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9年级,很聪明成绩很好,但是总是自己钻牛角尖,喜欢看哲学书,最近在看尼采,是她自己在图书馆借的。真的不知怎么她怎么这样。我跟孩子她爸都是理工生,一辈子没读过哲学。她读也就罢了,把自己读得很痛苦,自己说脑子要糊了,她没法停止思考,但这些想法要把她弄疯了。 说说她不正常的地方: 1. 她会对着一面白墙看很久,说只能看白墙,看别的都drive her crazy 2. 有一天晚上突然跑到后院的草地上躺着看星星,看了很久, 又说了一堆,大概是说人是天地的囚徒 3. 老是说这个世界很荒诞absurd, 看什么东西,房子,车子,都觉得很absurd 4. 跟我说她不想上学了,她在学校学不到任何东西,问我可不可以让她home school. 我有很认真的想帮她解决人生中的困惑,但是感觉她思考得比我多,我说的完全没法让她信服。比如她有这些疑问: 1. 人为什么要理性? Why should one think rationally? 2. 当你知道很多问题没有答案也找不到答案的时候,人该怎么活着?为什么活着?How to cope with the fact that there is no answer? 3. 应该崇尚美吗?Should one value beauty? (她一度喜欢艺术, 还拿过奖,画得很好,但是后来又觉得这些都没有意义 ) 4. 应该接受 Practical Postulates 吗? 这个我完全不懂,搜了一下,大概是康德的实践假设? 5. 伦理存在吗?应该相信道德morality吗? 6. empiricism or rationalism ? 经验主义还是 理性主义? 7. 人为什么要快乐? 焉知快乐比不快乐好? 请懂哲学的牛人指教,感觉孩子很想跟我探讨,但我完全赶不上趟。 有没有哲学老师可以开导中学生的?谢谢了
楼主的女儿居然想的和我以前一模一样,不过我纠结这些的时候已经20岁了。我后来除了哲学又看了很多宗教类的书,还系统的学了佛教几年。发现我们称为哲学或者佛学最初都是敏感细腻的人爱胡思乱想和观察,认为有真理和答案。信教的人也是大多数从开始考虑生死和幸福感开始的,就是想寻求答案。结果大家就总结了那是上帝的旨意,佛主的安排,真主的计划。我们不要胡思乱想都听他们的就好了。佛教还有明确的教义杀自己也是杀生,不要想不通不活了,规定修法磕头念经让自己脑子平静。我后来看了生物和社会群体现象类的书,说活着就是基因的需求,动物和人类都会不由自主的繁殖,希望基因一直被复制。生命有没有意义生命都会不由自主的产生。推荐看 Robert Sapolsky 的讲课。楼主女儿认为没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也需要做的原因是我们需要社会和群体认同感,可以研究一下从精神层面上为什么人类重视礼仪和仪式感。即使没有意义,生命的基因也会有生存的需要,你还会想繁衍后代,为了保护自己的基因也需要社会skills. 人死了也许基因也存在,也许地球将来爆炸了那些化成灰的基因说不定也会飞到其他地方繁衍。
喜欢尼采的话可以多看看存在主义,克尔凯郭尔,加缪,黑塞。最近在看hannah arendt的the life of the mind, 也是讲她感兴趣的这些话题。 不过要解答这些问题的话我个人觉得科普类书籍更有用,比如说chaos theory, quantum physics, 再到neuroscience和AI方面的最新发展, 看看科学家是怎么思考这类问题的, 其实很有帮助。
回复 41楼joyfuljun的帖子 我自己读了很多东西,我们感受不了那种痛苦,但从心理上接受孩子就像是精神上感冒,心态上不能崩,要积极地去面对。当时我给孩子停了两星期,先找医生开了抗抑郁药物,这个可以改善青春期大脑高速反育所造成的神经递质unbalance 的问题,可能缓解孩子穷于应付intrusive thoughts的问题。然后我们一起去看了很多YouTube 的视频,让孩子明白what’s going on in his brain and minds,还有一些mindfulness 和meditation 的各种视频和资料。让孩子明白所有的强迫思维其实都是源于一些认知的问题,不必过度解读和纠结。需要父母真正地去感受和聆听孩子内心的痛苦,不自信和各种不成熟的想法,不要去一味否定或试图纠正。这是个很缓慢甚至痛苦的过程,父母一定要有强大的內心,不要被孩子的想法带着走。要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去面对。
回复 41楼joyfuljun的帖子 我自己读了很多东西,我们感受不了那种痛苦,但从心理上接受孩子就像是精神上感冒,心态上不能崩,要积极地去面对。当时我给孩子停了两星期,先找医生开了抗抑郁药物,这个可以改善青春期大脑高速反育所造成的神经递质unbalance 的问题,可能缓解孩子穷于应付intrusive thoughts的问题。然后我们一起去看了很多YouTube 的视频,让孩子明白what’s going on in his brain and minds,还有一些mindfulness 和meditation 的各种视频和资料。让孩子明白所有的强迫思维其实都是源于一些认知的问题,不必过度解读和纠结。需要父母真正地去感受和聆听孩子内心的痛苦,不自信和各种不成熟的想法,不要去一味否定或试图纠正。这是个很缓慢甚至痛苦的过程,父母一定要有强大的內心,不要被孩子的想法带着走。要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去面对。 anitatang2015 发表于 2022-04-24 23:55
很同意这个 ”让孩子明白所有的强迫思维其实都是源于一些认知的问题,不必过度解读和纠结。需要父母真正地去感受和聆听孩子内心的痛苦,不自信和各种不成熟的想法,不要去一味否定或试图纠正。这是个很缓慢甚至痛苦的过程,父母一定要有强大的內心,不要被孩子的想法带着走。要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去面对。“。 我的经验是不能完全靠therapist 或者药物,父母要多听,多支持,想法只是想法,let it stay there, and that's fine.
