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北美华人网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城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我妈每晚都盯着手机看情感主播,在直播间买各种破烂...........
查看北美华人网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2年7月15日 0点2分 PT
共 (3)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k
kaiselin
2 年多
楼主 (北美华人网)
看到这个真的想起我妈,直播间就喜欢看类似的,然后买一堆,你们有这种情况吗
转: 看到母亲“跟做贼似的”把快递盒掩在一侧、歪着身子躲进卧室关上门,饶思捷觉得既好气又好笑。 “自从关注了一些情感博主,我妈每天晚上都盯着手机看那些狗血剧情,然后在直播间买各种‘破烂’。”饶思捷为此与母亲发生过多次争执,谁也说服不了谁。“她还不肯告诉我花了多少钱,买的么多是三无产品。” 所谓情感主播,是短视频平台主打解决情感问题或家庭纠纷的一类主播,他们往往打着“正能量”的旗号,在直播间表演着各种离奇、荒诞的故事。不管情节多曲折,经过他们的调解,各种矛盾最终都会走向“圆满结局”。屏幕另一头,观看直播的粉丝随之拍手叫好,点赞称快。 实际上,调解只是“引流吸粉”的幌子,带货变现才是最终目的。这或许无可厚非,但他们所售的商品多为假冒伪劣,让最忠实的粉丝成为被掠食的受害者,一切都变得复杂起来。
入坑“情感主播”
大约半年前,饶思捷的母亲关注了几个情感主播的直播间。那时起,从衣服、杯子、垃圾袋,到镯子、项链,她从直播间买的二三百元的“三无商品”数不胜数。“之前她还准备花一千买一位‘大师’的画作,因对方迟迟没有发货才作罢。”饶思捷劝过几次,无奈母亲听不进去。 是什么直播内容让母亲如此沉迷?饶思捷“强迫”自己看了一场母亲追捧的快手主播“清河李哥”的直播。那场直播中调解的情感纠纷就发生在主播团队内部:一对员工情侣被“小三”插足,“清河李哥”代表正义一方,勇闯“小三”直播间,最终拿到了产品直播权。 之后是降价戏码。“XX已经交不起孩子学费了,今天帮他讨债,原价3999元的玉镯现在降价到99元,先拍先得!”几个人叫喊、争吵、摔东西直至肢体冲突,以此显示价格优势。 “剧情之狗血,让我大开眼界。”饶思捷说,调解过程中,“清河李哥”言语粗鄙,一言不合就开骂,站在道德高处批判,甚至用恐吓、暴力的手段对待“小三”。
“清河李哥”的直播画面截图,画面中这些当事人都是直播间的老面孔(受访者提供) 在她看来,直播中展现的矛盾纠纷都是编的。“实在想不通,我妈一个退休护士长,怎么会被这种内容吸引。” 尽管很多年轻人不理解,情感类直播却收割了大量中老年拥趸,得到他们实实在在的信任和追随。 记者日前进入“清河李哥”直播间时,有200多万粉丝在观看他寻访“外遇现场”。而他的粉丝总数已超过2800万。随机点开几名粉丝的资料,年龄都在50岁以上。 直播中,当事人正通过电话诉苦。“清河李哥”等人则根据线索走到工地,找到一名躲在墙角的男子,一番询问和训斥。 屏幕上刷满了“李哥全网最正能量”“抓住她”“家人来了”等弹幕,偶尔穿插“这么假,别演了”之类的评论。 直播进行到一小时左右,屏幕右下角随即出现另一直播间的链接,“清河李哥”话锋一转: “家人们,赶紧去晓涵直播间”,“家人们,一分钟内关注到15万”……当晓涵直播间的观看人数超过30万时,“清河李哥”随即下线结束了当晚的直播。 转移到了晓涵的直播间,粉丝的热情丝毫没有消减。