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北美华人网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城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明代沐王府的那些家事
查看北美华人网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2年6月17日 0点5分 PT
共 (1)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b
boundle
2 年多
楼主 (北美华人网)
1950年,南京夫子庙的古玩市场上出现了一梅瓶,此瓶高44.1厘米,白釉纯净,青花呈色稳定,腹部绘制“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历史故事,行里人一看便知此乃元末明初景德镇窑官烧瓷器。它的出现引起了一片哗然,人们在感叹梅瓶的精妙绝伦时,也在纷纷议论着它的来路,究竟是谁生前能够拥有如此精美的器物。警察顺藤摸瓜抓到了盗取瓷瓶的盗墓分子,经审问与调查得知,此瓶出于南京将军山沐英墓中,由此掀开了将军山墓地考古挖掘的序幕。
南京江宁将军山南麓的墓地是明代开国元勋沐英的家族墓地。沐英祖籍安徽定远,八岁时父母双亡,被朱元璋收为义子,赐沐姓,取永沐皇家恩泽之意。沐英一生提枪勒马,平疆扩土,战功赫赫,在功臣庙中列位第六。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农历六月,沐英病逝于云南任所,年仅48岁。朱元璋十分痛心,命其归葬京师,追封沐英为黔宁王,谥昭靖,侑享太庙,子孙世袭黔国公爵位,共12代,14任,直到明朝末年。金庸《鹿鼎记》中的沐府指的就是沐英后裔。
这座号称仅次于明十三陵的家族墓地,占地面积庞大,以沐英夫妇墓 为中心,其余分布在东西两侧。据记载,沐英墓前有神道,神道两侧有石人、石兽、石望柱。墓前还有供子孙后人前来祭祀的享堂,享堂制度是明代对开国元勋及封王者的特殊礼遇,只有朝廷下达命令后方可修建。虽然现在这些地面建筑已被毁,但是从文献记载中依旧能看出皇家对沐家的礼遇与倚重。沐英墓总长超过16米,总宽近12米,由墓道、前室、中室、后室组成。墓门向南,墓门通过甬道与前室相通,没有室门,中室呈横向,以一重双扇石门与前室、三室并列的后室相隔。
中室与前室之间的石门最大,此门用厚48厘米、宽92厘米的石条做门框,用厚48厘米的石板做门楣,石门上下轴均套装厚约2厘米的铜碹,投入石门墩,门下轴的铜碹底部有突出的乳钉,使笨重的石门能够灵活开启。后室为三室并列,沐英居中,左右分别为沐英原配夫人冯氏、续房耿氏的葬室,三室后室上均有壁龛一个,沐英墓中左右墓壁上的壁龛与冯氏、耿氏的墓室相通。“一日夫妻百日恩”、“生同衾死同穴”这是中国人对婚姻的最高礼赞,无论生前因为什么原因走在一起,也无论生前是否真心相爱过,更无论生前多少次地争执过,此刻,彼此不再为忧惧而烦恼,紧锁的眉头也停止了与命运的抗衡。
整个墓室均用长方形砖来铺地、券顶。后室均有棺床,以砖石砌长方形框,内填土。墓中一左一右分别放置石架与石台,另有放置头盔、铁甲、铁剑等。前室墓壁十五层砖以上粉白石灰,中室南壁十层砖以上粉白石灰,北壁十三层砖到石门楣之间粉紫红色白灰,石门楣之上粉白色石灰,后室从十五层砖以上粉白色石灰。沐英墓由于在发掘前就遭过盗掘,所以墓中的随葬品多已遗失。《明太祖实录》中记载的“葬用王者明器”现已无从考证。除追回的青花梅瓶外只发现了两件铜明器。但是其他墓葬保存尚好,目前发掘的墓葬中,出土金银冥钱120多枚,玉带7件,束发冠4件,各种质地的发簪19枚,仅沐英十世孙沐睿墓中出土的金、银、琥珀、玛瑙、水晶、珊瑚等各类器物达180余件,足可见沐氏家族的地位之高,生活之奢华。沐英墓中虽留下可供后世瞻仰的实物不多,但就其墓葬形制而言,也是暗藏玄机。