你女儿没有什么问题,不需要看医生。但可能需要找一个emotional intelligence 比较高的长辈聊一聊。我也经历过她这个阶段,比她小一点,12,13左右。个人觉得小时候接触各种哲学思想,然后深入思考,是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从中感受到的痛苦也对我很重要。不知道楼主看没看过Call me by your name, 男主失恋伤心,男主爸爸安慰他不要因为感到痛苦就麻痹自己,live through his feelings instead of trying to dismiss them. ”....to make yourself feel nothing so as not to feel anything - what a waste!“ 你女儿需要的是疏解的方式,最好有信任的长辈可以帮助引导。我当时并没有,是通过自己写东西,还有竞技体育,慢慢走过来的。
说说她不正常的地方: 1. 她会对着一面白墙看很久,说只能看白墙,看别的都drive her crazy 2. 有一天晚上突然跑到后院的草地上躺着看星星,看了很久, 又说了一堆,大概是说人是天地的囚徒 3. 老是说这个世界很荒诞absurd, 看什么东西,房子,车子,都觉得很absurd 4. 跟我说她不想上学了,她在学校学不到任何东西,问我可不可以让她home school.
我有很认真的想帮她解决人生中的困惑,但是感觉她思考得比我多,我说的完全没法让她信服。比如她有这些疑问: 1. 人为什么要理性? Why should one think rationally? 2. 当你知道很多问题没有答案也找不到答案的时候,人该怎么活着?为什么活着?How to cope with the fact that there is no answer? 3. 应该崇尚美吗?Should one value beauty? (她一度喜欢艺术, 还拿过奖,画得很好,但是后来又觉得这些都没有意义 ) 4. 应该接受 Practical Postulates 吗? 这个我完全不懂,搜了一下,大概是康德的实践假设? 5. 伦理存在吗?应该相信道德morality吗? 6. empiricism or rationalism ? 经验主义还是 理性主义? 7. 人为什么要快乐? 焉知快乐比不快乐好?
请懂哲学的牛人指教,感觉孩子很想跟我探讨,但我完全赶不上趟。 有没有哲学老师可以开导中学生的?谢谢了
🔥 最新回帖
同推荐。林语堂的那本是用逍遥庄子的故事来解读老子的道德经。英文版应该容易懂。
对,大道同源。一切的一切,尽头都是源头,以太, the source, the conciseness.
