共计12个评价对象。 被试们按照7分制(1-7)对这12项目打分。 为了控制干扰因素,研究人员将被试分为2组,A组(共30人)被试需要在进入会议室前预估自己的感受,并对这些项目打分,等他们完成20分钟静坐后再打一次分;B组(共33人)则没有预估环节,被试只需在静坐后打分。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A组被试们对于独立思考的实际感受比他们自己预估值好,而且B组被试们的感受也优于A组的预估值。

实验2和实验1的A组内容区别不大,但把会议室换成了一个安静“小黑屋”,还安排上了防噪耳机,进一步阻断被试的视觉和听觉输入信号。
被试还是实验1的A组那29个同学。 其结果也显示,被试对于独立思考的实际感受比他们自己预估值好。
实验三旨在研究不同的独立思考时间对人们感受的影响。 共有63名大学生参加了这项实验,他们在进小黑屋前都预估了自己在2种等待时长下的感受,然后被随机分到长时间等待组(20min)和短时间等待组(3min)。 结果显示,不论时间长短,被试的实际感受都比自己想象的更好。
不过到此为止,有人认为,在最后调查中虽然得出被试们的实际感受比预期好,只是因为他们刚经历一个漫长且“无聊”的等待过程,现在终于被放出来了,当然心情很不错。
于是就有了实验四:研究者分别调查了被试在静坐过程中以及结束后的感受。 此外,前3个实验的被试都是日本的大学生,但实验四的参与者们是40位英国的大学生。研究者表示,这样可以使样本更多元化,看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是否有相似的情况。 至于12个评价项目,依然和前面的实验一样。 被试们被随机安排在实验开始后第2分钟或第18分钟开始报告他们的感受。当然,报告时间不能算在静坐时间内,被试们完成中途的调查后还要继续坐够20分钟。 结果显示,在静坐过程中,被试们确实觉得自己独立思考的实际感受比预估值好。
思考和上网冲浪实际感觉差不多 最后,研究者们还开展了实验5来对比人们在相同时间内上网刷新闻和独立思考的感觉。 实验步骤与前文所提的实验类似,被试是来自日本的63位大学生,但由于信息不全等问题,最终只采用了60个人的数据。 有意思的是,看新闻的同学实际感受还没有他们自己的预期好,看新闻者最终和静坐思考者的感觉差不多。
这么看来,动脑子也不是什么让人难受的事嘛~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思考过程中,参与者并未把其评为一项极其愉快的任务,而只是比他们先前预测的愉快些。 平均而言,参与者的思考过程享受程度在7分制中约为3到4分。 研究者简介 前文所述的系列实验由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团队主导。
论文一作,Aya Hatano是京都大学的教育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神经科学、记忆学和认知神经心理学。
除了京都大学团队外,德国图宾根大学也有学者参与了这项研究。 不过,目前的实验参与者主要是日本和英国的大学生。研究者表示,之后还将对更大量、更多样化的人群开展这些实验。 此外,并不是所有的思考都是富有价值的。论文共同作者Kou Murayama称,事实上有些人容易陷入消极思考的恶性循环,未来还需深入研究哪些类型的思考比较积极有益。
s
shangwangwengweng
n
noahea
现在手机占据我太多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