明朝实授嗣封国公10位,追封87位,恩亲9位。目前发现并可明确确认的有中山王徐达家族墓地、黔宁王沐英家族墓地、蕲国公康茂才墓、永国公薛显墓、郢国公夫人樊氏墓、蔡国公徐忠夫人武氏墓。就已发掘的明代公侯墓而言,总体可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为长方形双层前后室仿木结构券顶墓,这种墓葬沿袭了唐宋以来的大型墓砖砌仿木结构,但不同的是,墓室做成了上下两层楼阁式,以此来显示墓主的特殊身份,如蕲国公康茂才墓。第二种为长方形前后室券顶墓,这种墓葬出现于洪武五年之后,墓主人身份比较统一。《明史·礼制》记载,洪武三年,政府规定了死者的碑碣、坟茔的制度,夫人墓则依丈夫墓制营造。洪武五年,明代政府又进一步规定了丧葬制度,凡死者所用的袭衣、饭含、铭旌、敛衣、棺椁、明器等都有明确规定,墓葬也由工部营造,因此这一时期的公侯墓整齐划一,如出一辙。第三种便是沐英家族的多室券顶墓,这种墓葬终极明代一朝,只有沐氏家族所有。
沐英墓几乎融合了明代公爵墓的所有特点,因为它拥有其他墓所拥有的所有因素,还拥有其他墓没有的因素,故可作为典型案例来分析。沐英墓拥有前室、中室、后室三个墓室,而其他已发现的大型墓也只有前后两个墓室。其次沐英墓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是“前横券”(指墓室的前室顶部采用横券的制作工艺,而后室顶部则采用纵券的制作工艺)和“分室葬”,这种结构在沐氏家族的传承中没有变过,在明代家族墓中也独树一帜。更奇怪的是,作为夫妻合葬墓的沐英墓,夫妻并没有同处在墓室的后室之中,而是均有相对独立的小墓室组成,仿佛和生前生活格局一样。
中国夫妻合葬墓在殷周之际就已出现,至战国时,合葬墓数量增加,但也有异穴合葬与并穴合葬之分,沐英这种在同一墓穴却用单独分墓室的做法颇为新颖。以沐英为首的沐氏家族墓在多处都有与明朝所规定的丧葬制度相冲突的地方,但是能够延续这么久,显然是获得政府允许与同僚认可的,究竟沐英是以怎样的功绩才在死后获得如此殊荣的呢?在前面我们就提过沐英自幼便失去双亲,跟随朱元璋左右,年仅18岁,便被授任帐前都尉。洪武十年,任征西副将军,跟随卫国公邓愈讨伐吐蕃,大胜。沐英也因此被封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平西侯,并授予世代享用特权的铁券,这可以说是沐英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从此刻开始,他不再是那个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无名小卒,一跃成为身负江山社稷的国之重臣。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命沐英与傅友德、蓝玉率兵30万征云南。云南平定后,沐英留滇镇守,由此开启了沐氏家族治理云南二百八十多年的历史。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沐英平定普定和广南,浪穹、东川、越州、广西等多处蛮族叛乱,彻底稳定了云南的政治局势。洪武二十二年,沐英回京述职,朱元璋大赏之后感慨道:“使我安枕无南顾之忧的,是你沐英。”足见朱元璋对沐英的仰重。沐英不仅善于打仗,军功赫赫,在理政方面也卓有成效。在镇守云南时,采取选拔官吏、督促农桑、治理滇池、开通商道、减免劳役等措施,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回顾沐英的一生,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既是一位身披铠甲、手勒缰绳、挥舞战枪、驰骋沙场的大将军,也是一位手执圣贤书、忧国忧民的士子。因此沐英家族墓地再过奢华似乎也是理所当然,这是朝廷对其功绩的认可,也是后人引以为傲的殊荣。以至于在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依旧毫不吝啬地评价道:沐氏家族消灭了云南的地方割据政权,统一云南于明王朝的政治版图之中,并由此成为掌握云南实际权力的功勋贵族。