我们被 Matrix 编程最大的谎言就是,物质决定意识。事实上,是意识决定一切,包括物质。
哲学在数学之上,高于数学。
很有智慧的孩子,这个年龄能想这些深刻的问题。 建议读《道德经》 可以看林语堂的英文本,很有趣。
🛋️ 沙发板凳
娃很聪明,思考得很深刻。推荐她看罗素的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 。也许对她有帮助。罗素也是他那个年纪左右有很多深入的思考,认为人生无意义,甚至一度想自杀,这本书是他走出来之后作品。你也可以看看,也许更能理解为什么生活优渥的人会抑郁不快乐(罗素出生贵族家庭,自己是爵士,生活条件非常优渥)。罗素后来活到了97岁,并且认为自己生活得很幸福。
谢谢推荐
她身体怎样?喜欢运动么?感觉她是highly sensitive的特性,这样没有任何问题,就是一种type,但可能是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我问她 身体的原因:比如她只想看白墙,可能就是 感官 比较疲累。也就是,身体可以更强壮些。
不客气。建议你也看一看,可以跟女儿沟通。
身体健康,运动确实比较少,女孩子大了好像就越来越不爱动
孩子肯定是很聪明的,善于思考,但家长一定要注意观察,好好引导。 多让她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动一动。 体力,脑力均衡的活动。
如果要和她讨论光看罗素,说实话我觉得作用不到,可能要从哲学intro开始慢慢了解不同的"门派",才知道文艺复兴之后那些近现代哲学家他们的理论根基在哪里
是的,我也这么想,从太空看地球,地球上发生的事情如此渺小,即使第三次世界大战把地球核平了,从宇宙的尺度有没有任何其它文明care都是个问题,所以,接受生命的卑微和无意义,然后还能继续快乐地生活,感受这唯一一次的生命,我觉得比非要找出生命的意义更重要
需要建立和自己感官, senses的联系
人的思想无法代替人在世界上生活,无论想得有多深刻,最终还是要落实到senses上。父母如果也没有建立和senses的联系的话,应该是没办法影响孩子去办到,感觉还是看therapist吧,父母一起看。最保险的办法。
我也很担心,所以让她别读尼采了,跟她说尼采不是疯了吗。她很喜欢尼采写的东西,说,为什么说他疯了吗?那只是在你们看来疯了
我看过的东西应该可以解答她的一切疑惑。推荐两个网站。
第一个是卯宿二传导的信息。关于宇宙,关于地球,关于人类,关于我们每个人活着的目的和意义。。。。全部都有解答。油管子的名字叫 Cosmic Agency. 下面链接是他们的网站, 有文字版. 建议她从头开始看: https://swaruu.org/en/transcripts?author=1
第二个是 https://wingmakers.com/ 这里面的绘画音乐尤其是哲学,我相信她一定会感兴趣的。
上面列的每一个问题,都超出了一般成年人能回答的范畴。看你的帖子似乎也远远超出你们夫妻能够回答/理解的范畴。
不知道楼主有没有更多信息分享,我们一起参与讨论
我也是这个感觉,孩子是超级敏感又聪明那种,家长还是小心一些,去看看心理医生至少没坏处。我觉得需要运动,分泌多巴胺。孩子现在脑力体力不平衡。美国家长狠推体育还是有意义的,
真不像是聪明的样子
读尼采并不是问题,思考尼采也不是问题,但要学会休息,劳逸结合,那怕她每天思考都可以,这件事的重点是,她能不能控制思维,让她自己停下来有休息的时间。 如果她出现了你说的,她没法停止思考,这是个问题。 我知道的一个人症状就是那个孩子自述没法停止思考,后来找了心理医生吃药有好转。 你倒不必给孩子说,尼采疯了,不让她读,可以试着帮她把问题细化,同时细化她的读书,思考时间。帮她转移注意力。 比如不是不让她读,但是限制每天的时间,同时引导到每天做足够的户外运动,用其他问题分散她的注意力。 这种小孩应该容易沟通,告诉她户外运动的重要性,不急于在几天就把她的疑惑都弄清楚。让她慢慢观察这个世界,去户外,去人群中观察,告诉她,观察这个世界和读书一样重要。尼采的书是尼采的观察体会,她也需要有她自己的认知。
我也觉得,她脑子里好像有根筋出了点问题。其实我带她看过医生,但现在的医生基本上一听她问人为什么要happy, 就给她开抗抑郁的药,她不肯吃,我也不太想让她吃。
你自己先了解下强迫思维,知乎上可以参考下。其实就是孩子认知的问题,纠结不断地分柝自我的思想,进入了强迫思维,会停止不了各种intrusive thoughts. 但自己解决不了. 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去面对和正视,解决认知上的纠结。我儿子14岁也经历过这些。
你女儿青春期抑郁的症状挺明显的其实。我表妹以前也是从思考一些事情停不下来,发展到睡眠不好,不能集中注意力,无法自己应付学校生活…后来就吃药治疗几年,后来好了
很像我上初中、高中时候的状态。当时很痛苦,精神上非常孤独,长时间拒绝跟别人交谈。是高考挽救了我。为了准备高考,我把问题悬置起来两个月备考。在大学继续孤独,但环境不再一样,也就过来了。
谢谢,我感觉我女儿确实有点强迫思维, 请问你们是怎么解决的呢?
