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杀了上官婉儿一家,为啥还敢把她留在身边,不怕她报仇?

n
neweggone
楼主 (北美华人网)
上官婉儿
01
景龙四年(710)六月,唐中宗李显暴毙。 死因有点迷。 可能是韦后母女投喂大饼惹的祸,也有可能中宗纵欲所致。 但,死了就死了! 老婆高兴,女儿也高兴! 李显死后,大明宫宫门紧闭,秘不发丧。 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各方势力都在酝酿着己方最大的利益。 多方斡旋之下,野心勃勃的韦皇后抢先一步,将台阁政职、内外兵马大权以及中央禁军等全部安排到了自己的党羽和族人手中。 朝政核心大权尽落韦氏之手。 但此时,上官婉儿来了第六感,就像当年嗅出老年武则天是条沉船一样,现在的她已经嗅出韦皇后可能是另一条沉船。 她得离开了,寻找新的庇护所。

02
中宗的死,上官婉儿还是有点惆怅。 回过头来细想,作为武后秘书,上官婉儿理应在神龙政变后被清理的。 即使不处理掉,也不可能被重用。 但唐中宗李显还算仁慈,对她不薄,还让她的权力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这种“仁慈”的背后,一方面,可以推测婉儿在神龙政变中的出心出力; 另一方面,李显与上官家还有些许渊源,婉儿父亲上官庭芝以前就是他的府属。 加上李显几十年都活在武则天的阴影下,缺乏必要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才能。 所以登基之后,他重重封赏了上官婉儿,希望她能继续充当自己的秘书,勉励为大唐发光发热。 很快,被册封为婕妤,官三品,不久又进拜为九嫔之一的昭容,位列第二,正式进入后宫女官。
 “中宗时,上官昭容独当书诏之任。” (《旧唐书•职官志》)
在李显的支持下,婉儿也开始了“秉国权衡”的新征程。 她一方面奉承韦后,另一方面则极力向李显和韦后推荐她的情人武三思。 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侄子,也是当年武周皇储的有力竞争者,是李显的老对手。 在上官婉儿的劝说下,唐中宗重用武三思,并通过武三思之手先后废去了张柬之,桓彦范等“五王”的官职。 权力集中到了武三思手中。 可见李显昏庸至极。 李显也因此开罪了李唐宗族力量,遭到了反噬。
景龙元年(707)七月的—个夜晚,太子李重俊矫皇帝旨意,统领左羽林军三百余人,分两路军马直扑武三思、武崇训府第,诛杀其亲党十余人。 接着又统兵三千,趋肃章门,目标直指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等女流。 上官婉儿得到消息后,立即通知了中宗和韦后:太子起兵作乱。 中宗怒不可遏,派出将军刘景仁捉拿太子。 太子李重俊因兵力不足,最终兵败玄武门,喋血终南山途中。

