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教育,妈妈们进县城陪读

m
michellesade
楼主 (北美华人网)

2017年6月,安徽六安。陪读家长们在毛坦厂镇一广场上跳舞健身。毛坦厂镇几乎没有娱乐场所,跳广场舞成了陪读家长们晚间主要的娱乐方式。(图/ 韩苏原/中新社)
陪读妈妈们不一定明白为什么好学校都在县城,也不一定明白好学校好在哪儿,她们能做的只有尽可能做好孩子学习的后勤保障,为此她们不惜背井离乡。
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中考和高考堪称两大关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各有一番挣扎。
这一过程中,除了学生备受关注,那些为学生学习提供后勤保障的父母同样为人所广泛讨论,其中尤以陪读妈妈引人注目。
中国社科院教育研究所调查发现,我国有36.8%的家庭存在父母陪读现象,且城市家庭中的陪读占比可能更高。
对于陪读的妈妈们而言,为了孩子能安心读书,她们在优秀师资力量的吸引下,从乡镇迁到县城,或从县城迁到省会城市。
陪伴孩子读书的过程中,她们承受的压力并不比学生小,额外的生活成本、独自育儿的精神压力、被迫抛弃的交际圈等成了她们必须面对又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更令人感到心酸的是,有时候她们即使努力了,也必须接受“失败”的结果。

为了更好的教育资源
在乡镇学校里,一个老生常谈的现象正悄然在小学、初中,乃至高中上演:因为越来越多的优秀生源向县域学校、市直学校、省属学校靠拢,越来越多的乡镇学校正悄然迎来自己的垂暮之年。
王艾对这一现象有所发觉时,村子里的小学只剩下三个学生,三个教师轮流为这三个学生上课,她和女儿聊天时还曾调侃:“三个教师对三个学生,这比一对一家教还划算。”
结果调侃了没多久,村里的小学就关停了,原本在小学内就读的三个学生被迫加入“迁徙大军”,到邻村小学就读。
从自己所在的村子到新学校要经过一条绵延的公路,每个周五的傍晚,这条路上就充满了匆匆回家的学生。回家之前,他们中的多数人在学校附近的寄宿公寓生活。
看着公路上回家的学生,王艾不免唏嘘,曾经她家距离学校步行不过10分钟,她的女儿就在村内的学校读完了小学。
王艾不明白,为什么村里的学校突然就难以为继,竟走向了关停的结局。
女儿向她解释,学校因为一直招不到新生,所以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王艾在女儿的解释下,有了新的困惑:为什么村里的人不再将孩子送到村里的小学就读,而要送到离家那么远的地方?
这个问题如果让在山东做陪读妈妈的燕子回答,她一定会斩钉截铁地告诉王艾:为了更好的教育资源。

毛坦厂中学。(图/ 微博视频)
在短视频平台上,燕子以“记录生活的燕子”为名,陆续更新着自己的陪读生活。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是村内最早去县城陪读的家长之一。
最先去县城就读的是燕子的女儿,她从幼儿园就开始在县城内就读。
最开始,燕子的女儿乘坐校车在县城和农村之间往返,满满一车的小朋友在校车行驶过程中逐渐减少,等到了乡村,车内的小朋友已寥寥无几。
女儿升入初中后,因为学校不再提供校车,她开始在学校住宿,但住宿生活只过了一个月便被叫停,女儿回家告诉燕子,自己在学校吃不好饭,睡不好觉,还经常上火。
心疼女儿的燕子几乎没有犹豫,就在县城内租了一间房,做起了陪读妈妈。
在燕子看来,要想享受县城内优质的教育资源,自己多付出一点是理所应当的,但县城内的教学环境究竟哪里好、怎样好,燕子却说不清。
在她的认知里,老家附近的学校渐渐像要空了一样,一个班里只有二三十个学生,越来越多学生流向了县城,在学校门口,陪读妈妈比比皆是。
这种背景下,能在农村学校待下去并最终迈入大学的学生往往是值得钦佩、被口耳相传的。
燕子距离这样的例子很近:亲戚家的两个孩子都在农村就读,并最终都考上了大学。
但也正因为距离这样的例子太近,燕子更迫切地想要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资源,以期他们也能达到同等甚至更好的成就。

