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爹妈努力了6年,小孩稳稳倒数第一

m
mamaya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总有朋友说我鸡娃。


刚开始我还解释一下,真的不鸡娃。比如姐姐读衔接班,老师教二十以内的加减法,学了几个月还掰手指头。


老师放学叫住我,语重心长地说,回家带孩子要认真练一练,这样以后读到小学三年级都不愁。当时我呵呵一笑,心想这多破坏孩子的数学兴趣,不学。


于是,一年级数学速算就没及格过…


教育再佛家长再躺,也总不能眼睁睁看娃从小不及格吧!于是我考前搞了一周集训,看着她每天一边流泪一边刷速算、默生字,期末终于及格了。


朋友知道了这件事说,你太鸡娃了…搞得我哭笑不得。


因为我也不是很懂,是不是只有小孩全科不及格,大家才会觉得这做父母的才是真菩萨?


后来我索性就不解释了。


因为我发现,当妈的人要有一种觉悟,在别人眼里你只要风吹草动就是在鸡娃。无论搞的是数理化,还是琴棋书画,不管是教二年级的小孩20以内的加减法,还是5岁学习方程式…


但凡对小孩的学习表示关注,就是一种鸡血的表现。


这些朋友大概都没被不及格的成绩吓过,才坚信世间皆天才,小孩都是在自鸡的道路上成才。还经常会配上一些自己的故事烘托你悲惨的气氛:


你看!我就从来都不管小孩学习,他们全科拿A,数学竞赛得奖,读英国的G5、美国的藤校,你放下焦虑,这不是很自然的事儿吗?


尤其这两年,清北爹妈还组团凡尔赛,明明小孩读的是海淀六小强,非要摆出一副生了个普娃无可奈何的样子,让大家更加不信了,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教育焦虑,是生了个不及格的娃。


学霸父母遇到真渣娃,是一种什么感受?


最近在知乎考古,看见一个国内TOP5的硕士爸爸,匿名吐槽自己小孩读书好渣。因为他娃的渣,是不带任何水分的渣。


比如,5年级识字量不如5年级的小孩,全班数学平均分80多,自家娃经常考60分,稳居倒数第二、第三,各种习题讲4遍还是听不懂。


但这还算好的,是爹妈的常年补数学的成果,语文不想数学这么高投入——没有大班课到一对一,也没有父母全心全意的努力,最后稳稳拿到了倒数第一…


但是爹妈有志气并没有放弃,费尽心机把小孩弄进了当地的重点初中,但渣娃坐高铁依旧渣如故,数学40分上下也算稳定波动,毕竟物理化学只有十来分吧…


可能很多人都不相信,这个世间能有这么低的分数,才读个初中,但我信。因为我亲戚家的小孩当年初中英文三年没突破个位数…


初中毕业去了职专,但成绩实在太差了,只能读两年的那种。但读完刚巧踩狗屎运,体制内单位最后一批子承父业,让他一个学渣摇身一变成为了有编制的人。


在山东,有编制的身份让全家都扬眉吐气,最后娶了个硕士当老婆。


这个故事教育了我,人生成败,主要看命。


但换到自己当父母还是看不开,小孩不及格还是忍不下一口气,非要选择跟命运(小孩)硬杠,觉得只要自己再努力一点儿,就能云开见月,扭转乾坤。


但坚持碰壁数年之后你会发现,教育小孩和炒A股的差别真不大,无论你放弃不放弃,送没有送娃上高速列车,结局都不会有故事里的奇迹,只有渣如故。


就像知乎里吐槽的学霸爸爸,放弃了「鸡娃」之后,小孩彻底放飞了自我,再次摸底考试,数学36分,化学18分,物理23…


现实就是这么有教育意义。



评论区的吃瓜群众纷纷给这个学霸爸爸送关爱——


比如告诉他,父母的智商不可以传承。


超市推销奶粉的大姐小孩北大,卖衣服的营业员俩娃都是985,自家小孩班上那个爸爸开叉车的娃,回回都是班级第一,年级第一的亲爹是个厨师…


这种雪上加霜式的安慰,谁听完都会更想哭吧!


再比如告诉他,娃渣的程度已需要另起炉灶。


有人建议理科考不上20分就转个文科和艺术试试吧,英国纯文科不需要考数学,可以扬长避短;


有人劝家长抓紧时间攒钱囤房,小孩既然都渣到指望不上,还不如早点为他留下点固定资产;


还有一英明睿智的朋友,建议赶紧再生一个,开小号重练。


看到这里,我心里一颤抖,这风险会不会太大,万一第二、三个小号也都砸手里呢?还得要买几套房才够那…


但是,也不可能真不管,毕竟是亲生的。算来算去,最后只能是学霸爹妈扛下了这所有,谁让你读书好智商高呢!「鸡娃」不成功的家长,注定被反鸡——


你要努力一点儿,才能成为小孩期待的那种父母。


连这一届小孩也觉得道理很对。


前一段时间微博上有个99后,还没正式社会出道,理想就是当个「富二代」,每个月写家书给爸爸,勉励父亲好好努力、上进、升职、赚钱…有9万人点赞,2566人评论。


看,如今他们的理想已不再是当医生、老师和科学家,甚至都不是去摆地摊、买奶茶,而是希望爹妈努力致富,让自己成为躺平一代。


学霸父母学渣娃,注定人生的努力都是独角戏,这大概是一种宿命。

当爹妈的放不下争强好胜的心,但小孩不可能任由你摆布,最后只能自己充当家里的那个劳模。

想到这里,心里一哆嗦,原来教育小孩真的要躺平。但,不是和其它家长比躺平,而是和自家的小孩比谁躺得更平——

有潜力的,你躺平之后他会厚积薄发;真学渣的,躺平之后你也能放下…

剩下的看命吧!毕竟人生那么长呢。

焦虑之余,还是多看看那些被放弃的渣娃成才的故事,无为而治,自己混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有个朋友经常给我送这类鸡汤。他做科研项目之后带出了一批卷王之王,都按照大藤的需求兢兢业业地打造人设,也确实进了不少名校。


但美本读书混得最好的俩个…说出来你都可能不信,一个高三落榜转投国际教育,现在Facebook管VC投资;另一个做过高盛电子交易部门的VP,现在是新加坡政府基金在北美的负责人。


反常识吧,朋友说。这都不是名牌国际化学校打造出来的、数百万打造的金装版少年,最后一个比一个能折腾。爹妈不要过分期待,可能还有意外惊喜。


当然,大多时候是没有惊喜的。但你反正没期待,也不至于会太失落对不对?


现在都流行这么安慰人了吗?以毒攻毒,果然治愈,很治愈…

作者:Miki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