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漂亮旗袍是什么梗?谁知道?

楼主 (北美华人网)
看李大眼的上海未来100年,提到的。不了解是什么意思

 

🔥 最新回帖

B
BubbleBee
180 楼
上纲上线就没意思了。抗日战争打了8年,这8年都别过自己日子了,天天忧国忧民,死而后已?
不管打不打仗,七情六欲少不了。人之常情的东西没必要批评。这不过是站在虚假的道德上罢了。真正有道德的人,是圆融,有包容力,能理解别人,懂得人情世故的。
扶苏 发表于 2022-04-22 18:20

少来了,七情六欲不看对象是谁?。。。。。?
张爱玲属于somehow她就是需要通过跟社区里变态杀手发展两性关系得到爱以及安全感的那一类,因为对方的魅力?因为她儿时的阴影???心理学定义她这种人算sociopath,类似监狱里serial killer的女粉丝
i
iloveGelato
179 楼
旗袍什么的,那都是最后一根稻草。有个汉奸前夫,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得跑,何况抗战结束后已经被国民党整过一次了,连发表作品都不能用真名,解放了发现共产党还不如国民党呢,那还想什么,赶紧跑路呗,这个不需要太敏感也能看出来。
不过她跑到香港都不放心,一定要离华人社会越远越好,这一点还是有远见的,看看现在的香港!台湾也不安全。她好像是难民身份去的美国。
P
Popflower
178 楼
再不如意也比被批斗强啊,所有的尊严被踩在脚下践踏
joybear2005 发表于 2022-04-22 10:19

其实现在的防疫也让人再一次的看到了人的尊严是怎么被任意践踏的。但凡有点脑子能跑的都应该给自己考虑后路了。
s
spring21
177 楼
回复 172楼的帖子
她如果真有能力让战争继续,倒也担得起女魔头这个名头,可她不是。你如果面对有能力让战争继续的人大喊一声魔头,我也会敬佩你的正义感,但我猜你不会,还是批判女作家更安全。 不过是一些闺房密语,说这些话的人是喜欢探寻人性幽微阴暗的之处的作家。谁私下的话经得起正义的审判?你可以不喜欢这些,但以此证明自己的正义感大可不必。
hearty 发表于 2022-04-22 20:24

我对张爱玲的评论基于事实, 你对我的评论基于臆断, 可以说是污蔑。 张作为一个文化名人, 身体力行地做了汉奸, 嫁了汉奸, 盖棺定论。
再说, 她哪来那么多粉丝啊? 小说里的有些对话照抄红楼梦, 没那么高大上吧。
h
hearty
176 楼
回复 172楼的帖子
她如果真有能力让战争继续,倒也担得起女魔头这个名头,可她不是。你如果面对有能力让战争继续的人大喊一声魔头,我也会敬佩你的正义感,但我猜你不会,还是批判女作家更安全。 不过是一些闺房密语,说这些话的人是喜欢探寻人性幽微阴暗的之处的作家。谁私下的话经得起正义的审判?你可以不喜欢这些,但以此证明自己的正义感大可不必。

 

🛋️ 沙发板凳

C
ChristinaW
没看李大眼的文章,不过张爱玲的漂亮旗袍, 意思大概是,解放后搞活动,张爱玲发现只有自己穿旗袍, 就知道共产党的本质了,立刻就跑了~~
c
casperduo
1950年1月,在上海文化局长夏衍力保下,张爱玲参加了上海第一次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 进入会场后,张爱玲发现:“不论男男女女,都着灰蓝中山装,只有自己穿了一身旗袍,外面还罩了一件网眼白绒线衫。” 丁玲过来悄声地指责她如此大胆,为什么不和大家统一。 张爱玲晚上回去后就做出决定离开上海。 去香港,临行前和她姑姑约定从此不再通信,不再有任何一种联系方式,除非是两个人见面。 后人问张爱玲为什么做此决定,张说:连人的思想都要统一,这个环境就没有文化和艺术的生存之地。
m
maobiao
丁玲批评张爱玲,结果丫文革时也被整了
焱焱
现在张爱玲被称为"跑路天后"
s
sweetme
张爱玲太果断了啊
C
CountryMotor
张爱玲 《天才梦》-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饱,爬满了蚤子
a
alemon
张爱玲绝对聪明人,她的文就能看出她是洞察人心的一把好手,对现实不会抱太多幻想。
S
SheldonCooper
1950年1月,在上海文化局长夏衍力保下,张爱玲参加了上海第一次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 进入会场后,张爱玲发现:“不论男男女女,都着灰蓝中山装,只有自己穿了一身旗袍,外面还罩了一件网眼白绒线衫。” 丁玲过来悄声地指责她如此大胆,为什么不和大家统一。 张爱玲晚上回去后就做出决定离开上海。 去香港,临行前和她姑姑约定从此不再通信,不再有任何一种联系方式,除非是两个人见面。 后人问张爱玲为什么做此决定,张说:连人的思想都要统一,这个环境就没有文化和艺术的生存之地。
casperduo 发表于 2022-04-21 13:48

这句话真的是张说的吗,觉得挺不像她风格的
张爱玲太果断了啊
sweetme 发表于 2022-04-21 14:00

佩服这种女人
t
tuhuan
实际上张爱玲也花了很久,差不多一到两年,才找到机会去了香港。如果再后知后觉一点,想走也不见得走得了
模拟人生
佩服张爱玲的才华和智慧!
芷若魔头
这句话真的是张说的吗,觉得挺不像她风格的
SheldonCooper 发表于 2022-04-21 14:25

我也怀疑这句话是不是张爱玲说的,还是hou后人杜撰的。。。
另外,我觉得真正敏锐的是1949年就跑了的吧,比如聂华苓,张充和,等等。我最近读聂华菱传记,1949年她才24岁,就跑去台湾了,当然,也是在她丈夫的坚持下,她丈夫也只是个和她一样刚刚大学毕业没几年的学生。。。。
a
a_dog
49年跑是不知道情况赌了一把。张爱玲这是眼见为实,及时止损,更为不易
光彦
丁玲并没有参加上海文联大会 她是北京文联的
f
filleflora
张爱玲是绝对的聪明人,从她的文字里学到太多
其实这次瘟疫前,你要是留意新闻就开始类似的文艺整风表忠心了,艺人和名人穿军装剃平头,走延安,还记得刘强东穿军装走延安的新闻吧?还记得更早的时候有篇文章叫“别叫李嘉诚跑了“,然后李辟谣说没有说过再次来文革的话...
温水煮青蛙,逐步添薪,最近水越来越烫就是了
青蓝冰水
丁玲并没有参加上海文联大会 她是北京文联的
光彦 发表于 2022-04-21 15:18

