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星的高级感都被“沙雕”英文名毁了

d
dongdongnei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欧豪最害怕的事,还是发生了。” 4月,一句古早节目中的“你是我的神”,直接把海清和欧豪双双送上热搜。 之后,便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网友们疯狂玩梗,不亦乐乎。 相关话题播放量达到1.1亿/图源:飞瓜数据 有网友在俩人的人物关系图谱里,P出了一档神奇的关系链条。 他,成了她的“神”;她,则成了他的“信徒”。 明星被网友玩梗的很多,但产生的逗乐效果如此历久弥新的,这恐怕还是头一个。 事情到这还没完,转眼到了5月,仍未放弃玩梗的网友又发现了华点:欧豪的英文名居然是Oho Ou (哦吼~哦~)? “怎么可以发语音的呀!” “他的英文名难道不是叫God(神)?” 入行多年的欧豪,估计怎样也想不到,自己竟然会有一天因为英文名上热门。 当然,更让他想不到的是:以此为开端,另一场关于英文名的网络狂欢活动也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 一时间,各方“势力”均申请出战,纷纷晒起自己或自家爱豆的英文名。 01 明星们的英文名, 能有多少花样? 都说明星是时尚、潮流的标杆与先锋,在起英文名这件事上自然也是屡出奇招。 为了达到中英文名给大众的印象统一,很多艺人直接在自己的中文名字上下功夫,努力英文名也做到“名如其人”。 在这当中,灵感爆发的远不止欧豪。 更直观可爱的还有周也和刘也。 “也”谐音英文开心时的语气词“Yeah”(耶),如此可爱的巧合直接让两个人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用读音“也”作为英文名。 在微博检索框搜索yea,便可以直接发现两位“也”。 刘也Yea(耶)和周也Yeah(耶)/图源:微博 还有“名随心动”的贾乃亮,目前官方的所有资料中显示的英文名,均与那只我们童年里的老鼠“杰瑞”同名。 不知道他有没有个叫“汤姆”的朋友 然而Jerry其实是贾乃亮公开的第三任英文名,前面官宣过的还分别有Happy(开心)和Smile(笑)。 殊不知在外国人眼中,Happy和Smile根本就不是“名”,它只是一个字。 “你好我叫笑” “……”(外国人抓狂ing) 好在,这并没有浇灭明星们取英文名的热情。 甚至还让他们有点越挫越勇的意思。 叫自己Three的孙芮看似同样随性,实则是“妙语生花”。 数字“3”乍一看似乎和名字毫不相干,甚至毫无营养,但只要你加一下语速,就会发现“孙芮”二字的发音,简直和Three一模一样。 综艺感爆棚的白敬亭,则巧妙做到了英文名“引经据典”。 巧妙的引用所有中国人最开始一定会学习的几个经典单词:Good bye 。 结合自己的姓氏,起了一个大众基础极好的英文名“Good Bai”。 既夸了自己Good,还玩了一把谐音梗,看得出,他对这个名字非常满意…… 满意到直接注册成为了商标,成为了他拓展个人业务的品牌。 而要说将英文名做到“绘声绘色”的,还要佩服雷佳音。 采访中,雷佳音开玩笑一般的语气,仿佛这英文名张口就来。 配合东北铁憨憨的日常特点,因为姓雷,直接叫自己Honglonglong,不愧是别名叫“雷子”的男人。 直观好记、人设搭配、适度玩梗大概是明星英文名出圈三件套。 谐音梗、寓意法、自由发挥则是他们玩转英文名的核心关键词。 而从吃瓜群众们的反应来看,不得不说,类似的方法稍加总结,就可以变成我们日常为英文名发愁时的“救命良方”。 赵丽颖的英文名:Zanilia 02 《“玩坏”英文名108式》 先说谐音梗取名法。 对于这一招式,谐音梗这套路,书面些的表达就是在英译中时我们经常使用的音译法。 就像我们称呼Shakespeare为莎士比亚,他笔下的悲情恋人Romeo、Juliet,则是“罗密欧”与“朱丽叶”。 为符合英文的单词结构与发音习惯,选择与中文名谐音的明星们大多取“名”中的尾字作为英文名,兼顾亲切感与幽默感。 一出口合情合理,却能引起笑声一片的使用效果最佳。 黄子韬自我介绍英文名叫Tao/图源:快乐大本营 当然,直接用本名两个字做英文名的也有。 只不过会像取了Xiaoting做英文名的爱豆沈小婷一样被粉丝“亲切”的称呼为谐音的Shouting(呐喊,谐音“小婷”)。 中国大嗓门的Xiaoting直接变Shouting 不止明星,谐音梗这东西只要用的巧妙,普通人的英文名也很有趣。 在欧豪的英文名被玩坏之前,我们八成也不会相信,真有人的英文名叫God……因为这个人的中文名叫:尚迪。 更不会料到,有一天历史人物们也会“与时俱进”,被安排一个创意十足的英文名。 王安石叫Vans,汉武帝叫Woody,张不可叫Book,洪石叫Horse,朱棣叫Judy,鳌拜叫All Buy…… “当我的笨蛋同学秒变大聪明”/图源:@其实我是忍者来的 注意,千万别以为关于英文名,大伙的花样就这么多。 在一些朋友的手上,英文和中文的转换流程,是完全可能倒推的。 