仅售39.9元的“足金和田玉吊坠”,销量很快过千。之后的商品有字画、工艺品和小家电,从几百上千的销量来看,粉丝们很是买账。应援声浪居高不下。“必须下单”“家人们永远支持‘独立团’(清河李哥的公会名)”等弹幕应接不暇,也有粉丝直接送“火箭”表达支持。 “这样的直播再多看几场,我的耳朵就要聋了。”饶思捷跟记者同步看完了直播,忍不住吐槽。 就是这样的故事,牢牢抓住了饶思捷母亲的注意力。“我妈每天至少要看五六个小时,很入迷,非常有代入感。 谁要坐牢了、谁出轨了、谁的公司要倒闭了……她是真的相信主播所说的。”
中老年“猎物”
母女之间的代沟,或者说审美差异,恰恰成为情感博主们竞相争夺的流量密码。他们瞄准的猎物,正是互联网世界的“新生代”——现实生活中“有钱有闲”的中老年人。 记者以“情感主播”为关键词在多个短视频平台搜索,发现在“正能量”标签下,满屏充斥着匪夷所思的伦理故事,如“保姆要嫁给69岁大爷,不娶就要赔偿”、“农村婆婆来城里看儿子,被儿媳赶出门”、“新婚丈夫半夜醒来却发现身边竟然躺着老婆的闺蜜”等等。 吸睛的标题只是引流吸粉的敲门砖,曲折跌宕的情节和大团圆的故事结局,更像永远新鲜的诱饵,虏获大量中老年粉丝的忠实追随。 “跟看电视剧一样的,有些求助人很惨,我就很同情,也佩服主播帮他们主持正义。”曾是情感主播“二晨”粉丝的尤阿姨说,当事人的无奈、恐惧、被骗,一方面满足了她的猎奇心理,另一方面也博得了她的同情。 主播们都深谙煽情套路,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温柔体贴,以居高临下的道德审判之态,挑动着观众情绪。 记者看过一场调解夫妻感情的直播:男主播先是用温柔体贴的语气,让正在连麦的女方发泄情绪,并从女方身上获得男方的隐私;之后,主播拨打了男方电话,以挑衅和侮辱的话语激怒对方,劈头盖脸一顿骂;然后,男方讲出了女方的错误,主播就以“对方没和我说这件事,我不知道”为由搪塞过去……一个圈子兜下来,这对夫妻最终不计前嫌,重归于好。 “大部分粉丝都是被直播中的戏剧性冲突所吸引。”从事直播电商渠道运营的钟鑫认为,这种家庭琐事与情感纠纷,最容易吸引中老年群体的注意,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与大团圆的故事结局又能满足中老年群体的心理需求。而情感主播们往往情绪激烈、语言煽动性强、喜欢道德批判,更容易让中老年人上瘾。 看情感直播的人,大多着迷于这种戏剧性和道德观,还有一部分人,愿意为“正义感”代理满足埋单。不少情感主播的主页简介,会打着“正义”的口号,比如“伸张正义、正义永存、邪不压正”、“身边的争议情感专家”、“把温暖带到千家万户,正能量从这里出发”……这对于老年群体极具杀伤力。 尤阿姨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当时觉得二晨很厉害的,能处理生活中许多理不清断不了的家务事。”她说,自己在生活中也喜欢帮老姐妹分析家长里短的烦心事,看主播调解纠纷让她产生很强的代入感,甚至想在主播身上学一些调解技巧。 但在直播平台,“正义感”可以实现得更加轻松。美妆主播陈兴明说,粉丝达到一定量级的情感主播,背后都有专业编剧团队,人设和故事是精心编撰、演绎出来的。“之前有团队找我加入他们,试播过一次,要配合他们背台词、卖惨,实在受不了。” 在儿子提醒下,尤阿姨也认清了情感主播的真面目。 有3800多万粉丝的主播“二晨”,长期在直播间演绎狗血连续剧:身价不菲的“大老板”杜康抛妻弃子,“二晨”为伸张正义,带着一帮人去找杜康讨要说法……由此展开一系列的纠纷和调解剧情。 此前一场直播中,“二晨”从进门被人阻拦开始,到进门后挨个房间搜找,之后在桌子底下、窗帘后等各种角落发现杜康的情人。