即便不是,她也可以参与吧,毕竟在上海大学中文系旁听了几年,与上海文坛亦颇有渊源。
q
qqfen
张说:连人的思想都要统一,这个环境就没有文化和艺术的生存之地。这句话的确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参加文联大会穿旗袍显得鹤立鸡群在她的文章里提到,然后她就找机会跑了。
焱焱
实际上张爱玲也花了很久,差不多一到两年,才找到机会去了香港。如果再后知后觉一点,想走也不见得走得了
tuhuan 发表于 2022-04-21 14:55

她敏感是真,但一个单身年轻女子要做背井离乡的决定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新社会的点点滴滴让她有格格不入的感觉,反复多次刺激后,她才毅然决然离开。除了着装(旗袍)事件,还有件她提到的事件,文联去杭州开会,在饭店吃饭,一大碗面,只有她光喝了汤把面都剩下了,当时收到的批评的眼光和她着旗袍出席大会一样,让她觉得自己和新社会格格不入,预感到更大的破坏要来。
点苍鹤云
1950年1月,在上海文化局长夏衍力保下,张爱玲参加了上海第一次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 进入会场后,张爱玲发现:“不论男男女女,都着灰蓝中山装,只有自己穿了一身旗袍,外面还罩了一件网眼白绒线衫。” 丁玲过来悄声地指责她如此大胆,为什么不和大家统一。 张爱玲晚上回去后就做出决定离开上海。 去香港,临行前和她姑姑约定从此不再通信,不再有任何一种联系方式,除非是两个人见面。 后人问张爱玲为什么做此决定,张说:连人的思想都要统一,这个环境就没有文化和艺术的生存之地。
casperduo 发表于 2022-04-21 13:48

真是睿智的人!
点苍鹤云
张爱玲是绝对的聪明人,从她的文字里学到太多
其实这次瘟疫前,你要是留意新闻就开始类似的文艺整风表忠心了,艺人和名人穿军装剃平头,走延安,还记得刘强东穿军装走延安的新闻吧?还记得更早的时候有篇文章叫“别叫李嘉诚跑了“,然后李辟谣说没有说过再次来文革的话...
温水煮青蛙,逐步添薪,最近水越来越烫就是了
filleflora 发表于 2022-04-21 15:26

哎,早就说过了。文艺是政治的风向标。 看这两年对文艺界的各种整顿就看出来了。 5年前还颇有一些有深度的影视作品,现在除了流量垃圾脑残偶像剧,就是狗血家庭剧,再就是红剧。 各种题材基本上都被🈲️🈲️🈲️
w
whatfor
她敏感是真,但一个单身年轻女子要做背井离乡的决定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新社会的点点滴滴让她有格格不入的感觉,反复多次刺激后,她才毅然决然离开。除了着装(旗袍)事件,还有件她提到的事件,文联去杭州开会,在饭店吃饭,一大碗面,只有她光喝了汤把面都剩下了,当时收到的批评的眼光和她着旗袍出席大会一样,让她觉得自己和新社会格格不入,预感到更大的破坏要来。
焱焱 发表于 2022-04-21 16:31

我觉得光喝汤不吃面这事到哪里都会有人说的吧。 其实就是因为新的社会环境让她觉得自己格格不入,那种危机感比普通人要来得更早更难以忍受。跑到美国后她也是一样要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不过在国外就少了这么多attention,更不可能由于政治原因波及她。
芷若魔头
她敏感是真,但一个单身年轻女子要做背井离乡的决定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新社会的点点滴滴让她有格格不入的感觉,反复多次刺激后,她才毅然决然离开。除了着装(旗袍)事件,还有件她提到的事件,文联去杭州开会,在饭店吃饭,一大碗面,只有她光喝了汤把面都剩下了,当时收到的批评的眼光和她着旗袍出席大会一样,让她觉得自己和新社会格格不入,预感到更大的破坏要来。
焱焱 发表于 2022-04-21 16:31

我觉得真正导致她离开的事件一定是她去canguan 参观土改,亲眼见到了土改的残暴和暴虐。有意思的是,张爱玲散文和个人经历里从不说共产党的任何行径。但是,土改的酷刑却被她记录在了小说里。我不知道张爱玲因为什么原因写下小说《赤地之恋》和《秧歌》。是因为美国的授权?还是因为答应共产党写土改?但是,她记录下土改的残暴一面,而不是其他文艺工作者一样避重就轻,歌功颂德,这真是很让我佩服的。
焱焱
历史惊人的相似,过去两年不少学生因为疫情出不了国,张爱玲当年在母亲栽培下以远东第一名考取伦敦大学,却因为二战爆发去不了英国,只能在香港上学,又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都呆不下去,只能中断学业回上海,不想一举以文成名,解放后,又以回港继续学业为借口,逃离了大陆。都是命啊。
g
gemrain
1950年1月,在上海文化局长夏衍力保下,张爱玲参加了上海第一次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 进入会场后,张爱玲发现:“不论男男女女,都着灰蓝中山装,只有自己穿了一身旗袍,外面还罩了一件网眼白绒线衫。” 丁玲过来悄声地指责她如此大胆,为什么不和大家统一。 张爱玲晚上回去后就做出决定离开上海。 去香港,临行前和她姑姑约定从此不再通信,不再有任何一种联系方式,除非是两个人见面。 后人问张爱玲为什么做此决定,张说:连人的思想都要统一,这个环境就没有文化和艺术的生存之地。
casperduo 发表于 2022-04-21 13:48

观察敏锐,一叶而知秋
于是2018
这句话真的是张说的吗,觉得挺不像她风格的
SheldonCooper 发表于 2022-04-21 14:25

x
xinlaide
张爱玲太果断了啊
sweetme 发表于 2022-04-21 14:00

是非常敏感,而且对自己的艺术十分看重和珍惜,有自己的一套信念
h
hearty
回复 3楼的帖子
虽然张爱玲确实是跑掉了,但我总觉得这个故事象后人杜撰。张有太多理由要跑,家庭出身,跟胡兰成的关系,自身不够“革命”,凭直觉就该跑,不必落到旗袍这一件事上。这个故事太象动物庄园里的那匹母马(风铃草?),一直觉悟不高,动物们占领庄园后,她一点都没有感受到革命成功的喜悦,反而因为不允许打扮,不能戴蝴蝶结不高兴,连夜逃跑了。我想张大概有过一些隐约的抱怨,但不可能把话说得那么直白。即使她内心反共,那种话也不是她的风格。
x
xinlaide
历史惊人的相似,过去两年不少学生因为疫情出不了国,张爱玲当年在母亲栽培下以远东第一名考取伦敦大学,却因为二战爆发去不了英国,只能在香港上学,又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都呆不下去,只能中断学业回上海,不想一举以文成名,解放后,又以回港继续学业为借口,逃离了大陆。都是命啊。
焱焱 发表于 2022-04-21 17:41

你这样对比很有趣
h
hearty
我也怀疑这句话是不是张爱玲说的,还是hou后人杜撰的。。。
另外,我觉得真正敏锐的是1949年就跑了的吧,比如聂华苓,张充和,等等。我最近读聂华菱传记,1949年她才24岁,就跑去台湾了,当然,也是在她丈夫的坚持下,她丈夫也只是个和她一样刚刚大学毕业没几年的学生。。。。
芷若魔头 发表于 2022-04-21 15:10

