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测序证实猴痘已大规模社区传播,多国卫生官员为6月拉响警报

m
michellesade
楼主 (北美华人网)
随着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在内的多个欧洲国家研究团队发布新一轮猴痘病毒基因测序报告,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猴痘已经在欧洲发生了大规模的社区传播。
由于目前已知猴痘病例主要出现在男男性行为者中,在六月即将到来之际,全球卫生官员提醒相关群体,应随时对猴痘病症保持高度警惕。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PXV)引起的人畜共患病,被认为是自天花根除以来人类最重要的正痘病毒传染病。猴痘病毒能够通过病变体、体液、呼吸道飞沫和污染物质从人传播到人,但人人传播通常需要长时间密切接触。猴痘的致死率约为1%-10%,儿童的死亡比例最高。在本轮疫情暴发前,猴痘病例主要在非洲中部和西部地区热带雨林散发,非洲之外的病例都被认为与非洲旅行有关。
本轮猴痘疫情在全球蔓延速度之快,传播路径之不寻常,实属罕见。世界卫生组织已证实,自5月初英国发现第一起猴痘病患以来,目前在全球大约20个国家发现了300多例猴痘确诊病例及疑似病例。大部分病例是在男性之间发生过性关系的男性。有分析认为欧洲此前两场狂欢派对中大规模性行为或是本轮猴痘蔓延的主要原因。
在欧洲,科学家们对最新猴痘病毒基因组的测序仍然在紧张进行中。这为跟踪当前疫情中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更明晰的分辨率。
截止本文发稿时,来自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比利时最新9份猴痘病毒基因测序报告相继公布,研究者们表示,已有的猴痘病毒基因组序列的分析显示,病毒都属于温和的西非分支,病毒样本之间的关系极为紧密,进一步确证了猴痘在欧洲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社区传播。
此前,葡萄牙国家卫生研究所的约翰。保罗。戈麦斯(João Paulo Gomes)及其同事已公布了10份葡萄牙猴痘患者携带的猴痘病毒基因组测序报告,并分析指出,本轮猴痘疫情暴发极有可能来自一个源头。
当地时间5月27日,意大利研究团队公布了第一份意大利猴痘患者的病毒样本基因组测序报告。该33岁男子5月18日由葡萄牙抵达意大利, 因肛周溃疡、双边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双肘部、背部、臀部和左脚少量丘疹和水泡性皮肤病变前往当地医院就诊,出现皮损前几天,患者发热(38.5°C)持续一天,伴有咽痛和打喷嚏。研究团队对该病例携带的病毒样本基因组测序使用了Illumina平台,测序深度为19倍。分析结果显示,该患者携带的猴痘病毒基因组属于西非进化支,与葡萄牙团队上传的基因组样本关系极为密切。
同一天,西班牙团队公布了西班牙第一份猴痘病毒样本基因组测序报告。基因组草图的覆盖率为98.6%,平均测序深度为77倍。该病毒基因组同属猴痘病毒西非进化支,与关系最密切的葡萄牙一支序列相比,单核苷酸多样性位点(SNPs)小于4个,与德国序列相比,单核苷酸多样性位点(SNPs)为2个。
荷兰的研究团队在此前一天,公布了首份荷兰猴痘病毒样本基因组序列报告,团队使用了Nanopore基因测序平台,测序深度为10倍。研究者在报告中称,病毒在进化树上与此前葡萄牙团队公布的基因组样本极为相似,与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份葡萄牙样本相比,只出现了2个单核苷酸多样性位点(SNPs) 。
此外,来自法国的第一份病毒基因组序列,比利时的第二份病毒基因组序列都表现出了与葡萄牙最早公布的基因序列极高的相似度,且都属于病毒基因进化树上的西非分支。
意大利研究团队进一步表示,“目前的基因组测序结果进一步支持了这样的结论,即猴痘病毒在欧洲已经发生了大规模的社区传播。”