直到最后杜康出面,两拨人开始互相理论,互相指责。一两个小时后,“二晨”开始卖货,以几十元的价格购买原价成百上千元的商品。他告诉直播间的“家人们”,差价由杜康来补,大家买得越多,杜康亏得就越多…… 直到被媒体曝光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加之直播间里的一名演员主动揭露其自编自导内幕,尤阿姨才从“二晨”制造的假象中醒悟,原来“这些情感主播都是骗人的,太坏心了”。 可直到现在,“二晨”的直播间依旧火爆,更多的粉丝仍蒙在鼓里。
掠食“粉丝”
所谓的“情感调解”,实际只是主播们吸金的幌子和筹码。引流、吸粉,所有这些铺垫,最终都指向“变现”。 以“清河李哥”为例,直播前,他会先发布一条预告视频,介绍当晚的委托人情况,并以“大家点赞到10万,我就联系委托人进行调解”等为噱头,积累直播间人气,而后通过直播带货获取收益。 赚钱的不仅是主播,情感直播背后业已形成从编剧、演员到演员培训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例如,专门跟主播通话的委托人,业内称为“麦手”,他们可单麦或多麦和主播互通,也可以自己找搭档临时搭戏,每场可获数百元报酬。一些职业麦手还会配备变声软件,以匹配不同角色的需要。 各种直播剧本在电商平台也能轻易买到。记者在淘宝以“情感直播剧本”为关键词搜索,销售剧本的店铺有上千家。其中,电子素材和常用剧本模板一般价格在9—20元之间,里面根据不同行业和不同需求分了三十多个门类,在这些门类中,最为火爆的还属情感故事类剧本。 一位店铺销量过千的卖家告诉记者,他们有自己的编剧团队,线下也跟一些MCN机构(泛指管理多账号的内容创作机构)有直接合作。根据篇幅和内容不同,他们的剧本售价从几元到近百元不等,最受欢迎的剧情包括出轨类、婆媳矛盾类、乡村剧情、家庭暴力等。 除了夸张的表演,主播们也擅长利用情感吸引力拉近粉丝距离。直播中,主播会称呼屏幕前的观众为“家人们”,成为粉丝后,发表评论就会被标上“家族标签”。这种“家人”的身份,代表着粉丝和主播建立了密切的情感联系,愿意为主播花钱。 有了流量和粉丝,带货、接推广是最便捷的变现方式。在主播的情感裹挟下,一些从来不在电商平台购物的中老年人,也开始在情感直播间下单。 尤阿姨的网购行为是从短视频平台开始的。去年,她偶然看到某主播在为一位被丈夫抛弃的妻子筹款带货,出于同情便下单了包括鹅绒被在内的5件商品,花费1000多元,“收到货时却发现里面的填充物根本不是鹅绒,还散发出臭味”。 直播间里,引流吸粉的招数远不止于此。“假砍价”是情感主播们的另一个杀手锏。不少情感主播会表演与“厂商”翻脸,让他们让利甚至贴钱、逼迫降价或再生产。例如,在兜售电器、首饰时,会撕心裂肺地喊叫:“如果不是全网最低价,我们就不卖了,现在马上撤链接”,“厂家押了质量保证金在我这里,家人们放心”。 而购买产品的粉丝,不少都跟尤阿姨一样遭遇了质量问题。记者联系了在微博反映相关情况的网友“想明天后天都不上班”,她称家人在情感主播直播间内买到的商品质量差、货不对板,多次联系客服却始终没得到答复,在直播间投诉此事后,还被主播骂为“黑粉”,受到人身攻击,直至被踢出了直播间。 明明前几次购买的商品屡屡出现质量问题,饶思捷的母亲却依然坚持熬夜看直播购买。饶思捷思忖,母亲下单时,或是抱着支持“正能量”的心理,加之对主播信任度高,“就算买到质量不好的商品,她可能觉得只是偶然情况吧”。
饶思捷母亲在直播间买的“红玉手链”,“摸起来像塑料。”饶思捷几番追问,母亲也不肯告知价格(受访者供图) 从剧本到“正能量”标签,再到专业演员和商品,不少中老年人就此深陷主播们设定好的剧情里。而一旦中老年人对某个主播产生了关注和青睐,由此而产生的信任感和陪伴感就会驱动他们进行消费,就算产品没那么令人满意,他们有时也不会那么在意。 在这种直播带货套路里,最忠实的粉丝可能成为最直接的受害者。