聂华苓离开应该是和家庭有关。张充和也是。很多人在当时其实没有那么多选择,也没有那么多想法。现在回头看,都是后见之明。现在也一样。
h
hearty
回复 23楼芷若魔头的帖子
拿了美国的fund,她自己对这两篇小说也不太满意,可能是觉得太直白了。张肯定有自己的政治倾向,但不喜欢直接表露。
k
kaisa
张爱玲绝对聪明人,她的文就能看出她是洞察人心的一把好手,对现实不会抱太多幻想。
alemon 发表于 2022-04-21 14:09

她就是看得太透了
水母
这个梗出自柯灵的《遥寄张爱玲》
一九四九年,在张爱玲看来,对她无疑是灾难。但事实不像她设想的那么坏,抗战胜利初期对她喧闹一时的指责早已沉静。天翻地覆的大变革吸引着亿万人的注意--没有什么比这更大的事了。一九五○年,上海召开第一次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张爱玲应邀出席。季节是夏天,会场在一个电影院里,记不清是不是有冷气,她坐在后排,旗袍外面罩了件网眼的白绒线衫,使人想起她引用过的苏东坡词句,‘高处不胜寒’。那时大陆最时髦的装束。是男女一律的蓝布和灰布中山装,后来因此在西方博得‘蓝蚂蚁’的徽号。张爱玲的打扮,尽管由绚烂归于平淡,比较之下,还显得很突出。(我也不敢想张爱玲会穿中山装,穿上了又是什么样子。)
各种网文都是在这段描写上添油加醋,假她的口说这是她离开的动机(其实就如前面有人提到的,这根本不是她文章的风格),还毫无根据的扯上丁玲。
张说:连人的思想都要统一,这个环境就没有文化和艺术的生存之地。这句话的确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参加文联大会穿旗袍显得鹤立鸡群在她的文章里提到,然后她就找机会跑了。
qqfen 发表于 2022-04-21 16:10

还真是的
她敏感是真,但一个单身年轻女子要做背井离乡的决定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新社会的点点滴滴让她有格格不入的感觉,反复多次刺激后,她才毅然决然离开。除了着装(旗袍)事件,还有件她提到的事件,文联去杭州开会,在饭店吃饭,一大碗面,只有她光喝了汤把面都剩下了,当时收到的批评的眼光和她着旗袍出席大会一样,让她觉得自己和新社会格格不入,预感到更大的破坏要来。
焱焱 发表于 2022-04-21 16:31

敏感的女人
j
jajabin
张爱玲是绝对的聪明人,从她的文字里学到太多
其实这次瘟疫前,你要是留意新闻就开始类似的文艺整风表忠心了,艺人和名人穿军装剃平头,走延安,还记得刘强东穿军装走延安的新闻吧?还记得更早的时候有篇文章叫“别叫李嘉诚跑了“,然后李辟谣说没有说过再次来文革的话...
温水煮青蛙,逐步添薪,最近水越来越烫就是了
filleflora 发表于 2022-04-21 15:26

想起了高晓松连夜绣红旗,结果还是被锤了
m
mindstorm
这个梗出自柯灵的《遥寄张爱玲》
一九四九年,在张爱玲看来,对她无疑是灾难。但事实不像她设想的那么坏,抗战胜利初期对她喧闹一时的指责早已沉静。天翻地覆的大变革吸引着亿万人的注意--没有什么比这更大的事了。一九五○年,上海召开第一次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张爱玲应邀出席。季节是夏天,会场在一个电影院里,记不清是不是有冷气,她坐在后排,旗袍外面罩了件网眼的白绒线衫,使人想起她引用过的苏东坡词句,‘高处不胜寒’。那时大陆最时髦的装束。是男女一律的蓝布和灰布中山装,后来因此在西方博得‘蓝蚂蚁’的徽号。张爱玲的打扮,尽管由绚烂归于平淡,比较之下,还显得很突出。(我也不敢想张爱玲会穿中山装,穿上了又是什么样子。)
各种网文都是在这段描写上添油加醋,假她的口说这是她离开的动机(其实就如前面有人提到的,这根本不是她文章的风格),还毫无根据的扯上丁玲。
水母 发表于 2022-04-21 21:56

为什么我的记忆是张爱玲吃面条。。。。
v
vickyu
丁玲批评张爱玲,结果丫文革时也被整了
maobiao 发表于 2022-04-21 13:52

这就叫恶人自有恶人磨
雨花
为什么我的记忆是张爱玲吃面条。。。。
mindstorm 发表于 2022-04-21 22:14

没有。她说的是光喝了汤没吃面。
芷若魔头
这个梗出自柯灵的《遥寄张爱玲》
一九四九年,在张爱玲看来,对她无疑是灾难。但事实不像她设想的那么坏,抗战胜利初期对她喧闹一时的指责早已沉静。天翻地覆的大变革吸引着亿万人的注意--没有什么比这更大的事了。一九五○年,上海召开第一次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张爱玲应邀出席。季节是夏天,会场在一个电影院里,记不清是不是有冷气,她坐在后排,旗袍外面罩了件网眼的白绒线衫,使人想起她引用过的苏东坡词句,‘高处不胜寒’。那时大陆最时髦的装束。是男女一律的蓝布和灰布中山装,后来因此在西方博得‘蓝蚂蚁’的徽号。张爱玲的打扮,尽管由绚烂归于平淡,比较之下,还显得很突出。(我也不敢想张爱玲会穿中山装,穿上了又是什么样子。)
各种网文都是在这段描写上添油加醋,假她的口说这是她离开的动机(其实就如前面有人提到的,这根本不是她文章的风格),还毫无根据的扯上丁玲。
水母 发表于 2022-04-21 21:56

我就是看了这些文章后,感觉到这些aizheng挨整的人其实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像柯灵,丁玲,他们亲眼目睹了ccp残暴的整人运动,并且认同地留下,且参与其中,就像柯灵对此的评语是“天翻地覆的大变革吸引着亿万人的注意--没有什么比这更大的事了”,这完全是肯定的,欢欣鼓舞地评价。
张爱玲虽然没有留下口头的,文字的评价,但是用实际行动:离开,表明了不认同。
m
mindstorm
没有。她说的是光喝了汤没吃面。
雨花 发表于 2022-04-21 22:34

原来是这样。 其实她这种人,真的不适合中国,来美国是来对了。上海人跟张爱玲感觉倒是一个路子,的确适合赶紧移民
雨花
张的原文:当时这家老牌饭馆子还没像上海的餐馆"面向大众",菜价抑低而偷工减料变了质。他家的螃蟹面的确是美味,但是我也还是吃掉浇头,把汤逼干了就放下筷子,自己也觉得在大陆的情形下还这样暴殓天物,有点造孽。桌上有人看了我一眼,我头皮一凛,心里想幸而是临时性的团体,如果走不成,不怕将来被清算的时候翻旧帐。
雨花
原来是这样。 其实她这种人,真的不适合中国,来美国是来对了。上海人跟张爱玲感觉倒是一个路子,的确适合赶紧移民
mindstorm 发表于 2022-04-21 22:38