关于沐英两位夫人的身世,史书并无太多介绍,而且由于墓葬被损毁严重,除了沐英与耿夫人的墓志外,再无更多的遗物可以来说明两位夫人的生前状况。根据墓志记载,沐英原配夫人冯氏卒于1363年,先沐英29年去世,继室耿氏卒于1431年。因此,我们可知沐英逝世时,冯氏已离世多年,耿氏尚在,所以在营建墓葬时,就先建好三个后室,冯氏是在沐英下葬后从别处迁葬来的,另一个则留给耿氏。
冯氏生子沐春,继承爵位,耿氏生子沐晟,沐春36岁英年早逝,无子,转由沐晟承袭爵位。沐晟为了掩盖自己非嫡子的身份,在《沐晟神道碑》中刻意提高生母耿氏的地位,对嫡母冯氏只字不提。在耿氏的墓志中写道,耿氏生有沐晟、沐昂、沐昶、沐昕四子。可是沐英侧室夫人方氏的墓志写道,方氏生子沐昂,沐昂异母兄弟沐昕为驸马都尉,娶常宁公主。经学者的进一步考证认为,仅有沐晟一人为耿氏所出。
明代依旧实行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在这种政治氛围中,沐晟有意回避自己的出身是情理之中的事。好在他作为次子,母亲虽是继室,却也是正室,这才使他拥有了继承爵位的合法资格。我们也能由此猜想出耿氏的出身应该不会太差。就在沐英的子孙绞尽脑汁在证明自己出身时,他们也许已经忘记了自己的长辈沐英当年是如何由一个孤儿成为一名名留青史的将军。
2000年5月南京雨花台区宁南小区工地发掘了一座墓地,墓碑上的九个大字揭开了这座墓主人的真实身份——“故郢国夫人樊氏之墓”。樊氏是郢国公冯国用的夫人。更重要的是,墓志中记载,樊氏的女儿正是黔宁王沐英的正室夫人冯氏,换句话说,考古人员找到的是沐英岳母的墓。
郢国公冯国用为明初开国功臣,此人骁勇而多谋略又通兵法,元末与弟冯胜(又名国胜、宗异)结寨自保,后同归明太祖朱元璋笔下。太祖询天下大计,冯国用献计“金陵龙蟠虎踞,帝王之都,先拔之以为根本”而成为太祖亲信,此后从征,屡立战功,年三十六卒于军。洪武三年(1370年)追封郢国公,功臣庙位列第八。冯氏出身于如此显赫的家族,将门虎女,性情难免有些张扬跋扈。根据《罪惟录》卷八上《启运诸臣列传上》中记载,沐府内使有一养女,一日沐英见后,便临幸了这位女子,后这位女子怀孕,冯氏知道后,“重刑堕胎”。今日,我们已无从得知“重刑”是怎样的一些手段,但是足以见冯氏的心狠手辣。我们虽不知冯氏的生辰,但是参照沐英的年纪来推算,冯氏去世时也就二十几岁,焉知不是平日里妒忌强悍的缘故。
沐英虽为一代国公,可也管不了家庭内部的争风吃醋,子孙的明争暗斗。国公爵位所带来的荣华富贵已经模糊了沐英当年奔赴战场的身影,淡化了艰苦卓绝的陈年往事,也消磨了后代子孙的雄心壮志,沐英虽早逝,现在看来这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保住性命、永享富贵。
沐英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从一贫如洗到位至国公,其间的艰辛无从想象,其间的机遇更是可遇不可求,因此养成了沐英谨慎、刚毅的性格,这一品行也作为沐氏家族的家训留给了后代,得以保全沐氏家族二百多年的荣耀。可是再观黔国公府的夫人们,在当时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婚姻关系中,无论是冯氏还是耿氏也就只是名位上的荣耀,死后以公爵之礼相待,可同样也把豪门恩怨反映到了自己的墓穴之中。国公夫人的地位尚且如此,那些葬于主墓旁边的侧室(妾)又是怎样一番境遇呢?考古终究是一门以物见人的学科,每一个遗址的发掘都能为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触,有惊喜,有疑惑,更多的却是对平凡事物的感慨。沐府风云已离我们远去,在缅怀古人的同时更要珍惜身边一直陪伴你的他(她)。
