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的是,疫情期间,上海人得不到紧急医疗救助。 moonandsixpence 发表于 2022-05-27 07:31
高校比烂,有一所算一所。前两天看到说习近平给南大学生回信,然后复旦表示感受到了鼓舞。让人莫名惊喜的逻辑关系。 transient 发表于 2022-05-27 01:16
这个太好笑了。国内的高校都是些什么人把持着啊? fzcrystal524 发表于 2022-05-27 10:11
"大致意思是,逗猫遛狗被挠伤必须出校打狂犬疫苗,而当下这个节点去了医院回校必须隔离,隔离需要住交大自己的宾馆。本来宾馆是留给紧急情况下出校同学的,结果变成了留给需要打狂犬疫苗的学生...... “屡次苦口婆心劝导都不听,只好不得不上家法了。” 按8楼给的这个前因,那这个博士生的确应该受到处罚。特殊时期应该考虑大众需要,不要产生没必要的事,减少本来就紧张的医源 hellohey 发表于 2022-05-27 14:05
照你这逻辑,那特殊时期是不是饭也别吃,食物紧张,减少本来就紧张的资源! tlybt 发表于 2022-05-27 14:11
应该大家齐心合力完全避免没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把有限的人力用在治疗急病,运送急诊病人,运送粮食,药物给需要的人,把人力用在帮助无法自己完成网购的独居老人。这个博士生的确做错了,不去逗猫狗,不会被猫狗抓伤也就不需要浪费医疗资源运送和打针,外加回学校宾馆隔离。(可以把宾馆留给紧急出学校大门回来需要隔离的人)这样就是减少人力物力 hellohey 发表于 2022-05-27 14:14
说的好像该救的人都救了一样… 天天啊 发表于 2022-05-27 14:52
想起以前在研究生时候养大的两只流浪猫,春节期间哪哪都没人,两只刚断奶的猫被春节回家的裁缝店老板抛弃了,饿得叫都不会叫了,幸好我留在宿舍楼考GRE,把两只猫喂活了,最后两只猫抓老鼠神勇,被食堂老板娘收养,养成了挑食狗,给它吃带鱼还不能油炸的,只吃清蒸。出国多少年了回去,两只猫还是认得人,大老远看到熟人回来了,从树上蹿下来,躺倒地上就用背蹭我鞋子。谁说猫冷漠没感情。。。。 mtwash 发表于 2022-05-27 11:00
不要以为疫情过后能改变。从来不缺借口。
上交大学生未戴手套逗猫被通报,评论炸锅 学生:不知道情况别乱喷
5月26日,网络流传一份“上海交通大学(徐汇等校区)关于近期学校疫情防控有关情况的通报”,引起网友热议。
疫苗需要三针闭环?什么意思呢? 打三针的这段时间要隔离?什么疫苗有这要求呢?隔离要自费,这是 顺手割韭菜吧。上海不是说六月一号都要开放了吗
这个太好笑了。国内的高校都是些什么人把持着啊?
党棍
一直都是烂人,想当年我们学校领导去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回来做报告讲,跟国家领导人握手后都舍不得洗手,🤮
这就是事实。根子烂了。
照你这逻辑,那特殊时期是不是饭也别吃,食物紧张,减少本来就紧张的资源!
应该大家齐心合力完全避免没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把有限的人力用在治疗急病,运送急诊病人,运送粮食,药物给需要的人,把人力用在帮助无法自己完成网购的独居老人。这个博士生的确做错了,不去逗猫狗,不会被猫狗抓伤也就不需要浪费医疗资源运送和打针,外加回学校宾馆隔离。(可以把宾馆留给紧急出学校大门回来需要隔离的人)这样就是减少人力物力
说的好像该救的人都救了一样…
北上广的医疗没疫情的时候大三甲就一床难求,医源紧张,在特殊时期,市民不添乱不逗野猫就是给社会做贡献了,每个人都各尽职守,野猫不要逗,减少更多没必要消耗医源,人力物力有什么不对吗?国内没疫情的时候医疗就需要改革,加快床位周转率,平衡医疗水平,这些年的确能够看到一些变化,比如评职称,大三甲的医生需要下基层锻炼一年,也就是把医疗往小地方分散一下,带带下边的。专家院士也需要轮普通门诊,这些手段。 但是全国人民都到北上广看病,本地人急病都没有足够医疗,这些问题出现,也在慢慢解决,比如网上问诊,传当地X光什么的,也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外地人到北上广求医,行和住的花费。
和北京小学里“非必要不离座”一个道理。都是强行要人服从一切无理要求,以达到200斤的清零“伟业”
中国还不理解什么是一流大学,很多领导觉得发一些文章,搞一些人才过去,就是世界一流大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