嗯,还好她没碰上你,要不就得被贴大字报了。
V
Viviennedd
洞察人心?胡兰成算怎么回事?挑战自我?
焱焱
最佩服的是走时和姑姑约定不联络不通讯,两个脑子刷刷清的女人,干脆决绝,不然,里通外国一条就够受的,何况姑姑还是腐朽封建家庭出身,大卖国贼李鸿章外甥女。
芷若魔头
洞察人心?胡兰成算怎么回事?挑战自我?
Viviennedd 发表于 2022-04-21 22:45

1944年8月张爱玲胡兰成结婚,当时张爱玲24岁,1947年张爱玲主动与hulanc 胡兰成离婚,当时张爱玲27岁,从此再也不与胡兰成联系。我觉得以张爱玲当时的年龄来说,解决这个婚姻很果断。
芷若魔头
最佩服的是走时和姑姑约定不联络不通讯,两个脑子刷刷清的女人,干脆决绝,不然,里通外国一条就够受的,何况姑姑还是腐朽封建家庭出身,大卖国贼李鸿章外甥女。
焱焱 发表于 2022-04-21 22:50

我挺好奇为什么姑姑不离开大陆。1949年以后姑姑shoulsho受了多少zuizzui罪
焱焱
洞察人心?胡兰成算怎么回事?挑战自我?
Viviennedd 发表于 2022-04-21 22:45

恋爱中的女人智商为零瞎子聋子,冰雪聪明如张爱玲也逃不过情劫,不过,分手见人品,最后她利斩孽缘,该还还该断断,干脆利落不落恶语,也很张爱怜。
C
Confuse
我觉得真正导致她离开的事件一定是她去canguan 参观土改,亲眼见到了土改的残暴和暴虐。有意思的是,张爱玲散文和个人经历里从不说共产党的任何行径。但是,土改的酷刑却被她记录在了小说里。我不知道张爱玲因为什么原因写下小说《赤地之恋》和《秧歌》。是因为美国的授权?还是因为答应共产党写土改?但是,她记录下土改的残暴一面,而不是其他文艺工作者一样避重就轻,歌功颂德,这真是很让我佩服的。
芷若魔头 发表于 2022-04-21 17:40

旗袍,吃面,这些都是小事。也算有点以讹传讹。真的改变张爱玲的是她亲眼见到土改里面的残酷。同样,林昭也是在参加土改的过程中慢慢改变了自己的认知。之前去苏联学习的人,比如蒋经国,也是在看到苏联内部的运作以后完全转向了。
倪匡是已经被抓起来因此要逃出去。
想起了高晓松连夜绣红旗,结果还是被锤了
jajabin 发表于 2022-04-21 22:11

高晓松算聪明人吗?
b
benulj
长知识了!
p
pangapang
原来是这样。 其实她这种人,真的不适合中国,来美国是来对了。上海人跟张爱玲感觉倒是一个路子,的确适合赶紧移民
mindstorm 发表于 2022-04-21 22:38

在美国混得不行, 一个作家脱离了创作土壤,不过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 她应该去台湾,哪怕留在香港都能继续事业
p
pangapang
旗袍,吃面,这些都是小事。也算有点以讹传讹。真的改变张爱玲的是她亲眼见到土改里面的残酷。同样,林昭也是在参加土改的过程中慢慢改变了自己的认知。之前去苏联学习的人,比如蒋经国,也是在看到苏联内部的运作以后完全转向了。
倪匡是已经被抓起来因此要逃出去。
Confuse 发表于 2022-04-22 02:47

文艺界批判武训传,之后三反五反,吓哆嗦了
p
pangapang
我挺好奇为什么姑姑不离开大陆。1949年以后姑姑shoulsho受了多少zuizzui罪
芷若魔头 发表于 2022-04-21 22:54

普通人哪那么容易换地方的 张爱玲这种大作家后半辈子都过得不如意,更别提她姑姑了
i
igetit
1950年7月,张爱玲参加了上海第一届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 1951年11月,《十八春》由上海《亦报》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同年11月4日至次年(1952年)1月24日,再用笔名梁京在《亦报》连载中篇小说《小艾》。 1952年7月,张爱玲离开中国大陆,来到香港完成未完成的学业。此后,张爱玲在美国驻香港新闻处工作。并写了写电影剧本《小儿女》、《南北喜相逢》。还翻译外国小说《老人与海》、《爱默森选集》、《美国七大小说》等
d
dragonfire
旗袍,吃面,这些都是小事。也算有点以讹传讹。真的改变张爱玲的是她亲眼见到土改里面的残酷。同样,林昭也是在参加土改的过程中慢慢改变了自己的认知。之前去苏联学习的人,比如蒋经国,也是在看到苏联内部的运作以后完全转向了。
倪匡是已经被抓起来因此要逃出去。
Confuse 发表于 2022-04-22 02:47

解放前,zg就有延安整风,反AB团,却没什么人能反思有什么不对。要说洞察力,还就是徐志摩胡适厉害,这俩还都没亲身经历过zg的残酷,却对其本质有深刻的认知
n
nycsunshine
张的原文:当时这家老牌饭馆子还没像上海的餐馆"面向大众",菜价抑低而偷工减料变了质。他家的螃蟹面的确是美味,但是我也还是吃掉浇头,把汤逼干了就放下筷子,自己也觉得在大陆的情形下还这样暴殓天物,有点造孽。桌上有人看了我一眼,我头皮一凛,心里想幸而是临时性的团体,如果走不成,不怕将来被清算的时候翻旧帐。
雨花 发表于 2022-04-21 22:38

MM 太牛了,应该是骨灰粉了!我自认张的铁粉,完全不记得这出。
这次第,怎一个敬佩了得!
p
pangapang
解放前,zg就有延安整风,反AB团,却没什么人能反思有什么不对。要说洞察力,还就是徐志摩胡适厉害,这俩还都没亲身经历过zg的残酷,却对其本质有深刻的认知
dragonfire 发表于 2022-04-22 08:24

说得老蒋没北伐一半开始清党似的 玩政治的,不运动怎么上位
n
nycsunshine
幸亏她跑了,单单就她的出身,她的婚姻,她得罪过的人,留下来文革不知道会多惨!
跟她同样出名的上海滩才女,苏青坐完牢又被抄家了,关露自杀了。
n
nycsunshine
解放前,zg就有延安整风,反AB团,却没什么人能反思有什么不对。要说洞察力,还就是徐志摩胡适厉害,这俩还都没亲身经历过zg的残酷,却对其本质有深刻的认知
dragonfire 发表于 2022-04-22 08:24