我自己读了很多东西,我们感受不了那种痛苦,但从心理上接受孩子就像是精神上感冒,心态上不能崩,要积极地去面对。当时我给孩子停了两星期,先找医生开了抗抑郁药物,这个可以改善青春期大脑高速反育所造成的神经递质unbalance 的问题,可能缓解孩子穷于应付intrusive thoughts的问题。然后我们一起去看了很多YouTube 的视频,让孩子明白what’s going on in his brain and minds,还有一些mindfulness 和meditation 的各种视频和资料。让孩子明白所有的强迫思维其实都是源于一些认知的问题,不必过度解读和纠结。需要父母真正地去感受和聆听孩子内心的痛苦,不自信和各种不成熟的想法,不要去一味否定或试图纠正。这是个很缓慢甚至痛苦的过程,父母一定要有强大的內心,不要被孩子的想法带着走。要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去面对。
赞这个。中学时代也很迷尼采,看过不少哲学书,还喜欢说禅打机锋,年轻人觉得酷。 在没有生活阅历, 没有了解社会是怎么运作之前的“想得深刻”是虚假的。 美国这边不少therapist不太行,还是要父母参与一下。父母不要觉得这些东西很玄乎,学理工的人看明白一点都没问题。 要是我来回答楼主女儿的问题,我的答案都是不。。 既然上帝已死, 就没有人能决定我们应该怎样活着, 人当然可以不快乐,不理性,也没有人应该怎么活着这一说,没有应该不应该, 只有个人如何去选择。 答案不可能在书本里,在别人的脑海的。 想要一个答案本身也可以说是absurd. 年轻人喜欢这种个人主义色彩强烈的流派,容易走火入魔。 记得高中看过家里的一本恩格斯的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当时让我思想改变很多。 无论个人有多大,在社会面前,人的本质就是渺小的。
最后的最后,年轻人喜欢哲学,不完全是因为过于聪明爱思考。更大的可能是有一些生活中的痛苦,需要读哲学来逃避。多花时间和孩子聊一聊天吧。
很同意这个 ”让孩子明白所有的强迫思维其实都是源于一些认知的问题,不必过度解读和纠结。需要父母真正地去感受和聆听孩子内心的痛苦,不自信和各种不成熟的想法,不要去一味否定或试图纠正。这是个很缓慢甚至痛苦的过程,父母一定要有强大的內心,不要被孩子的想法带着走。要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去面对。“。
我的经验是不能完全靠therapist 或者药物,父母要多听,多支持,想法只是想法,let it stay there, and that's fine.
现在才明白思考人生其实毫无意义,那是哲学家应该思考的问题,他们把此作为课题来研究,是他们的工作。而我们是凡夫俗子,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好了。因为就算是想明白了某些哲学问题,可有些事情也是自己无法掌控和改变的,譬如生老病死。那么,就珍惜当下吧。所以,楼主不必太过担心。思考只是成长的一个过程而已,区别在于有的孩子想的少有的想的比较多点。不过建议娃哲学书还是少看点,或者只看一家流派,就如练功太杂了小心走火入魔。总之在哪个年纪就应该做哪样的事,幼时的天真可爱,孩童时的调皮捣蛋,成长期的迷茫和反叛。我们也是那么长大的。
我也都 经历过,后来工作后了,完全得靠自己养活自己,就发现真是年少父母养着吃饱了撑的才想这些。
看看pediatric psychiatrist。 也看看能否选修附近大学的哲学课,office hour的时候和老师聊聊。
可以问下,脑科学的理解是什么样的?你现在一览众山小,是什么感觉和想法?我也是一直在探索的,所以好奇走出来后是什么样的。
同意这个,我觉得楼主娃挺好的呀,我觉得你给不了她答案,心理医生也不能,这些问题人类都思考多少年了,还没统一的答案呢,不然哲学为啥还存在呢,而且也得靠她自己寻找她接受的答案,多看书,多体验生活,多些有趣的经历,也许某天她就不纠结了
不觉得这是精神问题,intrusive thoughts是精神分裂等严重精神疾病的表现一种,但是LZ女儿这完全是自发的思考和求知,有逻辑有深度,跟精神分裂的荒诞离奇的intrusive delusive ideas差了很远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一样,有特点的孩子往往以后能成大事,不要动不动就扣精神问题的帽子
