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不排除猴痘形成全球疫情风险,称现在是遏制爆发的时机

s
sscdz
楼主 (北美华人网)
世卫组织表示,现在就判断猴痘爆发是否会导致全球大流行还为时过早,现在就是阻止疫情爆发的时间窗口;有关全球猴痘病例增长“仍有许多未知数”,不应认为猴痘病毒就像新冠病毒那样严重,猴痘对大众的风险仍然低。
新冠还没结束,猴痘又来了!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报告发现确诊猴痘病例及死亡病例,人们开始担忧这个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在非洲被发现的病毒是否会演变成全球大流行。
当地时间5月30日周一,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现在就说最近爆发的猴痘疫情是否会导致全球大流行还为时过早,但指出目前仍然有机会遏制病例增加。WHO指出,非洲以外国家的猴痘病例激增仍有许多未知因素,但不应将猴痘视为新冠疫情来对待,目前来看,猴痘对公众的风险仍然相对较低。
当地时间周日(5月29日),世卫组织评估,猴痘疫情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中等风险,因人们对该种病毒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产生相当大的担忧。WHO全球传染病防备事务主任Sylvie Briand在疫情简报会上表示:
我们不希望人们恐慌或害怕,认为猴痘会像新冠疫情一样,甚至更糟。猴痘不是新冠病毒,它是一种不同的病毒。
实际上,在中非和西非国家,零星爆发猴痘并不罕见,但卫生专家对近期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病例激增感到困惑,这引发了对社区传播的担忧。
世界卫生组织周日更新的截止上周四的数据显示,除非洲国家外的共计23个国家报告了257例猴痘确诊病例和的约120例疑似病例;而在猴痘普遍存在的五个非洲国家中则在去年12月至今年5月下旬期间报告了共计1,365个确诊病例和69例死亡病例。世界卫生组织表示:
自2017年以来,西非为数不多的猴痘患者的死亡都与年轻或未经治疗的艾滋病毒感染有关。考虑到这是第一次在相距甚远的地理区域同时报告猴痘病例和集群,而且与西非或中非的非流行国家没有已知的流行病学联系,如果这种病毒利用机会将自己确立为人类病原体,并传播到幼儿和免疫抑制者等严重疾病风险较高的群体,公共卫生风险可能变得很高。
5月23日,世卫组织紧急情况计划天花秘书处负责人刘易斯Rosamund Lewis表示,猴痘病毒出现突变的可能性较低,但对病例的基因组测序会有助于了解当前疫情的情况。卫生专家将继续关注可能使该病毒变得更易传播或更严重的突变。WHO此前数据显示,5月13日以来,12个非猴痘病毒流行国家向世卫组织报告了猴痘病毒感染病例,确诊92例、疑似28例。
华尔街见闻稍早前文章解释过,猴痘是由于猴痘病毒感染造成的疾病, 与现已根除的天花病毒为近亲,它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毒。猴痘的潜伏期可达到5~21天,其感染症状一般包括皮疹、发烧、头痛、肌肉疼痛、肿胀和腰背痛。由于猴痘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意味着无需治疗,患者会自己痊愈,症状通常持续14~21天。
不过值得警惕的是,刘易斯在周一被问及猴痘病例激增是否会升级为一场大流行时,其表示:
答案是我们不知道,但我们认为不会。目前,我们不担心会出现猴痘全球大流行。
但是,不断上升的病例令人担忧,因为猴痘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世界有机会共同阻止这场疫情的爆发,现在就是最佳时段。通过追踪和隔离接触者,任何一例病例都应该是可控的。
此外,刘易斯敦促个人和卫生专业人员警惕猴痘正在不断上升的风险,并密切关注症状。刘易斯表示,同性恋或双性恋的男性应该特别注意这种病毒,尽管它还没有被定义为性传播疾病。另外,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将其隔离,直到其皮损结痂和结痂脱落,并应开始追踪接触者。
世卫组织此前指示称,应当对受感染病人的接触者进行为期21天的症状监测,在症状监测期间不应捐献血液、细胞、组织、器官、母乳或精液。
  来源:华尔街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