来源:搜狐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1950年,南京夫子庙的古玩市场上出现了一梅瓶,此瓶高44.1厘米,白釉纯净,青花呈色稳定,腹部绘制“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历史故事,行里人一看便知此乃元末明初景德镇窑官烧瓷器。它的出现引起了一片哗然,人们在感叹梅瓶的精妙绝伦时,也在纷纷议论着它的来路,究竟是谁生前能够拥有如此精美的器物。警察顺藤摸瓜抓到了盗取瓷瓶的盗墓分子,经审问与调查得知,此瓶出于南京将军山沐英墓中,由此掀开了将军山墓地考古挖掘的序幕。
南京江宁将军山南麓的墓地是明代开国元勋沐英的家族墓地。沐英祖籍安徽定远,八岁时父母双亡,被朱元璋收为义子,赐沐姓,取永沐皇家恩泽之意。沐英一生提枪勒马,平疆扩土,战功赫赫,在功臣庙中列位第六。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农历六月,沐英病逝于云南任所,年仅48岁。朱元璋十分痛心,命其归葬京师,追封沐英为黔宁王,谥昭靖,侑享太庙,子孙世袭黔国公爵位,共12代,14任,直到明朝末年。金庸《鹿鼎记》中的沐府指的就是沐英后裔。
这座号称仅次于明十三陵的家族墓地,占地面积庞大,以沐英夫妇墓 为中心,其余分布在东西两侧。据记载,沐英墓前有神道,神道两侧有石人、石兽、石望柱。墓前还有供子孙后人前来祭祀的享堂,享堂制度是明代对开国元勋及封王者的特殊礼遇,只有朝廷下达命令后方可修建。虽然现在这些地面建筑已被毁,但是从文献记载中依旧能看出皇家对沐家的礼遇与倚重。沐英墓总长超过16米,总宽近12米,由墓道、前室、中室、后室组成。墓门向南,墓门通过甬道与前室相通,没有室门,中室呈横向,以一重双扇石门与前室、三室并列的后室相隔。
中室与前室之间的石门最大,此门用厚48厘米、宽92厘米的石条做门框,用厚48厘米的石板做门楣,石门上下轴均套装厚约2厘米的铜碹,投入石门墩,门下轴的铜碹底部有突出的乳钉,使笨重的石门能够灵活开启。后室为三室并列,沐英居中,左右分别为沐英原配夫人冯氏、续房耿氏的葬室,三室后室上均有壁龛一个,沐英墓中左右墓壁上的壁龛与冯氏、耿氏的墓室相通。“一日夫妻百日恩”、“生同衾死同穴”这是中国人对婚姻的最高礼赞,无论生前因为什么原因走在一起,也无论生前是否真心相爱过,更无论生前多少次地争执过,此刻,彼此不再为忧惧而烦恼,紧锁的眉头也停止了与命运的抗衡。
整个墓室均用长方形砖来铺地、券顶。后室均有棺床,以砖石砌长方形框,内填土。墓中一左一右分别放置石架与石台,另有放置头盔、铁甲、铁剑等。前室墓壁十五层砖以上粉白石灰,中室南壁十层砖以上粉白石灰,北壁十三层砖到石门楣之间粉紫红色白灰,石门楣之上粉白色石灰,后室从十五层砖以上粉白色石灰。沐英墓由于在发掘前就遭过盗掘,所以墓中的随葬品多已遗失。《明太祖实录》中记载的“葬用王者明器”现已无从考证。除追回的青花梅瓶外只发现了两件铜明器。但是其他墓葬保存尚好,目前发掘的墓葬中,出土金银冥钱120多枚,玉带7件,束发冠4件,各种质地的发簪19枚,仅沐英十世孙沐睿墓中出土的金、银、琥珀、玛瑙、水晶、珊瑚等各类器物达180余件,足可见沐氏家族的地位之高,生活之奢华。沐英墓中虽留下可供后世瞻仰的实物不多,但就其墓葬形制而言,也是暗藏玄机。