曾把自己的微博名字锁定“努力努力再努力”的张艺兴,出道时的官方英文名:LAY(谐音:类)。 关于这个英文名,张艺兴本人的解释是:希望自己做一个像花泽类一样帅气的男人。 和许多朋友取英文名时的初衷一样,寄托了很多美好的期望。 然而上节目时,这个英文名就直接被玩坏了。 杨紫和黄磊在节目里“吐槽”这个英文名谐音不够好,应该直接改为Bulay(谐音“不累”)。 那不就是一整个轻松了嘛? 而如果将这种取文名手法发扬光大,另一种取名方式也应运而生:寓意法。 想富贵的叫Rich(富),想苗条的叫Thin(瘦),想出人头地万众瞩目的直接叫Shine(闪),喜欢樱桃叫Cherry(樱桃)…… 要是脑洞够大,还可以自由混搭,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陆游可以叫Wifi(无线网),因为Wifi需要路由器; 姓尤的朋友们可以叫Only,因为这样英文全称就是Only You(只有你)。 经典歌曲Only You/图源:《大话西游》 曾几何时,我们为了英文名绞尽脑汁,翻书,查字典,刷电影,甚至恨不得花钱去取名网站,只为了取个趁手的英文名。 如今大伙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融入本土化取名方式和创意,将其变成了一件接地气的事。 当然话说回来,凡事都有双面性。 接地气确实不错,但有时因为“太接地气”,在使用和称呼英文名的过程中,也难免遇到另一些问题。 比如变得本土化、谐音化后,直接叫岔了。 一不小心Emma直接变东北“艾(ái)玛(mǎ)”,Nicolas(尼古拉斯)秒变赵四…… 还有田亮的女儿被叫成森碟(英文名Cindy的谐音);海清的儿子被叫成蛋妞(英文名Daniel的谐音),这些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同样的“命运”黄明昊也没有逃过,曾经他的英文名兼艺名:Justin(音译:贾斯汀)。 参加综艺后,秒变大家口中的亲切“小贾”,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就姓贾呢。 这边明星们的名字被玩坏,那边品牌的外文名也难逃“跑偏”的命运。 当Gucci(古驰)变成“哭泣”,是路人看完眼泪Prada Prada(普拉达) 的 Dior(迪奥)的程度了。 许多人仿佛自带一套神奇的英文名转换系统。 当你介绍:“叫它Dollar就行。” 对方:“好的刀郎,你好刀郎。” “但凡你能把这个英文名字叫对,算我输。” 要么感觉难取,要么感觉难叫。 难道,正儿八经的英文名真就走不进中国人的内心? 03 英文名,如何走进中国人内心? 曾几何时,由于语言隔阂与能力,为国人熟知的英文名,叫来叫去就那么几个。 大多数人都还是最受欢迎英文名排行榜上搜一搜,看上哪个直接用,因此也造成了一些尴尬的局面。 比如许多人因为喜欢糖果、樱桃而叫了Candy、Cherry,而外国友人表示:原来这些词真的不适合做英文名。 谁和“外国人的爆笑中文名”联动了我不说/图源:小红书 加上担心发音不标准、怕不懂真实意义闹笑话……种种原因,似乎对都导致了我们无法与自己的英文名长情。 但其实,中国人起英文名早有先例。 中国清史编纂委员会出版的期刊《清史镜鉴》中,就曾记录了末代皇后婉容从小跟从父亲学习西方文化,手把手的教溥仪吃西餐,给溥仪写英文的短信。 信中婉容称呼自己Elizabeth(伊丽莎白),称呼丈夫溥仪Henry(亨利)。 蒋介石带着宋美龄与张学良会面,宋美龄则用英文称呼张学良Peter(皮特)。 宋美龄称呼张学良Peter/图源:《晓松奇谈》 那时候,英文名在某种程度上是地位的象征,似乎和普通人并没有太多关系。 到后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进入了义务教育的课堂。 我们认识了Han Mei Mei、Li Lei,学习回答What’s your name的课堂作业,开始为自己思考第一个英文名。 套着所学不多的单词和自己喜欢的食物、出生的月份、听过的故事……许多人成了Alice,Apple, Orange,April,May,Piggy。 英文名太大众化最终就会变成这样 随着英文课堂学习的不断积累,我们也开始思考英文名的含义与独特性。 担心自己这个Alice埋没在万千个Alice之中,或主动或被动地思考着要不要改个名。 事实上,怎么取个亮眼的英文名,其实是全球通用的烦恼。 就像中文重名也会带给人一些尴尬,外国人也为取个不落俗套的名字操碎了心。 根据取名网站Nameberry公布的2021年度最受欢迎的英文名排行榜显示: 女生名字中排名第一的Eloise,是一个法文名字,意思是健康或宽容;男生名字中排名第一的Arlo,则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名字。 我们熟悉的Tom、Peter和Lily,早就像胜利、翠花和铁柱一样,渐渐消失在了历史的风云中。 如今在网上随便一搜,就能搜到无数“如何取英文名”的教程,不光能结合性别和汉语名,甚至还得问问你的性格和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