03
武三思死了,上官婉儿的政治势力被动摇了根基。 现在中宗也死了,这让上官婉儿有些担忧,尤其当年阻扰“皇太女”事件后,与韦后集团更是貌合神离。 在武后身旁浸染多年的她,对于实力高下的评判自有一套。 在权衡利弊之后,上官婉儿暗中邀约太平公主,走向联盟,共同炮制了著名的“天子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旦参谋政事。
 明眼人都知道,这就如当年杨坚矫诏辅政,刘昉和郑译欲分割行政大权思路如出一辙。 肯定是通过不了的。 但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之所以这样有意为之,一是对韦后集团成功率仅仅抱有60%的信心,二是对于以李旦为代表的大唐宗室还是抱有40%的希望。 但这种投机的手段,摇摆不定的态度,也表明了韦氏集团还存在诸多先天不足的成份。 遗诏在送到中书省宗楚客手上,立即被否定了。 相王躺着掺和进来分享权力,制衡韦后势力,这是无法容忍的事。 随后宗楚客便和韦后的兄长韦温一起牵头联名上奏,彻底断了上官婉儿的念想。 但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还是给李旦留了一线生机,某种程度也是看好李旦的潜在势力,或者说是看中了李隆基。 只是站队飘忽不定,也为自身的命运打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04
景龙四年(710)的六月初四,太平公主已经与临淄王李隆基搭上线了。 宫中有了姑姑和宫中上官婉儿的配合,胜算已经大涨了50%。 李隆基对姑姑毕恭毕敬,感激涕零。 当李隆基领着斧头帮小分队相继在飞骑营斩杀韦后,梳妆台斩杀安乐公主后,便到达了目的地—上官婉儿的宫殿。 对,他还要杀人,虽然那个人是姑姑的盟友。 此刻,上官婉儿和宫女们信心满满,秉烛迎接着临淄王,虽然没等到太平公主,但她还是让刘幽求反复看了看遗诏副本,反复叮嘱自己对李旦父子的初心和使命。 当遗诏送到李隆基的手上时,李隆基毫不犹豫拒绝了刘幽求的求情。 他要杀上官婉儿,很坚决。 理由也很简单,上官婉儿明面上是韦后一党,威胁李唐社稷。 换而言之,上官婉儿是武周、中宗时的元老级人物,根深蒂固,以后未必不是敌人。 何况她与太平共事在先。 如果成为自己的朋友也还好...... 但这都是未知的选项。 成年人不做选项,要做就做绝。

05
千算万算,上官婉儿也始料未及,李隆基是如此杀伐果断的人。 她曾经无数次在武后手上死里逃生。 哪怕李重俊起兵作乱点名杀她,都能化险为夷。 如果知道如今结局...... 一切都晚了。 再无生机的可能。 晚风萧瑟,上官婉儿脸色苍白,来不及呼救太平,就被拖到了将旗下面...... 上官婉儿死了! 最终“亡身于仓促之际”,死时47岁。 这也是历来身陷皇权斗争中政治人物必然的宿命。
太平公主听闻,多少有些许感伤。 从小到大的玩伴,彼此相知也有30余年。 她随即对唐睿宗请求厚葬上官婉儿。 一来对于逝去友人的一种尊敬; 二来也是对于天下文士的一个交代和笼络。 回过头来,太平公主突然发觉李隆基这个侄子被自己和婉儿严重低估了。 他的野心,他的心机已经远远超过她爹李旦,不可能轻易被拿捏。 上官婉儿的政治遗产便是中宗时期的开文取士的力量。 上官婉儿死了,他们自然要寻找新的庇护所。 而太平公主正需要他们的力量,与李隆基抗衡。 而唐睿宗在初期自然乐见两种力量在朝堂对打......

ps: 武则天杀了上官婉儿一家,为啥还敢把她留在身边,不怕她报仇吗? 首先,这个问题就很有问题。 上官婉儿的爷爷上官仪并非众多文学作品中所说是因为给李治起废武后诏书, 得罪武则天被杀。 当时李治病重,身为宰相的上官仪就去找李治咨询咨询他的前上司废太子李忠的问题。 好死不死,此时李忠担心自己的小命,在发配地天天女装,装疯。
隔着千里,这俩货还这么有默契?是何居心? 加上太子李弘年纪小 于是感觉自己快不行了的李治敏感的先下手为强 ,以谋反罪名,果断杀了上官仪和李忠。
其次,上官婉儿跟武则天交集并不多。 根据考古发掘出来的墓志铭—— 上官婉儿真正发迹是在唐中宗李显第二次登基以后的事了。 并不在武则天时期。 所以武则天如何如何看重上官婉儿,都是没影的事。 武则天身边有一堆类似罪臣之女这样的秘书女官,上官婉儿只是普通的其中之一。
还有,就是婉儿也不会有报仇的想法。 罪臣之女,什么身份?奴隶。 无论谁杀了上官一家,她能做的也只能是给家人平反。 这个不难理解,可以参考类比一下当下印度的种族制度。
s
savagediana999
当年被这个上官婉儿狠狠惊艳了一把,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