明朝实授嗣封国公10位,追封87位,恩亲9位。目前发现并可明确确认的有中山王徐达家族墓地、黔宁王沐英家族墓地、蕲国公康茂才墓、永国公薛显墓、郢国公夫人樊氏墓、蔡国公徐忠夫人武氏墓。就已发掘的明代公侯墓而言,总体可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为长方形双层前后室仿木结构券顶墓,这种墓葬沿袭了唐宋以来的大型墓砖砌仿木结构,但不同的是,墓室做成了上下两层楼阁式,以此来显示墓主的特殊身份,如蕲国公康茂才墓。第二种为长方形前后室券顶墓,这种墓葬出现于洪武五年之后,墓主人身份比较统一。《明史·礼制》记载,洪武三年,政府规定了死者的碑碣、坟茔的制度,夫人墓则依丈夫墓制营造。洪武五年,明代政府又进一步规定了丧葬制度,凡死者所用的袭衣、饭含、铭旌、敛衣、棺椁、明器等都有明确规定,墓葬也由工部营造,因此这一时期的公侯墓整齐划一,如出一辙。第三种便是沐英家族的多室券顶墓,这种墓葬终极明代一朝,只有沐氏家族所有。
沐英墓几乎融合了明代公爵墓的所有特点,因为它拥有其他墓所拥有的所有因素,还拥有其他墓没有的因素,故可作为典型案例来分析。沐英墓拥有前室、中室、后室三个墓室,而其他已发现的大型墓也只有前后两个墓室。其次沐英墓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是“前横券”(指墓室的前室顶部采用横券的制作工艺,而后室顶部则采用纵券的制作工艺)和“分室葬”,这种结构在沐氏家族的传承中没有变过,在明代家族墓中也独树一帜。更奇怪的是,作为夫妻合葬墓的沐英墓,夫妻并没有同处在墓室的后室之中,而是均有相对独立的小墓室组成,仿佛和生前生活格局一样。
中国夫妻合葬墓在殷周之际就已出现,至战国时,合葬墓数量增加,但也有异穴合葬与并穴合葬之分,沐英这种在同一墓穴却用单独分墓室的做法颇为新颖。以沐英为首的沐氏家族墓在多处都有与明朝所规定的丧葬制度相冲突的地方,但是能够延续这么久,显然是获得政府允许与同僚认可的,究竟沐英是以怎样的功绩才在死后获得如此殊荣的呢?在前面我们就提过沐英自幼便失去双亲,跟随朱元璋左右,年仅18岁,便被授任帐前都尉。洪武十年,任征西副将军,跟随卫国公邓愈讨伐吐蕃,大胜。沐英也因此被封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平西侯,并授予世代享用特权的铁券,这可以说是沐英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从此刻开始,他不再是那个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无名小卒,一跃成为身负江山社稷的国之重臣。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命沐英与傅友德、蓝玉率兵30万征云南。云南平定后,沐英留滇镇守,由此开启了沐氏家族治理云南二百八十多年的历史。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沐英平定普定和广南,浪穹、东川、越州、广西等多处蛮族叛乱,彻底稳定了云南的政治局势。洪武二十二年,沐英回京述职,朱元璋大赏之后感慨道:“使我安枕无南顾之忧的,是你沐英。”足见朱元璋对沐英的仰重。沐英不仅善于打仗,军功赫赫,在理政方面也卓有成效。在镇守云南时,采取选拔官吏、督促农桑、治理滇池、开通商道、减免劳役等措施,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回顾沐英的一生,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既是一位身披铠甲、手勒缰绳、挥舞战枪、驰骋沙场的大将军,也是一位手执圣贤书、忧国忧民的士子。因此沐英家族墓地再过奢华似乎也是理所当然,这是朝廷对其功绩的认可,也是后人引以为傲的殊荣。以至于在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依旧毫不吝啬地评价道:沐氏家族消灭了云南的地方割据政权,统一云南于明王朝的政治版图之中,并由此成为掌握云南实际权力的功勋贵族。