胡适挺唏嘘的!话说那时候共产主义应该真的是一场绮梦,可以让这么多家人反目。
胡适的儿子当时跳出来批斗胡适,跟老爸划清界限,最后还是自杀了。
h
hearty
回复 59楼nycsunshine的帖子
关露太惨了,她跟张爱玲苏青不一样,是主动投身革命的。抗战时被党派去当卧底,接近汪伪政府高官,抗战胜利以后就背了个“汉奸文人”的恶名,虽然没坐牢,但恶名从未被澄清。想结婚还被组织谈话,说不要耽误人家前途,于是终生未婚。49年之后的各种运动就不用说了。偏偏还活到了八十年代,平反之后自杀。无法想象她对自己投身的事业的失望。 革命中的女性,往往是被用得渣都不剩。
w
wkbrz
这几年常常有张爱玲逃离大陆的帖子,我记得几年前有一个高楼,有200多页吧。有兴趣的可以考古。
h
hualihu
回复 1楼说的帖子
张爱玲到美国搬了一百多次家

心理疾病
k
kate1091
我觉得光喝汤不吃面这事到哪里都会有人说的吧。 其实就是因为新的社会环境让她觉得自己格格不入,那种危机感比普通人要来得更早更难以忍受。跑到美国后她也是一样要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不过在国外就少了这么多attention,更不可能由于政治原因波及她。
whatfor 发表于 2022-04-21 16:55

到美国后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上面提到的夏衍、丁玲在国内最终适应各种批斗不是一回事。 张爱玲应该是有见微知著的能力。
焱焱
高晓松算聪明人吗?
说 发表于 2022-04-22 02:53

投机分子
焱焱
在美国混得不行, 一个作家脱离了创作土壤,不过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 她应该去台湾,哪怕留在香港都能继续事业
pangapang 发表于 2022-04-22 07:06

如果她留在台湾香港真的又是不一样的后半生了,不过当时她估计觉得香港还是离大陆太近不安全,台湾她也有顾虑不肯去,因为和胡兰成的黑历史,毕竟胡是国民党政府通缉的汉奸。可惜了,漂洋过海后事业生活都两样了。
l
laqyx6
在美国混得不行, 一个作家脱离了创作土壤,不过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 她应该去台湾,哪怕留在香港都能继续事业
pangapang 发表于 2022-04-22 07:06

以她和胡兰成的关系,不可能留在华人社会,她来美国是很无奈的选择。不然以她的洞察力,你能想到的她会想不到?
焱焱
以她和胡兰成的关系,不可能留在华人社会,她来美国是很无奈的选择。不然以她的洞察力,你能想到的她会想不到?
laqyx6 发表于 2022-04-22 09:41

其实后来台湾也宽松了,对胡兰成也没怎样了,不过已经是70年代了,在50年代还是肃杀的,张爱玲绝不会去台湾的。
j
joybear2005
普通人哪那么容易换地方的 张爱玲这种大作家后半辈子都过得不如意,更别提她姑姑了
pangapang 发表于 2022-04-22 07:17

再不如意也比被批斗强啊,所有的尊严被踩在脚下践踏
m
manduka
城主的眼罩
嗯,一群黄糊糊卡其布中山装,让张爱玲立刻显得突兀了,她坚持了一阵子,赶紧跑路了
姑娘真是聪明高瞻远瞩。近代文人里,少有的冷静拎得清的,想想那时候她也不过就是个29/30出头的年轻小姑娘,不佩服不行
a
awesome010
这几年常常有张爱玲逃离大陆的帖子,我记得几年前有一个高楼,有200多页吧。有兴趣的可以考古。
wkbrz 发表于 2022-04-22 09:01

哈哈这个帖子我考古回复就和现在一毛一样了,然后马上被移到其他板块呵呵。
y
yamasaki27
哈哈这个帖子我考古回复就和现在一毛一样了,然后马上被移到其他板块呵呵。
awesome010 发表于 2022-04-22 10:25

https://huaren.us/showtopic.html?topicid=2428732&fid=399&page=74
F
Fhu
https://huaren.us/showtopic.html?topicid=2428732&fid=399&page=74
yamasaki27 发表于 2022-04-22 10:36

只有七十六页没有200页
B
BubbleBee
恋爱中的女人智商为零瞎子聋子,冰雪聪明如张爱玲也逃不过情劫,不过,分手见人品,最后她利斩孽缘,该还还该断断,干脆利落不落恶语,也很张爱怜。
焱焱 发表于 2022-04-21 22:57

没有不出恶语吧,否则色戒怎么回事呢? 色戒借王佳芝把自己撇的干干净净的,在当年的抗日背景下,借民族情结猛踩那个曾经的“恋人”,我觉得够狠了。不过当然她恨一个人只是停留在笔伐上,跟文革肉身歼灭不是一个级别的
2
201120152019
让我想起了当年高考的时候。我都穿着小裙子,然后发现周围同学们都穿着裤子,没有一个人穿着裙子。。。直到现在都还记得,考完之后放眼望去几千人都没有穿裙子的。。。
k
kate1091
说得老蒋没北伐一半开始清党似的 玩政治的,不运动怎么上位

pangapang 发表于 2022-04-22 08:34

北伐军将士在前方血战,共党在后方残杀将士家属。这是发生在清党之前的事甚至是清党的起因。
h
hkmty
没有不出恶语吧,否则色戒怎么回事呢? 色戒借王佳芝把自己撇的干干净净的,在当年的抗日背景下,借民族情结猛踩那个曾经的“恋人”,我觉得够狠了。不过当然她恨一个人只是停留在笔伐上,跟文革肉身歼灭不是一个级别的