有intrusive thoughts 并不等于精神分裂。焦虑,抑郁和强迫思维都会有。青少年高发。但很多人都以为是青春期问题而否定或忽略,导致孩子可能靠自己努力去改变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治愈。早点引起重视能让孩子健康渡过这一人生的关键转折时期。
我侄女也是上大学后开始天天琢磨这些,钻进死角出不来,失眠抑郁,后来诊断bipolar,吃药后勉强大学毕业,之后短暂几份工作都无法持续,一直呆在家里。楼主重视起来吧。
因为脑科学是唯心和唯物,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交汇点,又是有实验根基的东西,所以是一个打通各个领域和基础哲学疑虑的很好的切入点,康德的伟大也是从本体论进入了认识论,其实就是脑科学的角度,只是那个年代还没有脑科学的概念,楼主女儿的不少问题都可以由脑科学和其引申出来的一些哲学框架去思考。我的经历很特殊,学了理科的各个专业,后来又做工科,自己读了人文和社会学科各专业的书,而哲学问题都是很深入能够整合不少领域,所以能打通很多东西。一般的文科读书顺序是文史哲,我是碰巧从哲学到历史到文学反过来,这样很艰难,也危险,但懂了哲学,看历史和文学都很容易理解,现在读书读到的各种思想,基本上都是自己早就思考过的,偶尔碰到新鲜的想法就会很欣喜。世界上不少事情很复杂,有深度和广度才能理解深入,做各种明智的决定,比如这次疫情,深入的理解,需要懂得数学,物理,微生物,免疫,神经,心理,人的行为,社会,文化,经济,法律,政治,历史,各种学科,并且融会贯通,如果这些都理解了以后,很多事情早就能看得很清楚,能做出各种明智的决定,疫情的时候投资房子股市,学习锻炼,陪伴孩子提升孩子,跳槽自身提升的人对比只知道焦虑抑郁的人,这就能看出懂得哲学并打通各个学科的好处,不过我还没有看到一个人把疫情里这些都考虑周到讲清楚的。
没必要把一切都疾病化,跟你不一样就是有病,不标准不平庸就是有病?
没人确诊这个孩子是精神问题,不要网上看诊。 只是建议lz注意观察,不要忽视这个方面。 没有人说所有孩子都一样, 也没人说有特点的孩子不能成大事。 你自己一口你觉得,万一有问题,耽误了你又不负责。 你要不再读读我之前写了什么,不要自己发挥,然后你自己驳斥你自己。
你不用帮她找答案,这是她自己的journey
楼主有兴趣可以联系我
真是有思想的娃呢!孩子思考的这些问题非常好,带孩子去教会吧,在那里她会找到答案
也顺便推荐一本书,尼克松的高级幕僚,Charles Colson的《the Good Life》。是他对自己和一些有影响力的人物的分析,讨论活着的意义。可读性很强,尤其建议打算学文科的孩子看看,很有职业方面的启示。
我的孩子几年前也经历了类似的挣扎,但比我小时候要平顺很多。
这些问题我从7岁开始就想过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生命没有任何意义,但发生在生命过程中的爱是宇宙中非常独特珍贵的东西
我大学的时候也有个同学这样,后来信了flg,拒绝上课,天天穿粗布衣服练功,后来被退学,再后来就失联了,本来是个挺聪明的男生
会相信FLG也是没想透彻,被骗的。。看看这些那个时间起来的“宗教”组织头头哪个不是赚的家财万贯,被迫流亡国外,也不少转移资产。
一旦接受那个逻辑和世界观,人的思维方式就变得无法理喻,当时他宿舍的人还和他辩论,试图把他拉回来,根本没用,所以我觉得楼主还是要重视干预一下,一旦走火入魔还是挺可怕的
告诉她:经验 很重要。
仅仅关于书本展开的思考价值是很有限的。
历史很重要。
爱读哲学的,一定要读历史来平衡。
音乐和运动也很重要。
平衡她的神经系统。
孩子非常非常聪明。千万别看罗素、萨特之类的。这孩子需要信仰,她需要一个对世界的超越自我和物质主义的认识,她需要知道人类的存在是否是有意义的,人是否有超越物质的神性,人死之后是否有另一个世界的去处。看看 C.S.Lewis,Pascal,甚至奥古斯丁,看她能不能豁然开朗找到答案。
蔡志忠有画过诸子百家的漫画,苏菲的世界啥的可以给她看看,比较轻松
我九岁的时候也是天天想这些,觉得人生虚无想自杀,但是又怕疼。有一天突然想通了每个人都是一个圆,从起点回到终点,区别只在于有的圆大一些有的小一些,体验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然后就决定了我这辈子要做一条堂堂正正的咸鱼,得过且过,混吃等死,从此以后一直非常开心
最近那个杨紫琼的电影瞬息全宇宙也挺适合她看的,人生固然虚无,但每个瞬间都是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