爱
爱码仕
2 年多
2 楼
这天桥下看戏,你不也得给个块儿八毛的吗
b
baobao557
2 年多
3 楼
这就等于我们看小说,也要看爽文吧,能出个气。本身老太就爱教训年轻人,但是现实生活中没人听她教训哪。在直播里看着爽一把也好,看完打赏一点儿钱呗。两三百的,小青年出去看电影加吃喝什么的也要了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转: 看到母亲“跟做贼似的”把快递盒掩在一侧、歪着身子躲进卧室关上门,饶思捷觉得既好气又好笑。 “自从关注了一些情感博主,我妈每天晚上都盯着手机看那些狗血剧情,然后在直播间买各种‘破烂’。”饶思捷为此与母亲发生过多次争执,谁也说服不了谁。“她还不肯告诉我花了多少钱,买的么多是三无产品。” 所谓情感主播,是短视频平台主打解决情感问题或家庭纠纷的一类主播,他们往往打着“正能量”的旗号,在直播间表演着各种离奇、荒诞的故事。不管情节多曲折,经过他们的调解,各种矛盾最终都会走向“圆满结局”。屏幕另一头,观看直播的粉丝随之拍手叫好,点赞称快。 实际上,调解只是“引流吸粉”的幌子,带货变现才是最终目的。这或许无可厚非,但他们所售的商品多为假冒伪劣,让最忠实的粉丝成为被掠食的受害者,一切都变得复杂起来。 入坑“情感主播” 大约半年前,饶思捷的母亲关注了几个情感主播的直播间。那时起,从衣服、杯子、垃圾袋,到镯子、项链,她从直播间买的二三百元的“三无商品”数不胜数。“之前她还准备花一千买一位‘大师’的画作,因对方迟迟没有发货才作罢。”饶思捷劝过几次,无奈母亲听不进去。 是什么直播内容让母亲如此沉迷?饶思捷“强迫”自己看了一场母亲追捧的快手主播“清河李哥”的直播。那场直播中调解的情感纠纷就发生在主播团队内部:一对员工情侣被“小三”插足,“清河李哥”代表正义一方,勇闯“小三”直播间,最终拿到了产品直播权。 之后是降价戏码。“XX已经交不起孩子学费了,今天帮他讨债,原价3999元的玉镯现在降价到99元,先拍先得!”几个人叫喊、争吵、摔东西直至肢体冲突,以此显示价格优势。 “剧情之狗血,让我大开眼界。”饶思捷说,调解过程中,“清河李哥”言语粗鄙,一言不合就开骂,站在道德高处批判,甚至用恐吓、暴力的手段对待“小三”。 “清河李哥”的直播画面截图,画面中这些当事人都是直播间的老面孔(受访者提供) 在她看来,直播中展现的矛盾纠纷都是编的。“实在想不通,我妈一个退休护士长,怎么会被这种内容吸引。” 尽管很多年轻人不理解,情感类直播却收割了大量中老年拥趸,得到他们实实在在的信任和追随。 记者日前进入“清河李哥”直播间时,有200多万粉丝在观看他寻访“外遇现场”。而他的粉丝总数已超过2800万。随机点开几名粉丝的资料,年龄都在50岁以上。 直播中,当事人正通过电话诉苦。“清河李哥”等人则根据线索走到工地,找到一名躲在墙角的男子,一番询问和训斥。 屏幕上刷满了“李哥全网最正能量”“抓住她”“家人来了”等弹幕,偶尔穿插“这么假,别演了”之类的评论。 直播进行到一小时左右,屏幕右下角随即出现另一直播间的链接,“清河李哥”话锋一转: “家人们,赶紧去晓涵直播间”,“家人们,一分钟内关注到15万”……当晓涵直播间的观看人数超过30万时,“清河李哥”随即下线结束了当晚的直播。 转移到了晓涵的直播间,粉丝的热情丝毫没有消减。仅售39.9元的“足金和田玉吊坠”,销量很快过千。之后的商品有字画、工艺品和小家电,从几百上千的销量来看,粉丝们很是买账。应援声浪居高不下。“必须下单”“家人们永远支持‘独立团’(清河李哥的公会名)”等弹幕应接不暇,也有粉丝直接送“火箭”表达支持。 “这样的直播再多看几场,我的耳朵就要聋了。”饶思捷跟记者同步看完了直播,忍不住吐槽。 就是这样的故事,牢牢抓住了饶思捷母亲的注意力。“我妈每天至少要看五六个小时,很入迷,非常有代入感。 谁要坐牢了、谁出轨了、谁的公司要倒闭了……她是真的相信主播所说的。” 中老年“猎物” 母女之间的代沟,或者说审美差异,恰恰成为情感博主们竞相争夺的流量密码。他们瞄准的猎物,正是互联网世界的“新生代”——现实生活中“有钱有闲”的中老年人。 记者以“情感主播”为关键词在多个短视频平台搜索,发现在“正能量”标签下,满屏充斥着匪夷所思的伦理故事,如“保姆要嫁给69岁大爷,不娶就要赔偿”、“农村婆婆来城里看儿子,被儿媳赶出门”、“新婚丈夫半夜醒来却发现身边竟然躺着老婆的闺蜜”等等。 吸睛的标题只是引流吸粉的敲门砖,曲折跌宕的情节和大团圆的故事结局,更像永远新鲜的诱饵,虏获大量中老年粉丝的忠实追随。 “跟看电视剧一样的,有些求助人很惨,我就很同情,也佩服主播帮他们主持正义。”曾是情感主播“二晨”粉丝的尤阿姨说,当事人的无奈、恐惧、被骗,一方面满足了她的猎奇心理,另一方面也博得了她的同情。 主播们都深谙煽情套路,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温柔体贴,以居高临下的道德审判之态,挑动着观众情绪。 记者看过一场调解夫妻感情的直播:男主播先是用温柔体贴的语气,让正在连麦的女方发泄情绪,并从女方身上获得男方的隐私;之后,主播拨打了男方电话,以挑衅和侮辱的话语激怒对方,劈头盖脸一顿骂;然后,男方讲出了女方的错误,主播就以“对方没和我说这件事,我不知道”为由搪塞过去……一个圈子兜下来,这对夫妻最终不计前嫌,重归于好。 “大部分粉丝都是被直播中的戏剧性冲突所吸引。”从事直播电商渠道运营的钟鑫认为,这种家庭琐事与情感纠纷,最容易吸引中老年群体的注意,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与大团圆的故事结局又能满足中老年群体的心理需求。而情感主播们往往情绪激烈、语言煽动性强、喜欢道德批判,更容易让中老年人上瘾。 看情感直播的人,大多着迷于这种戏剧性和道德观,还有一部分人,愿意为“正义感”代理满足埋单。不少情感主播的主页简介,会打着“正义”的口号,比如“伸张正义、正义永存、邪不压正”、“身边的争议情感专家”、“把温暖带到千家万户,正能量从这里出发”……这对于老年群体极具杀伤力。 尤阿姨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当时觉得二晨很厉害的,能处理生活中许多理不清断不了的家务事。”她说,自己在生活中也喜欢帮老姐妹分析家长里短的烦心事,看主播调解纠纷让她产生很强的代入感,甚至想在主播身上学一些调解技巧。 但在直播平台,“正义感”可以实现得更加轻松。美妆主播陈兴明说,粉丝达到一定量级的情感主播,背后都有专业编剧团队,人设和故事是精心编撰、演绎出来的。“之前有团队找我加入他们,试播过一次,要配合他们背台词、卖惨,实在受不了。” 在儿子提醒下,尤阿姨也认清了情感主播的真面目。 有3800多万粉丝的主播“二晨”,长期在直播间演绎狗血连续剧:身价不菲的“大老板”杜康抛妻弃子,“二晨”为伸张正义,带着一帮人去找杜康讨要说法……由此展开一系列的纠纷和调解剧情。 此前一场直播中,“二晨”从进门被人阻拦开始,到进门后挨个房间搜找,之后在桌子底下、窗帘后等各种角落发现杜康的情人。直到最后杜康出面,两拨人开始互相理论,互相指责。一两个小时后,“二晨”开始卖货,以几十元的价格购买原价成百上千元的商品。