BubbleBee 发表于 2022-04-22 10:54


脑补太过,她的恋爱经历和色戒根本两回事

h
hkmty
普通人哪那么容易换地方的 张爱玲这种大作家后半辈子都过得不如意,更别提她姑姑了
pangapang 发表于 2022-04-22 07:17


她姑姑活到了90岁,高龄时还结婚了

h
hkmty
我挺好奇为什么姑姑不离开大陆。1949年以后姑姑shoulsho受了多少zuizzui罪
芷若魔头 发表于 2022-04-21 22:54


具体不知道,但她姑姑后来活到90高龄,算是没有被大潮吞噬

c
cebublue

她姑姑活到了90岁,高龄时还结婚了


hkmty 发表于 2022-04-22 11:22

对,她姑姑这人挺有意思的,跟70多岁跟初恋结婚,活到90多,初恋还活到100了 走是一种活法,不走也是一种活法,命运的事情谁说得准。
浮云散
记得她姑姑一直是小三吧?然后转正的?他们一家情感三观都不是寻常人路线,也许和这种家庭背景有关。她姑和她妈妈是最早留学的那一批,但感情生活也是最乱的。张因为这种复杂家庭背景,也没有稳定的爱和收入,一生的境遇也是早刻在骨子里了。
浮云散
张没有什么家国情怀,抱着出名要趁早的心思,躲进小楼成一统,抱紧胡兰成这烂人(她和胡在一起时,也知胡是有原配妻也有政治姘头,有一次她和胡在公园浪漫时被胡政治姘头冲上来当众一耳光,胡这类人后来再找几个小妾放弃她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无视国破家亡战火纷飞的周遭。多少人劝她不听,格局也就如此,作品自然不可能立意太高。抗战时她要出名依附日本人,解放后不愿给新政府出力,骗香港大学说要复读申请来港,来港即消失根本没去读,给港大气得不行。张爱玲这位对政治没有兴趣与热情的作家,在港却给美国新闻署香港办事处写了两篇任务小说,这又和给国内些任务小说有何不同呢?在港写反共小说,来美国后在文学营里,36岁的她却嫁给了65岁落魄的共产主义者赖雅。又因为对方不要孩子还打胎,以至于一生无后。脱离了自身文化的土壤,她也基本再无好的产出。张在美国的生活很长一段时间还是比较艰难的,看看她和夏志清的通信即知。她基本谈不上什么家国情怀和任何一方政治立场,都是为生计而奔波,从小情感上也毫无安全和依靠。说实话,当初不如留在香港,也许还能再有些文学作品。
芷若魔头
张没有什么家国情怀,抱着出名要趁早的心思,躲进小楼成一统,抱紧胡兰成这烂人,无视国破家亡战火纷飞的周遭。多少人劝她不听,格局也就如此,作品自然不可能立意太高。抗战时她要出名依附日本人,解放后不愿给新政府出力,骗香港大学说要复读申请来港,来港即消失根本没去读,给港大气得不行。张爱玲这位对政治没有兴趣与热情的作家,在港却给美国新闻署香港办事处写了两篇任务小说,这又和给国内些任务小说有何不同呢?在港写反共小说,来美国后在文学营里,36岁的她却嫁给了65岁落魄的共产主义者赖雅。又因为对方不要孩子还打胎,以至于一生无后。脱离了自身文化的土壤,她也基本再无好的产出。张在美国的生活很长一段时间还是比较艰难的,看看她和夏志清的通信即知。她基本谈不上什么家国情怀和任何一方政治立场,都是为生计而奔波,从小情感上也毫无安全和依靠。说实话,当初不如留在香港,也许还能再有些文学作品。
浮云散 发表于 2022-04-22 12:03

什么叫家国情怀?你有家国情怀?抱着出名要趁早的心态?她的名气是靠自己的才华挣来的。 无视战火纷飞?躲进小楼?战争年代一个个体要怎么样?不是大多数都是保命吗?当然,有很多人为了保家卫国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比如林徽因的弟弟林恒是飞行员捐躯,还有很多上战场打仗的士兵,很多上战场的军医,军地护士,他们都非常了不起。但是,不上战场,各自保命,不是最常见的选择吗?你能活到现在,不都是靠你的祖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躲在小楼里保命? buweibu1949年后不为新政府出力有问题吗?你给当今的中国政府出力了吗? 张爱玲的小说《赤地之恋》和《秧歌》真实地记录了中国的土改,和张爱玲眼中的政府,有什么问题吗?你看过这两本小说吗?由于政治原因这两本小说不能被国内宣传,但是,读过这两本小说的人大部分被这本小说的犀利和对人和对社会观察的通透而震撼,你可以先读了再评价 来美后生活艰难有什么问题吗?一个女人,来到异国靠自己,当然艰难了,难道你刚来美国后不艰难? 一生为了生计奔波有什么问题吗?人家清清白白,靠自己的文字自己赚钱养自己,有问题吗? 一生无后无子有问题吗?女人选择不生孩子有什么丢人的吗? 从小情感上也无依靠这是她的错吗?投胎到了冷血的父母家中,这是她的错吗?能有多少人幸运的有疼爱自己的父母?100年前的父母大多数不懂爱,对孩子非打即骂,搞得孩子一生无安全感,这是孩子的错吗 张爱玲的后半生的确没有文学作品,但是,你知不知道,从1980年开始,她潜心研究《海上花》,将其从一本沪语小说翻译成白话文,又翻译成英文,这不是对华语文学的贡献吗?
浮云散
什么叫家国情怀?你有家国情怀?抱着出名要趁早的心态?她的名气是靠自己的才华挣来的。 无视战火纷飞?躲进小楼?战争年代一个个体要怎么样?不是大多数都是保命吗?当然,有很多人为了保家卫国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比如林徽因的弟弟林恒是飞行员捐躯,还有很多上战场打仗的士兵,很多上战场的军医,军地护士,他们都非常了不起。但是,不上战场,各自保命,不是最常见的选择吗?你能活到现在,不都是靠你的祖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躲在小楼里保命? buweibu1949年后不为新政府出力有问题吗?你给当今的中国政府出力了吗? 张爱玲的小说《赤地之恋》和《秧歌》真实地记录了中国的土改,和张爱玲眼中的政府,有什么问题吗?你看过这两本小说吗?由于政治原因这两本小说不能被国内宣传,但是,读过这两本小说的人大部分被这本小说的犀利和对人和对社会观察的通透而震撼,你可以先读了再评价 来美后生活艰难有什么问题吗?一个女人,来到异国靠自己,当然艰难了,难道你刚来美国后不艰难? 一生为了生计奔波有什么问题吗?人家清清白白,靠自己的文字自己赚钱养自己,有问题吗? 一生无后无子有问题吗?女人选择不生孩子有什么丢人的吗? 从小情感上也无依靠这是她的错吗?投胎到了冷血的父母家中,这是她的错吗?能有多少人幸运的有疼爱自己的父母?100年前的父母大多数不懂爱,对孩子非打即骂,搞得孩子一生无安全感,这是孩子的错吗


芷若魔头 发表于 2022-04-22 12:14

你别说,她的所有文字包括后来评红楼梦之类我都看过,她就是没有家国情怀才会觉得结束抗战对她来说是大难啊。因为失去了出名谋生计的机会,她为美国新闻署写反共小说也是为生计,来美后嫁给65岁的落魄共产主义者也是为生计。所以从始至终,她并无立场,只为生计。 至于从小到大没有情感的安全,并没有说是她的错,只是说复杂的家庭背景造成了或者注定了一些结局。这不仅仅是她,她弟弟似乎后来生活也是类似,只能说不幸。但对于她自己感情来说,她可以不选择胡兰成,选择了胡,这伴随而来的得与失都是必然的。
芷若魔头
你别说,她的所有文字包括后来评红楼梦之类我都看过,她就是没有家国情怀才会觉得结束抗战对她来说是大难啊。因为失去了出名谋生计的机会,她为美国新闻署写反共小说也是为生计,来美后嫁给65岁的落魄共产主义者也是为生计。所以从始至终,她并无立场,只为生计。
浮云散 发表于 2022-04-22 12:19