此外仍然值得高度关注的是,在北京时间5月28日晚间,法国研究团队公布了最新一个法国患者携带的猴痘病毒基因组全序列测序报告,四份基因样本通过Illumina测序平台,测序深度达到了950倍——这也是目前为止深度最大的测序(测序深度越深,测量越准确) 。结果显示,相较于2018年在英国发现的猴痘病毒基因,这四份病毒基因样本出现了4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和3个缺失。
此前,英国爱丁堡大学的演化生物学家安德鲁·兰博特(AndrewRambaut)表示,“我们曾估计天花病毒(猴痘的近缘病毒,同属正痘病毒属)的基因组每年每个位点大约有1x10-5个替换,从而造成病毒平均每年1-2个核苷酸变化。这是估计的高端。”研究者们表示,猴痘病毒的核苷酸变异率显然超乎人的预期。
全球卫生官员呼吁性少数群体应高度警惕
意大利研究团队表示,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大多数已知猴痘病例主要但不完全发生在男男性行为者中,已证实的病状表现为肛周、生殖器病变,少数皮肤病变具有同步进化模式。
而六月即将在下周来临。每年的六月是全球性少数群体(同性恋,双性恋,无性别,跨性别人群等)的“骄傲月”(pride month) ,通常全球各地都会举行一系列游行庆典。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的卫生官员正在努力提高人们对不断蔓延的猴痘疫情的认识。
与此同时,他们也在试图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即传播警告信息——猴痘目前可能对男男性行为者构成风险,但又不将这个群体与一种在特定状况下能够感染任何人的病毒联系起来,从而使这一群体蒙上污名。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艾滋病毒/艾滋病预防部主任德米特·达斯卡拉基斯(Demetre Daskalakis)表示,“实际上,我们传递给所有社群的信息都是相似的,如果出现了不太寻常的皮疹,那么可能是猴痘,都要保持警惕,”达斯卡拉基斯说,“如果在下个月的活动结束后出现皮疹,去看医生很重要,要知道这种病毒可能在一些社群中传播。”
就以往的病例而言,猴痘不像艾滋病那样被认为是一种性传播疾病,迄今为止没有证据表明猴痘病毒通过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传播。在这次疫情中,有多起感染者生殖器或阴茎损伤的报道。因此,如果一方被感染,人们在性行为中的密切接触可能会导致传播。
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传染病流行病学教授安妮·里莫恩 (Anne Rimoin)看来,这次疫情“令人担忧”,而不是“令人恐慌”。她说,如果猴痘病毒在感染艾滋病毒的人群中传播,会引发多大程度的严重疾病还有待观察。但她强调,当前的形势值得关注。
里莫恩研究猴痘病毒已有20余年,她说,“我们只是想保持密切关注,并了解在这些人群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传播链。猴痘病毒通过密切接触传播,而性接触本质上就是密切接触。这与性别或性取向都没有关系。它可以感染任何有类似密切接触的人。”
不过,仍然有一些专家感到担忧,他们担心这种疾病可能导致艾滋病毒阳性人群以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出现更严重的疾病。
尼日利亚疾病控制中心前负责人Chikwe Ihekweazu表示:“就猴痘本身而言,它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的病毒感染,会造成令人不悦的皮肤损伤。但大多数人会自我康复。但现在,我们不得不考虑这种病毒与艾滋病毒等其他病毒的结合对患者的影响。”
2020年,Ihekweazu曾在国际著名期刊《临床传染病》上发表的论文称,2017年至2018年期间在尼日利亚感染猴痘的艾滋病毒感染者,相对于普通猴痘感染者,病情会更严重。据美国科学网站www.statnews.com称,西班牙卫生当局透露,此次西班牙两个最早的猴痘病例都是艾滋病感染者。
而世界卫生组织突发卫生事件项目专家委员会主席大卫·海曼(David Heymann)则表示,“我们现在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在一些高风险人群中,猴痘病毒已经安营扎寨,”他说,“我认为病毒确实已经广泛地被传播。但我不太确定长远来看还会发生什么。”
达斯卡拉基斯则表示,目前美国疾病与预防中心正通过社交媒体、医疗服务机构和社交应用程序等多种渠道,传播警示信息。
要阻止猴痘病毒进一步成为人类的病原体,积极发现病例从而打破传播链,将至关重要。“人们会担心这种病毒会变得更加适应人类。猴痘病毒找到走出非洲的完美方案,机会本应非常小,但它确实做到了。”里莫恩说,“我们可以看到,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种病毒大获成功。”


俄方:西非猴痘来自尼日利亚,那里至少有四个美国控制的实验室

与美国有关?他提到一个“奇怪”巧合
(来源:参考消息)
据俄罗斯卫星社莫斯科27日报道,俄武装力量核生化防护部队司令伊戈尔·基里洛夫中将表示,猴痘病毒源于尼日利亚,有至少4个美国生物实验室在该国运行。
报道称,基里洛夫称:“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猴痘病原体的西非毒株源于尼日利亚,这是美国在其境内部署有生物实验室的又一个国家。根据得到的信息显示,尼日利亚至少有4个由华盛顿控制的生物实验室。”
报道称,基里洛夫还提到了一个奇怪的巧合:据欧洲和美国媒体报道,2021年慕尼黑安全会议的文件中,也就是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制定了预防猴痘新毒株暴发的方案。
基里洛夫呼吁世卫组织调查由美国出资在尼日利亚阿布贾、扎里亚、拉各斯建立实验室所从事的活动,并将调查结果通报国际社会。
猴痘会在我国兴风作浪吗?淡定点
(来源:北京青年报)

