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伟大,死后抄家!

n
neweggone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张居正画像
历史上的强势政治人物,大抵都会为接班人问题头疼。 张居正也一样。 张居正更不会想到,自己选定的接班人,不但在他死后,立即批倒批臭了张居正,更害惨了张全家......

01
张四维,山西商人家庭出身。 因为生意的缘故,经常和蒙古人打交道。 耳濡目染下,张四维对蒙古问题有很深的研究。 隆庆四年(1570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见色起意,霸娶了孙子把汉那吉的老婆。 把汉那吉不堪受辱,带着少数随从逃到了大同。 把汉那吉跑到大明境内,是个人行为,但明廷上下都很紧张——
当年的庚戌之变【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俺答汗因对明朝“贡市”不遂而发动的战争】可是前车之鉴哦,朝中大臣大多都是经历过的。 把汉那吉是不是来骗开大同城门? 他身后是不是还跟着俺答汗的骑兵? 俺答照原样再围一次北京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怎么办? 时任宣大总督的王崇古提出了一个建设性意见——
1、放回把汉那吉,换取“汉奸”赵全等人 俺答汗以往大规模进犯明朝边境乃至包围北京城都是有带路党的。 蒙古和大明的较量,其实就是这群带路党在起作用。 赵全就是带路党中的佼佼者。 这些年,他一直在俺答手下出主意,很专一地对明朝进行破坏。 把赵全弄过来,俺答下次再想干点什么,也是两眼一摸黑。
2、开放大同榷场,允许俺答汗和大明互市,大家开开心心做生意 好处是,可以缓解双方矛盾,更能大规模节省大明的军费开支。

壁画中的俺答汗画像
02
其实后来的事实也证明,王崇古的建议是对的。 在俺答汗封贡之后,“自是边境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 但问题就出现在“封贡”二字。 当时,户部尚书张守直等十七位京城高官,怒斥王崇古:你这是“投降变节”。
就在大家争得不可开交之时,身为吏部左侍郎的张四维迎来了人生的高光—— 他上了一封《封贡六议》的奏疏,充分探讨了和蒙古人做生意的好处: 1、此时,大明国库,经历了嘉靖朝的一通挥霍,实在是空虚,财政吃紧,打是打不起的; 2、以往,由于俺答汗的大规模骚扰,明军的边防工事、屯田都难以顺利修建实施,正好可以趁通贡的机会重新整备边防。
最终张四维的积极斡旋,成功说动了当朝首辅高拱,促成了封贡行动的进行。 隆庆五年(1571年),明廷封俺答为“顺义王”。 双方规定: 蒙古不犯边; 明人不捣巢; 双方从此不再收留越境的逃人等等。 从此以后,漠南右翼蒙古终于和明廷建立了长久的通贡互市关系,这种关系也一直维持到明朝灭亡。 可以说,张四维在这件事情上,发挥的作用是居功至伟的。 高拱也因此更加器重张四维。
《明史·张四维传》载: 四维,博同里而崇古姊子也,以故亦习知边务。高拱深器之。拱掌吏部,超擢翰林学士。甫两月,拜吏部右侍郎。俺答封贡议起,朝右持不决。四维为交关于拱,款事遂成。拱益才四维,四维亦干进不已。
高拱画像
为了让张四维入阁,高拱不惜把赵贞吉(与高拱也有嫌隙)挤走,又不惜在朝房和殷士儋打了一架,把殷士儋打跑了。 虽然最后张四维没能入阁,但他身上高拱嫡系的标签是洗不掉的。
《明史·张四维传》载: 初,赵贞吉去位,拱欲援四维入阁,而殷士儋夤缘得之,诸人遂相构。及御史赵应龙劾士儋,士儋未去,言路复有劾四维者。四维已进左侍郎,不得已引去,无何士儋亦去。东宫出阁,召四维充侍班官。给事中曹大埜言四维贿拱得召,四维驰疏辨,求罢。帝不许,趣入朝。