芸芸众生,谁不是为了生计。niyeshi wei你也是为了生计而已。谁不是先赚钱,再考虑人格。
什么叫没有立场?她离开大陆,难道不是她的立场? 她不给ccp捧臭脚,看见了土改的残暴,就真是记录下来,这难道不是她的立场? 只不过她从来不大声嚷嚷自己的立场而已。
有能力的人,有才华的人是通过自己的角度,给世人创造价值。有鲁迅,胡适,这样的,启蒙国民性,使劲把老百姓从愚昧封建中拽出来的,也有直接上战场打仗,保护老百姓性命的,也有张爱玲这样的,通过文化,给人美的享受的。请自行搜索张爱玲对《海上花》的贡献,请自行搜索这本书对华语文化的意义之大。
1949年没有加入到ccp的阵营,这就是没有立场和情怀吗?你所谓的没有立场,不就是宣扬“百无一用是书生”,因为书生,不是上战场打仗的,不是直接牺牲性命的,不是大声嚷嚷自己的政治立场的,所以觉得他们无用吗?那么请问,抗战中的植物学家,建筑学家,农名,他们没有一个人直接壮烈的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却保存了家人的性命和民族的文化,难道他们就是没有立场的吗?

y
yaoyao_yuanyuan
回复 14楼a_dog的帖子
唉,普通老百姓,想及时止损,也得有途径和经济条件才可以成行呀!
清晨花瓣
在美国混得不行, 一个作家脱离了创作土壤,不过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 她应该去台湾,哪怕留在香港都能继续事业
pangapang 发表于 2022-04-22 07:06

她在美国创作的小说也非常棒啊,小团圆就是在美国写的啊
浮云散
芸芸众生,谁不是为了生计。niyeshi wei你也是为了生计而已。谁不是先赚钱,再考虑人格。
什么叫没有立场?她离开大陆,难道不是她的立场? 她不给ccp捧臭脚,看见了土改的残暴,就真是记录下来,这难道不是她的立场? 只不过她从来不大声嚷嚷自己的立场而已。
有能力的人,有才华的人是通过自己的角度,给世人创造价值。有鲁迅,胡适,这样的,启蒙国民性,使劲把老百姓从愚昧封建中拽出来的,也有直接上战场打仗,保护老百姓性命的,也有张爱玲这样的,通过文化,给人美的享受的。请自行搜索张爱玲对《海上花》的贡献,请自行搜索这本书对华语文化的意义之大。
1949年没有加入到ccp的阵营,这就是没有立场和情怀吗?你所谓的没有立场,不就是宣扬“百无一用是书生”,因为书生,不是上战场打仗的,不是直接牺牲性命的,不是大声嚷嚷自己的政治立场的,所以觉得他们无用吗?那么请问,抗战中的植物学家,建筑学家,农名,他们没有一个人直接壮烈的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却保存了家人的性命和民族的文化,难道他们就是没有立场的吗?


芷若魔头 发表于 2022-04-22 12:23

她可以写反共文章,但别一来美又嫁落魄的给共产主义者啊。从依附日本人发小说,反感新政府、在港给美国新闻署写政治小说,来美嫁给落魄共产主义者,这几次反转中,她的政治参与和依附一点也不少而且是没有什么坚定政治操守,只能说为生计来解释。这并不是诋毁她。只是为她可惜。留在香港,有自身的文化土壤,也有创作自由,可能成就更多作品而已。
浮云散
她在美国创作的小说也非常棒啊,小团圆就是在美国写的啊
清晨花瓣 发表于 2022-04-22 12:29

小团圆只能说是她未发表的自传性记录,明显很乱未整理,如果她真想发表在世的时候就会自己发表的。可见她自己并不想发表。
e
ecnanif
张没有什么家国情怀,抱着出名要趁早的心思,躲进小楼成一统,抱紧胡兰成这烂人(她和胡在一起时,也知胡是有原配妻也有政治姘头,有一次她和胡在公园浪漫时被胡政治姘头冲上来当众一耳光,胡这类人后来再找几个小妾放弃她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无视国破家亡战火纷飞的周遭。多少人劝她不听,格局也就如此,作品自然不可能立意太高。抗战时她要出名依附日本人,解放后不愿给新政府出力,骗香港大学说要复读申请来港,来港即消失根本没去读,给港大气得不行。张爱玲这位对政治没有兴趣与热情的作家,在港却给美国新闻署香港办事处写了两篇任务小说,这又和给国内些任务小说有何不同呢?在港写反共小说,来美国后在文学营里,36岁的她却嫁给了65岁落魄的共产主义者赖雅。又因为对方不要孩子还打胎,以至于一生无后。脱离了自身文化的土壤,她也基本再无好的产出。张在美国的生活很长一段时间还是比较艰难的,看看她和夏志清的通信即知。她基本谈不上什么家国情怀和任何一方政治立场,都是为生计而奔波,从小情感上也毫无安全和依靠。说实话,当初不如留在香港,也许还能再有些文学作品。
浮云散 发表于 2022-04-22 12:03

她来美国后也是挺惨了,本来作家就离不开读者,她的读者都在国内,国外不会看她的中文文章的。 说的是,不如留在香港。
芷若魔头
她可以写反共文章,但别一来美又嫁落魄的给共产主义者啊。从依附日本人发小说,反感新政府、在港给美国新闻署写政治小说,来美嫁给落魄共产主义者,这几次反转中,她的政治参与和依附一点也不少而且是没有什么坚定政治操守,只能说为生计来解释。这并不是诋毁她。只是为她可惜。留在香港,有自身的文化土壤,也有创作自由,可能成就更多作品而已。
浮云散 发表于 2022-04-22 12:31

