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 FMT 储存粪便与父母储存新生儿脐带血的原理差不多,甚至使用粪便样本的可能性比脐带血大得多。
自体 FMT 有潜力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哮喘、多发性硬化症、炎症性肠病、糖尿病、肥胖,甚至心脏病和衰老。
粪便样本不仅需要用于临床试验和治疗,它们还可以告诉我们更多关于难以捉摸的肠道微生物群的信息: 健康的微生物群与不平衡或患病的微生物群如何不同,以及细菌如何因环境和地理位置而不同。
粪…便…银…行? 没错,是你想的那个粪便,也是你想的那个银行。 因为在他们看来,粪便可不是排泄物那么简单,而是摇身一变成了一种“药品”。 不过先别觉得恶心或不适。 了解细节过后的网友们,可都在叫好哦:
这是一家非营利性的粪便捐赠机构,捐赠成功也还会获得40美元。 首先,捐赠者要身体健康,且捐赠前3个月内不能服用抗生素; 其次,要对粪便和血液进行检测和分析,保证肠粘膜具备所需的条件; 最后,将粪便样本转移到一个塑料过滤袋,用低温保存剂和盐水/甘油溶液进行均质化处理,并包装在干冰中,以防止在装运期间发生泄漏。 最终得到的是一种不透明的丝状液体,装在瓶子里,颜色像咖啡的褐色。 不过捐赠得来的粪便怎么用到患者身上呢? 一般来说,粪便移植的方式有灌肠、胃喉或口服胶囊。 2013年一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发现,粪便移植对治疗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的病人功效极佳,有效率达80% 至90%,比单纯采用万古霉素治疗更具疗效。 粪便移植疗法还可以用于治疗炎性肠疾病(IBD),粪菌移植可通过重建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来改善IBD患者的疾病状态。 德国耶拿大学医院Stallmach教授团队报告了一项8例活动性UC患者长期口服多供体粪菌移植胶囊的临床研究。 结果显示,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为期12周的治疗后得到改善,肠道菌群得到有效调节。研究者还特别指出,完成12周治疗后才可显现出这种多供体粪菌移植方式对症状的改善作用。 除此之外,也有研究表明,粪便移植对治疗克罗病也具备潜在的价值。
人体的消化系统与免疫系统要维持正常运作,肠道需要有天然细菌维持平衡。 并且研究显示,粪便移植可为每位病患平均节省1.7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0.4万元)。 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服用粪便 OpenBiome捐赠粪便的要求很严格,并且很难匹配到合适的捐赠者。 寻找到合适的粪便捐赠者成本太高,很多人负担不起,有一个最好的方法可以解决掉这个问题: 那就是趁自己身体状况比较健康的时候去储存粪便,等到身体状况出现问题时便可以将其移植回来。 它是通过开发一种自体粪便移植系统(FMT),在这种系统中,捐赠者和接受者是同一个人。 哈佛大学系统生物学家 Yang-Yu Liu 这样说过: 这样就可以避免在涉及两个人的异种移植中,由于捐赠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不相容性问题而可能出现的问题。 谈及自体FMT的功效,哈佛大学流行病学家Scott T. Weiss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