03
隆庆六年(1572年),搞掉了高拱,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 万历三年(1575年),张居正推荐张四维入阁。 张四维进位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文渊阁参决政务。 张居正推荐张四维,一是因为张四维确实有才气,想干事也能干事,是推行国事改革的一员干将;二是为了拉拢他背后的官僚圈子。 上面隆庆时代的俺答封贡事件,张四维之所以如此高光,和他背后隐藏的关系就是分不开的——宣大总督王崇古是张四维的舅舅;时任兵部尚书的杨博是张四维的邻居。
问题来了—— 张四维是高拱派的人。 张居正不是不知道。 那为什么张居正还会提携张四维? 或者说,张四维怎么打消了张居正的顾虑(提防)? 分几步: 1、 钞票是万能的。 首先,张四维走了万历的外公武清伯李伟和冯保的路子,由他们俩联袂出马去劝张居正,给自己跑官。 好处费,张居正也没少拿。 2、 进位大学士之后,张居正说什么,张四维就做什么,从来都不发表反对意见,一副应声虫的样子。 3、 在张居正这种政治强人组建的内阁里,阁员既要坚决贯彻执行他本人的意见,又不能让言官骂内阁是张居正在搞一言堂。 所以张四维这种不同派系,又很上道的人就成了活招牌。 久而久之,张四维就混成了张居正的“铁杆”,地位也水涨船高,成了仅次于张居正的第二号人物,内阁次辅。
《明史·张四维传》载: 四维家素封,岁时馈问居正不绝。武清伯李伟,慈圣太后父也,故籍山西,四维结为援。万历二年,复召掌詹事府。明年三月,居正请增置阁臣,引荐四维,冯保亦与善,遂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赞机务。当是时,政事一决居正。居正无所推让,视同列蔑如也。四维由居正进,谨事之,不敢相可否,随其后,拜赐进官而已。

04
不过,张四维的身上始终有着高拱的印记,张居正对他也不是完全放心。 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张居正病重。 临终前,给朱翊钧上表,推荐的接班人是前礼部尚书潘晟入阁。
潘晟画像
潘晟是个老官僚。 张居正中进士的时候,潘晟就是主考官。 潘晟又在内书堂教过冯保。 属于是两头都吃的很开的人物。 而且潘晟对张居正和冯保从来不摆老师的架子,反而一直对他们俩很恭敬驯顺,因此得到张、冯的宠信。 张居正推荐潘晟入阁,显然是为了利用他将来可以在内阁里拱卫自己的事业和声名,免除身后之忧。 冯保也力荐潘晟,则是希望潘晟能在张居正死后,能成为自己在内阁里的新代理人、政坛上的新盟友。
但这时候,张居正的好学生,万历皇帝朱翊钧出手了。 例行推辞,一般皇帝不会准的。 但当潘晟上疏推辞任命的时候,万历当即下诏,表示同意。 潘晟彻底没戏唱了,只能灰溜溜跑回了浙江老家。 张四维的机会来了......
张四维画像
05
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死,张四维即为首辅。 但之前潘晟入的阁未遂事件,让张四维嗅到了一股别样的政治气息—— 相权是君权的延伸。 张居正在世时,权力已经大过了其他历代首辅大臣。 对于这个事实,朱翊钧很清楚。 别看朱翊钧之前和张居正的关系跟诸葛亮和刘禅类似,其实朱翊钧心里,一直在等张居正哪天走人,他好自己大权独揽。 他要上台亲政,自然就要收缴首辅的权力。
况且张四维知道,自己没有比肩张居正的能力,也没有张居正的威望。 和皇帝打擂?不存在的。 而且他更想替高拱报被张居正驱逐的一箭之仇。 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废武功,并帮着朱翊钧对付张居正。 不过,张居正刚刚去世,这时候立即对他进行反攻倒算,天下人该怎么看张四维?
所以,张四维找到了自己的门生,都察院山东道监察御史江东之。 让江东之上疏弹劾徐爵。 江东之的奏疏里,说,徐爵原来是在逃的罪犯,走了冯保的门路,一跃成为了锦衣卫指挥同知,还能随便出入宫禁,在宫内和冯保搞阴谋策划活动。 名义上是弹劾徐爵,实际上刀子全是冲着冯保来的。 为了配合江东之的行动,张四维让另一位门生监察御史李植随后上疏,正面弹劾冯保。 说其有十二大罪,当诛。 而且还很贴心,重点提到了冯保的家藏是如何的豪富,以及他和张居正之间不得不说的两三事…… 而所有的这一切,都刚好打在了朱翊钧的七寸上。

