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美国找工作?先看看求职阶段的中美文化对比

i
immi
楼主 (北美华人网)
美国毕业季即将来临,最近留学党们的话题很多都围绕在毕业后的“工作”和“求职”上。到底怎能才能顺利的在美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呢?先别忙看岗位、查薪水、求内推,如果你还没有搞明白中美职场文化中的差异,那么在“求职”阶段,你可能就会因为一些无心的小错误,被直接pass出局了。今天我们从“准备简历”和“面试阶段”和大家分享一下中美的求职文化差异。   01. 简历 首先和大家讲讲简历。简历是每个求职者必备的求职工具,也是每一位求职者的门面,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然而简历的内容、格式以及版面安排,中美简历的标准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中式简历在整体版面的明显部分需要列出求职者的个人信息,这中间会包括年龄、家庭地址、籍贯、政治面貌和婚姻状况。在这些重要信息的旁边,一般会配有求职者一张美美的照片。人力资源的工作人员在筛选简历的时候通过申请者的照片可以获得直接的第一印象。   不同于中国,美国的简历在个人的基本信息上需要的不多,一般都是在简历的上面部分展示出申请者的姓名、电话、Email信息和简单的所在地区信息,以便联系申请者。在美国,个人的实际年龄、详细的家庭住址、出生地、宗教信仰、婚姻状况,都是个人隐私。   美国是移民国家,也是多种族国家,在简历上,不要求申请者在简历上贴出自己的照片。一方面是出于个人隐私的保护,另外一方面,雇主在见到工作申请者之前,公司方面不会知道申请人的种族、肤色、年龄段和五官,这样公司需要根据简历上面的客观信息决定是否给予申请人面试的机会。   美国简历格式 中美简历在其他部分的内容,大同小异,无论在教育背景、工作或实习经历、荣誉奖项、个人技能等部分,按照时间顺序,从最近发生的时间段依次反推回到之前的时间,将需要罗列的经历详实的描述到简历中即可。   02. 面试 在面试的流程上,中美第一轮面试基本都是由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完成的。但是在面试询问的内容上,还是有区分的。   在中国,面试前有公司会要求求职者填写详细的个人信息表格,包括婚姻状况、家庭构成、家庭成员的工作情况及所在单位、个人有无重大疾病或过往病史等信息。对于女性面试者,人事部门可能还会问到可能预计的结婚时间(未婚单身女性),未来的生产计划(已婚未育妈妈),目前已有子女的年龄,未来有无二孩计划等。所以从面试的问题去分析,大家可以看出对于已婚已育的女性来说,公司更为青睐,被录用的可能性更大。   美国的面试对于以下问题不会涉及到,当然对于一些相关敏感问题,也不建议求职者提出:身体是否残疾、个人性取向、宗教信仰、是否有过因刑事犯罪被逮捕、女性怀孕情况等   参照美国法律,以上相关问题均属于个人隐私范畴,公司无权过问。对于工作申请人是否可以被录取,是否符合用人要求,用人方面只考虑申请人的工作经验、学历背景、个人性格等因素。如果在美国参加面试的过程中,遇到公司人资方面因为以上这些理由拒绝录取你,你有权利提出诉讼。   除了面试问题上中国和美国有所不同,在复试的安排上,中美公司也是存在差异的。在中国,一般在第一轮人力部门安排的面试后,后面的面试基本上是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或直属领导。当然,如果面试的岗位级别更高,将会有更高级别领导在复试阶段进行面试。因为东方职场文化的原因,老板有绝对的权力来决定是不是要录取申请人。   美国的面试节奏则有所不同,会让你有一种“家族式相亲”的感觉。在初试之后,可能会安排很多轮的面试,面试官可能会有工作上直接汇报的上级领导,跨部门的没关系的领导,同级别的同事,下属同属(如果申请的是高级别职位)等等“七大姑八大姨”。美国的职场文化更重视团队合作,团队合作的基本是工作氛围。所以,在面试阶段,和工作申请者相关或不相关,领导或下属,都可能成为面试官,面试的战线因此可能会被拉长。在美国的公司,老板的“地位”不如在中国公司那么高。很多时候,公司的一些决定并不是由老板一个人所了算,而是又整个Team一起开会讨论来决定的。   每一个被企业招聘入职的员工,无论职位高低,都要符合公司原有的公司文化。在有新员工入职后,公司员工间的交流和合作依旧可以保持通畅和默契。   03. 年龄与工作经验 在国内找工作的时候,同学们会注意到公司或企事业单位对求职者的年龄或毕业情况以及工作经验设限很多,比如说,应届生与否、特定领域工作经验年限等。因为中国的退休年龄设定较早,中国市场发展节奏快,用人单位在选择员工时会倾向于年轻、体力充沛、工资要求低的大学生。至于年龄偏大的人,找到新工作的可能性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小。   在美国的企业,更看重工作的经验,活跃在职场的40-50岁的人,他们的流动性依然很大。美国在商业领域尤其注重“实用主义”。在面试阶段,面试官会直接通过案例分析对求职者进行考核,如果求职者可以合理全面的解决问题,年龄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