陪读,同时谋生
正式开始陪读后,燕子将同在县城内就读的儿子也一并接到了出租屋生活,丈夫则留在老家送罐装燃气,夫妻俩开始异地生活。
当时,燕子在县城租房的费用为每月200元,加上日常开销,每月花费不超500元,丈夫送燃气的收入尚能支持他们的县城生活。

2020年7月,陪读妈妈们正在安装仪表配件。边陪读边打零工是不少人的选择(图/ 王旭华/视觉中国)
每周末,燕子会带孩子回老家和丈夫团圆,一家人结束两地奔波,迎来短暂的温馨时刻。
但这种日子也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因为燕子很快发现,女儿和儿子渐渐长大了,不再适合生活在同一间屋子内。
没有办法,燕子只能将单间退掉,在孩子老师的帮助下改租了教师家属院,但后来因为教师家属院要改造,燕子只好带着孩子再次租房。
此后,因为房租、距离、疫情等,燕子断断续续又换了4次房,房租在这一过程中时有回落,但整体费用却一直在攀升,最开始200元的月租一度涨到年租13000元。
日益攀升的生活成本无疑加重了家庭负担,燕子和丈夫商量后决定退掉租住的套间,继续租单间,并用所有积蓄在县城买了一套期房。
与此同时,丈夫外出务工,燕子接替丈夫继续送罐装燃气,女儿晚自习下课后回出租屋内生活,儿子继续坐校车回老家,饮食等生活起居由奶奶负担。
燕子送罐装燃气的工具是一辆燃油三轮车,她要先将装燃气的罐子拉到燃气厂加满,再用三轮车把罐子拉到有购买需求的农户家里。
一罐燃气重约60斤,燕子将燃气罐从车上搬下来,再搬到下单客户的厨房里,然后更换罐子。
时间一长,燕子的手变得粗糙黢黑,老茧遍布。
燕子所在村庄鲜有女性送罐装燃气,有些男性客户会故意为难她:“提得动燃气罐?会换燃气灶吗?”
燕子爽快答道:“有什么不会的?现在就能换。”
清洁炉灶、拧螺丝、拆炉灶,燕子做起这些行云流水,等炉灶部件换好,她还不忘叮嘱对方:“下次要是买燃气,别忘了找我。
但即使如此,燕子的燃气生意也在肉眼可见地缩减,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接入了天然气管道,原本她一天能送300公斤燃气,如今只有100公斤。
燕子算了一笔账,儿子目前的校车费用是240元,自己每天晚上为儿子和女儿加餐的费用约为200元,加上房租、生活用品、学习用具等各方面的费用,她每月送煤气所得刚好能抵消在家所需的开支,有时还有盈余。

2021 年6月,安徽六安。一辆装满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小货车正驶离毛坦厂中学。(图/ 视觉中国)
燕子感叹:“孩子他爸的工资主要用来还贷,我的收入主要用于日常生活。总之你看,孩子上学真挺花钱的。”
花钱之余,陪读妈妈还要解决的一大问题是:如何妥善处理独自带娃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
同为短视频博主的七妹平时在视频里显得乐观开朗,她会给两个女儿做各式美食,也会带着小女儿跳舞,但在视频之外,七妹曾在独自带娃时因身体透支,险些晕倒在异乡街头。
感觉自己情况不对时,七妹将小女儿拉到自己面前,并叮嘱道:“不要乱跑,就待在妈妈身边。”
丈夫外出务工,关系较好的朋友都在老家,七妹唯一可以求助的人是同在异乡做陪读妈妈的老乡。
七妹给对方打了求助电话,对方很快赶到现场,并陪七妹去了医院。
类似的事,燕子同样经历过。她晚上骑电动车带儿子回老家时摔倒在两条马路的交叉口,后在路人的帮助下才将电动车扶起来。
临近夏天的夜晚,她和儿子衣裳单薄,摔倒后因为没有缓冲,两人都受了不同程度的伤。
燕子说:“想依靠人的时候没有办法依靠,时间久了,就开始学着自己解决问题了。”