万历画像
06
万历这个人奇懒,但对于权力却是抓的死紧; 又贪财好货,对冯保的家财早就垂涎三尺。 至于影射张居正,正是暗合万历的心意,说出了他暂时不好说的话。 所以,在阅览过李植的奏疏之后,朱翊钧兴奋的直拍大腿:
“吾待此疏久矣。” 
——我等这份奏疏已经好久了! 很快,万历就明发诏旨:
“冯保欺君蠹国,罪恶深重,本当显戮,念系皇考付托,效劳日久,姑从宽着降奉御,发南京新房闲住,还赏银一千两,衣服两箱。”
冯保就此倒台。 张居正和冯保在政治上的高度一致是朝野所共知的。 冯保倒台后十天,都察院陕西道监察御史杨四知上疏,开列张居正十四大罪。 对于杨四知的奏疏,朱翊钧公开批示:
“居正朕虚心委任,宠待甚隆,不思尽忠报国,乃怙宠行私,殊负恩眷。念系皇考付托侍朕冲龄,有十年辅理之功,今已殁,姑贷不究。”
朱翊钧虽然没有追究张居正,但杨四知也没有受到任何处罚。 这就等于是变相公开鼓励群臣查纠张居正的错处了。 不过,朝臣们都是鬼精鬼精的,很多人仍在闻风而动......

07
江东之和李植跳的更起劲了。 李植在奏疏中直指张居正是专权祸国的大权奸,有伊尹、霍光之志。 伊尹和霍光,这辈子干过最拉风的事情就是——废立皇帝。
“故辅臣张居正,挟权阉之重柄,藐皇上于冲龄,残害忠良,茶毒海内,诸臣所已言者,不敢复赘。如撰昌邑王之传,进放太甲之言,是以伊、霍自处也;而献受符之镜,迎传命之鼎矣;托龙飞之梦,假甘露之祥,是以篡逆占人也;而诸子巍科,取之如寄;四方珍献,归之若流矣。”
对于这两人的表现,朱翊钧十分满意。 为了给其他人树立一个好榜样,江东之和李植,还有另外一个跳的很高的御史羊可立被就地升官。 这下,群臣都明白了,打击张居正就是朱翊钧亲政之后的第一政治正确。 大戏就此开锣。
万历十一年(1583年)三月,朱翊钧下诏追夺张居正所有官衔,革除其子张简修锦衣卫四品指挥同知的职务。 同年八月,剥夺张居正的文忠谥号; 到了万历十二年(1584)四月,朱翊钧也懒得再装了,直接下旨让太监张诚和刑部左侍郎丘橓,去抄张居正的家。 张居正的长子,礼部主事张敬修(此时已经丁忧在家),写信给张四维,希望可以保全张家。 张四维则回信说自己生病了,但一定会尽力帮忙。 还告诉张敬修说自己想给张居正写墓志铭…… 玩的一手好两面三刀。

08
张诚等人还在路上,江陵县令就已经把张家大门封死,禁止所有人出入探视。 待到张诚和丘橓一到江陵县,开门查抄时,张家已经有十几人被活活饿死,有些尸骸都被饿狗吃完了。 张家上下被分头提审,刑讯追赃,各种严刑拷打。 张案广为株连......
张敬修因为熬刑不过,自缢而死。 但在死前,他终于发觉了那个潜伏幕后的仇人。 死前悲愤大呼:
“有便,告知山西蒲州相公张凤盘,今张家事已完结,愿他辅佐圣明天子于亿万年也!”
张凤盘,就是张四维。 直指张四维是害得张居正一世英名尽丧的第一凶手。 还顺道拉上了万历——辅佐圣明天子于亿万年也。
张四维也没什么好结果。 张案尘埃落定后,张四维因为父丧回家丁忧。 这一去,他再也没能回到北京。 服丧将满,病殁于家。
PS:
于国,张居正这辈子唯一且最走眼的事,就是选张四维做他的接班人。 张居正留下了强人政治标签,若是没有可以替代他的新舵手,压制不住矛盾。 显然,张四维不是。 没有强人首辅顶在前边,大权独揽的万历只能玩起了政治平衡。 这也就诞生了明末的党争...... 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再PS: 张四维只是万历的一把刀。 没有张四维,还有李四维,王四维,刘四维...... 所以,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你做过的,都会如实的记在你的履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