近期猴痘疫情的突发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截至5月25日,猴痘疫情已影响到非洲以外的21个国家,累计报告确诊及疑似病例272例。WHO判断猴痘病毒已发生人际传播,猴痘疫情可能进一步扩大。猴痘病毒到底是“何方妖孽”?为何说接种了牛痘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这个疾病?牛痘、猴痘和天花到底啥关系?猴痘会传入中国并引发疫情吗?……下面,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生为大家揭开猴痘的“真面目”。
猴子“不背锅” 猴痘哪来的?
猴痘(Monkeypox)是一种罕见的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主要发生在非洲中部和西部靠近热带雨林的偏远地区。
猴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中的正痘病毒属(orthopoxvirus),啮齿类动物是病毒的主要宿主。猴子并非猴痘病毒的天然宿主,因猴痘病毒最早是1958年在哥本哈根实验室的猴子中发现的,故命名“猴痘病毒”。
人猴痘病最早于1970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原扎伊尔)发现一名9岁男孩感染。自此之后,报告的大部分病例均在刚果盆地和非洲西部的热带雨林地区,也是公认的猴痘流行区。2003年春季,美国确认出现了猴痘病例。这是在非洲大陆之外首次报告的猴痘病例,大多数患者据报与西非进口的宠物草原犬鼠有过亲密接触。
WHO发现人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皮肤或黏膜损伤而获得感染。二次传播或人际间传播因密切接触了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病变或最近被污染的物品而造成。传播主要通过长时间的面对面接触呼吸道飞沫发生。既往未发现猴痘病毒存在性传播途径。
感染猴痘的危险性有多大?
猴痘的潜伏期为5-21天,通常为6-16天。感染者初期会出现发烧、剧烈头痛、淋巴结肿大、肌肉酸痛、重度疲乏无力等症状。在出现发热后1-3天内,患者出现不同阶段的皮疹,经常从面部开始,然后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亦可出现于生殖器上。最常见面部(95%的病例)、手掌和脚掌(75%)皮疹。皮疹的变化从斑丘疹到小水疱、脓疱,约10天后结痂,约三周后结痂才能完全消失。
猴痘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症状持续14-21天。严重病例较常见于儿童,且与病毒暴露程度、病人健康状况和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有关。
为啥打天花疫苗能预防猴痘?
目前针对猴痘的治疗,主要手段就是对症支持治疗。天花疫苗、抗病毒药物和牛痘人免疫球蛋白可被用来控制猴痘病毒暴发。其中新型抗病毒药物Tecovirimat已在美国和欧洲被批准用于治疗猴痘、天花和牛痘。
接种天花疫苗已被WHO证实能有效预防猴痘,有效性约为85%。为什么打天花疫苗可以预防猴痘呢?这是因为猴痘、天花、牛痘是近亲。
猴痘病毒、天花病毒(导致天花)、牛痘病毒(用于天花疫苗)都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猴痘病人症状与过去在天花病人身上所观察到的相似,但临床严重程度较轻,致死率更低。20世纪80年代以来,猴痘发病数量较前明显升高,部分归因于随着WHO在1980年宣布天花病毒已在全球范围被消灭,世界各国陆续不再接种天花疫苗。
猴痘会在我国引起
大规模疫情吗?
与以往非流行国家零星出现的输入性病例不同,此次欧洲疫情出现了人际传播。但依据既往研究,猴痘病毒的传染性并不强,R0值被认为只有0.6-1.0,即使本次猴痘疫情集中出现,并不意味着猴痘病毒传染能力变强。此次欧洲流行的猴痘毒株为毒力较弱的西非毒株,虽然多国科学家通过基因测序发现西非毒株也存在变异,但整体来看感染者病情较轻。
中国从未有过猴痘确诊病例报道。我国已于1981年以后逐步停止接种天花疫苗,人类群体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下降的同时对猴痘的保护率也在下降。同时受到全球化及国际化的影响,随着其他国家疫情加重,我国出现猴痘输入病例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但是由于国内的入境隔离政策,猴痘感染者在隔离期间就可以被发现并得到治疗,理论上很难造成国内的传播。而且,猴痘的人际传播效率较低,在长时间、面对面的接触条件下才容易发生。因此,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勤洗手,避免面对面的长时间接触,避免接触患者的体液和物品,就可以切断人际传播途径。


如存在可疑的高风险接触史,需要进行隔离。目前英国等一些国家建议确诊病例的高风险接触者自我隔离21天。
多数流行病学家认为,目前全球尚不需要采取广泛的严格防控措施,普通人也不需要对猴痘病毒过度担心。我们能做的,首先,尽量避免猴痘病毒疫区旅居史;在疫区避免与啮齿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发生任何密切接触,避免直接接触动物的血和肉,避免食用野生动物。其次,如果身边出现猴痘患者,应避免与猴痘患者进行密切接触,避免使用已被污染的材料;照看猴痘患者时,使用个人防护设备,保持良好的手卫生。
与此同时,科学家们一直密切关注国际猴痘疫情,并做好应对输入性病例的准备,加强监测、阻断传播。回顾历史,传染病一直与人类相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战胜疫情提供了有利支持,人类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眼下,全球猴痘疫情仍在蔓延,我们需要做好与病毒博弈的准备,科学应对猴痘疫情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