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爆红41岁出家,她走后“林黛玉”成绝唱

m
michellesade
楼主 (北美华人网)
说起《红楼梦》,很多人会想到林黛玉。 这个位列金陵十二钗之首的女子,聪慧灵巧,又美丽易碎,如同冷冷月光下的芙蓉花,香远益清,绝代风华。 而大家记忆中的黛玉影像,往往又和一个人联系在一起。

她,就是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

多数人对陈晓旭有滤镜,觉得她和林黛玉一样,清冷、纯真、有自己的骄傲和信仰。 袭人的扮演者袁玫也评价她: 她的个性里有着一种非常坚定的东西,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心中充满了浪漫,充满了世上一切的美好。 戏里,陈晓旭演的黛玉,用羸弱的身躯,守护了理想中纯粹的爱情; 而戏外,陈晓旭也用出家与早逝,完结了宝黛二人的命运。 5 月 13 日,是陈晓旭离开人世的第 15 年。 提起她,我们依然会为她柔弱身体中的坚定和美好,而深深感动。

生活并不完美,但值得全力以赴 1965 年,陈晓旭出生在鞍山的一个艺术世家。 因为跳芭蕾舞很有天赋,所以她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名舞蹈演员。 只可惜,老天偏偏不遂人愿。 舞蹈学校招生的时候,陈晓旭通过了所有考核,但在最后的政审时,老师却给她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 你是一个资本主义的苗子,我们不收。" 一句话,生生折断了她的舞蹈梦。

梦想折翼,陈晓旭只能在浩瀚书海中,寻找慰藉。 十几岁的年纪,她就熟读《红楼梦》《简爱》,书里瑰丽的文学世界,给她的生活照进了光。 14 岁那年,她在报刊上发表了第一首诗作《我是一朵柳絮》: 我是一朵柳絮,长大在美丽的春天里;因为父母过早地将我遗弃,我便和春风结成了知己。 我是一朵柳絮,不要问我家住在哪里;愿春风把我吹到天涯海角,我要给大地的角落带去春的消息…… 豆蔻年华的陈晓旭,人如其诗,宁静却不哀怨,充满一种浑然天成的灵气。

18 岁那年,陈晓旭在男友的鼓励下,参加了《红楼梦》剧组海选。 其实,原本她心里是有些怯的,因为全国那么多人,导演并不一定看得上她。 可男友却说,她的外形和气质都贴近要求,是当之无愧的 " 林黛玉 "。 这句话给了陈晓旭很大的信心,她提笔写了封自荐信,寄给导演王扶林。 《梦里三年》里,陈晓旭说: " 我不是个懦弱的人,我不要做个失败者,不要别人把我拉在后面,我要挺起身来,勇敢地面对世界的挑战。" 这个曾经柔弱的少女,终于开始走向社会,接受命运的考验。

进入《红楼梦》剧组后,陈晓旭才发现和她竞争林黛玉的选手,还有很多。 导演有问过陈晓旭:如果给你别的角色,你愿不愿演? 陈晓旭坚定地回答: " 我就是林黛玉。如果我演其他角色,观众会觉得林黛玉在演另外一个女孩。" 其实,在所有的候选人里,陈晓旭并不是最漂亮的,表演经验也不算丰富。 但那有什么关系呢? 所有人里,她是唯一读完《红楼梦》的女孩,也只有她,最了解黛玉。 培训期间,陈晓旭认真学习琴棋书画,和各种表演课程,本就古典的气质,更加充满韵味。 连曹禺先生看了她的表演都说: " 从梅兰芳到现在,我看过十几个黛玉,以这个为最好。" 培训期过后,陈晓旭脱颖而出,拿到了林黛玉的演出资格。

毕淑敏说:" 岁月送给我苦难,也随赠我清醒与冷静。" 成长之路上,陈晓旭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坎坷,但她既没有被苦难困住,也没有被考验击退。 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她成全了年少的梦想,也成长为了更好的自己。 坚持自我,比完美更重要 红楼一梦,梦里三秋。 演林黛玉的那三年,陈晓旭和演员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度过了生命中最难忘的时光。 可是,《红楼梦》拍完后,剧组解散,陈晓旭也陷入了人生中的低谷。 因为当时拍戏的片酬低,陈晓旭只能和朋友合租一间宽不足十米的小屋。 房间西晒,一到夏天闷热无比,陈晓旭的父亲看望女儿的时候,都觉得十分心酸。 其实陈晓旭也不是没办法改善生活,有些广告商看中她的名气,想高价买她的肖像权,但都被陈晓旭婉拒了。 原因很简单,她不想透支自己的形象。 待在小破屋的日子虽然艰苦,但陈晓旭却觉得很充实。 她经常坐在床上看书,一看就是小半天。 她觉得,多读书,才能 " 真正认清自己,然后选对要走的路 "。 1992 年,陈晓旭和郝彤结婚,并一起创办了世邦广告公司。 虽然两人都是初出茅庐,但客户却给了他们极高的信任。 很多人一听陈晓旭是林黛玉的扮演者,都觉得她不会骗人。 而陈晓旭也没有辜负大家的信任,她写的广告词,常让众人拍案叫绝。 为 " 五粮春 " 写的这段,更是被后世奉为经典: 她系出名门,丽质天成; 秀其外而绝无奢华,慧其中却内蕴悠远; 壮士为主洒泪,英雄为主牵情,个中滋味,尽在五粮春。 名门之秀,五粮春。 当真是寥寥数笔,气韵悠长。 不过,虽然有出众的才华和商业头脑,但陈晓旭却十分爱惜自己的羽毛。