关于沐英两位夫人的身世,史书并无太多介绍,而且由于墓葬被损毁严重,除了沐英与耿夫人的墓志外,再无更多的遗物可以来说明两位夫人的生前状况。根据墓志记载,沐英原配夫人冯氏卒于1363年,先沐英29年去世,继室耿氏卒于1431年。因此,我们可知沐英逝世时,冯氏已离世多年,耿氏尚在,所以在营建墓葬时,就先建好三个后室,冯氏是在沐英下葬后从别处迁葬来的,另一个则留给耿氏。
冯氏生子沐春,继承爵位,耿氏生子沐晟,沐春36岁英年早逝,无子,转由沐晟承袭爵位。沐晟为了掩盖自己非嫡子的身份,在《沐晟神道碑》中刻意提高生母耿氏的地位,对嫡母冯氏只字不提。在耿氏的墓志中写道,耿氏生有沐晟、沐昂、沐昶、沐昕四子。可是沐英侧室夫人方氏的墓志写道,方氏生子沐昂,沐昂异母兄弟沐昕为驸马都尉,娶常宁公主。经学者的进一步考证认为,仅有沐晟一人为耿氏所出。
明代依旧实行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在这种政治氛围中,沐晟有意回避自己的出身是情理之中的事。好在他作为次子,母亲虽是继室,却也是正室,这才使他拥有了继承爵位的合法资格。我们也能由此猜想出耿氏的出身应该不会太差。就在沐英的子孙绞尽脑汁在证明自己出身时,他们也许已经忘记了自己的长辈沐英当年是如何由一个孤儿成为一名名留青史的将军。
2000年5月南京雨花台区宁南小区工地发掘了一座墓地,墓碑上的九个大字揭开了这座墓主人的真实身份——“故郢国夫人樊氏之墓”。樊氏是郢国公冯国用的夫人。更重要的是,墓志中记载,樊氏的女儿正是黔宁王沐英的正室夫人冯氏,换句话说,考古人员找到的是沐英岳母的墓。
郢国公冯国用为明初开国功臣,此人骁勇而多谋略又通兵法,元末与弟冯胜(又名国胜、宗异)结寨自保,后同归明太祖朱元璋笔下。太祖询天下大计,冯国用献计“金陵龙蟠虎踞,帝王之都,先拔之以为根本”而成为太祖亲信,此后从征,屡立战功,年三十六卒于军。洪武三年(1370年)追封郢国公,功臣庙位列第八。冯氏出身于如此显赫的家族,将门虎女,性情难免有些张扬跋扈。根据《罪惟录》卷八上《启运诸臣列传上》中记载,沐府内使有一养女,一日沐英见后,便临幸了这位女子,后这位女子怀孕,冯氏知道后,“重刑堕胎”。今日,我们已无从得知“重刑”是怎样的一些手段,但是足以见冯氏的心狠手辣。我们虽不知冯氏的生辰,但是参照沐英的年纪来推算,冯氏去世时也就二十几岁,焉知不是平日里妒忌强悍的缘故。
沐英虽为一代国公,可也管不了家庭内部的争风吃醋,子孙的明争暗斗。国公爵位所带来的荣华富贵已经模糊了沐英当年奔赴战场的身影,淡化了艰苦卓绝的陈年往事,也消磨了后代子孙的雄心壮志,沐英虽早逝,现在看来这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保住性命、永享富贵。
沐英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从一贫如洗到位至国公,其间的艰辛无从想象,其间的机遇更是可遇不可求,因此养成了沐英谨慎、刚毅的性格,这一品行也作为沐氏家族的家训留给了后代,得以保全沐氏家族二百多年的荣耀。可是再观黔国公府的夫人们,在当时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婚姻关系中,无论是冯氏还是耿氏也就只是名位上的荣耀,死后以公爵之礼相待,可同样也把豪门恩怨反映到了自己的墓穴之中。国公夫人的地位尚且如此,那些葬于主墓旁边的侧室(妾)又是怎样一番境遇呢?考古终究是一门以物见人的学科,每一个遗址的发掘都能为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触,有惊喜,有疑惑,更多的却是对平凡事物的感慨。沐府风云已离我们远去,在缅怀古人的同时更要珍惜身边一直陪伴你的他(她)。
来源: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