人为什么不能给美国新闻署写xiaosh小说?美国新闻署是混蛋吗不能拿新闻署的钱?你这么骂是不是把所有在美国的华人都骂了,包括你自己。因为大家的paycheck的来源都是美国公司。甚至有的人在过去的2年拿过政府的covid补助。
你觉得张爱玲依附日本人发小说???你知道张爱玲有多红,大家竞相发表她的文章吗?你自己可以去查张爱玲的小说散文发表的杂志,你看看有没有任何一个是日本支持的杂志。
赖雅的确是“精神上”认同共产主义。但是赖雅为共产主义做过任何事情吗?赖雅对共产主义的认同只存在于他的幻想之中,口头评价。
张爱玲怎么依附政治怎么依附日本人了?拿出证据。这是张爱玲的原文: 我自己从来没想到需要辩白,但最近一年来常常被人议论到,似乎被列为文化汉奸之一,自己也弄得莫名其妙。我所写的文章从来没有涉及政治,也没有拿过任何津贴。想想看我惟一的嫌疑要末就是所谓"大东亚文学者大会"第三届曾经叫我参加,报上登出的名单内有我;虽然我写了辞函去(那封信我还记得,因为很短,仅只是:"承聘为第三届大东亚文学者大会代表,谨辞。张爱玲谨上。")报上仍旧没有把名字去掉。
  至于还有许多无稽的谩骂,甚而涉及我的私生活,可以辩驳之点本来非常多。而且即使有这种事实,也还牵涉不到我是否有汉奸嫌疑的问题;何况私人的事本来用不着向大众剖白,除了对自己家的家长之外仿佛我没有解释的义务。所以一直缄默着。同时我也实在不愿意耗费时间与精神去打笔墨官司,徒然搅乱心思,耽误了正当的工作。但一直这样沉默着,始终没有阐明我的地位,给社会上一个错误的印象,我也觉得是对不起关心我的前途的人,所以在小说集重印的时候写了这样一段作为序。反正只要读者知道了就是了。
另外,我从来不认为张爱玲反共或者《赤地之恋》是反共小说。反共是明确地表明:“我讨厌共产党”。张爱玲从来没有表露过这方面的态度。赤地之恋和秧歌只是写了一段故事,这个故事里从没有任何人,张爱玲也没说过对共产党的任何评价。
浮云散
依附日本人,说下大环境当时的沦陷区文人绝大部分都是日本人上门如何请都不去参加活动的。梅兰芳还为此留须。胡兰成是汪伪政府的宣传部长,这也是当时大部分文人都避之不及的。 说点具体的。“张爱玲在1945年3月散文《双声》一文中说:“同西洋同中国现代的文明比起来,我还是情愿日本的文明的”。这样公开的媚日言论即使在敌伪报刊上也不多见。当时与日寇作殊死战的中国军民都知道“日本的文明”究竟是什么。 张爱玲还在1944年9月散文《忘不了的画》里,张爱玲忘不了仍对日本称赞一番:“日本对于训练的重视,而艺妓,因为训练得格外彻底,所以格外接近女性的美善的标准。”而在当时,“对于训练的重视”的日本人正在灭绝人性地大肆杀戮中国人。 除了在作品中附日反蒋之外,张爱玲和上海很有权势的日本人池田纪笃结交,出入汪伪政权第三把手周佛海的家门,还参加一些亲日性质的文化活动。要列举就太多了,真的都想列着吗?对张是好事吗?
不然,你认为当时她为何不敢去台湾呢?当然,如果你是弯弯,也可能认为这是亲善举动,那就不必多说了。
B
BubbleBee
张没有什么家国情怀,抱着出名要趁早的心思,躲进小楼成一统,抱紧胡兰成这烂人(她和胡在一起时,也知胡是有原配妻也有政治姘头,有一次她和胡在公园浪漫时被胡政治姘头冲上来当众一耳光,胡这类人后来再找几个小妾放弃她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无视国破家亡战火纷飞的周遭。多少人劝她不听,格局也就如此,作品自然不可能立意太高。抗战时她要出名依附日本人,解放后不愿给新政府出力,骗香港大学说要复读申请来港,来港即消失根本没去读,给港大气得不行。张爱玲这位对政治没有兴趣与热情的作家,在港却给美国新闻署香港办事处写了两篇任务小说,这又和给国内些任务小说有何不同呢?在港写反共小说,来美国后在文学营里,36岁的她却嫁给了65岁落魄的共产主义者赖雅。又因为对方不要孩子还打胎,以至于一生无后。脱离了自身文化的土壤,她也基本再无好的产出。张在美国的生活很长一段时间还是比较艰难的,看看她和夏志清的通信即知。她基本谈不上什么家国情怀和任何一方政治立场,都是为生计而奔波,从小情感上也毫无安全和依靠。说实话,当初不如留在香港,也许还能再有些文学作品。
浮云散 发表于 2022-04-22 12:03

不是国家情怀的问题,只是她确实只关心自己的痛苦,对于他人的疾苦,她基本不关心不在乎。 否则很难理解她这么一个敏感、有共情能力的人,在看到听说周围的中国人被杀被家破人亡的同时,还可以跟亲日派谈情说爱。 她对汉奸的痛恨,就好像只存在于跟胡兰成分手之后?因为自己的感情被伤害了,忽然就反应过来汉奸人品有问题汉奸在帮着杀人?她用色戒来描述自己跟胡兰成的关系,开脱自己,老实说挺猥琐的。我挺看不起她的。当然她也不欠别人什么,就是个普通人





x
xinlaide
不是国家情怀的问题,只是她确实只关心自己的痛苦,对于他人的疾苦,她基本不关心不在乎。 否则很难理解她这么一个敏感、有共情能力的人,在看到听说周围的中国人被杀被家破人亡的同时,还可以跟亲日派谈情说爱。 她对汉奸的痛恨,就好像只存在于跟胡兰成分手之后?因为自己的感情被伤害了,忽然就反应过来汉奸人品有问题汉奸在帮着杀人?她用色戒来描述自己跟胡兰成的关系,开脱自己,老实说挺猥琐的。我挺看不起她的。当然她也不欠别人什么,就是个普通人






BubbleBee 发表于 2022-04-22 13:13

为啥不能一边敏感共情,一边跟亲日派谈情说爱?你身边的人都这么简单吗?都是活在套子里的人吗
s
spring21
test
B
BubbleBee
为啥不能一边敏感共情,一边跟亲日派谈情说爱?你身边的人都这么简单吗?都是活在套子里的人吗
xinlaide 发表于 2022-04-22 13:18

你能在一堆尸身旁跟杀人者谈情说爱吗? 你是这么不活在套子里的吗?
芷若魔头
依附日本人,说下大环境当时的沦陷区文人绝大部分都是日本人上门如何请都不去参加活动的。梅兰芳还为此留须。胡兰成是汪伪政府的宣传部长,这也是当时大部分文人都避之不及的。 说点具体的。“张爱玲在1945年3月散文《双声》一文中说:“同西洋同中国现代的文明比起来,我还是情愿日本的文明的”。这样公开的媚日言论即使在敌伪报刊上也不多见。当时与日寇作殊死战的中国军民都知道“日本的文明”究竟是什么。 张爱玲还在1944年9月散文《忘不了的画》里,张爱玲忘不了仍对日本称赞一番:“日本对于训练的重视,而艺妓,因为训练得格外彻底,所以格外接近女性的美善的标准。”而在当时,“对于训练的重视”的日本人正在灭绝人性地大肆杀戮中国人。 除了在作品中附日反蒋之外,张爱玲和上海很有权势的日本人池田纪笃结交,出入汪伪政权第三把手周佛海的家门,还参加一些亲日性质的文化活动。要列举就太多了,真的都想列着吗?对张是好事吗?
不然,你认为当时她为何不敢去台湾呢?当然,如果你是弯弯,也可能认为这是亲善举动,那就不必多说了。

浮云散 发表于 2022-04-22 13:10

要列举就太多了,真的都想列着吗?对张是好事吗? 你当然可以列。张爱玲的一生都没什么掖着藏着。作为评论人,也不介意从尽可能全面的视角观察她