因为信奉佛法,所以她很少参加应酬活动,即使聚会,也是点素席。 新客户一开始,还会觉得陈晓旭不礼貌,但合作久了,反而觉得她正直、可靠。 很快,世邦公司在陈晓旭的带领下,成为了业界标杆,陈晓旭也被评为 " 中国经济年度风云人物 "" 中国十大最具风采女性广告人 "。 在一次节目上,陈晓旭说: "《红楼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发现了精彩的大千世界,但又向我关上了一扇门,使我不能继续演艺事业。 为此,我只能重新开辟一条路,却意外地发现,它通向更美丽的远方。"

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陈晓旭都坚守原则,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她不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也不在乎旁人的看法,而是笃定内心,做该做的事,走该走的路。 就像村上春树说的: " 不管全世界的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 我从来不打乱自己的节奏。" 很多时候,他人的看法并不重要,只有坚持内心,你才能活成自己要成为的模样。 难得尽善尽美,只求此心无悔 2005 年,陈晓旭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生活似乎愈发幸福美满。 可只有她知道,自己还有一项夙愿未了。 因为信仰佛教的缘故,她一直希望能来一场真正意义的修行。 她甚至对家里人说: " 我现在边做生意,边念佛,这不是真正的放下。总有一天,我会出家的,我要完完全全的放下。" 2006 年,是陈晓旭人生的转折点。 这一年,她被确诊为乳腺癌,需要做化疗,才能好转。 但陈晓旭却拒绝了医生的治疗方案。 她说:化疗,会伤害我的身体。我宁可健全地去死,也不要残缺地活着。 父亲陈强曾问过陈晓旭,你这么做,世人怎么看你? 陈晓旭回答: " 那无所谓,人们即使责怪我,也能涨些经验。"

陈强一开始不理解女儿话里的意思,直到女儿去世后,医院复查乳腺癌的病人,一下增加了四成,他才隐隐明白了些什么。 有些人的生命,即使凋零,也自有一番意义。

生命的最后三个月,陈晓旭在兴隆寺出家,法号妙真。 青灯古佛间的香烟袅袅,拂散前半生的脂粉繁华,从此往后,俗世的纷扰,再与她无关。 因为体内的癌细胞已经发生骨转移,当时陈晓旭的一切行动,只能依靠拐杖和轮椅。 但她依然强撑着病体,坚持去寺庙里诵经、烧香。 生命的最后,她感受到的不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是一种近乎超脱的释然。 她说: "(我)就像一滴水珠,渐渐地澄清,汇入弥陀慈悲的愿海,成就博大与永恒。"

2007 年 5 月 13 日,陈晓旭安然离世。 红尘四十载就此落幕,她终究如同书中的黛玉一样,在这人世中,演绎了红楼梦一场。 对于陈晓旭的死,人们向来有不同的看法。 多数人觉得惋惜,因为如果她愿意动手术,或许就能活的更久一些。 可对一个已经开悟的人来说,生与死,从来不是生命的终极意义所在。 诚如《红楼梦》所说: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是顺从本心," 质本洁来还洁去 ";还是忍着病痛,心怀遗憾地过完此生,或许陈晓旭的心中,早有答案。 我们无法对别人的信仰指摘什么,能做到的,只有在这充满两难的世界里,好好生活,让所得所盼,皆如所愿。 陈晓旭去世后,导演王扶林感慨:再也没有人,能演好林黛玉。 生为晓旭,死为黛玉,在很多人心里,陈晓旭早已成为了艺术本身。 遇到生活的不如意,她用坚定的信念,消解命运的坎坷; 面对尘世的繁华,她看开看淡,终觅得心灵的净土。 " 从头到尾,她保持了自己的真情,没有被污染,从来没有因为任何一种世间的贪欲,而改变自己的真心本性。" 这句形容林黛玉的话,放在陈晓旭的身上,再不为过。 她的人生并不算圆满,但却因为始终保有最真实的性情,所以显得格外可贵。

其实,人生本就多有难处,不完美又如何呢? 万物皆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在磨难面前,不忘初心,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便是对生命最好的敬意。 人生海海,未来尚有无限可能。
a
anning1941
怀念故人,挺好的;不过说她不肯就医而选择拜佛,是为了造福他人,是不是太牵强了。她因乳腺癌去世,增加了很多复查乳腺癌的人,是简单的名人效应吧。
王扶林的《红楼梦》成为经典,还是当时哪位主创说的对,那到底是个文学做主的年代。看看那个豪华的专家顾问名单,还有把所有演员圈起来培训10个月原著和各种琴棋书画,岂是今天立项之前先评S级还是A级、顶流拿走一多半预算可以相提并论的。
j
jennyqq
关键那批演员全是靠气质形象来选的,都是差不多第一次演出。只有那个年代才能做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