陪完老大,还要陪老二
在如何激励孩子读书这件事上,燕子做过很多尝试,但最常用的还是劝诫,“好好读书,才会有大出息”一类的话是必然要说的。
她会在孩子背诵课文时主动拿过课本,逐字逐句检查背诵内容是否正确,也会在孩子做习题时安静地守在一边。

县城孩子的学习条件较为艰苦。(图/ 《念书的孩子》)
但多数时候,效果并不明显。
在升学是读高中还是读职中的选择问题上,燕子的情绪变得更加焦躁,盛传的50%的高中升学率成了悬在全家人头顶的一把剑,似乎稍不留神,这把剑就会将燕子多年的陪读努力毁于一旦。
儿子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他对学习的热情也总不高,燕子觉得“这可能是遗传了我,因为我小时候学习就不好”。
曾为陪读妈妈的王艾对燕子的焦虑深有体会,她的女儿曾因为沉迷网络而在第一次高考时名落孙山,她在女儿复读那年选择成为陪读妈妈。
王艾称,女儿复读初期仍频繁逃课,自己亦曾多次被班主任叫去谈话,谈话的内容多是老师叮嘱王艾要多关心女儿的学习,用引导的方式带动女儿学习。
王艾询问女儿逃课的原因,女儿告诉王艾:“反正以我的成绩也考不上好大学,还不如趁早出去打工。”
王艾向老师咨询补救的措施,得到的回复是:“你女儿挺喜欢画画的,也很有天赋,不如让她参加艺考。”
王艾和女儿商量后,决定让女儿以美术特长生的身份参加高考。
最终,王艾的女儿考上了本省的一所本科院校。
同为陪读妈妈,七妹却很少因为女儿的成绩而发愁,在班级内,女儿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但和燕子一样,七妹同样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和燕子都要面临的一个选择是:当第一个孩子不再需要妈妈陪读时,自己是否要为了第二个孩子继续做陪读妈妈?
七妹的答案是肯定的。她小时候在农村求学,成绩一直位列班级前两名,但因为升入初中后,七妹不能很好地适应没有父母陪伴的生活,成绩严重下滑,最终未能完成初中学业而辍学回家。
七妹称,这是她做陪读妈妈的重要原因,她不想让两个孩子和自己一样,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而过早终止学业。

2017年3月3日,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一位送饭的陪读妈妈蹲在校门口望着孩子来的方向。(图/视觉中国)
燕子虽自嘲儿子学习不好,是因为她自己小时候成绩欠佳,但她也还没有彻底放弃陪儿子度过初中三年的想法。
在她看来,自己既然陪伴女儿度过了初中三年,自然也有责任为儿子继续陪读。
燕子称:“两个孩子都是自己亲生的,如果只陪女儿而忽视儿子,做母亲的自然会有愧疚感,孩子可能也会觉得不公平。”
她开始思考儿子考不上高中后的选择:“如果最后没能考上好高中,可能会让他去职业高中就读,但如果他确实对上学没有兴趣,也许就会提前毕业。”
每逢节假日,燕子的儿子会陪她一起去送燃气。
途中,燕子询问儿子近来的学习情况,多数时候,儿子的答案是固定的“还行”。
到了客户家,儿子会主动当搬运工,他和燕子合力将燃气罐从三轮车上提下来,再铆劲将罐子送到厨房里,随后燕子将燃气罐换好。
看到儿子吃力的样子,燕子会在返程时问他:“上学好,还是送燃气好?”提问的目的不言而喻,燕子想让儿子知道,如果不能考上好大学,他很可能要和自己一样,以卖力气为生。
儿子的回答同样很固定:“送燃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