他告诉直播间的“家人们”,差价由杜康来补,大家买得越多,杜康亏得就越多…… 直到被媒体曝光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加之直播间里的一名演员主动揭露其自编自导内幕,尤阿姨才从“二晨”制造的假象中醒悟,原来“这些情感主播都是骗人的,太坏心了”。 可直到现在,“二晨”的直播间依旧火爆,更多的粉丝仍蒙在鼓里。 掠食“粉丝” 所谓的“情感调解”,实际只是主播们吸金的幌子和筹码。引流、吸粉,所有这些铺垫,最终都指向“变现”。 以“清河李哥”为例,直播前,他会先发布一条预告视频,介绍当晚的委托人情况,并以“大家点赞到10万,我就联系委托人进行调解”等为噱头,积累直播间人气,而后通过直播带货获取收益。 赚钱的不仅是主播,情感直播背后业已形成从编剧、演员到演员培训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例如,专门跟主播通话的委托人,业内称为“麦手”,他们可单麦或多麦和主播互通,也可以自己找搭档临时搭戏,每场可获数百元报酬。一些职业麦手还会配备变声软件,以匹配不同角色的需要。 各种直播剧本在电商平台也能轻易买到。记者在淘宝以“情感直播剧本”为关键词搜索,销售剧本的店铺有上千家。其中,电子素材和常用剧本模板一般价格在9—20元之间,里面根据不同行业和不同需求分了三十多个门类,在这些门类中,最为火爆的还属情感故事类剧本。 一位店铺销量过千的卖家告诉记者,他们有自己的编剧团队,线下也跟一些MCN机构(泛指管理多账号的内容创作机构)有直接合作。根据篇幅和内容不同,他们的剧本售价从几元到近百元不等,最受欢迎的剧情包括出轨类、婆媳矛盾类、乡村剧情、家庭暴力等。 除了夸张的表演,主播们也擅长利用情感吸引力拉近粉丝距离。直播中,主播会称呼屏幕前的观众为“家人们”,成为粉丝后,发表评论就会被标上“家族标签”。这种“家人”的身份,代表着粉丝和主播建立了密切的情感联系,愿意为主播花钱。 有了流量和粉丝,带货、接推广是最便捷的变现方式。在主播的情感裹挟下,一些从来不在电商平台购物的中老年人,也开始在情感直播间下单。 尤阿姨的网购行为是从短视频平台开始的。去年,她偶然看到某主播在为一位被丈夫抛弃的妻子筹款带货,出于同情便下单了包括鹅绒被在内的5件商品,花费1000多元,“收到货时却发现里面的填充物根本不是鹅绒,还散发出臭味”。 直播间里,引流吸粉的招数远不止于此。“假砍价”是情感主播们的另一个杀手锏。不少情感主播会表演与“厂商”翻脸,让他们让利甚至贴钱、逼迫降价或再生产。例如,在兜售电器、首饰时,会撕心裂肺地喊叫:“如果不是全网最低价,我们就不卖了,现在马上撤链接”,“厂家押了质量保证金在我这里,家人们放心”。 而购买产品的粉丝,不少都跟尤阿姨一样遭遇了质量问题。记者联系了在微博反映相关情况的网友“想明天后天都不上班”,她称家人在情感主播直播间内买到的商品质量差、货不对板,多次联系客服却始终没得到答复,在直播间投诉此事后,还被主播骂为“黑粉”,受到人身攻击,直至被踢出了直播间。 明明前几次购买的商品屡屡出现质量问题,饶思捷的母亲却依然坚持熬夜看直播购买。饶思捷思忖,母亲下单时,或是抱着支持“正能量”的心理,加之对主播信任度高,“就算买到质量不好的商品,她可能觉得只是偶然情况吧”。 饶思捷母亲在直播间买的“红玉手链”,“摸起来像塑料。”饶思捷几番追问,母亲也不肯告知价格(受访者供图) 从剧本到“正能量”标签,再到专业演员和商品,不少中老年人就此深陷主播们设定好的剧情里。而一旦中老年人对某个主播产生了关注和青睐,由此而产生的信任感和陪伴感就会驱动他们进行消费,就算产品没那么令人满意,他们有时也不会那么在意。 在这种直播带货套路里,最忠实的粉丝可能成为最直接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